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炉烘干设备:晋宁运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4:18:31
 晋宁运动       晋宁运动

  “晋宁运动”是Mish(1942)发现并予以命名的,系指云南晋宁地区下震旦统“澄江砂岩”与中元古界“昆阳变质岩系”及峨山花岗岩之间不整合面所代表的一次强烈的区域性造山运动。

晋宁运动的大地构造意义

    已有的资料显示,造成云南晋宁地区中元古代地层昆阳群发生变形变质作用和峨山花岗岩侵入的构造事件可能是一次陆-陆碰撞造山运动,即扬子古陆块(由晚太古代-早元古代克拉通结晶岩系如康定群、普登群和崆岭群等构成)西缘与川滇藏古陆块之间在中元古代晚期发生的陆-陆碰撞造山事件。

    根据已有资料推测,在中元古代中期(距今1 400~1 200 Ma)扬子古陆块西缘已裂解形成“盐边-石棉古洋盆”;中元古代晚期(距今1 200~1 000 Ma)大洋向川滇藏古陆块下俯冲,形成以澜沧江群为代表的弧前增生杂岩;直至中元古代末期(距今1 000 Ma)2个古陆碰撞,形成晋宁碰撞造山带,扬子古陆块西缘中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如昆阳群和会理群等作为俯冲壳楔被卷入到造山带之中而发生变形、变质作用,并被以峨山岩体为代表的碰撞期和造山期后深成岩体侵入。上述表明,晋宁运动代表的是中元古代晚期(距今1 200~1 000 Ma)扬子古陆块西缘与川滇藏古陆块间的洋-陆俯冲和陆-陆碰撞作用过程;“晋宁构造旋回”则应该指的是中元古代中期(距今1 400~1 200 Ma)盐边-石棉古洋盆形成至中元古代末期(距今1 200~1 000 Ma)两个古陆碰撞和晋宁造山带形成的整个地质一构造演化过程(距今1 400~1 000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