上海至西安汽车:陈毅两次遇险记 - 人物春秋 - 文史天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5:11:08
陈毅两次遇险记
2009-10-25 14:40:55 来源:文史天地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43次 评论:0条  一次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打成了“AB”团的团长,一次是被自己的同志错误地当成了叛徒。开国元帅陈毅同志的两次历险,真让人为他捏了一把汗。陈毅元帅1901年出生于四川乐至县,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创建新中国,陈毅元帅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文史天地版权所有 www.wstdw.com!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文史天地版权所有 www.wstdw.com!
白羽车文史天地版权所有 www.wstdw.com!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文史天地版权所有 www.wstdw.com!
 在风云变幻的革命战争时期,陈毅曾两次险遭杀身之祸,一次因革命阵营内部品质恶劣的人的蓄意陷害;一次则是在非常时期,由于同志间的误解和怀疑。幸运的是,陈毅两次都闯过了鬼门关,否则,开国十大元帅中便不会有陈毅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了。
 在肃反运动中,陈毅被打为“AB团”团长,这在当时是死罪难逃。整整三年,陈毅未能摆脱“AB团”的阴影。后来在毛泽东的亲自过问下,陈毅才被解脱出来。
 “AB团”是英文Anti-Bolshevik的缩写,原意是“反对布尔什维克”。“AB团”原来是国民党右派组织的一个反共反人民的秘密组织,1926年底在南昌成立。1927年4月,中共江西和南昌市的党组织曾对“AB团”采取了行动,一举摧毁了“AB团”把持的国民党省党部,逮捕了“AB团”骨干30多人。这样,“AB团”便销声匿迹了。但1929年以后,中共中央书记处由于错误估计形势,开展了残酷的肃“AB团”活动。1930年10月,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兼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李韶九任肃反委员会主任。此人品质恶劣,在肃反中采用逼供手段,乱抓滥杀,致使苏区党内军内草木皆兵、人人自危。中共江西莲花县委书记刘敌因被列为“AB团”怀疑对象,在惊悸之余,鼓动红二十军一个营的兵力赶往富田,包围了江西省行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释放了一大批当时被认为是“AB团”罪犯之后,把部队拉过赣江以西,脱离了红一方面军的领导,酿成了当时震惊中央苏区的“富田事变”。
 陈毅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后不久,就奉毛泽东的命令去处理“富田事变”。就在这时,蒋介石的10万“围剿”重兵已进入中央苏区腹地。在这关键时刻,陈毅认为,对于“富田事变”应该及时适当处理,如果不适当处理,红军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便有分裂被歼的危险。陈毅当时对“富田事变”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是,面对在肃清“AB团”和处理“富田事变”中被严重扩大化了的事实,陈毅的心情却又沉闷了起来。他强调对没有真凭实据的,一律不能作结论。陈毅还亲自深入到肃反“AB团”扩大化最严重的地区去检查。在于都县,陈毅作了大量的调查之后,召开了三天的党团活动分子会议。在会上,陈毅提出几个问题让大家讨论:于都县究竟有没有“AB团”?是真“AB团”还是假“AB团”?以前被抓起来的“AB团”分子有没有搞错?有没有杀错?大家听了陈毅的提问,真是又惊又喜。在这肃反高潮中,陈毅竟提出要区别真假,是否杀错的问题,不禁为陈毅本人捏了一把汗。陈毅根据事实,释放了大批被认为是“AB团”分子的人。他说:“这个是AB团,那个是取消派,革命还靠谁来搞嘛。我们要接受教训,希望今后要慎重,再不要乱杀人了。”
 陈毅的做法,自然引起那些坚决执行中央“左”倾错误路线的人的不满,特别是引起了李韶九的极大不满。李韶九早就想要夺取陈毅的一匹白马和一支德国造手枪,却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时机可到了,他企图以“保护AB团”的罪名,把陈毅打成“AB团”分子。据李聚奎回忆说:有一次,陈毅骑着一匹大白马去参加总前委扩大会议,路上遇见李韶九。李韶九恭维说:陈军长的马真好棒啊!陈毅知道李韶九话中有话,便眯缝着眼睛回答说:只要我陈毅不是“AB团”,谁也夺不走我的马。肖克也回忆说:李韶九早已怀疑陈毅,有一天公开对我说:我过不了多久就要有匹好马,有条好枪了,这可是个大人物啊!陈毅听了这些传闻后公开表态说:老子有好几条枪,谁敢来!
 说陈毅是“AB团”的风声越来越大了。在那种“红色恐怖”的气氛中,陈毅虽然很坚定,但也感受到巨大压力,特别是他的年轻妻子肖菊英对陈毅的命运十分担心,因为李韶九毕竟是掌握着苏区肃反大权的人物。
 有一天,陈毅被召去开会。他暗忖此行凶多吉少,说不定一去就难回了。临行时,他特意对妻子肖菊英说,我去开会了,等到今天下午6点钟我还回不来,你就快走,到你老家信丰藏起来。如果我没事,我会派人把你接回来的。
 肖菊英眼里噙着泪水,目送陈毅策马而去。
 会上,陈毅无事。但在归来途中,陈毅遇到了白匪袭击,马被打死了,他只好和警卫绕道步行,于晚上8点钟才匆匆赶回家。肖菊英等至6点钟未见陈毅归来,误以为已被当作“AB团”抓走了。她着急、害怕,竟落井而死(一说,为躲敌机,不幸失足落井而死)。
 陈毅看着妻子的遗体,不由得悲痛万分。送葬归来,他思绪万千,深深地沉浸在对爱人的忆念之中。回想当年并肩战斗的情景,结成志同道合的恩爱伴侣经历,以及南征北战中短暂的夫妻生活,他难以抑制自己的满腔悲情,含泪写下诗一首:
忆友
 余妻肖菊英不幸失足落井死,草草送葬,夜来为诗,语无伦次,哀哉!
泉台幽幽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
谁说而今人安在,依稀门角见玉姿。
检点遗篇几首诗,几回读罢几回痴。
人间总比天堂好,记否诺言连理枝。
依稀门角见玉姿,定睛知误强自支。
正当送葬归来夜,幽幽来台汝何之?
昔日汝言生者好,我今体味死去高。
艰难困苦几人负,失友中年泪更滔。
 李韶九真的没有放过陈毅,他把陈毅当作“AB团”的团长给抓了起来。李韶九对陈毅说:你是“AB团”,只有自首方有出路。这样,整了3年,陈毅差点送掉了性命。多亏了毛泽东的支持和保护,陈毅才保住了性命。对于这件事,薄一波回忆说:1944年3月,在延安时,陈毅同他交谈过。陈毅说,从1930年上半年开始,根据中央的指示,在中央苏区首先开展了反对“AB团”的斗争。1931年初,王明上台后搞得更凶了。在这个斗争中,捕风捉影的事可多了,简直是“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谁都可能被怀疑为“AB团”分子,结果使不少优秀干部和群众遭到冤枉,白白被杀害了。我差点也掉了脑袋,幸亏毛泽东同志救了我。薄一波说,这件事毛泽东也对他谈起过,毛泽东说,打“AB团”,打得过火了,把陈毅也打进去了。1968年10月,陈毅在中央八届十二中全会小组会上也说:在中央苏区时,整我是“AB团”的团长,整了我3年多。李韶九对我说:你是“AB团”,只有自首才有出路。我写信报告了毛主席,两天就得到了毛主席的回信。他说,我支持你!并批准我把那些被打成“AB团”的同志分别轻重加以释放。当时如果毛主席不支持我,他们就要把我枪毙了。
 为了宣传、贯彻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决议,陈毅只身来到江西永新九龙山劝说湘赣边游击队下山接受改编。但由于谭余保等领导看到过有关陈毅“投诚”的造谣,误以为陈毅已经叛变。这就使陈毅再次险遭杀身之祸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的第二天,就向全国发出了通电,要求“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共同抗日。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不得不改变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对日本侵略所采取的不抵抗政策,于7月17日,宣布实行抗日。
 红军长征后,陈毅被留在中央苏区,同项英一起率领留在苏区的红军坚持斗争。但随着国民党部队的大举进攻,陈毅与项英不得不将部队分散,到各个山上开展灵活的游击战争。
 此时的陈毅,仍被困在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根据地。1937年7月中旬的一天,红军游击队得到了一批香港出版的新文化书刊。陈毅和项英急忙拿过来仔细阅读。读着读着,陈毅突然高兴地拍手说道:“好啦!毛泽东同志说话啦!”
 原来,在一本叫做《新学说》的进步杂志里,有一篇介绍中国各党派关于抗日态度的文章。这是陈毅和项英自1935年3月和党中央、毛泽东失去联系后第一次间接得到毛泽东的重要指示,真像久旱甘雨,他们如饥似渴地反复阅读着、讨论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陈毅和项英分别起草了《中国新的革命阶段和党的路线》、《向赣南军政当局提出合作意见》。1937年9月8日,陈毅下山到江西大余县城与国民党县长彭育英进行谈判。当他们得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博古、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等正在南京八路军办事处与国民党就国共合作抗日问题继续谈判时,立即通过博古传电给毛泽东、张闻天,报告了与国民党江西省委当局谈判的情况。9月28日,张闻天、毛泽东联名致电给在南京的中共代表董必武,要他们派人联络“项英、陈毅两同志……告以情况与政策。”
 为了宣传、贯彻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决议,动员各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下山接受改编,陈毅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因为当时有些红军游击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不理解,因而他们拒绝下山改编,陈毅派人去动员他们下山,结果不少的人被他们当作“叛徒”杀害了。为宣传毛泽东的抗日主张,陈毅亲自上山劝说,但在劝说湘赣边游击队下山接受改编时,陈毅却险被错杀。
 湘赣边游击队是一支很坚强的游击队,红军主力长征后,他们受到了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的包围与“清剿”。由于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的叛变投敌,使湘赣边游击队几乎垮掉。就在这个危急关头,谭余保挺身而出,集合了失散的红军,组织湘赣临时省委、湘赣边区军政委员会和湘赣边游击司令部。谭余保在成立大会上愤怒地谴责了陈洪时的叛变行径,庄严地宣誓说:湘赣边区是毛泽东同志亲手建立的根据地,树在这里的红旗决不能倒!从此,他们以武功山为依托,依靠党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国民党军的“清剿”,并在斗争中壮大了队伍,扩大了游击区。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直到1937年9月,还集中了十几个团的兵力进攻湘赣边区游击队主力所在地——九龙山地区,加上陈洪时的叛变,使得他们对敌人利用软硬两手消灭游击队的阴谋,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不同意下山改编。于是,陈毅决定亲自上山去做说服工作。
 1937年11月上旬的一天,陈毅身穿长衫,头戴一顶法国式的便帽,脚登皮鞋,鼻梁上架着一副墨色眼镜,坐着竹椅,由两人抬着,后面跟随着国民党军的卫兵,来到了江西永新九龙山下。游击队的哨兵看到这位不寻常的来客,拉动枪栓大声问道:“你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来?干什么的?”
 陈毅从容地摘下眼镜,把游击队的哨兵打量了一番。随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了过去,名片正中印着“陈毅”两字,然后对哨兵说:“请带我到谭余保同志那里去好吗?”
 当时国共已经合作,陈毅为了安全上山,特意作这身打扮,并由国民党军卫兵出面护送,这样沿途可以省去不少的麻烦。陈毅一人随哨兵上了山。到了山上,湘赣边游击队政委刘培善和司令员段焕竞接待了陈毅。由于前不久国民党报纸造谣,刊登过江西省共产党首领陈毅“投诚”的消息,加之,就在两个月前,有一个自称是湘鄂边区党委派来的联络员到了山上,这人去后不久,就来了大批国民党军队“清剿”,残酷复杂的斗争环境,使刘培善、段焕竞对陈毅的到来十分警惕。他们担心国民党军队会沿着陈毅上山的路线又来搜山“清剿”。因此,游击队当晚加强戒备,并把陈毅转移到另一个山头上。
 陈毅向刘培善、段焕竞说:我是党代表陈毅,是奉毛泽东、朱德总司令的命令,代表中共中央下山跟国民党谈判的。今天到你们这里来是为了向你们传达中央的指示。听陈毅说是党代表,刘培善和段焕竞便问:“你有介绍信吗?” 陈毅拿出由项英具名的介绍信,信上写着:特派党代表陈毅同志来你们这里联系国共合作事宜。刘培善和段焕竞看了介绍信后,还是半信半疑。陈毅对他们说,你们没有得到中央的指示,现在对我有怀疑,这是可以理解的。你们的这种革命警觉性是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锻炼出来的,这是必要的、可贵的。但是,我不是叛徒,是共产党,这次来,是代表中央向你们传达党的指示的,你们不能只凭一时的怀疑去做出错误的结论。接着陈毅又向他们讲解了当时的新形势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说: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已经超过了阶级斗争,党中央指示我们,要国共合作,一致抗日,集中力量打日本鬼子,坚持在南方各省的游击队都要下山集中改编,准备开赴抗日前线。
 刘培善、段焕竞听了陈毅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但一想到蒋介石连做梦都在想消灭红军游击队,又觉得跟国民党合作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他们进一步问陈毅;你是怎么知道我们住在这儿的?陈毅说:看了国民党的报纸,才知道你们在这里啊。另外,我这次到兴中、吉安、南昌等地和国民党谈判,他们都说:你们共产党对停止内战,合作抗日没有诚意,你们九龙山那里谭余保游击队还在经常打我们啊!这样我就知道了,特地上山来和你们联系。
 “你既然是党代表,为什么只有一个人来呢?”
 “上级要我一个人来,我就一个人来,这是组织决定,这点组织原则,难道你们都不知道吗?”
 “好,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不走山林小道,而是大白天公开从国民党占领区大道上来?国民党不仅不抓你,还派人抬你,并派卫兵护送你?看你这副打扮,哪里像是一个共产党呢?”
 陈毅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向他们解释说:“我现在是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为了工作的需要,得派头一些,还坐轿子,又由卫兵护送,一是为了摆点威风,这样通过国民党防区可以安全一些,省去对付国民党的许多麻烦;二是因为我生病发烧,又磨破了脚,不好走嘛!”陈毅要求他们赶快下山改编部队。
 但是,刘培善、段焕竞想起湘赣省委的来信:没有省委的指示,不能下山改编。他们感到事关重大,便对陈毅说:这些问题,我们现在是无法决定,谭余保是省委书记,还是请你去找他商量。因此,他们决定把陈毅由九龙山送到湘赣省委所在地甘子山。
 在甘子山,他们把陈毅单独关在一个竹棚子里,由专人看管。在竹棚的那一边,省委正在研究怎样处理陈毅问题。彼此只隔一道竹墙,说话声音都能互相听见。当陈毅听到那边省委决定要把他当作叛徒处理时,他大声说:“我不是什么叛徒,不能这样处理我,否则你们要犯错误的。”
 第二天,竹棚的四周坐满了人,就像要公审犯人一样。
 这时,谭余保从竹棚的一边走了出来。陈毅见他身佩驳壳枪,头戴红军帽,手里拿着一根竹节旱烟管,就开口问道:“你就是谭余保同志吗?”
 “谁是你的同志?我知道你早叛变了!”谭余保不等陈毅把话说完,就回答说。
 “我是代表党来的。”
 “你代表的是哪个党?是代表国民党!”
 “我是陈毅!”
 “我早晓得你的名字了。嘿!你在井冈山那个时候,集合队伍讲话,我拖个梭镖去听讲,从猿讲到人,从井冈山讲到全世界,一讲就是几个钟头,讲得头头是道,你过去讲得的话,你现在自己还记得吗?”
 “我讲了些什么啊?”
 “讲革命,就是要革命,不要投机嘛,可你现在怎么样了呢?”
 “我现在怎么样?”陈毅反问道。
 谭余保显然有点生气了,说:“不是投机了吗?你赶快老实说出是怎样投降蒋介石的?否则就要杀你的头!”谭余保越说越有气:“你们全去合作,我就是不去合作,我要革命到底。”
 陈毅反问道:“你抗日不抗日?”
 “我怎么不抗日?我马上就可以抗日,不过,得有个条件,那就是要恢复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谭余保也不相让。
 陈毅笑了起来,说:“同志啊,你就只看到井冈山而不顾全国大局,不懂得党的战略和政策。今天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在抗日战争中要争取领导权,将来抗日战争胜利了,全中国都是我们的,不单是井冈山那几个县了。”
 谭余保的思想还是不通。他觉得“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这个口号很奇怪。便问:“我们历来只讲阶级斗争,你却讲阶级合作;我们历来只有苏维埃救中国,你却说取消苏维埃;我们红军游击队是人民的武装,你却要拉出去给蒋介石改编。”说到这里,谭余保激动起来,他忍不住挥动手中的旱烟管便要打陈毅的脑袋,说:“我就是这样,就不去叛变,自始至终为农民,不像你们知识分子,耐不了就去叛变!”
 陈毅一手接住谭余保的旱烟管,耐心地向他解释说:过去提“苏维埃救中国”的口号是对的,现在民族矛盾上升了,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了,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抗日高于一切。因此,我们已用“抗日救国”这个口号来代替过去的口号。红军游击队改编后,可以取得给养、开赴抗日战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陈毅说到这里,谭余保发怒道:“不准你讲了,你再讲,我枪毙了你!”
 这时,陈毅也来了火,理直气壮地说:“谭余保同志,不要这样,你用枪毙那一套是不行的,怕死我就不当共产党了,也就不来了。红军主力北上抗日以后,我先是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后转移到赣粤边一带打游击,现在代表党来你这里传达党中央、毛泽东的决定。你是共产党员,你得相信组织嘛!你可以派人到吉安、到南昌、到延安去,就会查清楚我这次来是为共产党工作呢,还是为国民党工作的?朱德总司令他们到南京了,叶剑英同志在武汉,项英同志到南昌……”
 谭余保根本听不进陈毅的这些话,他大声说:“项英、叶剑英我不管,你就是斯大林、毛泽东派来的,我也不相信,也得把你抓起来!”
 这一下,陈毅更火了:“我这半天都忍着,我把你当成共产党呢!听了你这几句话,这哪像是共产党员说的?我讲是项英、叶剑英、朱德派来的,你要抓起来,毛泽东、斯大林派来的你也要给抓起来。我问你,你是什么人?毛泽东、斯大林的人你怎么能随便抓呢?你的话已经失去了党的原则,离开了党的立场。你又是怎么做的省委书记?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领导的?这样搞,你辜负了广大指战员对你的信任,你说我是叛徒,今后历史作结论吧!”
 谭余保听了陈毅的这一番慷慨陈词以后,不仅没有受到触动,反而哈哈大笑了起来,他说:“好家伙,革命的叛徒还满有理的呢!”
 陈毅接着对谭余保说:“你想想吧,刚才你讲的话证明你不懂党的战略和政策,全局观念太差了。你们广大指战员的坚决斗争精神我是很佩服的,你们为了党,不怕牺牲,这是光荣的,今天大骂我叛徒我可以不管,你们站在阶级立场上,很难突然接受统一战线,这也可以理解。但你是领导,你是省委书记,怎么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一点也听不进呢?你枪毙我好了,不过你是共产党员今天就不能枪毙我。我个人牺牲是小事,但你要对整个湘赣边游击队的前途负责。你们这样搞下去,是会危害抗日救国大事的,到那时党是要找你算账的。”
 这一来,谭余保无话可说了,但他命令把陈毅暂时关起来。
 在这期间,谭余保对陈毅招待得很好。陈毅又多次对他进行了说服教育,终于使谭余保的思想渐渐通了。为了搞清楚事实真相,他又派出一名交通员下山,到吉安等地了解情况。交通员带着陈毅的亲笔信到了吉安,找到了新四军驻吉安的通讯处,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当交通员赶回九龙山把事情的真相告诉谭余保后,谭余保连声说:“我真鲁莽,险些误了大事!”他赶紧亲自把陈毅放出来,紧紧地抱住陈毅说:“我现在和你是两个共产党员说话,讲共产党的话。我首先对不起你,你来我这里四天四夜了,我不应该这样对待你,向你道歉。你是我的上级,我现在就和你谈心。”
 谭余保和陈毅从晚上一直谈到天亮,谈他是怎样起义、怎样上山、怎样隐藏、怎样胜利、怎样有时失败的经历和教训。最后他说:“我对土地革命战争是有经验的,但抗日战争就没有把握。你讲的道理是很对的,我愿意接受这个东西。”几天以后,谭余保终于率领湘赣边游击队下山接受了改编。
 在后来的延安整风中,当陈毅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说:谭余保同志是党培养多年的老同志,有很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我个人对他是很尊敬的。不过当时他把我搞得满紧张的,个人牺牲事小,对抗日战争那是会带来损失的……作为一位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如果政治水平不高,缺乏远见,不能正确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那会给党的事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事隔多年,陈毅还记得这件事,可见当时的危险情况真让陈毅捏了一把汗。
 谁知,谭余保见陈毅重提旧事,并讲了这样一番话,心里有一些不愉快,见到陈毅面时连招呼也不打了。毛泽东知道此事后,便把王震找来笑着说:“王胡子,你同陈毅、谭余保两人都是好朋友,你还是陈毅的崇拜者,你请他们吃个饭,讲个和嘛!”
 王震满口答应了。第二天,王震特地起了个早上山打了两只野鸡,又亲自下厨房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请陈毅、谭余保两人赴宴。王震见他们来了,一边请他们坐下,一边对他们说:“今天我请你们来尝尝我做菜的手艺,陈军长,你就不要把桌子推翻了!”陈毅和谭余保被王震真诚所感动了,互相看了一眼便放声大笑起来。从此,在毛泽东的关心下,陈毅和谭余保成为至交。
(河北石家庄市作者)文史天地版权所有 www.wstdw.com!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文史天地版权所有 www.wstdw.com!
【版权所有:文史天地.WWW.WSTDW.COM.转载请注明,抄袭必究!】文史天地版权所有 www.wstdw.com!
 本文来自 文史天地 | http://www.wstdw.com 原文地址:http://www.wstdw.com/bencandy.php?fid-46-id-1231-page-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