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工作经费管理制度:对外汉语复习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1:03:16

填空题

1、对外汉语教学大致分为 专业教学进修教学短期教学速成教学四个基本类型。

2、教学模式包含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

3、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类型主要有:专项技能课综合课专项目标课语言知识课翻译课及其他课程。

4、对外汉语教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5、对外汉语教学总教学原则是: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构、功能、文化为相框

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为:教材编写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资料准备和方案的制订

7、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应遵循的三条原则是:语素教学和语流教学相结合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教学不同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相互适应

8、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备课方式授课方式学习方式考试方式和科研方式上。

名词解释(20分)

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外国人把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是对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汉语所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的界定和描述,是科学划分出来的教学等级和每一等级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与水平(本质特征是规定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等级、统一的教学水平)

3.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4.测验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

5.测试信度: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和一致性。如果测试成绩能如实反映考生的实际语言水平。那么,这种测试的信度就高。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6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从汉语独特的用途眼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理论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在汉语教学中形成或提出的教学范式。

7、洋腔洋调:是指外国人说汉语时发出的一种怪异的腔调。所谓腔调,包括语调和声调。由于这种腔调的怪异,尽管有些外国人说出的汉语符合汉语语法,词汇运用也较恰当,可是,人们听起来仍觉得不舒服,有时令人费解,造成误会。几乎所有的外国人在汉语口语表达时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这种洋腔洋调。

8  语流教学:强调从绘画入手,一开始就教橘子、音素在绘画联系中得到纠正。语流教学部是相对集中的语音阶段,而只在开始就是用很强的时间快速介绍《汉语言拼音方案》,将所有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先过一遍,然后再把语音教学与词汇、语法和课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在语流中学习语音,细水长流地进行语音教学。

9、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指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中,由语法结构规律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

三、简答题(44分)

1、语音四种技能的含义是什么?(14

语音四种技能包括:听,说,读,写

听:又称为听话理解能力或听话技能,是一种接受型,被动型的技能。

说:又被称为口头表达能力或说话技能,是一种表达性技能,是用户因技能综合运用的标志性技能,包括了语音能力、用词造句能力、成段表达能力和语用能力。

读:成为阅读理解能力或阅读技能,是语言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吸收新知识,了解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写:成为笔头表达能力或写作技能。就是一般所说的写作,指用书面语言表达个人的思想。包括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认识能力,是学生语言和认识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四项语言技能中最难得一项,尤其需要专门的训练。

2、简述你所理解的对外汉语语音课堂教学的技巧。(15

对外汉语音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教学的原则,不同的教学阶段与不同的教学目标型相互适应的原则。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有9种教学微技巧:

演示法:主要通过直观手段体现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如使用形象的板书、借助实物、利用演示等。

对比法:对学生的母语与汉语的语音系统中相近似的音素进行比较,或对汉语语音系统内的各个音素进行比较找出差别。

夸张法:把平时说话时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适当夸张造成清晰/形象的效果.

手势法:借助手势辅助展示口腔发音时的运动过程和状态。

拖音法:延长音程到处新音是教舌尖元音的一种有效地办法。

带音法:用一个已经学过的发音部位相近的音素带出另一个音素。

分辨法:通过听觉、视觉来区别一个音素发音的正误。

固定法:突出容易模仿的一点,然后固定其发音部位的方法,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模仿法:是语音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有直接模仿和自觉模仿两种方式。

3、简述外国人汉语词汇学习的偏误。(15

表现在四方面:

①母语和目的语对应词之间在词义上互有交叉而造成的偏误,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多义词中;

②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因各自的附加色彩不同而造成偏误。一个完整的词义不仅只是概念意义,而且还包括一整套的附加色彩,词语的附加色彩是由这个语言社团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及语言传统决定的,它较之概念意义是更为潜在的部分,也就更不易为外国学习者所体会和了解。

③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因为各自的搭配关系不同而造成偏误。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对应词之间尽管概念意义相同,但是它们各自的词语搭配习惯不同。

④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因各自的用法不同而造成偏误。不同的语言有各自不同的语法规则系统,概念意义相同的对应词,在不同语言的结构系统中可能用法完全不同。

4、怎样看待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15

相同点:

A、都需要建立声音与意义的联系。

B、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联系。

C、习得是一种语言现象,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这几个阶段。

D、语法习得有一定得顺序。

E、都是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不同点:

A、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不同:学习第一语言分为两个时期:自然学习和学校教育,最基本语言在自然学习时期可得,具有天然的环境,学校教育在具备基本语言能力之后进行,为了继续提高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相应地提高与语言应用相关的文化知识,人们学习第二语言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也可以在学校中学习,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在学校中的第二语言学习,是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条件下学习,也只可能在课堂中学习,也并不需要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是从最基本的发音、词汇、句子学起、

B、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幼儿学习是第一语言具有天然的动力,是主动地学习,是一种本能与求知欲;第二语言人们往往有不同的。

C、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幼儿学习第一语言理解接受能力有限,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理解与接受能力则强得多。

D、语言学习过程不同:幼儿学习第一语言以单词——词组——句子,学习词需要借助实物、实情,再经过反复应用,达到熟练,短句与句子表达概念之间关系,也需借助实物、实情,经过多次感触,理解词与句子,再反复模拟,运用,则掌握词与句子。幼儿学习语言过程是建立在概念,形成思想与思维过程,人类学习第二语言时,已经形成大量概念、思维。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教室精心安排下,一般不需要建立概念,不包括形成思维。

2、简述你所理解的对外汉语文字课堂教学的技巧。(15

A、先认读,后书写,学习汉字时要尽可能把音形义结合起来,首先感知字形,会念字音,懂得意义,然后再写。

B、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包含学过的独体字的合体字。这样可以为合体字的部件打下基础,教合体字时,又可以复习学习过的独体字。

C、先教笔画少的字,后教笔画多的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D、教学时要一笔一笔地展示新的部件的笔画、笔顺以及笔画与笔画、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正确位置和布局。

E、帮助学生区分同音字的不同的字义。

F、对区别性小容易混淆的字要作对比练习。

G、对学过的部件要及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记忆。

H、尽量做一些用字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学会通过字义理解词义。

I、练习汉字的方法有描摹、临摹、抄写,根据拼音写字,用汉字组词等

四、问答题(20分)

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请谈谈个人观点。

A、要注重训练学生对语言多样性的把握。也就是要训练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并且能够把学过的这些语言知识有选择地运用到实践中,转化为一种语言灵活运用的能力。

B、要注重训练学生正确的预感和得体性表达。也就是在大连的技能训练,尤其是听读训练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把学过的语言知识与语境、语用和交际功能结合起来,建立正确的预感并形成语言得体表达的能力。

C、要注重训练学生整体性的理解和表达。也就是要以语篇为教学和操练的组织单位,训练学生自上而下地整体理解和表达意思,而不是自下而上分解性地理解和表达意思,进而培养其语篇能力。

D、要注重训练学生把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把课堂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也就是训练把握限制性的、模拟真实的和真实的学习机会,促进学习中的学用平衡。

E、要注重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把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作为专项内容贯穿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交际性练习的同时,能够学习和操练有关的技巧性和程序性知识,学会学习,学会交际。

2>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汉字教学与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的关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与语音、词汇、语法教学时相互伴随、相互交叉地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汉字如何认识和处理,关涉到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

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汉字、语音、词汇、语法教学应分别设课。

语音阶段只出现拼音,不出现汉字,课上除教拼音外主要进行听说训练,语音阶段结束后开始增加读写课,听说课和读写课按3:1的比例上;听说课教材开始以拼音为主,同时出现读写课上学过的汉字,没有学过的以拼音代替,或用拼音为生字注音,听说课后的教材,则过渡到全部使用汉字。读写课初期的教学重点是汉字,所用的单词与句型都是听说课所学的,但教学内容不需要与听说课完全一致。后期的读写课,逐步过渡到大量阅读和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