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安全生产的文章:这样学习更轻松:提高学业成绩的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6:45:33

这样学习更轻松:提高学业成绩的技巧

作者:郑秋,刘希庆 编著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1)对中学生来说,一提到学习,同学们马上想到的可能就是学校里的课堂学习。我们每天都要预习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下课后又要复习所学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应付似乎没完没了的考试如此周而复始。所以,对于学习和考试,同学们头脑中更多涌现出来的是辛苦、困难、不想学这类反应。这不仅是学生的看法,甚至一些成人都这样认为。那么,以这种状态来对待学习,怎么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呢?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迅速高效地掌握知识。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那么,人在终生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最佳时期呢?有的,就是中学时代。

中学生正处于从童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长才干、立志向、树理想的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中学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求知欲强。在这个时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中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最有特色、最有潜力的时期。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这个时期的学习,他们身体力行,成为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古代书圣王羲之在少年时期练习书法极为刻苦,不但每天在规定时间内练,而且在吃饭、走路及与朋友闲谈时也总是用手到处指指画画。一次,他在书房练字,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他拿起馍馍把墨汁当蒜泥蘸着吃,弄得满嘴乌黑竟还没有觉察,可见

他练字有多么专心致志。此外,像高尔基、鲁迅、杨振宁等著名人物,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更是有口皆碑。既然中学阶段的学习如此重要,那么中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掌握知识呢?这就是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那么,首先让我们来对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吧!

为你支招: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学习是一种求知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的确如此,人要生存就必须学习,我们要生活,吃饭、穿衣、走路、说话都是很重要的,而掌握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最直接的结果。馅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必须要用劳动来生产、来换取,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本领才能谋生,而这谋生的本领正是从学习中得来的。

我们的求知欲就是求得知识、求得智慧、求得生活的真善美的渴望,这是人类被称为万物之灵的根本所在。托尔斯泰曾感叹到: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人对智慧的渴望,就如同对光明的渴求一样。我们要驱散眼前的黑暗,就要点燃蜡烛;而要透析人生,就要去寻求智慧。从本质上来说,这一切都因为学习是我们生存的必需。

◎学习是在师生交往中主动发展自己◎

学习就是发展自己,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在于使自己得以发展。通过学习,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大幅度地增加了,我们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的精神出现高度的升华这是多么令你振奋的事啊!实现这种发展有多种方式,你可以独自看书,你可以遍访名人奇士。然而,当你把目光投向高远之时,不要忘记了先仔细搜寻自己的周围。你会发现,你的老师有着促使你不断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对中学生来说,在师生交往中学习、主动地发展自己是最直接、最简捷,也是最有益的方式,而这往往是同学们极容易忽视的。法拉第年轻时在一家店铺做学徒,他始终对化学很感兴趣,但却难得有机会得到老师的当面指导。一天他偶然得到4张票,可以去听化学教授戴维的讲授。他走进了课堂,整整4个晚上,屏息凝神,飞快地记着。一天又一天,他不仅记下了实验的过程,也记下了戴维教授所有的仪器而且还做了许多补充,最后整整记了4个大本380页。法拉第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戴维的讲课中,同时,他还以笔记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严谨的作风。正是这本笔记使戴维对法拉第有了深刻的印象,他破例聘请法拉第做自己实验室的实验员,这才使法拉第有机会迈入科学的圣殿,成为一代物理学家。

从这里可见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课堂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些学习方法,这些都会大大地促进你的学习,使你终身受益。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就是充分发展自己,而课堂教学为你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充分珍惜课堂学习的条件吧,它会使你受益无穷!

◎学习是磨炼创造力的过程◎

有些同学认为,学习就是继承前人的经验,仅仅是个继承的过程。其实,学习不单单指继承,它更是继承与创造的交融!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大量的事实证明,创造性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如果将创造排除于学习之外,那么最终失去的不仅是创造能力,也失去了学习的根本价值,因为真正的学习是创造性的学习。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话发人深省: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难道你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学生吗?

珍惜自己头脑中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吧,这是培养创造力的开始,接下来你便要付出相当的专注,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这正是你学习的意义所在。

◎学习是与历史和社会的交流◎

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上下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我们要认识到:真正的学习是通过老师和书本,与渗透在知识中前人的思想进行深刻交流的过程。真正的读书,思路并非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是钻研到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和思想缔造者的精神,使那些思想、情感不总是作为铅字放在身边的书包里,而要让它们融会在自己的头脑里。

◎学习是多彩多姿的生活◎

多彩多姿,恐怕是人们形容生活时最常用的词汇。的确,我们从生活中可以体味人间丝丝温情、浓浓爱意,它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从生活中我们可以吸取奋斗的力量;从生活中我们可以品尝失败的痛苦、挫折的酸涩;从生活中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自我、发掘自我、创造自我;从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历成功的欢乐、胜利的喜悦这些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而这些你同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因为学习就是我们中学生的生活!

1感受排列。

说到学习这个词时你会产生哪些感受呢?请你用词语描述出来,并按照感受的强烈程度排列顺序,把感受最深的、最先想到的词语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排列。

(1)(2)(3)

(4)(5)(6)

2通过上面的阅读,你对学习的看法有了哪些改变呢?

在中学生中间曾经流行着这样一首歌曲,是学生自己根据流行歌曲《祝你平安》的歌词改编的:

我的心情,现在很不好;我的脸上,也没有微笑;我的付出,已经很多;我的分数,还是太少;升学的路还是太窄,叫我如何过得好;千军万马都挤着独木桥,我也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往前跑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2)一段简短的歌词代表了广大中学生的心声。的确,学习是个苦差事,你们可能也常常想,要是寻求一种学习的秘诀,既省力,又高效,那该多好。不少同学都问着同样的一个问题:学习到底有没有捷径呢?

为你支招:学习的捷径

学习有捷径吗?有,那就是勤奋。

捷径,即近路,走路时人们常常要打听有没有近路。只要对方说得明白,你照着他说的路走,就可省时省力。然而,我们办一件其他的事情,往往并非如此简单。比如,你想把一块木板用刨子刨平,木匠师傅告诉你怎样控制刨子,怎样用力,你完完全全照着去做,也还是刨不平,甚至刨子根本不能顺利向前推进。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不下一番苦工夫,你是不能如愿的,更不用说成为木匠师傅了。做学问、学习更是如此。数学上有现成的公式,物理上有现成定理,化学上有现成分子式,如果不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不做一定量的实验,你仍然掌握不了这些数理化知识。写文章就更难了,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作家是靠作文秘诀而成功的。没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没有一定的语言功底,没有一定的写作训练,任何高明的写作秘诀都无济于事。

我们并不否认,人的天资聪颖是学习好的一个条件,但绝不是主要条件。天资聪颖而学习效果不佳的也大有人在。从目前来看,所谓差等生,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学习不够用心或方法不当而造成的。其实,一般人的天资差别并不大,而天资的发挥差别却很大,这就在于勤奋了。正如郭沫若所说的: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

下面先让我们看看那些名人成名背后的辛勤劳动吧!我们平时往往只看到了科学家们的惊人的成功,却没有了解到他们惊人的勤奋。陈景润论证哥德巴赫猜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他是在人们的蔑视和嘲讽中,在烟熏火燎的六平方米的斗室中完成的。他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只为计算数据,就用了几麻袋稿纸,他为此花了多少工夫,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发明,都是经过几百次试验才成功的。一千多项发明就要经过几十万次试验。这几十万次试验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经受的失败的苦恼,有谁能运算得出呢?对此,爱迪生深有感触地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并非是夸张之词。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一生中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但是,范仲淹小时候勤奋苦读、断齑划粥的故事,大家未必知晓。范仲淹出生于一个十分穷苦的家庭,两岁丧父,母亲改嫁。十几岁时,住进了一个寺里,勤奋苦读,生活十分清苦。他每天的食物就是一锅稀粥,待冷却后划成4块,早晚各吃2块,再切几根咸菜吃,这就是断齑划粥的故事。以后,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又只身跑到南都(今河南商丘),进了著名的南都学舍。在这里,他依然过着食粥苦读的生活。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困乏至极,才和衣躺下,醒来再读书。后来,范仲淹穷得连每天两顿粥都不能保证,只是到黄昏时才吃一顿。这样,勤奋苦学了5年,为以后写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张舜徽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靠自学成才,著有《积石丛稿五种》等多部著作。他认为,要立志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一定要勤奋。在他长期自学过程中,充满了勤奋的汗水。少年时期,读古书时,他经常手抄熟读。在19岁时阅读《资治通鉴》,他一天读一到两卷,就这样,连续用7个月的时间将294卷的书读完了,并做了读书笔记。后来,他又立志通读《二十四史》。他不怕困难,无论春夏秋冬,从不懈怠。从《史记》到《隋书》,他都用红笔圈点,从《唐书》到《明史》,也自始至终读完。最后,历时10年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部有3259卷之巨的浩繁的著作。张舜徽后来的诸多著作与其平时勤奋与积累有重要关系。他自己总结到:我一生治学,没有急于求成的思想,总是从容不迫,埋头苦干,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等到积之既久,果然水到渠成。中学生朋友们,我们是否应该能够从张舜徽的体会中悟出一些道理呢?

以上我们举了不少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例子,最后,我们举一个中学生的例子。饶京翔是北京四中高三毕业生,他荣获了第2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奖、实验题解题金牌奖、理论题解题银牌奖、实验第一题最佳解题奖。在这些闪光的奖牌后面,不知道流下了他多少勤奋的汗水。据说他的学习计划是十分严格的。在计划中,他规定了什么时候休息,休息多少分钟,休息的这些时间里每一分钟做什么都事先安排好了。至于读书则有更严格的规定和计划。他的计划不是给别人看的,别人也看不懂,只有他自己能够明白。他把学习看成了一场战斗,在战斗中他争分夺秒,十分坚决地执行着自己的计划。在他读高一的时候,有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个朋友从外地来,请他们全家去一家高级餐馆去吃饭。去高级餐馆吃饭对于一般的孩子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他却不肯去。尽管妈妈爸爸劝说,他还是不愿意去,最后他的眼泪都掉下来了。因为他每分钟都有着自己的计划,他不愿意为了到高级餐馆去吃一顿饭而打乱自己的计划。

他考上四中的时候,并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但是他不气馁,而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刻苦勤奋地学习着。慢慢地他赶了上来,学习成绩成了班上的第一名。他从高一开始,读了许多数理化的课外书,先后学完了大学的微积分、行列式、普通物理、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他看书,做笔记,做题平时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努力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也增强了他在大赛上获奖的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有不少学生想寻求学好各门功课的所谓窍门、诀窍或捷径,幻想花比别人少的力气而获得比别人好的成绩。读了以上的几个故事,读者或许应该能够从中体味到勤奋在一个人成才道路上的作用了。亲爱的中学生朋友,要取得好成绩,勤奋才是你成功的秘诀。在此,我想引用鲁迅对勤奋的精辟论述与大家共勉。鲁迅曾经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但是,在勤奋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向他人或前人学习经验,走捷径,而且我们自己也应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出捷径。在学习功课的过程中,应该向他人学习一些技巧,或者自己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完成作业的方法、记忆知识的方法或者某一科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确实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效率高的目的。

总而言之,为了学业的进步,为了事业的成功,首要的是需要自己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应该做到苦干加巧干,不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你认为学习有捷径吗?如果有,请你列举出来吧!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担心脑袋就像机器那样,越用磨损越多?脑子累坏了怎么办?其实,大脑跟机器是不一样的,只要注意用脑卫生,科学用脑,学习不仅不会损伤大脑,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健康发育,这就是大自然中用进废退的规律第一部分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3)    为你支招:如何合理运用大脑

    为了充分运用大脑的潜能,我们首先应该摸准大脑的脾气,讲究用脑艺术,提高用脑的效率。

    ◎脾气之一:要有充足的营养◎

    大脑正常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由饮食提供的能源和各种营养。当这些营养缺乏时,大脑就会变得迟钝,因此保证营养、不偏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提醒各位学生和家长的是要重视早餐。有的同学因为时间紧张,早上就简单应付,甚至不进早餐,这样就难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从而影响上午的学习,甚至整天精神不振。

    另外,氧气是大脑一刻也不能缺少的东西,因此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新鲜的空气,如大自然中的空气,使人精神振奋;污浊的空气使人昏昏欲睡。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一定经常开窗换气,保证屋内空气的新鲜。课间十分钟也应该到教室外活动一下,呼吸新鲜空气。

    ◎脾气之二:不喜欢长时间固定地从事一种工作◎

    大脑皮层不同部分执行着不同的任务,有很细的分工,当人们从事一种工作或学习时,相应部分的细胞群处于兴奋状态,其他部分则处于抑制状态。用脑时注意工作区与休息区不断轮换,这样可使大脑持续保持高度的工作能力。因此,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脑力和体力活动交替。当你感觉累的时候,到户外活动一下,或者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既帮助了父母,又得到了休息,真是一举两得。

    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的学习方式轮换进行。如:数理化与语文轮换学习,背诵和解题交替进行,这样不仅不易疲劳,还可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有些同学复习功课经常一坐就是半天,或整天复习一门功课往往是事倍功半。同学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摸索个人的大脑活动规律,逐步调节自己的学习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脾气之三:不喜欢垂头丧气,忧愁烦恼◎

    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可提高大脑利用效率。道理很明显:整天紧张或消极,就会使人吃不香,睡不稳,还会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脚出汗,疲惫无力,最终还可能导致生病。一切负性情绪如过度紧张、焦躁、忙乱等不良情绪,都会使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记忆效果差。

    ◎脾气之四:要求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怎么休息,我们后面会详细地讲,这里就不详述了。

    另外,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即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等方式来学习。此外,比较归类法、提纲摘要法、列表法、图示法、形象法、特征法、最初印象法等学习方法和技巧也都符合人体生理机能的规律,对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益都有一定的帮助。

    你了解了大脑的脾气后,你自我检查一下,你有违背大脑的脾气惹大脑生气的时候吗?你以后打算如何更合理地运用大脑呢?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的是一只小鹰的故事。有只小鹰因为某些原因,是由鸡孵大的。后来小鹰和其他小鸡一起成长,它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普通的小鸡,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像鸡一样,它在土里刨食,从来不远飞,而且翅膀扇动起来也很难看,只能飞起几尺高。

    有一天,小鹰看见一只矫健的大鸟在空中翱翔,它那金色的翅膀是那样有力,一振就能直穿云霄。

    多美的鸟啊!叫什么?小鹰向身边的小鸡问道。

    那是一只鹰,是鸟中之王,那只鸡回答说:但你再羡慕也没用,你永远也不能像它那样飞翔。

    结果那只鹰再也没有想过这类事,它从未试图高飞,尽管它和身边的鸡一点都不一样,它慢慢老了,死了,到死心里也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一只鸡。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是真正的鹰,但他们自己却没有觉察到,胸无大志,无所进取,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进取的动机。结果,到头来,他们只是小鸡,这是多大的人生遗憾啊!

    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动力。一个人做事需要动力,就如同汽车需要发动机一样。没有发动机,汽车是不能运行的;发动机马力小了,汽车运行速度慢;当发动机的马力加大到一定程度时,汽车才可以达到高速运行。我们中学生学习也需要这个发动机。我们周围可能有许多同学,他们没有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不高。当问他们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他们的回答往往是啥也没干,他们之所以啥也没干就是因为把这个发动机给丢了。因此,学习动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能激发我们的学习行为,而且还能维持和加强我们的学习活动。

    小测验:你的学习动机如何?本书的心理测验及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标准。特此说明。

    对下列题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很少主动学习。

    (2)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3)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4)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5)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你迫切希望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你常认为课本上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13)只在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工夫,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给自己打分

    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你的得分是。

    14~20分:说明你在学习动机上有严重问题和困扰,需要调整;

    6~13分:说明你在学习动机上有一定问题和困扰;

    0~5分:说明你在学习动机上基本没问题。

    为你支招:如何设立合理的学习动机

    ◎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立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黑猩猩关在笼子里,笼子外面悬挂着肉。黑猩猩要想得到肉,就必须用木棒去取。他分别让饥饿了2、6、12、24、36、48小时的黑猩猩取肉。结果表明:饥饿时间短的,食欲不强,很容易被周围的无关事物干扰,心不在焉,往往完不成取食动作;饥饿时间过长的,由于急于取到肉,竟连木棒也忘了拿,也取不到肉;只有饥饿程度中等的,有较强的食欲,又忘不了拿木棒,结果很顺利地完成了取肉动作。根据这一道理,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缺乏学习动机的人,不论从利用时间的多少还是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上看,都不会好,自然学习较差;学习动机过强的人,心理上由于形成过度压力,尤其是参加重要的升学考试时,认为考不好就无法活下去了,这样,稍遇难题,脑子里想的不是怎样做好题,而是担心考不上怎么办,结果是本来能做对的也做不对了,还怎么能考出水平呢?第一部分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4)    因此,设立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那么在你设立这个目标时,你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我有什么样的天赋和能力?

    (2)实现目标的途径有哪些?

    (3)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我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是否具备克服这些困难的能力?

    (4)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功意味着什么?失败又意味着什么?

    (5)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

    只有你认真考虑了这些因素,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能够实现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学习动力,它可以使人废寝忘食。相反,如果对知识、对科学没有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当然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达尔文7岁时便对收集生物标本、对昆虫鸟兽感兴趣,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尔6岁时便对星星为什么发光感兴趣。正是这些强烈的兴趣、执著的追求,使他们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成功,学习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是良性循环;反之,对学习厌烦,学习必定失败,学习失败又加重学习上的厌腻感,形成恶性循环。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善于培养自己学习兴趣的人。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呢?

    (1)不只是去做感兴趣的事,而要感兴趣地去做一切该做的事。

    (2)自信是增加学习兴趣的动力。

    (3)多问自己为什么。

    (4)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地参加学习竞赛。

    (5)肯定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

    ◎全面认识知识的价值◎

    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吗?这些都是中学生经常问到的一些问题。研究发现:514%的初中生和725%的高中生认为从学校学到的有些知识没用,他们对在校学到的知识的有用性提出了质疑。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到底是为了什么?又有什么用处呢?

    (1)科学知识具有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于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科学知识具有教育价值或育人价值,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知识是为了使一个人在接受文化财富之后,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使他们体验到一个聪明的、天才的劳动主宰者的尊严感、道德尊严感;学习知识也是为着实现智育的主要目标发展智力。

    (3)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是为以后参加劳动或工作做准备的,也就是说,是为了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鲁迅先生脍炙人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故事:有一次,他迟到了,挨了老先生的戒尺。好强的他为记住这次教训,就悄悄用小刀在自己的桌角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惩戒并督促自己。

    同样是鲁迅先生幼年读私塾的时候,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次,因某项比赛,他和其他几个小伙伴每人得到了一块金质奖章。那几个小伙伴都拿着奖章四处炫耀,十分风光的样子。唯有鲁迅立即拿奖章去换了钱,买来几本他梦寐以求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晚上,他捧着好书,嚼着可口的红辣椒,惬意极了。

    在这两件事情中,学生时代的鲁迅运用了恰当而有趣的自我奖惩,有效地督促和鼓励自己。刻早字在桌边,让自己时时看见,这是继先生的戒尺后更严厉的自我惩罚,也是有效的自我监督;不以奖章为自我夸耀的资本,而用它换回让自己满足的书、爱吃的辣椒,这又是较高的自我奖励,也是取得更多成绩的催化剂。

    学习的主人始终是你自己,只有当外界的批评、惩罚和奖励被自己认识、接受,转化为自我奖惩后,它们才能真正促进你的学习。自我奖惩是强大的武器,可是,如果滥用武器,在战场上很可能失利。因此,恰当地使用自我奖惩是非常重要的。

    为你支招:如何合理使用自我奖惩

    首先来看如何使用自我惩罚的方法。

    ◎要真正明白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

    ◎当失败来临时,你要正视它,回避它的唯一结果是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要以失败为师,就要先总结失败的教训,找到失败的原因。有位伟人曾说过: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是笨蛋。认真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然后才能找到成功的途径。

    ◎要选择恰当的自我惩罚方式◎

    科学实验证明,人的警觉程度、记忆效果与所遭受的痛苦体验程度成倒U型关系,即过高或过低的痛苦体验,记忆效果都很差,只有痛苦为中度的时候才能达到最佳记忆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是很重要的,卧薪尝胆的方式不可取。反过来,自我惩罚也不能太轻,否则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在这里教给同学们一种比较有效的自我惩罚的措施,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剥夺自己做某件喜欢的事情的权利,使愿望不能满足。例如,如果在这次测验中,你犯了不该犯的错误,你可以以不让自己看一场足球赛作为对自己的惩罚,当然前提是你是一个足球迷。

    ◎自我惩罚方式要灵活◎

    这里的灵活不是指在执行惩罚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加重或取消。相反,一旦对自己实行自我惩罚后,就要在规定期限内坚持执行,直至缺陷有所弥补或记忆较深刻为止,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自我惩罚就没了效果,失去了意义。但是,总是用一种方式对自己进行惩罚也不可取,不同的错误就要运用与改正这一错误有关的惩罚方法,就像生病不宜随便大量吃药一样,否则体内就会自然产生抵抗这种药物的耐药性,无论多好的药在你身上也失去了作用关键在于对症下药。

    下面我们再来看如何使用自我奖励的方法。

    ◎要肯定自己的进步◎

    掌握知识就像上台阶一样,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是慢慢上升的过程。但在日常的持续学习过程中,这种进步有时候很难感觉出来,有时候可能还会出现停滞或倒退的现象。这时,只有你自己才最清楚自己的状态,才能敏锐地感觉自己的进步。如果连自己都无法肯定自己,又怎么让别人相信你会进步呢?所以,自我奖励的首要前提是肯定自己哪怕是微小的一些进步。

    ◎选择运用自我奖励的手段◎

    跟自我惩罚一样,手段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给你们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1)语言的运用。要常用一些带人称代词我的肯定句。例如,我还是不错的!我明白了很多!我坚持到底了!要注意在具体事件上和某段时间内,应该给肯定句多加一些修饰语,使自己对取得的进步有所确定。例如,我今天克服了惰性,一个晚上自己解答了三道难题,真棒啊!我在这一个月里,理清了数学从第一到第五章的基本概念、原理,解决了这几章中以前模糊不清的题目,为下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句子可以使你更清楚自己的进步,而且既肯定了到此为止的过去,也对从此开始的明天提出了挑战,充满了希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自我奖励可以避免盲目的骄傲自满。第一部分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5)    (2)行动的运用。在外在行动上,主要是给自己一个能精神愉快、心情振奋的机会。例如,在完成了给自己的任务后,可以高声唱支歌,弹自己喜欢的乐器;在取得了满意成绩后,可以给自己半天或一天的假期,或者给自己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在解答了难题后,可以暂时放下书本,出去跑一圈;等等。这些都是对自己的奖励,也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要劳逸结合。

    (3)在与人交往上,可以将你的喜悦与父母、好朋友分享,如果也能获得他人的奖励,将更证明你自我奖励的正确性,增强你下一次运用自我奖励的信心。

    讲了这么多使用自我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和原则,也许还远不能完全解决你们每个人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要靠你自己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去摸索,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奖惩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你所采取的自我惩罚的方式有:

    2在学习过程中,你所采取的自我奖励的方式有:自信心,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信心是一个自我意识成熟的一种表现。自信心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保证。它犹如混凝土建筑中的钢筋,是人们自身行事的脊梁。一个好学生要想搞好自己的学习,缺乏自信心是不可设想的。

    失去学习自信心,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灵魂。哲学家卡莱尔曾说过:人世间最可怕的怀疑就是对自己的怀疑。丧失自信心,是人生前进道路上最致命的陷阱。缺乏自信心的人总是在哀叹:哎呀!不行,我学不会!我干不了!他们在学习道路上总是怕这怕那、犹豫徘徊、裹足不前。而屈从这种情绪的代价是昂贵的,就个人来说,可能失去本属于你走进一所大学甚至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机会,可能失去本属于你收获的丰硕的物质成果,可能失去本属于你创造发明的科技专利,可能失去本属于你取得的事业和巨大成功!

    中学生年纪轻,人生的道路刚刚从脚下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原本失去了学习自信心或学习自信心不强的,应当从现在开始,就去找回原本属于我们的学习自信心。

    为你支招:如何树立学习自信心

    ◎要积累丰富的知识◎

    丰富的知识是自信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这一点,自信就不是真正的自信,而是自负。试想,倘若前国家守门员傅玉斌没有丰富的临场经验、精湛的扑球技巧、清醒的守门意识和沉着冷静遇事不慌的心境,怎么能取得连破单刀和险扑五球的成绩呢?因此,我们应当切实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牢固地树立起学习自信心,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自负、自卑。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首先,可以利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要常对自己说我行、我能胜任、我聪明等自我鼓励的话,而少说我不行、难完成、学不会一类的泄气话。同样的事实,要用肯定的语气,如遇到一道难题,要对自己说这道题是很难,但是我能做出来,而不要说这道题这么难,我能做出来吗。通常两者所带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要用动作进行自我暗示。例如,在背课文和单词的时候,不妨大声读出来,并尽可能地多呼气,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说,提高说话的声调,洪亮的语气同样能提高自信心;当你为某次考试或某道难题而心情忧郁时,可以多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在走路的时候,要挺胸抬头,加快走路的速度,这样也可以使你恢复自信心。

    ◎要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期望水平◎

    期望水平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现实要求。力所能及的期望水平,能获得良好情绪体验的反馈,对学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期望水平太高,不易取得成就而遭受挫折,从而不能得到积极情绪体验的反馈,容易挫伤锐气,丧失自信心;期望水平太低,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潜力不易挖掘出来,同样也会丧失自信心。只有那种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的期望水平,才能取得好成绩,得到他人恰如其分的评价,取得良好情绪体验的反馈,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要牢固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内在所蕴藏的原始动力一旦挖掘出来,都有可能取得非同寻常的成就。世界上无论哪一个事业成功者,首先都是非常自信的。有自信,才会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才不会碰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才会坚持不懈地努力,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世界上真有天才的话,要坚信,别人是天才,我也是天才。

    ◎要选择适当的补偿方法◎

    补偿是指个体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同学都有某些方面的不足,我们可以因人而异,选择某些补偿方法,变弱为强,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例如,某个同学数学成绩可能差些,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一些同学的白眼,但他的其他科目学得好,总成绩全班前三名,各项体育活动也不落后,这样首先树立自己的信心,然后再在发挥长处的基础上,带动弱项,全面进步。

    总之,学习自信心是学习活动的精神与支柱。有学习自信心就会相信自己的天赋,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意志,相信自己的决心,就不会被学习中的任何困难所吓倒、所击退,就会永葆一股咄咄的学习锐气,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不怕曲折,永远英姿勃勃、义无反顾地向前。

    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吗?如果你不太自信,你想如何建立自己的学习自信心呢?

    大明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中下游,但是好强的大明不想总是落在最后,也想把学习成绩赶上去,就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可是一学期结束了,自己的成绩还是没有提高。纳闷的大明只好来找老师,说:老师,我有了学习计划,成绩怎么还是不能提高呢?老师一看大明的计划,笑了,对他说:你虽然制定了计划,但你的计划太笼统,你看你只有长期计划,没有短期计划;而且你的计划目标也定得太高了,不符合你自身的情况。老师来帮助你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吧。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我们入大学之前,要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约十几年的苦读,读这么长时间的书,计划显然必不可少。特别是进入初中后,所学科目明显比小学多了,像大明这样感到不适应的有很多同学感到不适应,有时候学了这门就忘了那门,不知道学什么好。所以,做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说一说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计划的制定不是死板的,要灵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补充和更正。一般说来,学习计划,既要有短期的计划,又要有长期的目标。譬如说,每天对当天所要做的事制定一个计划,哪些我今天做完,哪些我今天必须做一部分;哪些无论有没有时间都必须做,又有哪些今天可以先不做等等,这些最好都想一想,并安排一个顺序,什么时候干什么。这是最短期的计划。稍长一点,如一周或一月,也应有个计划。如把一个月内遇见的英语生词整理一下,过一遍,又如把一个月的错题都订正一遍等。这样的计划实施的时间不是很长,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积累性,尤其应重视。短期计划实施得好,可以使我们对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学得更扎实,更有后劲。半个学期、一个学期的计划可作为长期计划,其中目标的成分多一些。譬如,在这个学期里,随着数学课的学习要自己完成一本同步的参考书,从而使自己的成绩提高10分,等等。第一部分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6)    小测验:你的学习有计划性吗?

    对下列问题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

    (1)你是否经常不按时交作业?

    (2)上学时你是否常常把书或其他学习用品遗忘在家里?

    (3)平常学习新内容时,你是否常常来不及复习?

    (4)你是否因夜里看电视或看书报而不按时睡觉?

    (5)在家学习时,你从不规定好什么时间学什么课?

    (6)你是否常常在临考之前突击复习而平常不复习?

    (7)你是否总因为看电视或和同学、朋友玩耍的时间过长而挤掉了学习的时间

    (8)学习时,你是否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9)老师布置的作业你是否经常忘做?

    (10)假期中,你是否从不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

    (11)学习时,你是否对学习方法从不考虑优点和缺点?

    (12)你是否为了学习而不按时吃饭和睡觉给自己打分

    每题选是记0分,选有时记1分,选否记2分。各题得分相加,你的总分是。

    0~8分:表明学习计划性较差;

    9~17分:表明学习计划性一般;

    18~24分:表明学习计划性较强。第一部分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1)    为你支招: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如果得分在18~24分之间,说明你的计划已经很强,不必再制定详细的计划,自己心里有数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计划性较差或一般的话,你就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了。那么,如何来制定适合于自己的计划呢?

    ◎长期计划的制定◎

    从长期看,一个学期、一个学年都可,但一般以一学期为宜。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打算考到的名次,包括保位名次或超出几个名次;

    对总分及各科分数的阶段性要求。

    这就使你在短期内有了目标,在每次小测验、单元考中向所定的目标靠拢,但切记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否则如果结果离目标太远,会十分打击自信心。

    ◎短期计划的制定◎

    从短期看,做出一周至一天的计划来,可以使自己对学过的东西有一个更好的掌握。

    (1)周计划。对于一周的计划,每周可以有一至两个重点科目,可以是刚学的科目,也可以是自己没掌握好的科目。

    例如:这个星期还有不少东西课后没有巩固一下。语文中的古文似乎学得不行,要再把以前学的也复习一下。数学函数一章讲完了,要在2~3天内把这一章的脉络理一下,不用花太多时间细看,两个小时足够了。

    (2)天计划。对于一天的计划来说,要注意对老师所讲内容消化时间的安排,并留出适当的时间以备调整。对于新生来说,全面掌握十分重要。

    例如:今天上的课有语数外物四门,数学作业是大题,利用中午的整段时间做。物理是张卷子,可以用下午自习课的时间做。外语是选择题的练习,充分利用课间空隙做一会儿,剩下的回家完成。语文是阅读理解,是弱项,要回家好好想想,不急于做完。预计晚上9点可以完成作业,可以把今天的数学物理笔记复习一下,用45分钟够了。上回的物理考卷发下来了,要用半个小时订正一下。剩下还有一点时间,把化学参考书拿出来做几道题。加上休息时间,11点之前可以睡觉了。

    当然,以上计划大多数是不用写下来的,只要想一想,心里有数就行了。例如,有的人只是每天早上边吃饭边想想一天该做的事而已。而且情况千变万化,计划不一定都能做到,这时就要及时调整。

    下面是一个同学制定的初二的长期学习计划,可以作为参考:

    我的学习计划

    1我的基础

    (1)长处与不足及原因

    ①语文优秀,与个人兴趣有关

    ②数学较差,由于不喜欢,所以学的比较少

    (2)个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①语文成绩每次基本上名列前茅,特别是作文,在省级比赛中获过奖

    ②数理化有不及格的情况

    ③不喜欢活动,体育成绩差

    (3)个人兴趣、特长

    ①喜文厌理

    ②喜欢表演、朗诵,对画画感兴趣,但成绩不怎么好

    2初二阶段目标

    (1)总目标:在保持前20名的基础上,第一学期结束时进入前15名,学年结束时争取进入前十名;

    (2)在文科方面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保持在全班前三名的位置;

    (3)对于理科(数学、物理、化学),适当加强学习,增加学习的时间,争取第一学期克服不及格现象,每门在70分以上,学年结束时每门在80分以上。

    (4)发挥自己的特长,继续参加各种朗诵比赛;

    (5)多参加集体活动,争取加入青年团;

    (6)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好了,说了这么多,该你行动了。如果你在测验中得分较低,那赶紧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吧。

    漫画上的小姑娘苗苗今年上初二了,她可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躲进自己的小屋做功课。可是她有一个毛病看漫画上,她一边玩一边做作业,有时候还要带上耳机欣赏几段流行音乐。就这样磨磨蹭蹭到了快睡觉的时间,才似乎紧张起来,赶紧潦潦草草地将作业写完。至于一些复习预习的任务,只好安慰自己说:还来得及,等明天吧!就这样日复一日,苗苗重复着等明天的诺言,学习问题越积越多,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可苗苗还觉得挺委屈:我天天都在学习,很少看电视,可成绩为什么还那么差。其实苗苗的问题就在于不善于利用时间上。

    伏尔泰的小说《查弟格》中有这么一段话:

    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他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在等待的人看来,时间是最慢的,在作乐的人看来,时间是最快的;它可以无穷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都表示惋惜;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世纪念的,它却令人忘怀;伟大的,却使他们永垂不朽。

    这段流传200多年的佳话,深刻地揭示了时间的意义、价值和特点。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如果一个人能活72年,那么,体育、看戏、看电影等娱乐活动要用去8年,闲聊要用去4年,打电话要用去1年,吃饭要用去6年,等人要用去3年,打扮要用去5年,睡觉要用去20年,生病要用去3年,阅读书籍要用去3年,旅行要用去5年,那么用于工作的时间只有14年。所以,我们既要珍惜时间,也要学会合理地去安排时间,两者都不能轻视,才可能事半功倍,凡是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能手。

    但是,珍惜时间和抓紧时间并不意味着一天到晚捧着书本消耗时间,而是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每个人肯定都会有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比如踢足球、听音乐等。然而在生活中,消遣和学习似乎总是存在着矛盾。于是,有些同学就采取齐头并进的策略,像苗苗那样边学边玩,或是学习时心里惦记着玩。结果,在学习上用的时间越来越长,不但没有学好,反而也没有玩好。所以,抓紧时间,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若我们对时间的利用率高,不就可以说变相地延长了我们的生命吗?

    说到这里,恐怕每位同学都想提高自己的时间利用率吧!培养较强的时间观念,并不像说的那么容易,特别是对那些平时学习效率低、时间观念不强的同学来说,就更不容易了,因为它需要意志和恒心。如果你觉得自己在时间利用率上做得不够好,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加以改进。

    为你支招:如何合理利用时间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

    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研究表明,智力相同的两个学生有没有学习计划,他们的学习效果大不相同。缺乏学习计划是成绩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制定学习计划应是科学安排时间的第一步骤。

    ◎应善于利用零星时间◎

    零星时间往往不被人珍惜而流逝、浪费。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学问家都是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东汉学者董遇,幼亡双亲,但他好学不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他说:我是利用三余来学习的。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冬闲、晚上、阴雨天不能外出劳作,他都用来学习,日积月累,终有所成。

    如果我们把每天的活动时间都记录下来,就可以发现,零星时间实际是很多的。尽管这些时间不长,但积累起来可就多了。比如,坚持在上学路上听英语,日积月累,你就会在英语的听力方面有长进。充分利用时间的秘诀是:不要想只有五分钟了,什么也干不成;而是要想还有五分钟,要充分利用它。爱迪生在79岁时,声称他已是135岁的老人,因为他常常一天干两天的工作。当然,这不是说要将一切余暇时间都用于学习,休息、娱乐也应成为利用时间的一部分。总之,你应该感觉自己的每分钟都是有意义的。从对中学生的实际调查来看,每天在家可利用的时间有:第一部分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2)    起床早饭前;早饭后上学前;下课后放学前;

    回家后晚饭前;晚饭后就寝前。

    你可以仔细对照一下,自己有哪些时间段可以充分利用上。比如,你每天都能抓紧早起时间进行预习,就可能减轻其他时间的负担,这样就会有余暇进行其他学习或娱乐活动了。

    ◎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专注于学习◎

    要着手克服学习上的三不:即不节约、不均衡和不合理。我们在学习时浪费时间的现象很多,主要是指边学边干其他事。

    下面要求你来做一个小小的自我检查。下面列出了十种在学习时浪费时间、不专心的表现,如果有符合你的情况,你就在后面的括号里划对号。

    (1)胡思乱想;()(2)坐立不安;()(3)东寻西找;()

    (4)勤去厨房;()(5)读书写信;()(6)胡写乱画;()

    (7)电视吸引;()(8)抓耳挠腮;()(9)闭目打盹;()

    (10)别人干扰。()

    为了有效地杜绝这种对时间的浪费,我们必须仔细对照查找这些干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那么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学习时就要做到:

    (1)严格要求自己,有成就感和责任感。

    (2)在精力充沛和情绪良好时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3)学前要有良好准备,教材文具齐备有序,才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4)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合理、灵活地使用学习方法。

    (5)优时优用,形成优良的时间定势和良好的学习节奏。

    ◎不要等明天◎

    李大钊说:世界最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许多同学有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办的习惯,并且还要千方百计地找理由来安慰自己。须知,要想有时间,就必须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让每天虚度。向往明天、等待明天而放弃今天的人,就等于失去了明天,结果还是一事无成。把握今天的秘诀是今天的事情今天做。这首《今日歌》也许对你大有启发: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只争朝夕,抓住今日,兼程而进,这就是非凡成功者的用时精神,也是他们的成功所在!每个中学生都应该牢记大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话:时间给勤奋者以智慧,给懒汉以悔恨。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没有一种不幸可以与失去时间相比。我们中学生应该避免这种不幸。

    1你认为还有哪些空余时间可用来学习?你是否都合理利用了呢?

    2对照十种浪费时间的表现,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存在与之相类似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法,将之写在纸上贴于书桌一角。

    (1)自己浪费时间的表现:

    知识窗

    什么时间学习效果最好?

    生理学家研究认为,一天之内有4个学习的高效期,如果你使用得当,就可以轻松自如地掌握、消化、巩固知识。

    1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劳,脑神经处于活动状态,没有新的记忆干扰,此刻的认、识、记印象都会很清晰,学习一些难记忆而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如语言、定律、事件等的记忆和储存。有时即使强记不住,大声念上几遍,记熟的可能性也强于其他时候,这是第一个记忆高潮。

    2上午八点至十点是第二个学习高效期,体内肾上腺等激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此刻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应当把握战机,充分利用大脑兴奋来攻关。

    3第三个学习高效期是下午六点至八点,这是用脑的最佳时刻,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全天学过的东西,加深印象,分门别类,归纳整理。也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机。

    4入睡前一小时是学习与记忆的第四个高潮期,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则不易遗忘。

    除以上一般性的学习时间规律外,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还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时间规律和习惯。为提高学习效率,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最佳时间段,同时,要养成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的习惯。

    宾宾上初中一年级,是个聪明却顽皮的小男孩儿。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在自己的课桌上学习,可宾宾看起来却喜欢随心所欲,今天在茶几上,明天在餐桌上。

    宾宾的行为看上去是要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每一块时间,但是这种游击战似的方法能不能帮助他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呢?我们知道,提高效率的最佳手段是首先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当你一进入学习的状态,你的心思就全部放在与功课有关的内容上,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如果你在背课文或解答数学题时,旁边的电视机却放着热闹的动画片,你能安心去读书吗?或者你躺在床上读课文时,漂亮的布娃娃就坐在一边向你眨眼睛,你能保证自己不去看看它吗?

    很多习惯都是一点一滴逐渐养成的,而且养成后会十分顽强,不容易改变。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你经常在自己的房间和课桌上学习,那么一旦你进入房间,坐到课桌前,精神便条件反射般地集中起来,哪怕只是短时间也很有成效,因为能进入学习的境界,开头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小看这一点点位置的差别,它能帮你适度地紧张起来,避免散漫,并且更好地体验到处在学习状态中的强烈的使命感,而不至于轻易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由此看来,选择好固定的学习场所,布置好学习场所的环境,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还真是必不可少呢!

    为你支招:如何选择良好的学习场所

    ◎书房的选择◎

    自己拥有一间专门的学习室,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由于条件有限,我们国家的中学生一般都把自己的卧室作为学习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应把书桌放到临窗的位置,床铺和其他东西尽量放在学习时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你自己拥有一间书房的话,应该注意哪些条件呢?

    (1)书房位置的确定。书房最好选室内温凉、明暗适中、柔和安详的房屋。室内应通风透气,面积不小于10~12平方米,

    还要注意避开噪音的影响。

    (2)室内照明。

    房间内太明或太暗都不好。太亮容易使人烦躁不安,过暗又给人郁闷的感觉,而且这两种情况对人的视力都有损害。因此,室内光线要柔和,一般来说,在书桌左前方安置一个15~20瓦的荧光灯,就能达到照明要求。

    (3)温度与湿度。

    环境温度与人的学习、劳动效率关系密切。根据专家研究,从事脑力劳动工作最适

    宜的温度是13~15℃,10~20℃次之。

    另外,在夏天中午前后不要学习,等早上或晚上凉快的时候再学习。在冬天要有适当的暖气,以保证正常的学习。

    ◎书桌的学问◎

    小小书桌,大有学问。舒服、合适的书桌对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1)书桌的选择。

    应根据自己的年龄、身高、喜好选择合适的书桌。桌面最好宽一些,桌身颜色宜淡,淡蓝、淡绿、土黄色都比较合适。第一部分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3)    (2)书桌的位置。

    书桌应放在房间窗户的右侧墙壁边。这样可以保证光线充足而不刺眼。书桌的位置应尽量固定,不要经常移动。但也有的人有求变化的心理,认为经常移动书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书桌上的摆放。

    桌面上应尽量放学习时所需要的东西,这样你就不会现找橡皮、圆规、学习材料等物件了。因为现找东西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影响情绪,使你很长时间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另外,不要把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放在桌面上,如正读了半截的小说、日记或信件、零食、游戏机等。

    1你有自己的书房吗?如果有,请根据我们上面所讲的,分析你书房的条件。

    (1)书房位置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你打算怎样改进?

    (2)书房的光照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你打算怎样改进?

    (3)书房的温度与湿度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你打算怎样改进?

    2你有自己的书桌吗?如果有,请根据我们上面所讲的,分析你书桌的条件。

    大明非常纳闷,我和同学们一样都非常认真地预习,可是同学们上课时总能提出很多问题,我怎么就提不出来呢?他找到了老师咨询,老师笑着说:预习确实很重要,但预习也要有方法,下面老师就具体给你说一说怎样合理地进行预习吧。

    兵书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课也应该像打仗一样,要对课上所学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取得学习上的主动权。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课前进行科学的预习。所谓科学预习就是要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发现疑问,以做到心中有数,为进行新一轮的学习而进行准备。预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预习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而只有站在主动进攻位置上的人才容易打胜仗。可见,只要抓住了预习,就抓住了提高的关键。

    北京大学有一个学生叫张林,他上学期间,因为生病住院两个月,落下了很多功课,老师为他提心,同学们为他揪心,张林还能跟上吗?可是到期末考试时,他不仅学好了新课程,还将缺的课全部补上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当同学们问他有什么经验时,他感慨地说:当时我确实面临较大困难,一大堆旧课要补,不补旧课新课就衔接不上,可是不等你补上旧课,新课又跑到了旧课的前头。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要解决好课程的衔接问题。在上新课前,我首先预习一下,大概了解一下接受新课所缺的知识,缺什么补什么,以保证新课能听懂,然后腾出时间,把落下的旧课一一补上。张林同学正是抓住了预习这一环节,做好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用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了好成绩。但有些同学在课前也搞预习,熟悉课文以及圈出生词、概念、公式等,却还是提不出问题,感觉对上课听讲也没什么帮助,于是干脆就放弃了。这些同学之所以放弃,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掌握科学预习的方法。

    为你支招:如何科学地进行预习

    ◎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1)要认真读书。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画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

    (2)要认真思考。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体会和感受,也可适当地做点批注。

    (3)要适当地做些习题和实际操作。预习,可适当地做些练习题,以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如有可能,还可做些必要的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从而为上新课做些必要的准备。

    (4)要认真做好笔记。写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具体来说,预习笔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一课(或每一章节)中的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包括自我练习);二是每一课(或每一章节)中包括的几个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三是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四是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并注明出处;五是主要心得体会。当然,这五个方面不一定每次笔记都记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灵活处理。

    下面是一位同学总结的对语文进行课前预习的方法,同学们可以适当借鉴一下。

    第一步要粗读,遇到生字词等拦路虎(文言文尤甚),那就用工具书来扫清。

    第二步细读,能使自己大体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看出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出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是持研究态度阅读,这正如宋代教育家朱熹所说的情形: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这疑,可能是对该事物陌生,缺乏感性认识;也可能是深奥难懂的语句,或者是隐晦曲折的笔法;也可能是作者认识上的偏颇,等等。自然,这些疑难之处,有的一时不能解决,因此上课时就要特别注意。

    第四步,如果精力与水平均具备,可对预习中发现的疑点进行考证,责疑问难,这是发现与创新的前提。

    ◎预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不要全面铺开。

    预习的好处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证预习的质量,我们最好先从基础学科(语文、数学、理化、外语)或个人感到困难的学科中选出一两门进行试点,当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效后,再逐步展开。对于个人的优势学科或较易掌握的内容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

    (2)预习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及当时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定,时间的安排要服从整体计划。

    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可能来安排,不要因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打乱了学习的整体计划。时间多时,可多预习一点;时间少时,可少预习一点,钻得浅一点。有些疑难问题解决不了是正常现象,预习不可能将全部新内容都钻透。

    (3)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深与浅的关系。能够从容自学而掌握新知识为最理想,盲目求深只能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如能理解基本的,找出不懂的,就可以为高效听课奠定基础。

    ②自己钻研与请教别人的关系。自己钻研固然好,但若抱着一定要试试自己能力的态度而死啃硬骨头,耗时费力,有时还收效甚微。而请教别人(老师、同学、家长等),难题可能迅速解决。

    ③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时已经掌握了,课上还要听老师讲。听听老师的分析思路,从而训练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同学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如何预习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各人可以遵循基本的原则,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怎么做收获大,就怎么做。

    上面我们列出了一个同学预习语文的方法,那么你在预习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等)时,用的是什么方法呢?请你总结一下你的方法。

    我们每天上学,大约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而且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前后共16年的时间。所以,听讲应该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一位被保送到重点大学的同学回忆学习的得与失时,说:我中学6年中,之所以门门课程优秀,主要是抓住了听课这一环节。每天6节课听好了,是最大的得;听不好,则是最大的失。这位同学用自身的体会证明了提高听讲效率的重要性。第一部分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4)    而有的同学上课时,一堂课里,天马行空,偷看小说、给老师画肖像、想着下午的足球对抗赛、睡觉45分钟下来,还满腹牢骚一点意思也没有,老师讲的书上都有。

    说到这里同学们肯定知道了为什么漫画上两位同学同样是听课,效果却大不一样的原因了吧。好,我们先来检验一下你课堂学习的效率。

    小测验:课堂学习效率检查表

    请在符合你的条目上选是。

    (1)是否因为讲课方法、进度太慢而感到没有意思?

    (2)你课前认真进行预习吗?

    (3)你课后认真进行复习吗?

    (4)你做作业态度认真吗?字迹工整吗?

    (5)上课的时候,有思想开小差的情况吗?

    (6)听讲的时候和同学们聊天吗?

    (7)你记课堂笔记吗?

    (8)你对老师的提问主动地回答吗?

    (9)你主动地进行实验、实习吗?

    (10)不明白的地方尽可能地问老师吗?

    给自己打分

    在(2)、(3)、(4)、(7)、(8)、(9)、(10)上答是的得2分;在(1)、(5)、(6)上答否的得2分;对难以确定是还是否的得1分。满分为20分。

    总分3分以下:非常差;4~7分:较差;8~12分:一般;13~16分:好;17分以上:非常好。

    为你支招: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做好课前和上课的准备◎

    课上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一些外界的影响造成的。例如,上课铃响了,有的学生还在匆匆忙忙地翻书包,找东西:唉!糟糕,钢笔没水了,笔记本怎么忘记带了?而教师这时已在讲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而他还全然不知。而且这还会影响到你的情绪,使你一节课都静不下心来,这样能听好课吗?

    因此在上课前,一定要把该解决的问题早解决了:

    (1)课前不要从事太剧烈的运动,课间不要追逐打闹,不要玩太兴奋的游戏,使脑子在学习前得到适当的休息,从而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2)解决自身的生理问题,如上厕所、喝水等。

    (3)准备好上课所用到的学习用品,如课本、笔记本、笔等。

    (4)提前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对所讲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听课的技巧和方法◎

    (1)集中注意力听好每节课。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课上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高度有效地吸收知识。如何更好地保持注意力,我们会有专门的章节来讲述。

    (2)积极思考,要敢于质疑问难。讲课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问。学生应大胆地提出质疑,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和理解,将问题进行加深和拓宽。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真正把握,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说课堂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能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课堂学习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张着嘴巴等老师喂知识,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

    (3)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对老师的提问要勇于回答,积极参加课堂讨论,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善于思考者,你才能体会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智力活动。

    (4)抓住学科特点和教师的讲课特点听讲,理清思路。

    由于每个教师的讲课特点不同,我们的听课方式也应灵活机动。如有的教师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很少重复,这就要求我们听课时要特别集中;有的教师课件整齐条理,这就应将教师的课件及时记下来;有的教师课堂上的导语和下课前的小结往往都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就应对他的导语和小结予以高度的重视。

    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听课要根据各学科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听讲。例如,物理、化学、生物课,经常要演示实验、放教学录像、打幻灯片、展示标本模型等,因此,学习这种课程时必须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动手。上外语课要敢于大声朗读、对话,不要怕讲错,只要敢于张口说,就是学外语胜利的开始;听语文课既要注重学习知识体系,又要注重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总之,要把握住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和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于重点处下工夫,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课上要做到五到。

    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耳到、手到。现代心理学表明,各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对于提高大脑工作效率极为重要。

    (6)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方法。

    同样的知识不同的人来学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使用。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向老师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不仅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还要跟老师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

    ◎克服上课分心◎

    所谓分心就是指我们在听课时注意力被别的事情吸引过去,离开了听课的内容。例如,有个同学上课时思想上开小差,当老师叫他的名字的时候,他竟然没有听见,还东张西望,问他的同桌:老师在叫谁啊?结果引起全班同学哄笑,真是心不在焉啊。要想克服分心的现象,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分心的原因。

    (1)外部环境的无关刺激。

    这可以说是引起我们分心的主要原因。例如:教室外体育课上的哨声,可能会使一些同学想起了昨天晚上那精彩的足球赛,虽然人在教室里坐着,心早就跑到足球场上去了。有些外部刺激与我们的安全有关,也引起关心。下阵雨了,同学们都没有带雨具,老盼着雨停,因此上课时常向外看。房上掉下一块土,淘气的同学小声说了一句:地震了!其他同学心中总是不安。有些外部刺激是无法避免的干扰,如食堂吹风机的噪音、音乐教室的歌声,都能使我们无法安心听课。

    在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也会使我们分心,而且影响可能会更大。例如:有的学生不服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与老师吵了起来;有的同学间相互说话,使别人无法听课;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因为一点小事吵了起来,使老师无法讲课;有的学生在听课时总爱搭茬,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听课。

    (2)心理原因。

    在老师讲课中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讲,学习好的学生认为老师讲的自己都知道,于是不听了,等老师讲到自己不知道的地方自己也没有听进去。学习差的学生听不懂,也就不听了。这是由于学生程度不齐引起的分心。

    有些同学上课了却忘不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情。例如:有的学生脑子里浮现出了昨天晚上看的电影的画面,想到精彩处竟忍不住笑出了声音,不仅自己不能听好课,也影响了别人的听课。有的同学在课上总是想自己课下将要做的事情。例如:下午看电影准备和谁一起去;明天球赛,自己应怎样打才能为班上争光。这些期待来临的事物往往吸引着我们的注意。第一部分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5)    (3)生理因素。

    有的同学没有吃早点的习惯,第三节课就饿了,怎么下定决心也提不起精神。有的晚上看电视,直到自己实在支撑不住了才去睡觉,上课时趴在桌上睡着了,还在做梦,内容竟然是昨天晚上看的电视。当然也有学生体弱多病,到第四节课实在支撑不住了。

    同学们!你们上课分心是属哪一种原因呢?找出原因,自己就容易找到办法克服了!

    在课堂上,你是否分心过呢?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克服的呢?

    1是否发生过分心?是□否□

    如果你选的是,请你根据以上我们所列的原因,分析一下你分心的主要原因。

    2你是怎么克服的呢?写出你所用的方法。

    前段时间,我们对北京市的部分中学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除了很少一部分同学能够做好笔记,其他同学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味地只顾埋头记笔记,大脑和手始终处于机械而紧张地录制语音符号中,可是合上笔记本想想老师究竟讲了些什么,脑子里又是空空的,只好再花大量时间去看笔记,其结果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如果你翻开他们的笔记,你会发现本子里的有些页面密密麻麻,全是老师在黑板上的东西,但内容混杂,没头没尾,显然没有听懂老师的讲课;另一种情况是上课时只是专心听讲,不做课堂笔记,虽然自己觉得课堂上老师讲的都听懂了,可是复习时却找不到线索,这样也影响了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恰当而合理地做好笔记是非常重要的。总得来讲,笔记有五个作用:

    (1)帮助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整理自己的思路,加深思考。

    (3)从众多资料中有目的地整理出有用的东西,从而培养处理资料的能力。

    (4)通过学习过程的记录,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5)使模糊的认识和疑点变得明确。

    为你支招:怎样才能做好课堂笔记

    首先在笔记的内容方面,应注意记录以下东西:

    (1)记老师的课件或板书。这些是老师讲课的思路,也是重点内容。如:基本的大小标题,基本定义、原理等,力求准确。还有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上画的图形、表格、文字说明、关键词语、有说服力的数据、典型事例等。

    (2)要简明扼要地概括记录老师的讲解,特别是例证分析可谓课堂讲授的精华,一定要尽量记录。

    (3)记下自己在听讲过程中迸射出来的对解决某个问题有启发意义的思想火花或殊途同归的解题思路,尤其是最佳方案。

    其次,在笔记的版面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笔记与通常书本不同,它主要是一种供我们复习用的纲要式文本。因此在版面形式上也要注意与一般书本不同,要力求做到简明扼要、形象生动、一目了然。重点、难点、疑点要记全,但不必照抄老师的原话,否则会因忙于记笔记而顾不上听下面的内容。

    (2)笔记不要写得太密,最好在一页纸的左边、右边或下边要留有空白,以便课后补充和修正。

    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只把记课堂笔记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技巧,实际上它是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过程。记和听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只有听好,才能记好;反过来,只有记好,才能检查和提高听课效果。因此,一定要正确处理听与记的辩证关系,使课堂笔记起到应有的作用。有位中学生在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经过反复实践,我摸索到正确处理听和记关系的方法,这就是:听和记,以听为主,记服从于听;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难点,有选择地记,把听和记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听得完全,记得精练。

    笔记是钻研、学习留下的记录,是动脑动手留下的痕迹。好的笔记有着自己的灵魂,它应该是工整但不呆板的,笔记里最重要的部分便是问题的提出和经过相关思考而初步找到的答案,以及有关的背景材料和知识,另外就是老师课堂上强调的重点之处。好的笔记还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包括各种各样的记号,彩色标记以及在课后复习过后留下的痕迹和进一步的疑问,同时还应该在笔记边端处列出小标题,以便于整理思路。记好笔记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学习,善待了自己的笔记才能说是真正善待了自己的学习。

    你在课堂上是如何记笔记的呢?其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你打算如何改进呢?

    知识窗

    做笔记三法

    初中生应养成勤做笔记的好习惯。对老师的讲解做好记录,既尊重了老师的劳动成果,又巩固了自己的知识,而且对课文的理解、疑难的处理,也大有益处。记笔记要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办法:

    1圈点法。运用自己熟知的符号,如圈、点、线、框,圈定老师讲解的知识重点,锁定目标,便于今后复习巩固时掌握重点。注意标示位置要恰当,目的要明确,切不可鬼画桃符,似是而非,留下谜症。

    2文字压缩法。上课认真细致地听讲,留心老师反复重复的话题,边思考边把重要的知识要点在相应的地方记录下来,只记几个重要词语,其他一律用省略号代替。对不清楚的记录可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整理,切不可贪多求全,把记笔记当成听写训练而忽略对知识的消化。

    3卡片法。把笔记整理成回答式的卡片,贴进书里。卡片逐渐增多,你的视野也会随着教材丰满起来,书就成了一个袖珍图书馆。制作卡片要讲究科学、简明、实用;纸片不宜过大,内容不宜冗长,以免成为复习时的精神负担。

    有很多同学,在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全都听懂了,课下也不复习,以为自己已经全掌握了。可是到考试的时候却名落孙山。他们还纳闷:我明明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了,怎么还是得不到好成绩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刚学过的东西如果不马上复习巩固的话,就会产生遗忘。虽然你上课听懂了,但如果省略了复习环节,这样致使所学的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受到破坏,时间一长所学的知识就会模糊、忘却、不系统,这样的知识当然容易忘记了。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三个组的学生熟记一篇诗歌,第一组间隔一天复习;第二组间隔三天复习;第三组间隔六天复习。一直达到熟记的统一程度,结果第一组学生平均需复习四次;第二组平均需要复习六次;第三组平均需要复习七次。可见,复习间隔的时间越短,复习的次数越少。实验结果表明:复习能做到及时,可以提高熟记的结果。

    为你支招: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课后回忆◎

    亦称尝试回忆或试图回忆,即在听课的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它具有检验听课效果的作用。也有人把课后回忆叫做过电影。如果能顺利回忆,就证明听课效果好,反之就应寻找原因,改进听课的方法。回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把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再现一遍,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课后回忆可按教师的板书提纲进行,也可按教材的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和每部分的细节。第一部分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6)    ◎细读教科书◎

    课本课本,学习之本,教科书内容系统、严谨、深刻,是一般参考书无法代替的。复习时若不认真钻研教科书,则难以达到教科书的基本要求,也难以系统地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因为教科书是教与学的唯一凭据。许多优秀学生的学习实践表明,对教材理解得越透,掌握得越牢,作业就做得越好,越节省时间。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而且,在回忆阶段,回忆不起来的地方,搞不清楚的问题,大部分可以通过细读教材来解决。

    为达到质量较高的阅读,在方法上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圈点勾画。阅读时,把新出现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等重点部分,或容易忽略的要点部分,用红色笔勾画出来。

    (2)提要。在书页的空白处,用少量文字,把书的重要内容简单地概括出来。

    (3)思录。在书页的空白处,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我们通过思维,从书中发掘出来的意思,也就是人们所讲的从字里行间读出的学问。

    ◎整理课堂笔记◎

    课堂听课时间是有限的,而且老师讲课的速度较快,难免会漏记一些内容,这就需要课后整理笔记时加以补充。特别是提纲式笔记,它只记录了课堂内容的纲要,因此必须整理笔记,充实内容。此外,在课后复习中,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也需要补充到笔记中去。整理好的笔记,应该线索清楚、重点突出、内容简要,应该是一份经过自己的加工、适合自己使用的复习资料。

    那么整理笔记的主要任务有:

    (1)补。补上该记而没记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

    (2)正。更正课堂记录不太准确,用词不当,深度不够的地方。

    (3)添。添上个人学习的心得、见解、评价等。

    ◎看参考书◎

    适当地补充点参考书是有必要的,但要摆正教材与参考书的主从关系。阅读参考书仅是作为学习课本的补充。目的是加宽知识面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只选择个别章节或个别知识点做参考性阅读为好。

    ◎练习◎

    练习是通过应用所学知识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它包括书面作业、实际操作等。那么练的基本要求是:

    (1)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切忌抄袭与照搬。

    (2)要有针对性,针对重点难点练习,因老师最清楚重点和难点所在,所以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切忌题海战术。

    (3)要留心总结解题方法,寻求解题规律,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4)要知难而进,不要一有问题就马上求助于老师,应力争自己解决,即使请教别人,也应建立在自己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深刻印象。

    上面的回忆、精读、整理、参考、练习五步,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回忆、精读和整理是理解消化课堂听讲内容的过程,参考是加深和扩展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练是运用知识、形成知识技能的过程,五个步骤缺一不可。至于实际操作程序,则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或者按回忆精读整理参考练习的顺序依次进行;或依逐个知识点分别进行这五个步骤,最后达到复习的目的。

    知识窗

    怎样利用目录复习?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我上中学时,我班主任跟我说过的话:把索引和目录变成复习时的问题,你才能真正检查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东西。

    可能大多中学生,即使翻烂了教科书,对目录也是从来都不问津的,你们可能认为目录的作用只是要寻找某章节时,用来看看页码是多少。其实,一页小小的目录里面包含的内容是很多的,会用它的人透过目录不仅能够找到全书编写的线索,还能搞清许多知识的关联。在平时学习中,老师总是把已经精心安排好的课程呈现给我们,知识看上去总是又新鲜又突出的,如果你学完全书后,仍按照原来在课堂上的方式去理解知识,就会有繁杂而有断断续续的感觉了,这样记忆起来就很啰嗦。而利用索引或目录来记忆知识,首先是容易搞清每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往后引申新知识的;其次,通过目录能较全面地覆盖到所有知识,不至于有漏掉的部分。通常,复习时先把目录的所有内容看一遍,有了一个全局把握,然后,根据一个章节的题目开始回忆这章节中所有学过的内容,把它们写在纸上,然后与正文相对应核查,看看自己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落下些什么没有记好。如此下去,目录就会变成现成的问题,成为学习中的一个宝。

    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要想成功地到达理想的彼岸,就必须选择一个好的舟船。这个舟船就是学习方法。法国的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学习方法恰当,会使我们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多、更快、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前面我们讲了很多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学无定法,其含义就是指学习要因人而异。我们认为,如果说一个学有所成的人的学习方法是科学的,那么科学就科学在这种方法符合他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有利于发挥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发挥其个人特长。因此,学习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万能的方法,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是要适合于你自己。正像漫画上面举的例子一样,同样一篇课文,每个人都会采用自己偏好的学习方式去背诵。如,第一个同学运用的是视觉(即看),第二个同学运用的是听觉(如听讲,听广播),而第三个同学运用的则是动觉(即通过亲手做一做或自己说一遍)来学习。

    为你支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选择◎

    个性不同,学习方法也理应有别。如外向型的学生,思路敏捷,反应快,但是缺乏计划性和坚持性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有情绪第一的倾向,因此,有必要好好地制定合理的计划,并努力去执行它。并且,必须注意,计划一经制定,就不要改变,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外向型的人易于在集体中学习,采用交替学习的方式,即不同性质的学科交替学习,学玩结合;而内向型的人既然与外向型的人相反,从前面讲到的一些方法中便大体可以推想出内向的人在学习方法上所注意的问题。在这里需要提醒内向型的学生,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自卑感,心里要大度些,不要为一次测验、一门新学科、一个难题、一时的不顺而陷入空想或不高兴。◎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来选择◎

    小测验:了解自己的记忆方式

    请对下面各题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1)你觉得出声朗读比不出声读书更容易记住吗?()

    (2)一听收音机或录音带,在你眼前就会浮现出形象的场面吗?()

    (3)学习时,你一看图解和表格,就能容易记住吗?()第一部分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7)    (4)你是否认为看课外书和参考书更容易理解?()

    (5)你看过课本上的插图和表格后,它们会清楚地浮现在你眼前吗?()

    (6)你对你的英语听力很得意吗?()

    (7)你在记诗词时,是否听唱片或磁带比看文字更容易记住?()

    (8)你是否感到会读的汉字或英语单词比不会读的更容易记住?()

    给自己打分

    第(1)、(2)、(6)、(7)、(8)题选是记0分,选否记2分;其他题目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你的总分是。

    0~4分:说明你的记忆型学习方式为听觉型,即你的听觉记忆占优势,听到的东西比看到的东西容易记住。

    5~8分:表明你的记忆型学习方式为中间型,即介于听觉型与视觉型之间。

    9~13分:表明你的记忆型学习方式为视觉型,即你的视觉记忆较听觉记忆好,看过的东西比听到过的东西较易记住。

    通过上面的测验,你了解了自己的记忆方式,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了。

    ◎根据认知方式来选择◎

    小测验:了解自己的认知方式

    请对下面各题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1)考试时,你一看过题目就马上答卷吗?()

    (2)在做计算题时,你是边分析题意边做吗?()

    (3)在接连不断地解题时,你是否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4)你是否因为自己怕害羞而认为自己不好?()

    (5)你是否从事情的结果上来判断事情的好坏?()

    (6)你是否不注意生活细节,举止随便?()

    (7)你是否先判断问题的对错,再着手解决?()

    (8)你是否把失败放在心上?()

    给自己打分

    第(2)、(4)、(7)、(8)题选是记0分,选否记2分;其他题目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题号得分相加,你的得分为。

    0~3分:表明你的认知型学习方式为熟虑型,即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倾向于深思熟虑,不草率用事。

    4~8分:表明你的认知型学习方式为中间型,即介于熟虑型与冲动型之间。

    9~12分:表明你的认知型学习方式为冲动型,反应敏捷、迅速,但往往考虑不周,错误较多。

    冲动型的学生要提醒自己注意深思熟虑,先想后说,先思后行,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熟虑型的学生则应要求自己在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上下工夫,可进行一些反应速度训练,来提高自己灵活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不同科目来选择◎

    应该说,中学的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如学语文,重在吃透教材,学会分析课文,注重实际应用;学数理,重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英语,重在多练、多开口。总的来讲,学习方法的选择要因学科不同而异。

    ◎根据学习目的来选择◎

    目的不同,方法途径当然也就不同。如学习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就要有针对性地参考该方面的书籍;学习是为了写作,就应该注意广泛阅读,研究写作技巧,构思作品情节意境;学习是为了迎接考试,就应偏重于反复思考解题、反复背诵记忆、反复练习;学习是为了参加朗诵竞赛,就应侧重于口语训练。

    1性格特点可以通过性格测验来检查,现在的性格测验也很多,同学可以选择一个作自我测试,并进行自我分析:

    (1)通过测验,你的性格类型为:

    (2)你是如何根据自己的性格类型来发挥优点、克服缺点的呢?

    2通过记忆类型测验和认知风格测验,你的记忆类型为,认知风格为,你应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呢?

    你在课堂上是不是经常发生走神儿的现象?记得有一位初三的同学告诉我,她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上课时不跟老师讲的内容走。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她的脑子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一会儿想到家里养的小狗,一会儿又想起昨天的足球赛,总之,课堂成了她发挥想像的天空,就是不跟老师的思路走,她为此而烦恼。其实,注意力不集中在我们同学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注意是打开人的心灵的窗户、注意是打开学生智慧的天窗,这些名人的话反映了注意力对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平时也会有这样的体会:聚精会神地读一遍书比漫不经心地读十遍书效果更好。因此有人把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比作钻机,即使科学堡垒似铜墙铁壁,也能把它钻穿;而注意力涣散的人,就好比破麻袋装东西,装得越多,丢得也越多。我们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而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又是在听老师讲课时度过的。同样听教师讲课,有的同学学习好,有的同学学习差,原因在哪里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上课时能不能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听老师讲课上去。

    小测验:你的注意力如何?

    下面的数字每一项中都有一些两两相邻,其和等于10的成对的数,集中注意力找出这些数,并在每对的下面划上线。例如:2946119355。

    此组题是测速度的,所以要尽快做完,不要超时,否则是得不到准确成绩的。

    时间:7分钟。

    A.24682468369118194455566667777738

    B.19873826455910884234568345679467

    C.98798787682676570198684743289610

    D.32132112312354378239237236324376

    E.76554744466688831345197813141561

    F.64328976378209382457864018258640

    G.20563770895745505533554465505744

    H.83659172375943767766554433221199

    I.91827364558183729108207456789234

    J.27348556472378026775675675645766第一部分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8)    K.63860918764382928765465435432321

    L.97543354682254668574635296645324

    M.40439347368247463647586972837283

    N.90161984632876428487659071151682

    O.83654289661036826754698457342891

    P.48654876983473896474676476473468

    Q.89573869010285378232818171615648

    R.64286497628018365283667788991122

    S.48295163837846752266337744885599

    T.62482746389619848328455918264379

    U.29148756394678831234567898765437

    V.98765432198765432142152162172819

    W.12345678912345671521631746135124

    X.33467382914567349129123198765190

    Y.53982774675370988028382082465934

    给自己打分

    本测题共有143对其和为10的邻数。每答漏(答错)一对数字记1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你的总分为:。

    0~26分:表明你集中注意的能力非常强,在学习中一定以效率高著称;

    27~37分:你也善于集中注意力,如果能有意识地经常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训练,会达到优秀水平的;

    38~48分:表明你刚刚踏在及格线上,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向前走,努力改善自己的注意力;一是向后退,毫不以目前的状况为忧,这样下去,你的注意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差,成为制约你学习和工作的严重障碍;

    49~143分:表明你是个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对生活缺乏激情,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

    为你支招:如何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克服外界干扰,养成闹中取静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常常有不少的内外因素干扰,使我们难以集中精力学习。良好的环境固然重要,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有些客观条件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因此掌握闹中取静的本领更加重要。

    这种本领完全是通过练习而锻炼出来的。例如,毛主席小时候,为了锻炼闹中取静的本领,就故意蹲在城门口看书。当然,开始时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功。那么,我们现在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刺激,如汽车、电视、录音机等的声音,吵闹声、工地施工的声音等,如果这些外界刺激改变不了的话,千万不要心浮气躁,一定要静下来,投入到学习中去,不去想它,可能过一会儿你适应了之后就感觉不到它了。

    在吵闹的环境里,为了抵制分心,你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阅读不同的书籍内容。具体说来,可以这样做:

    (1)在安静的环境里,可以默读,而在嘈杂的环境里,就采用朗读和记笔记的方式来对付。

    (2)在安静的环境下,读课文、做练习,而在喧闹的环境下,看看文艺作品、读点报纸杂志等。

    (3)利用安静的环境精读、细思,而在纷乱的情况下,粗读、浏览等。

    ◎加强意志锻炼,做支配注意力的主人◎

    在学习中我们除了会遇到外界的刺激外,我们还会受到内部因素的干扰,如情绪低落、身体欠佳、不良习惯等,这些更容易使我们分心。因此,我们要学会以坚强的意志同一切干扰作斗争。汉朝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被害遭受宫刑后,仍忍受屈辱,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用坚强的意志控制自己的情感,集中精力撰写史书,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写成了巨著《史记》。

    ◎注意休息◎

    人在疲劳的时候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那么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全力以赴,休息时尽情娱乐,即要学会休息娱乐,具体方法我们在本书的后面会详细论述。

    ◎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

    在听课时如果你遇到了听不懂的内容,这时千万不要停下来卡在那里,脱离教师的讲课轨道而另搞一套,而是把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然后接着听老师的讲课内容。即使听不完整,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下课复习时也会方便多了。

    ◎放松法◎

    如果你在上课时,老是胡思乱想,静不下心来,那么,这时候你就先不要强迫自己听课,而是闭上眼睛,全身放松,缓慢呼吸,尽量排除其他念头,全神贯注数自己呼吸的次数,1~20次大约五分钟后,再开始听课,这样你就会集中你的注意力了。

    1划消练习

    在以下这群数字中,凡遇到069则在数上划。

    069,960,90,0960,9060,069,06906,6960,09,969.

    0906,609,906,9600,6909,9066,069,009,096,09.

    96,069,096,069,0099,9696,069,0690,9069,996.

    96,9069,0996,069,90069,096,0699,906,069,66.

    069,069,0909,0699,0690,06969,6909,9096,069.

    969,99,069,9609,609,0699,96069,069,096,069.

    906,096,069,90969,0699,0690,90609,069,96,6.

    096,0906,0699,69,069,9069,0996,60,906,9969.第一部分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9)    609,906,690,096,069,960,0906,0690,069,9600.

    9969,9096,069,09609,0960,069,99,96,906,069.

    2追踪练习

    线头乱如麻,仔细找找看,哪根是哪根?把理顺了的线头的号码标在右图格中。

    3寻找差异训练:飞毯

    两千年前有一位很有名的大学者,叫亚里士多德。崇拜他的人特别多,其中有个青年不远万里来向他求教。亚里士多德知道来意后,拿来一条鱼,要这个青年看一看,观察观察。该青年心想,鱼天天吃,天天打交道,有什么好看的?因此,他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就是一条常见的、普通的鱼。亚里士多德则再次要求他仔细、反复地看鱼。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位青年终于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鱼的一个特征,即鱼是没有眼皮的。从这个故事中,同学们能发现观察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未来的成功与否会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观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人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眼睛获取的。从事任何活动一般都离不开观察,学习也是如此。如我们所学的许多物理、化学的概念和定律,都是从客观事物中、具体生活中概括出来的。如果能通过观察,对这些具体的现象、具体形象产生一些感性认识,那么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记忆起来就牢固得多了。一旦忘记了,也会再由那些具体形象联想、推断出来。比如,大气压强对初中同学来说理解起来有较大难度,但是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亲自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事实上,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利用观察来进行学习,除了在课堂上观察老师演示的实物、模型、图形、表格等教具,我们有时还亲自搞实验活动,或者到农村、工厂等去参观实习,我们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或用望远镜观察天象等等。同时,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去发现问题,然后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使知识深化一步。观察是如此重要,因此在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实验室里有一条醒目的大字条幅:观察、观察、再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是科学家成功的宝贵经验。

    小测验:你的观察力如何?

    将下面的图形组合起来,可以成为一条船,但1~13块中有一块组件是多余的。请你找出是哪一块组件?开始前请先看好时间,你能在多长时间内找出它来?

    给自己打分

    答案:第12块是多余的。

    15秒内得出答案的人:对事物的观察力相当强,这样的能力可以观察出复杂图形的特征而不用担心不能理解。

    30秒内得出答案的人:较有整理能力,且能巧妙运用间隔,能把窄小空间里的东西看得仔细而清楚。

    1分钟以上得出答案的人:注意力难以集中,观察力不强,很散漫。

    为你支招:怎样才能提高观察力

    ◎明确观察目的◎

    既然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那么,要想观察到某种现象,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样你才能根据自己的目的进行有的放矢的、细致的观察。所以在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课的实验课时,我们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教材的要求,确定观察的目的,课前预习上课内容,课上认真听讲。这样才能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对象上,争取得到好的观察效果。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一些奇异的现象,然后制定出进行观察的计划。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勤于观察,总会发现值得观察的东西。

    ◎做好观察前的计划◎

    为了保证观察活动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那么在观察前需要制定一个周密的观察计划。最好是把它写下来,以便观察过程有所依据。一般说来,观察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观察的对象、任务和要求。

    (2)制定观察的目的。

    (3)制定观察的方法与步骤。

    (4)明确观察的重点和难点。

    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系统地进行观察。

    ◎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

    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才能使你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探究,去观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由于对昆虫产生了极大兴趣,所以他对蝉作了极为细致的观察。就拿他观察到蝉的幼虫蜕化为成虫的过程来说吧,他这样写道: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

    ◎观察过程中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我们人感觉外界世界的主要途径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观察中,综合运用这些感觉方式,能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从而提高观察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例如:在物理课上讲比重时,同学们要对被研究的木块、铝块、铁块摸一摸,掂一掂,这就是在运用视觉、听觉的同时又利用了触觉。在化学课上,对有些化学药品还要嗅一嗅,了解化学试剂的气味,从而加强认识。只有利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的色、香、味、形,才能对事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只有在观察过程中,一边观察,一边运用你的思维,才能加深对事物的印象,便于理解、记忆。如果只观而不思,事物犹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在头脑中不会留下什么印象。

    要养成观与思相结合的良好习惯,唯一的方法就是在观察实践中,在你的意识的支配下,自觉地边观边思。你可以对观察对象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你就会使自己集中注意力,使自己多想多思。这种观与思结合的实践,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转化为习惯。

    ◎坚持写观察记录和观察日记◎

    不同的观察需作不同形式的记录。比较严密的观察记录应包括三部分:

    (1)观察前拟定观察计划。

    (2)观察过程中作好即时记录。

    (3)观察后作好回顾性记录,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最常见的是观察日记,即把一天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事件如实地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能开阔你的视野,积累知识,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

    1下面结合具体的任务来训练一下你的观察力。

    (1)下面这幅图里一共有几只鸽子?请你尽快回答出来。

    (2)找差错。

    下面这六张扑克牌,至少有一半在图案上出现了差错,你能在2分钟之内,把错误的地方找出来吗?

    答案:

    1黑桃7上有8个黑桃;2方块A下角字和图反了;

    3梅花9,下角为6;4红桃6,下角小红桃印反了;

    5黑桃2下面的大黑桃画倒了;6黑桃6,下角是小红桃。第一部分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10)    (3)几条鱼?

    画家画鱼,重重叠叠。快快找找,共有几条?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也可以自己找这种类型的练习来做。

    2实践练习:写观察记录。

    在生活和学习中,你肯定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你们相处在一起的时间很多,你对你朋友的特点都了解吗?是不是有很多你还没有发现呢?好,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观察你的好朋友,看一下,有没有你没有认识到的特点。要求写出你的观察计划,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我们每天都学习很多知识,而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将其运用于实践中,或者在考试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其中首要一点就是要记住它们。因此,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较强的记忆力,课上所学的东西不用怎么复习就能记住。然而,上了初中后同学们之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对自己的记忆力不满意。在我们接待的咨询中,很多同学就是为此而来的。

    小丽是初一的学生,她来到我们的咨询室,说:我小的时候,博学强记,脑瓜好用,可是自从上了初中后,我发现我的大脑越来越木,记忆力减退,尤其是在重大考试面前,更是恨不得再长一个大脑。您看是不是我的记忆力在减退,或者是不是我的大脑出现了什么生理病变呢?

    其实,小丽的记忆力不是在减退,她的大脑也没有出现什么病变。那么她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学习内容发生了变化。小学时所学的课程和知识都比较少,而且相对比较容易。而上了初中后,所学的课程明显比小学多了,内容比较抽象,再用以前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已经明显不适应现在的学习了。

    (2)没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和记忆规律。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方法和规律,记忆知识也有方法。小学阶段由于所学知识少,而且具体,对记忆的方法要求不是很多。但到了初中后,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强,不仅对记忆的方法,对各种学习方法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那么对小丽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和记忆规律。

    小测验:你的记忆力如何?

    (1)下面列出3组数字,每组12个。这是对你的记忆的测试,你可任选一组数字,在1分钟内读完(平均每5秒钟读一个数),然后把记住的数字写出来(可以颠倒位置)。根据记住的多少,评定你的机械记忆力。

    734964834127622938937497

    572932479486146775287924

    364573298728436275599367

    (2)下面编排了100个数字,请你在这些数字中按顺序找出15个连续数字,例如2~16或61~75等。根据你找到这些数字所花的时间,可以了解你在集中注意力时的记忆程度如何。

    12334097945722194960

    279879870136168099

    5419514768159489328

    2096346250368167839

    8674211828538872447

    633277517121524969

    35581843267530674688

    1764531721554103723

    83738490448966977492

    253655653104529562

    给自己打分

    机械记忆测验评分:正确地记下一行中12个数字,记忆力超优;记下8~9个数字,优等;记住4~7个数字,一般;少于4个,记忆力较差。

    集中注意的记忆程度测试评分:30~40秒完成,优等;40~90秒完成,一般;2~3分钟完成,较差。

    为你支招:如何增强你的记忆力

    ◎及时复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即刚学过的新知识,在最初一段时间里忘得快,过一段时间后就越来越慢了。因此,学习中要注意趁热打铁,在大规模的遗忘到来之前及时复习,将遗忘赶跑。

    ◎过度学习◎

    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记住和学会的基础上,继续进一步学习。例如,学习10个英语单词,如果经过4次练习就会背、会写了,如果再加几次练习,就是过度学习。增加两次,称为过度学习50%,增加四次,称为过度学习100%。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以50%效果最好。

    ◎注意饮食◎

    有的人,不是记忆不得法,而是大脑中缺乏记忆信息传递员乙酸胆碱。如果常吃点含乙酸胆碱多的食物,如鸡蛋、大豆、大豆芽、动物的肝脏和乳制品等,记忆力就会得到改善。但有些食物和不良习惯,如过量饮酒和吸烟会破坏大脑细胞合成蛋白质,造成记忆力衰退,因此我们中学生,特别是男同学不应该饮酒和吸烟。

    ◎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记忆◎

    (1)记忆最佳时间的选择。有些科学家实验证明,早晨和晚上睡前记忆力最好。因为,早晨大脑细胞经过休息,活力强;临睡前,知识信息进入大脑就入睡,没有后干扰,又可使知识条理化。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下,你可能有你自己的记忆最佳时间。

    (2)记忆方式的选择。有的人喜欢读写结合,这样容易记忆;有的人与其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读书,倒不如边听音乐边读书,反而能更好地记忆找出适合于自己的方式,灵活运用,具体实践,这非常重要。比如,林肯有一个习惯,每当他坐在椅子上读书时,都要采用这样一种姿势:把脚放到桌子上或者放到窗台上,并使身体后仰着,以有助于记忆。

    ◎经常背诵◎

    经常背诵一些成语佳句、诗歌短文、数理公式、外文单词和技术要领等,是锻炼记忆力的硬功夫。马克思青年时就是用不熟练的外文背诵诗歌,锻炼自己的记忆力的。每天坚持10~20分钟的背诵,也能增进记忆力。

    具体说来,记忆是有很多具体方法的,我们现在来练习一下。

    1分类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东西进行分类之后再进行记忆。

    训练目的:用分类法记忆

    训练内容:看下面的词,时间不超过40秒,然后合上书回忆,看你记住了多少。

    鹦鹉黄花金风华狗秃鹫狼

    石竹花猫玫瑰老虎鹰金丝雀

    2赋予意义法:就是把本来没有意义的记忆内容赋予一定的意义和联系,然后记忆。

    训练目的:用赋予意义法

    训练内容:阅读下列词10秒钟,合上书默写下来。

    女孩玩娃娃衣服鞋子

    帽子袜子四轮车轮子车轴

    3概括记忆法:记忆材料时,删繁就简、择精选萃,概括出关键性的内容进行记忆。

    训练目的:概括记忆法

    训练内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第一部分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11)    A育苗法B募役法C农田水利法D方田均税法

    E保甲法

    你可以把这些内容概括为:

    答案:一育二募三农四方五保

    4谐音法:是用声音相似的语句来代替记忆材料,以强化记忆的方法。如:60745,可谐音为刘玲气死我。

    训练目的:用谐音法进行记忆

    训练内容:

    1)72374882)1673)66151

    4)49177335)911686)54188

    当然,记忆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而且你自己也会总结出一些特殊的记忆方法。现在请你总结一下你所用的或者你自己总结的成功的记忆方法

    知识窗

    记忆堵塞怎么办?

    谁都有过话到嘴边说不出、提笔忘字的经历,特别是考场的紧张气氛会使人们呼之欲出的记忆化为乌有,这就是记忆堵塞现象。如何解决记忆堵塞问题呢?

    1镇静。记忆堵塞在非常紧张的环境里会更严重,更容易发生。此时,要保持镇静,做几次缓慢、均匀的深呼吸,默念放松,或眺望远处,或闭目小憩,排除一切杂念。然后再考虑需要回忆的问题,若仍不行,就应暂时放弃,做别的题。

    2联想。回忆一下老师讲课的情景,回忆一下自己的复习笔记,回忆一下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把回忆起来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从中挑出有用的材料和线索。

    3转化。转化一下解题方法或思考角度。如用排除法、数形结合法、特值法、检验法,甚至使用估测法、实物观察法等,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利用。就是利用其他试题。由于试卷的知识覆盖面较大,各知识之间、解题方法之间相互联系。因此,后面的试题也许会提供某些线索或启发。

    值得指出的是,克服记忆堵塞的关键在于预防。因此,在考前要充分地、有规律地、全面地、系统地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