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住房公积金电话:[试题]原子结构 (2005·江苏南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5:56:50
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5
关键字:中考初中化学
(2005·江苏南通)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_______;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y=_______(填数值),则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
(2)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_______,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_____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上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你还能找到哪些规律?试写出其中一个:_______________。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其所处的行数相(……隐藏……)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或同一列中,从上到下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教师用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案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时间:2009-04-29 11:30:45   【字体:大中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实验用品
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镁带、砂布、铝片、蒸馏水、酚酞试液、1 mol/L盐酸、1 mol/L AlCl3溶液、3 mol/L硫酸、6 mol/L NaOH溶液、培养皿
教学用具
投影仪、胶片。
教学方法
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在碱金属和卤素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其性质也相似。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都有些什么联系?这就是本节所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讲述]  钟表记时,从零点到24点为一天,再从零点到24点又为一天。这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我们学过的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随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增加,原子核外电子层递增,但最外层电子依然保持1个和7个,这也是一种周期性的表现。从性质看,元素在某些方面也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生活中记时,一天以小时为序排列体现周期性,元素以什么为序排列表现周期性呢?
[学生阅读]  本节第一段课文。
[提问]  什么叫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定方法,该序数与原子组成的哪些粒子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板书]  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投影]  (见投影片1)我们把核电荷数从1~18的元素,也就是把原子序数1~18号的元素按上表排列。请1、3、5组的同学画出3~1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4、6组的同学画出1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全体同学画出1、2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把投影片2重叠在投影片1上)

[说明]简单解释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核外电子排布的区别。
[引导思考]大家从填写结果看,你认为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完成表5-6。
[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由1到8)。
[投影](把投影片3重叠在投影片1上)
(投影片3)
原子半径/nm  0.037                                            0.122
原子半径/nm  0.152  0.089  0.082  0.077  0.075  0.074  0.071  0.160
原子半径/nm  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0.191
[引导思考]从表中的数据看,你认为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暂不考虑。)
指导学生观察图5-5,完成表5-7。
[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由大到小)
[投影]同学们在投影片1的空栏上,填写你所知道的各元素的化合价。1、3、5组同学填第二行,2、4、6组同学填第三行,全体同学都填第一行。
(把投影片4重叠在投影片1上)
(投影片4)
最高正化合价  +1                                               0
负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  +1  +2  +3  +4  +5                               0
负化合价                -4  -3  -2  -1
最高正化合价  +1  +2  +3  +4  +5  +6  +7                       0
负化合价                -4  -3  -2  -1
[引导思考]从同学们填写出的化合价中找出最高正化合价和负化合价,列在此表上,大家从表上看,元素的化合价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什么规律性的变化?完成表5-8。
[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1→+7、-4→-1)。
[板书]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周期性变化。
[说明]19号以后的元素,上述三个方面的变化规律虽比1到18号元素的要复杂些,但总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
[讲述]到现在为止,人们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不同,性质各异。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元素所表现的各种性质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金属性,一类称为非金属性。已学过的碱金属元素所表现的性质就属典型的金属性,而卤族元素的性质就具有典型的非金属性。
[引导思考]碱金属元素中,各元素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是用什么实验事实说明的?卤族元素中,各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又是用什么事实说明的?
[小结]元素的金属性,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指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
[板书]金属性强(弱)──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氢氧化物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强(弱)──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说明]下节课,我们将依据这个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来研究11~18号元素性质的变化情况。
[总结]按板书的内容,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
[作业]①课本习题一、2、3,习题三。
②阅读本节所讲的内容并预习本节后半部分知识。
原子结构
掌握原子的组成,构成原子粒子问的质量关系和电性关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与化合价等。
一、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所属类别、元素种类
例1 现有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表示的元素种类共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分析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粒子的核电荷数,以上结构示意图中,粒子的核电荷数有4个不相同,元素种类则有4种。
二、己知某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确定其核内质子数
例2 X22-离子共有2n个电子,元素X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n-1   (B) n+1   (C)n   (D)2n
分析 该离子核内的质子总数为2n-2。因该离子是同一元素的双核离子,故元素 X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2n-2)/2=n-1。
三、已知某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推断元素,并回答有关问题
例3 有A,B,C3种元素。元素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元素B在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C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由 A与B形成的酸性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分析 由元素A,C的原子结构特征不难推出 A是碳元素,C是氢元素。 B是氧元素。 A与B形成的酸性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O2。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四、已知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某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例4 右图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m的值是     。
(2)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
分析 该离子核外电子已排布到第3电子层,第2电子层已排满,故m=8。该阴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五、已知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其所表示的粒子的种类
例5 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分析 粒子种类与粒子结构间的关系是: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答案:(C)。
六、已知两种离子的结构,确定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例6 元素A的+2价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今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元素B的离子B-的结构示意图为。由 A,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分析  A2+离子核内的质子数应比其核外电子数多2,该元素原子的核内应有12个质子。在A与B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应相等,其化学式为AB2。
七、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断元素的化学性质
例7 已知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试根据以下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与氧元素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

分析 从原子结构的观点看,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因硫原子与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与氧元素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B)。
八、已知两种粒子的结构和其中一种粒子的质子数,推断另一种粒子的质子数
例8 阳离子Xm+和阴离子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已知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则可知Y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A)a-m-n   (B)a+m+n   (C)m+n-a   (D)m-n-a
分析 因Xm+的核外电子数为a-m,故Yn-的核外电子数也应为a-m,可见,元素Y的核电荷数为a-m-n。
练习题
1.某粒子得到一个电子后(  )。
(A)一定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B)不一定带电荷
(C)一定带负电荷           (D)一定不带负电荷
2.已知粒子R2+的质子数为N,据此还不能确定该粒子的(  )。 ’
(A)元素种类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化合价
3.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有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某阴、阳离子。已知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m,n为确定数)。这两种离子可能是(  )。
(A) Xm+  Yn-            (B) X(m+1)+  Y(n+1)-
(C) X(m-n)+  Y(n-1)-          (D) Xn+  Ym-
4.是带正电荷的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因x值的不同而表示的带正电荷的粒子有(  )。
(A)6种    (B)5种    (C)4种   (D)3种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原子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B)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的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C)决定元素本质的是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D)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低
6.与中数字“1”关系密切的是(  )。
(A)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合价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质量
(C)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的数目   (D)物质的状态、原子的稳定性
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若该粒子为离子,则它所带电荷可能为(  )。
(A)8-n    (B)n-8    (C)10-n    (D)n-10
8.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
(C) Na比Na+少1个电子       (D) Na+的最外层是稳定结构
9.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为阳离子的是(  )。

10.所表示的粒子具有不同的(  )。
(A)质子数   (B)电子层数   (C)电子总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1.令X,Y,Z和R分别代表4种元素。若aXm+,bYn+,cZn-,dRm-4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令a,b,c,d分别为4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c=m-n   (B)a-b=n-m   (C)c-d=m+n   (D)b-d=n+m
12.第3层上有2个电子的元素A与第2层上有5个电子的元素B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3. A,B,C,D4种粒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但都不超过18。粒子A失去2个电子后呈电中性。 A,B,C3种粒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且A,C可形成CA型离子化合物。粒子D不显电性,其第l层比第3层少5个电子。则A为  ,B为  ,C为  ,D为  (写元素符号或离子符号)。
14.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有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5.已知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比较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
(2)氧元素与硫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有     。
(3)单质硫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              。
16.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试回答:
(l)x表示      ,y决定了粒子的      。
(2)当x-y=10时,该粒子为     (填“原子”或“阳离子”或“阴离子”)。
(3)当y=8时,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该粒子的符号为     。
(4) y=2的中性原子能跟y=7的中性原子化合,形成的化合物能溶于水,它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17.核电荷数都小于18的A,B,C3种元素,其核电荷数按A,B,C顺序增大,C+离子与A,B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它们之间可以形成C2B型和AB2型化合物(其中C和A都呈最高价)。
(1) 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 AB2的化学式为       。
(3)3种元素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俗称     ,在改进该物质的工业生产方面,我国著名的化学家     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答 案
1. B。2. B。3. A,D。4. D。5. D。6. A。7. C,D。8. C。9. B。10. A。11. D。12. A3B2。13. A为O2-,B为Ne,C为Mg2+,D为Cl。14·、3;金属;失去。l5.(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不同。(2) SO2,SO3。(3)有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16.(1)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化学性质。(2)原子。(3)S2-。(4) MgCl2=Mg2++Cl-。17.(1)(2) CO2。(3)纯碱;侯德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