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交巡警支队地址:非凡眷侣—大迦叶和妙贤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6:17:10
                                       题图:释迦牟尼佛身边的这两位,即是阿难与大迦叶。

 

大迦叶,本名毕 钵罗耶那,是树下生的意思,因他降生在树下,而有此名。他生长在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家里的富裕程度超过了国王。他比佛陀晚生十多年,从小聪慧,厌恶世间一切欲乐,惟以修道是从。年岁渐长后,父母为他操办婚事,他用了很多种办法,推辞拒绝,但终于还是无奈,迎娶了美丽的妙贤。

据说,他们的新婚之夜,是在沉默中度过的。妙贤愁眉不展,垂泪到天明引起了大迦叶的好奇,他问她,你为什么伤心?妙贤说,我一心修道,被父母逼迫与你成婚,这不是毁坏了自己的心愿了吗?大迦叶听后非常高兴,家里竟然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厌恶爱染,乐于清净修行的同修道友做眷属!他把自己的情况说给妙贤以后,两个人约定,“我若眠时汝当经行。汝若眠息我当经行。”(从不同床) 他们共同实践,彼此成就道业。

这是大迦叶对妻子妙贤的第一次告别。他告别的是还未开始的婚姻。在他的心里,俗世的爱情,不是他今生的任务。他要做的,就是完成觉悟,完成使命。

其实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真的很羡慕他们。因为他们这样的姻缘,在世俗的情感纠葛当中,实属罕见。

更多的人,以欢喜冤家的缘分相遇,为满足欲望而奔波,有的人干脆是怨偶,是互相欠债为着偿还讨要而来的。也有相安无事的,但终其一生,完成了人的各种角色,排队走,跟着潮流走,甚少关怀内心世界,偶有探询,因无解而作罢。也有些人,有向往修道的心,却因为此身浊重,欲深难持,而终于做了逃兵。

大迦叶和妙贤,在他们很年轻的时候,就少欲而慕道,能够尝到法喜,深知法喜远超俗欲,这是他们的天资,也是他们的福报。

而我也知道,天资和福报,并非不公平地仅仅降临到某几个人的身上,它是修行的累积。以佛法来参照,每一个在六道里轮转不休的人,如果在前世,前一道里听闻过善法,修持过善法,那么,我们在觉知的此生,一定会有前面无数轮转积累下的福报来做我们当下修行的基础。大迦叶和妙贤的锐利根器,淡泊欲身,就为我们示现了功德累积后与众不同的天资。

对父母,他们行孝道,扮夫妻,对对方,他们修梵行,为道友。

这样的生活,经历12年,他们的因缘逐渐成熟。在大迦叶的父母谢世后,大迦叶不再有违逆父母心愿的顾虑,他目睹农人在耕田时,锄头伤及无数土中生灵,心中痛苦无法解决,在家做事,举手投足,都在造业,而业不尽,六道轮回不得出,他真的着急了。与此同时,妙贤听闻家中仆役说榨油时死了很多小虫,对小虫的悲心和对人类的口腹之欲之间的矛盾,令妙贤也觉得当下的处境需要反思。就在他们共同面对棘手思维的时机,大迦叶决定离家修道。

他对妙贤说,我走,是为了寻找明师。我若寻到,必来接你。

这是大迦叶和妙贤的第二次告别。

这次告别,是大迦叶对俗世生活的告别,从此以后,他了断了伦常里的进退,终于可以在修行的天地里自由、深入地用功了。这次告别,也是大迦叶对妙贤的承诺。我不和你结夫妻的缘,但我与你允同修梵行的诺。我若得遇明师,必记挂你还在红尘漂泊;我若得度,必来度你。

他们之间的长揖告别,让我泪热,这样的放手,超越了男女爱人的痴缠,道尽知音同修之间的酬答。

在《西土二十四祖纪第二》中,曾经记载有大迦叶和妙贤之间的前世因缘。妙贤曾经是个贫苦的女子,为了补佛像,乞讨集资,筹得金珠,而大迦叶彼时是锻金师,二人合力将佛像缺处补足,从此发下誓言,常为夫妇,身为金色。后来及至大迦叶被父母逼婚,他发难说,造一金像,若有女子象它,就娶进家门,不成想,妙贤竟和金像如孪生一般。

这或许是传说。但一个人能遇到相应的另一个人,不是彼此消解善业,而是互相增长智慧,恋爱中的我们,心中都清楚:这样的相遇,必有前缘。

大理三塔

大迦叶在寻访之中,遇到了佛陀,经过再三的观察后,于佛座前剃度。在佛陀准许女众出家,并且成立了比丘尼教团后,大迦叶最先想到的就是把妙贤接到教团来。四年的分离中,妙贤为了求法,早已疏散家财,误入外道。当她来到教团后,因为貌美也遭受了更多的诽谤。美丽,在俗世里是人所钦羡的资本,在修行中却是自恋,执着的障碍。妙贤为了明志,她不再出外托钵。大迦叶听说后,心中怜悯,在自己托钵乞食后,将食物分一半给妙贤。大迦叶的行为受到了搬弄是非的人的讥嫌,说此二人原本就是夫妻,怎可能清净无染?如今同食一粥,当初怎会分床而眠?

讥嫌本是妄语,大迦叶阔心无碍,但为了令他人停止口业,也为了激励妙贤,他沉默,离开,不再和妙贤来往。他没有向众人辩解,也没有和妙贤嘱托。他只是沉默了。

这是大迦叶和妙贤的第三次告别。

尽管没有任何言语,但水中冷暖,于拈花人自知。

妙贤受到了更大的激励,道心非但没有退转,反而在逆缘中得以考验增长。不久之后,妙贤通过艰苦的修行,获得开悟。

至此,曾经有过夫妻的名分,同修的因缘,道友的恩情,在一次次的告别中,悉数放下。由有欲望的凡人夫妻,到少欲知足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再到无欲则刚的阿罗汉,大迦叶与妙贤,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和成长。

补充阅读:

       释迦牟尼佛有十大弟子,他们是:一,大迦叶;二,舍利弗;三,大目犍连;四,须菩提;五,富楼那;六,迦旃延;七,阿那律;八,优波离;九,阿难;十,罗睺罗。大迦叶是十大弟子之首。梵文Kasyapa, 汉语拼音为dajiashe.称大迦叶,或称为迦叶﹑迦叶波、迦摄波。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

     「头陀」是梵文:Dhuta 的译音,意为:「抖擞」,就是清心寡欲,扫除世间尘垢烦恼,是佛教的苦行之一。大迦叶跟随佛陀以后,谨守佛陀的旨意并虔诚地专修苦行,深受佛陀的信任,当佛陀预感不久人世时,嘱托大弟子大迦叶担负弘扬佛法的重任,并托付他将袈裟传给未来的弥勒佛,据说现在大迦叶在鸡足山中进入甚深的禅定,将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完成自己的伟大使命,将佛陀的袈裟转交给弥勒佛。释迦牟尼涅盘后的第二年夏天,大迦叶将所有的佛弟子召集到王舍城灵鹫山集合,汇编释迦佛祖的遗教,由阿难诵「经」,优波离诵「律」,富楼那诵「论」,其结集就是所谓的「三藏圣典」。大迦叶是佛经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因而有第一祖师之称。对于佛法的流传,他立了极大的功劳。

  摩诃迦叶又叫做大迦叶、迦叶波,意思是乌龟,又翻译成饮光。传说他的祖先在修炼时,有一只具有灵性的乌龟背负著玄妙的图案而来,因此得道,所以以龟作为姓氏。又传说上古时代曾有仙人能吸取日光,平时隐藏著,见不到任何光芒,但是如果显现的话就会全身光辉明光,迦叶是这位仙人的后裔,所以也用饮光为姓氏。他出生在毕波罗树(即菩提树)下,所以名叫毕波罗。在佛陀所有弟子中,姓迦叶的有五个人,其中只有摩诃迦叶可以单称为迦叶。

  大迦叶原本信奉外道,后来皈依佛门。他率领五百弟子,在韦提河边的山中修行头陀之道。头陀指的是身上披著破旧的衣服,到处乞求化缘,餐风露宿、性情淡泊的僧侣。迦叶因为认真修行这样的头陀行,所以被称为‘头陀第一’,受到佛陀的格外器重,嘉许他为‘大行渊广’。

  有一次,天界之王在灵鹫山上向佛陀敬献金色波罗花,请佛说法,世尊拈花示众,并无所说。当时座下所有的弟子,都不明白佛陀这样做含有什么奥妙的道理,只有大迦叶微笑著,因为他领悟到佛陀的道理了。

  佛陀说:‘正道大法是无法用眼睛看出来的,只有涅盘寂静的心才能领会。实在的法相其实是没有法相,这是一个微妙玄通的法门,不需要文字的记录和解释,是用特殊的教法传授的,我就将这些嘱托给摩诃迦叶。’这就是心传,即所谓灵山会上正法眼藏付嘱的拈花微笑,就是禅宗最初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