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广中茂投资最新新闻:道教篇 存思、导引、气法、健身术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3:32:28

存思、导引、气法、健身术2

道教导引术之“八段锦法”,托名唐末五代内丹家钟离权所传,其歌诀云:“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烧遍身。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子前午后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此术将静坐、存思、咽津、按摩、吐纳诸术都结合进去,极具道教导引健身法的特色。另明代冷谦《修龄要指》载《导引却病歌诀》云:“水潮除后患,起火得长安,梦失封金匮,形衰守玉关,鼓呵消积聚,兜肾治伤寒,叩齿牙无疾,升观鬓不斑,运睛除眼翳,掩耳去头旋,托踏应轻骨,搓涂自美颜,闭摩通滞气,凝抱固丹田,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此项导引功夫不仅结合进守丹田、内视、守一等方术及饮食养生法,而且还融汇进美容术。例如“搓涂自美颜”句注云:“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每晨静坐闭目,凝神存养,神气冲瞻,自内达外,以两手搓热拂面七次,仍以嗽津涂面搓拂数次,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颜悦泽,大过寻常矣。”这是一种以两手按摩面部及用唾液涂搓等美容的方法。

  道教导引术的一些流派向技击之术演化,形成道教内家拳,其中著名的便是张三丰创立的武当山内家拳法。道教内家武术讲究以柔克刚,不使蛮力,以通脉炼气为基本功夫,其武学理论和道家思想相通。内家拳除武当拳、八卦拳、形意拳、金家拳、太极拳等外,尤以近世王芗斋所创之大成拳最得道家之旨。据王芗斋所著《大成拳论》云:“拳道之由来,原系采禽兽搏斗之长,象其形,会其意,逐渐演进,始汇成斯技。”“然在技击方面言之,用力则力穷,用法则法罄,凡有方法便是局部,便是片面,非整体之学也。且精神不统一,用力亦不笃实,更不能感借宇宙力之呼应,神经已受其范围所限,动作亦似裹足不前矣。”“习拳入手之法非止一端,而其结晶之妙全在神、形、意、力之运用互为一致。此种运用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象。如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飘摆无定,唯风力是应,即谓之与大气相应合。又如浪中之鱼,起伏无方,纵横往还以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要在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诚与老庄无为而无不为之学理相通。”王芗斋:《拳道中枢站桩功》,大同市大成拳研究会1986年印,参考于永年先生提供的王芗斋遗稿手抄本录定。王芗斋的大成拳扫去一切套路,将内家拳学发展到高峰,突出了道教理论的特色。大成拳的基本功站桩法,又融汇了道教导引术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