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烟酒周刊官网:关于施肥与土壤污染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0:16:05
关于施肥与土壤污染问题肥料对土壤的污染有:土壤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等三个方面。
(一)土壤化学污染
磷肥、锌肥、硼肥是以矿产为原料,如磷矿、铅锌矿、硼矿等。这些矿石常含有数量不等的某些污染元素。其中锌、硼农业用量很少,所以化学肥料对土壤污染主要是磷肥,磷肥的原料磷矿石中,除富含P2O5 外,还含有其他无机营养元素为钾、钙、锰、硼、锌等,同时也含有毒物质如砷、镉、铬、氟、钯等,主要是镉和氟,含量因矿源而有很大差异。磷矿石中镉的含量以美国为高,尤其是西部磷矿石高达60?340毫克/千克,摩洛哥和澳大利亚居中,较低的是中国和原苏联。磷矿石的镉也不会因加工成肥料而清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保留在肥料中,美国西部磷矿石生产的重钙其中的镉含量还高达50?250毫克/千克,东部稍低为10?20毫克/千克,澳大利亚生产的过磷酸钙镉含量也较高,为38?48毫克/千克,所幸我国过磷酸钙中镉含量较低仅0.4?0.6毫克/千克,但取样代表性还不够,有待补充才能作出完整评价。无论含量大小,镉均会随磷肥一起施入到土壤中,据四川农业大学测定,施用过磷酸钙尚未发现土壤中镉有积累,但长期积累的效应值得及早注意。磷矿石中另一主要有害物质是氟,其含量比镉大4?5个数量级,但变幅较小,原矿中氟含量1.12%?4.2% ,我国原矿中的氟含量1.12%?3.40%。
镉对人体有很高毒性,在50余种重金属中,其潜在毒性仅次于汞而列第二位。防止镉进入食物链是防止人体过量摄取镉的重要途径。植物是人类食物的直接来源,动物如摄取过量镉,也可通过肉食间接进入人体。作物对镉的吸收,以叶菜类作物对镉的积累能力较强,尤其是莴笋。而禾谷、豆类、禾本科牧草积累较低。但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对镉积累可相差10?40倍。在谷类作物中,可食用部分中镉量只占植物全株中较低的比例,植物吸收镉量常占土壤有效镉的0.4%?0.7%。禾谷类作物籽实中的镉只占地上部分12%?18%,低于生物产量中籽实的比例。又如小麦面粉中含镉量又比麦粒低。另一方面,秸秆中82%?88%镉若部分作为饲料,会进入动物体,而间接危害人体健康。氟的不足和过量均于人体健康不利。但在磷肥加工过程中,所产生氟化氢绝大部分均己回收利用,所存留于磷肥中的氟甚少,一般不至于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另一化学污染源是垃圾、污泥、污水、大型畜禽加工厂废水,均含有某些污染化学成分,过量集中输入农田,也会使有毒物质积累和重金属超标,导致人畜致病。及时掌握土壤环境中主要污染元素的背景状况,是环境科学的一项基础工作,它可以了解其含量、分布特征,为环境污染作出评价,并可对环境状况进行预测预报。背景值的研究我国尚不全面、充分,还需继续开展工作。从我国几个点的资料来看,我国10种金属元素背景值均在全世界中值左右,已经达到不低水平。因此,要特别重视。如果一旦加重污染,很难从土壤清除,而会贻害子孙后代。
(二)土壤生物污染
各种有机肥垃圾粪便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有不少对人体和植物有害的病源体,它们最终均以肥料集中输入到土壤中,有的还进入水域,有的与作物接触使作物感染病害,有的附着于作物,尤其是蔬菜上,送入厨房,进入人体。如果是通过植物或人体,就开始下一个污染过程。据北京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调查结果,在第一类蔬菜微生物污染严重,而第二类蔬菜寄生虫污染严重,值得密切注意。
植物残体,也携带植物病原菌,如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小麦茎腐病、油菜菌核病等,未经无害化处理,这些病原菌随植物残体以有机肥方式施入土壤或经雨水冲洗进入土嚷,再次传染给种植的作物。
(三)土壤的物理污染
主要是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如未经过清理的碎玻璃、旧金属片,在烧煤乡镇大量煤渣等,这些物料大量使用会使土壤碴砾化,降低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近年来城市垃圾中聚乙烯薄膜袋、破碎塑料等数量日益增加,在连续使用农用薄膜的地区,土壤中大量残留的塑料碎片,使土壤水分运动受阻,作物根系生长不良,这一土壤物理污染,同样也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摘自-中国农业专家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