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车管所电话:胸怀使命的新华社女记者张严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22:52:29

  胸怀使命的新华社女记者张严平

“一个胸怀使命的人,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是新华社记者张严平采访四川木里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之后对他由衷的评价。这句话多年来也一直激励着张严平在自己的新闻事业道路上不懈地追求。

    日前,中国记协公布了2005年度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名单,多年从事重大典型和普通人物的报道的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光荣当选。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张严平:作为一个记者,我能把我这份工作做好,而且能通过我的笔,写出更多的人物来,写出更多美好的心灵来,让更多的人感动,这是我一辈子的追求。

    在先后对100多位人物的采访报道中,张严平的热情始终如一。采访中,她深入一线,尽可能的与被采访对象交流,近距离地感受和触摸人物的内心世界。

    2005年5月,跟踪采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邮政系统劳动模范、乡邮员王顺友时,张严平和30位同行走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小凉山,因为山区条件恶劣,领导下了死命令,除了摄像和摄影记者外,文字记者不准再上了。张严平却再三要求,最终成为了唯一一个走上小凉山的文字记者和女记者。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 张严平:如果不走进他的邮路,就根本没有办法了解他内心的状况,也了解不到他的生活状况。只有这样我写出来的东西才更真实,读者才受到更真实的感动和震撼。

    张严平走上了小凉山,同时也走进了王顺友的内心世界。一篇《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强烈震撼了广大读者。这篇通讯被全国100多家媒体采用,网上点击率高达百万次。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 张严平:有些记者也问我,你采访的人物有什么窍门么?我觉得我这个人属于一个笨人,我采访的时候下笨功夫,第一,要记大量的笔记,包括我所看到的,我当时所感受到的东西都随手记下来。第二,多问、多记、多听、多看、多跑路,不光把这个事弄明白了,我要把这个事背后,这个人的心弄明白了。

    这一桌子的笔记本只是张严平多年采访记录中的一小部分。我们粗略地算了一下,每写数千字的稿件,她的笔记竟有二、三万字之多。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 吕诺:她就是这样用一言一行在告诉年轻的记者怎么做文、做事、做人,还有对新闻事业的那种满腔赤诚。

    在新华社当记者23年来,张严平以真挚情感刻画了郭秀明、张云泉、王顺友、杨业功等一批平凡而伟大的时代人物,每个人物通讯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张严平的座右铭: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记者,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