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窗帘免拆清洗机:2010年各省市高考语文诗歌试题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7:38:36

——古典诗歌鉴赏

 

1.2010年高考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嫉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1.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的活动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2010年高考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2.答案:

1)答案: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

2)答案:①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整。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3.(2010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意义。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3.答案:

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4.(2010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諲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答:

 

4.答案:

1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

2)既是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隐含”提示要看景的深层含义,应当结合注释理解。

5. 2010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答:

 

5.答案:

1)答案提示:此词感情悲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离别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词写深沉的爱情,认为感情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

2)答案提示:月、风衬托双星相逢,新欢与旧愁的比较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6.(2010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6.答案:

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解析】AB是否矛盾的一类鉴赏题宜结合诗歌写作技巧,熨平诗文意蕴。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

7. 2010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7.答案:

A

②要点: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8. 201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

 

8.答案:

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表现手法。表达怀才不遇的悲伤。解析:一般诗歌若以物来命名,且通篇都是以该物作为主要叙写内容的话,最常见的手法就是托物言志或象征,本诗是借助奇鸟凤凰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但恨处非位”也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伤。

9.(2010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9.答案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10. 201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

 

10 答案:

1)暮春    飞花         2)思念故乡之情

3 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11.(2010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1.答案:

1)踏。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3A。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12.(2010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试题。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12.答案

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解析】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

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13.(2010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13.答案:

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写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怡悦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赏析“蓑”“映”的妙处,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诗意,品味“白蘋、红蓼、新绿”的意象,二是唤起自己对“蓑”“映”的形象体验,二者结合,自能体会其用字之传神生动。作答时一般先结合对诗句的体验理解进行描述,然后评说其达到的效果。

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有沽酒处便为家”表现出陆游的洒脱和以酒为伴的特点;“菱芡四时足”表现出生活的简单、无求,“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表现出其随流东西,处处无家又处处是家的疏放旷达情怀。本题较为简单,作答其实就是对下阕的翻译理解,只是在翻译的基础上要正确理解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14.(2010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14.答案:

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15.(2010年高考吉林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15.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在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16. 2010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③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16.答案:

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考查类型:炼字

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17.(201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定林①》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②仍:又。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背景解读: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7.答案:

1)参考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参考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和名言名句

 

1.(2010年全国卷Ⅰ第13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

1)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但见悲鸟号古木,                                                    ,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氓·》)

子曰:“温故而知新,                           (《论语·为政》)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1.答案:

1)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2)渐车帷裳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可以为师矣    落霞与孤鹜齐飞

 

2.(2010全国卷213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

1)既替余以蕙纕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届原《离骚》)

凡事预则立,                (《礼记·中庸》)

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韩愈《进学解》)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2.答案:

1)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  不预则废   白云千载空悠悠  芳草萋萋鹦鹉洲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荒于嬉   毁于随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3.(2010年重庆卷第13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蒲苇韧如丝,              (《孔雀东南飞》)

2)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4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姜夔《扬州慢》)

5)骈体文在句式方面的特点是骈偶和“                             ”。

6)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是《                              》。

3.答案

(1)磐石无转移  (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不霁何虹  (4)自胡马窥江去后  (5) 四六言为主。  (6)墙上的斑点

 

4.(2010年四川卷第13题)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        ”作过渡,由现实进入梦境。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苏轼《赤壁赋》“                                                   ”用比拟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陆游《书愤》“                                                 。”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4.答案:

1)何时可掇//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2)茕茕孑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2010年湖北卷第15题)填空。

1)匈牙利诗人       的作品《我愿意是急流》讴歌了纯真的爱情。

2)孙犁的《白洋淀纪事》被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派”的代表作。

3)中国古典诗词长于抒发感情,如:“日月忽其不淹兮,                         。”       (屈原《离骚》)                                                      

             ,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

                ,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

          ”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

5.答案:

1)裴多菲  2)荷花淀派  3)①春与秋其代序   ②少无适俗韵    ③乍暖还寒时候   ④早岁那知世事艰

6.(2010年江西卷第15题)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

1)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与                   ,并列称为小说的“四大家族”。玛蒂尔德是小说《                       》中的女主人公。

2)岂曰无衣?     。王于兴师,       ,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3)《离骚》中屈原自述出生年月日的两句是:                              

4)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6.答案:

1)长篇小说、《项链》。     2)与子同裳、修我甲兵     3)摄提贞于孟罔兮,唯庚寅吾以降      4)晤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     5)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2010年北京卷第12题)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

户庭无尘杂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王勃《滕王阁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山映斜阳天接水,                         (范仲淹《苏幕遮》)

7.答案: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只是朱颜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8.(2010年北京卷第4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总集,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长诗《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B.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具有感情色彩的叙事诗,他的《新乐府》则反映了较强的批判现实的精神。

C.《堂吉诃德》是意大利小说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既是滑稽的又是发人深省的。

D.举世公认的文学经典《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该剧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8答案:C

 

9.(2010年山东卷第15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2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韩愈《师说》)

3)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桃之夭夭,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桃夭》))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9.答案:

1)渚清沙白鸟飞回   茕茕独(孑)立,形影相吊  2)会挽雕弓如满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钻之弥坚;斜阳草树     4)灼灼其华。    相逢何必曾相识

 

10.(2010年江苏卷4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

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2)请以“小美人鱼”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

答案:

 

10.答案:

1)安徒生的《海的女儿》

2)一是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等;二是要体现祝愿或赞美。

 

示例: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

 

     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

 

     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11.(2010年江苏卷10题)名句名篇默写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卫风·氓》)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诗云:“          ,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战国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

5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6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11.答案:

1)泣涕涟涟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行百里者   4)疑义相与析  5)剑阁峥嵘而崔嵬  6)不知天上宫阙,又恐琼楼玉宇

 

12.(2010年天津卷第14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

1)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2     ,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4)群山万壑赴荆门, 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

5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6)舞榭歌台,                (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答案:

1)小人长戚戚   2)还顾望旧乡  3)齐彭殇为妄作  4)生长明妃尚有村     5)叶上初阳干宿雨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3.(2010年福建卷第1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                   (《诗经·氓》)

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4)人非生而知之者,                   (韩愈《师说》)

5)挟飞仙以邀游,                       (苏轼《赤壁赋》)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13.答案:

1)载笑载言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固前圣之所厚   4)孰能无惑   5)抱明月而长终     6)如今有谁堪摘

 

 14.(2010年福建卷第7题)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樊城被曹操包围,诸葛亮劝刘备到襄阳躲避。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派人告诉他们,愿意跟随的就派船接到对岸。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断。刘备伤心至极,想投江自杀,被人阻止了。                  (《三国演义》)

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晴雯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红楼梦》)

C.就在吴荪甫等待眼前公债市场的斗争能传来一个好消息时,他从王和甫的电话中得知,杜竹斋已将资金投向了赵伯韬,背叛了自己。吴荪甫对着电话,大声地叫道:“我们大势已去了呀!”                   (《子夜》)

D.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                 (《巴黎圣母院》)

E.欧也妮把自己的私房钱全部送给了查理,她的母亲发现这件事之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间里。欧也妮没有火取暖,只有面包和清水度日。查理给欧也妮做点好吃的,只能在夜里给她送去。              (《欧也妮·葛朗台》)

14.答案:BE。解析:B项中“黛玉”应为“宝钗”,“晴雯”应为“莺儿”;E项“母亲”应为“父亲”,给欧也妮送吃的不是“查理”而是“拿侬”。

 

 15.(2010年福建卷第8题)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简述高老太爷逼觉民娶冯乐山侄女的相关情节。  

 

 

 

2)简述桑丘总督狼狈去官的过程。

 

答案:

 

15.答案:

 

1)写出“冯乐山要把侄女许配给觉民”、“老太爷答应婚事”、“觉民逃婚”、“老太爷大怒”、“老太爷让觉慧替婚”、“老太爷死前才同意取消婚事”这六个要点中任意4个。

 

2)写出“叫桑丘去指挥打仗”、“种种狼狈相(用盾牌夹住身体、被人踩来踩去、晕过去等)”、“假总督身份暴露”、“医师让他走” 这六个要点中任意四个

 

 

16.(2010年安徽卷第10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1)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2)乌鸟私情,                    (李密(陈情表》)

3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4)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5)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6)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7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16.答案:

1)而神明自得   2)愿乞终养   3)征蓬出汉塞   4)枯松倒挂倚绝壁  5)此时无声胜有声    6)羡长江之无穷  7)楚天千里清秋  8)衣冠简朴古风存

 

 17.(2010年湖南卷第5题)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17.答案:B

解析:本题是诗句填写题,较之去年的对联填写是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类型题考的就是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对逻辑思维的把握三部分,只要读懂了句子所描绘的“早春雪景空巷无人”的意义,那么就很容易选择“树梢听得黄鹂语”这一句填补空白。

 

 18.(2010年湖南卷第12题)古诗文默写。

1)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        (《涉江采芙蓉》)

2)不违农时,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

3)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8.答案:

1)兰泽多芳草   所思在远道    2)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3)不有佳咏    何伯雅怀

 

19.(2010年辽宁卷第10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高余冠之岌岌兮,            。芳与泽其杂糅兮,                   (屈原《离骚》)

2)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3)噫!菊之爱,                。莲之爱,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9.答案:

1)长余佩之陆离    唯昭质其犹未亏    2)山岛竦峙    百草丰茂    3)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20.(2010年陕西卷第10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千里马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杂说(四)》)

3)莫笑农家腊酒浑,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20.答案:

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而伯乐不常有   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

 

 21.(2010年广东卷第11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孟子·告子上》)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21.答案:

1)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4)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22.(2010年浙江卷第24题)《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22参考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3.(2010年浙江卷第25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谨庠序之教,                               (《孟子》)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              (《庄子》)

4        。独上高楼,                   (晏殊《蝶恋花》)

5)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林逋《山园小梅》)

23.答案:

1)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3)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4)昨夜西风凋碧树   望尽天涯路。(5)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24.(2010年上海秋季卷第13题)【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青海长云暗雪山,              (王昌龄《从军行》)

(2)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韩愈《师说》)

(5)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记》)

(7)吾生也有涯,                     (《庄子·养生主》)

(8)香稻啄馀鹦鹉粒,                      (杜甫《秋兴》)

24.答案:

1)孤城遥望玉门关   2)吴宫花草埋幽径      3)梧桐更兼细雨         4)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最喜小儿无赖     6)水尤清冽            7)而知也无涯           8)碧梧栖老凤凰枝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

 

 

 

一、(选自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 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

 

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 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 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

 

一、答案:

 

8B 解析: “宠”“宠爱”。

 

9B 解析: ②是对社会的一种判断,④体现办事有力度,⑤是对梁王的善意劝告。

 

10 C 解析:C项中应为“奉召到大本堂教皇子读书”。

 

11.(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

 

 

 

二、(选自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上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戈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                                                    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译文:

 

二、答案:

 

8.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选A

 

9.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说康保裔筛选精兵出征,②说身边人劝康保裔逃跑,⑥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故选D

 

10.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故选D

 

11.(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故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故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说:“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三、(选自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粟邑令。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后以御史举为郑令。

   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红阳长仲兄弟交通轻侠,臧匿亡命。而北地大豪浩商等报怨,杀义渠长妻子六人,往来长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党与,诏书召捕,久之乃得。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壹切便宜从事。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扞持刀兵者,悉籍记之,得数百人。赏一朝会长安吏,车数百两,分行收捕,皆劾以为通行饮食群盗。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数日壹发视,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瘗寺门桓东。楬著其姓名,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自发取其尸。亲属号哭,道路皆歔欷。长安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步,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

    江湖中多盗贼,以赏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南山群盗起,以赏为右辅都尉,迁执金吾,督大奸猾。三辅吏民甚畏之。

 

数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诸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赏四子皆至郡守,长子立为京兆尹,皆尚威严,有治办名。

 

(选自《汉书·酷吏传》)

 

[]令辟:砖块。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中奸猾浸多        浸:逐渐。                                          B.悉籍记多               籍:凭借。

 

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    内:里面。                                          D 赏所置皆其魁宿       置:放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久之乃得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 得赤丸者斫武吏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疾病且死     不出,火且尽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尹赏是钜鹿杨氏人,经过考核合格而担任了楼烦长,后来又担任过几个县的县令,曾经因为对罪犯残忍暴虐而被免官。

 

B.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虎穴”处死。

 

C.南山一带盗贼蜂起,尹赏又被起用为右辅都尉,后来调任执金吾,督察非常奸诈狡猾的人,三辅官吏民众特别害怕他。

 

D.尹赏在病危时用自己一生做官的经历告诫儿子们,儿子们听从父亲的话,他们为官崇尚威严,赢得了善于治理的名声。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抱鼓不绝。

 

译文:

 

2)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

 

译文:

 

三、答案: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项“籍”的意思是“造册登记”;C、“内”,通“纳”,是…… 进入;D、置,处置。

 

9.答案:B。解析:A项都是介词,凭……的身份。B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副词,于是,就。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全部投入‘虎穴’处死”错误,是尹赏亲自查看,见到十个就选一个,满一百个人就投入“虎穴”处死。

 

11. (1)(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2)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职务)而被免官,就会终身被弃置不用,没有赦免的时候,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要严重,千万不要这样!

 

 

 

四、(选自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                     B.场功甫毕                                 甫: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

 

译文: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文;

 

(3) 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译文:

 

四、答案:

 

10.【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鄙,见识浅薄。【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1.【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③是说后来的士兵;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⑥是作者的结论。【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12.【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文中说:“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其势不

 

    得不骄惰……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逝世已经都没有了,后来

 

的人未曾经历战争,士兵骄惰,禁军背军粮的任务自己不做,雇请他人来做。

 

13. 1)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2)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3)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

 

 

 

五、(选自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l3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

 

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

 

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

 

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

 

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

 

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

 

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

 

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吏,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

 

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薄: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        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陈             B.武康为公令于军

 

拔剑切而啖之                                不求闻达于诸侯

 

C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D 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A.至陈,士卒帖然                          B.及归,公又请殿将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至陈而乱行者,斩                        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 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 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 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译文: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译文: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译文:

 

五、答案:

 

9.答案:A.薄,迫近,引申为进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薄”的确有鄙薄、轻视的意思,但判断实词是否使用正确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答案:C.代指所得俸禄;指示代词,这。(A.连词,都表承接B介词,都译为“在”D助词,都可译为“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这题一般多考查“相同”,今年考查“不相同”,重在审题。

 

11.答案:A.(B.第一句是说王德用勇挑重担C.第二句是说王德用谦逊的美德D.人们对王德用的态度;士大夫对王德用的态度。显然不切题。)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句一句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要求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对应关系。

 

12.答案:B.太后并没有赞赏王德用。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13. 1)军人敢于倚传诏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再整治。

 

2)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秘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

 

3)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

 

参考译文:

 

王公德用(公:尊称。讳:名。古代对别人的名避免直接称呼,叫做避讳。因此也用来指出避讳的名字。译者黄运华注),字符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以南)人。

 

    至道(995-997,是宋太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3年。至道三年三月宋真宗即位沿用)二年,宋

 

太宗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963-1004,宋朝党项割据首领,西夏地方政权的创建者)叛乱,而王德用之父王超

 

出兵夏州(古地名,在今陕西横山县西。晋时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都之,後魏灭其国,置夏州,治巖绿县。隋改

 

置朔方郡於此,唐复为夏州,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子孙继之,遂为西夏所自始,元时州废)。在这时,王德用在父亲

 

身边担任西头供奉官(宋宦官阶官名。原名“内西头供奉官”,政和二年改名“左侍禁”),年龄十七,亲自在前面统率兵马,

 

他俘获斩杀的人以及得到的马羊都很多,功勋卓著。等回到军中,王德用又请求担任殿将。到达险要的地方,王德用认

 

为:“军队聚集在险要的地方士兵就会争着抢先,势必造成混乱;出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于是又请亲

 

自率领士兵飞快地来到险要的地方布阵。父亲王超在王德用的军前命令道:“到了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斩!”王德用也命令

 

道:“到了我的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我一定遵照命令执行!”到了阵前,士兵们秩序井然地行军,而王超也扣紧马缰慢慢地

 

走。李继迁的士兵紧紧跟着,远远地望着王德用的军队,没有人敢靠近。于是王超感慨道:“我王家有后了!

 

明道((1032-1033 宋仁宗年号)元年,王德用被授予福州观察使。有军人拿着内诏(不经过外朝,直接由宫中发

 

出的皇帝的诏命),请求担任军官。王德用强谏(争:“诤”的本字。强谏;规劝。此处译作“抗争”也可。译者黄运华注)道:“军人敢于依仗昭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整治;况且,军职不能靠求取得到,靠这种方法得到职务一定使军人深受其害。”明肃太后坚决地要求王德用执行,公坚决地接受命令。不久太后也觉悟了,最终听了王德用的劝谏。因此宋仁宗认为王德用贤德,就让他担任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王德用坚决地推辞道:“臣(武人:指军人,此处谦称自己)没有学问,不能够担当这样重大的责任。”

 

起初,有人认为王德用威名天下皆知,相貌奇伟,恐怕不是做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辅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机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了。天子不得不让王德用去担任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王德用去上任之前,宋仁宗赐手诏勉励他。有人听说孔道辅死了,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德用说:“这个曾经陷害你的人,现在死了。”王德用忧愁凄怆地说道:“孔中丞哪里是陷害我啊?他用来侍奉国君的忠心就该是这样的,可惜啊,朝廷中没有一个忠臣。”

 

    嘉佑(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他在位一共用了九个年号。译者黄运华注)九年,王德用进封为鲁国公。第二年二

 

月辛未,王德用因为患疾病而死。

 

    王德用忠诚老实,和乐平易,与人交往不疑心,不诘责别人的小过错,远看他凛然不可侵犯。等到接近他,就会发

 

现他温柔和蔼的样子。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他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大多散发给亲友乡邻。

 

他善于治军,对士兵宽厚仁爱,士兵们乐于为他效力。与士大夫交往,大家也大多佩服他的度量,认为他没有值得窥伺

 

的地方。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卷九十·行状》之《鲁国公赠太尉中书令王公行状》,有删节。)

 

六、(选自北京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

 

雠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                          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

 

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                     B 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

 

C 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                           D 终不复言                           复:回答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之           不害清之为富也              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      清不以怠遇其人

 

C.清其有道者欤       执其道不废                       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生意场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 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 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 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六、答案:

 

6 D解析:“复”译为“再、又”

 

7 D解析:A项“之”分别为代词,他们;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以”分别为动词,认为;介词,因为。C项“其”分别为语气副词,大概;代词,他的。D项“益”为更加。

 

8 A解析:A项应译为“前来给宋清送礼的人,门前长络绎不绝”。

 

9 B解析:原文有“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其中“道”为“道德”之意。

 

 

 

七、 (选自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申甫传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媐(xī):嬉戏。     瘗(yì):埋葬    窭(jǜ):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七、答案:

 

9.【标准答案】D【试题分析】卒,通“猝”,应译为“仓猝”或“突然”。【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标准答案】C【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1.【标准答案】B【试题分析】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的事情。【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12.【标准答案】C【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13.(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2)申甫多次凭借他的本领拜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

 

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

 

 

 

八、(选自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

 

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

 

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陋,

 

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

 

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

 

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

 

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

 

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

 

其生也追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

 

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八、答案:

 

5.【答案】B【解析】容止:仪容举止。

 

6.【答案】B【解析】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7.【答案】C【解析】“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8.【答案】(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此处翻译值得商榷,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安居贫而不困,一是性识明而知道理,对上文的总结。可翻译为: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大多像这样。“之所以”可不必译出。)哎!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

 

 

 

九、(选自天津卷)阅读下面古文,完成8~11题。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千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渔,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

 

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

 

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

 

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释:①赪:红色。②郁栖:粪土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乃易其敝衣                                                敝:破旧

 

B.女角遽反                                                   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具事: 陈述事实

 

D.至社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发:发放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因泣下霑矜 ,与武诀去

 

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斧斤以时入山林

 

D.一夕,为海潮所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B.膳其肉,味倍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C.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D.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 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 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 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2)母归,但见女抱挺树眠,亦不之虑。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九、答案:

 

8D解析:“发”应译为“拿出”。

 

9A解析:A项均译为“于是”。B项分别为表修饰;表顺承。C项分别为介词,因为;按照。D项分别为介词;动词,是。

 

10D解析:A项第一句鱼通晓人性,和叶限关系密切。第二句是不能体现后母对叶限产生怀疑。     B项第一句说鱼味道鲜美,不能体现出神奇。第二句常让叶限干重活粗活,可以体现后母虐待。C项了第一句说的是鞋子,而非鱼。第二句只是说后母让叶限留在家里,不能体现虐待。

 

11C解析:原文中并未表述追悔之意。

 

12.(1)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2)后母回来,只见叶限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3)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的鞋,于是拘谨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十、(选自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5题。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④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  有删节)

 

【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 ③脱:偶尔。 ④嘿(mò):悄悄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及属稿                                属:撰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         具:完备

 

C.遂大困,寻死富阳         寻: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贾:商人

 

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   

 

引父足怀中以卧                  ②立许字以女                            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

 

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               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⑥拯一人者一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落。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译: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

 

译:

 

十、答案:

 

2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贾”解释做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

 

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

 

好德行的一组”。①③两句表现周维城对父母的孝敬,能体现其美好德行;⑤表现了周维城待人心胸宽广,为人善良

 

的美好德行。所以选择B项。②③两句介绍他的娶妻与子女情况,不是写其德行。⑥不是周维城的事迹,而是江宁

 

焦翁。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②③⑥的选项可以排除。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从原文“其

 

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可以看出周维城祖上并非时代住在杭州,而是迁徙到杭州的,所以A项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A

 

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第(1

 

题翻译时要注意“传”是动词,为其做传的意思;“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肆” “饮

 

食”“俟”“资”“遣”的翻译。肆,是名词店铺;饮食,在句中是动词供给饮食的意思;俟,翻译成等待;资,是动词资

 

助;遣,为动词,遣送,在这里可翻译成安排回家。参考答案:(1)所以为他做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作

 

参考)(2)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十一、(选自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今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进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                                      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总:统领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

 

十一、答案:

 

4.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D项的“款”在中学文言文中是个不常见的多义词,而且在高考常见的120个实词中也没有这个词(包括家.年.总在120实词中均没有)。命题者可能是想考学生的在语境中理解和推断词语的意思,  考有些学生好犯以今律古的毛病。“款”的意项有“诚恳.器物上刻的字和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式样.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经费.敲打.至.留.缓慢”等义项,本题考查 “款”的本义“诚心.真诚.诚恳”义。由于语境不难,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推断出该词的意思的。

 

5.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解答此题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中限定筛选范围短语(“全部”),明确筛选的方向,再确定筛选的信息点是“惠民业绩”,然后推敲个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其中②是其“巡境内,观得失”的调研活动,与“惠民”无关。③句是为官者的要求和对下级官员的批评,属于“回民语言”不属于“惠民业绩” ⑤是说他“清素”的性格。

 

6.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此题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考试需对照选项与原文,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的地方得出答案。此类试题常错在个别词句的理解上。A项中“教自己”,不准确。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

 

7.(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2)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开心。

 

3)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试题解析:  1)关键字:“初”刚刚之意;“致”送达之意;(2)关键字:“是”代词,此次;“安“意动词,感到心安;(3)关键字:“通好”是互通友好之意;“行李”指使者。

 

【参考译文】

 

贺兰祥字盛乐。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其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钟爱。虽然在军队里,但常多方请儒士,教他读诗书经传。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臣迎接他们到身边来。  贺兰祥十七岁时,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不就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锐。又曾迎请魏孝武帝。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儒。又攻回洛城,攻克下来。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很安心。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这一年大丰收。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清廉。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当

 

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梁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

 

大统十六年,拜仁为大将军。太祖因为泾水渭水灌溉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往东流入洛水。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当时晋公护执政,贺兰祥与晋公护师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

 

密切,统军治国的大事,晋公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

 

吐谷浑。于是与吐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安抚西边国土的白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朝廷进封他为国公。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中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景。

 

 

 

十二、(选自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曰:“吾倍

 

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

 

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大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

 

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

 

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

 

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

 

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

 

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

 

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

 

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               敌:敌人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

 

C.仲达出兵拒之                          拒: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爽籁发而清风生

 

B.孔明移军且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觉其言之发也                                                          翳桑之饿人也

 

D.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 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 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邽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 ,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译文: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译文: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译文:

 

十二、答案: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B项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敌”应为“相当.匹敌”,解释为“敌人”语义不通。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把各项的解释代入文句中,看语意是否通顺,翻译有无阻碍。BCD三项的解释放入文句中理解上没有困难。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A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项“且”:副词,将。C项“也”: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D项“之”:代词,这样/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选项所列文句,BD两项涉及文言特殊句式,CD两项区别甚微,题目难度不小。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考生首先要通读文段,尝试理解,然后可以巧借选项帮助句读。四个选项前两处断句AC一样,BD一样,第三句都相同,可知,“宥过无大刑故无小”讲的是“帝者之政”的两个方向即“恕和罚”,所以可排除ACBD比较可知D项的断句语意不同。文言断句,考纲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同样考查了考生的文言翻译.分析.理解等能力,属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此处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稍微降低了难度。

 

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C项“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与原文的意思相左,原文“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表达的正是李靖对孔明兵制的赞叹和佩服,C项“书生”偷换了对象。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的细心,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比对选项与原文信息的异同,有一定的难度。

 

10.(1)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2)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了。

 

3)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层级为B。需要考生注意的得分点(1)偏方:古今异义,此处指偏远的地方;

 

特,只不过;尔,句末语气词,罢了。(2)与,对付。(3)引,率领;济,渡过。本题的三个文言翻译句子,比较短小,难度不大,但特别需要理解的是实词意思,考生务必把语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语境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的正确率,还需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

 

 

 

十三、(选自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

 

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及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未尝干人荐举                    干:请求                     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                荫:功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          尚:盛行                     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      身:自己。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民岂乐为盗哉                                                  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                            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其言恳恳,足以动人                            人皆倒囷以应之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良淳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才干,他身为丞相赵汝愚的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出仕后,他在所到之处都以干练而有治理才能著称。

 

B.赵良淳主管分宁县时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他一方面礼尊敦厚孝顺的人,力求为百姓树立榜样;一方面对极为桀骜不驯者绳之以法,习俗因此稍有变化。

 

C.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解决聚众哄抢事件,当时正值粮荒。抢劫之事频繁发生,他不同意以武力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以致有人交还了抢掠去的财物。

 

D.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十三、答案: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荫,指因祖先有功劳或官职而受封得官。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的态度,②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原因的分析,⑥是富人们的反应。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项让士兵逃走的是进城的敌兵,不是赵良淳。

 

7.(1)赵良淳见吴国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2)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十四、(选自海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

 

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

 

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

 

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十四、答案:

 

4C解析:“趣”通“趋”,快,急速之意。

 

5B解析:②表明花云勇敢, ④表明他骁勇有力,⑥表明他视死如归。

 

6B解析:元帅朱文逊战死之后,陈友谅军才攻入城池。

 

7.(1)贼寇进攻三天也没能攻入城池,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

 

 

 

十五、(选自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语诸侯曰……                   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委: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         恙:祸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俞瑱得之                                                                        乃令吴玉守之        

 

B.利为彼有                                                                              宜为报仇

 

C.降家皆为上所杀                                                                  儿为所误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十五、答案:

 

5D 放置,丢弃    A语,说    C识,明白,知晓,动词     D恙,病,担忧。

 

6B 利为彼有,为,二解。其一,介词,表被动。其二,判断动词,不译。宜为报仇为+动词,判介词,省小宾。译:给,替。A代词且皆为居庸关    C表被动,为…所结构    D方位地点

 

7D解析:采用排除法。1句写地势之险,2句喻证地势之险,皆与形势分析无关。

 

8C解析:敌方间谍,错。原文中,“获贼间谍”,其人为宋忠部下。

 

9.(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①翻译:而今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们,不可错过(机会)呀。

 

②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击鼓呐喊直接冲击敌人的军阵。

 

 

 

十六、(选自浙江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尠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从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壤,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节选自《魏书·胡叟传》)

 

注释:①探赜:深索深奥的道理。②鄙黩:轻蔑傲慢。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尠有屈焉                     屈:屈辱。                    B.鸠率僧旅                                 鸠:聚合。

 

C.将加大辟                 大辟:死刑。                   D.遗其珍物             遗:赠送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唯《易》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拂衣而出             倚歇而和质

 

C.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                      D.复还于蜀             且贰于楚也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KS5U.com

 

十六、答案:

 

17.答案:A。解析:屈:屈服。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答案:B。解析:而:皆为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19.答案:D。解析:“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与原文“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不合。

 

20.答案: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21.(1)于是(他)来到长安考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

 

2)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

 

 

 

十七、(选自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文徽特爱之。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①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注释:①间关:辗转。 ②逋负:拖欠税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鳜尺许以馈             馈:进献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治:追究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       第:住宅                        D.贫甚,质女婢于人             质:人质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老百姓“仁厚”的一组是(  

 

A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B  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                             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

 

 

 

C  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D  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                     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到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1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取材于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②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

 

十七、答案:

 

8 D质:典当、抵押或译为:把……抵押给,是名词活用动词。

 

9 BA对亲之孝\使两川者所为;C都是对亲友仗义疏财\乐于相助;D亲族对查道的资助\不偷取他人佳枣)

 

10C(“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古代“犯人”一般用“囚”字,“犯”并非是“犯人”,

 

而是“冒犯”,有成语“有犯不较”作证,加上前边有“道性淳厚”,说明其非常厚道。此处属望文生义,话说回来,如果C项正确,那么查道就是没有原则的昏官了,这与整个文段内容有矛盾,聪明的学生应该会想到这个问题,这正说明了此题有极高的区分度)

 

11.(1) 谓为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2) ①译文:(查道的)母亲曾经患病,想喝鳜鱼羹汤,正是冬天严寒的时候,集市上不能买到(鳜鱼)。

 

②(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一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作文

 

 

 

1.(2010年高考试题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010年高考试题全国卷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2010年高考试题重庆卷)请以“难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2010年高考试题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

 

体……

 

要求:①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③不要脱离

 

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2010年高考试题湖北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

 

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6.(2010年高考试题江西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

 

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

 

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7.(2010年高考试题北京卷)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8.(2010年高考试题山东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9.(2010年高考试题江苏卷)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密切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生活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0.(2010年高考试题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1.(2010年高考试题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辣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千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2.(2010年高考试题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3.(2010年高考试题湖南卷)请以“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14.(2010年高考试题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满满地抓了一大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抽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自选一筐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中一个装得最满的大框,费了好半天也没搬动。他喘了喘气,重选了一筐小的,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金给他。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之后就将追回来的20万贷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分得了1万英镑的奖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意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5.(2010年高考试题宁夏、海南、陕西、吉林、黑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

 

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

 

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

 

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6.(2010年高考试题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17.(2010年高考试题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

 

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

 

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

 

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