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加热棒暖气连接图:心脑血管病防治与饮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2:43:25

全人类都期盼健康长寿,都明白,没有健康一切都是零。。。

WHO提出的“健康”10项标准(“十好歌”):精力充沛效率高,乐观豁达心态好;轻松应变能力强,善于休息睡眠好;能抗一般常见病,体重适当身材好; 眼睛明亮反应快,清洁无龋牙齿好;头发光泽无头屑,肌肉皮肤弹性好。

但我国人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在当今时代,心脑血管病已连续多年成为第一死因。中老年人尤应高度重视。

         一、发病概况及趋势

2004 年 4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布: 我国人 72% 亚健康。2005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上,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院士说:我国现在每15 秒就有 1 人死于心脑血管病,每22 秒1人失能。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中国总死亡的 40%,占 65 岁以上死亡 75% , 是致死致残首因 ,每年耗费约3000 亿元。

我国人死因首位情况自1949~2010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解放前,战争和传染病占首2位;1949 -80年代改革开放前,肿瘤、传染病占首2位;而近30年,心脑血管病一直占据第一位,肿瘤﹑糖尿病为第二、三位死因。 我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也从解放前的< 35岁、50年代35.4岁,不断延长至1978年68岁、2000年71.4岁、2005年73.0岁,直到2010年的73.5岁,翻了一番多!在34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前三位是香港82岁,上海81.08岁,大连81.06岁。全世界平均:65.4岁;日本82.6岁,瑞士81.8岁,澳大利亚81.6岁,法国81岁,美国78.1岁。

    据 2008 年报告:我国高血脂1.7 亿人,占所有死亡人中50% ;高血压1.6 亿, 死亡150万/年, 残600万;冠心病4000 余万, 死亡约110万/年;脑中风900万, 新发250万/年, 死亡150万/年;老年痴呆症500 万,新发数10万/年。90%以上老人都死于疾病; 心脑血管病占总死亡的 45 %,占65岁以上死75 %以上! 如马季、侯跃文、高秀敏、谢晋等艺术表演家,王均尧、南民等著名企业家都突发心脑血管病而亡。。。。这些事例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心脑血管病具有可怕的突发性、致命性、终身性三大特性。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美国经过大样本调研后推论, 如果人类一旦能控制心脑血管病,那么人类的寿命可以 延长15~25岁。

             二、临床表现与治疗

心脑血管病通常指高血压病冠心病、脑中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粘等

1、原发性高血压

概念: 血压, 血压升高, 高血压, 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

正常血压: <130/85 mmHg ; 临界性高血压: 130~139/85 ~ 89 mmHg;理想血压: <120/80 mmHg。

高血压分级: 1 级高血压: 140 ~ 159/90 ~ 99 mmHg ;2 级高血压: 160 ~ 179/100 ~ 109 mmHg ;3 级高血压(≥180/110 mmHg)。 收缩压、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 按两者中较高级别分类。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Hg

测量血压 应尽量排除干扰因素,宜取坐位或半坐位,测右臂肱动脉压(置于心房同高处),非同日3次静息血压(静坐5 ~ 15min)都高出正常,才能诊断高血压。(见《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早期征象: ①头痛﹑头昏﹑沉重感;②心悸及身体搏动感;③入睡差, 出鼻血等

老年性高血压特点: ① 波动大,或正常,或很高 ② 脉压大,高压高,低压更高③ 并发糖尿病﹑冠心病、痛风多, ④ 常突然发生心梗﹑脑出血。

高血压病严重并发症: ① 脑中风 (出血、梗塞);② 心脏病 (肥大、心衰、心律失常);③ 尿毒症(酸中毒、少尿、无尿、昏迷)

高血压病治疗:主要是降压,防止并发症发生。常用药物有200多种:

①  利尿剂:  寿比山, 安体舒通, 氨苯喋定, 双克, 速尿, 利尿酸钠。须注意低钾、肝肾损害、尿酸增高及升高血脂、血糖等。

② α-阻滞剂: 哌唑嗪, 多米唑嗪, 特拉唑嗪。但要注意体位性低血压,、耐药性等问题。

③ β-阻滞剂: 阿替洛尔, 美托洛尔(倍他乐克), 比索洛尔(博苏)。要注意升高血脂、低血糖、心缓、传阻、哮喘等副作用。

④ 钙离子拮抗剂(地平类): 心痛定, 恬尔心, 尼群地平, 氨氯地平(络活喜,施慧达),非洛地平(波依定), 尼卡地平, 拜新同。易出现心悸、面红、头痛、脚肿、传阻,心衰等副反应。

⑤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 卡托普利(开博通), 依那普利(依那林),苯那普利(洛汀新), 培多普利 (雅施达), 福辛普利 (蒙诺), 米达普利(达爽), 贝那普利 (一平苏) 。特别要注意刺激性干咳、咽痒、头晕、恶心、高钾、低血糖等副作用。

⑥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 氯沙坦钾(科素亚),  纈沙坦(代文), 厄贝沙坦, 依贝沙坦, 奥美沙坦, 替米沙坦。可平均比上两种药多降压5 ~ 10mmHg。副作用有水肿、过敏、高血钾等。

⑦ 复方制剂:  复方降压片, 珍菊降压片, 复方罗布麻片,北京降压O号等,都含双克等利尿剂。故要注意双克等利尿剂的副作用。

降压药物选择时须注意

(1)合并心力衰竭者,宜选择普利类制剂、利尿剂;(2)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者,宜选长效地平类、利尿剂、沙坦类;(3)合并糖尿病者,不宜选倍他乐克等β阻滞剂及利尿剂。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不全(非肾血管性),宜选普利类制剂(4)合并心梗后者,可选倍他乐克等β受体阻滞剂或普利类(尤伴收缩功能不全)。稳定型心绞痛者可选用长效地平类钙通道阻滞剂。(5)合并高血脂患者可选用唑嗪类α1受体阻滞剂,不宜用倍他乐克等β阻滞剂及利尿剂。前列腺肥大者宜选α受体阻滞剂(6)合并痛风者不宜选用利尿剂及含利尿剂的复方制剂. (7)合并支气管哮喘、心脏传阻抑郁症患者不宜用倍他乐克等β阻滞剂;(8) 合并左室肥厚老年高血压用施慧达联合缬沙坦(代文)治疗效果显著 (9) 发生颈动脉IMT用代文联合阿托伐他汀逆转效果显著。(10) 合并脑腔梗、偏头痛患者, 可选用尼莫地平,其易透过血脑屏障,扩张脑血管。

2、冠心病

冠心病临床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五大类型

急性心梗的先兆:

①         每年11月至来年1月和3 ~ 4月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两个高峰期,要特别注意;②1/2先兆发生在心梗前5-7天,1/2在心梗前1-3天,后者中1/2先兆轻微可无任何感觉;③ 首次发生一或多次一过性“不适宜”,如晨起胸口不舒服,一两分钟好,外出骑车或挤公共汽车又一阵难受,又好了;或喉咙像烟呛样不舒服,或看电视突然心脏不舒服。。。④ 半夜睡着突憋醒,自感胸闷难受,五分钟就过去了,全身冒汗,超过10分钟浑身湿透..,非常危险,随时有死亡可能,⑤ 突然出现无原因疲劳感、全身说不出的不舒服。⑥ 无原因胸闷、气憋、头昏、心律不齐或间隙性停搏等。⑦ 出现血压下降,出现特殊的胸痛。。。

急性心梗先兆性疼痛特征:① 次数明显频繁,休息时也痛;② 从无心绞痛,突然发生了;③ 疼痛不剧烈,闷窄感严重;④ 原有效的硝酸甘油变无效;⑤ 持续时间拉长,常达20-30分钟;⑥ 常伴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全身湿透;⑦ 胸痛变异:上腹痛、头痛、牙痛、咽喉痛,甚至四肢痛、脖子痛,尤要注意 “胆囊痛”(胆心综合征)

心梗先兆疼痛的识别:第一,真正心梗的先兆是一过性的,比如心梗导致的牙疼,通常几分钟左右就会过去,如果是牙周炎则不会这么短时间就好。第二,心梗前的疼痛是有原因诱发的,往往都是活动或运动后,运动时间过长等,由身体疲劳加重心肺负担造成。

冠心病药物治疗

扩张冠脉药:  硝酸甘油片,亚硝酸异戊酯、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麝香保心丸、苏合香丸、保心丸、苏冰滴丸 ……

抗凝溶栓药: 尿激酶, 链激酶, 阿司匹林(肠溶片), 波立维, 潘生丁, 丹参滴丸…

降脂调脂药: ① 他汀类(降胆固醇为主): 洛伐他汀(美降之,罗华宁), 辛伐他汀(舒辛可),普伐他汀(普拉固),氟伐他汀(来适可), 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阿乐) ;② 贝特类(降甘油三酯为主): 氯贝特(安妥明),非诺贝特(立平之),吉非罗齐(诺衡), 苯扎贝特(必降脂,脂康平);③ 烟酸类: 烟酸,烟酸肌醇脂;④ 阿西莫司类: 氧甲吡嗪、乐脂平等 ;⑤ 其他: 消胆胺、丙丁酚、多烯康、月见草油、深海鱼油、藻酸双酯钠、银杏片等

目前国际上高血脂症治疗新进展

① 更强调降 LDL和提高HDL脂蛋白,不只强调降TCH;② 降低LDL标准更严,要达70毫克,国内80(2.0mmol/L);③ 更强调HDL﹥1mmol/L,尽管LDL不高,也列为治疗目标。 因这种病人易发生心血管事件(ACS)几率很高;④ 对甘油三酯更重视,认为﹥2.0mmol/L,心血管事件也增加;⑤ 强化降脂治疗:心脑血管病新的治疗措施。即对高危、中高危病人,只有加大剂量、延长时间(具体用量,尚无定论)才能明显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

3脑中风(出血性缺血性)

小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生) :① 有时吐字不清或讲话发音不灵; ② 经常大小便失禁或小便频数;③ 短暂性意识丧失或个体智力突然改变;④ 半身或眼睑、手脚、舌唇麻木。 ⑤ 突然短时间出现视物不清,视力模糊;⑥ 手拿物功能失调或走路、骑车偏行;⑦ 有时肢体出现不自主的抽搐;⑧ 突然感觉眩晕,恶心呕吐,血压剧烈波动。

脑动脉硬化表现 ① 头昏、头痛、眩晕、耳鸣;② 记忆力下降, 尤近期记忆下降明显;③ 睡眠差: 入睡慢, 睡眠浅, 多梦幻,易惊醒,醒得早,常嗜睡;④角膜周可见灰白色“老年环” ;⑤眼底血管硬化程度 ( 2- 3 级 );⑥颈动脉超声波常能显示管腔堵塞程度 (占中风60%)

三、合理用药的原则

(1)一般治疗应注意,从小剂量始

格列美脲(伊瑞)1 mg → 6 mg / 天;达美康(格列奇特)80 mg → 240 mg / 天;美吡哒(格列吡嗪)5 mg →  30 mg / 天;倍他洛克(美托洛尔)100 mg → 300 mg / 天;施慧达(左旋氨氯地平) 2.5 mg → 5 mg / 天。洛丁新(苯那普利) 10 mg → 40 mg / 天;立普妥(阿托伐他汀)10 mg → 80 mg / 天(波力维:首剂常用负荷量300mg,尔后75mg,1次/天)。

(2)提倡选用长效药,使治疗平稳

长效(一天服一次)降压药有:寿比山;氨氯地平(络活喜,施慧达),非洛地平(波依定), 尼卡地平, 拜新同苯那普利(洛丁新),培多普利 (雅施达),福辛普利 (蒙诺) , 米达普利(达爽),贝那普利(一平苏);沙坦类;北京降压0号,等。长效降糖药有:瑞易宁、格列美脲(万苏平,伊瑞,迪北),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酮(艾汀,瑞彤);长效调脂药有:辛伐他汀(舒可),阿托伐他汀(立普妥), 瑞舒伐他汀;长效抗凝药有:波立维,拜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等。(注意:空释片和一般长效片不可咬碎,应整片吞服)

(3)服药时间的选择,应科学恰当

降压 注意按血压“二峰一谷”规律服药: 上午8 ~ 10点,下午4 ~ 6点为“峰”,夜里1 ~ 3点为“谷”。服降压药:早晨6 ~ 7点,下午2 ~ 3点。24小时长效药最好固定在早晨起床后服。 忌:睡前服降压药。

降糖 药须严格遵守各自服法:磺脲类饭前0.5h服(瑞易宁早餐前或后,伊瑞第一餐前即刻吞服);双胍类餐后服;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同服;非磺脲类药在餐前10 ~ 15分钟服(无餐不服);增敏剂餐前或餐时服。

降脂:他汀类药应于晚间1次顿服或分早晚2次服用。

(4)联合用药应合理,忌重复用药

目的:规范使用单味药疗效不佳后为“增效减副”而用。

用法:是指“宁增一类不加半片”(多二类,少用三类)。

降压“对药” :硝苯地平+倍他乐克,酶抑制剂+利尿剂,沙坦类+双克(显效提前)。

不宜配伍:心痛定+尼莫地平、 常药降压片+珍菊降压片等

降脂“对药” :他汀+贝特,烟酸肌醇脂 + 消胆胺,等。

降糖“对药” :磺脲类+双胍类,磺脲类+葡糖苷酶抑制剂, 双胍+葡糖苷酶抑制剂,

双胍+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双胍类,胰岛素+葡糖苷酶抑制剂等。

(5)不可随意吃停,须终身服药

v   漏服 停服既降低疗效,又易促发急性“事件”。

v   “两足一达标足量、足时(2月以上)、达控制标准不草判无效

v   换药无效或不耐受可换药,但不宜过频,而不是单靠加大用量

v   1 换药率沙坦类 8.5% ,其它降压13.6%。一般一年内较少换药。

v   及时检测切忌“矫枉过正 ”,并非越“低”越好

v   克服误区:①有病不愿服药;②不难受不服药;③迷信贵新洋药

四、心脑血管病饮食

饮食与疾病

v   两千多年前, 我国《黄帝内经》: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v   医疗是治标, 预防是治本. 药物是瓦, 营养是梁.

v   WHO《1992宣言》“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

v   WHO一项全球研究报告: 决定健康的因素中,

   自己占 60% ,遗传 15% ,社会 10% , 医疗 8% , 气候、环境 7%。

v   WHO公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3与膳食有关。

美国科学家研究:     肿瘤主要发生因素权重

吸烟  饮食 生育和性行为 职业因素  酒精滥用  地理因素 环境和水污染  药物医疗因素

    30%    35%         7%                    4%             3%               3%                  2%               1%

 


据美国一项研究报告:每天 1 份胡萝卜, 脑中风危险减少 68%;每天 1 份波菜 , 脑中风危险减少 53%;每天 1 个苹果 , 心脏病危险减少 50%;每天 4 杯茶 , 心脏病危险减少 45%;每天 3 克黑木耳,心脑病危险减少 33%

心脑血管病饮食原则

△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营养宝塔”原则(每天最佳营养摄取量):   谷物300 ~ 500克;蔬菜、水果400 ~ 500克;;动物性食品125 ~ 200克;奶制品100克,豆制品50克;油脂25克。

△ 三低(低盐,低糖,低油)、四平(饭果平衡,荤素平衡,主杂平衡,耗吃平衡)、七八分饱(不撑,不偏,不加)原则

△ 美国 “十网球”原则(>40岁):不超过一个网球大小肉类;相当于两个网球大小主食;要保证三个网球大小水果;不少于四个网球大小蔬菜。(中国人:“10拳头原则”)。

多吃 降脂糖抗氧化食品

① 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鱼、菌菇、杂粮、坚果

② 多吃“十大最佳抗氧化食物(美国《时代杂志》)” :

   番茄、花椰菜、菠菜、坚果、燕麦、 大蒜、鲑鱼、蓝莓、绿茶、红酒

③ 常吃苦瓜、魔芋、荞麦、黑木耳、西柚等能有助降糖食物

④ 常吃黑木耳、红薯、茄子、红曲、香菇等能有助调脂食物

多吃有调血脂功能的20种食物

(1) 茄子:富维P,降胆固醇,提高血管弹性

(2) 黄瓜:含丙醇二酸,抑制糖变脂肪,还降胆固醇

(3) 红薯: 天然低脂物,降甘油三脂,高纤维素促排胆固醇

(4) 洋葱:含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硫氨基酸及半胱氨酸,可协同降脂

(5) 大蒜:抑胆固醇和血小板聚集,增纤溶活性27%,抗血凝,防粥样斑块形成   

(6) 刺梨:富维C、P、SOD。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强管壁弹性

(7) 银杏:含银杏黄酮甙、银杏内酯等,减甘油三酯,增高密度脂蛋白

(8) 山楂:含黄酮、三萜类物质,降胆固醇沉积,降血压

(9) 苹果:含黄酮类,可减心脏病、高血压及胆固醇过高危险

(10) 黑木耳:食用菌,益气滋肾、养胃活血,抗凝降脂减粘,软化血管通血流

(11) 菊花:富挥发油、菊甙、胆碱、维A、B等,降胆固醇

(12) 沙丁鱼:含EPA、牛黄酸及硒等,牛黄酸,降胆固醇、降压、强心。

(13) 螺旋藻:蛋白70%,AA18种,维B12植物之首,富γ-亚麻酸降脂。

(14) 酸奶:高胆碱,乳清酸抑肝合成胆固醇,阻血管壁附着

(15) 枸杞子:β胡萝卜素,玉蜀黄素,烟酸,维C, B-谷甾酸,亚油酸等,降TCh及增磷脂

(16) 槐实:芦丁10%-46%, 亚油酸,亚麻酸、槲皮素降Ch   

(17) 香菇:香菇嘌呤等,显降血胆固醇:抑合成促分解;抑吸收促排泄。还降压

(18) 茶红素:升高HDL,降低LDL、溶解血管中沉积物, 儿茶素EGCG抗氧化

(19) 红曲: 莫纳可林K(天然他汀)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

(20) 植物纤维素: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多吃有降糖效果的11种食物

⑴ 苦瓜:科研证实含有一种类胰岛素物质

⑵ 番石榴:含黄酮类化合物其叶制片治疗175例,有效率81.7%~84.6 %,还降压降脂,但对低胰岛素分泌人无效

⑶ 银耳、木耳:孢子多糖减弱四氧嘧啶对胰岛B细胞损伤而降糖及减少饮水量。

⑷ 绞股蓝: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有调节血糖作用,改善老年人糖耐量低下

⑸ 魔芋:用于72例糖尿病人,降血糖,改善症状和控制病情

⑹ 荔枝核:含α-甘氨酸降,无毒。制片治30 例糠尿病,9例正常或至50% 以下;10例至15%±;6例稍降;5例无效。

⑺ 千屈菜:国外报叶、茎、花提取物能降兔血糖,但根无。可促进胰岛素释放。

⑻ 甘蔗:1985年国外报,分离6种聚糖Saciha A、B、C、D、E、F均明显降糖,并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⑼ 猴头菌、昆布:作用肯定,尤猴头多糖口服6mg/kg仍明显,持久无副作用

⑽ 荞麦、燕麦: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而降糖,并降压、降血脂

⑾ 玉米须:发酵制剂对家兔明显降糖。民间单验方也用本品治疗糖尿病

不吃 的有5 种鱼

1.工业废水和农药污染鱼不能吃: 眼睛浑浊,鱼鳃粗糙暗红,有的形态不完整,脊椎弯曲,甚至畸形等。

2.烧焦的鱼不能吃:鱼烧焦后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

3. 河豚鱼不能吃: 河豚春季回游江河产子。河豚鱼是剧毒鱼类,它的毒素比氰化物还要强1千多倍,且不易破坏,误食或贪食而丧生。

4. 生鱼不能吃: 鱼类携带病菌或某些寄生虫,不烧熟蒸透易被传染。吃生鱼片要慎之又慎。

5. 痛风、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不宜吃鱼:鱼类含有嘌呤类物质,痛风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鱼类还易导致患者的毛细血管出血不止,从而加重血液病症状。

不宜喝浓茶的 8 种人

1) 便秘的人;2) 神经衰弱、失眠症的人;3) 贫血的人;4) 缺钙或骨折;5) 患胃溃疡的人; 6) 痛风病人;7) 高血压或心脏病人;8) 泌尿系结石病人。

少吃过油、过甜、过咸的食品

家庭油、盐、糖日常用量

品种        平均用量        一人量         二人量       三人量

盐       5-6g/人天       1斤/3月        1斤/1.5月        1斤/月

糖      8-10g/人天       1斤/2月          1斤/月        1.5斤/月

油     20-25g/人天      1斤/20天          3斤/月        4.5斤/月

 


少吃胆固醇过高的食品

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mg):

特高(2000 ~ 3600 mg%):猪脑、鱼子、蛋黄,等

很高(700 ~ 201 mg% ): 鱿鱼、鸭蛋、鸡蛋、鹌鹑蛋、皮蛋、猪肝、猪腰、猪肺、 墨鱼、肋排,红肠, 等

较高(200 ~ 101 mg% 猪心、猪舌、青鱼、鲢鱼、奶油、蹄膀、鲫鱼、猪肚、鸡、鸭、大排、海虾鳝丝、肥肉、田螺、蛏子, 等

不高(100 ~ 25 mg% ): 螺狮、羊肉、瘦肉、带鱼 、猪蹄、兔肉、火腿肠、鳗鱼、鲳鱼、黄鱼、方腿、马鲛鱼、牛奶、酸奶

我国营养学会对油脂摄入的建议:

1. 要按照“ω健康膳食七原则”,科学选用油脂,平衡摄入油脂(2 个“比例”一个“量”)

  ★  饱︰单︰多 = 1-︰7.5︰1.5

  ★  ω-3︰ω-6 = 1︰4 ~ 6

  ★  25 ~ 30 克 / 人 / 天

2. 不要不吃、少吃或多吃油脂,更不能吃错油脂!

各种常用食油中脂肪酸组成比例(%)

食油            饱和          单不饱和               多不饱和脂肪酸

 品种          脂肪酸          脂肪酸       ω-6(亚油酸)  ω-3(α-亚麻酸)

 橄榄油           9-11              84-86                 4-7                         1

 野茶油         9              80-83            10                 3

 亚麻油           10                  23.1                   15.2                       51.7

 巴麻油           10                   12                     53                          25

 鱼   油         20-30             20-45                 1-7                       20-26

 豆   油         10-13              20-25                50-55                       7

 玉米油          10-13             23-30                 56-60                       1

 花生油          17-18             50-68                 22-28                      0

 菜籽油           5-10              70-80                 5-10                       0

 棉子油          23-27             15-40                 50-55                       0

 猪   油          30-40             45-55                 5-15                       0

 


                                                        20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