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论战线杂志社:佛教的手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0:00:34

佛教的手印在密教中,占有极重要地位,具有神秘的力量,象征诸佛菩萨身、语、意三密中身的秘密。
本书介绍常见的佛菩萨手印结法、意义、真言,以及密教修法时,常用的手印,让读者充分解读佛教手印的深奥秘密。
第一章 手印的意义
手印(梵文mudra,藏文phyag-rgya),又称为印契,现常指密教在修法时,行者双手与手指所结的各种姿势。音译作母陀罗、慕捺罗、母捺罗,或称印相、契印、密印,或单称为“印”。
佛菩萨及本尊的手印,象征其特殊的愿力与因缘,因此我们与其结相同的手印时,会产生特殊的身体的力量和意念的力量,这和佛菩萨及本尊修证的本位力量的身心状况是相应的。
在密教中,手印是指曼荼罗海会诸尊为标示其内证之三昧境界,或修行者为了表达同於诸尊本誓,而於其手指上所结的密印。属於本尊身、语、意三密中之身密。
三密(梵文trini gahyani),是指秘密的三业,即是身密(梵kayaguhya),口密(梵vag-guhya)或称作语密,意密(梵mano-guhya)或称作心密,主要来自密教所说。
由于佛陀的三密作用极为微细甚深,非思惟所及,连十地菩萨也不能完全了知,故称三密,与众生之三业相应,能生起不可思议之大用。
众生之三业,虽然是染杂的,但却能契合佛之三密,且含摄於其中,而众生自心体性同于佛之三密,即众生三业实相皆是法性之作用,与佛之三密平等无二,所以也称为三密。
众生之三密中,行者手作本尊之印契,乃至行、住、坐、卧等一切事业,皆称之身密;口诵真言,乃至一切言语等口业,皆称语密;心中观本尊,乃至随一切因缘起念,各种事业,皆称为意密。
广泛的身密不是只有手印而已,任何的体姿都是属于身密的范围。人类的手很灵巧能够做出各种姿式,但都是建立在染污的无明上,所造作的动力都是来自食、瞋、痴、慢、疑。例如,因为愤怒而举起拳头打人,甚至发展成一套拳法,或拿起武器攻击别人等等,无不是受无明的驱动,所造作出来的染业。从广义来讲,人类整个身体动作都是身业的范围,是众染污中而起的,和佛菩萨清净的身密不同。
三密可分为有相、无相二种:有相三密是佛与众生互融,入於瑜伽境界,行者身结印即身密,口诵真言即语密、意观本尊即意密,称为有相三密。无相三密是指行者所有身、语之行为、自心所思惟者皆为三密,称为无相三密。
《大日经》卷六〈本尊三昧品〉印契可分成有形、无形二种,《大日经疏》卷二十解释:“印形亦有二种,谓有形、无形也。形即是青、黄、赤、白等色,方、圆、三角等形,屈、伸、坐、立及所住处之类也,印谓所执印即刀、轮、羂索、金刚杵之类也。初心别缘而观,谓先观画尊等。约此而观名为有形。后渐淳纯,又以加持力故自然而现,与心相应。尔时此本尊但从心现,不别外缘,故云无形也。”
而有相三密,是佛菩萨本尊之三密,加持于行者之三业上,故称为三密加持;无相三密,是佛之三密与行者之三密相应融合,故称为三密相应。
密宗依此三密加持、三密相应的广大作用,让我们能转凡夫身而成就佛身,也就是透过身、语、意三密的修持,让我们即身成佛,因此之故,我们当再探讨身、语、意三密的深层意义及其行相,以作为三密修习的前行。
我们平时看到佛菩萨本尊等的图像、塑像,多是以他们身上的持物或手印来判定其尊名。
其实,不论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不动佛或药师佛,在他们住世的过程中所结的手印也有彼此相同的。所以,用手印及持物来判断尊名,也不是绝对的分辨方法。但我们若单一的来看各个佛像,从手印还是可以了知其特别的愿力、因缘及特别的悟境,乃至其成道、说法时的特别状况。
例如阿弥陀佛的说法印和接引印是一般人较为熟悉,但其实这手印也在释迦牟尼佛身上出现过,只是现在我们把手印特殊化了。因阿弥陀佛的说法印和接引印特别常用,所以就以此手印分别。再加上九品九生印,这是阿弥陀佛接引九品九生的人时,所示现的特有境界,是依照要往生的人的境界所现,给他们导引而九个手印并不是一定如此,只是在密教中被特殊化了。阿弥陀佛也可能相应于因缘而在接引上品上生的众生时,示现法界定印,安住在圆满法性。
了解了这个因缘,我们就能更正确的认识手印。
在古代行者修法结手印时,有以下的注意事项。在《大日经疏》卷十三引述善无畏三藏之说法:“西方尤秘印法,作时又极恭敬。要在尊室外之中用语空静清洁之处,当澡浴严身,若不能一一浴者,必须洗净手,漱口,以涂香涂手等方得作也。又作时须正威仪,跏趺等坐。不尔得罪,令法不得速成。”大意是说结手印时,在环境上要选择清洁的静室,沐浴净身,端正仪容,结跏趺,方可结印。若无法沐浴,也要先净手、漱口,以香涂手,以此表示恭敬慎重之意。此外,《青龙寺仪轨》中亦说,结印之际祈念诸佛加被,则可悉地。
此外,经中也说,结契印时,不应于显露处,如《陀罗尼集经》卷一中说:“露处作印咒法者,为恶鬼神之所得便。”又说,于本尊像前作印,应以袈裟或净巾覆盖。所以日本东密通常在袈裟下或法衣袖中结印,但是台密则无如此。
第一章 佛部、佛顶、佛母的手印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梵名Sakya-muni-buddha),为佛教教主,约在公元前五百余年,出生于北印度的迦毗罗卫城,为该城城主净饭王的太子。姓乔答摩(Gautama),名悉达多(梵Siddhartha)。于菩提树下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
释迦牟尼佛自幼深切地体会到生老病死的痛苦,感受到人生欢乐的无常,于是发心寻求解脱之道。
当佛陀还是太子时,曾自行到城的四门出游,遇到老、病、死者以及沙门,又见到蠢鸟相食,因此感到世间无常,不可依赖,所以时常安坐禅定。后来生下一子罗睺罗,心想王室已有继嗣,所以便出家修行。他在二十九岁(一说十九岁)时,悄悄的离开王宫,脱去衣冠,而成为出家的沙门。
后来释尊独自到菩提树下,在金刚座上,下定决心若不成证无上的正觉,则不起此座。经过七日(一说四十九日)之后,在破晓时分,见到晓星而廓然大悟,证得圆满完全的觉悟,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时年为三十五岁(一说三十岁),而被称为“佛陀”(觉者)、“世尊”等名号。
释尊一生的弘法生涯,大约有四十馀年,最后在世寿八十岁时,于拘尸那罗入于涅槃。
⊙释迦牟尼佛手印(一)——钵印

牵挽起左手边袈裟的一角和挂在肩膀上的衣角,令它绕过左臂,把这如双耳般的两角缠在左手中,在脐前把左手掌向上,右手掌如同此状向上重叠,两手大拇指相触稍成圆,成为钵的形状,或者如法界定印之状,双手重叠,伸出袈裟角,称之为释迦大钵印、钵印、如来钵印、胎藏大钵的印。
[真言]
曩莫(1) 三满多(2) 勃陀喃(3) 缚(4) 萨缚吃哩舍(5) 涅素娜曩(6) 萨缚达磨(7) 缚始多(8) 钵罗钵多(9) 誐誐曩(10) 三摩三摩(11) 娑缚贺(12)
namah(2) samanta(2) buddhanam(3) bhah(4) sarva-klesa(5) nirsudana(6) sarva-dharma(7) vasita(8) prapta(9)gagana(10) samasama(11)svaha(12)
⊙释迦牟尼佛手印(二)——智吉祥印

双手各自以拇指托著中指成弹指状,其他指头伸直;左手安于胸前,手掌向上,右手覆其上,但不相接触;左为上求,右为下化,或者是以此为报身说法之印;法身说法是以大拇指托无名指;应身说法是以拇指托食指;以说法印来称之为智吉祥印,即有说法后得智的作用,众生依此可得到吉祥。智吉祥印乃释迦如来的根本印。真言同前。
⊙释迦牟尼佛手印(三)——智吉祥印二

双手内缚,两拇指、两中指、两小指齐竖合一。真言同前。
大日如来

大日如来(Mahavairocana),在汉译中,又有摩诃毗卢遮那、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等名号,是密教最根本的本尊,在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教大法中,都是法身如来,是法界体性自身,是实相所现的根本佛陀。
在华严宗毗卢遮那为莲华藏世界的教主,也是包含十方诸佛,显示超越形相之佛法自身的法身佛。法相宗以此为释迦牟尼佛的自性身。天台宗以此为释迦牟尼佛的法身。
大日如来是密教将宇宙实相佛格化,而成的根本佛,也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本地及普门示现的根本总德。
密教将之奉为真言密教的教主,译之为大日如来,或称摩诃毗卢遮那,以之为金刚界与胎藏界曼荼罗的中心本尊。
在胎藏界的五方佛,乃以大日如来为中心,另外则是开敷华王如来、无量寿如来(阿弥陀佛)、天鼓雷音如来及宝幢如来等四位佛陀。
密教认为大日如来不只是本尊,也是密教教理的核心。由于如来智慧光明遍照一切处,能使无边法界普放光明,而开启众生本具的佛性、善根,成办世出世间之事业,因此以大日作为名号。
⊙大日如来手印(一)——智拳印

此为金刚界大日如来之手印。以双手各作金刚拳,左手食指直竖,以右手的小指缠握住左手食指的第一节,而左手食指端支拄著右拇指的第一节。此印含理智不二、生佛一如、迷悟一体等深义;又左手表众生的五大身,右手为五智五佛的宾冠,将宾冠戴于众生之形状,称之为大智拳印,又称为“菩提最上契”、“菩提引导第一智印”、“能灭无明黑暗印”、“金刚拳印”、“大日法界印”等。其中金刚界一印会大日如来之结印,为独一法身之印。
[真言]
唵(2) 嚩日囉驮都(2)  鑁(3)
om(2) vajra-dhatu(2) vam(3)
⊙大日如来手印(二)——法界定印

此为胎藏界大日如来之手印。以左膝托左手,掌心向上,右手同左手一般,重叠于左手之上,两拇指指端相拄。
[真言]
曩莫(2)  三满多没驮喃(2) 阿(3) 尾(4) 囉(5) 吽(6) 欠(7)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a(3) vi(4) ra(5) hum(6) kham(7)
⊙大日如来手印(三)——金刚界自在印

此印为金刚界大日如来于三昧耶会之手印,金刚外缚,竖二中指相柱上节屈如剑形,二食指伸付二中指背。
[真言]
缚日囉惹拏喃(1) 婀(2)
vajra-jnana(1) ah(2)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梵名Amitaba或Amita-buddha),意译为无量光或无量寿佛。又常以饮之可不死不老的甘露来彰显其特德,而尊之为甘露王(梵名Amrtaraja)或甘露王如来。
阿弥陀佛乃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以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依《无量寿经》所述,其于因地为法藏比丘时,在世自在王佛前,发起无上道心,以四十八宏愿,誓愿建立十方佛土中最极为无比庄严的极乐世界,精勤修习菩萨道而成佛。
阿弥陀佛悲愿广大,慈心深切;而其念佛法门,又简单易行;因此,在信仰大乘的国家中,信仰之人极众。中国古时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正是阿陀信仰普遍流传的写照。
在中国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中,时常供奉著代表东、西、中三方不同世界的三尊佛像,即所谓的“横三世”,或称为“三宝佛”、“三方佛”。于此造型中的阿弥陀佛,被安置于释迦牟尼佛的右边,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双手结定印,仰掌叠置于足上,掌中托有一座莲台,表示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于莲花中化生之意。
⊙阿陀定印

双手交叉,两拇指伸竖指端相触;二食指中节直竖,以两食指端拇指;此外,小指、无名指、中指六指相交叉衬著拇指暨食指,此即表示六道众生显得四智菩提之义。然则打开此印,则是化他门说法之印,支掌风和空的端顶,为开敷之势,风有开花的功能,空中的风具有自在自得的意义,又禅进的二度喻有禅定的养育之义,为了要勇猛增长佛性的心莲,而使禅进相合即做此印。金刚界阿弥陀佛于成身会及供养会皆结此印。
[真言]
成身会
唵(1) 嚧计摄缚囉囉阇(2)  颉哩(3)
om(1) lokesvara-raja(2) hrih(3)
供养会
唵(1) 萨哩缚怛他誐多嚩日囉达哩摩耨多囉布惹飒颇囉拏葛哩摩三曳(2) 吽(3)
om(1) sarva-tathagata-vajra-dharmanuttara-puja-spharana-samaye(2) hum(3)
⊙阿弥陀佛根本印

此为阿弥陀佛于金刚界三昧耶会所结之手印。双手外缚、两中指竖起相拄,拇指相交叉,宛如莲叶一般。外缚是生死结缚之义,而莲表众生本具之佛性;把双腕举起,侧观五股,双臂竖起即是独股,外缚的八个指即是八叶莲花,中指的莲叶表本尊,臂下的五股是五凡五圣的十界平等,表凡圣不二之理。
[真言]
最谟(1) 囉怛曩怛罗夜耶(2) 娜莫(3) 阿哩野(4) 弭跢婆耶(5) 恒他蘗多耶(6) 囉曷帝(7) 三藐三勃陀耶(8) 他你也他(9) 唵(10) 阿密(左口右栗)帝(11) 阿密(左口右栗)妬纳婆吠(12) 阿密(左口右栗)多三婆吠(13) 阿密(左口可栗)多蘖吠(14) 阿密(左口右栗)多悉帝(15) 阿密(左口右栗)多帝际(16) 阿密(左口右栗)多尾讫磷帝(17) 阿密(左口右栗)多尾讫磷多誐弭宁(18) 阿密(左口右栗)多誐誐曩吉迦隶(19) 阿密(左口右栗)多嫩拏枇娑嚩隶(20) 萨缚罗陀萨陀宁(21) 萨缚羯磨(22) 讫礼舍(23) 乞洒孕迦隶(24) 莎诃(25)
namo(1) ratna-trayayu(2) namah(3) Arya(4) mitabhaya(5) tathagataya(6) arhate(7) samyaksambuddhaya(8) tad-tatha(9) om(10) amrte(11) amrtodbhave(12) amrta-sambhave(13) amrta-garbhe(14) amrta-siddhe(15) amrta-teje(16) amrta-vikrante(17) amrta-vikranta-gamine(18) amrta-gagana-kirtikare(19) amrta-dumdubhi-svare(20) sarvartha-sadhane(21) sarva-karma(22) klesa(23) ksayam-kare(24) svaha(25)
⊙阿弥陀佛九品印

九品印,即自上品上生至下品下生的九种印相。又称为往生九品印。这是根据《观无量寿经》中九品往生的说法,依念佛行者的罪业、修行,所分的九阶级印相。例如往生有九品往生,极乐世界有九品净土、九品念佛,所以阿弥陀佛亦有九品弥陀的区别,而具体的表现即为九品印。
然而有关九品印的印相,有多种说法,较常见者,是以上品印相为两手相叠,置于大腿上的弥陀定印(伸三指,右手置于左手下)。中品印相为两手当胸,两掌向外并列的说法印。下品则为手掌向外,右手向上,左手向下的施无畏印与施愿印。
其中上生印相为拇指、食指的指尖屈合。中生印相为拇指、中指的指尖屈合。下生为拇指与无名指的指尖屈合。如此各品各生的印相都准此而组合之,即成为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等九品印。
其中上生印相为拇指、食指的指尖屈合。中生印相为拇指、中指的指尖屈合。下生为拇指与无名指的指尖屈合。如此各品各生的印相都准此而组合之,即成为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等九品印。
其中,上品上生印称为妙观察智印,又作定印、弥陀定印,是一般阿弥陀佛坐像所结最常见的手印。而一般立像为来迎印,是以下品上生的印相最普遍。中品印相又称为说法印。此一说汉自唐末以来即已流传,后传至日本,于真言宗及净土教均盛行此说。
下品下生
中品上生
上品上生

下品中生
中品中生
上品中生

下品下生
中品下生
上品下生
药师如来

药师如来(梵名Bhaisajya-guru Vaidurya-prabharajah),全名为药师琉璃光王如来,通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简称作药师佛。
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来源,是以能拔除生死之病而名为药师,能照度三有之黑闇故名琉璃光。现在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领导著日光遍照与月光遍照二大菩萨等眷属,化导众生。
疗治一切众生的身心之病,是药师如来的本愿,而琉璃光是他本愿所展现的特殊造型,因为他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生死苦恼、重病,所以名为药师。因为药师如来有如此清净的本愿,所以他在身相上所显现出来的身,是完全透明无碍的琉璃光,他的净土世界也是如此,故名药师琉璃光。
药师如来不仅医治我们身体上的病痛,也医治我们智慧、悲心不圆满的心灵。因为众生一开始,无法感受其深刻的愿力,所以他先医治好众生的病痛,再医治众生的心。
⊙药师如来的手印(一)——法界定印

以左膝托左手,掌心向上,右手同左手一般,重叠于左手之上,两拇指指端相拄。或有说定印上观药壶,药壶中纳十二大愿之妙药,来度脱众生。
[真言]
曩谟(1) 婆誐缚帝(2) 佩杀紫野(3) 虞噜(4) 吠(左口右女)哩也(5) 钵罗婆(6) 罗惹野(7) 怛他蘗多野(8) 罗喝帝(9) 三藐三没驮野(10) 怛你也多(11) 唵(12) 佩杀尔曳佩杀尔曳(13) 佩杀紫野三摩弩蘗帝(14) 娑缚贺(15)
namo(1) bhagavate(2) bhaisajya(3) guru(4) vaidurya(5) prabha(6) rajaya(7) tathagataya(8) arhate(9) samyaksambodhaya(10) tadyatha(11) om(12) bhais-ajye-bhaisajye(13) bhaisajyasamudgate(14) svaha(15)
⊙药师如来根本印

双手内缚,两食指并竖,手腕相距二至三寸,以两拇指弯曲交叉三次,内缚的左四指是众生的四大,右四指乃佛界的四大,一切病障源自四大不调,故以佛界的四大当作众生界的四大来调和之,以两拇指来回的弯曲交叉,把众生业、界四大的三病召入药壶中,成为理、智、教的三药;又内缚表月轮,二拇指为去二我,以此召请人法二空之义,此乃药师如来的根本印,又名为药师印。
[真言]
曩谟(1) 婆誐缚帝(2) 佩杀紫野(3) 虞噜(4) 吠(左口右女)哩也(5) 钵罗婆(6) 罗惹野(7) 怛他蘗多野(8) 罗喝帝(9) 三藐三没驮野(10) 怛你也多(11) 唵(12) 佩杀尔曳佩杀尔曳(13) 佩杀紫野三摩弩蘗帝(14) 娑缚贺(15)
namo(1) bhagavate(2) bhaisajya(3) guru(4) vaidurya(5) prabha(6) rajaya(7) tathagataya(8) arhate(9) samyaksambodhaya(10) tadyatha(11) om(12) bhais-ajye-bhaisajye(13) bhaisajyasamudgate(14) svaha(15)
阿閦佛

阿閦佛(梵名Aksobhya),汉译有阿閦(音彳メ)、阿閦鞞,以于因地时受大目如来启发,发起“对一切众生不起瞋恚的誓愿”,而得名“阿閦”,阿閦就是不瞋恚、无愤怒的意思,所以也名为不动或无动,如其密号即为不动金刚。此不动是指身不动、心不动于一切。心不动是指心不受杂染所动摇,不为八风所吹动;在其初发心因缘里便是不为瞋心所动,而身不动是指常住三昧。
阿閦佛在东方的阿比罗提世界的七宝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善快(妙喜)”。其于阿閦佛的愿力,在此佛刹中没有三恶道;一切人都行善事,淫、怒、痴之念甚薄;也没有邪说外道。此土没有国王,而以阿閦佛为法王。境界极为殊胜,乃为阿閦佛本愿所感。
阿閦如来为金刚界五方佛之一,是由大日如来大圆镜智所流出之金刚平等觉身,象征一切诸佛平等之特德。初发菩提心者,由于阿閦佛加持的缘故,能成证圆满菩提心。
⊙阿閦佛手印(一)——羯磨印

此是阿閦如来金刚界羯磨会(成身会)中之手印。乃左掌置于脐,右掌覆于膝上,以指端触地,即得心不动。
[真言]
唵(1) 恶乞刍毗也(2) 吽(3) (成身会)
om(1) aksobhya(2) hum(3)
⊙阿閦佛手印(二)——三昧耶印

此是阿閦如来在金刚界三昧耶会中之手印。此法为两手金刚缚。二中指伸竖如针状呈独钴形。
[真言]
唵(1) 缚日罗(2) 枳惹南(3) 吽(4)(三昧耶会)
om(1) vajra(2) jnanam(3) hum(4)
宝生如来

宝生如来(梵名Ratna-sambhava),通称为南方宝生佛,或南方福德聚宝生如来。在显教经典里,则往往称为南方宝幢佛,或南方宝相佛。为金刚界五佛之一。
宝生如来以摩尼宝福德聚功德,成满一切众生所愿,更予以三界法王位的灌顶,使圆满自他平等的胜义,所以被摄入五部中的宝部,转众生的第七识为如来智慧,主五智中的平等性智。
《守护经》中记载,宝生佛的印契是满愿印,即左手持衣角当心,右手仰掌。修法时,观想自身都融成金色,此色即成为宝生如来。并从顶上放出金色光明,现出无量金色菩萨,各各手中雨下如意宝,光照南方如恒河沙般的世界。众生如遇到此佛光,则所有的愿求都能得到满足。这种观想法,也象征宝生佛“满足众生所求”的本愿。
⊙宝生羯磨印

此为宝生如来于金刚界羯磨会(成身会)及供养之手印。左拳按于脐,右手是施愿相。此印又名授所愿印。
[真言]
唵(1) 缚怛罗(2) 三婆缚(3) 怛落(4)(成身会)
om(1) ratna(2) sambhava(3) trah(4)
⊙宝生三昧耶印

此为宝生如来于金刚界三昧耶会之手印。结法为金刚缚,两中指竖立如宝形,即宝珠形。
[真言]
(1)缚日罗(1) 枳惹南(2) 怛落(3)(三昧耶会)
vajra(1) jnanam(2) trah(3)
(2)或同宝生羯摩印之真言
天鼓雷音如来

天鼓雷音如来(梵名Divyadundubhi meghanirghosa),又称为鼓音如来、鼓音王。是胎藏五佛之一,位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之北方,有说与阿閦如来是同尊。
在《大日经》中说,天鼓雷音如来安住寂定之相,彰显广大涅槃的功德,因此称为不动。又因涅槃无相,就像天鼓一样,虽然没有形相,却能演说如来法音,成办一切事业,所以名为鼓音如来。
⊙天鼓雷音如来手印

天鼓雷音如来之手印为莲华合掌,将两小指置于掌中。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唅鹤(3) 莎诃(4)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ham hah(3) svaha(4)
宝幢如来

宝幢如来(梵名Ratnaketu),音译为囉怛曩怛曩计覩。为位于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东方之佛。又称为宝幢佛、宝星佛,密号福寿金刚、福聚金刚。此佛主菩提心的妙德;以宝幢代表发菩提心之义,因为他以一切智愿为幢旗,在菩提树下降伏魔众,所以得到宝幢的名号。
此尊于金刚界曼荼罗中身呈浅黄色,著赤色袈裟,偏袒右肩,左手向内,执持袈裟之二角置于胸前。右手屈臂稍竖而向外开,复稍仰掌垂指,作与愿印,跏趺坐于宝莲花上。三昧耶形为光焰印。
⊙宝幢如来手印

莲华合掌,即两手合掌十指齐等头相合,手掌掌心微开。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左口右蓝)(3) (左口右落)(4) 莎诃(5)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ram(3) rah(4) svaha(4)
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成就如来(梵名Amogha-siddhi),又称不空成就佛,是金刚界五佛这一,位北方。而在胎藏界中,则称之为北方天鼓雷音佛。显教经典则称其为天鼓音佛或雷音王佛。
不空成就如来以大慈方便,能成一切如来事业及度化众生事业,由于其善巧智慧方便,能成就一切有情菩提心,毕竟不退。安住菩提道场,降伏魔众,能变化珍宝满虚空,故摄入五部中之业部,主五智中之成所作智。其四方安置金刚业、金刚护、金刚牙、金刚拳等四菩萨。
不空成就佛在五佛智中,转眼、耳、鼻、舌、身等五识成智,代表大日如来的成所作智,所以也象征能以大慈的方便,成就一切如来事业及众生事业。依密典所传,修法者由于不空成就佛的加持,在诸佛事及有情事上,都能圆满成就;而且能成办自他两利的妙行,并远离一切烦恼。
⊙不空成就如来手印(一)——施无畏印

此为不空成就如来于金刚界成身会之手印,即左手于脐前结金刚拳印,右手结施无畏印。
[真言]
唵(1) 阿慕伽悉悌(2) 恶
om(1) amogha-siddhe(2) ah(3)
⊙不空成就如来手印(二)

外缚,二中指屈入掌中面相合,二拇指、小指伸竖相合。
[真言]
唵(1) 嚩日囉惹拏喃(2) 噁(3)
om(1) vajra-jnana(2) ah(3)
开敷华王如来

开敷华王如来(梵名Samkusumita-raja-tathagata),又称为娑罗树王华开敷佛、开敷华佛、华开敷佛,密号平等金刚。为胎藏界五佛之一,位于胎藏曼荼罗中台八叶院南方。以其安住于离垢三昧,以菩提心种子,长养大悲万行,成就无上正觉,万德开敷,所以称为开敷华王如来。
此尊尊形全身呈金色,普放光明,通肩披袈裟,右手仰掌,为施无畏印,左手执袈裟之角,置于脐侧。
⊙开敷华王如来手印

莲会合掌,即两手合掌,十指齐等头相合,两掌掌心微开。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鑁(3) 嚩(4) 莎诃(5)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vam(3) vah(4) svaha(4)
胜佛顶

胜佛顶(梵名Jayosnisa),音译惹欲邬瑟尼洒。又称胜顶轮王、胜佛顶转轮。为五佛顶之一、八佛顶之一。于胎藏现图曼荼罗位释迦院。以此尊已断除无明之根,故其所证悟之寂静涅槃为如来之广大寂静,此寂乃无等无比,而为大寂之顶,故称胜佛顶。
其身呈黄色,现菩萨形,右手执含苞之莲花,左手握拳执莲花,莲上竖一周围发出光焰之剑,结跏趺坐于赤莲花上。
⊙胜佛顶手印——大慧刀印

二手金刚合掌,二食指弯屈甲相合,二大拇指并立押二食指甲侧。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苫(3) 惹庾邬瑟尼洒(4) 娑嚩贺(5)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sam(3) jayosnisa(4) svaha(4)
最胜佛顶

最胜佛顶(梵名Vijayosnlsa),主要在彰显佛转法轮之特德。为五佛顶或八佛顶之一。
其尊形为身呈黄色,左手持莲,莲花上安轮,安坐于莲花上。
⊙最胜佛顶手印——转法轮印
两掌反相叉,二大拇指指端相合。
[真言]
曩莫(1) 三满多没驮喃(2) 施(3) 枲(4) 尾惹庾邬瑟尼洒(5) 娑嚩贺(6)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si(3) si(4) vijayosnisa(5) svaha(6)
光聚佛顶

光聚佛顶(梵名Tejorasyusnisah或Usnlsa-trijorasi),音译帝儒囉施邬瑟尼洒。为密教五佛顶之一,八佛顶之一。又作火聚佛顶、火光佛顶、放光佛顶、光聚佛顶轮上。位于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本尊象征如来光明,照破众生黑闇之特德,故名为光聚佛顶。常念诵光聚佛顶之圣号,能破坏一切障碍、驱除难伏之鬼魅,可成就一切广大佛事。
尊形为身呈金色,端坐于赤莲华上,右掌侧竖,屈无名指、小指,左手置腰间,持莲华,莲上有佛顶形。
⊙光聚佛顶印

虚心合掌,二无名指、二小指等之指甲相合入掌中,二食指附著二中指之背,并竖一拇指,即成为三目之形。
[真言]
曩莫(1) 三满多没驮喃(2) 怛陵(3) 帝儒囉施(4) 邬瑟尼洒(5) 娑嚩贺(6)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trim(3) tejo=rasy(4) usnlsa(5) svaha(6)
大转轮佛顶

大转轮佛顶(梵名Mahosnisacakra-vartin),又作大转佛顶、广生佛顶、广大佛顶、会通大佛顶、黄色佛顶,或称为会通大顶转。密号破魔金刚。为三佛顶之一,或八佛顶之一。此尊位于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中。
其尊形为身呈黄色,示现菩萨形,结跏坐于赤莲华上,右手持莲华,莲上立一独股杵,左手拇、中指相捻,食指竖直,面向左。
⊙大转轮佛顶手印——如意宝印

虚心合掌,二手小指,拇指相合,馀指略屈,如开敷莲华。
[真言]
吒噜吽(1) 邬瑟尼洒(2) 娑嚩贺(3)
trum(1) usnisa(2) svaha(3)
高佛顶

高佛顶(梵名Abhyudgatosnlsa),又作广生佛顶、发生佛顶、最胜佛顶、最高佛顶。密号难覩金刚。为五佛顶之一、八佛顶之一。在胎藏曼荼罗中位列释迦院。常忆念此尊,于斗战、论理、诤讼之时,皆可获致吉祥。若书其真言于头上,则可吉祥清静,灭罪得福,并得无碍之辩才。
尊形为身呈黄色,结跏趺坐于赤莲华上,右手掌竖起,无名指弯屈,左手当腰持莲,莲上有缘珠。
⊙高佛顶手印

二手相合而屈无名提外相叉,二小指、二中指向上相持,食指舒申屈第三节令不相著,犹如(左禾右廣)麦,二拇指微屈。
[真言]
曩莫(1) 三满多没驮喃(2) 室噜唵(3) 邬瑟尼洒(4) 娑嚩贺(5)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srum(3) usnlsa(4) svaha(5)
无量音声佛顶

无量音声佛顶(梵名Anantasvaraghosacakravartin),为三佛顶之一,主要在表彰佛陀以无量妙音说法,使众生各得开解。
其尊形为身呈黄色,左手持莲华,上有螺贝,右手立掌,屈食指、中指。
⊙无量音声佛顶——法螺印

法螺印,即二手虚心合掌,以二食指绕置于大拇指上,甲相著。
[真言]
曩莫(1) 三满多没驮喃(2) 吽(3) 惹庾邬瑟尼洒(4) 娑嚩贺(5)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hum(3) jayosnlsa(4) svaha(5)
佛顶尊胜佛母
佛顶尊胜佛母(梵名Vijaya),密号为除魔金刚,又称除障佛顶、尊胜佛母、顶髻胜佛母,简称为尊胜母。与无量寿佛、白度母并称为长寿三尊之一。
在一切佛顶中,尊胜佛顶能去除一切烦恼业障,破坏一切秽恶道之苦,所以又称为尊胜佛顶、除障佛顶。
藏密中认为,顶髻尊胜佛母是无量寿佛的变化身,此外,也有视之为大如来的化身。
藏传尊胜佛母的中面白色表示平息灾障,右面黄色表诸法增益,左面蓝色表降伏之法。手托大日如来为其上师,表怀爱;持箭代表勾召众生的悲心,施无畏印代表使众生远离一切怖畏,施愿印表示满足一切众生的心愿,持弓者表胜三界,结定印上托甘露瓶,表示使众生得以长寿无病,十字金刚杵表降魔降灾事业成就,羂索代表降伏一切难调伏之众生。
修尊胜佛母法门,能增寿命,长福慧,消罪业,除凶灾,而其咒尊胜陀罗尼,共有八十七句,依其长短分别被称为大咒、中咒、小咒。受持、书写、供养、读诵此陀罗尼,或是安置于塔、高幢、楼阁等,可得净一切恶道,消除罪障、增长寿命、往生极乐世界之功德。密宗修行者或朝夕读诵,或为亡者回向时诵之;而禅门在课诵时,也常念诵此咒。在中国、日本,修持此陀罗尼者甚多,而且非常灵验。
⊙尊胜佛顶手印(一)——尊胜空印

虚心合掌,将二食指折曲,指甲尖相碰触,再以两拇指倾压两食指端,如弹指状。以莲花合掌之印母说法,称之为瓶印、尊胜宝瓶印、尊胜空印等,而和塔印、大慧刀印、无所不至印为同印,然而印相有所不同。
[真言]
唵 阿密(左口右栗)都妬婆 娑婆诃
⊙尊胜佛顶手印(二)——卒都婆印

双手虚心合掌,两拇指合并竖立,而后缩至两中指之根部,两食指弯曲轻捻两拇指指端。此印有未敷莲花合掌、金刚合掌为印母的说法,又两拇指之开闭,有开塔印及闭塔印之别。卒都婆印又称为“无所不至印”、“大惠刀印”、“惠刀印”、“大日剑印”、“塔印”、“大卒都婆印”等。真言同前。
⊙尊胜手印(三)

双手内缚,右手信指竖起,微弯曲如钩形,因尊胜佛顶即胎藏界的除障佛顶,所以此乃除障佛顶的手印。真言同前。
⊙尊胜手印(四)

右手作莲花拳,食指竖起,上节微弯曲如钩形,此为胎藏除障佛顶之印。真言同前。
佛眼佛母

佛眼佛母(梵名Buddha-locani),梵名音译为没陀路左曩、勃陀鲁沙那;又称为佛眼、佛眼尊、佛母尊、佛母身、佛眼部母、佛眼明妃、虚空眼明妃、虚空藏眼明妃、一切如来佛眼大金刚吉祥一切佛母尊。是密教所供奉的本尊之一,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置于表示般若一切智的遍知院及释迦院中。
佛眼佛母尊乃是般若中道妙智的示现,具有五眼,能出生金胎两部诸佛、菩萨,为出生佛部功德之母,故称佛眼。修持佛眼佛母之法门,可以平息灾障,增长福德、寿命。
⊙佛眼佛母(一切如来宝)手印——莲华合掌

此为佛眼母在胎藏界释迦院(名一切如来宝)之手印:莲华合掌。
[真言]
南么(1) 二曼多勃驮喃(2) 萨婆他微么底微枳囉儜达摩驮(左口右者)(左口右涅)阇多(3) 参(4) 参(5) 诃(6) 莎诃(7)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sarvatha-vimati-vikirana-dharma-dhatu-nirjata(3) sam(4) sam(5) ha(6) svaha(7)
⊙佛眼根本大印(一)
双手虚心合掌,两食指稍微弯曲,各捻两中指第二节之背侧。《瑜祗经》中有言,两小指微开,而《大日经》是将两小指、无名指置于掌中,此印乃五眼具足之印。
[真言]
曩谟(1) 婆誐嚩覩(2) 邬瑟抳沙(3) 唵(4) 噜(5) 噜(6) 娑跛噜(7) 入缚摆(8) 底瑟吒(9) 悉驮(10) 路左抳(11) 萨嚩囉他(12) 娑驮你曳(13) 娑缚贺(14)
namo(1) bhagavate(2) usnisa(3) om(4) ru(5) ru(6) sphuru(7) jvala(8) tistha(9) siddhia(10) locani(11) sarvartha(12) sadhane(13) svaha(14)
⊙佛眼根本大印(二)
金刚合掌,两食指并曲,指端相合,两拇指并立轻拄著头指侧端。名为时处轨之三眼具足印,或者称为一眼具足印、金眼印等,也有弯曲虚心合掌之说法。
[真言]
曩谟(1) 三满跢没驮南(2) 唵(3) 没驮路者你(4) 娑嚩呵(5)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om(3) buddha-locani(4) svaha(5)
第三篇 东密基础修法手印——十八道契印
十八道契印是指东密修持四加行的基本手印,同时它也是通用于各种修法的十八种印。由于这是修东密四加行中的十八道法时所用的手印,因此又称为十八道契印,或单称十八道、十八契印。
据说其中进行的方式,是依据印度人招待最尊敬的宾客所用的规矩演化而来的。通常依序分为下列六类:
六法 十八道(十八契印)
(1)护身法:又称作行者庄严法,为除秽净身之法。首先结净三业印,清净三业。次结佛部三昧耶印、莲华部三昧耶印、金刚部三昧耶印,以得佛、莲华、金刚三部之加被,清净身、口、意三业。再结被甲护身印,被中来之甲胄以庄严行者之身。
(2)结界法:即先结地结印,坚固所住地。次结金刚墙印,四方设栅以防他人侵入。
(3)道场法:谓于所结界处,建立道场并庄严之。有二印,即:道场观、大虚空藏印。
(4)劝请法:谓迎请本尊入道场。即结宝车辂印,送七宝庄严的车辂迎请本尊。次结请车辂印,请本尊乘车至道场。再结迎请本尊印,迎请本尊至坛上。
(5)结护法:即本尊既临道场,故结部主印以驱除常随魔。次吉虚空网印,以坚固之金刚网覆场上空。再结火院印,令金刚墙外有火焰绕之,使外魔不得入侵。
(6)供养法:即结阏伽印,以水供本尊。次结华座印,为圣众设莲华座。再结普供养印,作种种供养,使本尊随意受用之。
这六种修法所包含的十八道契印,其印相及真言如下所列:
(1)净三业 莲华合掌

净三业印,即莲华合掌,此手印;十指并齐指端相合,两手手掌相离,隆起结合。唸三次真言时,稍许闭启二中指尖。
在各五处加持(额、右肩、左肩、心、喉)处,各唸一次真言,观想身口意三业清净无垢。
[真言]
唵(1) 娑嚩婆嚩秫驮(2) 萨嚩达磨(3) 娑嚩婆嚩秫(4) 度憾(5)
om(1) svabhava-suddhah(2) sarva-dharmah(3) svabhava-suddho(4) ham(5)
(2)佛部三昧耶 佛部三昧耶印

佛部三昧耶印即双手作虚心合掌(十指并齐,掌中稍虚),打开合掌,微曲二食指靠在二中指之上节,分开二大指,各在二食指的下节捻文(用大指腹压食指内侧)。
结佛部三昧耶印,口诵真言,观想佛部诸尊加持行者,速得身业清净,罪障清除,福慧增长。
[真言]
唵(1) 怛他蘖都纳婆嚩也(2) 婆嚩诃(3)
om(1) tathagatodbhavaya(2) svaha(3)
(3)莲华部三昧耶 莲华部三昧耶印

莲华部三昧耶印,即结八叶印。双手虚心合掌,将二大拇指、二小指的指头相接,中间六指稍许弯曲(如绽放莲华的花形)。
手结莲华部三昧耶印,口诵真言,观想观自在菩萨及莲华部诸尊加持行者,得语业清净,辩才无碍。
[真言]
唵(1) 跛娜谟纳婆嚩也(2) 娑嚩诃(3)
om(1) padmodbhavaya(2) svaha(3)
(4)金刚部三昧耶 金刚部三昧耶印
双手左覆右仰,手背相合。以右大指与左小指相交(交叉),以左大指与右小指相交,中间的六指分开贴在手背上(如三钴杵之形)。
口诵真言,观想金刚藏菩萨及金刚部诸尊加持行者,得意业清净,证菩提心,速得解脱。
[真言]
唵(1) 嚩日卢纳婆嚩也(2) 娑嚩订(3)
om(1) vajrodbhavaya(2) svaha(3)
(5)被甲护身 被甲护身印

被甲护身印又称为被甲印、护身三昧耶印,即以二小指、二无名指之右压左,在内(掌中)相交(结印之初内缚,竖起二中指),二中指竖起,指尖相接;将二食指立在二中指后,做成钩形(不与中指背相接),二大指并排,压二无名指边侧。
口诵真言,观想身被如来大慈大悲之甲胄,一切天魔皆起慈心,不能障碍。
[真言]
唵(1) 嚩日罗银你钵囉捻跛跢也(2) 娑嚩诃(3)
om(1) vajragni-pradiptaya(2) svaha(3)
(6)金刚橛 金刚橛印
金刚橛印又称为地结印,乃以右中指放入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右无名指放入左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头部皆出)。次以左中指自右中指背放入右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左无名指自右无名指背放入右无名指与小指之间,二小指与二食指的指头均互相支撑;二大指向下,指尖相接。唸真言一遍,同时以向下压大地的要领下降(三次)。
口诵真言,观想下至水际金刚不坏界,大力诸魔不能动,施少功力即成就在果,由加持力故,地中所有秽物皆清净。
[真言]
唵(1) 枳里(2) 枳里(3) 嚩日囉嚩日哩(4) 步囉(5) 满驮(6) 满驮(7) 吽(8) 发吒(9)
om(1) kili(2) kili(3) vajra-vajri(4) bhur(5) bandha(6) bandha(7) hum(8) phat(9)
(7)金刚墙 金刚墙印

金刚墙印,又称为四方结印。先结地结印(前印)的状态,双手掌分开,竖立二大指(做成墙形),依序旋转三次。
口诵真言,观想由手印流出炽焰,与前之地结相应,道场变成金刚坚固城,诸魔、恶人、虎狼、毒蠢等皆不能接近。
[真言]
唵(1) 萨罗萨罗(2) 嚩日罗钵罗迦罗(3) 吽(4) 发吒(5)
om(1) sara-sara(2) vajra-prakara(3) hum(4) phat(5)
(8)道场观 如来拳

如来拳印是左手作莲华拳,即握食指以下的四指,以大指压食指中节。右手作金刚拳,以中指、无名指、小指握大指,以食指压大指甲。竖起左手莲华拳的大指,以右拳小指浅握左拳大指。
口诵真言,观想心前“可”字变为七宝宫殿,坛中央“纥利”字变为八叶莲华,率都婆(塔)变为大日如来。
[真言]
唵(1) 部(2) 亢(3)
(9)大虚空藏 大虚空藏印

双手虚心合掌,外缚二中指,弯曲二头指成宝形,并排二大指。
口诵真言,观想由手印出现诸供养资具等。
[真言]
唵(1) 誐誐曩三婆嚩嚩日囉(2) 斛(3)
om(1) gagana-sambhava-vajra(2) hoh(3)
(10)宝车辂 宝车辂印

宝车辂印,又称作送车辂印,即双手内缚仰起,二食指伸直指的下纹,唸诵真言,外缚二大指。
[真言]
唵(1) 覩噜覩噜(2) 吽(3)
om(1) turu turu(2) hum(3)
(11)请车辂 请车辂印

结宝车辂印(前印),诵真言以二大指压二中指指尖三次(召请的动作)。
[真言]
景莫悉底哩耶地尾迦南(1) 怛他蘖跢南(2) 唵(3) 嚩日朗似娘迦囉洒耶(4) 娑嚩贺(5)
namas(1) try-adhvikanam(2) tathagatanam(3) om(4) vajraguy(5) akarsaya(4) svaha(5)
(12) 召请 莲华部召请印

双手内缚,竖立右大指做三度来去(竖立三次)。
口诵真言,观想本尊不舍悲愿,来此三摩地所成之净土。
[真言]
唵(1) 阿嚧力迦(2) □醯呬(3) 娑嚩贺(4)
om(1) alolik(2) ehyehi(3) svaha(4)
(13)马头明王 马头明王印

马头明王印,又称部主结界印、辟除结界印。双手虚心合掌,弯曲二食指、二无名指的第二节,二小指并立。并立二大指,从二食指离开,做如马口形。
口诵真言,观想辟除一切诸魔,成坚固火界。
[真言]
唵(1) 阿蜜里都纳皤嚩(2) 吽(3) 发吒(4) 娑嚩诃(5)
om(1) amrtodbhava(2) hum(3) phat(4) svaha(5)
(14)金刚网 金刚网印

金刚网印,又称虚空网印。准地结印,以二大指捻二头指之下的纹,向右三转。
口诵真言,观想由此加持协和,他化自在诸天亦不能障难,行者身心安乐,成就三摩地。
[真言]
唵(1) 尾娑普罗捺(2) 落乞叉(3) 嚩日罗半惹罗(4) 吽(5) 发吒(6)
om(1) visphurad(2) raksa(3) vajra-panjara(4) hum(5) phat(6)
(15)金刚炎 金刚炎印
金刚炎印,又称金刚火院印,或火院印。即以左掌靠右手背上,二大指的面相对,直立成三角形,其他八指散开。
[真言]
唵(1) 阿三莽拟你(2) 吽(3) 发吒(4)
om(1) asamagne(2) hum(3) phat(4)
(16)阏伽印

以二手捧阏伽器,口诵真言。观想献此阏伽水,行者三业得清净。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伽伽娜三摩三摩(3) 莎诃(4)
namah(1) samanta-buddhanam(2) gagana-samasama(3) svaha(4)
(17)莲华座 八叶莲华印

此印虽与莲华部三昧耶印相同,但稍微弯曲指尖。
口诵真言,观想由此印流出无量金刚莲华,一切圣众坐莲华上。
[真言]
唵(1) 迦么攞(2) 娑嚩贺(3)
om(1) kamala(2) svaha(3)
(18)普供养 普供养印

金刚合掌,二食指指尖相触如宝形,二拇指并立。
口诵真言,观想无量无边的涂香、华鬘、烧香、饮食、灯明等皆清净,广多普供养。
[真言]
唵(1) 阿谟迦(2) 布惹(3) 摩尼(4) 跛纳摩(5) 缚日隶(6) 怛他蘖多(7) 尾路枳帝(8) 三满多(9) 钵罗萨罗(10) 吽(11)
om(1) amogha(2) puja(3) mani(4) padma(5) vajre(6) tathagata(7) vilokite(8) samanta(9) prasara(10) hum(11)
首页
附录 藏密献八供手印
在藏传佛教的修法中,最常使用献八供的手印。透过八供的手印,出现无量珍奇的供养,来献供给所有十方诸佛菩萨及本尊。
供养一般是指以饮食、卧具、汤药,或是花、香、璎珞、涂香、伎乐等庄严物品,供养佛菩萨及圣众,而在普贤十大行愿中,亦有“广修供养”一项。在密宗亦是七支行愿中的一支。
我们以眼、耳、鼻、舌、身、意所愉悦之物来供养诸佛菩萨,虽然诸佛圣众并不需要这些供养,但是,为了增长众生的福德,故接受供养。
供养除了上供诸佛外,并且也下施六道众生。
在东密中,净水、涂香、花、烧香、饮食、灯明为最常见之六种供品,而在藏密中,而以水(圣众洗足水)、饮水(阏伽水),花、香、灯、涂香、果、乐等八供来献供。
八供表义:1、事——结手印。
2、理——八功德水。
3、智——八风不动。
亦解释作:二水——功德文。花——布施。香——持戒。灯——忍辱。涂香——勤——精进。食——禅定。乐——慧——般若。
此八供在了义上,分别代表以下的意义:
水:自性三昧水,远离一切杂染清净。
食水:八功德水,具足一切功德。
花:自心所流露的真华,心华开发,心光徧显。
香:自性真香,时时以三昧火燃正法之香。
灯:正觉心灯,以智慧火燃体性灯,念念返闻,心灯常明照。
涂香:本净之香,由裹溢表,芬芳浸于法界。
果:表无上佛果,发广大菩提心自觉觉他,成证圆满佛果。
乐:以上妙音乐供养圣众,发愿成就佛陀的清净微妙离垢妙音,为众生演说妙法,乐说无尽。
⊙藏密献八供法之手印
1、献八供
在献八供之时,首先双手交加结弹指印
2、转莲花印
于念嗡字时第一种可观自心中有一莲花,莲花之上有日月轮,日月之上有□啥字,发出八道白光,每一道白光之顶端,皆有天女手持八供,进而观想无量天女,手持无量无边之八供。
第二种方法,当念嗡字时可将身观成光明,将自身心中之□字,刹那上下前后左右,从十方发出无量无边之白色光,每一道白光之顶羰亦都有一位天女,而每一天女手中皆持八供,供养上师、历代祖师、三宝、金刚、诸护法等。(有时在此接著念本尊名)。
念诵:嗡 班杂 □□
3、献净水

握两拳头相紧靠,竖两中指使成三角形。
念诵:阿(尔)甘 □
4、供水

握两拳相紧靠。
念诵:巴湛 □
5、供花

左右手各展五指相同,而大拇指与小指相抵,形如莲开八叶状。
念诵:布别 □
6、供熏香

两手各将食指按抵大拇指成圈形,展余各三指略开直伸。
念诵:嘟比 □
7、供灯

两手握拳,互相紧靠,竖大拇指直伸。
念诵:阿洛给 □
8、供涂香

两手合掌平行向前,而食指抵大拇指成圈形,作涂抹状。
念诵:根嗲 □
9、供果

两手掌向上平伸,屈无名指向上。
念诵:内威爹 □
10、供乐
两手大拇指各按压无名指及小指,将食指与中指并行伸直成剑诀,并作敲打状。
念诵:夏打 □
11、献供印

“不囉的叉亚”;义为全部献供,请接纳或请用之义。梭哈;是把刚才所放出去的光全部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