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商品的养护技术:雅尔塔会议是朝鲜半岛分裂乃至走向战争的祸水酿造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7:55:3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即在快要打败德、日两个法西斯国的时候,美、英、苏三国首脑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来到了雅尔塔。

  雅尔塔位于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南部,是镶嵌在那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1945年2月4日至11日,一个划时代的会议在这里举行。这是苏、美、英三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举行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包括8次首脑全体会议、4次工作午餐或晚餐、多次外长会议。

  时针指向1945年2月5日下午4时15分,第一次全体会议在美国总统罗斯福下榻的利瓦吉亚宫举行。大厅中间,摆放了一张圆桌,三国代表围着桌子坐下。出席会议的三方代表一共23人。

  在这次会议上,斯大林有三大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想取得沙皇俄国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在远东失去的领土和特权。罗斯福到雅尔塔来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想把斯大林在德黑兰许下的诺言确定下来。斯大林在德黑兰许诺,欧洲战争胜利后,一旦他能够集结军队,苏联将立刻参加对日作战。1944年10月,丘吉尔访问莫斯科时曾就苏联对日作战的大致时间和规模同斯大林进行了商谈,但没有解决苏联出兵的条件问题。同年12月,斯大林对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谈起了他要在远东获取的利益。哈里曼把斯大林的意图报告了罗斯福。所以,罗斯福来雅尔塔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斯大林出兵的大致条件,他打算答应斯大林的要求。因为,罗斯福心里非常清楚,苏联出兵作战对缩短日本投降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

  一天傍晚,斯大林同罗斯福来到海边散步。罗斯福的腿脚一直不方便,常常离不开轮椅。来到雅尔塔的时候,精神不佳,身心疲惫。此时,罗斯福正坐在轮椅上。俩人边走边谈,从打败纳粹德国一直谈到远东问题。罗斯福停下轮椅,转身对斯大林说:"要打败日本,光靠美国还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需要50万人付出生命,但是,如果苏联出兵,那将大大加速日本灭亡的日子。"

  斯大林同意罗斯福的建议,但又补充说:"苏联要有条件才能承诺这个作战任务。"

  傍晚时分,雅尔塔的沙皇宫殿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分外美丽。海水、山色,还有云朵、彩霞,这时已经融为一体了,来这里的人们都禁不住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时的利瓦吉亚宫确实显得太漂亮了,以至于罗斯福对斯大林说:"我想在退休之后,用个人的名义把它买下来。"斯大林笑着回答说:"不谈这个问题。"可惜,罗斯福在退休之前就去世了。

  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除了千岛群岛外,斯大林还要求日本归还它从沙俄手中夺走的其他权利。这些要求基本上符合开罗会议精神,所以,罗斯福也就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近郊的美纳饭店举行会议,这就是开罗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美、英、中(蒋介石政府)三国首脑通过的开罗宣言中曾表示,为"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应在"适当时机,使朝鲜独立自由"。同年11月28日,由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德黑兰会晤时,罗斯福把开罗宣言的精神带到了会议中,他在和斯大林交谈时认为朝鲜应当独立。

  1945年2月6日,雅尔塔会议继续进行。

  下午3时,斯大林准时出现在利瓦吉亚宫会议室门口,见到神采奕奕的斯大林,罗斯福灰暗的脸颊现出了笑容,说:"很高兴见到您,自从德黑兰会议之后,我一直在想同您见面。"斯大林也高兴地说他也一直期待着与罗斯福的私下会面。接着,斯大林询问罗斯福在雅尔塔居住是否习惯,罗斯福则对斯大林的特别款待表示感谢。

  当斯大林请罗斯福吸烟,罗斯福谢绝了,他从自己的烟盒里拿出了一支香烟插在一个精致的烟嘴上。斯大林很快进入正题。他提出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在战争结束时归俄国"、大连作为"国际化自由港"和苏联"使用满洲铁路"等。

  斯大林说:"总统先生,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我就难于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俄国要参加对日作战。"

  罗斯福不动声色:"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完全没有问题,不过,涉及满洲铁路和大连的方面,还要同中国政府商量。"

  斯大林毫不掩饰他对中国的轻蔑:"中国?他们最近对日作战表现得很差劲,我觉得没有同他们商谈的必要。"

  罗斯福会心地一笑:"也许事后可以通知他们。"

  在就对日作战达成交易后,罗斯福将话题转到托管朝鲜上。他说:"斯大林元帅,我们谈一谈托管朝鲜的问题,好吗?"

  斯大林表示愿意先听听总统的意见。

  罗斯福说:"我认为,朝鲜从日本手中解放后,还不具备行使和维持一个独立政府的能力,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和一个中国代表进行托管。"

  他接着说:"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所取得的唯一经验是在菲律宾,我们大约花了50年时间,来为那里的人民作好自治的准备。就朝鲜的情况来说,托管期也许要20年到30年。"

  斯大林回答说:"我没有其他的意见,但托管期愈短愈好。不过,总统先生,是否有其他国家军队进驻朝鲜呢?"

  罗斯福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并接着说:"关于朝鲜有一个问题是棘手的。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邀请英国参加朝鲜的托管,但英国人也许对此感到不愉快,我想听听元帅的意见。"

  斯大林回答说:"我了解英国人,他们肯定会因为被排除在朝鲜托管之外而恼火。"他做了个杀头的手势,"事实上,丘吉尔首相也许会干掉我们。您知道他的脾气。"

  两人大笑,仿佛看到丘吉尔气急败坏的神情。

  美苏之间的交易就此达成。罗斯福将与苏联达成的交易通知了丘吉尔。自知实力不济,丘吉尔也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最终"三巨头"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协定规定了苏联对日作战条件,确定了包括外蒙古独立、苏联使用中国大连港和苏联通往大连铁路的优先权益、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等条款。这些协定是完全背着中国政府做出的,完全是赤裸裸的强权政治交易,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连号称"五大强国"的中国在主权问题上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何况小小的日本殖民地朝鲜呢?朝鲜问题不仅没有按照大国的安排发展,而且愈加复杂化,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4月中旬,美国总统罗斯福突然病逝,由当时的副总统哈里·杜鲁门接任总统。斯大林仍向美国保证,苏联执行4国托管朝鲜的政策不变。

  4国托管朝鲜,因英国此时国力军力大衰,有些自顾不暇;中国的蒋介石政权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一心想着尽快占领国内各大城市和解放区,根本无暇顾及什么朝鲜问题,实际上只剩下苏联和美国托管朝鲜。随着二次大战结束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南北朝鲜作为美苏对抗的抵押品,就必然地走向战争。所以说,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朝鲜半岛分裂乃至爆发战争的祸水酿造者、始作俑者。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后,7-8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为艾德礼)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再次举行会议。会议发表了《波茨坦协定》和《波茨坦公告》。

  公告中对朝鲜问题重申了《开罗宣言》中的内容。在会议期间,苏联通报准备于8月8日对日本宣战。苏军总参谋长还在会谈中告诉马歇尔将军,苏联在对日宣战后将进攻朝鲜。他问美国是否可以配合这个进攻,在朝鲜海岸实施军事行动。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回答说,在日本未被摧毁,日本在朝鲜的军事力量未被消灭以前,美国不准备对朝鲜实施两栖作战。

  事实上,美国人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企图独占朝鲜。杜鲁门曾说:"国务院极力主张在整个朝鲜的日本部队应由美国受降,但是我们要是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军队运送到朝鲜北部,那就无法保证我们在日本抢先登陆。"此外,美国估计攻占朝鲜将付出重大代价,因而想把攻占朝鲜的战役连同"可能遭到的重大伤亡"留给苏联去承担,自己坐收渔利。因此,美国虽然知道苏联将对日宣战,但并未准备近期内在朝鲜实施登陆作战。会议期间,美苏两国只划定了空中和海上对日作战的分界线,而没有划定地面部队作战的分界线。

  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实施两次原子突击。苏联于8月8日对日本宣战,苏远东战区司令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远东苏军很快突破了日本关东军的防御体系。中国战场八路军、新四军也展开战略反攻。日本政府眼看失败已成定局。为使本土免遭毁灭,8月9日,日本统治集团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有条件的投降。10日把这个意向告诉了美国政府。美国于当天下午就研究好答复的意见,声明:自投降时刻起,天皇和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即隶属于盟国最高统帅,该统帅将采取他认为必要的步骤以实施投降条款。这里承认了天皇的权益。虽然还没有明确谁是盟国最高统帅,但美国政府想扩大势力范围,多吞胜利果实的野心已经显露出来。8月11日夜,日本政府得悉这个答复。12日正式作出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在此同时,朝鲜怎么办?美国国务院经过研究,认为战后美国要保住在日本的利益,就必须占领朝鲜,这样既可作为掩护日本的前哨,又可作为前进的跳板。因此,抢占朝鲜就是当务之急。美国总统杜鲁门同意了这个意见。但是,当时美军还远在几百公里以外的冲绳作战,没有能力快速运送军队到朝鲜。如果勉强把主力抢先运到朝鲜,那么就要减弱在冲绳等地的作战力量,战争势必拖长。美国军方匡算了一下,再打下去,战争至少要到1946年底才可能结束,美国军队还要付出50万人左右的伤亡代价。

  为阻止苏联独占朝鲜,美国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快在朝鲜划定一条军事分界线,以让美苏分别在朝鲜接受日本投降。这个任务,就落到了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三部协调委员会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