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软件:名家论鲁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9:28:08

名家论鲁迅

枫泾杏花坊 蔡宏伟辑

◆冯乃超:

鲁迅这位先生——若许我用文学的观点——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

◆郭沫若:

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

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

鲁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

◆郁达夫

在1928年鲁迅被围攻的情况下,作为全国的著名作家,能挺身而出推举鲁迅为中国“第一”的惟有郁达夫。创造社的冯乃超讥讽鲁迅用了一句“醉眼陶然”,鲁迅回敬他的文章即《“醉眼”中的朦胧》。太阳社的李初梨又作《请看我们中国的DonQuixote的乱舞——答鲁迅〈“醉眼”中的朦胧〉》,说:“鲁迅,对于布鲁乔亚是一个最良的代言人,对于普罗列塔利亚是一个最恶的煽动家!”郁达夫自己也参加过太阳社,但4年后郁达夫有诗《赠鲁迅先生》:

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群盲竭尽蚍蜉力,不废江河万古流。

郁达夫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爱憎,以及对鲁迅的崇高评价。1928年有人攻击郁达夫“投靠”鲁迅是“称臣”,郁达夫干脆作《讨钱称臣考》回敬之。

  郁达夫是一代才子。1922年,他还是东京帝大的学生时,在《艺文私见》中劈头便说:“文艺是天才的创造物,不可以规矩来测量的。”按理说,恃才者必傲物,但他却从不妒才而是惜才,而且惜才如命。比如,他对当时几乎走投无路的文学青年沈从文就禁不住向社会大声疾呼。1936年鲁迅逝世,郁达夫时在福州晚宴上,闻之犹如“晴天的霹雳”,他次日晨即乘船赴沪吊唁,并作《怀鲁迅》,其文如诗,其诉如泣: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为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苏雪林:

鲁迅的心理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料之外,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都够不着。

◆叶公超

“新月派”才子叶公超,在鲁迅逝世后花几个星期时间,把手边能找到的所有鲁迅作品重读了一遍。11月1日,他在天津《益世报》增刊发表《关于非战士的鲁迅》一文,充分肯定鲁迅在小说史研究、小说创作及文字能力三方面的成就,对鲁迅作为“非战士”的另一面作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我有时读他的杂感文字,一方面感到他的文字好,同时又感到他所‘瞄准‘(鲁迅最爱用各种军事名词的)的对象实在不值得一粒子弹。骂他的人和被他骂的人实在没有一个在任何方面是与他同等的。”

    12月8日,叶公超又写下了一篇《鲁迅》专论,对鲁迅作了全面的公正评价,发表在1937年1月25日的《北平晨报》“文艺”副刊。叶认为“五四之后,国内最受欢迎的作者无疑的是鲁迅。”(97页)并指出:“在政治上,他的确是个很可贵的酝酿者(agitator),因为他有历史上成功的酝酿者所需要的条件:锋锐的讽刺,浓烈的大量的情感,动人的真挚与亲切。但是,他绝对不是能做政治领袖的人,如史达林、希特勒、莫索里尼等都是同样地要压迫人的,要扑灭个人主义的,要取缔言论自由的。鲁迅在压迫之下‘反抗一切的压迫’,究竟是反抗压迫本身呢?抑或因压迫者可恨而反抗压迫呢?我们不敢妄论,也许二者兼而有之;不过我相信,假使请他来压迫人,统治人,他还是如他自己所说:‘不够刻毒’吧。”

     他热烈地称赞“鲁迅最成功的还是他的杂感文” ——

    “他的情感的真挚,性情的倔强,智识的广博都在他的杂感中表现的最明显。……在这些杂感里,我们一面能看出他的心境的苦闷与空虚,一面却不能不感觉他的正面的热情。他的思想里时而闪铄着伟大的希望,时而凝固着韧性的反抗狂,在梦与怒之间是他文字最美满的境界。”

◆梁实秋

    五四以来,新文艺的作者很多,而真有成就的并不多,像鲁迅这样的也还不多见。他可以有更可观的成就,可惜他一来死去太早,二来他没有健全的思想基础,以至于被共产党的潮流卷去,失去了文艺的立场。一个文学家自然不能整天的吟风弄月,自然要睁开眼睛看看他的周围,自然要发泄他的胸中的积愤与块垒,但是,有一点颇为重要,他须要“沉静的观察人生,并观察人生的整体。”(Toseelifesteadilyandseeitwhole)。这一句话是英国批评家阿诺得MatthewArnold批评英国人巢塞Chaucer时所说的话。他说巢塞没有能做到这一点,他对人生的观察是零星的局部的肤浅的。我如果要批评鲁迅,我也要借用这一句名言。鲁迅的态度不够冷静,他感情用事的时候多,所以他立脚不稳,反对他的以及有计划的给他捧场的,都对他发生了不必要的影响。他有文学家应有的一支笔,但他没有文学家所应有的胸襟与心理准备。他写了不少的东西,态度只是一个偏激。

◆李敖

    我始终怀疑鲁迅在中国的这个地位,被捧起来的这个地位,被捧到什么程度,捧他是可以的,可是跟事实上的落差,应该怎么样地去解读。我手里拿的《鲁迅手稿选集》三编,前面出版说明说,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我愿意找出事实来印证这些话,如果有足够的事实的话,如果是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革命家,我们必须看他、找到他实际上所做的符合这些赞美的行为的纪录。可是我必须说,在鲁迅的纪录上面,我努力去找过,找不到,或者说比例上面非常地不相当。我给大家举个例子,鲁迅在批评人的时候,除了对胡适这些人以外,他大部分都说中国人怎么样,在鲁迅的书里面,我们看他都是泛指,一般地指到了整个的中国人是这样子,中国人是这样子,而不针对哪一个真正该谴责的中国人,他去谴责,或者针对哪一个该谴责的党,他去谴责,不是的,他老是在让所有的中国人为他垫背,为他承担他所攻击的,全面性地承担,应该谴责一部分人啊,他没有,他谴责全体。

这种行为使我想起来,在***有一个抄鲁迅一些意见的,譬如说,鲁迅谈到酱,把中国我们吃的肉酱,酱肉的酱,酱在里面,***有一个国民党的作家,叫做柏杨,现在跟着陈水扁走,被请拿钱,给他钱,做所谓的总统府资政,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丑陋的中国人研究》,骂来骂去都是中国人,真正该谴责的那些坏的中国人,他不敢指名道姓,或者那些坏的党,他不敢指名道姓。这种行为跟鲁迅正好是一前一后,我觉得非常地值得玩味,就是如果你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为什么叫整个的中国人来承接这些罪状,而你不特指出来,到底哪些人是可恶的,你把他揪出来,而鲁迅反倒闪躲,不做这种事情。

我给大家看看老式的、旧式的《鲁迅全集》里面,许寿裳给他做的年表,请大家看十八年,就是一九二九年,我们看到鲁迅这些纪录,都是谈到印书的事情,或者他在大学里面的事情。我们看不到他做了什么,说是对政府的攻击,我们看不到,说如果你是一个文学家,你是个思想家,你是革命家,又是伟大的你怎么不攻击当时那个坏政府呢?在这里面我看不到,而我看到的反倒是这些东西,大家看到这些我们所熟悉的鲁迅的这些诗,这个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种管他冬夏与春秋,在这个诗的这个气氛里面,我们觉得他是有点闪躲的。所以我们看到鲁迅这些诗,我们看得很清楚,好比看到是这个,依旧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为什么依旧不如租界好呢?因为鲁迅他写文章是在租界里面,所谓租界就是被外国人所保护的地区,看到没有打牌声里又新春,这些口气,这些语气,都不是一个革命家的语气,而是那种有点酸溜溜的文人的语气,我们看得很清楚,都是这样子啊!

◆瞿秋白:

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叛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

◆***:

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鲁迅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鲁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鲁迅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论鲁迅》(鲁迅逝世一周年时)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新民主主义论》

◆林贤治: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与我们可以因它而深刻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意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时代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的追随者的精神的火花。

◆钱理群:

在四五十年代占据支配地位的***对鲁迅的经典评价中,可以看出一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趋向,即注重鲁迅结论的正确,不注重鲁迅在得出正确结论之前探索的曲折与痛苦;注重鲁迅行动的坚决、勇敢,不注重鲁迅在坚决、勇敢行为之前的犹豫与彷徨;注重鲁迅对民族的忠诚与热忱,不注重鲁迅对民族的失望,对民族弱点的憎恨,以及由此引起的矛盾与斗争。

◆***

他的作品的思想深度、历史容量和战斗性,是中国文化史上所少有的;他的作品、思想和人格,在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奋斗、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近代中国任何别的作家都无法比拟的。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鲁迅虽然没有在组织上加中国共产党,但他是党的最忠诚的同志和战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难繁重的国内建设和改革任务,不仅文化战线的同志要义不容辞地学习鲁迅、宣传鲁迅,而且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条战线的干部,都有要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

——《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鲁迅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