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验收证明查询:中国历史年表(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9:40:32
  前456 乙酉 周贞定王十三年
鲁悼公十二年
秦厉公二十一年
蔡元侯元年
郑哀公七年
宋昭公十三年
楚惠王三十三年
齐平公二十五年
晋哀公二年
燕孝公九年
卫悼公十三年
杞出公二年 齐平公姜骜卒,子宣公姜积嗣位。
晋大夫知襄子荀瑶,向赵襄子赵无恤要求割地,赵无恤拒绝,荀瑶乃与韩康子韩虔、魏桓子魏驹,联丘攻赵无恤,赵无恤奔晋阳(今山西太原)。 
  前455 丙戌 周贞定王十四年
鲁悼公十三年
秦厉公二十二年
蔡元侯二年
郑哀公八年
宋昭公十四年
楚惠王三十四年
齐宣公元年
晋哀公三年
燕孝公十年
卫悼公十四年
杞出公三年 郑人杀国君哀公姬易,立姬易伯父姬丑,是为共公。 
  前454 丁亥 周贞定王十五年
鲁悼公十四年
秦厉公二十三年
蔡元侯三年
郑共公元年
宋昭公十五年
楚惠王三十五年
齐宣公二年
晋哀公四年
燕孝公十一年
卫悼公十五年
杞出公四年 晋大夫知、韩、魏,三家联军围晋阳,引汾水灌城,仅三板之差,未能淹没。 
  前453 戊子 周贞定王十六年
鲁悼公十五年
秦厉公二十四年
蔡元侯四年
郑共公二年
宋昭公十六年
楚惠王三十六年
齐宣公三年
晋哀公五年
燕孝公十二年
卫悼公十六年
杞出公五年 晋大夫赵、韩、魏,反攻知襄子荀瑶,晋阳围解,尽行屠灭知氏宗族,瓜分其地。赵、韩、魏三家共执晋国朝政,是为“三晋”。 
  前452 己丑 周贞定王十七年
鲁悼公十六年
秦厉公二十五年
蔡元侯五年
郑共公三年
宋昭公十七年
楚惠王三十七年
齐宣公四年
晋哀公六年
燕孝公十三年
卫悼公十七年
杞出公六年 晋大夫知氏残余知开奔秦。 
  前451 庚寅 周贞定王十八年
鲁悼公十七年
秦厉公二十六年
蔡元侯六年
郑共公四年
宋昭公十八年
楚惠王三十八年
齐宣公五年
晋哀公七年
燕孝公十四年
卫悼公十八年
杞出公七年 卫悼公卫黔卒,子敬公卫弗嗣位。
蔡元侯卒,子蔡齐嗣位。 
前5世纪50年代 前450 辛卯 周贞定王十九年
鲁悼公十八年
秦厉公二十七年
蔡蔡齐元年
郑共公五年
宋昭公十九年
楚惠王三十九年
齐宣公六年
晋哀公八年
燕孝公十五年
卫敬公元年
杞出公八年 燕孝公卒,成公姬载嗣位。 罗马共和国将现行法律刻于12块铜牌,公示全国,规定个人权利,区分法律与命令,厘定军事与民事范围,世称“十二铜牌法”。
  前449 壬辰 周贞定王二十年
鲁悼公十九年
秦厉公二十八年
蔡蔡齐二年
郑共公六年
宋昭公二十年
楚惠王四十年
齐宣公七年
晋哀公九年
燕成公元年
卫敬公二年
杞出公九年 越王姒不寿被杀,子姒翁嗣位。 波斯与希腊缔结《卡利亚斯和约》,放弃对希腊的霸权。
  前448 癸巳 周贞定王
二十一年
鲁悼公二十年
秦厉公二十九年
蔡蔡齐三年
郑共公七年
宋昭公二十一年
楚惠王四十一年
齐宣公八年
晋哀公十年
燕成公二年
卫敬公三年
杞出公十年 晋大夫知氏残余知宽,率其族人奔秦。 
  前447 甲午 周贞定王
二十二年
鲁悼公二十一年
秦厉公三十年
蔡蔡齐四年
郑共公八年
宋昭公二十二年
楚惠王四十二年
齐宣公九年
晋哀公十一年
燕成公三年
卫敬公四年
杞出公十一年 楚攻蔡(今安徽凤台),蔡国亡。 
  前446 乙未 周贞定王
二十三年
鲁悼公二十二年
秦厉公三十一年
郑共公九年
宋昭公二十三年
楚惠王四十三年
齐宣公十年
晋哀公十二年
燕成公四年
卫敬公五年
杞出公十二年
魏文侯元年 杞出公姒欶卒,子简公姒春嗣位。
晋大夫魏桓子魏驹卒,子文侯魏斯嗣位。 
  前445 丙申 周贞定王
二十四年
鲁悼公二十三年
秦厉公三十二年
郑共公十年
宋昭公二十四年
楚惠王四十四年
齐宣公十一年
晋哀公十三年
燕成公五年
卫敬公六年
杞简公元年
魏文侯二年 楚攻杞(今山东安丘),杞国亡。 
  前444 丁酉 周贞定王
二十五年
鲁悼公二十四年
秦厉公三十三年
郑共公十一年
宋昭公二十五年
楚惠王四十五年
齐宣公十二年
晋哀公十四年
燕成公六年
卫敬公七年
魏文侯三年 秦攻义渠(今甘肃西峰),掳义渠王。
晋大夫韩、魏,共灭伊洛阴戎,自此中原无蛮族。 
  前443 戊戌 周贞定王
二十六年
鲁悼公二十五年
秦厉公三十四年
郑共公十二年
宋昭公二十六年
楚惠王四十六年
齐宣公十三年
晋哀公十五年
燕成公七年
卫敬公八年
魏文侯四年 秦厉公嬴刺卒,子躁公嗣位。 
  前442 己亥 周贞定王
二十七年
鲁悼公二十六年
秦躁公元年
郑共公十三年
宋昭公二十七年
楚惠王四十七年
齐宣公十四年
晋哀公十六年
燕成公八年
卫敬公九年
魏文侯五年   
  前441 庚子 周贞定王
二十八年
鲁悼公二十七年
秦躁公二年
郑共公十四年
宋昭公二十八年
楚惠王四十八年
齐宣公十五年
晋哀公十七年
燕成公九年
卫敬公十年
魏文侯六年 周贞定王姬介卒,长子哀王姬去疾嗣位。其弟姬叔袭杀之,嗣位,是为思王。其少弟姬嵬又袭杀姬叔袭,嗣位,是为考王。 
前5世纪60年代 前440 辛丑 周考王元年
鲁悼公二十八年
秦躁公三年
郑共公十五年
宋昭公二十九年
楚惠王四十九年
齐宣公十六年
晋哀公十八年
燕成公十年
卫敬公十一年
魏文侯七年 晋哀公姬骄卒,子幽公姬柳嗣位,晋政府权力所及,仅剩绛城(今山西侯马)、曲沃(今山西闻喜)二城,余皆入韩、赵、魏三家,国君有名无实,心怀畏惧,反赴三家朝觐。 
  前439 壬寅 周考王二年
鲁悼公二十九年
秦躁公四年
郑共公十六年
宋昭公三十年
楚惠王五十年
齐宣公十七年
晋幽公元年
燕成公十一年
卫敬公十二年
魏文侯八年 周考王姬嵬封其弟姬揭于王城(今洛阳西金谷园),是为河南桓公,亦称西周桓公。 
  前438 癸卯 周考王三年
鲁悼公三十年
秦躁公五年
郑共公十七年
宋昭公三十一年
楚惠王五十一年
齐宣公十八年
晋幽公二年
燕成公十二年
卫敬公十三年
魏文侯九年   
  前437 甲辰 周考王四年
鲁悼公三十一年
秦躁公六年
郑共公十八年
宋昭公三十二年
楚惠王五十二年
齐宣公十九年
晋幽公三年
燕成公十三年
卫敬公十四年
魏文侯十年   
  前436 乙巳 周考王五年
鲁悼公三十二年
秦躁公七年
郑共公十九年
宋昭公三十三年
楚惠王五十三年
齐宣公二十年
晋幽公四年
燕成公十四年
卫敬公十五年
魏文侯十一年   
  前435 丙午 周考王六年
鲁悼公三十三年
秦躁公八年
郑共公二十年
宋昭公三十四年
楚惠王五十四年
齐宣公二十一年
晋幽公五年
燕成公十五年
卫敬公十六年
魏文侯十二年   
  前434 丁未 周考王七年
鲁悼公三十四年
秦躁公九年
郑共公二十一年
宋昭公三十五年
楚惠王五十五年
齐宣公二十二年
晋幽公六年
燕成公十六年
卫敬公十七年
魏文侯十三年 燕成公姬载卒,湣公嗣位。 
  前433 戊申 周考王八年
鲁悼公三十五年
秦躁公十年
郑共公二十二年
宋昭公三十六年
楚惠王五十六年
齐宣公二十三年
晋幽公七年
燕湣公元年
卫敬公十八年
魏文侯十四年 楚自鄀城(今湖北钟祥西北)还都郢都(今湖北江陵)。 
  前432 己酉 周考王九年
鲁悼公三十六年
秦躁公十一年
郑共公二十三年
宋昭公三十七年
楚惠王五十七年
齐宣公二十四年
晋幽公八年
燕湣公二年
卫敬公十九年
魏文侯十五年 卫敬公卫弗卒,子昭公卫纠嗣位,微弱如小侯,隶属于晋。
楚惠王芈章卒,子简王芈仲嗣位。 
  前431 庚戊 周考王十年
鲁悼公三十七年
秦躁公十二年
郑共公二十四年
宋昭公三十八年
楚简王元年
齐宣公二十五年
晋幽公九年
燕湣公三年
卫昭公元年
魏文侯十六年 鲁悼公姬宁卒,子元公姬嘉嗣位。
楚攻莒(今山东莒县),莒国亡。 雅典与斯巴达争霸,伯罗奔尼撒盟员(前500)科林斯殖民地科赛拉叛变,雅典助科赛拉,联盟军遂攻雅典,战争历时10年(-前421)(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
前5世纪70年代 前430 辛亥 周考王十一年
鲁元公元年
秦躁公十三年
郑共公二十五年
宋昭公三十九年
楚简王二年
齐宣公二十六年
晋幽公十年
燕湣公四年
卫昭公二年
魏文侯十七年 义渠国攻秦,军至渭水之南。 
  前429 壬子 周考王十二年
鲁元公二年
秦躁公十四年
郑共公二十六年
宋昭公四十年
楚简王三年
齐宣公二十七年
晋幽公十一年
燕湣公五年
卫昭公三年
魏文侯十八年 秦躁公卒,弟怀公嗣位。 雅典执政官伯里克里斯卒,伯里克里斯时代终(前461-)。克列翁继任执政官。
  前428 癸丑 周考王十三年
鲁元公三年
秦怀公元年
郑共公二十七年
宋昭公四十一年
楚简王四年
齐宣公二十八年
晋幽公十二年
燕湣公六年
卫昭公四年
魏文侯十九年   
  前427 甲寅 周考王十四年
鲁元公四年
秦怀公二年
郑共公二十八年
宋昭公四十二年
楚简王五年
齐宣公二十九年
晋幽公十三年
燕湣公七年
卫昭公五年
魏文侯二十年 晋大夫李悝行平籴法。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生(-前347)。
  前426 乙卯 周考王十五年
鲁元公五年
秦怀公三年
郑共公二十九年
宋昭公四十三年
楚简王六年
齐宣公三十年
晋幽公十四年
燕湣公八年
卫昭公六年
魏文侯二十一年 周考王姬嵬卒,子威烈王姬午嗣位。
卫公子卫亹杀国君昭公卫纠,嗣位,是为怀公。 
  前425 丙辰 周威烈王元年
鲁元公六年
秦怀公四年
郑共公三十年
宋昭公四十四年
楚简王七年
齐宣公三十一年
晋幽公十五年
燕湣公九年
卫怀公元年
魏文侯二十二年 秦大臣围国君怀公,怀公自杀,其孙嬴肃嗣位,是为灵公。
晋大夫赵襄子赵无恤卒,侄孙赵浣嗣位,是为献侯,建都中牟(今河南鹤壁)。赵无恤弟赵嘉逐赵浣,嗣位,是为桓子,迁都代邑(今河北蔚县)。
晋大夫韩康子韩虎卒,子武子韩启章嗣位。 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卒(前485-),西洋学者尊之为历史之父。
  前424 丁巳 周威烈王二年
鲁元公七年
秦灵公元年
郑共公三十一年
宋昭公四十五年
楚简王八年
齐宣公三十二年
晋幽公十六年
燕湣公十年
卫怀公二年
魏文侯二十三年 晋大夫赵桓子赵嘉卒,国人杀其子,迎立赵浣。
郑共公姬丑卒,子幽公姬已嗣位。 
  前423 戊午 周威烈王三年
鲁元公八年
秦灵公二年
郑幽公元年
宋昭公四十六年
楚简王九年
齐宣公三十三年
晋幽公十七年
燕湣公十一年
卫怀公三年
魏文侯二十四年 晋大夫韩武子韩启章攻郑,杀郑幽公姬已,郑人立其弟繻公姬骀。 
  前422 己未 周威烈王四年
鲁元公九年
秦灵公三年
郑繻公元年
宋昭公四十七年
楚简王十年
齐宣公三十四年
晋幽公十八年
燕湣公十二年
卫怀公四年
魏文侯二十五年 晋幽公姬柳夫人秦嬴杀其夫国君姬柳,子烈公姬止嗣位。 雅典执政官克列翁战死(前429-),斯 巴达大将伯勒西达斯亦战死。
  前421 庚申 周威烈王五年
鲁元公十年
秦灵公四年
郑繻公二年
宋昭公四十八年
楚简王十一年
齐宣公三十五年
晋烈公元年
燕湣公十三年
卫怀公五年
魏文侯二十六年 晋大夫韩武子韩启章修筑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晋大夫赵献侯赵浣筑泫氏城(今山西高平)。 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终(前431-),雅典不能再支,向斯巴达乞和,订50年休战条约。
前5世纪80年代 前420 辛酉 周威烈王六年
鲁元公十一年
秦灵公五年
郑繻公三年
宋昭公四十九年
楚简王十二年
齐宣公三十六年
晋烈公二年
燕湣公十四年
卫怀公六年
魏文侯二十七年   
  前419 壬戌 周威烈王七年
鲁元公十二年
秦灵公六年
郑繻公四年
宋昭公五十年
楚简王十三年
齐宣公三十七年
晋烈公三年
燕湣公十五年
卫怀公七年
魏文侯二十八年 晋大夫魏文侯魏斯筑少梁城(今陕西韩城)。 
  前418 癸亥 周威烈王八年
鲁元公十三年
秦灵公七年
郑繻公五年
宋昭公五十一年
楚简王十四年
齐宣公三十八年
晋烈公四年
燕湣公十六年
卫怀公八年
魏文侯二十九年 秦攻晋大夫魏境,战于少梁。 
  前417 甲子 周威烈王九年
鲁元公十四年
秦灵公八年
郑繻公六年
宋昭公五十二年
楚简王十五年
齐宣公三十九年
晋烈公五年
燕湣公十七年
卫怀公九年
魏文侯三十年 齐攻晋大夫赵境(?),围平邑(今河南南乐)。 
  前416 乙丑 周威烈王十年
鲁元公十五年
秦灵公九年
郑繻公七年
宋昭公五十三年
楚简王十六年
齐宣公四十年
晋烈公六年
燕湣公十八年
卫怀公十年
魏文侯三十一年 晋大夫魏氏地邺城(今河南临漳)令西门豹,革河伯娶妇陋习,改良水利。 
  前415 丙寅 周威烈王十一年
鲁元公十六年
秦灵公十年
郑繻公八年
宋昭公五十四年
楚简王十七年
齐宣公四十一年
晋烈公七年
燕湣公十九年
卫怀公十一年
魏文侯三十二年 卫公子卫颓杀国君怀公卫亹嗣位,是为慎公。
秦灵公嬴肃卒,叔简公嬴悼子嗣位。秦筑籍姑城(今陕西韩城北)。 雅典遣143艘战舰西征西西里岛叙拉古王国,斯巴达助叙拉古,战争又起,历时12年(-前404)(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
  前414 丁卯 周威烈王十二年
鲁元公十七年
秦简公元年
郑繻公九年
宋昭公五十五年
楚简王十八年
齐宣公四十二年
晋烈公八年
燕湣公二十年
卫慎公元年
魏文侯三十三年 西周桓公姬揭卒,子威公嗣位。
越灭郯国(今山东郯城),掳郯君己鸪。
中山国(古鲜虞国,今河北定州)武公即位。中山始见于史。 
  前413 戊辰 周威烈王十三年
鲁元公十八年
秦简公二年
郑繻公十年
宋昭公五十六年
楚简王十九年
齐宣公四十三年
晋烈公九年
燕湣公二十一年
卫慎公二年
魏文侯三十四年 齐大夫田庄子田白卒,子太公田和嗣位。 雅典再遣70艘战舰往攻叙拉古,连前遣舰队,全数败没,士兵悉被卖为奴。
  前412 己巳 周威烈王十四年
鲁元公十九年
秦简公三年
郑繻公十一年
宋昭公五十七年
楚简王二十年
齐宣公四十四年
晋烈公十年
燕湣公二十二年
卫慎公三年
魏文侯三十五年
齐太公元年 越王姒翁卒,子姒翳嗣位。 
  前411 庚午 周威烈王十五年
鲁元公二十年
秦简公四年
郑繻公十二年
宋昭公五十八年
楚简王二十一年
齐宣公四十五年
晋烈公十一年
燕湣公二十三年
卫慎公四年
魏文侯三十六年
齐太公二年 晋大夫赵献侯赵浣攻齐,克平邑,筑城。 
前5世纪90年代 前410 辛未 周威烈王十六年
鲁元公二十一年
秦简公五年
郑繻公十三年
宋昭公五十九年
楚简王二十二年
齐宣公四十六年
晋烈公十二年
燕湣公二十四年
卫慎公五年
魏文侯三十七年
齐太公三年 鲁元公姬嘉卒,子穆公姬显嗣位。
周威烈王姬午命晋大夫韩、赵两家攻齐,陷长垣(今河南长垣)。 
  前409 壬申 周威烈王十七年
鲁穆公元年
秦简公六年
郑繻公十四年
宋昭公六十年
楚简王二十三年
齐宣公四十七年
晋烈公十三年
燕湣公二十五年
卫慎公六年
魏文侯三十八年
齐太公四年 晋大夫魏文侯魏斯攻秦,筑临晋城(今陕西大荔)。
晋大夫韩武子韩启章卒,子景侯韩虔嗣位。
晋大夫赵献侯赵浣卒,子烈侯赵籍嗣位。 
  前408 癸酉 周威烈王十八年
鲁穆公二年
秦简公七年
郑繻公十五年
宋昭公六十一年
楚简王二十四年
齐宣公四十八年
晋烈公十四年
燕湣公二十六年
卫慎公七年
魏文侯三十九年
韩景侯元年
赵烈侯元年
齐太公五年 晋大夫韩景侯韩虔攻秦,筑汾阴(今山西万荣)、郃阳(今陕西郃阳)二城。
晋大夫魏文侯魏斯,任乐羊为元帅,灭中山国。
楚简王芈仲卒,子声王芈当嗣位。 
  前407 甲戌 周威烈王十九年
鲁穆公三年
秦简公八年
郑繻公十六年
宋昭公六十二年
楚声王元年
齐宣公四十九年
晋烈公十五年
燕湣公二十七年
卫慎公八年
魏文侯四十年
韩景侯二年
赵烈侯二年
齐太公六年 齐攻卫,陷毋丘。
郑攻晋大夫韩境,败韩军于负乘(今河南登封)。 
  前406 乙亥 周威烈王二十年
鲁穆公四年
秦简公九年
郑繻公十七年
宋昭公六十三年
楚声王二年
齐宣公五十年
晋烈公十六年
燕湣公二十八年
卫慎公九年
魏文侯四十一年
韩景侯三年
赵烈侯三年
齐太公七年 邾国改称邹国(今山东邹城)。 
  前405 丙子 周威烈王
二十一年
鲁穆公五年
秦简公十年
郑繻公十八年
宋昭公六十四年
楚声王三年
齐宣公五十一年
晋烈公十七年
燕湣公二十九年
卫慎公十年
魏文侯四十二年
韩景侯四年
赵烈侯四年
齐太公八年 齐宣公姜积卒,子康公姜贷嗣位,益弱。 
  前404 丁丑 周威烈王
二十二年
鲁穆公六年
秦简公十一年
郑繻公十九年
宋昭公六十五年
楚声王四年
齐康公元年
晋烈公十八年
燕湣公三十年
卫慎公十一年
魏文侯四十三年
韩景侯五年
赵烈侯五年
齐太公九年 宋昭公子得卒,子悼公子购由嗣位。 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终(前415-),雅典亡,城墙悉被撤除。斯巴达命30人组织政府,统治雅典,史称“三十暴君”。
  前403 戊寅 周威烈王
二十三年
鲁穆公七年
秦简公十二年
郑繻公二十年
宋悼公元年
楚声王五年
齐康公二年
晋烈公十九年
魏文侯四十四年
韩景侯六年
赵烈侯六年
燕湣公三十一年
卫慎公十二年
齐太公十年 周威烈王姬午命晋大夫魏、韩、赵三氏脱离晋国独立,皆为独立封国。
魏元帅吴起攻秦,取6城。
燕湣公卒,子釐公嗣位。
《资治通鉴》起于本年。 雅典“三十暴君”被推翻,斯拉西伯执政。
  前402 己卯 周威烈王
二十四年
鲁穆公八年
秦简公十三年
郑繻公二十一年
宋悼公二年
楚声王六年
齐康公三年
晋烈公二十年
魏文侯四十五年
韩景侯七年
赵烈侯七年
燕釐公元年
卫慎公十三年
齐太公十一年 周威烈王姬午卒,子安王姬骄嗣位。
楚声王芈当为盗所杀,子悼王芈疑嗣位。 
  前401 庚辰 周安王元年
鲁穆公九年
秦简公十四年
郑繻公二十二年
宋悼公三年
楚悼王元年
齐康公四年
晋烈公二十一年
魏文侯四十六年
韩景侯八年
赵烈侯八年
燕釐公二年
卫慎公十四年
齐太公十二年 秦攻魏,至阳狐(今山西垣曲)。 
9、前4世纪
本世纪仍是战国时代,全国陷于大混战,封国君主纷纷称王,地位与周王朝的王相等。用以作战的兵团更大,因铁器的广泛使用,战争也更残忍,一次战役,常杀戮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
远在西方边陲,被视为野蛮、落后的秦国,用公孙鞅变法,迅速地成为一等强国。国际策士苏秦倡议合纵抗秦,张仪倡议连横和秦。
  年份 干支 国号王朝及纪年 国内 国外
前4世纪00年代 前400 辛巳 周安王二年
鲁穆公十年
秦简公十五年
郑繻公二十三年
宋悼公四年
楚悼王二年
齐康公五年
晋烈公二十二年
魏文侯四十七年
韩景侯九年
赵烈侯九年
燕釐公三年
卫慎公十五年
齐太公十三年 魏、韩、赵三国联合攻楚,兵至桑丘(今山东济南)。
郑攻韩,围阳翟(今河南禹州)。
韩景侯韩虔卒,子烈侯韩取嗣位。
赵烈侯赵籍卒,弟武侯嗣位。
秦简公嬴悼子卒,子惠公嗣位。 
  前399 壬午 周安王三年
鲁穆公十一年
秦惠公元年
郑繻公二十四年
宋悼公五年
楚悼王三年
齐康公六年
晋烈公二十三年
魏文侯四十八年
韩烈侯元年
赵武侯元年
燕釐公四年
卫慎公十六年
齐太公十四年 周王子姬定奔晋。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为政敌迫害,服毒自杀(前469-)。
  前398 癸未 周安王四年
鲁穆公十二年
秦惠公二年
郑繻公二十五年
宋悼公六年
楚悼王四年
齐康公七年
晋烈公二十四年
魏文侯四十九年
韩烈侯二年
赵武侯二年
燕釐公五年
卫慎公十七年
齐太公十五年 楚攻郑。
郑繻公姬骀诬杀其相驷子阳。 
  前397 甲申 周安王五年
鲁穆公十三年
秦惠公三年
郑繻公二十六年
宋悼公七年
楚悼王五年
齐康公八年
晋烈公二十五年
魏文侯五十年
韩烈侯三年
赵武侯三年
燕釐公六年
卫慎公十八年
齐太公十六年 韩大夫严遂,使聂政刺杀韩相韩傀(侠累)。
魏文侯魏斯卒,子武侯魏击嗣位。 
  前396 乙酉 周安王六年
鲁穆公十四年
秦惠公四年
郑繻公二十七年
宋悼公八年
楚悼王六年
齐康公九年
晋烈公二十六年
魏武侯元年
韩烈侯四年
赵武侯四年
燕釐公七年
卫慎公十九年
齐太公十七年 郑故相驷子阳之党刺杀国君繻公姬骀,立其弟姬乙,是为康公。
宋悼公子购由卒,子休公子田嗣位。 
  前395 丙戌 周安王七年
鲁穆公十五年
秦惠公五年
郑康公元年
宋休公元年
楚悼王七年
齐康公十年
晋烈公二十七年
魏武侯二年
韩烈侯五年
赵武侯五年
燕釐公八年
卫慎公二十年
齐太公十八年   
  前394 丁亥 周安王八年
鲁穆公十六年
秦惠公六年
郑康公二年
宋休公二年
楚悼王八年
齐康公十一年
晋烈公二十八年
魏武侯三年
韩烈侯六年
赵武侯六年
燕釐公九年
卫慎公二十一年
齐太公十九年 齐攻鲁,陷最城。
负黍(今河南登封)叛郑降韩。 
  前393 戊子 周安王九年
鲁穆公十七年
秦惠公七年
郑康公三年
宋休公三年
楚悼王九年
齐康公十二年
晋烈公二十九年
魏武侯四年
韩烈侯七年
赵武侯七年
燕釐公十年
卫慎公二十二年
齐太公二十年 魏攻郑,筑酸枣城(今河南延津)。
楚攻韩,陷负黍。
晋烈公姬止卒,孝公姬倾嗣位。 
  前392 己丑 周安王十年
鲁穆公十八年
秦惠公八年
郑康公四年
宋休公四年
楚悼王十年
齐康公十三年
晋孝公元年
魏武侯五年
韩烈侯八年
赵武侯八年
燕釐公十一年
卫慎公二十三年
齐太公二十一年   
  前391 庚寅 周安王十一年
鲁穆公十九年
秦惠公九年
郑康公五年
宋休公五年
楚悼王十一年
齐康公十四年
晋孝公二年
魏武侯六年
韩烈侯九年
赵武侯九年
燕釐公十二年
卫慎公二十四年
齐太公二十二年 秦攻韩宜阳,陷6城邑。
齐国大夫田和迁国君康公姜贷于黄海之滨,使食一城,以奉姜氏之祀。齐国君主与晋国君主相同,奄奄一息,仅名义上尚存。 
前4世纪10年代 前390 辛卯 周安王十二年
鲁穆公二十年
秦惠公十年
郑康公六年
宋休公六年
楚悼王十二年
齐康公十五年
晋孝公三年
魏武侯七年
韩烈侯十年
赵武侯十年
燕釐公十三年
卫慎公二十五年
齐太公二十三年 秦、魏二国战于武城(今陕西华县)。
齐攻魏,陷襄陵(今河南睢县)。
齐攻鲁,齐军败于平陆(今山东汶上)。 
  前389 壬辰 周安王十三年
鲁穆公二十一年
秦惠公十一年
郑康公七年
宋休公七年
楚悼王十三年
齐康公十六年
齐太公二十四年
晋孝公四年
魏武侯八年
韩烈侯十一年
赵武侯十一年
燕釐公十四年
卫慎公二十六年 秦攻魏,兵至晋阴。
齐大夫田和会魏、楚、卫三国于浊泽(今河南新郑)。
周安王姬骄封田和为侯,仍用齐为国号。 
  前388 癸巳 周安王十四年
鲁穆公二十二年
秦惠公十二年
郑康公八年
宋休公八年
楚悼王十四年
齐康公十七年
齐太公二十五年
晋孝公五年
魏武侯九年
韩烈侯十二年
赵武侯十二年
燕釐公十五年
卫慎公二十七年 齐大夫田和卒,子田剡嗣位。 高卢王布棱那斯东征,陷罗马城,罗马共和国以黄金1000磅贿其退出,分批缴纳赎金时,每有争执,布棱那斯大怒,拔剑砍天秤曰:“战败者都不幸。”
  前387 甲午 周安王十五年
鲁穆公二十三年
秦惠公十三年
郑康公九年
宋休公九年
楚悼王十五年
齐康公十八年
齐田剡元年
晋孝公六年
魏武侯十年
韩烈侯十三年
赵武侯十三年
燕釐公十六年
卫慎公二十八年 赵武侯卒,侄敬侯赵章嗣位。
韩烈侯韩取卒,子文侯嗣位。
秦惠公卒,子出公嗣位。
魏元帅吴起被谗奔楚,楚用为令尹(宰相)。 斯巴达与波斯订《安他克达和约》。
  前386 乙未 周安王十六年
鲁穆公二十四年
秦出公元年
郑康公十年
宋休公十年
楚悼王十六年
齐康公十九年
齐田剡二年
晋孝公七年
魏武侯十一年
韩文侯元年
赵敬侯元年
燕釐公十七年
卫慎公二十九年   
  前385 丙申 周安王十七年
鲁穆公二十五年
秦出公二年
郑康公十一年
宋休公十一年
楚悼王十七年
齐康公二十年
齐田剡三年
晋孝公八年
魏武侯十二年
韩文侯二年
赵敬侯二年
燕釐公十八年
卫慎公三十年 秦庶长杀国君出公及其母,迎立公子嬴师隰,是为献公。 
  前384 丁酉 周安王十八年
鲁穆公二十六年
秦献公元年
郑康公十二年
宋休公十二年
楚悼王十八年
齐康公二十一年
齐田剡四年
晋孝公九年
魏武侯十三年
韩文侯三年
赵敬侯三年
燕釐公十九年
卫慎公三十一年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生(-前322)。
  前383 戊戌 周安王十九年
鲁穆公二十七年
秦献公二年
郑康公十三年
宋休公十三年
楚悼王十九年
齐康公二十二年
齐田剡五年
晋孝公十年
魏武侯十四年
韩文侯四年
赵敬侯四年
燕釐公二十年
卫慎公三十二年 魏攻赵,败赵军于兔台。
秦筑栎阳城(今陕西临潼),自雍城(今陕西凤翔)迁都。 
  前382 己亥 周安王二十年
鲁穆公二十八年
秦献公三年
郑康公十四年
宋休公十四年
楚悼王二十年
齐康公二十三年
齐田剡六年
晋孝公十一年
魏武侯十五年
韩文侯五年
赵敬侯五年
燕釐公二十一年
卫慎公三十三年   
  前381 庚子 周安王二十一年
鲁穆公二十九年
秦献公四年
郑康公十五年
宋休公十五年
楚悼王二十一年
齐康公二十四年
齐田剡七年
晋孝公十二年
魏武侯十六年
韩文侯六年
赵敬侯六年
燕釐公二十二年
卫慎公三十四年 楚令尹吴起公正严明,疏无能贵族,抚养战士,楚国复强,惟怨家亦多。今年,楚悼王芈疑卒,子肃王芈臧嗣位。贵族大臣发兵攻吴起,吴起奔芈疑尸下,贵戚大臣射杀之,箭并中芈疑尸。芈臧既立,诛射尸者70余家。 
前4世纪20年代 前380 辛丑 周安王二十二年
鲁穆公三十年
秦献公五年
郑康公十六年
宋休公十六年
楚肃王元年
齐康公二十五年
齐田剡八年
晋孝公十三年
魏武侯十七年
韩文侯七年
赵敬侯七年
燕釐公二十三年
卫慎公三十五年   
  前379 壬寅 周安王二十三年
鲁穆公三十一年
秦献公六年
郑康公十七年
宋休公十七年
楚肃王二年
齐康公二十六年
齐田剡九年
晋孝公十四年
魏武侯十八年
韩文侯八年
赵敬侯八年
燕釐公二十四年
卫慎公三十六年 齐康公姜贷卒,姜氏齐国亡。
越自琅邪(今山东胶南)迁都会稽(今浙江绍兴)。 
  前378 癸卯 周安王二十四年
鲁穆公三十二年
秦献公七年
郑康公十八年
宋休公十八年
楚肃王三年
齐田剡十年
晋孝公十五年
魏武侯十九年
韩文侯九年
赵敬侯九年
燕釐公二十五年
卫慎公三十七年 狄攻魏,败魏军于浍水(今山西翼城)。
魏、韩、赵三国攻齐,军至灵丘(今山东茌平)。
晋孝公姬倾卒,子靖公姬俱酒嗣位。
齐侯田剡卒,子桓公田午嗣位。 雅典恢复“提洛联盟”(前477)。
  前377 甲辰 周安王二十五年
鲁穆公三十三年
秦献公八年
郑康公十九年
宋休公十九年
楚肃王四年
齐桓公元年
晋靖公元年
魏武侯二十年
韩文侯十年
赵敬侯十年
燕釐公二十六年
卫慎公三十八年 蜀攻楚,陷兹方(今四川奉节),楚筑扞关(今奉节县东)御蜀。
鲁穆公姬显卒,子共公姬奋嗣位。
韩文侯卒,子哀侯嗣位。 佛教解经分歧,长老耶舍于毗舍城如高僧集会,订正异说(佛教徒第二次大集结)。
  前376 乙巳 周安王二十六年
鲁共公元年
秦献公九年
郑康公二十年
宋休公二十年
楚肃王五年
齐桓公二年
晋靖公二年
魏武侯二十一年
韩哀侯元年
赵敬侯十一年
燕釐公二十七年
卫慎公三十九年 魏、韩、赵三国共废晋国君主靖公姬俱酒为庶民,瓜分其地,晋亡。
周安王姬骄卒,子烈王姬喜嗣位。 雅典、斯巴达舰队决战那克索斯,斯巴达大败。
  前375 丙午 周烈王元年
鲁共公二年
秦献公十年
郑康公二十一年
宋休公二十一年
楚肃王六年
齐桓公三年
魏武侯二十二年
韩哀侯二年
赵敬侯十二年
燕釐公二十八年
卫慎公四十年 韩灭郑,自阳翟迁都郑国故都郑城(今河南新郑)。
赵敬侯赵章卒,子成侯赵种嗣位。 
  前374 丁未 周烈王二年
鲁共公三年
秦献公十一年
宋休公二十二年
楚肃王七年
齐桓公四年
魏武侯二十三年
韩哀侯三年
赵成侯元年
燕釐公二十九年
卫慎公四十一年   
  前373 戊申 周烈王三年
鲁共公四年
秦献公十二年
宋休公二十三年
楚肃王八年
齐桓公五年
魏武侯二十四年
韩哀侯四年
赵成侯二年
燕釐公三十年
卫慎公四十二年 燕攻齐,败齐军于林狐(今河北盐山境)。
魏攻齐,军至博陵(今山东茌平境)。
燕釐公卒,子桓公嗣位。
宋休公子田卒,子辟公子辟兵嗣位。
卫慎公卫颓卒,子声公卫训嗣位。 
  前372 己酉 周烈王四年
鲁共公五年
秦献公十三年
宋辟公元年
楚肃王九年
齐桓公六年
魏武侯二十五年
韩哀侯五年
赵成侯三年
燕桓公元年
卫声公元年 赵攻卫,陷73乡邑,卫国疆土益小。
魏攻赵,败赵军于北蔺(今山西离石西)。
孟轲生(-前289)。 
  前371 庚戌 周烈王五年
鲁共公六年
秦献公十四年
宋辟公二年
楚肃王十年
齐桓公七年
魏武侯二十六年
韩哀侯六年
赵成侯四年
燕桓公二年
卫声公二年 秦、赵战于高安,秦军败退。
魏攻楚,陷鲁阳(今河南鲁山)。
魏武侯魏击卒,太子魏罃与公子魏缓争立,国内大乱。
韩相严遂杀国君哀侯,立其子庄侯韩若山。 希腊城邦底比斯起兵叛斯巴达,战于留克特拉,斯巴达大败。
前4世纪30年代 前370 辛亥 周烈王六年
鲁共公七年
秦献公十五年
宋辟公三年
楚肃王十一年
齐桓公八年
魏惠王元年
韩庄侯元年
赵成侯五年
燕桓公三年
卫声公三年 楚肃王芈臧卒,弟宣王芈良夫嗣位。
宋辟公子辟兵卒,子子剔成嗣位。
齐封即墨大夫,烹阿邑(今山东东阿)大夫。
齐桓公田午赴洛阳朝觐周烈王姬喜,是时周政府权力没落,周王几被遗忘,田午此举,列国瞩目。 
  前369 壬子 周烈王七年
鲁共公八年
秦献公十六年
宋剔成元年
楚宣王元年
齐桓公九年
魏惠王二年
韩庄侯二年
赵成侯六年
燕桓公四年
卫声公四年 周烈王姬喜卒,弟显王姬扁嗣位。
魏大夫王错奔韩。
韩、赵乘魏内乱,联合攻魏,战于浊泽(今山西永济),大破魏军,遂围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赵欲杀太子魏罃,立公子魏缓;韩欲分地,二国不和,先后退军。魏罃遂杀魏缓嗣位,是为惠王。 
  前368 癸丑 周显王元年
鲁共公九年
秦献公十七年
宋剔成二年
楚宣王二年
齐桓公十年
魏惠王三年
韩庄侯三年
赵成侯七年
燕桓公五年
卫声公五年 齐攻魏,陷观津(今河北武邑)。
赵攻齐,兵至长城(今山东中部)。
秦献公嬴师隰封子嬴向为蓝田君。 
  前367 甲寅 周显王二年
鲁共公十年
秦献公十八年
宋剔成三年
楚宣王三年
齐桓公十一年
魏惠王四年
韩庄侯四年
赵成侯八年
燕桓公六年
卫声公六年   罗马共和国护民官李锡尼为平民利益制定法典,限制贵族及富人利息及土地,史称《李锡尼法典》。
  前366 乙卯 周显王三年
鲁共公十一年
秦献公十九年
宋剔成四年
楚宣王四年
齐桓公十二年
魏惠王五年
韩庄侯五年
赵成侯九年
燕桓公七年
卫声公七年 魏、韩二国君主会于宅阳(今河南郑州)。联军攻秦,败于洛阳。 
  前365 丙辰 周显王四年
鲁共公十二年
秦献公二十年
宋剔成五年
楚宣王五年
齐桓公十三年
魏惠王六年
韩庄侯六年
赵成侯十年
燕桓公八年
卫声公八年 魏攻宋,陷仪台(今河南虞城)。 
  前364 丁巳 周显王五年
鲁共公十三年
秦献公二十一年
宋剔成六年
楚宣王六年
齐桓公十四年
魏惠王七年
韩庄侯七年
赵成侯十一年
燕桓公九年
卫声公九年 秦元帅章峤攻魏。韩、赵救魏,战于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三国联军大败,死6万人。 
  前363 戊午 周显王六年
鲁共公十四年
秦献公二十二年
宋剔成七年
楚宣王七年
齐桓公十五年
魏惠王八年
韩庄侯八年
赵成侯十二年
燕桓公十年
卫声公十年   
  前362 己未 周显王七年
鲁共公十五年
秦献公二十三年
宋剔成八年
楚宣王八年
齐桓公十六年
魏惠王九年
韩庄侯九年
赵成侯十三年
燕桓公十一年
卫声公十一年 秦攻魏,败魏军于少梁(今陕西韩城)。
卫声公卫训卒,子成侯卫速嗣位。
燕桓公卒,子文公嗣位。
秦献公嬴师隰卒,子孝公嬴渠梁嗣位。 
  前361 庚申 周显王八年
鲁共公十六年
秦孝公元年
宋剔成九年
楚宣王九年
齐桓公十七年
魏惠王十年
韩庄侯十年
赵成侯十四年
燕文公元年
卫成侯元年 秦孝公嬴渠梁下令求贤,卫公子卫鞅自魏入秦。 
前4世纪40年代 前360 辛酉 周显王九年
鲁共公十七年
秦孝公二年
宋剔成十年
楚宣王十年
齐桓公十八年
魏惠王十一年
韩庄侯十一年
赵成侯十五年
燕文公二年
卫成侯二年   
  前359 壬戌 周显王十年
鲁共公十八年
秦孝公三年
宋剔成十一年
楚宣王十一年
齐桓公十九年
魏惠王十二年
韩庄侯十二年
赵成侯十六年
燕文公三年
卫成侯三年 秦任卫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韩庄侯韩若山卒,子昭侯嗣位。
齐桓公田午卒,子威王田因齐嗣位。 希腊北部马其顿王国新王腓力二世即位(-前336)。
  前358 癸亥 周显王十一年
鲁共公十九年
秦孝公四年
宋剔成十二年
楚宣王十二年
齐威公元年
魏惠王十三年
韩昭侯元年
赵成侯十七年
燕文公四年
卫成侯四年 秦、韩二国战于西山(今熊耳山),韩军败退。
齐任邹忌为相。 
  前357 甲子  周显王十二年
鲁共公二十年
秦孝公五年
宋剔成十三年
楚宣王十三年
齐威公二年
魏惠王十四年
韩昭侯二年
赵成侯十八年
燕文公五年
卫成侯五年 韩、魏二国君主会于鄗邑(今河北柏乡)。 
  前356 乙丑 周显王十三年
鲁共公二十一年
秦孝公六年
宋剔成十四年
楚宣王十四年
齐威公三年
魏惠王十五年
韩昭侯三年
赵成侯十九年
燕文公六年
卫成侯六年 赵、燕二国君主会于阿城(今山东阳谷)。
赵、齐、宋三国君主会于平陆(今山东汶上)。 
  前355 丙寅 周显王十四年
鲁共公二十二年
秦孝公七年
宋剔成十五年
楚宣王十五年
齐威公四年
魏惠王十六年
韩昭侯四年
赵成侯二十年
燕文公七年
卫成侯七年 齐、魏二国君主会于郊县。魏惠王魏罃问齐威王田因齐有何国宝,田因齐曰:“我有四臣,使守四疆,乃国之宝。”
秦、魏二国君主会于杜平(今陕西澄城东)。
鲁共公姬奋卒,子康公姬毛嗣位。 
  前354 丁卯 周显王十五年
鲁康公元年
秦孝公八年
宋剔成十六年
楚宣王十六年
齐威公五年
魏惠王十七年
韩昭侯五年
赵成侯二十一年
燕文公八年
卫成侯八年 秦败魏军于元里(今陕西澄城南),斩首7000,陷少梁(今陕西韩城)。
魏元帅庞涓攻赵,围赵都邯郸。 
  前353 戊辰 周显王十六年
鲁康公二年
秦孝公九年
宋剔成十七年
楚宣王十七年
齐威公六年
魏惠王十八年
韩昭侯六年
赵成侯二十二年
燕文公九年
卫成侯九年 齐救赵,命田忌为元帅,孙膑为军师,直入魏境。魏撤军回击,战于桂陵(今河南长垣),魏军大败。
楚任昭奚恤为令尹。
韩攻东周,陷陵观、廪丘(皆村落名)。 
  前352 己巳 周显王十七年
鲁康公三年
秦孝公十年
宋剔成十八年
楚宣王十八年
齐威公七年
魏惠王十九年
韩昭侯七年
赵成侯二十三年
燕文公十年
卫成侯十年 秦国默默无闻已久,中原诸封国羞与为伍,自卫鞅变法,国势骤强,建立霸权,各国震惧。 
  前351 庚午 周显王十八年
鲁康公四年
秦孝公十一年
宋剔成十九年
楚宣王十九年
齐威公八年
魏惠王二十年
韩昭侯八年
赵成侯二十四年
燕文公十一年
卫成侯十一年 韩任申不害为相。
秦大良造卫鞅攻魏,陷固阳(今绥远九原城东北)。 
前4世纪50年代 前350 辛未 周显王十九年
鲁康公五年
秦孝公十二年
宋剔成二十年
楚宣王二十年
齐威公九年
魏惠王二十一年
韩昭侯九年
赵成侯二十五年
燕文公十二年
卫成侯十二年 秦自栎阳(今陕西临潼东北)迁都(陕西)咸阳。卫鞅令国民父子兄弟姊妹分室而居,颁度量衡制度,聚乡邑为31县。
赵成侯赵种卒,子肃侯赵语嗣位。 
  前349 壬申 周显王二十年
鲁康公六年
秦孝公十三年
宋剔成二十一年
楚宣王二十一年
齐威公十年
魏惠王二十二年
韩昭侯十年
赵肃侯元年
燕文公十三年
卫成侯十三年 赵自晋阳(今山西太原)迁都(河北)邯郸。 
  前348 癸酉 周显王二十一年
鲁康公七年
秦孝公十四年
宋剔成二十二年
楚宣王二十二年
齐威公十一年
魏惠王二十三年
韩昭侯十一年
赵肃侯二年
燕文公十四年
卫成侯十四年 秦行新赋税法。 
  前347 甲戌 周显王二十二年
鲁康公八年
秦孝公十五年
宋剔成二十三年
楚宣王二十三年
齐威公十二年
魏惠王二十四年
韩昭侯十二年
赵肃侯三年
燕文公十五年
卫成侯十五年 赵公子赵范叛,起兵袭邯郸,败死。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卒(前427-)。
  前346 乙亥 周显王二十三年
鲁康公九年
秦孝公十六年
宋剔成二十四年
楚宣王二十四年
齐威公十三年
魏惠王二十五年
韩昭侯十三年
赵肃侯四年
燕文公十六年
卫成侯十六年 鲁康公姬毛卒,子景公姬偃嗣位。
卫因国弱土小,自贬号为侯,臣属于魏、韩、赵。 
  前345 丙子 周显王二十四年
鲁康公元年
秦孝公十七年
宋剔成二十五年
楚宣王二十五年
齐威公十四年
魏惠王二十六年
韩昭侯十四年
赵肃侯五年
燕文公十七年
卫成侯十七年   
  前344 丁丑 周显王二十五年
鲁康公二年
秦孝公十八年
宋剔成二十六年
楚宣王二十六年
齐威公十五年
魏惠王二十七年
韩昭侯十五年
赵肃侯六年
燕文公十八年
卫成侯十八年   
  前343 戊寅 周显王二十六年
鲁康公三年
秦孝公十九年
宋剔成二十七年
楚宣王二十七年
齐威公十六年
魏惠王二十八年
韩昭侯十六年
赵肃侯七年
燕文公十九年
卫成侯十九年 周显王姬扁正式晋封秦孝公嬴渠梁为“西伯”,各国君主皆致贺。 
  前342 己卯 周显王二十七年
鲁康公四年
秦孝公二十年
宋剔成二十八年
楚宣王二十八年
齐威公十七年
魏惠王二十九年
韩昭侯十七年
赵肃侯八年
燕文公二十年
卫成侯二十年   
  前341 庚辰 周显王二十八年
鲁康公五年
秦孝公二十一年
宋剔成二十九年
楚宣王二十九年
齐威公十八年
魏惠王三十年
韩昭侯十八年
赵肃侯九年
燕文公二十一年
卫成侯二十一年 魏大举攻韩,齐命田忌为上将,孙膑为军师,攻魏救韩,大败魏军于马陵道(今山东莘县西南),生擒魏太子魏申,杀庞涓。
齐相邹忌诬元帅田忌谋反,田忌奔楚。 
前4世纪60年代 前340 辛巳 周显王二十九年
鲁康公六年
秦孝公二十二年
宋剔成三十年
楚宣王三十年
齐威公十九年
魏惠王三十一年
韩昭侯十九年
赵肃侯十年
燕文公二十二年
卫成侯二十二年 秦大夫卫鞅会齐、赵联军攻魏,大败魏军,掳魏元帅魏卬,魏割黄河以西地求和,因自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各国对秦震惧更甚。
秦封卫鞅商县地(今陕西商州),号商君。
楚宣王芈良夫卒,子威王芈商嗣位。 
  前339 壬午 周显王三十年
鲁康公七年
秦孝公二十三年
宋剔成三十一年
楚威王元年
齐威公二十年
魏惠王三十二年
韩昭侯二十年
赵肃侯十一年
燕文公二十三年
卫成侯二十三年   
  前338 癸未 周显王三十一年
鲁康公八年
秦孝公二十四年
宋剔成三十二年
楚威王二年
齐威公二十一年
魏惠王三十三年
韩昭侯二十一年
赵肃侯十二年
燕文公二十四年
卫成侯二十四年 秦孝公嬴渠梁卒,子惠王嬴驷嗣位,诬卫鞅谋反,捕杀之,尽屠其家。 马其顿腓力二世南下攻掠,战于喀隆尼亚,底比斯雅典联军大败,乞降,马其顿遂统一希腊全境。
  前337 甲申 周显王三十二年
鲁康公九年
秦惠王元年
宋剔成三十三年
楚威王三年
齐威公二十二年
魏惠王三十四年
韩昭侯二十二年
赵肃侯十三年
燕文公二十五年
卫成侯二十五年 洛阳人苏秦以连横策略(列国与秦国和解),游说秦惠王嬴驷,嬴驷不能采纳。苏秦返家,妻不停织布,嫂不为煮饭。
韩相申不害卒。 
  前336 乙酉 周显王三十三年
鲁康公十年
秦惠王二年
宋剔成三十四年
楚威王四年
齐威公二十三年
魏惠王三十五年
韩昭侯二十三年
赵肃侯十四年
燕文公二十六年
卫成侯二十六年   马其顿王腓力二世被刺身死(前359-),子亚历山大嗣位(-前323)。 
  前335 丙戌 周显王三十四年
鲁康公十一年
秦惠王三年
宋剔成三十五年
楚威王五年
齐威公二十四年
魏惠王三十六年
韩昭侯二十四年
赵肃侯十五年
燕文公二十七年
卫成侯二十七年 秦攻韩,陷宜阳(今河南宜阳)。
苏秦以合纵策略(各国结盟抗秦),说赵肃侯赵语,赵语封苏秦为武安君。 
  前334 丁亥 周显王三十五年
鲁康公十二年
秦惠王四年
宋剔成三十六年
楚威王六年
齐威公二十五年
魏惠王后元元年
韩昭侯二十五年
赵肃侯十六年
燕文公二十八年
卫成侯二十八年 齐威王田因齐、魏惠王魏罃会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同时宣布称王,建齐王国与魏王国。
赵王姒无彊攻楚,大败,身死国亡,立国164年。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统军渡达达尼海峡,东攻波斯,战于格拉尼卡斯河,波斯军大败,亚历山大乘胜陷撒狄、以弗所、米利都诸城。
  前333 戊子 周显王三十六年
鲁康公十三年
秦惠王五年
宋剔成三十七年
楚威王七年
齐威公二十六年
魏惠王后元二年
韩昭侯二十六年
赵肃侯十七年
燕文公二十九年
卫成侯二十九年 苏秦以合纵对抗策略游说列国,佩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相印。
魏国人张仪以连横和解策略游说秦惠王嬴驷,嬴驷正悔失去苏秦,乃用张仪为客卿。
韩昭侯卒,子威侯嗣位。
燕文公卒,子易王嗣位。
卫成侯卫速卒,子平侯嗣位。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统军3万人续东攻,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统军60万人迎击,战于伊索斯平原,亚历山大军死450人,波斯军死11万。大流士三世遁走,太后、皇后、公主悉被擒,乞割幼发拉底河以西请和,亚历山大不许。
  前332 己丑 周显王三十七年
鲁康公十四年
秦惠王六年
宋剔成三十八年
楚威王八年
齐威公二十七年
魏惠王后元三年
韩威侯元年
赵肃侯十八年
燕易王元年
卫平侯元年 秦为破坏合纵对抗,教唆齐、魏,联合攻赵,苏秦恐,请出使燕国。苏秦既离赵,合纵对抗约遂瓦解。
赵决河水灌敌军,齐、魏军始退。
齐攻燕,陷10邑,既而归还。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统军入北非,陷埃及,于尼罗河口筑亚历山大城。
  前331 庚寅 周显王三十八年
鲁康公十五年
秦惠王七年
宋剔成三十九年
楚威王九年
齐威公二十八年
魏惠王后元四年
韩威侯二年
赵肃侯十九年
燕易王二年
卫平侯二年 宋国君主本姓子,约在此时改姓宋。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追击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再会战于亚卑拉,波斯军再大溃。亚历山大陷波斯首都苏萨,建亚历山大帝国(-前323)。
前4世纪70年代 前330 辛卯 周显王三十九年
鲁康公十六年
秦惠王八年
宋剔成四十年
楚威王十年
齐威公二十九年
魏惠王后元五年
韩威侯三年
赵肃侯二十年
燕易王三年
卫平侯三年 秦攻魏,围焦城(今河南三门峡西)、曲沃(今河南三门峡西南),魏尽割黄河以西残地与秦。 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为叛将柏苏斯刺杀于骡车中,波斯帝国亡(前539-,立国210年)。
  前329 壬辰 周显王四十年
鲁康公十七年
秦惠王九年
宋剔成四十一年
楚威王十一年
齐威公三十年
魏惠王后元六年
韩威侯四年
赵肃侯二十一年
燕易王四年
卫平侯四年 秦攻魏,陷汾阴(今山西万荣)、皮氏(今山西河津)、焦城、曲沃。
楚威王芈商卒,子怀王芈槐嗣位。
宋公子宋偃起兵叛,国君宋剔成奔齐,宋偃嗣位,是为康王。 
  前328 癸巳 周显王四十一年
鲁康公十八年
秦惠王十年
宋康王元年
楚怀王元年
齐威公三十一年
魏惠王后元七年
韩威侯五年
赵肃侯二十二年
燕易王五年
卫平侯五年 秦攻魏,陷蒲阳(今山西隰县),又复归还。魏为感谢,乃割上郡(今陕西榆林)15县予秦。
秦任张仪为相。秦攻赵,陷离石(今山西离石)。 亚历山大陷巴克拉尼,擒柏苏斯,鞭打后交波斯故王大流士三世家属。
  前327 甲午 周显王四十二年
鲁康公十九年
秦惠王十一年
宋康王二年
楚怀王二年
齐威公三十二年
魏惠王后元八年
韩威侯六年
赵肃侯二十三年
燕易王六年
卫平侯六年 秦灭义渠国(今甘肃西峰),置义渠县。秦归焦城、曲沃于魏。 亚历山大续东攻,抵印度河。
  前326 乙未 周显王四十三年
鲁康公二十年
秦惠王十二年
宋康王三年
楚怀王三年
齐威公三十三年
魏惠王后元九年
韩威侯七年
赵肃侯二十四年
燕易王七年
卫平侯七年 赵肃侯赵语卒,子武灵王赵雍嗣位。
魏惠王魏罃与韩威侯会于巫沙。 亚历山大渡印度河,陷旁遮普,欲深入印度,而士卒疲惫,苦于酷热,怨不肯前,乃还。
  前325 丙申 周显王四十四年
鲁康公二十一年
秦惠王十三年
宋康王四年
楚怀王四年
齐威公三十四年
魏惠王后元十年
韩威侯八年
赵武灵王元年
燕易王八年
卫平侯八年 卫平侯卒,子嗣君嗣位。
秦惠王嬴驷正式称王。
齐元帅田朌攻赵都邯郸,擒赵大将韩举,占领平邑(今河北南乐东北)、新城(今山西闻喜东)。 意大利中部萨姆奈人攻那不勒斯,罗马共和国救那不勒斯,战争持续35年(-前290)。
  前324 丁酉 周显王四十五年
鲁康公二十二年
秦惠王元年
宋康王五年
楚怀王五年
齐威公三十五年
魏惠王
后元十一年
韩威侯九年
赵武灵王二年
燕易王九年
卫嗣君元年 秦相张仪攻魏,陷陕城(今陕西三门峡)。
燕相苏秦私通前任国君文公夫人,易王侦知,苏秦恐,奔齐,齐任为客卿。 
  前323 戊戌 周显王四十六年
鲁康公二十三年
秦惠王二年
宋康王六年
楚怀王六年
齐威公三十六年
魏惠王
后元十二年
韩威侯十年
赵武灵王三年
燕易王十年
卫嗣君二年 秦相张仪与齐相、楚令尹会于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
韩、燕二国同时宣布称王,分别建韩王国与燕王国。 亚历山大痛饮狂醉,暴卒(前336-),年33岁。其后洛克舍那杀另一后大流士三世之女巴星尼,生遗腹子,名亚历山大阿杰斯。
  前322 己亥 周显王四十七年
鲁康公二十四年
秦惠王三年
宋康王七年
楚怀王七年
齐威公三十七年
魏惠王
后元十三年
韩威侯十一年
赵武灵王四年
燕易王十一年
卫嗣君三年 秦相张仪赴魏,任魏相。
秦攻魏,陷曲沃、平周(今山西介休)。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卒(前384-)。
  前321 庚子 周显王四十八年
鲁康公二十五年
秦惠王四年
宋康王八年
楚怀王八年
齐威公三十八年
魏惠王
后元十四年
韩威侯十二年
赵武灵王五年
燕易王十二年
卫嗣君四年 周显王姬扁卒,子慎靓王姬定嗣位。
燕易王卒,子姬哙嗣位。
齐相田婴卒,子田文嗣位,是为孟尝君。 印度人旃陀罗及多起兵,据旁遮普,逐亚历山大所置官吏,建立帝国,称孔雀王朝(-前184)。
前4世纪80年代 前320 辛丑 周慎靓王元年
鲁康公二十六年
秦惠王五年
宋康王九年
楚怀王九年
齐威公三十九年
魏惠王
后元十五年
韩威侯十三年
赵武灵王六年
燕姬哙元年
卫嗣君五年 卫益微弱,不敢称侯,再自贬号称君。
游说家孟轲见魏惠王魏罃,魏罃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轲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齐威王田因齐卒,子宣王田辟彊嗣位。 
  前319 壬寅 周慎靓王二年
鲁康公二十七年
秦惠王六年
宋康王十年
楚怀王十年
齐宣王元年
魏惠王
后元十六年
韩宣惠王十四年
赵武灵王七年
燕姬哙二年
卫嗣君六年 秦攻韩,陷鄢陵(今河南鄢陵)。
魏惠王魏罃卒,子襄王魏嗣嗣位。孟轲见魏嗣,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 
  前318 癸卯 周慎靓王三年
鲁康公二十八年
秦惠王七年
宋康王十一年
楚怀王十一年
齐宣王二年
魏襄王元年
韩宣惠王十五年
赵武灵王八年
燕姬哙三年
卫嗣君七年 楚、魏、韩、赵、燕五国联军攻秦,兵至函谷关,秦开关迎敌,五国联军惧不敢战,退走。
宋国君王宋偃宣布称王,建宋王国。
各国均地广兵强,混战日益惨烈。周、卫二国皆弹丸之地,无人理睬。 
  前317 甲辰 周慎靓王四年
鲁康公二十九年
秦惠王八年
宋康王十二年
楚怀王十二年
齐宣王三年
魏襄王二年
韩宣惠王十六年
赵武灵王九年
燕姬哙四年
卫嗣君八年 秦败韩军于脩鱼(今河南原阳),斩首8万,复于观泽(今河南清丰)掳韩大将魏叟、申差,诸国震恐。
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不胜,乃刺杀苏秦。
魏相张仪返秦,复任秦相。
鲁景公姬偃卒,子平公姬旅嗣位。 
  前316 乙巳 周慎靓王五年
鲁平公元年
秦惠王九年
宋康王十三年
楚怀王十三年
齐宣王四年
魏襄王三年
韩宣惠王十七年
赵武灵王十年
燕姬哙五年
卫嗣君九年 燕王姬哙让位于其相子之。
秦大夫司马错攻蜀国(今四川成都),蜀王开明死,蜀亡。 
  前315 丙午 周慎靓王六年
鲁平公二年
秦惠王十年
宋康王十四年
楚怀王十四年
齐宣王五年
魏襄王四年
韩宣惠王十八年
赵武灵王十一年
燕子之元年
卫嗣君十年 周慎靓王姬定卒,子赧王姬延嗣位。
赵国君主赵雍宣布称王,建赵王国。 马其顿摄政加桑德,逮亚历山大生母奥琳匹雅斯,肢解处死。
 
  前314 丁未 周赧王元年
鲁平公三年
秦惠王十一年
宋康王十五年
楚怀王十五年
齐宣王六年
魏襄王五年
韩宣惠王十九年
赵武灵王十二年
燕子之二年
卫嗣君十一年 秦攻韩,败韩军于岸门(今山西河津),赵遣太子入秦为人质。
燕王子之即位3年,国内大乱,前王姬哙太子姬平起兵,构难数月,死数万人。
齐宣王田辟彊遣元帅匡章,乘虚攻燕,杀子之,并杀姬哙,遂灭燕。赵闻讯,立燕公子姬职为燕王,遣大将乐池送之返国。
秦封王子嬴通为蜀侯,命陈庄为相,时蛮戎尚强,秦移民万家于蜀。 
  前313 戊申 周赧王二年
鲁平公四年
秦惠王十二年
宋康王十六年
楚怀王十六年
齐宣王七年
魏襄王六年
韩宣惠王二十年
赵武灵王十三年
燕子之十三年
卫嗣君十二年 秦攻赵,陷蔺城(今山西离石西),掳赵大将庄豹。
秦相张仪访楚,说楚怀王芈槐与齐断绝邦交,许以割地600里,既而仅割地6里,芈槐大怒,发兵攻秦。 
  前312 己酉 周赧王三年
鲁平公五年
秦惠王十三年
宋康王十七年
楚怀王十七年
齐宣王八年
魏襄王七年
韩宣惠王
二十一年
赵武灵王十四年
燕昭王元年
卫嗣君十三年 秦迎击楚军,战于丹阳(今河南淅江),楚大败,死8万人,秦掳楚大将屈匄,陷汉中郡。楚怀王芈槐悉发国内兵,再战于蓝田,又大败,自是楚衰。
燕人立太子姬平为君,是为昭王。驱齐军,复国。任用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
韩宣惠王卒,子襄王韩仓嗣位。 
  前311 庚戌 周赧王四年
鲁平公六年
秦惠王十四年
宋康王十八年
楚怀王十八年
齐宣王九年
魏襄王八年
韩襄王元年
赵武灵王十五年
燕昭王二年
卫嗣君十四年 秦属蜀相陈庄叛,杀蜀侯嬴通。
秦相张仪以连横(联秦)游说楚、韩、齐、赵、燕五国,均听命。
秦惠王嬴驷卒,子武王嬴荡嗣位。 亚历山大寡后洛克舍那与小亚历山大,被摄政加桑德遣人刺死,另一子赫丘利亦被杀。
前4世纪90年代 前310 辛亥 周赧王五年
鲁平公七年
秦武王元年
宋康王十九年
楚怀王十九年
齐宣王十年
魏襄王九年
韩襄王二年
赵武灵王十六年
燕昭王三年
卫嗣君十五年 魏复任张仪为相。
秦大夫甘茂诛蜀相陈庄。
秦武王嬴荡与魏襄王魏嗣会于临晋(今陕西大荔)。 
  前309 壬子 周赧王六年
鲁平公八年
秦武王二年
宋康王二十年
楚怀王二十年
齐宣王十一年
魏襄王十年
韩襄王三年
赵武灵王十七年
燕昭王四年
卫嗣君十六年   
  前308 癸丑 周赧王七年
鲁平公九年
秦武王三年
宋康王二十一年
楚怀王二十一年
齐宣王十二年
魏襄王十一年
韩襄王四年
赵武灵王十八年
燕昭王五年
卫嗣君十七年 秦任樗里子嬴疾为左丞相,甘茂为右丞相,是为中国有丞相之始。
甘茂攻韩,军行之前,与武王嬴荡先盟于息壤(高陵、河堤之谓),约定秦王不听谗言,不成功即不还军。
秦封王子嬴辉为蜀侯。 
  前307   周赧王八年
鲁平公十年
秦武王四年
宋康王二十二年
楚怀王二十二年
齐宣王十三年
魏襄王十二年
韩襄王五年
赵武灵王十九年
燕昭王六年
卫嗣君十八年 秦甘茂陷韩(河南)宜阳。
秦武王嬴荡赴洛阳,观周太庙,举鼎绝脉而死,弟昭襄王嬴稷嗣位。
赵武灵王赵雍下令国人废弃中华民族固有服装,改穿胡人服装,废弃军中笨重车辆,改为骑马,守旧势力哗然。 
  前306 乙卯 周赧王九年
鲁平公十一年
秦昭襄王元年
宋康王二十三年
楚怀王二十三年
齐宣王十四年
魏襄王十三年
韩襄王六年
赵武灵王二十年
燕昭王七年
卫嗣君十九年 秦右丞相甘茂惧谗,奔齐。
赵发兵拓境,北至宁葭(今河北获鹿),西至榆中(今内蒙东胜)。
楚、齐、韩三国再订合纵抗秦盟约。 亚历山大部将托勒密据埃及独立,称托勒密王国(-前31)。
  前305 丙辰 周赧王十年
鲁平公十二年
秦昭襄王二年
宋康王二十四年
楚怀王二十四年
齐宣王十五年
魏襄王十四年
韩襄王七年
赵武灵王
二十一年
燕昭王八年
卫嗣君二十年 赵攻中山国,中山割4邑求和。
秦穰侯魏冉杀惠文后及诸王子。 
  前304 丁巳 周赧王十一年
鲁平公十三年
秦昭襄王三年
宋康王二十五年
楚怀王二十五年
齐宣王十六年
魏襄王十五年
韩襄王八年
赵武灵王
二十二年
燕昭王九年
卫嗣君二十一年 秦昭襄王嬴稷与楚怀王芈槐盟于黄棘(今河南南阳)。秦将侵地上庸(今湖北竹山)还楚。 
  前303 戊午 周赧王十二年
鲁平公十四年
秦昭襄王四年
宋康王二十六年
楚怀王二十六年
齐宣王十七年
魏襄王十六年
韩襄王九年
赵武灵王
二十三年
燕昭王十年
卫嗣君二十二年 齐、魏、韩三国以楚与秦盟,背叛合纵,联合攻楚。楚遣太子芈横入秦为人质,秦发兵救楚。秦攻魏救楚,陷蒲阪(今山西永济西)、阳春(今山西永济西南)、封陵(今山西芮城风陵渡)。
秦再攻韩,陷武遂(今山西垣曲)。 塞琉卡斯王反攻旁遮普,印度孔雀王朝旃陀罗及多王迎战,大败塞军,据塞王之女为妻。
  前302 己未 周赧王十三年
鲁平公十五年
秦昭襄王五年
宋康王二十七年
楚怀王二十七年
齐宣王十八年
魏襄王十七年
韩襄王十年
赵武灵王
二十四年
燕昭王十一年
卫嗣君二十三年 秦昭襄王嬴稷、魏襄王魏嗣、韩太子韩婴,会于临晋(今陕西大荔)。秦以侵地蒲阪还魏,抗秦合纵盟约又瓦解。
楚太子芈横自秦逃归。 
  前301 庚申 周赧王十四年
鲁平公十六年
秦昭襄王六年
宋康王二十八年
楚怀王二十八年
齐宣王十九年
魏襄王十八年
韩襄王十一年
赵武灵王
二十五年
燕昭王十二年
卫嗣君二十四年 秦、韩、魏、齐四国攻楚,败楚军于重丘(今河南泌阳),杀楚大将唐昧。
秦蜀侯嬴辉被诬进毒,秦遣大夫司马错击杀之。
赵惠后卒。
齐宣王田辟彊卒,子湣王田地嗣位。
秦寻攻韩,占领穰城(今河南邓州)。 
10、前3世纪
本世纪是一个更惨烈的混战世纪,各王国吞并结果,只剩下7国——齐、楚、燕、赵、韩、魏、秦,不久,被秦全部消灭,战国时代终,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强大的王朝。但内乱又起,项羽、刘邦两位草莽英雄火并。
本世纪末,刘邦的西汉王朝统一中国。
  年份 干支 国号王朝及纪年 国内 国外
前3世纪00年代 前300 辛酉 周赧王十五年
鲁平公十七年
秦昭襄王七年
宋康王二十九年
楚怀王二十九年
齐湣王元年
魏襄王十九年
韩襄王十二年
赵武灵王
二十六年
燕昭王十三年
卫嗣君二十五年 秦华阳君芈戎攻楚,斩首3万,杀楚大将景缺,陷襄城(今河南襄城)。楚遣太子芈横入齐为人质。
秦丞相樗里子嬴疾卒,楼缓继为丞相。 
  前299 壬戌 周赧王十六年
鲁平公十八年
秦昭襄王八年
宋康王三十年
楚怀王三十年
齐湣王二年
魏襄王二十年
韩襄王十三年
赵武灵王
二十七年
燕昭王十四年
卫嗣君二十六年 秦昭襄王嬴稷邀楚怀王芈槐会盟于武关(今陕西商南),突劫芈槐至咸阳,强迫割巫郡(今四川巫山)、黔中郡(今湖南吉首)。芈槐怒拒,乃留不使返。楚迎立太子芈横嗣位,是为顷襄王。
楚大夫屈原以屡次向国王进谏,皆不见从,且被贬逐,悲愤之余,投汨罗江(今湖南汨罗)自杀。
赵武灵王赵雍传位于少子惠文王赵何,赵雍自称主父。
秦任齐孟尝君田文为秦相。 
  前298 癸亥 周赧王十七年
鲁平公十九年
秦昭襄王九年
宋康王三十一年
楚顷襄王元年
齐湣王三年
魏襄王二十一年
韩襄王十四年
赵惠文王元年
燕昭王十五年
卫嗣君二十七年 秦昭襄王嬴稷信谗,欲杀田文,田文逃归齐。秦军出武关攻楚,斩首5万,陷楚16城。
赵惠文王赵何封其弟赵胜为平原君。
哲学家公孙龙始创“白马非马”之说。 印度孔雀王朝旃陀罗及多王卒(前321-),子 宾都沙亚(-前273)嗣位。
  前297 甲子 周赧王十八年
鲁平公二十年
秦昭襄王十年
宋康王三十二年
楚顷襄王二年
齐湣王四年
魏襄王二十二年
韩襄王十五年
赵惠文王二年
燕昭王十六年
卫嗣君二十八年 楚怀王芈槐自秦囚所逃走,秦军遮楚道搜捕,芈槐奔赵,赵不敢收容。将奔魏,秦兵追至逮获。
鲁平公姬旅卒,子湣公姬贾嗣位。 
  前296 乙丑 周赧王十九年
鲁湣公元年
秦昭襄王十一年
宋康王三十三年
楚顷襄王三年
齐湣王五年
魏襄王二十三年
韩襄王十六年
赵惠文王三年
燕昭王十七年
卫嗣君二十九年 楚怀王芈槐卒,秦归其尸。
魏襄王魏嗣卒,子昭王魏遫嗣位。
韩襄王韩仓卒,子釐王韩咎嗣位。 
  前295 丙寅 周赧王二十年
鲁湣公二年
秦昭襄王十二年
宋康王三十四年
楚顷襄王四年
齐湣王六年
魏昭王元年
韩釐王元年
赵惠文王四年
燕昭王十八年
卫嗣君三十年 中山(今河北定州)贵儒学,轻战士,赵主父赵雍袭而灭之,迁其王于肤施(今陕西绥德),中山亡。
赵主父赵雍游沙丘(今河北平乡),长子安阳君赵章起兵攻国君惠文王赵何,兵败被杀。公子赵成及司寇李兑惧后患,因围 赵雍宫,赵雍饿死。
秦命穰侯魏冉为丞相。 
  前294 丁卯 周赧王二十一年
鲁湣公三年
秦昭襄王十三年
宋康王三十五年
楚顷襄王五年
齐湣王七年
魏昭王二年
韩釐王二年
赵惠文王五年
燕昭王十九年
卫嗣君三十一年   
  前293 戊辰 周赧王二十二年
鲁湣公四年
秦昭襄王十四年
宋康王三十六年
楚顷襄王六年
齐湣王八年
魏昭王三年
韩釐王三年
赵惠文王六年
燕昭王二十年
卫嗣君三十二年 韩、魏攻秦,秦任白起为元帅,战于伊阙(今河南洛阳南),大败二国联军,斩24万人,掳韩大将公孙喜。 
  前292 己巳 周赧王二十三年
鲁湣公五年
秦昭襄王十五年
宋康王三十七年
楚顷襄王七年
齐湣王九年
魏昭王四年
韩釐王四年
赵惠文王七年
燕昭王二十一年
卫嗣君三十三年   
  前291 庚午 周赧王二十四年
鲁湣公六年
秦昭襄王十六年
宋康王三十八年
楚顷襄王八年
齐湣王十年
魏昭王五年
韩釐王五年
赵惠文王八年
燕昭王二十二年
卫嗣君三十四年 秦攻韩,陷宛城(今河南南阳)。 
前3世纪10年代 前290 辛未 周赧王二十五年
鲁湣公七年
秦昭襄王十七年
宋康王三十九年
楚顷襄王九年
齐湣王十一年
魏昭王六年
韩釐王六年
赵惠文王九年
燕昭王二十三年
卫嗣君三十五年 魏割河东地(山西)400里、韩割武遂地(今山西垣曲东南)200里与秦。 萨姆奈战争终(前325-),萨姆奈部落溃,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中部。
  前289 壬申 周赧王二十六年
鲁湣公八年
秦昭襄王十八年
宋康王四十年
楚顷襄王十年
齐湣王十二年
魏昭王七年
韩釐王七年
赵惠文王十年
燕昭王二十四年
卫嗣君三十六年 秦大良造白起、客卿司马错率军攻魏,军至轵城(今河南济源),陷大小61邑。
孟轲卒(前372-)。 
  前288 癸酉 周赧王二十七年
鲁湣公九年
秦昭襄王十九年
宋康王四十一年
楚顷襄王十一年
齐湣王十三年
魏昭王八年
韩釐王八年
赵惠文王十一年
燕昭王二十五年
卫嗣君三十七年 秦昭襄王嬴稷称西帝,遣使尊齐湣王田地称东帝,寻皆弃帝号,恢复称王。 
  前287 甲戌 周赧王二十八年
鲁湣公十年
秦昭襄王二十年
宋康王四十二年
楚顷襄王十二年
齐湣王十四年
魏昭王九年
韩釐王九年
赵惠文王十二年
燕昭王二十六年
卫嗣君三十八年 秦攻魏,陷新垣(今山西垣曲)、曲阳(今河南济源)。 
  前286 乙亥 周赧王二十九年
鲁湣公十一年
秦昭襄王
二十一年
宋康王四十三年
楚顷襄王十三年
齐湣王十五年
魏昭王十年
韩釐王十年
赵惠文王十三年
燕昭王二十七年
卫嗣君三十九年 秦攻魏,魏割故都安邑(今山西夏县)求和,秦尽驱安邑之民入魏,仅据其城。
齐攻宋,宋康王宋偃兵溃,被杀,宋亡,立国44年。(?) 
  前285 丙子 周赧王三十年
鲁湣公十二年
秦昭襄王
二十二年
楚顷襄王十四年
齐湣王十六年
魏昭王十一年
韩釐王十一年
赵惠文王十四年
燕昭王二十八年
卫嗣君四十年 秦、楚会于宛城(今河南南阳)。
秦、赵会于中阳(今山西中阳)。
秦大将蒙武攻齐,陷9城。 
  前284 丁丑 周赧王三十一年
鲁湣公十三年
秦昭襄王
二十三年
楚顷襄王十五年
齐湣王十七年
魏昭王十二年
韩釐王十二年
赵惠文王十五年
燕昭王二十九年
卫嗣君四十一年 燕上将乐毅会赵、秦、韩、魏五国联军,大举攻齐,陷齐70余城,仅余即墨(今山东平度)、莒邑(今山东莒县)二城不下,乐毅围即墨。
齐湣王田地奔卫、邹、鲁、莒。楚遣大将淖齿救齐,淖齿杀田地。
秦、魏、韩会于周都洛阳。 
  前283 戊寅 周赧王三十二年
鲁湣公十四年
秦昭襄王
二十四年
楚顷襄王十六年
齐襄王元年
魏昭王十三年
韩釐王十三年
赵惠文王十六年
燕昭王三十年
卫嗣君四十二年 秦、赵二国会于穰城(今河南邓州)。
秦攻魏,陷安城(今河南原阳),前锋至魏都大梁而还。
齐人攻杀淖齿,立故王太子田法章,是为襄王。
秦昭襄王嬴稷向赵国索和氏璧,声称用15城交换。赵遣舍人蔺相如执璧赴秦,见秦无诚意,完璧而归。
卫嗣君卒,子怀君嗣位。
乐毅围即墨一年。 
  前282 己卯 周赧王三十三年
鲁湣公十五年
秦昭襄王
二十五年
楚顷襄王十七年
齐襄王二年
魏昭王十四年
韩釐王十四年
赵惠文王十七年
燕昭王三十一年
卫怀君元年 秦攻赵,陷两城。
乐毅围即墨二年。 
  前281 庚辰 周赧王三十四年鲁湣公十六年
秦昭襄王
二十六年
楚顷襄王十八年
齐襄王三年
魏昭王十五年
韩釐王十五年
赵惠文王十八年
燕昭王三十二年
卫怀君二年 秦再攻赵,陷石城(今河北石家庄)。
乐毅围即墨三年。 意大利南部,希腊殖民所建城邦林立,总称“大希腊”,互相攻伐不止。条立爱邀罗马共和国击他林敦,他林敦亦向希腊本土城邦伊庇鲁斯求救,伊王皮洛士渡海入援,战争持续7年(-前275)。
前3世纪20年代 前280 辛巳 周赧王三十五年鲁湣公十七年
秦昭襄王
二十七年
楚顷襄王十九年
齐襄王四年
魏昭王十六年
韩釐王十六年
赵惠文王十九年
燕昭王三十三年
卫怀君三年 秦大将白起攻赵,斩首2万,陷代郡(今河北蔚县)光狼城。
秦大将司马错攻楚,陷黔中(今湖南吉首),楚割汉水以北及上庸地(今湖北竹山)求和。
乐毅围即墨四年。 
  前279 壬午 周赧王三十六年
鲁湣公十八年
秦昭襄王
二十八年
楚顷襄王二十年
齐襄王五年
魏昭王十七年
韩釐王十七年
赵惠文王二十年
燕昭王三十四年
卫怀君四年 秦大将白起攻楚,陷鄢城(今湖北宜城)、邓县(今湖北襄樊)、西陵(今湖北宜昌)。
秦、赵会于渑池(今河南新安西)。
赵任蔺相如为相。
乐毅围即墨五年。
燕昭王姬平卒,子惠王姬乐资嗣位。
即墨大夫田单施离间计,姬乐资果使骑劫代乐毅为将,乐毅奔赵。田单用火牛反攻,斩骑劫,大破燕军尽复70城,迎襄王田法章入临淄。
齐孟尝君田文卒,魏、齐二国乘其丧,共灭其食邑薛国(今山东微山)。 
  前278 癸未 周赧王三十七年
鲁湣公十九年
秦昭襄王
二十九年
楚顷襄王
二十一年
齐襄王六年
魏昭王十八年
韩釐王十八年
赵惠文王
二十一年
燕惠王元年
卫怀君五年 秦大将白起攻楚,陷其国都郢都(今湖北江陵),烧其先王坟墓夷陵(今湖北宜昌)。楚兵溃散,不能复战,迁都陈丘(故陈国,今河南淮阳)。 
  前277 甲申 周赧王三十八年
鲁湣公二十年
秦昭襄王三十年
楚顷襄王
二十二年
齐襄王七年
魏昭王十九年
韩釐王十九年
赵惠文王
二十二年
燕惠王二年
卫怀君六年 秦于侵楚地置黔中郡(今湖南吉首)。
魏昭王魏遫卒,子安釐王魏圉嗣位。 
  前276 乙酉 周赧王三十九年
鲁湣公二十一年
秦昭襄王
三十一年
楚顷襄王
二十三年
齐襄王八年
魏安釐王元年
韩釐王二十年
赵惠文王
二十三年
燕惠王三年
卫怀君七年 秦武安君白起攻魏,陷两城。
楚顷襄王芈横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江南15邑。
魏安釐王魏圉封弟魏无忌为信陵君。 
  前275 丙戌 周赧王四十年
鲁湣公二十二年
秦昭襄王
三十二年
楚顷襄王
二十四年
齐襄王九年
魏安釐王二年
韩釐王二十一年
赵惠文王
二十四年
燕惠王四年
卫怀君八年 魏割温城(今河南温县)8城与秦。秦穰侯魏冉再攻魏,韩遣大将暴鸢救魏。魏冉大破韩援军,斩首4万,围大梁。 罗马共和国与伊庇鲁斯王波洛士屡战不利,乃与迦太基帝国结盟,联军反攻,皮洛士大败,遁回希腊,罗马悉并“大希腊”诸城邦,统一意大利半岛,迦太基取得西西里岛西半部(前281-)。
  前274 丁亥 周赧王四十一年
鲁湣公二十三年
秦昭襄王
三十三年
楚顷襄王
二十五年
齐襄王十年
魏安釐王三年
韩釐王二十二年
赵惠文王
二十五年
燕惠王五年
卫怀君九年 秦穰侯魏冉再攻魏,陷4城,斩首4万。
鲁湣公姬贾卒,子顷公姬雠嗣位。 
  前273 戊子 周赧王四十二年
鲁顷公元年
秦昭襄王
三十四年
楚顷襄王
二十六年
齐襄王十一年
魏安釐王四年
韩釐王二十三年
赵惠文王
二十六年
燕惠王六年
卫怀君十年 魏、赵联军攻韩华阳(今河南新郑),秦救韩,败魏军于华阳城下,斩首13万,魏割南阳(今河南修武以西)与秦求和。秦又败赵军,沉赵兵2万于黄河。
韩釐王韩咎卒,子桓惠王嗣位。 印度孔雀王朝宾都沙亚王卒(前373-),子阿输加嗣位,中国称之为阿育王(-前232)。
  前272 己丑 周赧王四十三年
鲁顷公二年
秦昭襄王
三十五年
楚顷襄王
二十七年
齐襄王十二年
魏安釐王五年
韩桓惠王元年
赵惠文王
二十七年
燕惠王七年
卫怀君十一年 燕惠王姬乐资卒,子武成王嗣位。 
  前271 庚寅 周赧王四十四年
鲁顷公三年
秦昭襄王
三十六年
楚顷襄王
二十八年
齐襄王十三年
魏安釐王六年
韩桓惠王二年
赵惠文王
二十八年
燕武成王元年
卫怀君十二年 赵相蔺相如攻齐,军至平邑(今河南南乐)。 
前3世纪30年代 前270 辛卯 周赧王四十五年
鲁顷公四年
秦昭襄王
三十七年
楚顷襄王
二十九年
齐襄王十四年
魏安釐王七年
韩桓惠王三年
赵惠文王
二十九年
燕武成王二年
卫怀君十三年 秦攻赵,围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大将赵奢救之,大败秦军。
秦任魏国人范睢为客卿。 西西里岛希腊殖民地叙拉古王国发兵剿捕海盗,迦太基帝国助叙拉古,海盗向罗马共和国求援。
  前269 壬辰 周赧王四十六年
鲁顷公五年
秦昭襄王
三十八年
楚顷襄王
三十年
齐襄王十五年
魏安釐王八年
韩桓惠王四年
赵惠文王
三十年
燕武成王三年
卫怀君十四年 秦再攻赵阏与,不能胜。 罗马共和国铸造银币,世界以银为币自此始。
  前268 癸巳 周赧王四十七年
鲁顷公六年
秦昭襄王
三十九年
楚顷襄王
三十一年
齐襄王十六年
魏安釐王九年
韩桓惠王五年
赵惠文王
三十一年
燕武成王四年
卫怀君十五年 秦攻魏,陷怀城(今河南武陟)。 
  前267 甲午 周赧王四十八年
鲁顷公七年
秦昭襄王
四十年
楚顷襄王
三十二年
齐襄王十七年
魏安釐王十年
韩桓惠王六年
赵惠文王
三十二年
燕武成王五年
卫怀君十六年   
  前266 乙未 周赧王四十九年
鲁顷公八年
秦昭襄王
四十一年
楚顷襄王
三十三年
齐襄王十八年
魏安釐王十一年
韩桓惠王七年
赵惠文王
三十三年
燕武成王六年
卫怀君十七年 秦任范睢为丞相,封应侯,向魏索其仇家魏相魏齐。魏齐大恐,弃官奔赵,匿于平原君赵胜家。
赵惠文王赵何卒,子孝成王赵丹嗣位,任赵胜为相。 
  前265 丙申 周赧王五十年
鲁顷公九年
秦昭襄王
四十二年
楚顷襄王
三十四年
齐襄王十九年
魏安釐王十二年
韩桓惠王八年
赵孝成王元年
燕武成王七年
卫怀君十八年 秦攻赵,陷3城,赵左师触说太后遣少子长安君入齐为人质。齐遂发兵救赵,秦军始退。
齐安平君田单与赵联军攻燕,陷中人(今山西中阳)。再攻韩,陷注人(今河南汝州)。
齐襄王田法章卒,子田建嗣位,年少,国事皆决于其母王太后。 
  前264 丁酉 周赧王五十一年
鲁顷公十年
秦昭襄王
四十三年
楚顷襄王
三十五年
齐田建元年
魏安釐王十三年
韩桓惠王九年
赵孝成王二年
燕武成王八年
卫怀君十九年 楚顷襄王芈横卒,子考烈王芈完嗣位,任黄歇为相,封春申君。 罗马共和国出兵助西西里海盗(前270),遂与迦太基帝国开战,战争持续24年(-前241)(第一次布匿战争)。
  前263 戊戌 周赧王五十二年
鲁顷公十一年
秦昭襄王
四十四年
楚考烈王元年
齐田建二年
魏安釐王十四年
韩桓惠王十年
赵孝成王三年
燕武成王九年
卫怀君二十年 秦武安君白起攻韩,陷南阳(今河南修武以西),绝太行山道。 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屡颁诏书,制定人民生活规范,皆刻于岩石或柱竿之上,以使国人周知,史称《岩石诏书》或《柱竿诏书》。
  前262 己亥 周赧王五十三年
鲁顷公十二年
秦昭襄王
四十五年
楚考烈王二年
齐田建三年
魏安釐王十五年
韩桓惠王十一年
赵孝成王四年
燕武成王十年
卫怀君二十一年 秦大将白起攻韩,陷野王(今河南沁阳)。韩上党(今山西长子)与本国路断,上党守将冯亭不欲降秦,而率17城降赵。 
  前261 庚子 周赧王五十四年
鲁顷公十三年
秦昭襄王
四十六年
楚考烈王三年
齐田建四年
魏安釐王十六年
韩桓惠王十二年
赵孝成王五年
燕武成王十一年
卫怀君二十二年   
前3世纪40年代 前260 辛丑 周赧王五十五年
鲁顷公十四年
秦昭襄王
四十七年
楚考烈王四年
齐田建五年
魏安釐王十七年
韩桓惠王十三年
赵孝成王六年
燕武成王十二年
卫怀君二十三年 秦左庶长王龁攻赵,陷上党,赵大将廉颇知不能战,严垒相峙,俟机进击。秦国深以为忧,乃用离间计,扬言秦不惧廉颇,惟惧赵括。赵果命赵括代廉颇,秦人闻之大喜如狂,密遣大将白起代王龁。赵军出击被截分为二,断粮46日,大溃。秦杀赵括,坑赵降卒40万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赵举国大震。 
  前259 壬寅 周赧王五十六年
鲁顷公十五年
秦昭襄王
四十八年
楚考烈王五年
齐田建六年
魏安釐王十八年
韩桓惠王十四年
赵孝成王七年
燕武成王十三年
卫怀君二十四年 韩割垣雍城(今河南原阳)、赵割6城与秦求和。
秦昭襄王嬴稷代报范睢之仇,诱赵相平原君赵胜赴秦,然后囚之,索魏齐交换。魏齐由赵再奔魏,无人敢予收留,窘困自杀。赵斩其首献秦相范睢,秦始释赵胜还。 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邀高僧4000余人于华氏城集会,确定佛教宗旨(佛教徒第三次大结集)。
  前258 癸卯 周赧王五十七年
鲁顷公十六年
秦昭襄王
四十九年
楚考烈王六年
齐田建七年
魏安釐王十九年
韩桓惠王十五年
赵孝成王八年
燕武成王十四年
卫怀君二十五年 秦五大夫王陵攻赵都邯郸,不能克。遣王龁代之,仍不能克,乃长围邯郸。赵震恐,向各国乞援。楚使大将黄歇、魏使大将晋鄙救赵。秦昭襄王嬴稷遣使谓魏安釐王魏圉曰:“敢有参战者,吾移兵相加。”魏圉惧,命晋鄙囤兵邺城(今河北临漳),不敢再进。魏信陵君魏无忌计夺晋鄙军,引兵而前。
燕武成王卒,子孝王嗣位。 
  前257 甲辰 周赧王五十八年
鲁顷公十七年
秦昭襄王
五十年
楚考烈王七年
齐田建八年
魏安釐王二十年
韩桓惠王十六年
赵孝成王九年
燕孝王元年
卫怀君二十六年 秦命武安君白起代王龁为帅,白起以赵尚不可破,且身又有疾,辞不肯行。秦昭襄王嬴稷谓其心中有恨意,乃杀白起。魏信陵君魏无忌大败秦军于邯郸城下。
秦太子嬴柱之子嬴异人质于赵,赵商人吕不韦助以资财,共逃归秦,嬴异人改名嬴楚。 
  前256 乙巳 周赧王五十九年
鲁顷公十八年
秦昭襄王
五十一年
楚考烈王八年
齐田建九年
魏安釐王
二十一年
韩桓惠王十七年
赵孝成王十年
燕孝王二年
卫怀君二十七年 秦大将嬴摎攻韩,陷阳城(今河南登封),斩首4万。攻赵,陷20余县,斩杀及俘虏9万。周赧王姬延又恐,与燕、楚密谋,联合各国,再缔合纵盟约攻秦。秦即起兵攻周,掳姬延入秦,既而释归。姬延寻卒,周亡,立国879年。 
  前255 丙午 鲁顷公十九年
秦昭襄王
五十二年
楚考烈王九年
齐田建十年
魏安釐王
二十二年
韩桓惠王十八年
赵孝成王十一年
燕孝王三年
卫怀君二十八年 秦应侯范睢辞相。蔡泽继任相国,数月亦免。
楚任荀况为兰陵县(今山东苍山)令。
秦迁西周文公姬咎于悉狐聚(今河南汝州西北),西周亡。
楚迁鲁顷公姬雠于莒城(今山东莒县),尽取鲁地,鲁仅余此一城。
燕孝王卒,子姬喜嗣位。 
  前254 丁未 鲁顷公二十年
秦昭襄王
五十三年
楚考烈王十年
齐田建十一年
魏安釐王
二十三年
韩桓惠王十九年
赵孝成王十二年
燕姬喜元年
卫怀君二十九年 秦攻魏,陷吴城(今山西平陆)。魏屈服,降为秦之属国。
韩桓惠王赴秦朝觐。 
  前253 戊申 鲁顷公二十一年
秦昭襄王
五十四年
楚考烈王十一年
齐田建十二年
魏安釐王
二十四年
韩桓惠王二十年
赵孝成王十三年
燕姬喜二年
卫怀君三十年   
  前252 己酉 鲁顷公二十二年
秦昭襄王
五十五年
楚考烈王十二年
齐田建十三年
魏安釐王
二十五年
韩桓惠王
二十一年
赵孝成王十四年
燕姬喜三年
卫怀君三十一年 卫怀君赴魏朝觐,魏执而杀之,立其弟元君。 
  前251 庚戊 鲁顷公二十三年
秦昭襄王
五十六年
楚考烈王十三年
齐田建十四年
魏安釐王
二十六年
韩桓惠王
二十二年
赵孝成王十五年
燕姬喜四年
卫元君元年 秦昭襄王嬴稷卒,子孝文王嬴柱嗣位。
燕王姬喜使大夫栗腹赴赵签订友好条约,栗腹返,力言赵国衰弱空虚,可一举灭之。乃发兵攻赵,战于宋子(今河北赵县),燕军大败,栗腹被杀。
赵平原君赵胜卒。 
前3世纪50年代 前250 辛亥 鲁顷公二十四年
秦孝文王元年
楚考烈王十四年
齐田建十五年
魏安釐王
二十七年
韩桓惠王
二十三年
赵孝成王十六年
燕姬喜五年
卫元君二年 秦孝文王嬴柱卒,子庄襄王嬴异人嗣位。
燕攻齐,陷聊城(今山东聊城)。 波斯湾北岸巴尔尼部落酋长阿尔萨息起兵叛塞琉卡斯王国(因国都在叙利亚,世又称为叙利亚王国),尽逐塞军,于故波斯地建安息王国(-226)。
  前249 壬子 鲁顷公二十五年
秦庄襄王元年
楚考烈王十五年
齐田建十六年
魏安釐王
二十八年
韩桓惠王
二十四年
赵孝成王十七年
燕姬喜六年
卫元君三年 秦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
东周君与诸侯密谋攻秦,秦发兵灭之,迁东周君于阳人聚(今河南汝州西北),东周亡。
秦大将蒙骜攻韩,陷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置三川郡。
楚迁鲁顷公姬雠于卞县(今山东泗水)为民,鲁亡。 
  前248 癸丑 秦庄襄王二年
楚考烈王十六年
齐田建十七年
魏安釐王
二十九年
韩桓惠王
二十五年
赵孝成王十八年
燕姬喜七年
卫元君四年 秦大将蒙骜攻赵,陷榆次(今山西榆次)、狼孟(今山西阳曲)等37城。
楚于吴国故都姑苏(今江苏苏州)故越筑城,作为陪都。 
  前247 甲寅 秦庄襄王三年
楚考烈王十七年
齐田建十八年
魏安釐王
三十年
韩桓惠王
二十六年
赵孝成王十九年
燕姬喜八年
卫元君五年 秦大将王龁攻赵,尽陷上党(今山西长子)诸城,置太原郡。秦大将蒙骜攻魏,陷高都(今山西晋城)、汲县(今河南卫辉)。
魏信陵君魏无忌率五国联军败秦军于河外(今黄河以南),至函谷关而还。秦用万金离间,魏安釐王魏圉果夺魏无忌兵权。魏国顿衰,不能再振。
秦庄襄王嬴异人卒,子始皇帝嬴政嗣位,年13,国事皆决于文信侯吕不韦。 
  前246 乙卯 秦始皇元年
楚考烈王十八年
齐田建十九年
魏安釐王
三十一年
韩桓惠王
二十七年
赵孝成王二十年
燕姬喜九年
卫元君六年 秦用韩国水工郑国凿泾水,筑渠300里,从此秦益富强。 
  前245 丙辰 秦始皇二年
楚考烈王十九年
齐田建二十年
魏安釐王
三十二年
韩桓惠王
二十八年
赵孝成王
二十一年
燕姬喜十年
卫元君七年 赵孝成王赵丹任廉颇代理相国,赵丹寻卒,子悼襄王赵偃嗣位,使乐乘代廉颇。廉颇奔魏,楚使人邀之,任为大将,后卒于楚。 
  前244 丁巳 秦始皇三年
楚考烈王二十年
齐田建二十一年
魏安釐王
三十三年
韩桓惠王
二十九年
赵悼襄王元年
燕姬喜十一年
卫元君八年 秦大饥。
秦大将蒙骜攻韩,陷12城。
赵任李牧为大将,攻燕,陷武遂(今河北徐水)、方城(今河北固安)。
匈奴统一长城以北诸蛮族,其势渐大。 
  前243 戊午 秦始皇四年
楚考烈王
二十一年
齐田建二十二年
魏安釐王
三十四年
韩桓惠王
三十年
赵悼襄王二年
燕姬喜十二年
卫元君九年 秦大将蒙骜攻魏,陷鸣城、有诡。
秦蝗疫,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中国卖官制度自此始。
魏安釐王魏圉卒,子景湣王魏增嗣位。 
  前242 己未 秦始皇五年
楚考烈王
二十二年
齐田建二十三年
魏景湣王元年
韩桓惠王
三十一年
赵悼襄王三年
燕姬喜十三年
卫元君十年 秦大将蒙骜攻魏,陷酸枣(今河南延津)、山阳(今河南焦作)等30城。诸国患秦益深。
燕乘赵国疲惫,数惨败于秦,廉颇又出走,乃遣大将剧辛攻赵。赵大将庞煖拒之,斩剧辛,俘燕军二军。 
  前241 庚申 秦始皇六年
楚考烈王
二十三年
齐田建二十四年
魏景湣王二年
韩桓惠王
三十二年
赵悼襄王四年
燕姬喜十四年
卫元君十一年 楚、赵、魏、韩、卫再结合纵盟约,五国联军攻秦,楚考烈王芈完担任纵约长,春申君黄歇用事,代理统军。军至函谷关,秦开关出兵,联军不敢战而走。自此秦益为诸国所畏。
楚自钜阳(今安徽太和)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
秦攻魏,陷朝歌(今河南淇县)。
卫国君主元君率其宗室迁居野王(今河南沁阳),只此一小城,苟延残喘。 第一次布匿战争终(前264-),24年战争中,罗马共和国沉舰700艘,士卒死20万;迦太基帝国损失更重,乞和,赔偿战费黄金3200泰伦,割西西里岛与罗马。
前3世纪60年代 前240 辛酉 秦始皇七年
楚考烈王
二十四年
齐田建二十五年
魏景湣王三年
韩桓惠王
三十三年
赵悼襄王五年
燕姬喜十五年
卫元君十二年 秦攻魏,陷汲县(今河南卫辉)。
秦相吕不韦著《吕氏春秋》问世。 
  前239 壬戌 秦始皇八年
楚考烈王
二十五年
齐田建二十六年
魏景湣王四年
韩桓惠王
三十四年
赵悼襄王六年
燕姬喜十六年
卫元君十三年 韩桓惠王卒,子韩安嗣位。 罗马占领撒丁岛及科西嘉岛。
  前238 癸亥 秦始皇九年
楚考烈王
二十六年
齐田建二十七年
魏景湣王五年
韩韩安元年
赵悼襄王七年
燕姬喜十七年
卫元君十四年 秦攻魏,陷垣县(今山西垣曲)、蒲县(今河南长垣)。
秦太后姘夫长信侯嫪毐作乱,屠三族。
楚考烈王芈完后李氏之兄李园,杀春申君黄歇,芈完寻卒,子幽王芈悍嗣位。 
  前237 甲子 秦始皇十年
楚幽王元年
齐田建二十八年
魏景湣王六年
韩韩安二年
赵悼襄王八年
燕姬喜十八年
卫元君十五年 秦文信侯吕不韦免相。秦下逐客令,客卿李斯上书言客不负于秦,秦用李斯议,遣间谍携大量金玉,以离间诸国君臣。 
  前236 乙丑 秦始皇十一年
楚幽王二年
齐田建二十九年
魏景湣王七年
韩韩安三年
赵悼襄王九年
燕姬喜十九年
卫元君十六年 赵攻燕,陷渔阳(今北京怀柔)。秦乘机攻赵,大将王翦陷阏与(今山西和顺);桓龄陷安阳(今河南安阳)。
赵悼襄王赵偃卒,子幽缪王赵迁嗣位。 迦太基占领西班牙。
  前235 丙寅 秦始皇十二年
楚幽王三年
齐田建三十年
魏景湣王八年
韩韩安四年
赵幽缪王元年
燕姬喜二十年
卫元君十七年 秦文信侯吕不韦为秦王嬴政逼迫,自杀。 
  前234 丁卯 秦始皇十三年
楚幽王四年
齐田建三十一年
魏景湣王九年
韩韩安五年
赵幽缪王二年
燕姬喜二十一年
卫元君十八年 秦大将桓龄攻赵,战于平阳(今河北临漳西南),杀赵大将扈辄,斩首10万。赵命李牧为大将反攻,复战于宜安(今河北藁城西南)、肥城(今藁城),大败秦军,桓龄奔还。赵封李牧为武安君。 
  前233 戊辰 秦始皇十四年
楚幽王五年
齐田建三十二年
魏景湣王十年
韩韩安六年
赵幽缪王三年
燕姬喜二十二年
卫元君十九年 秦大将桓龄再攻赵,陷宜安、平阳、武城(今河南临漳西南)。
秦王嬴政读韩公子韩非书,至为钦敬,慕作者之人,向韩邀韩非入见,李斯谮其终不忠于秦国,嬴政遂杀韩非。 
  前232 己巳 秦始皇十五年
楚幽王六年
齐田建三十三年
魏景湣王十一年
韩韩安七年
赵幽缪王四年
燕姬喜二十三年
卫元君二十年 秦大举攻赵,南路军扑邺城(今河北临漳),北路军扑太原(今山西太原),连陷狼孟(今山西阳曲)、番吾(今河北磁县北),忽遇赵大将李牧,秦不敢战,即行撤退。 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卒(前273-,在位42年),二孙各据一方,帝国纷乱不止。
  前231 庚午 秦始皇十六年
楚幽王七年
齐田建三十四年
魏景湣王十二年
韩韩安八年
赵幽缪王五年
燕姬喜二十四年
卫元君二十一年 韩割南阳(今河南修武以西)与秦。 
前3世纪70年代 前230 辛未 秦始皇十七年
楚幽王八年
齐田建三十五年
魏景湣王十三年
韩韩安九年
赵幽缪王六年
燕姬喜二十五年
卫元君二十二年 秦攻韩,掳韩王韩安,收韩国故彊置颍川郡,韩亡,立国104年。
卫元君卒,子卫角嗣位。 
  前229 壬申 秦始皇十八年
楚幽王九年
齐田建三十六年
魏景湣王十四年
赵幽缪王七年
燕姬喜二十六年
卫卫角元年 秦大将杨端和、王翦合军攻赵,赵大将李牧迎战。秦甚患李牧,乃用巨金贿赵嬖臣郭开,郭开乃谮于赵幽缪王赵迁,诬李牧谋反,赵迁遂杀李牧。 
  前228 癸酉 秦始皇十九年
楚幽王十年
齐田建三十七年
魏景湣王十五年
赵幽缪王八年
燕姬喜二十七年
卫卫角二年 秦闻李牧死,大喜,即遣大将王翦攻赵,陷赵都邯郸,掳赵幽缪王赵迁。赵迁兄赵嘉奔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赵故臣稍集。
魏景湣王魏增卒,子魏假嗣位。
楚幽王芈悍卒,弟哀王芈郝嗣位,其兄芈负刍杀之,自立。 雅典脱离马其顿控制,与罗马结盟。
  前227 甲戌 秦始皇二十年
楚负刍元年
齐田建三十八年
魏魏假元年
赵代王元年
燕姬喜二十八年
卫卫角三年 燕太子姬丹怨秦,遣刺客荆轲刺秦王嬴政,不中,荆轲被杀。
嬴政命大将王翦率军攻燕,燕、赵联军迎战于易水,大败。 
  前226 乙亥 秦始皇二十一年
楚负刍二年
齐田建三十九年
魏魏假二年
赵代王二年
燕姬喜二十九年
卫卫角四年 秦将军王翦陷燕都蓟城(今北京),燕王姬喜奔辽东(今辽宁辽阳),杀太子姬丹求和,秦不许。
秦大将王贲攻楚,陷10余城。
秦王嬴政问灭楚用几何人方可,大将李信曰:“不过20万。”王翦曰:“必60万。”嬴政讥王翦年老胆怯。 
  前225 丙子 秦始皇二十二年
楚负刍三年
齐田建四十年
魏魏假三年
赵代王三年
燕姬喜三十年
卫卫角五年 秦大将王贲攻魏,引水灌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王魏假降,秦即杀之,魏亡,立国145年。
秦大将李信、蒙恬攻楚,秦军势如破竹,然楚军尾随之,三日三夜不得息,秦军大败。秦乃改遣王翦率兵60万再攻楚。 罗马征服高卢(今法国)。
  前224 丁丑 秦始皇二十三年
楚负刍四年
齐田建四十一年
赵代王四年
燕姬喜三十一年
卫卫角六年 秦大将王翦大破楚军,斩楚元帅项燕。 
  前223 戊寅 秦始皇二十四年
楚负刍五年
齐田建四十二年
赵代王五年
燕姬喜三十二年
卫卫角七年 秦大将王翦掳楚王芈负刍,楚亡,立国519年。秦收楚国故疆置楚郡。 
  前222 己卯 秦始皇二十五年
齐田建四十三年
赵代王六年
燕姬喜三十三年
卫卫角八年 秦大将王贲攻辽东,掳燕王姬喜,燕亡,立国111年。
王贲复攻代郡,掳代王赵嘉,赵亡,立国105年。
秦大将王翦军续进,降服群蛮,置会稽郡(今江苏苏州)。 
  前221 庚辰 秦始皇二十六年
齐田建四十四年
卫卫角九年 秦大将王贲自燕、代回军,闪电攻齐,齐王田建降,齐亡,立国139年。秦迁田建于共县(今河南辉县),饿死。
卫仅据一城,卫君如一县令,臣服于秦,秦政府统一中国。
战国时代终(前480-,共260年)。
秦王嬴政称始皇帝,除谥法,废封建,收兵器,分全国为36郡,并以秦历为国历(十月为岁首)。 迦太基任命汉尼拔为西班牙总督。
前3世纪80年代 前220 辛巳 秦始皇二十七年
卫卫角十年 全国遍筑驰道。 
  前219 壬午 秦始皇二十八年
卫卫角十一年 秦始皇帝嬴政出游河南境郡县。
遣徐福及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不死药,徐福一去不返。 汉尼拔灭伊比利安半岛(今西班牙)萨根塔姆王国,罗马共和国与萨国同盟,乃命迦太基交出祸首,迦太基拒绝,罗马遂宣战。汉尼拔决意将战争带入罗马共和国本土,乃由伊比利安半岛东进,越阿尔卑斯山,所至皆捷,战争持续19年(-前201)(第二次布匿战争)。
  前218 癸未 秦始皇二十九年
卫卫角十二年 嬴政出游,至阳武博浪沙(今河南阳原境),故韩国遗民张良令力士操大铁锥狙击,误中副车。秦政府大索天下3日,不得凶手。 
  前217 甲申 秦始皇三十年
卫卫角十三年   
  前216 乙酉 秦始皇三十一年
卫卫角十四年   罗马大将费比乌斯迎击汉尼拔,会战康尼,罗马军团大败,士卒7万人生还者仅3000人,余皆战死。
  前215 丙戌 秦始皇三十二年
卫卫角十五年 嬴政北巡至碣石(今河北昌黎)。
将军蒙恬率军30万北攻匈奴。 
  前214 丁亥 秦始皇三十三年
卫卫角十六年 略取陆梁地(广东、广西),置南海(广州)、桂林(今广西凌云)、象郡(今广西崇左)。
大将蒙恬取匈奴黄河以南地(今河套南)置44郡,修长城。
任李斯为丞相。 
  前213 戊子 秦始皇三十四年
卫卫角十七年 嬴政下令烧《诗》、《书》、百家语,互语《诗》、《书》者斩,借古非今者族诛。 
  前212 己丑 秦始皇三十五年
卫卫角十八年 在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之下筑阿房宫。在咸阳坑杀儒生460人。 罗马攻陷叙拉古城,杀物理学家阿基米德。
  前211 庚寅 秦始皇三十六年
卫卫角十九年   
前3世纪90年代 前210 辛卯 秦始皇三十七年
卫卫角二十年 秦始皇帝嬴政卒,少子二世皇帝嬴胡亥嗣位,杀其兄嬴扶苏及大将蒙恬。 
  前209 壬辰 秦二世元年
张楚王陈胜元年
赵王武臣元年
齐王田儋元年
燕王韩广元年
魏王魏咎元年
沛公刘邦元年
卫卫角二十一年 秦废卫君卫角为民,卫亡。
秦二世帝嬴胡亥周游全国,既返咸阳,信任宦官赵高,更肆凶虐,杀王子12人,车裂公主10人。
渔阳(今北京密云)戌卒陈胜、吴广起兵反,入据陈县(今河南淮阳),陈胜称张楚王,封吴广为假王,使监诸将,西攻荥阳。天下大乱,群雄纷起响应。张楚王大将武臣称赵王(今河北邯郸),任张耳为右丞相。沛县人刘邦起兵于沛县,称沛公。下相(今安徽淮北)人项梁起兵于吴县(今江苏苏州)。狄县(今山东高青)人田儋起兵于古齐境,称齐王。赵将韩广称燕王(今北京)。故魏王子魏咎称魏王(今河南开封),任周巿为相。 
  前208 癸巳 秦二世二年
张楚王陈胜二年?景驹元年?怀王芈心元年
赵王武臣二年?赵歇元年
齐王田儋二年?田假、田巿元年
燕王韩广二年
魏王魏咎二年?魏豹元年
韩王韩成元年
沛公刘邦二年 秦二世帝嬴胡亥诬杀丞相李斯,任赵高为丞相。赵将李良杀其君赵王武臣,赵相张耳立赵歇为赵王。张楚王陈胜为车夫所杀,景驹称张楚王,项梁 击杀景驹,立故楚怀王芈槐孙芈心为楚怀王,建都(江苏)盱眙。秦大将章邯攻楚,斩项梁。芈心迁都彭城,封项梁侄项羽为武安侯,任刘邦为砀郡(今河南商丘)长,遣刘 邦西攻秦本土关中(今陕西中部)。秦大将章邯攻齐,杀齐王田儋。攻魏,魏王魏咎自焚。继大举攻赵,围赵都钜鹿(今河北平乡)。 
  前207 甲午 秦二世三年
楚怀王芈心二年
赵王赵歇元年
齐王田巿二年
燕王韩广三年
魏王魏豹二年
韩王韩成二年
沛公刘邦三年 楚怀王芈心遣卿子冠军宋义救赵,兵至安阳不进。武安侯项羽杀宋义,大破秦军,钜鹿围解,诸侯震惧,皆服项羽。项羽再攻秦军于汙水(今河北磁县西),秦军复败,章邯降楚。沛公刘邦西攻,陷颍川(今河南禹州)、南阳、武关,屠城。秦丞相赵高杀二世帝嬴胡亥,去帝号,改称秦王,立嬴婴为秦王。嬴婴寻杀赵高,灭其族。 
  前206 乙未 秦嬴婴元年
西楚霸王元年
西汉高祖元年
楚义帝芈心三年
赵王赵歇三年
齐王田巿三年?田荣元年
燕王韩广四年
魏王魏豹三年
韩王韩成三年?郑昌元年 沛公刘邦军至灞上(今陕西西安),秦王嬴婴降,秦亡,立国133年。
项羽于新安坑秦降卒20余万,入咸阳,烧阿房宫。称楚霸王,史称西楚。尊怀王芈心为义帝,命其迁都郴县(今湖南郴州)。封刘邦为汉王,建都南郑(今陕西汉中)。项羽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杀韩王韩成。齐相田荣杀齐王田福(?巿)自立。刘邦任韩信为大将,叛西楚。 汉尼拔之弟哈斯多路拔在北意大利溃败。
  前205 丙申 西楚霸王二年
西汉高祖二年
楚义帝芈心四年
赵王赵歇四年
齐王田荣二年?田广元年
魏王魏豹四年 西楚霸王项羽命九江王英布于中途截杀义帝芈心。西楚攻齐,齐王田荣为民所杀,田广嗣位。汉王刘邦大举东攻,陷楚都彭城,项羽自齐回军反攻,汉军大败,死十余万人,至睢水,又死十余万人。刘邦奔荥阳,任韩信为左丞相,韩信破魏,掳魏王魏豹。 
  前204 丁酉 西楚霸王三年
西汉高祖三年
赵王赵歇五年
齐王田广二年 汉丞相韩信大破赵军,杀赵王赵歇。
西楚亚父范增卒。
西楚攻汉,连陷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 
  前203 戊戌 西楚霸王四年
西汉高祖四年
齐王田广三年?田横元年 韩信攻齐,西楚救齐,战于潍水,西楚军大败。韩信杀西楚大将龙且,掳齐王田广。
汉封韩信为齐王。
项羽与刘邦中分天下,以鸿沟(今河南开封西)为界,项羽退军。 
  前202 己亥 西楚霸王五年
西汉高祖五年
齐王田横二年 刘邦叛鸿沟之盟,越界追击项羽,战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壁)),项羽自杀,西楚亡,立国5年。
刘邦称皇帝,是为高祖,建汉王朝,史称西汉,中国再归统一。
燕王臧荼叛,刘邦掳臧荼,封卢绾为燕王。
西汉建都洛阳,纳娄敬议,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尼拔转战罗马共和国境内18年,战无不胜,然补给断绝,乃退回迦太基。罗马大将西庇阿渡地中海,深入迦太基追击,汉尼拔组新军迎战,会战撒马,汉尼拔首次大败。
  前201 庚子 西汉高祖六年 刘邦伪游云梦(今湖北安陆南),诱捕楚王韩信,执归长安,贬为淮阴侯。
匈奴太子冒射杀其父头曼单于,自立。灭东胡(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游)。
韩王韩信叛,降匈奴。 第二次布匿战争终(前219-),迦太基乞和,赔偿战费黄金1万泰伦,交出全部军舰,割伊比利安半岛属地与罗马。
11、前2世纪
西汉王朝使中国复苏,而北方蛮族之一的匈奴汗国崛起,为抵御匈奴的南下侵略,中国发动不少次数防御性的攻击战争。
本世纪60年代,西汉政府定儒家思想为惟一正统思想,影响中国直到纪元后20世纪,凡2100年之久,而且继续在影响中。
  年份 干支 国号王朝纪年 国内 国外
前2世纪00年代 前200 辛丑 西汉高祖七年 刘邦攻韩王韩信,韩信兵败,逃入匈奴。刘邦乘胜追击,匈奴围之于白登(今山西大同),用陈平密计,始解围生还。
长乐宫成,儒生叔孙通制朝仪,威严繁琐,群臣震恐。刘邦大悦,赐叔孙通黄金500斤,叔孙通悉散于其生徒,皆赞曰:“叔孙通真圣人也。” 罗马共和国颁布法律,禁参议员及其子女经商。
  前199 壬寅 西汉高祖八年 汉政府令商人不得衣锦,不得骑马。 
  前198 癸卯 西汉高祖九年 迁齐楚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大宗族,及豪族十余万于关中(今陕西中部)。 
  前197 甲辰 西汉高祖十年 阳夏侯陈豨据代郡(今河北蔚县)叛。 马其顿王腓力五世慕亚历山大之功业,不断攻掠诸城邦,并远侵托勒密王国(埃及),诸城邦国纷向罗马共和国求援。罗马军团遂攻马其顿,狗头山一役,马其顿军溃乞和。
  前196 乙巳 西汉高祖十一年 刘邦攻陈豨,斩之。皇后吕雉杀淮阴侯韩信,屠三族。
刘邦诬梁王彭城谋反,杀之,剁为肉酱。
封赵佗为南越王。
淮南王英布叛。 罗马共和国于希腊境依斯米举办竞技大会,宣布诸城邦完全脱离马其顿统治,皆为自由国家,宣布后即引军还。
  前195 丙午 西汉高祖十二年 刘邦攻英布,斩之。刘邦寻卒,子惠帝刘盈嗣位。
燕王卢绾叛,逃入匈奴。
皇太后吕雉囚戚夫人,尽剃其发,使戴刑具舂米。 
  前194 丁未 西汉惠帝元年 吕雉杀戚夫人子赵王刘如意,并断戚夫人手足,剜眼,凿聋双耳,饮哑药,置厕中,名曰“人彘”。 中国人卫满率部攻朝鲜,灭箕氏王朝,建卫氏王朝,都王险(今朝鲜平壤)。时半岛南部另有辰部落(后析为三国:辰韩、弁韩、马韩,时称“三韩”)。
  前193 戊申 西汉惠帝二年 大旱。
相国萧何卒。 
  前192 己酉 西汉惠帝三年 匈奴冒顿单于欲辱中国,致函汉政府,扬言娶吕雉为妻。吕雉无奈,以宗女嫁之。
汉政府发男女14万人筑长安城。 
  前191 庚戌 西汉惠帝四年 汉惠帝刘盈娶甥女张嫣为后。 塞琉卡斯王安泰奥卡斯统军西攻,侵入希腊境,罗马共和国迎击,战于德磨比利,塞军大败。
前2世纪10年代 前190 辛亥 西汉惠帝五年 大旱。
汉政府发男女14.5万人筑长安城。 罗马共和国大将西庇阿阿夫立揆斯统军追击,深入小亚细亚塞琉卡斯王国,塞王大败,乞和,赔偿战费,割托鲁斯山以北与罗马。
  前189 壬子 西汉惠帝六年 留侯张良卒。 
  前188 癸丑 西汉惠帝七年 汉惠帝刘盈卒,子刘恭嗣位,是为前少帝。太皇太后吕雉临朝听政。 
  前187 甲寅 西汉少帝元年 废秦诛三族罪及诽谤妖言令。
吕雉封吕氏昆弟为王。 
  前186 乙卯 西汉少帝二年 发行八铢钱。 
  前185 丙辰 西汉少帝三年   
  前184 丁巳 西汉少帝四年 太皇太后吕雉囚杀前少帝刘恭,立其弟恒山王刘弘,是为后少帝。 印度孔雀王朝亡(前321-),珊珈王朝兴(-前72)。
  前183 戊午 西汉少帝五年 南越王赵佗叛,称帝,建都番禺(今广州),攻长沙。 
  前182 己未 西汉少帝六年   
  前181 庚申 西汉少帝七年 太皇太后吕雉囚赵王刘友,刘友饿死。 
前2世纪20年代 前180 辛酉 西汉少帝八年 太皇太后吕雉卒。
太尉周勃杀诸吕,迎立刘邦庶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文帝。
诸大臣诬后少帝刘弘非惠帝刘盈之子,杀之。 
  前179 壬戌 西汉文帝
前元元年 南越帝赵佗去帝号,复称王,臣属中国。 
  前178 癸亥 西汉文帝
前元二年 废诽谤妖言令。 
  前177 甲子 西汉文帝
前元三年 匈奴右贤王入侵,复居河南地。
济北王刘兴居叛,兵败自杀。 
  前176 乙丑 西汉文帝
前元四年 汉文帝刘恒诬绛侯周勃谋反,下狱,久始释放。 
  前175 丙寅 西汉文帝
前元五年 汉政府更造四铢钱,废盗钱令。 月氏(今甘肃敦煌)杀乌孙(今甘肃张掖)王难兜靡,乌孙残众西迁。
  前174 丁卯 西汉文帝
前元六年 淮南王刘长死。
匈奴冒顿单于卒,子老上单于稽粥嗣位。
贾谊上《治安策》。 
  前173 戊辰 西汉文帝
前元七年 汉政府禁列侯太夫人、夫人、王子及吏二千石,对民不得擅自征税、逮捕。 
  前172 己巳 西汉文帝
前元八年 封淮南厉王刘长四子刘安等侯爵。 
  前171 庚午 西汉文帝
前元九年   
前2世纪30年代 前170 辛未 西汉文帝
前元十年 汉文帝刘恒舅父薄昭杀汉政府使臣,刘恒命其自杀。 
  前169 壬申 西汉文帝
前元十一年 梁王刘揖坠马死。
贾谊卒。
匈奴攻狄道(今甘肃临洮),汉政府用太子家令晁错策,募民迁塞下实边。 
  前168 癸酉 西汉文帝
前元十二年 汉文帝刘恒命民及损粮于边塞者,封爵免罪,是为汉王朝卖官之始。 希腊诸城邦除斯巴达外,组一同盟,称亚该亚同盟,马其顿王百尔修为明主,攻斯巴达,迫其加入同盟,共抗罗马共和国。是岁,罗马军团击马其顿,马其顿降,罗马掳男女15万人而去,悉贩卖为奴。
  前167 甲戌 西汉文帝
前元十三年 少女淳于缇萦为父冤上书,汉文帝刘恒命废肉刑,均改为鞭背,然徒有轻刑之名,实更惨酷。 
  前166 乙亥 西汉文帝
前元十四年 匈奴老上单于率14万骑,陷朝那(今宁夏彭阳)、萧关(今宁夏固原),烧回中宫(今陕西陇县西)。
汉文帝刘恒遇冯唐,命魏尚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守,御匈奴。 
  前165 丙子 西汉文帝
前元十五年   匈奴灭月氏(今甘肃张掖),月氏残众西迁。
  前164 丁丑 西汉文帝
前元十六年 方士(即法术师)新垣平以望气擢为大夫。 
  前163 戊寅 西汉文帝
后元元年 诛新垣平,屠其族。 
  前162 己卯 西汉文帝
后元二年 任御史大夫申屠嘉为丞相。
汉文帝刘恒嬖幸太中大夫邓通,赏赐累钜万。 
  前161 庚辰 西汉文帝
后元三年 匈奴老上单于卒,子军臣单于嗣位。 
前2世纪40年代 前160 辛巳 西汉文帝
后元四年   
  前159 壬午 西汉文帝
后元五年   
  前158 癸未 西汉文帝
后元六年 大旱,蝗。
匈奴攻上郡(今陕西延安)、云中。汉政府命中大夫令免(姓令名免)屯飞狐(今河北涞源),故楚相苏意屯句注山(今山西代县东),张军、张武屯北地(今甘肃庆阳),河内太守周亚夫屯细柳(今陕西咸阳)备之。
汉文帝刘恒分赴各地劳军,擢周亚夫为中尉。
汉文帝刘恒再度卖官。 
  前157 甲申 西汉文帝
后元七年 汉文帝刘恒卒,子景帝刘启嗣位。 
  前156 乙酉 西汉景帝
前元元年 减笞刑500为300,300为200。
任晁错为左内史。 
  前155 丙戌 西汉景帝
前元二年 任晁错为御史大夫,议削诸侯地。 
  前154 丁亥 西汉景帝
前元三年 吴、楚、赵、菑川、济南、胶西、胶东,七国起兵叛,传书诸侯,求诛晁错。汉景帝刘启乃杀晁错,屠其族,以平七国之愤,并向七国求和。七国不许,西向进兵。刘启命周亚夫为太尉进击,大破七国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奔闽越国(今福建福州),闽越杀之。余五国次第降,七国之乱平。 
  前153 戊子 西汉景帝
前元四年   
  前152 己丑 西汉景帝
前元五年 汉景帝刘启遣公主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1 庚寅 西汉景帝
前元六年 薄皇后废。 
前2世纪50年代 前150 辛卯 西汉景帝
前元七年 汉景帝刘启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其母栗姬恚恨死。立王夫人为皇后,其子刘彻为太子。任周亚夫为丞相。任酷吏郅都为中尉,绰号苍鹰。 
  前149 壬辰 西汉景帝
中元元年   罗马共和国深惧迦太基帝国复兴,阴命北非努米底亚王马西尼撒攻掠迦太基。迦太基忍无可忍,组军反击。罗马遂指其违约,大军登陆进攻,命交出全部军械,并送贵族子弟300人为质。迦太基悉接受,而罗马忽悔条件太轻,再命拆除城墙,并不得再建房屋,亦不得滨海而居。迦太基人悲愤,婴城固守,战争持续4年(-前146)(第三次布匿战争)。
  前148 癸巳 西汉景帝
中元二年 临江王刘荣被诬侵占祖庙为宫室,下狱,欲得纸笔上书,中尉郅都不予,刘荣自杀。窦太后大怒,陷郅都以危法,杀郅都。
梁孝王刘武遣人暗杀大臣袁盎等十余人。 马其顿王百尔修二世,乘罗马与迦太基交战,无暇西顾,与亚该亚联盟诸城邦再叛。罗马共和国分兵西征。
  前147 甲午 西汉景帝
中元三年 丞相周亚夫免。 
  前146 乙未 西汉景帝
中元四年   第三次布匿战争终(前149-),迦太基城陷,国亡(前850-,立国705年)。罗马纵火焚城,复在其废墟上用犁耕锄,以使永远荒芜。迦太基人被杀殆绝,生者悉贩卖为奴。
罗马西征军陷马其顿城,马其顿王国亡(前359-),罗马为警效尤,解散亚该亚联盟,焚科林斯城,土地充公,男女悉贩卖为奴。
  前145 丙申 西汉景帝
中元五年 汉景帝刘启命诸狱,虽依法律条文已经定罪,而人心不服者,得重审。 
  前144 丁酉 西汉景帝
中元六年 梁孝王刘武卒,封其五子均为王。汉景帝刘启命更减笞法,300为200,200为100,自是被笞者始得全。
任酷吏宁成为中尉。
匈奴骑兵入雁门(今山西右玉)、上郡(今陕西榆林),汉吏卒死者2000人。 
  前143 戊戌 西汉景帝
后元元年 刘启诬前丞相周亚夫谋反,下狱,周亚夫绝食死。 
  前142 己亥 西汉景帝
后元二年 匈奴攻雁门,雁门太守冯敬战死。 
  前141 庚子 西汉景帝
后元三年 汉景帝刘启卒,子武帝刘彻嗣位。 
前2世纪60年代 前140 辛丑 西汉建元元年 汉政府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纳董仲舒议:“凡非五经之书及孔子之著,皆予禁绝,不准流传。”自是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前139 壬寅 西汉建元二年   
  前138 癸卯 西汉建元三年 全国大饥,人相食。
汉武帝刘彻始微服出游。
尽驱阿城(秦阿房宫废墟,今陕西西安西)南、周至(今陕西周至)东、宜春(今西安东南)西之民,以其地建上林苑。
闽越攻东瓯国(今浙江温州),汉政府尽迁东瓯国民于江淮间。
郎中张骞出使西域,为匈奴掳获。 
  前137 甲辰 西汉建元四年 南越王赵佗卒,孙文王赵胡嗣位。 
  前136 乙巳 西汉建元五年 废三铢钱,行半两钱。置五经博士。 
  前135 丙午 西汉建元六年 闽越国攻南越国(今广东广州),南越求援。汉武帝刘彻遣大行王恢出豫章(今江西南昌),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今江苏苏州),夹击闽越。闽越王弟骆余善杀其王骆郢投降。封骆丑为越繇王,继又封骆余善为东越王。南越遣太子赵婴齐入中国,充任汉武帝刘彻宿卫。
任田蚡为丞相。 
  前134 丁未 西汉元光元年 汉政府命郡国各举孝廉一人,为举孝廉之始。又命举“贤良”、“文学”,刘彻亲临策试。 
  前133 戊申 西汉元光二年 大行王恢计诱匈奴深入马邑(今山西朔州),伏兵欲歼之,军臣单于发觉,急退。王恢下狱自杀。从此匈奴绝和亲,与中国决裂,岁岁入侵。 罗马共和国选出提庇留革拉古为护民官,立法限制财产田庄,土地再行分配,及贷款平民。
  前132 己酉 西汉元光三年 黄河决顿丘(今河南内黄),又决濮阳瓠子(今河南濮阳),淹16郡。从丞相田蚡言,不塞(-前109,泛滥24年)。故燕相灌夫,性刚直,于宴席上言语忤 田蚡。汉武帝刘彻令捕灌夫,魏其侯窦婴上书论救,刘彻怒,族诛灌夫。 提庇留革拉古竞选第二任护民,为暴民所杀,改革悉废,恢复旧观。
  前131 庚戌 西汉元光四年 再杀魏其侯窦婴,田蚡亦病卒。 
前2世纪70年代 前130 辛亥 西汉元光五年 汉政府欲并南越国(今广东广州),遣中郎将唐蒙通夜郎(今贵州关岭),发巴蜀民修道路,民惊恐骚动。再遣中郎将司马相如前往安抚。
皇后陈娇废,御史大夫张汤穷治其狱,杀300余人。刘彻擢张汤为太中大夫,自此用法益酷。 
  前129 壬子 西汉元光六年 大司农郑当时兴水利,自长安南山至黄河,开渭渠300里。
匈奴入上谷(今河北怀来),杀掳吏民。汉政府遣四骑将军卫青出上谷、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4路反击,互有胜负。
张骞自匈奴逃至月氏(今阿富汗瓦齐拉巴德)。 
  前128 癸丑 西汉元朔元年 刘彻立卫子夫为皇后。匈奴2万骑入辽西(今辽宁北票),掳2000人,再入渔阳(今北京密云),杀掳2000人。车骑将军卫青出雁门,将军李息出代郡,攻匈奴,杀掳数千人。
东夷(氵岁)貊国(今朝鲜半岛安边城)君王南阊,归附中国,置沧海郡。
张骞至大宛(今中亚卡散赛城)。 
  前127 甲寅 西汉元朔二年 卫青攻匈奴,复取河南地,修筑秦长城,置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北)。
许诸侯得分封其子弟。
迁郡国豪杰300万于茂陵(刘彻墓地,今陕西兴平)。杀游侠郭解, 杀齐相主父偃,俱屠其族。
张骞自月氏还,中途再被匈奴掳获。 
  前126 乙卯 西汉元朔三年 匈奴军臣单于卒,弟伊稚斜单于嗣位。
酷吏张汤任廷尉,所治者即上级欲罪者,所释者上级欲宽者。
张骞乘匈奴内乱,逃回中国。 
  前125 丙辰 西汉元朔四年 匈奴9万骑,分入代郡、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上郡,杀掳数千人。 
  前124 丁巳 西汉元朔五年 封丞相公孙宏为平津侯,丞相封侯自此开始。
大旱。
车骑将军卫青率六将军十余万人,出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攻匈奴,出塞700里,大破之,掳右贤王所属小王等十余人,男女1.5万人。军既返,匈奴1万余骑反攻,再入代郡,杀代郡守将朱英,掳千余人。 
  前123 戊午 西汉元朔六年 二月,大将军卫青出定襄攻匈奴,杀数千人而还。四月,再大举攻匈奴,卫青率六将军复出定襄。翕侯赵信兵败,降匈奴。右将军苏建全军覆没。军士马匹死十余万,大司农国库空竭。
六月,汉政府再卖官,刘彻命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赃罪。 罗马共和国选出揆亚斯革拉古(提庇留之弟)任护民官,再改革内政。
  前122 己未 西汉元狩元年 淮南王刘安谋反,事泄自杀,王后徐来、王太子刘爽皆斩,狱所牵连,杀数万人。 
  前121 庚申 西汉元狩二年 春,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今甘肃临洮)攻匈奴,过焉支山千余里,斩折兰王、卢侯王,杀掳8900余人,收休屠王祭天金人。
夏,复与合骑侯公孙敖出陇西,过居延2000余里,杀掳3.3万人。
秋,匈奴内乱,浑邪王杀休屠王,降中国。汉政府于边郡置5属国,以处降人。自此沿边一带,陇西、北地、上郡得安。 揆亚斯革拉古为暴民所杀,罗马共和国内政改革又停,再复旧观。
前2世纪80年代 前120 辛酉 西汉元狩三年 匈奴数万骑攻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定襄,杀掠千余人。
山东大水,民饥,迁贫民70余万人于朔方等地。
汉政府在长安西南作昆明池,教习水战。 
  前119 壬戌 西汉元狩四年 刘彻造白鹿皮币,每张值40万,强迫王侯皇族购买。汉政府销毁半两钱,更铸三铢钱,私铸者死。
匈奴用降将赵信计,不近边塞,远居漠北,以为中国大军不得至。
今年,汉政府大举攻匈奴,大将军卫青出定襄,骠骑将军霍去病出代郡,卫青深入,匈奴军溃,郎中令李广迷途失期,自杀。霍去病深入,封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市东100公里)。从此沙漠以南无匈奴王庭。
酷吏义纵任右内史、王温舒任中二千石。
河南(洛阳)人卜式输财助边。 
  前118 癸亥 西汉元狩五年 汉政府废三铢钱,重铸五铢钱。
丞相李蔡下狱自杀。 
  前117 甲子 西汉元狩六年 诛酷吏义纵。
酷吏张汤诬大农令颜异腹诽(即口虽不言,内心反对)政府,杀之,自此有腹诽法。
霍去病卒。 
  前116 乙丑 西汉元鼎元年 齐东王刘彭离行劫杀人谋财,废为民。
遣张骞出使乌孙。 
  前115 丙寅 西汉元鼎二年 酷吏张汤有罪,自杀。
丞相庄青翟下狱自杀。
大水,关东饿死者以千数。
西域通,汉政府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武威二郡。
张骞自乌孙返国。 
  前114 丁卯 西汉元鼎三年 关东(函谷关以东,今河南、山东等地)十余郡国大饥,人相食。
迁函谷关于新安县。
匈奴伊稚单于卒,乌维单于嗣位。
张骞卒。 
  前113 戊辰 西汉元鼎四年 任方士(即法术师)栾大为五利将军,为刘彻求不死药。
南越(今广东广州)明王赵婴齐卒,子赵兴嗣位,樛太后求举国归附中国。
刘彻出巡郡国,河东(今山西夏县)太守供应不备,自杀。 
  前112 己巳 西汉元鼎五年 刘彻出游崆峒山(今甘肃平凉西),陇西太守供应不备,自杀。
丞相赵周下狱,自杀。
南越相吕嘉不乐归中国,杀樛太后及国王赵兴,立赵建德为王,汉政府遣大将韩千秋进兵征讨,全军败没。 
  前111 庚午 西汉元鼎六年 伏波将军路博德攻南越,陷其京都番禺(今广东广州),执吕嘉、赵建德,南越亡。汉政府于其故地置南海(今广东广州)、苍梧(今广西梧州)、交趾(今越南河内)、合浦(今广西合浦)、郁林(今广西桂平)、九真(今越南清化)、日南(今越南广治)、珠厓(今海南琼山)、儋耳(今海南儋州)、象郡(今广西崇左)10郡。
东越王骆余善叛中国,称武帝。
西南夷叛中国,汉中郎将郭昌击平之,置牂柯(今贵州福泉)、越嶲(今四川西昌)、汶山(今四川茂县)、武都(今甘肃成县)、沈黎(今四川汉源)5郡。汉政府分武威、酒泉地,增置张掖、敦煌2郡。 罗马进攻北非努米底亚,国王朱估他迎战,罗马军失利。
前2世纪90年代 前110 辛未 西汉元封元年 楼船将军杨仆攻东越,骆余善为其下所杀,尽迁其民于江淮间,其地遂空。
刘彻登泰山封禅,追命即位以来年号,并定今年为元封元年,中国使用年号自此始。 
  前109 壬申 西汉元封二年 塞黄河瓠子决口(前132-,泛滥24年)。
中郎将郭昌攻滇国,滇王降,置益州郡(今云南晋宁)。
酷吏杜周任中尉,一岁系诏狱者10万余人。 
  前108 癸酉 西汉元封三年 将军越破奴攻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掳楼兰(今新疆若羌)国王。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进兵攻朝鲜,朝鲜降,置乐浪(今朝鲜平壤)、临屯(今朝鲜江陵)、玄菟(今朝鲜咸兴)、真番(今朝鲜信川)等4郡。军归,荀彘坐争功,被杀;杨仆废为民。 
  前107 甲戌 西汉元封四年 匈奴遣其贵族入汉欲和亲,病死长安,匈奴怒,留汉使路充国不遣(-前101)。 
  前106 乙亥 西汉元封五年 各州置刺史,为一州的监察长,是为中国有刺史始。 
  前105 丙子 西汉元封六年 滇王叛中国,汉政府遣赴大夏(今阿富汗东部)使臣,皆被阻昆明。拔胡将军郭昌进击,斩首数十万,然军还,其叛如故。
江都公主刘细君嫁乌孙王昆莫。今年,昆莫卒,岑娶嗣位,刘细君依其俗再嫁岑娶。
匈奴乌维单于卒,子儿单于嗣位。
大旱蝗。 朱估他被擒,押赴罗马游街示众,饿死监狱。
  前104 丁丑 西汉太初元年 颁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秦及汉初,均以十月为岁首)。
匈奴左大都尉密谋杀儿单于,汉政府遣因杅将军公孙敖于塞外筑受降城(今内蒙古五原西北100公里)以待其来归。
贰师将军李广利率数万人攻大宛(今中亚卡散赛城),求善马。
酷吏王温舒坐奸利,自杀,灭其族。
中原大蝗,西飞至敦煌。 
  前103 戊寅 西汉太初二年 李广利军至郁成国,郁城王大破中国军,李广利还屯敦煌。
洛野侯赵破奴率2万骑出受降城,北迎匈奴左大都尉。左大都尉事泄被杀,匈奴出击,中国全军覆没,赵破奴降匈奴。 
  前102 己卯 西汉太初三年 匈奴儿单于卒,季父呴犁湖单于嗣位。
刘彻大发兵援李广利攻大宛,大宛杀其王降。李广利取善马数十还,归途灭郁成国,杀郁成王。 
  前101 庚辰 西汉太初四年 匈奴呴犁湖单于卒,弟且鞮侯单于嗣位,尽将前所羁留中国使臣遣返中国。 
12、前1世纪
中国与匈奴继续作战,匈奴终于衰弱分裂。南匈奴向中国投降,北匈奴单于逃到康居王国(今中亚突厥斯坦),中国远征军击败之,指挥官陈汤曰:“凡敢冒犯中国者,虽远必诛。”
  年份 干支 国号王朝纪年 国内 国外
前1世纪00年代 前100 辛巳 西汉天汉元年 汉政府亦尽遣前匈奴使臣,使中郎将苏武送归。抵匈奴,副使张胜欲杀丁零王卫律,并劫且鞮侯单于之母归中国,事泄,张用降匈奴。苏武拒降,匈奴囚之于北海(今贝加尔湖,-前81)。
大旱。 
  前99 壬午 西汉天汉二年 贰师将军李广利出(甘肃)酒泉攻匈奴右贤王于(新疆)天山,陷重围,赖司马赵充国血战,始得出,中国军死2万余人。骑都尉李陵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纲旗),至浚稽山(今蒙古阿尔博格多山),兵败,降匈奴。
郡国官吏多残酷,关东盗贼蜂起,刘彻颁“沉命法”(盗起不发觉,发觉而逮捕不满限额者,大小官吏均处死)。法益酷,而盗贼益多。
刘彻诬司马迁有罪,下腐刑。 
  前98 癸未 西汉天汉三年 大旱。
匈奴入雁门(今山西右玉),雁门太守坐畏惧,斩。 
  前97 甲申 西汉天汉四年 汉政府发兵三道击匈奴,李广利出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韩说出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公孙敖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均无功而还。
刘彻命屠李陵家。
司马迁所著《史记》,终于今年。 日本崇神天皇即位,奉神器于大和,遂自称“大和民族”。
  前96 乙酉 西汉太始元年 因杅将军公孙敖,坐妻从事巫蛊,腰斩。
匈奴且鞮侯单于卒,子狐鹿姑单于嗣位。 
  前95 丙戌 西汉太始二年 筑白渠。 
  前94 丁亥 西汉太始三年 任命江充为直指绣衣使者。 
  前93 戊子 西汉太始四年   
  前92 己丑 西汉征和元年 大旱。
一男子带剑入皇宫龙华门,捕之不获,大搜上林苑,闭长安城门11日,巫蛊狱由是起。 
  前91 庚寅 西汉征和二年 丞相公孙贺坐巫蛊,父子死狱中,屠灭其家。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长平侯卫伉,皆坐巫蛊死。
江充诬太子刘据从事巫蛊,刘据斩江充,起兵,兵败自缢死,其母皇后卫子夫自杀。 罗马共和国护民官杜鲁萨素主意大利境内之人皆为罗马共和国公民。今年,杜鲁萨遇刺身死,意大利半岛诸城部落纷起兵叛,另组联邦共和国,建都意大利亚。罗马政府遣大将 萨拉及美立阿斯讨伐,终不能平,内战持续3年(-前88)。
前1世纪10年代 前90 辛卯 西汉征和三年 丞相刘屈牦坐妻诅咒,腰斩,妻枭首。
贰师将军李广利妻下狱,李广利方与匈奴战于夫羊句山,大胜,闻讯遂降匈奴。刘彻命屠其家。刘彻寻悟江充之奸,屠江充家,筑思子宫。
大蝗。 
  前89 壬辰 西汉征和四年 刘彻下诏悔既往之失。
匈奴杀李广利。 黑海南岸本都王国崛起,国王密斯特勒提乘罗马共和国内乱,联合小亚细亚诸城邦,屠杀罗马人8万余,并图渡海进攻希腊。
  前88 癸巳 西汉武帝
后元元年 侍中佧射马何罗刺刘彻,不中,被处死。
刘彻杀刘弗陵母钩弋夫人。 罗马元老院给予意大利境内之人皆为罗马共和国公民,内战平息,自是意大利人即罗马人,罗马人即意大利人。
  前87 甲午 西汉武帝
后元二年 汉武帝刘彻立刘弗陵为太子,刘彻卒,刘弗陵嗣位,年方8岁,是谓昭帝,大将军霍光辅政。 罗马共和国大将萨拉进军小亚细亚。执政官美立阿斯改革内政,取消穷人3/4的债款,剥夺萨拉公民权,屠杀其同僚。
  前86 乙未 西汉始元元年 益州(今云南晋宁)24邑夷叛,水衡都尉吕辟胡击平之。
秺侯金日磾卒。 
  前85 丙申 西汉始元二年 匈奴狐鹿姑单于卒,子壶衍提单于嗣位。 
  前84 丁酉 西汉始元三年   
  前83 戊戌 西汉始元四年 西南夷姑缯族及叶榆族叛,杀益州太守,政府军死4000余人。
汉昭帝刘弗陵娶左将军上官桀孙女为皇后,年6岁。 萨拉闻国内有变,向本都王密斯特勒提乞和,统军西返,陷罗马城。每月在公共会场上张贴其政敌名单,宣布不受法律保护,任何人皆可加以杀害,屠戮5000余人。
  前82 己亥 西汉始元五年 大鸿胪田广明击西南夷,平之,斩掳3万人。
撤销儋耳(今海南儋州)、真番(今朝鲜信川)郡。 
  前81 庚子 西汉始元六年 苏武自匈奴归中国(前100-,凡20年)。 
前1世纪20年代 前80 辛丑 西汉元凤元年 鄂邑公主、上官桀、燕王刘旦谋反,事泄,屠上官族,鄂邑公主及刘旦自杀。 
  前79 壬寅 西汉元凤二年   罗马共和国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城陷没。
  前78 癸卯 西汉元凤三年 匈奴入张掖,中国军大破之,射杀犁汙王。匈奴攻乌桓,汉政府遣度辽将军范明友击匈奴,匈奴闻警远遁。范明友遂击乌桓,斩6000人,掳3王。 
  前77 甲辰 西汉元凤四年 楼兰(今新疆若羌)屡遮杀中国使臣,中郎将傅介子斩楼兰王,改国号为鄯善。 
  前76 乙巳 西汉元凤五年   
  前75 丙午 西汉元凤六年 筑辽东(今辽宁辽阳)、玄菟(今辽宁新宾)城。
乌桓侵边,范明友击退。 
  前74 丁未 西汉元平元年 汉昭帝刘弗陵卒,侄刘贺嗣位,立27日,大将军霍光废之,立故太子刘据孙刘病已,是为宣帝。 
  前73 戊申 西汉本始元年   罗马共和国奴隶角斗士斯巴达卡斯等70余人自加菩阿角斗场逃出,各地奴隶纷逃奔响应,组军起兵,欲渡地中海脱离罗马,罗马政府遣大将格拉苏击之,内战持续3年(-前71)(奴隶战争)。
  前72 己酉 西汉本始二年 汉政府议刘彻庙乐,长信少府夏侯胜言,刘彻无德于民,乃逮夏侯胜下诏狱。
匈奴击乌孙(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南),祁连将军田广明等五道攻匈奴。 
  前71 庚戌 西汉本始三年 五道攻匈奴俱无力功,军返,田广明及虎牙将军田顺,下狱死。
霍光妻霍显毒死许皇后。 罗马共和国奴隶战争终(前73-),奴隶军溃败,斯巴达卡斯及其部属6000余人皆钉死十字架,自罗马城阿匹安道上,悬尸数十里。
前1世纪30年代 前70 辛亥 西汉本始四年 汉宣帝刘病已立霍光女为皇后。
49郡国同日地震,死6000人。
广川王刘去杀其姬妾十余人,或铅汁灌口,或肢解,事发,自杀。 
  前69 壬子 西汉地节元年 任于定国为廷尉。 
  前68 癸丑 西汉地节二年 大将军霍光卒。
匈奴壶衍提单于卒,弟虚闾权渠单于嗣位。 
  前67 甲寅 西汉地节三年 廷尉史路温舒上宽刑书。
车师(今新疆吐鲁番)乌贵王与匈奴结亲,汉政府待郎郑吉发西域诸国兵攻车师,乌贵王奔匈奴。匈奴另立兜莫为车师王,收余众东迁,汉因屯垦其田。 罗马共和国遣庞培进军小亚细亚。
  前66 乙卯 西汉地节四年 故大将军霍光妻霍显及子大司马霍禹谋反,事泄,尽杀霍氏及其党,全族屠灭者数十家。 
  前65 丙辰 西汉元康元年 京兆尹赵广汉腰斩。
莎车(今新疆莎车)故王弟呼屠征,杀其王万年及中国使臣,自立为王,中国使臣冯奉世发诸国兵陷其都城,呼屠征自杀。 庞培罗马军团陷叙利亚,塞琉卡斯王国亡(前312-,立国248年)。
  前64 丁巳 西汉元康二年 匈奴攻车师境中国屯田,汉政府弃屯田,另立车师故太子军宿为车师王。 
  前63 戊午 西汉元康三年   
  前62 己未 西汉元康四年 河西(今甘肃中部)诸羌族部落互相解仇,交质盟誓。汉政府遣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前往视察。 庞培返国,遣散军队,元老院拒绝承认其在亚洲诸种设施。庞培乃与格拉苏及妻兄恺撒结盟,图轮流任执政官(史称前三雄,-前49,凡14年)。
  前61 庚申 西汉神爵元年 义渠安国杀诸羌酋长,纵兵击其族,斩千余人,诸羌纷叛。汉政府再遣后将军赵充国率兵讨伐,赵充国至金城(今甘肃兰州),不急于进击,屯田湟中(今青海东北部)。 
前1世纪40年代 前60 辛酉 西汉神爵二年 河西诸羌降,赵充国振旅还。
汉宣帝刘病已诬司棣校尉盖宽饶求皇帝让位,盖宽饶自杀。
匈奴虚闾权渠单于卒,握衍朐提单于嗣位,日逐王先贤掸素与握衍朐提单于有隙,乃率所部降中国,匈奴国势日弱。
郑吉任西域都护,是为置都护(总督)之始。
苏武卒。 
  前59 壬戌 西汉神爵三年 任丙吉为丞相。 罗马共和国选恺撒为执政官。
  前58 癸亥 西汉神爵四年 诛酷吏河南太守严延年。
匈奴握衍朐提单于暴虐好杀,国人另立呼韩邪单于,握衍朐提单于兵败自杀。左贤王另立屠耆单于,匈奴分裂为二,有二单于,国内大乱。 罗马共和国选庞培为执政官,任命恺撒为高卢(今法国)总督。
  前57 甲子 西汉五凤元年 匈奴呼揭王自立为呼揭单于,左奥鞬王自立为东犁单于,乌藉都尉自立为乌藉单于,匈奴分裂为五,有五单于,互相攻杀。呼揭单于、乌藉单于寻去单于号。 日本倭奴国遣使朝贡中国,中国赐以印绶,文曰“汉委奴国”。
朝鲜半岛东南部落酋长朴赫居,世据辰韩故地,建新罗王国(-935)。
  前56 乙丑 西汉五凤二年 匈奴呼韩邪单于复建都单于庭,屠耆单于自杀,东犁单于降中国,左贤王自立为郅支单于,居东境。匈奴连年内战,益衰,对中国甚为恭顺。 高卢北境诸部落结盟,称“比利时”,起兵攻罗马共和国边境,恺撒一一击溃,悉并入版图。
  前55 丙寅 西汉五凤三年   恺撒统军渡海峡入英格兰,发出著名三言:“我来,我见,我征服。”
  前54 丁卯 西汉五凤四年 汉宣帝刘病已诬故平通侯杨恽大逆,杨恽腰斩。
匈奴郅支单于攻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南遁,郅支单于入单于庭,从此匈奴分为南北二国。 
  前53 戊辰 西汉甘露元年 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北匈奴郅支,俱向中国臣服,遣子入为人质。
乌孙内乱,狂王被杀,乌就屠自立为小昆弥。汉政府所遣冯夫人立元元贵靡为大昆弥。 罗马共和国大将格拉苏远征安息王国,会战于卡里,罗马军团大败,死2万人,被俘为奴者1万人,格拉苏被擒,安息人熔金为汁,灌入其口而死。
  前52 己巳 西汉甘露二年   
  前51 庚午 西汉甘露三年 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中国,汉政府遣高昌侯董忠率骑兵送返,留屯匈奴。
楚公主刘解忧年老,自乌孙归中国。 
前1世纪50年代 前50 辛未 西汉甘露四年 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北匈奴郅支单于,分别遣使臣来中国朝觐,并进贡方物。 
  前49 壬申 西汉黄龙元年 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再入朝,北匈奴郅支单于惧,乃弃单于庭(今蒙古哈尔和林)西走,败乌孙,灭乌揭、坚昆、丁零三国,因都坚昆(今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距故单于庭7000里。
汉宣帝刘病已卒,子元帝刘奭嗣位。 庞培忌恺撒之功,转与元老院合,下令免恺撒高卢总督,恺撒遂统军渡卢比河(罗马与高卢边界),陷罗马城。庞培兵败东奔,元老院屈服,选恺撒为执政官。
  前48 癸酉 西汉初元元年 关东11郡国大饥,人相食。
汉政府于西域置戊己校尉,屯田车师故地(今新疆吐鲁番)。 恺撒追击庞培,庞培屡败,逃往托勒密王国(今埃及),被刺身死。元老院选恺撒为终身执政官(罗马共和国执政官任期一年,原则上不得连任)。
  前47 甲戌 西汉初元二年 关东仍大饥,人相食。 
  前46 乙亥 西汉初元三年 南越故地民苦汉政府官吏贪暴,20年间凡6反,汉政府遂弃珠厓郡(今海南琼山),迁民于内地。
大旱。 
  前45 丙子 西汉初元四年   
  前44 丁丑 西汉初元五年 北匈奴郅支单于杀中国使臣谷吉,与康居(今中亚突厥斯坦)结盟,因率众西入康居,数攻乌孙。 恺撒挚友布鲁斯特、加西阿斯,于元老院刺死恺撒。恺撒部将安东尼煽起民变,逐布加二人迎恺撒养子屋大维至罗马城。
  前43 戊寅 西汉永光元年 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渐盛,不再畏郅支单于,迁归单于庭(今(内?)蒙古哈尔和林)。 屋大维、安东尼及恺撒另一骑兵部将雷比达斯,俱被选为执政官,史称后三雄(-前31,凡13年)。追击布加二人,大败之于希腊北境腓力比,布加二人自杀。
  前42 己卯 西汉永光二年 河西先姐羌叛,汉政府右将军冯奉世击平之,杀数千人,留兵屯田。 
  前41 庚辰 西汉永光三年   
前1世纪60年代 前40 辛巳 西汉永光四年 宦官石显诬太中大夫张猛有罪,张猛自杀。 
  前39 壬午 西汉永光五年 黄河决于(河北)清河鸣犊口。 安东尼进军埃及,为托勒密王国女王克莉奥佩特拉(一译姑娄巴)所迷(今年,克28岁),流连不返。
  前38 癸未 西汉建昭元年   
  前37 甲申 西汉建昭二年 宦官石显诬魏郡(今河北临漳)太守京房有罪,杀之。 鸭绿江(氵岁)貊部落酋长朱蒙,据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起兵,建高句丽王国(-668)。
  前36 乙酉 西汉建昭三年 西域副校尉陈汤,发诸属国兵,闪电攻康居,斩北匈奴郅支单于,传首长安。 
  前35 丙戌 西汉建昭四年 陈汤上书汉政府,论击北匈奴之故,曰:“用以显示万里,凡冒犯中国者,虽远必诛。” 
  前34 丁亥 西汉建昭五年 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闻郅支死,且喜且惧,上书请准其朝觐。 
  前33 戊子 西汉竟宁元年 呼韩邪单于入朝,汉元帝刘奭将宫女王嫱(昭君)嫁之。刘奭寻卒,子成帝刘骜嗣位,荒于酒色,汉王朝始衰。 
  前32 己丑 西汉建始元年   
  前31 庚寅 西汉建始二年 大旱。
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卒,子复株累若鞮单于嗣位。 安东尼向屋大维请增兵攻安息王国,屋大维拒绝,安东尼遂进军罗马城,屋大维迎击,会战于希腊西海面,安东尼舰队覆没,自杀。克莉奥佩特拉又欲以美色迷惑屋大维,屋大维佯与周旋,实欲执之返罗马城游街示众。克觉之,以毒蛇噬己自杀,托勒密王国亡(前306-,立国276年)。
前1世纪70年代 前30 辛卯 西汉建始三年 关中大雨40余日,长安大乱。 罗马共和国元老院上执政官屋大维尊号“奥古斯都”(伟大之意),虽名非皇帝,然为终身元首,又世袭传递,实即皇帝。自今年起,史改称罗马帝国。
  前29 壬辰 西汉建始四年 任王商为丞相。
黄河决东郡(今河南濮阳)金堤,灌4郡32县,深3丈。 
  前28 癸巳 西汉河平元年 汉政府遣河堤使者王延世塞黄河决口。 
  前27 甲午 西汉河平二年 汉成帝刘骜封舅父5人为侯,王谭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红阳侯,王根曲阳侯,王逢时高平侯,世谓之五侯。 
  前26 乙未 西汉河平三年 黄河决平原(今山东平原),流入济南。 
  前25 丙申 西汉河平四年 南匈奴复株累若鞮单于入朝。 
  前24 丁酉 西汉阳朔元年 汉成帝刘骜诬京兆尹王章詈皇帝为夷狄,下狱死。 
  前23 戊戌 西汉阳朔二年 任王音为御史大夫,王氏益盛,郡守、国相、州刺史,皆出王氏门下。 
  前22 己亥 西汉阳朔三年 颍川(今河南禹州)铁官徒申屠圣等180人起后反,攻掠9郡,兵败被杀。 
  前21 庚子 西汉阳朔四年   
前1世纪80年代 前20 辛丑 西汉鸿嘉元年 南匈奴复株累若鞮单于卒,弟搜谐若鞮单于嗣位。
刘骜开始游狎微行。 
  前19 壬寅 西汉鸿嘉二年   
  前18 癸卯 西汉鸿嘉三年 大旱。
汉成帝刘骜爱宠婕伃赵飞燕姊妹,废许皇后,杀许皇后姊许谒。 朝鲜半岛西南慰礼部落酋长扶余温祚,据马韩故地,建百济王国(-663),与新罗、高句丽,三国鼎立。
  前17 甲辰 西汉鸿嘉四年 勃海(今河北沧州)、清河(今河北清河)、信都(今河北冀州),诸郡河水泛滥,灌31县邑,淹没官亭民舍4万余所。刘骜欲观九河故迹,不塞。 
  前16 乙巳 西汉永始元年 封王太后侄王莽为新都侯。
刘骜立赵飞燕为皇后。
刘向著《列女传》、《新序》、《说苑》三书成。 
  前15 丙午 西汉永始二年   
  前14 丁未 西汉永始三年 尉氏(今河南尉氏)县民樊并,山阳(今山东钜野)铁官徒苏令,分别起兵反,兵败被杀。 
  前13 戊申 西汉永始四年   
  前12 己酉 西汉元延元年 匈奴搜谐若鞮单于卒,弟车牙若鞮单于嗣位。 
  前11 庚戌 西汉元延二年 乌孙内乱,大小昆弥被杀。 
前1世纪90年代 前10 辛亥 西汉元延三年   
  前9 壬子 西汉元延四年   
  前8 癸丑 西汉绥和元年 任王莽为大司马。
废州刺史,改置州牧。
匈奴车牙若鞮单于卒,弟乌珠留若鞮单于嗣位。 
  前7 甲寅 西汉绥和二年 刘骜命丞相翟方进自杀。
汉成帝刘骜卒,侄哀帝刘欣嗣位。免王莽大司马。 
  前6 乙卯 西汉建平元年 汉哀帝刘欣祖母傅太后诬中山冯太后诅咒,冯太后自杀,死者17人。 
  前5 丙辰 西汉太初元年
  建平二年 废州牧,更置州刺史。 
  前4 丁巳 西汉建平三年   耶稣生(-30)。
  前3 戊午 西汉建平四年 关东民无故惊走,以麻杆传递,云行西王母筹,经26郡国至长安,至秋始还。
刘欣嬖宠驸马都尉董贤,权势日盛。 
  前2 己未 西汉元寿元年 杀丞相王嘉,任董贤为大司马,年仅22。 
  前1 庚申 西汉元寿二年 南匈奴乌珠留若鞮单于、乌孙大昆弥伊秩靡,分别来中国朝觐。
汉哀帝刘欣卒,堂弟平帝刘箕子嗣位。董贤自杀,全家流合浦(今广西合浦)。王太后临朝听政,起用王莽任大司马。汉成帝刘骜后赵飞燕及刘欣后傅氏均自杀。 
13、-10,1世纪
西汉王朝衰败,宰相王莽篡夺政权,建立新王朝,但他的迂腐改革使全国混乱,又引起匈奴复与中国为敌。新王朝仅15年即亡。
西汉王朝皇族后裔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统一全国。西疆虽然有羌民族的构兵,但中国强大如昔。
  年份 干支 国号王朝纪年 国内 国外
1世纪00年代 1 辛酉 西汉元始元年 擢王莽为太傅,封安汉公,群臣歌颂功德。 
  2 壬戌 西汉元始二年 各郡国大蝗旱,青州(今山东北部)尤甚。
车师(今新疆吉木萨尔)后王姑句,去胡来(今新疆若羌)王唐兜,先后降匈奴。匈奴乌珠留若鞮单于执送中国,斩之。 
  3 癸亥 西汉元始三年 王莽杀其子王宇,尽屠汉平帝刘箕子生母卫太后之族,惟留卫太后一人。司隶鲍宣、前将军何武等数百人不附王莽,王莽皆诬以有罪,杀之。 
  4 甲子 西汉元始四年 王莽加称号“宰衡”。
置西海郡(今青海海晏)。 
  5 乙丑 西汉元始五年 王莽毒死汉平帝刘箕子。王太后命王莽当摄皇帝,祭神时称假皇帝。 
  6 丙寅 西汉居摄元年 王莽立宣帝刘病已玄孙刘婴为皇太子,称“孺子”,年2岁。 
  7 丁卯 西汉居摄二年 东郡(今河南濮阳)太守翟义起兵讨王莽,立刘信为帝,兵败,翟义尸磔,刘信失踪。槐里(今陕西兴平)赵朋起兵,欲攻长安。 
  8 戊辰 西汉初始元年 赵朋兵败被杀。王莽正式称真皇帝,建新王朝。 
  9 己巳 西汉初始二年
新始建国元年 新帝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定安公,西汉亡,立国215年。
新政府下令禁买卖田宅奴仆。发行一铢钱。百官、宫室、郡县多改名称,首都长安改称常安。新政府遣五威将王奇等12人,分别赴各郡县颁符命42篇。 罗马帝国大将米拉斯统3个旅团共2万人,渡莱茵河北击日耳曼蛮族,日耳曼一部落酋长阿明留斯迎击,决战于条多堡森林,米拉斯大败,生还者仅200人。自是罗马帝国北境以莱茵河为界,不能再进。
1世纪10年代 10 庚午 新始建国二年 故汉政府戊己校尉陈良、终带,杀新政府戊己校尉刁护,奔降匈奴。
王莽改匈奴为降奴,遣立国将军孙建,率12将分道击匈奴。
新政府立五均、司市、钱府官,禁五铢钱,酒专卖。 
  11 辛未 新始建国三年  匈奴分道攻中国。自前53年西汉王朝宣帝刘病已以来,60年间,北边不见战火,人畜炽盛,自是与匈奴构难,边民或死或逃,野有白骨。 
  12 壬申 新始建国四年 西南夷句町国(今云南广南)叛。
新政府恢复人民买卖田地。 
  13 癸酉 新始建国五年 故汉王太后卒。
焉耆(今新疆焉耆)叛中国,杀新政府所派都护但钦,西域中国势力开始瓦解。
匈奴乌珠留若鞮单于卒,乌累若鞮单于嗣位。 
  14 甲戌 新天凤元年 新政府与匈奴和亲,匈奴执故汉政府降将陈良等27人付新,王莽创焚如之刑,悉烧杀之。
沿边大饥,人相食。 罗马帝国奥古斯都大帝屋大维卒(前30-,在位44年),提比留嗣位(-37)。
  15 乙亥 新天凤二年 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代郡(今河北蔚县),民变蜂起。
邯郸北大雨,流杀数千家。 
  16 丙子 新天凤三年 长平馆西岸崩,堵泾水不流,群臣上寿祝贺,以为匈奴灭亡之兆。新帝王莽乃令并州(今山西太原)牧宋弘击匈奴,既至边塞,不敢再进。平蛮将军冯茂击西南夷句町,兵败下狱死。更遣更始将军廉丹往击,不克。五威将军王骏攻焉耆,战死,西域都护李崇还保龟兹(及新亡,李崇亦卒,西域遂与中国绝)。 
  17 丁丑 新天凤四年 琅邪郡今山东诸城)吕母起兵海曲(今山东日照)。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起兵绿林山,号绿林兵。 
  18 戊寅 新天凤五年 新帝王莽下令鼓励吏告其将、奴告其主。
琅邪人樊崇起兵(山东)莒县,号赤眉。东海人刁子都起兵东海(今山东郯城)。
扬雄卒(前53-)。
匈奴乌累若鞮单于卒,弟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嗣位。 
  19 己卯 新天凤六年 新政府大募兵欲击匈奴。
关东连年饥旱,盗贼益多。 
1世纪20年代 20 庚辰 新地皇元年 钜鹿郡(今河北平乡)人马适求谋起兵叛,事泄,杀数千人。 
  21 辛巳 新地皇二年 犯私铸钱者10万余人,男子槛车,女子徒步,至戍所则乱配其夫妇,愁苦死者六七万人。
南郡(今湖北江陵)人秦丰、平原(今山东平原)女子迟昭,先后起兵反。 
  22 壬午 新地皇三年 关东饥,人相食。绿林兵遇疾疫,溃散,其帅王常窜入南郡,称下江兵。王凤、王匡窜入南阳,称新市兵。平林(今湖北随州)人陈牧起兵,称平林兵。南阳人刘縯、刘秀起兵,称柱天都部。
新政府更始将军廉丹击赤眉,战于成昌(今山东东平),军溃,廉丹自杀。 
  23 癸未 新地皇四年
玄汉更始元年
汉帝刘望元年
汉帝王郎元年
淮南王李宪元年
上将军隗嚣
汉复元年 正月,下江、新市、平林诸将及刘縯,共立刘玄为帝,国号汉,史称玄汉。三月,新大司马王邑率军43万击玄汉,围昆阳(今河南叶县)。六月,玄汉偏将军刘秀大破新军,王邑奔还洛阳。刘玄诬刘秀兄刘縯谋反,杀之。七月,上邽(今甘肃天水)人杨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隗嚣起兵,尽定河西(今甘肃)。故西汉钟义侯刘望起兵汝南(今河南平舆),称汉帝,刘玄攻杀之。八月,玄汉兵攻入常安,杀王莽,传首南阳。新亡,立国15年。十月,刘玄建都洛阳,遣大司马刘秀招抚河北。十二月,河北卜者王郎据邯郸,称汉帝,发兵击刘秀。 
  24 甲申 玄汉更始二年
汉帝王郎二年
淮南王李宪二年
上将军隗嚣
汉复二年
蜀王公孙述元年
楚黎王秦丰元年
周成王田戎元年 玄汉帝刘玄迁都长安。大司马刘秀击斩王郎,平铜马贼。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公孙述据(四川)成都,称蜀王。邔县(今湖北宣城)人秦丰起兵,称楚黎王。汝南人田戎起兵,称周成王,陷夷陵(今湖北宣昌)。 
  25 乙酉 玄汉更始三年
成家龙兴元年
东汉建武元年
淮南王李宪三年
楚黎王秦丰二年
周成王田戎二年
汉帝刘婴元年
赤眉汉帝刘盆子
建始元年
汉帝刘永元年 公孙述在成都称帝,国号成家。玄汉萧王刘秀据鄗县(今河北柏乡)叛,称帝,是为光武帝,国号亦曰汉,史称东汉。赤眉大军西攻,立刘盆子为汉帝,陷长安,杀刘玄,玄汉亡,立国3年。故玄汉梁王刘永于睢阳(今河南商丘)称汉帝。
匈奴迎安定(今宁夏固原)人记芳入匈奴,封为汉帝。 
  26 丙戌 成家龙兴二年
东汉建武二年
淮南王李宪四年
楚黎王秦丰三年
周成王田戎三年
赤眉汉帝刘盆子
建始二年
汉帝刘永二年
帝孙登元年
武安王延岑元年
燕王彭宠元年 东汉淦阳(今北京密云)太守彭宠据郡叛,称燕王。赤眉弃长安,西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兵败,复返长安。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赤眉再弃长安,引兵东归。
东汉大司马吴汉,掠地南阳诸县,所至残暴。破虏将军邓奉适请假返故乡(河南)新野,愤乡里被蹂躏,遂叛,大破吴汉军。 
  27 丁亥 成家龙兴三年
东汉建武三年
帝李宪元年
楚黎王秦丰四年
周成王田戎四年
赤眉汉帝刘盆子
建始三年
汉帝刘永三年
武安王延岑二年
燕王彭宠二年
海西王董宪元年
齐王张步元年
梁王刘纡元年 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击赤眉于崤底,赤眉大溃,君臣降汉。人民饥饿,黄金1斤换豆5升。刘永为东汉所败,其将庆吾斩之。诸将立其子刘纡为梁王。 
  28 戊子 成家龙兴四年
东汉建武四年
帝李宪二年
楚黎王秦丰五年
周成王田戎五年
武安王延岑三年
燕王彭宠三年
海西王董宪二年
齐王张步二年
梁王刘纡二年 隗嚣遣绥德将军马援,分别见成家帝公孙述及东汉帝刘秀。 
  29 己丑 成家龙兴五年
东汉建武五年
帝李宪三年
楚黎王秦丰六年
周成王田戎六年
燕王彭宠四年
海西王董宪三年
齐王张步三年
梁王刘纡三年
东平王庞萌元年
汉帝卢芳元年 彭宠为奴所杀。东汉建义大将军朱祏击斩秦丰。
东汉初立太学。
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人李兴、随昱起兵,自匈奴迎卢芳入五原,据有五郡,称汉帝。 
1世纪30年代 30 庚寅 成家龙兴六年
东汉建武六年
帝李宪四年
海西王董宪四年
东平王庞萌二年
汉帝卢芳二年
朔宁王隗嚣元年 成家封隗嚣为朔宁王。 耶稣钉死十字架(前4-)。
  31 辛卯 成家龙兴七年
东汉建武七年
汉帝卢芳三年
朔宁王隗嚣二年   
  32 壬辰 成家龙兴八年
东汉建武八年
汉帝卢芳四年
朔宁王隗嚣三年 东汉光武帝刘秀亲击隗嚣,而大后方颍川(今河南禹州)盗起,刘秀还军洛阳。 
  33 癸巳 成家龙兴九年
东汉建武九年
汉帝卢芳五年
朔宁王隗嚣四年 隗嚣卒,子隗纯嗣位。
成家翼江王田戎攻东汉,陷荆门、虎牙(二山均在湖北枝城,夹长江对峙)。
东汉大司马吴汉击卢芳,匈奴救至,吴汉军败。 
  34 甲午 成家龙兴十年
东汉建武十年
汉帝卢芳六年
朔宁王隗纯元年 隗纯降东汉。 
  35 乙未 成家龙兴十一年
东汉建武十一年
汉帝卢芳七年 东汉大举攻成家,任中郎将来歙为元帅,陷下辨(今甘肃成县)。成家帝公孙述遣刺客刺杀来歙。汉政府命征南大将军岑彭代之,公孙述复遣刺客刺杀岑彭。 
  36 丙申 成家龙兴十二年
东汉建武十二年
汉帝卢芳八年 东汉大司马吴汉陷成都,公孙述战死,成家亡,立国12年。吴汉尽屠公孙氏,纵兵焚掠。东汉政府统一中国。 
  37 丁酉 东汉建武十三年
汉帝卢芳九年 卢芳将随昱据五原内叛,卢芳奔匈奴。 罗马帝国皇帝提比留卒(14-),卡里古拉嗣位(-41)。
  38 戊戌 东汉建武十四年 会稽(今江苏苏州)大疫。
莎车王、鄯善王,均遣使入朝中国,请设西域都护(总督),刘秀以中国新定,无力西顾,不许。 
  39 己亥 东汉建武十五年 大司徒韩歆好直言,刘秀怒,免其官,复宣诏责骂,韩歆自杀。 
1世纪40年代 40 庚子 东汉建武十六年 交趾郡(今越南北宁)女子征侧起兵叛。
卢芳降,东汉政府封为代王(今山西阳高)。 
  41 辛丑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废郭皇后,改立阴丽华为皇后。 
  42 壬寅 东汉建武十八年 蜀郡(今四川成都)守将史歆据成都叛,大司马吴汉击斩之。伏波将军马援深入交趾击征侧。卢芳再叛,降匈奴。 罗马帝国皇帝卡里古拉于宫中被刺身死(37-),叔父革老丢嗣位(-54)。
  43 癸卯 东汉建武十九年 马援斩征侧,交趾平。太子刘彊废为东海王,立其弟刘庄为太子。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单臣据城叛,兵败被杀。 
  44 甲辰 东汉建武二十年 匈奴侵上党(今山西长子)、天水(今甘肃甘谷)、扶风(今陕西兴平)。马援出屯襄国(今河北邢台)以御之。 
  45 乙巳 东汉建武
二十一年 匈奴、乌桓、鲜卑,屡联兵攻中国,代郡(今山西阳高)以东,尤受乌桓之害,边陲萧条,无复人迹。 
  46 丙午 东汉建武
二十二年 匈奴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卒,子乌达鞮侯单于嗣位,又卒,弟蒲奴单于嗣位。连年荒旱,赤地千里,乌桓又攻之,乃北迁数千里,国势渐衰。
西域诸国因中国不置都护,乃附匈奴。 
  47 丁未 东汉建武
二十三年 武陵郡(今湖南常德)蛮叛,武威将军刘尚击之,一军尽没。
匈奴日逐王叛,蒲奴单于发兵击之,见日逐王兵盛,不敢战而退。 
  48 戊申 东汉建武
二十四年 匈奴南边八部,共立日逐王为呼韩邪单于,降中国,从此匈奴再度分裂为南北二国。
东汉政府遣伏波将军马援击击武陵蛮。 
  49 己酉 东汉建武
二十五年 马援卒于军,虎贲中郎将梁松诬陷之,东汉光武帝刘秀怒,追夺新息侯印,马家不敢归葬。
乌桓大人郝旦降中国,东汉政府置乌桓校尉于上谷宁城(今河北万全)抚卫。 
1世纪50年代 50 庚戊 东汉建武
二十六年 南匈奴内乱,东汉政府迁呼韩邪单于居西河郡(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
置匈奴中郎将抚卫。 
  51 辛亥 东汉建武
二十七年 改大司马为太尉,大司徒为司徒,大司空为司空。 
  52 壬子 东汉建武
二十八年 寿光侯刘鲤结客杀故式侯刘恭,刘秀命捕诸王宾客,死者以千数。 
  53 癸丑 东汉建武
二十九年   
  54 甲寅 东汉建武三十年   罗马帝国皇帝革老丢为其皇后阿格立宾娜毒死,养子尼禄嗣位(-68)。
  55 乙卯 东汉建武
三十一年   
  56 丙辰 东汉建武
三十二年
东汉中元元年 刘秀封禅泰山。宣布图谶于天下。
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卒,弟丘浮尤鞮单于嗣位。 
  57 丁巳 东汉中元二年 东汉光武帝刘秀卒,子明帝刘庄嗣位。
南匈奴丘浮尤鞮单于卒,弟伊伐于虑鞮单于嗣位。烧当羌叛,攻掠陇西(今甘肃临洮)。 日本遣使中国,日本与中国交通自此开始。
  58 戊午 东汉永平元年 捕虏将军马武击烧当羌,大破之,烧当羌降。辽东(今辽宁辽阳)太守祭彤攻乌桓,大破之,塞外震服,边无战警,东汉政府悉行撤回沿边屯兵。 
  59 己未 东汉永平二年 南匈奴伊伐于虑鞮单于卒,酸僮尸逐侯鞮单于嗣位。 尼禄毒死生母阿格立宾娜。
1世纪60年代 60 庚申 东汉永平三年 东汉明帝刘庄,图中兴功臣32人像于南宫云台。 
  61 辛酉 东汉永平四年   
  62 壬戌 东汉永平五年 北匈奴攻五原,南匈奴击却之。 
  63 癸亥 东汉永平六年 南匈奴酸僮尸逐侯鞮单于卒,丘除车林鞮单于嗣位,数日又卒,湖邪尸逐侯鞮单于嗣位。 
  64 甲子 东汉永平七年 北匈奴遣使请合市通商,东汉政府同意。 罗马大火。
  65 乙丑 东汉永平八年 东汉政府置度辽营及度辽将军,屯五原,以防南北匈奴交通。北匈奴屡入侵,边城昼闭。
东汉明帝刘庄梦见金人,遣郎中蔡愔出使西域,求佛书。 
  66 丙寅 东汉永平九年 南匈奴遣子弟入中国太学。 
  67 丁卯 东汉永平十年 蔡愔偕西域僧归,佛法从此传入中国。 
  68 戊辰 东汉永平十一年   罗马帝国驻西班牙军团司令贾尔柏统军返国,陷罗马城,尼禄皇帝自杀(54-,在位15年)。贾尔柏寻被刺死,大将鄂图继称帝,寻亦被刺死。大将维特力阿斯称帝。
  69 己巳 东汉永平十二年 哀牢(今云南西南部)夷内附。 罗马帝国驻巴勒斯坦埃及军团司令惠斯巴西安统军返国,陷罗马城,维特力阿斯皇帝自杀,惠斯巴西安迫元老院选己为皇帝(-79)。
1世纪70年代 70 庚午 东汉永平十三年 楚王刘英坐刻文字表祥瑞,废迁丹阳(今安徽宣州)。 
  71 辛未 东汉永平十四年 楚王刘英自杀。刘庄穷治其狱,处死与放逐者千数,系狱者数千。 
  72 壬申 东汉永平十五年   
  73 癸酉 东汉永平十六年 东汉政府遣军三路,大举击北匈奴:显亲侯窦固出酒泉至天山,取伊吾卢(今新疆哈密),留兵屯田,置宜禾都尉;谒者仆射耿秉出张掖,至三木楼山;太仆祭彤出高阙塞(今内蒙古临河),无功,下狱,出狱后死。窦固遣假司马班超等26人使西域,于鄯善斩北匈奴使臣,进驻于寘(今新疆和田)。西域与中国绝41年(23-),至是复通。 
  74 甲戌 东汉永平十七年 军司马班超擒疏勒王兜题,另立榆勒为王,并进驻疏勒。奉车都尉窦固出敦煌击北匈奴,败匈奴军于蒲类海(今新疆东北巴里坤湖),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降,东汉政府乃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 
  75 乙亥 东汉永平十八年 北匈奴攻车师,杀车师后王,复攻戊校尉耿恭驻地金蒲城(今新疆吉木萨尔西北),不克而退。
东汉明帝刘庄卒,子章帝刘炟嗣位。
西域焉耆、龟兹等国起兵杀都护陈睦,围己校尉关宠驻地柳中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并与车师联军复攻金蒲城。 
  76 丙子 东汉建初元年 酒泉太守段彭救西域,北匈奴败走,车师再降中国。关宠卒,军吏范羌以2000人救耿恭出。刘炟下令撤销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军司马班超返至于寘,王侯以下号泣挽留,乃更还屯疏勒。哀牢夷叛。 
  77 丁丑 东汉建初二年 东汉政府弃西域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屯田,北匈奴复据其地。永昌(今云南保山)等三郡兵,击斩哀牢王。安夷(今青海平安)县吏夺民妻,于是烧当羌再叛。 
  78 戊寅 东汉建初三年 车骑将军马防、长水校尉耿恭,击平烧当羌。耿恭因忤马防,军还,下狱免。 
  79 己卯 东汉建初四年 明德马太后卒。
诸儒会白虎观,议五经异同。 罗马帝国皇帝惠斯巴西安卒(69-),子泰塔斯嗣位(-81)。
1世纪80年代 80 庚辰 东汉建初五年 班超上《平西域书》,东汉政府遣假司马徐干率千余人增援。 
  81 辛巳 东汉建初六年   罗马帝国皇帝泰塔斯卒(79-),弟杜密善嗣位(-96)。
  82 壬午 东汉建初七年 太子刘庆废为清河王,其母宋贵人自杀。立刘肇为太子。  
  83 癸未 东汉建初八年 窦皇后诬太子刘肇生母梁贵人父梁竦恶逆,梁竦死狱中,梁贵人忧卒。
东汉政府擢班超为西域将兵长史。 
  84 甲申 东汉建初九年
东汉元和元年 疏勒王榆勒叛,班超另立成大为王。 
  85 乙酉 东汉元和二年 南匈奴湖邪尸逐侯鞮单于卒,伊屠于闾鞮单于嗣位。南匈奴大败北匈奴于涿邪山(今蒙古南境巴彦温都尔山),北匈奴日哀。 
  86 丙戌 东汉元和三年 迷当羌叛,陇西(今甘肃临洮)太守张纡击平之。班超诱斩疏勒前王榆勒。 
  87 丁亥 东汉元和四年
东汉章和元年 鲜卑攻北匈奴,斩优留单于。北匈奴大乱,58部、约28万人降中国。班超发于寘诸国兵攻莎车。龟兹来救,大败龟兹兵。莎车降,西域震服。护羌校尉傅育贪功,欲击迷当羌,先击迷吾羌,中伏被杀。继任校尉张纡诱迷吾羌降,宴中施毒,斩迷吾等800人,复击其众,迷吾子迷唐再叛,张纡不能制。 
  88 戊子 东汉章和二年 东汉章帝刘炟卒,子和帝刘肇嗣位。窦太后临朝,其兄窦宪专政,使刺客杀谒者韩纡及都乡侯刘畅,事发,窦宪请击北匈奴赎死。邓训代张纡为护羌校尉。
南匈奴伊屠于闾鞮单于卒,弟休兰尸逐侯鞮单于嗣位。 
  89 己丑 东汉永元元年 大将军窦宪出朔方,大破北匈奴军于稽落山(今蒙古古尔班察汗山),逾塞3000里,登燕然山(今蒙古中部杭爱山),中护军班固刻石纪功。邓训击迷唐羌,屠杀甚惨,一种殆绝,迷唐收残众西奔千余里。 
1世纪90年代 90 庚寅 东汉永元二年 窦宪遣副校尉阎砻,复取西域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屯田地。 
  91 辛卯 东汉永元三年 窦宪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延塞,击北匈奴于金微山(今蒙古西部阿尔泰山),北单于率众西奔(374年,辗转侵入黑海北岸,引起欧洲民族大迁移)。窦宪逾塞5000里而还,自中国出兵,未尝至此。班超任西域都护。 
  92 壬辰 东汉永元四年 中国立北匈奴右谷蠡王于除鞬当北单于。
东汉和帝刘肇恶窦宪专权,大杀其党,逼窦宪自杀。论功行赏,任钩盾令(宫廷官)郑众为大长秋,中国宦官用事自此始。(赵高不算吗?)洛阳令种竞以私憾逮班固,囚死于狱(33-)。
护羌校尉聂尚招降迷唐,迷唐杀护送官而复叛,攻金城塞(今甘肃兰州)。 
  93 癸巳 东汉永元五年 北匈奴叛,东汉政府将兵长史王辅追击,斩于除鞬单于,破灭其众。鲜卑乘虚入居其地,国势日强。
南匈奴休兰尸逐侯鞮单于卒,安国单于嗣位,与其左贤王师子、东汉政府度辽将军皇甫棱、匈奴中郎将杜崇等,均不睦。 
  94 甲午 东汉永元六年 南匈奴安国单于上书汉政府,控告杜崇,杜崇断其道,不得上闻,反上章言安国单于密结北匈奴降胡,欲杀左贤王师子。东汉政府遣新任度辽将军朱徽安抚,朱徽率大军径进,安国单于惊走,攻师子,不克,中国兵又至,其国人恐,乃杀安国单于,立师子为亭独尸逐侯鞮单于。降胡不服,立日逐王逢侯为单于,渡沙漠北去。
西域都护班超发龟兹等8国兵攻焉耆,斩其王,立元孟为新王。西域50余国悉纳贡归附中国。 
  95 乙未 东汉永元七年   
  96 丙申 东汉永元八年 护羌校尉史充击迷唐羌,兵败,死数百人。 罗马帝国皇帝杜密善卒(81-)。元老院选元老尼瓦为帝(-98)。
  97 丁酉 东汉永元九年 迷唐羌攻陇西,败守军。征西将军刘尚击之,迷唐引去。东汉政府兵死伤多,不能追。班超遣甘英出使罗马,至地中海,不敢渡而还。 
  98 戊戌 东汉永元十年 迷唐羌降,入居金城(今甘肃永靖)。
南匈奴亭独尸逐侯鞮单于卒,子万氏尸逐侯鞮单于嗣位。 罗马帝国皇帝尼瓦卒(69-),养子图拉真嗣位(-117)。
  99 己亥 东汉永元十一年   
11、2 世纪
  东汉王朝宦官专权,造成中国第一次宦官时代,激起广大民变。等到民变敉平,宦官与士大夫火并,军阀之一的董卓尽屠宦官,惨苛暴虐,不久,董卓被杀,中国又乱,群雄并起。本世纪末,群雄之一的曹操迎东汉最后一任皇帝至许县(今河南许昌),定都,从事扫荡军阀和再统一的工作。
  年份 干支 国号王朝纪年 国内 国外
2世纪00年代 100 庚子 东汉永元十二年 迷唐羌饥窘,东汉政府命返故居大小榆谷(今青海尖扎西),迷唐羌惊惧,遂复叛。 
  101 辛丑 东汉永元十三年 金城太守侯霸击迷唐羌,大破之于允川,迷唐羌瓦解。
鲜卑攻右北平(今河北丰润)。
巫蛮许圣,以郡县收税不均,起兵叛,攻南郡(今湖北江陵)。 
  102 壬寅 东汉永元十四年 安定(今宁夏固原)烧何羌叛,郡兵击灭之,复置西海郡(今青海海晏),屯田龙耆(今青海民和)。荆州兵击巫蛮,许圣降,迁其众于江夏(今湖北新洲)。
班超还洛阳,寻卒,计出使西域30年(73-)。任尚继任为西域都护。 
  103 癸卯 东汉永元十五年   
  104 甲辰 东汉永元十六年 北匈奴逢侯单于遣使向中国称臣,请和亲,东汉政府以其旧礼不备,不许, 
  105 乙巳 东汉永元十七年
东汉延兴元年 东汉和帝刘肇卒,子殇帝刘隆嗣位,生仅百余日,邓太后临朝。 
  106 丙午 东汉延平二年 东汉殇帝刘隆卒,侄安帝刘祜嗣位。
鲜卑攻渔阳(今北京密云),杀太守张显。
西域都护任尚失诸国和,诸国纷叛,攻任尚驻地疏勒城。东汉政府征任尚,任段禧为都护,连兵数月,仅定龟兹。 
  107 丁未 东汉永初元年 西域都护虽保龟兹,而道路隔绝,东汉安帝刘祜命撤销西域都护,弃伊吾卢及柳中屯田。
烧当诸降羌(勒姐、当煎、滇零、先零、钟羌)分布诸郡县,为贪官污吏所虐,愁怨积久,会发兵迎西域都护,征羌男入营,遂纷叛,揭竿以攻政府兵。中国半壁河山又陷大乱。 日本倭奴国王师升,遣使中国,献生口160人。
  108 戊申 东汉永初二年 车骑将军邓骘击滇零羌,战于平襄(今甘肃通渭),政府军大败,死8000人。
湟中(今青海东部湟水流域)诸县,粟每石万钱,人民死亡累累。
滇零遂据北地(今宁夏吴忠)称帝,东攻三辅(长安、扶风、冯翊),南攻益州(今四川)。 
  109 己酉 东汉永初三年 洛阳及41郡国雨,洛阳、并州、凉州大饥,民相食。
南匈奴万氏尸逐侯鞮单于入朝中国,见民生凋疲,遂叛,与乌桓、鲜卑合兵攻五原,中国军大败。匈奴复围匈奴中郎将耿种驻地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
海寇张伯路攻掠沿海9郡。 
2世纪10年代 110 庚戌 东汉永初四年 南匈奴围美稷数月,不能克。大司农何熙、中郎将庞雄援军至,万氏尸逐侯鞮单于见中国军盛,大怖,归降,东汉政府待之如昔。
大将军邓骘以羌乱日炽,欲弃凉州(今甘肃张家川),郎中虞诩力争不可。滇零、先零羌先后攻褒中(今陕西汉中西北),政府军败,死3000余人。 
  111 辛亥 东汉永初五年 先零羌将攻河东(今山西夏县),兵至河内(今河南武陟),人民渡黄河南奔,首都洛阳震动。青州(今山东淄博)刺史法雄,击斩海寇张伯路。
汉阳(今甘肃甘谷)人杜琦据上邽(今甘肃天水)起兵反。
今年,9州有蝗灾,8郡国大水,加以兵灾,人民流离分散,随道死亡。 
  112 壬子 东汉永初六年 10州蝗灾。旱。
滇零病卒,子零昌嗣位,据丁奚城(今宁夏吴忠南)。 
  113 癸丑 东汉永初七年 护羌校尉侯霸击先零羌别部牢羌于安定(今宁夏固原)。 
  114 甲寅 东汉永初八年
东汉元初元年 凉州(今甘肃张家川)刺史皮扬,击羌于狄道(今甘肃岷县),兵败,死800余人。 
  115 乙卯 东汉元初二年 河南(洛阳)等19郡国蝗,洛阳旱。
辽东鲜卑攻无虑(今辽宁北镇)。屯骑校尉班雄、征西将军马钧、护羌校尉庞参,合击羌帝零昌,大败,死3000余人。 
  116 丙辰 东汉元初三年 苍梧蛮、武陵蛮,先后叛,兵败俱降。
中郎将任尚击零昌,克北地(今宁夏吴忠),杀零昌妻子。 
  117 丁巳 东汉元初四年 任尚募羌酋号封,刺杀零昌,复击先零羌,战于富平(今甘肃吴忠)黄河岸,大破之。
越巂(今四川西昌)蛮夷以郡县赋税烦数,酋长封离率众叛。 罗马皇帝图拉真卒(98-),侄哈德良嗣位(-138)。
  118 戊午 东汉元初五年 永昌(今云南保山)、益州(今云南晋宁)、蜀都(今四川成都)夷,俱叛响应封离,众30万,焚掠20余县,骸骨委积,千里无人。度辽将军邓遵募羌酋雕何,刺杀零昌羌同种酋长狼莫,诸羌瓦解。自烧当诸降羌叛,12年间(107-)至此始平。然凉(今甘肃地区)、并(今山西地区)二州,一片荒芜,民不聊生。任尚与邓遵争功,邓遵为邓太后堂弟,汉安帝刘祜遂斩任尚。 
  119 己未 东汉元初六年 鲜卑攻马城(今河北怀安)要塞,邓遵及南匈奴击破之。益州刺史张乔击诸叛夷,大破之,斩首3万,封离恐,请降。
(甘肃)敦煌太守曹宗遣长史索班复屯伊吾卢(今新疆哈密),车师国前王(今新疆吐鲁番)及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复降中国。 
2世纪20年代 120 庚申 东汉元初七年
东汉永宁元年 北匈奴与车师后王(今新疆吉木萨尔)军就,攻杀索班。鄯善求救于中国,东汉政府用军司马班勇议,于敦煌置西域副校尉,然不能出兵。沈氐羌叛,攻张掖,护羌校尉马贤破之,归降。当煎羌攻金城,马贤出塞击之,烧当羌烧,何种乘虚复攻张掖。
洛阳及33郡国大水。 
  121 辛酉 东汉永宁二年
东汉建光元年 邓太后卒,刘祜诬其曾谋废立,西平侯邓广宗、西华侯邓忠、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邓遵、将作大匠邓畅、上蔡侯邓骘,先后皆自杀。阎皇后弟阎显、刘祜乳母王圣、王圣女王伯荣,俱用事。刘祜又封宦官李闰、江京为侯,内外勾结,并为奢虐。
烧当羌以护羌校尉马贤抚恤不至,起兵叛,攻金城、武威。
鲜卑攻居庸关(今北京昌平),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太守成严战死。高句丽攻玄菟(今辽宁沈阳)。 
  122 壬戌 东汉建光二年
东汉延光元年 鲜卑数万攻雁门、定襄、太原。
烧当诸叛羌饥困,向汉阳太守耿种降。 
  123 癸亥 东汉延光二年 北匈奴与车师频攻河西(今甘肃)地,议者欲复闭玉门、阳关,弃绝西域,终于纳敦煌太守张珰议:欲保河西,必先保西域。乃遣班勇任西域长史,率兵500人,进屯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东南)。 
  124 甲子 东汉延光三年 班勇击走北匈奴,西域复通。宦官樊丰诬太尉杨震怨望,杨震自杀。王圣、樊丰、江京与阎皇后共构陷太子刘保,废为济阴王。
洛阳等36郡国大水、雨雹。
南匈奴万氏尸逐侯鞮单于卒,弟乌稽侯尸逐鞮单于嗣位。 
  125 乙丑 东汉延光四年 东汉安帝刘祜南巡,至(河南)叶县病卒,阎皇后与阎显兄弟、江京、樊丰谋,迎立北乡侯刘懿嗣位。车骑将军阎显忌大将军耿宝及樊丰、王圣,使有司奏其阿党不道,耿宝自杀,樊丰下狱死,王圣母女徒雁门(今山西朔州东南)。刘懿寻卒,宦官孙程等起兵,斩江京,迎立济阴王刘保,是为顺帝。寻杀阎显,囚阎太后离宫,封孙程等19人为侯。
西域长史班勇发鄯善、疏勒、车师前后诸国兵,击车师后部,擒其王军就(?)及北匈奴持节使臣,至索班死处斩之,传首洛阳。 
  126 丙寅 东汉永建元年 陇西(今甘肃临洮)钟羌叛,护羌校尉马贤击之于临洮,斩首千余,钟羌降。
鲜卑数攻南匈奴,又攻代郡,杀太守李超,汉政府于沿边复置屯兵。
西域长史班勇立故王子加特奴为车师后王,发诸国兵击北匈奴呼衍王,大败之,自是车师境内无敌迹。
司隶校尉虞诩弹劾中常侍张妨等,张妨泣诉东汉顺帝刘保,乃逮虞诩,发配左校(囚徒营)为徒。张妨必欲杀之,二日之中拷掠4次。浮阳侯孙程力救,始得出。然宦官之势自此日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