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管城区国税局电话:难以评估的知青情结:究竟是否“青春无悔”?(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2:11:33

难以评估的知青情结:究竟是否“青春无悔”?

断层的涵义还在于,社会出现了错位。在一定发展时期,社会所能提供的空间位置是有限的。而上山下乡将社会对这些位置的有序继承变成无序,出现后代人超越前代人的越位继承。第三代人首先在升学上出现极大的困难,在恢复高考制度后,这代人曾在77、78、79三届大学生中占据优势(这里指的当然不只是老三届这个群体),然而随着年龄的超标、家庭的拖累以及知识的落伍,他们的绝大多数只能是被拒在大学的门外。这代人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包括那些重新回炉和自己摘掉帽子的工农兵学员,充其量不过百余万人,相对于上山下乡的2000万人实在少得可怜。当然不是说人材一定要通过大学才能培养出来,况且还有大批的各种函授、成人教育、自学高考、大专补习班等等。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衡量的指数。在就业方面,待业是伴随他们返城的新名词,他们中的幸运者以不相称的年纪从学徒工、临时工做起,在专业技术上的熟练程度并不优于比他们年轻得多的后代人。而还有相当多的返城知青长期找不到正式工作。当改革更加深入一步的时候,这代人的年纪使他们在中国国营企业的体制改革中首当其冲,下岗这个新名词又责无旁贷地落到了这代人的肩上。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上山下乡对这代人的自身成长过程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通过上山下乡的实践,他们的政治观念彻底改变。许多知识青年目睹了阶级斗争、实质是其扩大化的种种表现,非但没有得出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必然性的结论,反而感觉到其中具有大量的执行政策者的主观因素,往往成为整人的工具。于是,知识青年在上山下乡之后,头脑中原来绷得很紧的阶级斗争的弦松懈了,看问题的出发点也比较实际了,不再把任何事情都先上到阶级斗争的纲上去看了。通过“林彪事件”,更多地是从自身的社会落差和实践中,这代人体味到指导社会运转的思想体系的问题,而成为中国社会最早觉醒,并向四人帮发出呐喊的社会群体。由于这代人与改革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们实际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最积极的社会力量之一。

对旧体制和社会其他弊端的切身感受,又使他们为迎接伟大的改革事业做好了思想准备。

他们的觉醒还表现在他们从当年的个人迷信,从虚幻的集体主义中找回了自我。自我意识的回归是这代人进行历史思索的结果,也是他们极为痛苦的自我否定的结果。“为天地立心,为斯人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添太平”,固然体现了一种人生意义,但并非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且也不可排除另一种人生意义,生活并不是教条。即在与社会利益发展的同一方向上,最大限度去追求个人能力的发挥,去追求人生的丰富多彩和种种乐趣。同时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白了自己到底是谁!你只是你自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众多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

这代人在上山下乡的变异状态中,认识了真理,认识了社会,认识了人民。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人民”、“群众”这个概念的本质,从而逐渐植根于黑色的土地中。人民不尚空谈,人民真正需要的是生活的改善,社会的改革,需要的是脚踏实地。

另外,这代人在上山下乡过程中经受了许许多多过去未曾体验的艰苦,从生活上和劳动上受到磨砺。他们不仅成为自食其力的合格劳动者,而且培养了坚强的意志。

这样看,这代人失去的主要是和物质有关的,获得的几乎全部体现在精神上。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似乎有点滑稽。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的提出,源于成都的知青搞的一次“青春无悔”的展览极其出版的图书。据其发起者之一的王晓梅说:“我觉得青春无悔的含义我是这样理解的:从大的方面来说,我是绝对不赞成上山下乡运动,像这样一场运动是对民族和国家的毁灭。而对我们自己来说呢,因为我们在这种环境中间,没有办法的时候,被迫走的一条路中间,不管在什么地方,在任何生活情况下,在艰难困苦之中,都能得到一种生活的体验,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财富了。”这一理解和立意应该说是对的,但是使用“青春无悔”一词为题,

却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或者说词不达意,从而引发了知青们、以至下一代参与的大规模争论。

笔者前些年参加过几次关于红卫兵、老三届和知识青年问题的座谈会或讨论会,其中有两次是在国内,有两次是在海外。涉及到怎样看待上山下乡和如何评价自身的这段经历上,每次会上,不同的与会者们无形中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无一例外。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可以大致把它们归类概括为认为“青春无悔”还是“青春有悔”的问题。这里做一简单归纳。

一部分人认为:在经历过那么一段令人不可忘怀的岁月后,今天回首往事,依然青春无悔。下面简称之为“无悔”,需要说明的是,即使都使用同一词汇,大家对无悔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

无悔的涵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