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演练的要求:家教名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3:26:14
1.曾参杀猪教子
曾参(shēn)(公元前505年——前436年)是孔子的学生。曾参很重孝道,《史记》上说孔子以为他“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曾参又注意修养,《论语》上记载有他的修养原则:“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他强调做人要诚实,自己以身作则,也以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上街,他的小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又哭又闹,要求跟着去。曾参的妻子被闹得没有办法,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被哄回家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家,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雪亮的尖刀,正在准备杀猪呢。他的妻子赶忙制止他说。“我刚才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就是在教孩子讲假话。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他就不容易相信了。这样做,对家教是很不利的。”
结果,曾参说服了妻子,还是把猪杀来煮了。
2.孟母三迁与断织
孟子(约公元前370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也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能成长为一个大学问家。首先得归功于孟母。
孟轲三岁时死了父亲,养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在母亲的身上。孟母是一位勤劳善良又有见识的妇女,丈夫死后,她靠织布、帮人浆洗过活。
孟轲小时候贪玩不好好念书,当时他常住的地方有一些坟墓。他常常和小朋友到坟场玩耍,看到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小朋友们学着样子玩抬棺材、挖坑这类游戏来。孟母见了,认为这个地方对小孩子的影响不好,就搬了家。
孟家搬到城里街上住,家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孟轲住在那里后,又和小朋友玩起做买卖的游戏来。孟母见了很不高兴,决定再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到了学宫旁边,字宫就是学校的校舍。学宫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读书人,文质彬彬,有时学宫里还举行祭祀,纪念那些逝去的著名学者。孟轲耳濡目染,受其影响,也带着小朋友玩行礼的游戏。孟母见了,这才放下心来。从此孟家就居住在这里。可见孟母在教育儿子上是多么熬费苦心,同对又表现出孟母的见识,她虽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却懂得环境对小孩子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孟母还很懂得教育方法。孟轲长大一点,便就学于子思门下,但读书不用功,有一次竟逃学提前回了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早回来,诧异地问:“你已经学好了吗?”
孟轲回答:“没有!”
孟母拿起剪刀把织的布剪断了。孟轲紧张地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母亲说:“你中途停学,和我中途断织是一样的事。君子只有经过学和问才能有广博的知识,以后一生做的事情才能顺利,避免祸患。现在你没到放学就跑回来,将来怎么能有出息?好比我们家是靠我织布生活的,现在我把布机上的布剪断了,吃饭和穿衣的来源也就都断了。”
母亲的教育方式给孟轲很深的印象,从此,他下决心刻苦读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儒家学者。
3.子发母拒子入门
子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将。有一次,子发奉楚宣王之命,带兵和秦国作战,在前线断了粮草,派人向楚王告急。使者见过楚王以后,又到子发家,问候子发的母亲。
子发母问来使:
“兵士们都很好吗?”
使者说:“军队里还有一点豆子,大家只能一粒一粒分着吃。”
子发母又问:“你们的将军身体好吗?”
使者说:“将军每顿都能吃上肉食和米饭,身体很好。”
子发的母亲听了很不高兴。
子发打败秦军凯旋而归,他的母亲却紧闭大门,不准儿子进家,并且派人对他说。
“你听说过越王勾践伐吴的事吗?有人献给越王一罐酒,越王就派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们一起饮下游的水。虽然大家并没尝到酒味,每个人的战斗力却提高了5倍。过了几天,又有人献给越王一口袋干粮。越王又把它分给了士兵。虽然大家并没有能够吃饱肚子,每个人的战斗力却提高了10倍。
“现在,你身为将军,粮食不够,士兵们只能分一点豆粒吃,你自己却早晚都是肉食米饭,这是什么道理?
“你使士兵陷于死地,而自己却在上面享乐。这样做将军,虽然打了胜仗,也只是出于偶然,并不是你的功劳。你这样做,还能算是我的儿子吗?你不要进我的门算了。”
子发听了母亲的批评,觉得很有道理,赶紧向母亲承认错误,表示决心改过,他母亲才叫入打开大门,让他回家。
我们常听人说:“孩子大了,不由父母了。”这个故事却给我们一个启发,说明家庭教育不限于成年以前,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儿女之间,都应当互相监督、互相教育。父母于子女,更有终身教育之责。
4.训儿退贿
战国时有一个叫田子(也叫田稷子)的人,他在齐国当了3年丞相之后告退回家,带回黄金2000 两。母亲见了觉得可疑,问他:“你担任丞相3年,拿回家的俸禄从来没有这样多。这笔钱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做了违背正人君子的事?”
田稷子承认说:“是一个下级官吏送我的。”
母亲严厉他说:
“我听说读书人应当有道德修养,行为要纯洁,不随便取不应有的报酬;办事要尽自己的努力,说话要老实,不能欺骗人;心里不想做不合仁义的事,不正当的钱财不拿到家里来;说的做的都一样,表里相符。
“现在,齐王封你做这么大的官,俸禄也很优厚,你就应当努力把国家的事办好。作为一个大臣,治理国家,应当把所有的能力都拿出来,要忠于职守,到死不变,还要廉洁公正,这样办事才能顺利.自己也可以避免灾祸,而你的做法,正好相反,距离一个忠臣的标准太远了。
“做大臣不忠,和做儿子不孝一样。不义之财,我不能要;不孝的儿子,我也不能要。”
田稷子听了母亲的教训,觉得很惭愧。他退回了贿金,并主动到齐宣王那里请罪。
齐宣王知道后,对田稷子之母大加赞赏。他决定赦免其罪,并且对他的母亲进行了奖励。
古代一位家庭妇女,尚且能如此申明大义,懂得受贿的耻辱,我们是一代新人,更应严格教育子女,在改革开放中,正确对待物质和金钱的作用。
5.触产劝说赵太后
公元前266 年,赵惠文王死,儿子丹即位,即孝成王。孝成王年幼不能治理国家,由他的母亲赵太后掌权。秦国见赵国内外交困,乘机出兵,一连打下了三个城,形势十分危机。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表示,要赵国派长安君做人质才能派兵。
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她非常宠爱儿子,不愿派他到齐国做人质。大臣们一个个去提意见,都碰了钉子。赵太后一怒之下还下了命令:谁再来提这件事,我老婆子就唾他的脸。
左师触詟求见太后。赵太后估计他也是来劝说的,心里很不痛快。
左师触詟慢步走进殿来,到了赵太后面前.首先谢罪说:“老臣生了脚病,很久没见太后了。”然后和赵太后聊了些闲活。触见太后的脸色平和些了,便提出要求:
“我的小儿子舒祺很不能干。但我的年纪老了,又很喜欢他。恳求太后赐他当一名保卫王宫的侍卫。”
赵太后说:“好。孩子多大年纪了?”
触詟说:“15 岁了,虽然年纪小些,我希望在我没有死之前把孩子托付给太后。”
赵太后问:“你们男人家也喜欢孩子么?”
触詟说:“我们爱孩子的程度超过妇人。”
赵太后说:“妇人和男子不同,爱孩子要超过你们好多倍呢!”
触詟说:“我认为太后爱女儿甚于爱小儿子。”
太后说:“错了,我更爱小儿子。”
触詟说:”父母爱子女,总要为他们做长远打算。太后送女儿出嫁到燕
国做王后的时候,抱着她的脚跟哭泣。这是因为舍不得她远离。走了之后,也并不是不想她。可是,每次祭把的时候,您总是祷告说:‘千万不要让她回来!’这不是替燕后作长远打算,希望她子孙相继为王吗?”
赵太后说:“是的。”
触詟问道:“从现在算起,三代以前,一直到赵国称王之时,赵王的子孙封侯爵的,有几个还保留着他们的爵位呢?”
赵太后说:“没有了。”
触詟又问:“不但是赵国,别国诸侯的子孙封侯的,能保住爵位的有没有?”
赵太后说:“老身没有听说过还有。”
触詟说:“这就是说,祸患近一些的,轮到自己身上;远一点的,轮到子孙身上。难道王家的子孙统统都是不好的么?实在是因为他们位尊而无功劳;俸禄丰厚却没有付出努力。现在太后给了长安君尊贵的位置。很大的权力,封了他肥沃的土地,赏给他许多宝物,却不教他趁现在的时候为国家建一点功劳。将来太后百年之后,长安君怎么还能在赵国立足呢?所以,我以为太后为小儿子打算的不够长远,爱小儿子还不如爱女儿呢!”
赵太后说:“你说得对!”于是替长安君备了车马,立刻派他到齐国去。齐国于是出兵,秦兵也就撤退了。
无功受禄,坐享其成,这都是不得人心的,即使是皇帝的儿子,为了保注权力,也要建功立业,方能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自古而然。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就应该教育他们从小努力学习长大自立。
6.以死教子
王陵(?——公元前181年)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的同乡。王陵原是沛县一豪富,刘邦曾以兄称呼。刘邦起义的时候,王陵也聚集乡党,领带几千人起义,占领南阳,归属刘邦。
在刘邦与项羽的斗争中,项羽听说王陵追随刘邦,便设计将王陵的母亲接到军中,想借此胁迫王陵投降。
王陵到了军中,亲眼目睹了项羽军的不仁不义。项羽放火烧了咸阳的宫殿,大杀降兵,到处分封六国的后人为王,在内部又不团结将相。从长远看,项羽是一定要失败的。
王陵听说母亲在项羽军中,便派使者去接她。使者到了军中,项羽故意让王母坐在东首,妄想让她代为劝降。王母并未劝降,而在私下里去见来使。王母哭着对使者说:“请代个口信给我儿,告诉他要好好跟汉王刘邦干,汉王是知人善任的忠厚长者,必能得天下。不要为了我的安危存二心,犹豫动摇,请你告诉他,我已死了,一心一意跟着汉王吧!”说完,就当着使者的面拔剑自刎而死,以此坚定王陵的决心。
项羽见王陵母宁死不让儿子投降自己,大发雷霆,竟吩咐士卒将王母煮了。项羽这一残忍行动,激起了王陵的仇恨,更坚定了他追随刘邦的决心,历经艰难奋斗,终于辅助刘邦平定了天下。
刘邦死后,王陵任右丞相。后因与吕后意见不一。被吕后明升暗降,他便称病辞职,到死不与吕后合作。
王陵之母能够看清刘邦代表了当时的进步潮流,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并且用生命来教育儿子,站到进步方面,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是值得肯定的。
7.好男儿志在四方
司马谈在汉武帝初年任太史令,职掌天时星历,同时也职掌记录、搜集和保存典籍文献,是一个地位不高并为社会所轻视的小官。司马谈位卑却忠于职守,学识渊博,思想进步。他做为一个太史令,深深认识到中国的历史除一部《春秋》之外,便是一片空白,急需有人搜集资料,重新整理出一部历史书来。这需要阅读和研究许多古代留传下的书籍。而汉朝以前的古文字和汉朝通行的文字又有很大的不同,很不好读。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司马谈把儿子司马迁从老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带到了长安。
司马迁(公元前145 年——公元前87 年)10 岁来到长安,告别了耕牧生活,开始从父学习古文。后又从师有名的学者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古代历史和经典文献。
但是,由于古代没有印刷术,纸张也还没有发明,书籍本来很少。再加上秦始皇焚书坑儒,只留下一点断简零篇,记载也很简略。不少事的记载还互相矛盾,真假难辨。司马谈鼓励年轻的司马迁亲自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看各地的地理和风土人情,观瞻历史遗迹,搜集书本上没有记载的遗闻轶事。
司马谈所处的是儒家思想统治的时代,儒家的规定是“父母在,不远游”,父母活着就到外边旅游,是不孝的行为。何况那时司马迁仅20 岁,当时交通不便,孤身远行,是很危险的事。但司马谈能冲破儒家礼教的束缚,大胆地鼓励儿子远出。
司马谈为儿子远行做了充分准备,详细地教给儿子,一路上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可能的线索,怎样才能搜集到可靠材料的方法。
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出武关,经过南阳,到江陵,然后渡江南下,到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而后,他又到九嶷山,瞻仰了舜的葬地。到庐山,考察大禹治水的遗迹。到会稽,访禹穴,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到姑苏,拜访伍子胥的神祠。过长江,到淮阴,收集韩信的故事。到曲阜,了解孔子的生平。看了汉高祖刘邦的家乡沛县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大泽乡。经过二、三年的考察,司马迁熟悉了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搜集了历史资料,纠正、补充了文献上的许多疏漏,也大大扩展了他的眼界和胸襟,为后来的《史记》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110 年,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司马谈应当随行,但他因病留在了洛阳。这时司马迁南巡归来,在父亲的病榻前,父亲流着眼泪对他说:“我们家世代为太史,想著一部历史,但始终没有做成。我死了之后,如果你能当太史,就可以继承我们的祖业了。希望你能继承我的遗愿,把书写出来。”
司马迁含泪接受了父亲的遗命,便东上泰山随从汉武帝。三年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实现其著述理想,司马迁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的热情。后来司马迁由于直言得罪了皇帝而受了宫刑,他本来想死,但想到父亲的遗愿尚未实现,便忍辱负重,刻苦努力,终于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司马迁贡献给我国文化宝库中晶莹的瑰宝,是作者一生心血凝聚而成。
司马迁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同他父亲的教导关系极大。他父亲传授给知识,引导他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在艰险的跋涉中,司马迁不仅增长了知识和才干,而且锻炼了坚强的意志,以致在后来的坎坷人生道路上,他仍能坚强地著书立说,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8.洛阳纸贵
皇甫谧(mì)(公元215年—282年)晋朝人。他的曾祖皇甫嵩曾做过汉朝太尉。到了晋朝,家道已经没落了。皇甫谧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叔父母家中。
皇甫谧虽然家道中败,但毕竟是富家子,所以从小养成好逸恶劳的公子哥儿的习惯,整天东游西逛,不学无术。人们对他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朽术不可雕也!”也有人说他“恐怕是个痴呆!”
皇甫谧的婶母任氏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一天,皇甫谧得到一些瓜果,便拿去孝敬任氏。任氏平时很爱这个孤儿,总是好言相劝,不见效果。这次决心刺激他一下。于是婶母沉下脸,不高兴他说:“你以为拿点瓜果回来就算孝敬了吗?你都长到20岁了,还不务正业,不认真学习,不懂得道理,我怎么能感到安慰呢?”
任氏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从前孟母为了教育孩子,搬了三次家;曾子杀猪教子。现在你这样不成材,究竟是为什么呢?说是我教育不好吧,我也已经费尽了苦心。其实,学问、道德,学了都是为你自己好,与我有什么相干!我养你这么大,真是白辛苦了。”
皇甫谧受了感动,决心改过学好。
皇甫谧离开了舒适的家庭,扛着锄头,去拜了乡村的一位学者席坦为师,一边劳动一边读书。皇甫谧读了诸子百家的许多书,树立了远大的志向,终于成为大学问家。他一生写了诗、赋、颂及传纪等许多著作,他的不少门人都成了晋朝的名臣。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左思写了《三都赋》,特地去向皇甫谧请教,皇甫谧大加赞赏,并为他写了序。消息轰动洛阳,人们争相传抄,一时大街上的纸张紧张起来,商人趁机提价。“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便出于此。
人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有时也会有反复。皇甫谧虽然成了名人,但思想上有时也仍会出现问题。皇甫谧成名以后,不幸得了半身麻痹症,经庸医治病,反而病情加重,病魔缠身,无限痛苦,为了解脱病痛,他想自杀。任氏这次又教育帮助他说:
“你读了那么多书,就是要为世界做点事;随便就死,过去的辛苦不是白费了吗?现在虽然痛苦,但是怎么知道病一定不能治好呢?”皇甫谧听了婶母的话,重新振作起来。医生医治无效,他就自己找医书看。终于看到针灸可以治痹痿症的记载。他仔细研究了有关医学书,并在自己身上实践。最后皇甫谧不但医治好了自己的病,还写成了一部《针灸甲乙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针灸专著。
9.官职越高越要严要求
宋代的陈省华任谏议大夫。一向严于律已,对家里人要求也很严格,不准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在他的严格教育下,大儿子陈尧叟中状元后当了宰相,二儿子陈尧咨中状元后,当了节度使,三儿子陈尧佐中进士后,当了丞相。一家子都是显贵,但陈省华家规极严,男人们在外为官清廉,妇女们在家必须下厨房参加劳动。
大儿子是宰相,娶了尚书马亮的女儿为妻,小两口相亲相爱。妻子私下对丈夫说:“你当宰相我是相夫人,还要天天下厨房,烦死人了,你去求求爸爸,免了我下厨房吧。”丈夫说:“爸爸铁面无私,家规森严,我不敢。”
他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回娘家哭诉。马尚书心痛女儿,决定与亲家公交涉。
一天,马亮在上朝路上碰到了陈省华,马亮说:“亲家,我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会做饭,你就别让她天天做饭了吧!”
陈省华听了,心里不高兴,说:“谁让她一个人做全家的饭了?她只是跟着我那笨拙的妻子在厨房里打打下手罢了。她连下手也不打打,难道让她婆婆独自干吗?”
马亮听说主持家务做饭的是亲家母,便不好说话了,马亮心想:陈家一门都是朝廷的大官,名声很好,原来是由于家教严格啊。他很感动,便诚恳地对亲家公说:“亲家,是我不对了,我的小女就烦你多多教育吧!”
这虽是个封建大家庭的典范,但于我们今天仍有惜鉴意义。一个家庭要想搞好,首先是家长以身作则,要为官清廉,首先是家长自己行为端正。要儿媳妇下厨房劳动首先婆婆要带头。其次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庭应有几条规定,人人必须遵守,这样家长对子女教育也有个遵循,有个准则,这叫“有言在先”,谁违背了家规,惩罚起来,也有说服力。
10.林则徐挂匾制怒
林则徐(公无1785 年——1850 年)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进士。林则徐1838 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去广东禁烟。林则徐严辑走私烟贩,惩处受贿官吏,迫使英美烟贩交出鸦片237 万多斤,在虎门当众销毁。林则徐的禁烟行动大灭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威风,也大长了我中华民族的志气。这样的清官,必遭暗害,曾被清政府流放新疆伊犁。著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林则徐集》等。
我们在看赵丹扮演的《林则徐》片中的林则涂时发现,林则徐的卧室或书房里墙上挂得有一幅字,这幅字仅“制恕”二字。为什么呢?
原来林则徐小时候是个急脾气,做事有时难免毛糙。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认为这毛病对孩子将来做人做事都很不利,于是林父就把儿子叫到跟前,和蔼的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
林则徐平日就爱听爸爸讲故事,便安静地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听。
林宾日针对儿子性子急,办事毛糙的毛病,讲了一个“急性判官”的故事。
从前,有个判官,非常孝顺父母,所以每遇不孝的罪犯,就制得特别的严。一天,有两个人扭来一个年轻人,他们对判官说:“这是个不孝之子,他不仅骂他的娘,还动手打他娘。我们把他捆了起来,他还是不停的骂,我们就堵了他的嘴。老爷,象他这样大逆不孝的后生该不该罚?”判官一听是个不孝之子,立刻火冒三丈,就喊:“来人呀,给我结结实实地打这个逆子50 大板!”这个年轻人有口莫辩,只好挨了50 大板,屁股被打得血肉模糊。这时,有个老婆婆拄着拐杖急匆匆起进来,边哭边焦急地说:“请大人救救我们,刚才有两个盗贼溜进我家后院,想偷我家的牛。我儿子捉住他们,要送官府。可是,两个强盗反把我儿子捆走,不知弄到何处去了?求大人赶紧替我找找儿子,我只有这么一个孝顺好儿啊!”
判官一听,心中禁不住忐忑不安起来,心想:莫非刚才是恶人先告状,刚才打的就是她儿子?忙叫人去找那两个捆人的人,但他们已溜得不见了踪影。这时,被打昏的人突然呻吟了一声,老婆婆循声一看,那不是自己的儿子吗?怎么被打成如此模样,心里一急就昏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了。林则徐听了爸爸讲的故事,立刻明白了这其中的意义,便说:“爸爸,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克服急燥情绪。”
林宾日说:“我看你性子急,很为你将来担扰,通过这个故事,希望你好好改正自己的毛病。”
林则徐从此就非常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做了大官以后,仍不忘父亲的教导,在书房里挂上“制怒”匾,以时时警诫自己。
11.李大钊的家教
李大钊(公元1889 年——1927 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出生在直隶(今河北)乐亭。 1913 年赴日本在东京早稻田大学学政治本科。 1918 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经济学教授。1927 年4 月6日在苏联大使馆旧俄兵营内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同月28日在北京京师看守所被秘密绞杀。遗著有《李大钊选集》、《李大钊文集》等。
李大钊是一位学者,又是一位革命家,他工作不但繁忙,而且时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李大钊性格开朗乐观,他很爱孩子,也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
李大钊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带着儿子葆华、女儿星华去拍卖行,买了一架旧风琴。他经常抽时间和孩子一起,他弹琴,孩子们唱歌。有一次孩子们唱了一首校歌,李大钊听完歌后说:“北河沿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水沟,怎么能说是孩子们青春的花园,美丽的王国呢?这首歌的歌词太不真实了。”父亲借此机会便教孩子们唱《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等革命歌曲。教完歌还给他们讲解歌词的含义,讲解他们从事革命的道理和美好的社会主义苏联的情况。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李大钊还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冬天下雪了,李大钊对孩子们说:“雪下大了”,我们快拿扫帚到院子里扫雪吧!要是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哇。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借雪吟诗,这比我小时候只能隔窗望雪作诗要好得多呀!”
孩子们听了很高兴,立即拿扫帚要出门,祖母和母亲马上表示反对,奶奶说:“外面太冷、东坏了孩子怎么办?”李大钊说:“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何况人只有经常活动活动,身体才会有抵抗力、扫扫雪哪就会冻坏了。呆在屋里不动弹,才更经不住风寒呢!”
李大钊说完就带着儿女出了门,他们一边扫雪,李大钊一边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两个孩子在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学习努力,积极投身革命,后来都成了党的优秀干部。
12.伟人的家庭教育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日理万机,但他仍是一位好父亲,百忙之中,仍抽出时间,关心孩子的成长。毛泽东自己很注意锻炼身体,在长沙读书时,天天用井水洗澡,年纪很大了仍然坚持锻炼。他认为人有了壮隍的身体,才能经受苦难,才能承担繁重的工作。他也以此教育孩子。岸英和岸青小时候,父母鼓励他们去屋前的池溏游泳;去屋后的树上掏鸟。下雨天,岸英和弟弟踏进积水,边跑边喊:我们敢在大海里航船,开船啦!孩子们淋得浑身湿透,父母不仅不责备,反而站在那儿欣赏孩子的勇敢,鼓励孩子敢在风雨中锻炼。
毛泽东始终注意教育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他的教育不是口头上的,而是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岸英从苏联学习回到延安,与父亲分离18年之久,毛泽东是爱儿子的,但他并没把儿子留在身边,而是立即决定让
他背着小米和行李,步行到模范村吴家枣园去学习劳动,学习劳动人民,了解农村社会。临行,毛泽东对儿子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理论只是知识的一半,你光有外国的书本知识还不够的,还要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才行哩!你还应当上上中国这个大学,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你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毛泽东要求子女都非常严格,要求他们不倚赖父母,不搞特殊,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他的子女也都遵循父亲的教导,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一开始便上了前线,为了保家卫国,贡献了年轻的生命。在三年困难时期,小女儿李纳正在上初中,孩子小正在长身体阶段,但毛泽东要求她住校,回家来也不得与自己同桌。他做为父亲,内心并不是不心疼自己的女儿,但他要求自己和家人与全国人民一起共渡难关。
13.鲁迅的教子艺术
鲁迅(公元1881年—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被誉为我国新文化的一面旗帜,他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现编辑成《鲁迅全集》,计50册之多。
鲁迅要教书、联络文化人、参加各种进步活动,又要从事大量写作,可说是个大忙人。但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位可敬可爱的好爸爸,他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
鲁迅老年得子,对儿子非常痛爱但鲁迅绝不宠惯孩子,很注重教育的艺术。
鲁迅认为儿童应当幸福地度日,他认为小孩子游戏和玩要是“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为了让儿子有好玩具,他一改过去从不进除书店以外的杂货店的习惯,经常顺路去玩具摊,挑些有益于孩子身心都能获得健康发展的好玩具。有一次,鲁迅给儿子海婴买了一套木工工具玩具,海婴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会了敲打钉子,玩工程师盖房子的游戏。
鲁迅尊重孩子,对孩子由于好奇心而提的问题,总是耐心地解答,海婴小时候想象力很丰富,常提一些有趣的问题,而且挖根问底。有一次海婴爬到爸爸腿上,问:“爸爸,依是谁养出来的?”
“我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
“依的爸爸、妈妈是谁养出来的?”
“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
“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到从前,最早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
这样挖根问到了物种起源的问题,一个小孩子是理解不了的,鲁迅便告诉他:“等你长大一点读书了,先生会告诉你的。”
鲁迅爱孩子,是把孩子当祖国未来事业的继承者看待,他反对把孩子当私人财产去利用,他说应当做父辈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他也不认为孩子非要当什么“官”什么“家”,才是有出息,他曾说:“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的教子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他对待后辈,也即下一代的思想观点更值得我们研究。
14.身陷逆境不忘教女
陶铸(公元1908 年—1969 年)湖南祁阳人。原名剑寒。 1926 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 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书记处常务书记。主要著作编为《陶铸文集》,并出版有《陶铸诗词选》等。
1967年8月,陶铸被软禁,他唯一的女儿陶斯亮曾经被允许与父亲一起住了一个月。虽然当时陶铸已完全失去自由,只有在放风时才能与女儿见面,但他抓位每一次见面的机会教育女儿,并用自己的行动为女儿树立了一个革命者在逆境时的行为榜样。
陶铸被四人帮迫害,身处逆境,但不失英雄本色。他和女儿散步在荷塘,欣赏着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对女儿说:“亮亮,你要好好记住。你看那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光明磊落,象征了一种高贵品德。”陶铸借景抒情情,以此启发女儿,要和自己一样,做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陶铸当时处在严密监视下,和女儿谈话必须谨慎,他只能借古喻今,以此启发女儿的觉悟。在散步的时候,陶铸给女儿讲历史上忠臣的故事,他曾讲过东汉未年范滂的故事。东汉未年宦官擅权祸国秧民,贪官污吏横行无忌。范滂不畏权势,勇敢斗争,揭发了“深为民害”的权豪之党20余人,致死贪官们一听说范滂到,便望风解印绶而逃。
但历史上的忠臣总是要遭诬陷的,范滂也未能幸免,后被诬入狱。他被关在大牢时,县令想放他逃跑。范滂不忍因此祸及县令,牵连老母,所以挺身就险,死时才33岁。
陶铸又对亮亮讲了宋朝贤臣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是一位伟大的散文家,也是一个不畏权贵,立志改革的丞相。他也受陷破贬外逐,但他心中仍怀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陶斯亮在父亲的教寻下,理解了父亲的崇高品德,也明白了今后应如何做人的道理。
陶铸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位有渊博知识的文人,所以他有时又向女儿背几首诗,以此明志。有一次他向女儿朗诵了李贺的诗: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呕。
陶铸吟完了诗,便对女儿讲:“亮亮,你领会到了吗?李贺在这首诗里寄喻了自己在困厄时的苦闷心情和不甘在伤感中消沉的决心。陶铸借故事和诗晓喻女儿,一个人,无论处在怎样险恶的环境,都要坚持真理、保持奋发的乐观精神。
陶斯亮没有辜负父亲的教导,她勇敢地面对人生,刻苦努力。粉碎四人帮以后,她发表了充满激情、感人肺腑的散文《一封未发出的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15.播下爱国的种子
夏明翰(公元1900 年——公元1928 年)湖南衡阳人。 1919 年在衡阳参加五四运动,曾任湖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 1921 年到毛泽东创建的湖南自修大学学习。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 年初在调任中共湖北省委员后,于3 月在汉口被捕,20日在汉口余记里刑场就义。他的妹妹夏明衡也因参加革命而牺性,死时年仅26岁。
夏明翰是著名的革命烈士,他英勇就义时年仅28岁,他的英名将流芳百世,他的就义诗“砍关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夏明翰能在敌人的刺刀面前如此大义凛然,吟出这样震撼心灵的诗句,是出于他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对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心。而这一切,与他从小受母亲的教育密不可分。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虽然生活在清末民初,但她是一位有知识,有理想的开明妇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她亲自给丈夫和儿子剪去了辫子,给女儿放了脚。 1921 年,她便发表了“今日之中国,军阀混战,民族涂炭,沉疴痼疾,非共产主义莫医也。”的演说。她一腔爱国之情,救民之愿,都寄托在子女身上。
夏明翰5岁时,母亲就教他学屈原的《桔颂》《离骚》。7岁时,夏明翰就能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以及《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诗词。母亲不但教儿女们背诗词歌赋,还耐心地指导阅读古典名著,分析长篇巨著如《水讲》《三国演义》等书的中心意思,时代背景,以启发儿女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
陈云凤注意在书斋里指导儿女学习,更重视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引导孩子锻炼成长。夏明翰12岁时,随母亲从武汉坐船到九江。船上洋人盛气凛人,对中国乘客任意斥责,陈云风非常气愤,泞立船头,吟诗一首。明翰听了,也十分激动。这时母亲就引导他观察眼前的景象,明翰在母亲的指引下,看见在中国的江河上,挂着太阳旗的日本军舰飞驰而过,挂着米字旗的英国商船也在自由航行。母亲进一步启发他说:“这些帝国主义列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所以敢耀武扬威,在我国的江河上横冲直撞。凡有血气的中国人,岂能熟视无睹?”
夏明翰在母亲的循循善诱和残酷的现实教育下,也不禁紧锁双眉,满腔怒火,扬起脑袋,吟出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
洋船水上漂,
洋旗空中飘。
洋人逞淫威,
国耻恨难消。
陈云风是个革命的好妈妈,她在两个小儿女的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这一对儿女,没有辜负母亲的教导,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他们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6.音乐家的启蒙教师
洗星海(公元1905年——1945年)著名音乐家。原藉广东番禺,生于澳门。洗星海于1926年入上海国立音乐院,1930年初到法国,向当时巴黎著名的小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作曲家加隆学习音乐。1935年回国后参加抗日救亡音乐活动。创作了大量以抗战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夜半歌声》《在太行山上》等。
洗星海是人民的音乐家,他的歌曲不但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战斗的作用,而且在人民中广泛流传,至今不衰。
这样一位天才的音乐家的第一任音乐教师却是他的外祖父和母亲。
洗星海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与大海搏斗的贫苦渔民之家,他还没有出世,父亲就死了,母亲黄苏英出生在澳门的农村,饱经农事的辛苦,又历受海上的风霜。现在丈夫又去逝了,黄苏英怀抱着儿子,面对无垠的大海抬头望望苍苍星空,低头看看怀中爱子,在失望中不禁升起一丝希望,便给儿子取名叫星海,现在,她也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了。
黄苏英爱唱歌,她常常给儿子唱儿歌,这些儿歌抒情、纯朴,表达了对儿子无限的爱;她也唱搬运工人的号子,抒发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愤懑。星海在妈妈的歌声中长大,在歌声中,他受到音乐美妙旋律的熏陶;从歌词中,他明白了人世的艰辛与不平,这些,为星海成长为人民的音乐家奠定了旋律和主题的基础。
星海的外祖父家在珠江海堤下环街,这里濒临大海,每当夜幕降临,海涛声伴着船娘们唱的委婉小曲、渔民们唱的粗犷低回的民谣、姑娘们唱的优美抒情的渔歌,海风将这歌声吹送,星海常和外祖父坐在海边静静地听,低声伴着唱。外祖父发现外孙喜欢这些歌,便将歌词的含义讲给他听。
外祖父对音乐也很有天赋,是一位吹萧能手,他吹凑的歌曲,哀婉动人,在夜空中飘向远方,袅袅不绝,使星海入醉入迷,有时听得忘情,两手禁不住跟着弹动,小嘴还不停地学着外祖父的口型吹气。外祖父惊喜地拥抱着小外孙,说:“你喜欢,我教你。”从此祖孙俩经常坐在海边吹萧。
这三尺竹萧成了星海亲密的朋友,伴他渡过苦难的童年,陪他漂洋过海,到巴黎留学;和他一起唱着战斗进行曲在抗日的烽火中冲锋陷阵。
这位享誉世界的人民音乐家的启蒙教师,就是他的外祖父和母亲。
17.促儿立志
钱玄同(公元1387 年—1939 年)江苏湖州(今吴兴)人。1906 年赴日留学,1907 年加入同盟会。曾从章太炎学习国学,开始致力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及《说文解字》研究,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学家。
钱玄同思想进步,很注意对儿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帮助儿子树立远大志向。
钱玄同的二儿子钱三强中学毕业了,将来向什么方向发展呢?钱玄同对儿子说:“你将来学什么,我不包办代替出主意,由你自己去选择,但是一个人应当有科学的头脑,对于一切事物,应当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研求其真相,判断其是非,然后定改革的措钱三强听了父亲的教诲,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所长,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了自己的志愿,他对父亲说:“爸爸,我要学工。”
父亲问他:“为什么要学工?”
三强说:“爸爸,您主张改革,让我读过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要把黑暗、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繁荣倡盛的新中国,工业是基础,所以我要学工。”
钱玄同赞成孙中山的主张,他自己是同盟会员,早在“五四”时期,曾任《新青年》编辑,提倡民主科学,听了儿子的议论,很是赞同。
钱三强于是进了北京大学预科班。当时北京大学老师讲课,学生回答问题,都必须用英语,钱三强只学过法语,困难很大。钱玄同及时鼓励儿子说:“目标既然确定了,就应当用艰苦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是属牛的,克服困难也要有一股牛劲。”
父亲的鼓励对三强启发很大,他说:“爸爸,您放心,我会把牛劲使出来的。”
钱三强刻苦努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了。不久,留学公费生考试中有一名镭学的名额。父亲又鼓励他去应考,结果钱三强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出国的前夕,父亲生了重病,钱三强踌躇不决。父亲看出他的心事,说:“你学的科学,将来对国家有用,你还是出国好好学习吧!别忘记,你是属牛的,要拿出一股牛劲来!”
钱三强听了父亲的话,决心以祖国利益为重,告别了重病的父亲,去巴黎大学就读,他的指导教师是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居里夫人的女儿、女婿。父亲得知后,高兴地写信给钱三强:“你有了很好的指导教师,要努力攀登科学高峰,振兴中华!”
钱三强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带着杰出的成就学成回国,成了著名的原子能专家。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了。钱三强为祖国的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求家教一名 谁需要一名汉语家教?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想找家教?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想找家教? 寻找一名天津的英语家教!!!高水平!!! 我是一名学生,暑假找了一份家教,我该如何做好家教。 作为一名大学生,带家教期间爱上了自己的学生该怎么办呢?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想找一份家教工作,要怎样找? 家教在西安好找吗?怎样找?租房要多少钱,我是一名大学生 我是沈阳市一名大学生,想找一分家教工作,请大家帮我支着! 我是一名大三学生,想赚点钱,各位能不能帮忙想个办法,除了家教 我是一名教师,不知道到深圳能否先找一份家教的工作呢! 我是武汉的一名大学生,想在暑假找家教,要注意一些什么? 我是一名山东师范的学生,暑假想找一份兼职(家教也可以). 作为一名家教,应当怎样来教小学/初中的英语呢? 我是下沙大学城的一名大一学生,暑假想找份家教或兼职。 我是齐齐哈尔的一名在校生,我打算自己开个家教中介公司! 怎样给一名基础很差,但很听话的女生做数学家教? 急聘大连辽师的有家教经验的女同学一名每周日给家住锦绣小区的初三女生做理科家教。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带家教期间喜欢上了自己的女学生。该怎么办呢?沉默?放弃?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想找一份家教的工作想请教各位前辈怎么找?谢谢! 我是燕大的一名男生,想找份家教,可不知道到哪去找?谁帮帮我! 我是焦作市一名郑州大学外语系本科毕业生,想找一份家教工作?可以教英语、电脑、语文,小学到高中学生。 郑州高一家教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