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常温库温度和湿度:我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4:21:03
我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市场
目前,我国与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我国茶叶出口主销市场为摩洛哥、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亚、非地区占80%,其次是欧洲和北美洲。摩洛哥、日本、美国和俄罗斯,上述4国进口我国茶叶量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近45%。
1、摩洛哥市场
摩洛哥是我国绿茶主要出口国,年进口中国绿茶近5万吨,绿茶进口量的60%以上集中在三大茶叶进口商。该国绿茶进口价格和市场的稳定,将直接关系到我绿茶生产和出口价格的稳定。
2、俄罗斯市场
俄罗斯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和进口国,俄罗斯年进口茶叶16万吨左右,2004年我国对俄罗斯出口茶叶1.5万吨。俄茶叶消费需求相对稳定,俄罗斯大多数人爱喝红茶,但近几年,我国绿茶和特种茶逐渐被当地消费者认识和接受。该地区茶叶消费者总体对我国茶叶缺乏感性认识,我国茶叶的声誉远远低于斯里兰卡、印度的产品,甚至低于日本。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中国茶叶出口有很大扩展的空间。
3、日本市场
日本茶叶消费每年大约为14万吨。2004年我国对日茶叶出口有了恢复性的增长,为3.7万吨。在我国对日茶叶出口量同比增长中,对日绿茶出口增幅较大,乌龙茶有较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日本消费者正兴起消费绿茶热,导致绿茶消费量大幅增加。
日本对茶叶内含物的机理研究有一定深度,所以在茶叶产品的开发利用方面也卓有成效。茶叶除了常规泡饮之外,新开发的产品主要有四大类:一是茶饮料。日本最早开发成功罐装饮料,而且市场销售量迅速扩大。茶饮料已经成为百姓最主要保健饮品之一;二是茶药品。由于茶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癌、抗菌等功效,生产提取的茶多酚等药品在医药保健上得到广泛应用;三是茶食品。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茶食品花色品种较多,如茶糖、茶饼干、茶面食、茶冰淇淋等;四是工业用品。有茶化妆品、洗涤用品、茶袜子、茶T恤等。
由于缺少品牌,企业间恶性竞争,争相降价,国内对日茶叶出口单价已呈下降趋势。应加大力度开拓日本茶叶市场,利用多种途径向日本消费者宣传我国各类高档、精品茶,促进我国对日茶叶贸易。
4、德国市场
中国占德国茶叶进口份额为18%,与印尼并列最大进口国。其他主要进口国为印度(14%)、斯里兰卡13%和越南7%,亚洲地区占其进口70%以上。非洲、南美各占8%和5%。2000年以来,德国茶叶消费量略有下降,从近2万吨降至1.8万吨。德国人均每年喝茶25升,是人均咖啡饮用量的六分之一。2004年德国茶叶零售额为3.95亿欧元。由于饮茶保健观念不断加深,药草茶和果味茶消费增长较快,红茶、绿茶消费有所下降。药草茶销售额达1.64亿欧元,占据40%以上市场。果味茶销售额1.08亿欧元,占20%。红茶、绿茶各为9300万和3000万欧元。食品连锁店是最主要的茶叶销售场所,占销量61%,茶叶专卖店占16.3%,餐饮业、邮购业分别占4.9%和4%。
5、美国市场
美国是我国茶叶出口第四大市场,2004年我国对美出口茶叶1.73万吨,以散装低档茶为主。美国茶叶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是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茶叶有益健康且可防病治病的观念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已成为美国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健康饮料。最近10年,绿茶进口有较大幅度增长,美国茶叶消费品种已发生较大变化;二是茶叶消费方式或茶叶类别日益多样化,饮茶越来越方便,其消费主要有四大茶类:袋泡茶、速溶茶、加香料茶和冰茶。美国茶叶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绿茶、特种茶及经认证的有机茶。
6、欧盟市场
自欧盟实施进口茶叶农残检验新标准后,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量逐年下降,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基本止跌。分析其原因是由于:一是国内多数茶叶出口企业建立了有机茶、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有效控制了茶叶农残含量,提高了茶产品质量。二是随着国外消费者对中国绿茶保健作用认识不断加深,我国绿茶在欧盟市场上销售有较强潜力。2004年我国对欧盟(15国)茶叶出口1.63万吨,同比增长9.5%。
7、中东市场
中东是全球茶叶主要消费地区,该地区以红茶消费为主,近年来我国对该地区少部分国家茶叶出口略有增长,但总体增长势头不强。巴基斯坦是世界第三大茶叶进口国,年进口茶叶10万多吨,伊朗年进口茶叶3万多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拓展该地区茶叶市场,对我国茶叶出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特点
2005年我国茶叶出口增加到28.7万吨,占茶叶生产量的三分之一,出口金额4.37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茶叶出口占世界的近20%。近年来,我国出口茶类也发生结构性变化,绿茶与特种茶出口快速增长,当前的出口量均较1990年增加两番。2005年我国绿茶出口量达到20.6万吨,比1990年增长2.5倍,特种茶出口量达到4.5万吨,比1990年增长近2倍。
按照我国入世承诺,2006年我国对茶叶出口经营权将进一步放开,茶叶出口配额管理随之取消。同时,国外茶叶也将陆续、有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当前我国茶叶出口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中国出口红茶的全球地位正在下降
中国茶叶在世界上面积与产量第一,出口第三,创汇第四,但是创汇主要依靠规模和数量获得。当前在国际茶叶贸易中,红碎茶占主导地位,红碎茶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83%以上。而我国红碎茶受生产成本、经营方式、产品质量固有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市场竞争力弱,红碎茶的出口均价为斯里兰卡的4成,印度的6成,肯尼亚的8成。
2、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及贸易形式受国际市场影响发生明显变化
今后一段时期,世界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一是绿茶上升,红绿茶的消费比例从70年代的9:1上升到现在的3:1;二是东欧、亚非进口国地位上升;三是贸易重心由消费国向生产国转移,现在斯里兰卡的90%、肯尼亚的70%、印度的64%都在本国成交;四是国际竞争“国内化”;五是产茶国自销量上升。在这种趋势下,我国茶叶出口总体态势将是:出口量增值下降,但名优特种茶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3、采购商、采购品种、采购方式随着全球一体化加快而呈现出时代特征
在海外的华人转而经营茶叶的在增加。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海外超市、食品公司、中小茶叶公司改变原来向当地茶叶进口公司进货方式,正在转为自营直接进口茶叶。传统海外大型茶叶公司的垄断销售地位将被打破。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茶叶品种、茶叶品质特征越来越被海外茶商及消费者所认同,海外茶商有了更多的对茶品种进口采购的选择权。采购方式上,正在由传统的少批多量,向现代的多批少量发展;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采购转变;由原来向一个茶厂采购转变为向多家茶厂综合型一站式采购。海外公司由原直接赴茶厂单一采购向定样招标采购方式转变。随着国外茶叶公司竞争加剧,有一定实力和战略眼光的海外茶叶公司积极寻求在中国建立合作基地。海外茶商全球化采购与全球化经营特色日益显现。
(三)我国茶叶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营体制经营方式以传统为主,全球化经营主体急待形成。我国茶叶全球化正处于起始阶段,表现在:以原料出口为主;被动出口等商进门为主,主动出口走出国门主动营销很少;传统产品为主,创新产品很少;单个企业出口为主,联合进军海外很少。
二是有名茶而无名牌。茶叶产供销中间环节过多,缺少足以和国际茶叶巨头抗衡的大茶叶公司。另外,随着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大力发展茶叶出口创汇,其价格更为低廉,这对于过去一直以低端茶叶市场为主的中国茶叶出口冲击很大。
三是出口茶叶企业无序竞争,成交价格下滑严重损害了生产者利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茶叶出口的限制逐步放开,拥有自主出口权的企业增多,出口的渠道也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竞争加剧,因为彼此之间的压价,加上国际市场茶叶产品目前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从总体看在不断减小,相当多的传统出口生产企业被迫放弃出口,取而代之的是经营方式更灵活、管理运营体制更高效的私营企业,由于需要依靠规模获得效益,导致产能增大而加工的精细化程度不足,产品的品质水平在我国茶叶总体质量水平中处于中下。
四是茶叶进口国苛刻的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茶叶国际市场开拓的主要障碍。
欧盟所颁布的农药残留标准涉及茶叶指标的目前已达189种,一些农药指标的设置,已降为原有指标的1%~10%,更有超过85%的指标采用仪器检测低限作为标准规定,即要求分析仪器不得检出,而其中有大部分是我国目前技术水平尚无法检测的。日本在2006年6月开始实施的新食品卫生法,不仅将茶叶设限农药数量增加到214种,还规定设限外的500多种农药残留以 “一律标准”严格要求,即统一以0.01mg/kg为限量,同时将检测茶汤的方法由原先采用的茶汤检测法,修改为更严格的试剂直接提取干茶法。此“一律标准”将增大我国出口日本茶叶检出农药的几率,并成为违禁的理由追究出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