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柜放公共楼道: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1:24:46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2007年11月30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传播先进文化和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要在有限的财力下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构建一个全社会办文化的良性机制。合理的、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包括政府、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覆盖全县、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具规模。但与此同时,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和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资源状况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设施较为落后,公共文化产品数量不多,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农村群众、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文化工作者素质及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问题与工作任务还不相适应。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要坚持以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和文化福利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让全县人民共享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
  二、基本目标
  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营运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面的原则进行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禄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打造民族文化名县相适应,把禄丰建设成为楚雄文化强县。
  ——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集中力量在全县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实现城区现代文化设施较为完善、“一县三馆一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民族艺术团)、“一乡一站(文化站)”、“一村一室一队”(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业余文艺宣传队)、“一人一册(图书)”的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切实加强。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报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群众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普遍提高,文化在促进生产发展、丰富生活、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文化艺术、文博文物、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城乡居民文化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全县文化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居全州前列。
  ——文化产业形成规模。建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网络体系,文化产业收入每年增长13%,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全县GDP的5%以上,位居全州前列,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市场开放有序。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市场管理进一步法制化。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文化特色明显。充分挖掘我县“古、彝”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恐龙文化、历史文化名镇(村)、民族传统文化、精品旅游等特色文化,加强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禄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文化发展环境改善。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环节,简化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严厉打击文化出版物市场的违规违法行为,规范文化出版物市场秩序。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建立文化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
  三、基本原则
  ——公益性原则。政府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提供非营利的文化服务。
  ——公平性原则。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社会各阶层不同类型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所有人均能公平地享有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
  ——便利性原则。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布局合理、就近服务人群,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传递、服务指引、服务和产品消费近距离、经常性、适合大众便捷获取。
  ——多样性原则。既重视公共文化服务普及,又重视公民文化品位提升,既重视基层文化生活的丰富,又重视高雅艺术的熏陶,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品种、层次、特色多样化,服务对象多样化,惠及不同群体。
  ——基本性原则。应制定关于基本文化权利和文化福利的指标体系,确保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完善文化活动阵地
  文化基础设施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保证。按分级负责原则,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文化利益的设施建设,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恐龙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配置,并形成网络体系。
  一是加强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完成恐龙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明年完成川街乡、妥安乡、广通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以及部分村文化室、体育场地建设,2010年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建设集镇小广场。二是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县基本形成县级支中心、乡(镇)基层服务点、村(社区)服务点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基本建成以村(社区)服务点为依托、覆盖全县的基层网络,建成以电子阅览室和网络管理系统为平台的联合建设、联合服务、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建成特色文化旅游、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文博文物数据库。三是各乡(镇)已建成的综合文化站要进一步完善功能,增加设施设备,使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没有综合文化站的乡(镇),要积极争取纳入规划建设盘子;各乡(镇)要有不低于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村要有不低于80平方米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实行标准化建设,统一标识。2010年实现乡(镇)均有综合文化站。四是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为农村地区提供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城镇数字化电视工程。进一步建立完善维护服务体系。五是实施数字文化建设工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扩大和延伸公共文化服务。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建立网络文化服务系统,建设数字广播电视信息平台、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系统、网上剧场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依托网络平台,延伸公共文化服务。
  (二)加快文化艺术创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推进精品工程。艺术精品是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手段,要遵循艺术规律,提倡多样化的文化创作,树立精品意识,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性、观赏性、艺术性的文艺精品,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文化阵地。要以精品工程为龙头,发挥我县文艺创作优势,每年新创剧(节)目2个以上,打造1台有影响力的剧(节)目,每两年推出1个在全州、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剧(节)目,举办好每年一届的恐龙文化旅游节,促进每个乡(镇)都能举办一个有特色的节庆活动。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丰富群众文化。一是抓好节庆、重大活动演出,每年县民族艺术团体完成演出40场以上,其中下乡演出30场以上。二是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基本实现全县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三是实施服务“三农”图书工程,建设并经营好农村书社,每个乡(镇)至少选择1~2个符合条件的点作为本地区的“农村书社”。四是鼓励业余创作,召开文艺创作座谈会,培训业余文艺创作队伍,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扶持城乡业余演出队,积极组织、引导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好广场和社区文化活动。五是普及文化知识,加强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建设,抓好特色文化之乡、民族文化之乡的建设。六是培育彝族传统文化和打造文化品牌,大力扶持和促销古镇(村)、古生物化石及舞龙等传统文化和旅游精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扩大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凝聚力带动和促进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开展文化遗产宣传月、读书月、校园艺术月系列活动,及文化发展战略论坛、文化大讲堂、社会科学普及周等活动,培育新的文化活动品牌。七是完善针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外来建设者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基本文化权利,实施“外来劳务工文化服务工程”,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系列”活动,重点在德钢、奕标、勤攀等外来工集聚的厂区,开展流动图书、演出、展览、讲座和电影等系列服务。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博事业发展
  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继续做好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确认、登记、立档、整理、研究、出版、展示工作,建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定保护规划,建立和完善分级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向国家、省、州有关部门申报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民俗表演项目,重点抓好传统民间艺术和民俗的保护,做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单位)的认定和培训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是夯实文物基础工作。按要求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落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抓好新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二是抓好文物的保护和维修。申报、维修一批“省保”、“州保”文物项目,积极做好一些濒危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修复,逐年申报一批县级文保单位。三是推进县博物馆建设,抓好县博物馆的扩建工程和陈列改造工作,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的作用。四是加强“三基”教育。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把科普教育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和展览活动。每年在“文化遗产日”期间策划组织专题活动以及各类民间民俗特色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扶持和鼓励兴建民间博物馆。
  (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的有益补充。发展文化产业要以事业作基础、市场作平台,以文化资源整合开发为重点,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变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生产出更好更多的文化消费品。
  培育市场主体。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二是以资本为纽带,扶持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重点文化企业,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三是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加强和改进服务,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
  做大做强特色文化品牌。要充分利用我县恐龙之乡、国家地质公园、化石之仓、人类童年时代的摇篮、千年盐都等著名品牌,以恐龙文化为代表的古生物文化特色资源,以腊玛古猿化石为代表的古人类文化特色资源,以黑井、炼象关历史文化名镇(村)为代表的古文化特色资源,以恐龙文化旅游节、高峰彝族文化、火把节为载体的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特色资源,以王锡衮等历史人物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特色资源,以德钢公司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一平浪盐矿元永井矿井旅游为重点的工业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以罗川、一平浪大青公司为代表的现代观光农业旅游资源,以罗次、石灰坝温泉为代表的地热休闲旅游资源,以五台山、雕翎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以洞经音乐、民族歌舞、民间艺术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等文化品牌,打造优势文化品牌产业。
  实施一批产业项目。一是加快世界恐龙谷、黑井古镇、炼象关等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步伐,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二是借助国外著名的艺术节、博览会、展览等平台,以恐龙化石外展项目为重点,积极实施我县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战略。三是抓好一批印刷建设项目,发展壮大一批印刷企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文化市场的繁荣和管理,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青少年的成长。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化新闻出版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加强对生产经营业主的培训,提高依法经营的自律意识。二是加强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监管,健全市场规则,严格市场准入,建立市场退出机制,构建文化管理信息网络,营造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和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坚决取缔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完善封堵机制,加强对游商和窗口地段的监管,做到露头就打;坚决扫除宣扬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坚决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四是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利用电子游戏进行赌博、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的行为。
  (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文化工作面临的历史课题,要通过深化改革为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改革。一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公开服务时间、内容和程序,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二是完善国有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制度。三是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共文化设施采用现代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四是采用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向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众提供免费文化服务。五是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办结合”转变,由直接管理文化企业向“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文化企业”转变,由管系统文化向管社会文化转变,由行政管理向行政、法律、经济综合管理转变。一手抓赛场,一手抓市场,积极为民族艺术团走向市场搭建平台,引导民族艺术团“文企”、“文旅”、“文经”联姻,拓展国内外展演市场。整合文化资源,对直管文化单位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中力量打“整体战”;打破“条块”分割,统一调动和安排社会文化力量。
  事业单位改革。以人事、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化民族艺术团和其它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实行内部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业绩挂钩,严格奖惩。建立职工能进能出、职务和收入能升能降、项目补助、效益管理等新机制。对单位领导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考核制。
  (三)加大投入,加强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加强领导,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纳入地方财政综合预算、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各乡(镇)必须紧紧围绕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和目标,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措施。县级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把支持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工作规划,确保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县委、县政府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加强经费投入保障。一是从我县实际出发,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文化事业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县属文艺团体公益性演出、改革、对业务骨干的补贴、聘用人员经费、图书购置、文物征集和美术品收藏等费用,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加大投入。各乡(镇)财政每年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文化基础设施、群众文化活动、农村电影放映、文化市场管理、农村书社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落实文化经济政策。三是大型剧(节)目创作演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项目由县委、县政府确定项目拨款。四是各级财政对公共文化的投入要随财力增长而逐步增加。
  加强人才队伍保障。坚持“保证数量、注重质量、加强培训、适度引进”的人才政策,加紧建立一批热心文化事业、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具有活力的文艺队伍。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培训骨干。加快骨干力量和拔尖人才的培养步伐,定期评选文化拔尖人才、优秀人才,重点培养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综合管理人才、产业经营人才。二是畅通人才进出口通道。县属文化事业单位在保留现有体制基础上,根据文化行业的特殊性,补充人员的形式可按特殊人员实行聘用和调进,对聘用人员实行人事代理,聘期内按聘用合同管理,对调进人员按事业编制管理。逐步完善民族艺术团人员管理办法。县文化馆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专家型文化人才队伍,指导全县的文化活动;乡(镇)要按照“思想好、专业精、作风正、会管理”的要求,培养文化站专干,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县属文化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采取动态管理方式给予补贴,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重奖。四是不定期的聘请专业人员为各种文化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县文化部门要帮助基层培养文化指导员和文艺骨干,扶持发展农村电影队、农村业余剧团(文艺队)、农村文化中心户。各乡(镇)要制定文化人才培养规划,根据工作需要培养引进人才。五是举办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鼓励各类文化队伍积极参与,促进各类文化队伍的协调发展。
  (四)发挥社会文化资源作用
  充分利用和调动社会文化资源,采取社会化运作、项目采购、委托承办和对符合政府规划的企业、社会组织举办的公益文化活动给予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兴办公益文化设施,赞助和捐赠公益文化事业。对兴办公益文化设施、赞助和捐赠公益文化事业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加强公共文化政策研究
  着重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指标、投入方式、评估标准以及支持系统等问题的研究上有所突破,提出可量化的、可操作的考核参考依据,研究扶持和促进社会文化组织发展以及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赞助捐赠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政策。
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分别那年实施? 关于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倡议书 2005年年底全总出台的《关于加强乡镇(街道)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有知道全文的吗? 邢台市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指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公共管理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公共管理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什么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简述我国第一代领导人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是()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啊???? 您对加强工商部门的行风建设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如何加强监事会的建设 求助:浙江省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相关内容 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加强公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教育。 急求关于公共组织文化论文 关于开展公众责任保险深化平安山东建设的意见 问道关于《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问题,帮帮忙,谢谢 关于企业以BOT方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会计处理问题的复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什么是完整的本地化服务体系 什么是完整的本地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