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的宣传:【写给编辑人的信5】两个「i」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6:26:00


高彦:

自从硅谷的电子业从云端坠下之后,处处响起检讨声音,最常听到的说法,认为归根结柢错认了「硅谷精神」。所谓「硅谷精神」不在「e」而是「i」,也不是指「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而是「创新」(innovation)与「想象力」(imagination),只有这两个「i」才是根本中的根本,才是永恒不变的。硅谷人忽略了它们,所付出的代价极其惨重──从事出版大业的人,何尝不是如此?一旦失去了这「两个i」,必将面对严酷的生存压力。所以,不论身处何位,都得时时以此自省,否则到头来连怎么「出局」都搞不清。
对于出什么样的书,我不习惯从一本书或一个人谈论,如前所述,我更关心一个领域的能否占有、一条路线能否发展。

1985年,我负责「时报出版公司」编务时,提出「在竞争力最小的领域,拓展出自已专属的市场」,并订定四项细则:
──做别人忽略做的;
──做别人不敢做的;
──做别人不能做的;
──做别人已经做而做不好的。
以两分力量放在众人公认的「逐鹿之地」与竞争者周旋,其余八分力量用于「开拓」新市场。
我在时报出版公司时,只开了个头,没等到收成;等我到了远流,在近八年编辑生涯中,我坚守这个信念,获致不错的成果。
「实用历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从无到有,创生新的市场,也成就了一些作家,作为编辑人,这是最大的安慰。
只有在同中求异,寻求新市场,才能令人刮目相看,这也是一种创新吧!

「创新」需要「想象力」,必须敢于放纵思维、任意翱翔,从既有规范中建立新平衡的支点;若不能接受试炼,只会唯唯诺诺、安于现状地墨守成规,最终的结果便是日渐凋零,一事无成。
在最新一期《亚洲周刊》有一篇介绍澳门的特稿,赌城澳门于回归后,锐意改革,予人面目一新。编者下的标题「将梦想极大化」特别引人注意,编者在按语中云:
「澳门──这个小城市的巨大能量,就是要将梦想极大化,但又要具有管理梦想的能力,避免耽于浪漫与空想,也避免梦醒时分的痛苦。因而『澳门之梦』的背后,是实事求是的努力,善用回归后珠三角及中国大陆融合的趋势。」
澳门强化「赌城」品牌形象,开放牌照让更多世界级的赌博企业带着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加入竞争行列,她肃清黑社会势力,打造公平的舞台,并建构「信息流」和全世界接轨,做到畅行无阻,一无凝滞。
她主动向香港伸出友谊之手,希望将两地「赛马」事业合并,把饼做大;又与内地广结善缘,引进观光大潮并提升服务档次;她地方虽小,志气却不小,全力邀请世界第一流的艺文团体来澳公演,把澳门打造成一座文化城。
澳门一连串主动出击,凝聚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市民意识──这是一个充满前瞻眼光和实践意志的明日城市,一时之间,似乎把骄傲的香港人比下去了,甚至连我都起疑了:难道澳门想取香港而代之吗?
很明显的,她要做东方永不被取代的拉斯韦加斯。
因此,她更开放、更包容;她的再造能力,使周边的城市黯然失色。她非常明白,若是不能在这大潮流中逆流而上,肯定会被冲刷的尸骸无存。
澳门的故事令人动容,「两个i」始终贯串其间,想的到就做的到──历史上所有的革命大业不就是最动人的实证吗?
新蕾必须主动寻找、拥抱「两个i」,我试着抛砖,看能不能引玉。

【思考1】:《哈利波特》席卷世界书市,能发掘得出中国版的《哈利波特》?
【思考2】:身高矮小的人,如何比比肩而立的巨人更高出一截?
第二题的答案很简单:站在巨人肩上就行了。第一题的答案就见仁见智,不易有一致看法。当第一、二题混合在一起思考,难度又增加了。
我们先说《哈利波特》。
这是一部幻想文学,它奠基于古远的「巫」的传说,把巫婆、扫帚、巫药、巫术……等纳入故事,也可以说──作者将「巫」之种种工具化,作为媒介,「巫」只是诱引剂,她创造了新的说故事的方法,而在西方铺天盖地的好莱坞式的营销大戏笼罩下,全世界没人能脱身于外。我从第一集读到第五集,除了一、二集还能吸引我好奇心理往下读完之外,越往后越勉强,为了了解故事发展,我逼迫自己翻完最后一页,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六十四岁的老翁,像我一样认真读完《哈利波特》了。
我没有白读。
《哈利波特》有很多特色,信笔拈来,即可略举数项:
一、 从没有人把「巫」的故事说得这么趣味动人。
二、 作者创造出一个巫民世界。
三、 善与恶相持的永恒主题,使得故事得以绵绵不绝。
四、 咒语学习与使用的趣味,提炼出新的卖点。
五、 我们永远能陶醉于冒险、悬疑、冲突、解决的模式中得到满足。
六、 处处看到人性中亲情、友情、师生之情的光辉普照。
七、 普世价值的规范与启迪。
《哈利波特》第五集,在台湾第一刷就印了70万部,令人叹为观止,既羡又妒。听说,大陆在第五集印行之前,已经有人仿写出版,可见中国有创意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未遇「伯乐」。
新蕾大大可以扮演「伯乐」这个角色,而寻找「千里马」(我们梦魂所系的「紫牛」啊!)不正是编辑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当「紫牛」已可以做「局部」的「基石」时,编者内心有「拱桥」的蓝图吗?
所有问题其实都环环相扣、生灭相系的。

相信聪明的你多半猜得出我要提出的构想了。
要能吻合上述两题思考题的题材,只有吴承恩的「孙悟空」。我不特别讲《西游记》,目的即在彰显「孙猴子」。这个构想能充分满足思考题的要求,我们既可站在巨人(经典《西游记》)的肩上,也能将孙猴子抽离出来重新塑造,从孙猴子出世、上学、成长经历写起,光是在校苦练「定身咒」「变身咒」「御云咒」「召魔咒」……各种咒语的过程,就有写不完的趣事。再想想永远长不大的「小飞侠:彼得潘」、漫游奇境的爱丽斯等所蕴含的童话质素,加以组织,也许不失为一条创新之路。我敢说,孙猴子悟空可以是中国版的《哈利波特》,孙猴子的童年应该是一个小顽童的冒险与学习之旅,是一部成长小说,要逗趣不要说教,要有让从「9岁到99岁」都手不释卷的内容(这一向是我当年主持儿童/青少年杂志时的宗旨之一,特别强调要津津有味)。
请试着想想看,假如你是活在当今的吴承恩,假如这位吴承恩幸运地是个儿童文学作家,你认为他会如何创作「西游记」里的要角「孙悟空」?
类似的问题在我主持「实学社」编务时已经提过,那时的「拱桥」是「大众读物市场」,现在不妨移动位置,绘出另一份蓝图。
在网络上看到浙江大学儿童文学系系主任方卫平先生谈及「低龄化写作现象」一文,其中有两位小作家特别引起我的注意:一位是9岁的大连男孩边金阳,他已经出版了《秦人部落》《时光魔琴》两书,后者被誉为「中国的哈利波特」,并已卖出国际版权(15万美元);另一位是8岁的北京男孩高靖康,出版了8万字的《奇奇编西游记》。可惜我尚无机会拜读他们的作品,也不知大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占之比重,故只能就资料所见惊叹一番。
我要说得是,我无意怀疑他们的才华,无论如何,他俩纤小的头脑,机伶百怪,远远超越了成人的想象力,可见得,当容许年轻的心、海阔天空遨游四海时,创造力将无远弗届,谁也不能再予束缚了。尤其是高靖康小朋友,他能慧眼独具,找到「经典再造」的空间,不由得感佩万分。
但这一块经典再造的领域,迄今还无人占领,也许一直有人尝试,但始终还无法取吴承恩而代之。
喏!这就是机会!
做这件事难不难?
难!
要是不难,老早就被人捷足先登了。
台湾的孩子从小看日本人画的西游记漫画和卡通,信不信由你,他们编绘的卡通片里,孙悟空还有个青梅竹马的女朋友呢!
荒唐吗?
不!可有趣极了。

我一再强调「两个i」的基础或可建立在四个原则上:「做人家忽略做的;做人家不敢做;做人家不能做的;做人家已经做而做不好的。」抛砖之后,将续谈另一个我末实现的梦想──我有一些末竟之志,是否可行,还有待更严格的检验。
下回再谈,祝好
问候纪总
周浩正2,23'04

──────────────────────────────────
【补记】
根据2004年5月19日「联合报」13版新闻报导:
美国「威尼斯人集团」在澳门投资的「金沙娱乐场」(约投资80亿台币)已在昨天开幕,打破赌王何鸿燊42年来独占澳门赌业的局面。
还不到开幕之时,大门前已有超过一万人以上等候进场。
何鸿燊于参观时乐观的预言﹕有竞争才有进步,饼会越做越大。
澳门特首何厚哗共开放了三张博彩牌照,美资占了两张(另一张属永利渡假村),电视记者访问「金沙娱乐场」负责人时,他说将陆续投资100亿美金,打造一条金光闪闪的赌城大街,把拉斯韦加斯搬来。他兴奋的说,将有13亿人等着排队进来,一试手气。
再记:7月5日「联合报」14版报导:「澳门赌权开放后,7月4日又有一家新赌场『银河华都』开幕。『银河华都』由港资『银河娱乐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计划未来三年投资55亿港元,估计会为澳门增加大量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