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厅卫生标准:“贡茶院”碧螺春茶的发源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4:46:35
贡茶院位于缥缈峰水月坞,水月坞就是碧螺春茶的发源地。碧螺春最早见于《随见录》,此书已佚,散见于诸书。碧螺春有确切记载的,是清王应奎《柳南续笔》。但西山产茶史,可溯至唐代。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云:“洞庭山出美茶,旧入为贡,茶经云长洲县产洞庭山者,与金州蕲州味同。近年山僧尤善制茗,谓之水月茶,以院为名也,颇为吴人所贵”。明陈继儒《太平清话》云:“洞庭山小青坞出茶,唐宋入贡,下有水月寺,即贡茶院也”。小青茶,又名小春茶,以水月寺得名为水月茶,宋成贡品,蜚声于世。水月寺亦称“水月贡茶院”。水月茶之名声,引来了茶圣陆羽。

   唐上元二年(761年),陆羽初次至苏,游虎丘,探剑池,品石泉为天下第三泉。唐大历五年至大历十年,五年间,陆羽常至苏城。其间,寻访洞庭东、西山茶事。诗僧皎然《访陆处士羽》诗云:“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何山尝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陆羽将洞庭山茶写入《茶经》。《茶经》八之出云:“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唐时,水月茶虽名声殊然,但真正为“吴人所贵”,选为贡品,应在宋代。北宋李宗谔《吴郡图经》、乐史《太平环宇记》均有记载。宋时“水月茶”是饼茶,与今卷曲成螺、浑身披毛的碧螺春,形态不同。茶界一说,水月茶为碧螺春前身。明王鏊《姑苏志》云:“茶。出吴县西山,谷雨前采焙极细者贩于市,争先腾价,以雨前为贵也”。明代出现炒青茶,水月茶外形变为纤细,跟现代碧螺春形制相近。碧螺春独特的螺旋状形,相传是明代水月寺僧人,受佛像上螺状头发所启发而创。    










    明弘治《三吴杂志》(1488-1505)转引《洞庭实录》记载,东汉延平元年(106年),道士墨佐君于缥渺峰西北麓,筑坛求仙。坛上有池广约半亩,池下水分南北,百步外有地名“吃摘”,出茶最佳。古谚云:“墨君坛畔水,吃摘小春茶”。明宣德八年(1433年),西山堂里富商徐家出资,水月禅寺方丈妙潭和尚造茶圣陆羽像,立于墨佐君坛边,每年开茶前祭祀,以保佑西山茶业兴盛。文革中全毁。2005年,重建水月禅寺,复得陆羽旧像。2006年重建墨佐君坛,重立茶圣陆羽像。



     墨佐君坛围廊,有展现碧螺春历史及特色之历代名人诗词石碑,共计九块。有唐皎然、宋苏舜钦、清吴伟业、梁同书,当代周瘦鹃、田汉等人诗词。

游后感言:贡茶院即为碧螺春茶文化展示馆,既有茶史展示,也有茶道表演,在这里可以品到最纯正的碧螺春,当然价格也不菲。

推荐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