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火车站北广场:张艺谈亦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0:47:52
张艺谈亦舒
    我看的第一本的亦舒的小说呢,叫做《开道荼靡》。看完之后,我就觉得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好,但是亦舒的小说不是特别好找,相反倒是这些女作家中最难找的,因此一直引以为遗憾。一直想,能够多看几本亦舒的小说。在读高中开始呢,我又开始买一本杂志,叫做《港台文学选刊》,多半是和看这些言情小说有关联吧。倒不是想在里面再找一些言情小说来看,而是想多了解台湾、香港地区的一些小说的,不能说是成就,以我当时的那种阅读的水准,绝对不能够以这样的观点去看它们,只想多看一些来自于那边地区的文字。特别是台湾地区的小说,常常与一些乡土的文字作家写一些年轻的人从山地到了平原,也就是到了平地,到了都市里如何生活,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困惑,他们的迷惘等等。
    在去年秋天,办公室的一位同事,抱来了一套书,是用那种牛皮纸还封着的,随手抽一本,给我看见了,我突然在办公室里尖叫一声,所的人都非常的诧异,因为那就是我想等的许久的亦舒的全集,不能说是全集,亦舒作品集。那位同事在几年前有的,拎到办公室来看一看,很快那套书呢,被办公室里的几个女孩子分而食之,当然都是借的。几天后大家看完了手上的,再换着看,在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以为早被我掌握的事情,其实离我非常远,所以我就拼命地渴望能够拥有《亦舒作品集》,我到处去寻找,我甚至根据书上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到广州去询问,回答是那间公司早已搬走,不知去向何方,他们并不知道《亦舒作品集》在哪里可以邮购得到,所以我非常的失望,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朋友们,朋友们听了也只是笑笑,是啊,现在人人都很忙,谁会为一些言情或者是武侠作品这样耿耿于怀,并且是沮丧而且是沮丧之情形于色呢?好像只有我这样子,天天无所事事,只要说说话就算是工作的游手好闲的人才只有这种闲情逸致吧。却不想,很快地,我终于拥有了《亦舒作品集》、《金庸全集》,那是一位朋友给我送来的,他听了这段经历之后,在两天内就找到了,我不知在南京当时的状况他是如何找到《亦舒作品集》的,所以现在我的房间里,就放着两套书,我想看的时候,随手翻一翻它们。我的习惯是把我喜欢看的书都放在床上,堆得高高的,厚厚的。有时候睡觉翻个身,它们会砸下来,压到身上也不会觉得有被砸得疼的感觉。而这两套书在一整个冬天,甚至春天,都是这样躺在我的身边,起码整整齐齐地放在床上,看着它们就像是看到那位朋友对我的关心一样。所有的事情都有个结局,就像所有的等待和思念一样,最让我感动是事情,我对于这些言情还有武侠小说的思念和等待,并非是我自己完成的,而是由一位向来对这些事情不在意的朋友帮我完成的,那应该是一个人,一个朋友真正的关心吧。最让我觉得开心的是,我似乎觉得我的价值在这里得到了一个极大的体现。
    ——节选自1999年7月7日《都市夜归人》节目录音
    居然又抱回了亦舒的那一套小说集。每天晚上临睡前,争取再看上那么一本,虽然多半的结果是,每晚只翻到了30多页,就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第二天呢,依然想着之前的那个决定,临睡前看一本,第一本书的前30页,几乎都能够背出来了。还是觉得累,干脆看短篇,或者是小小的中篇。就那些小说,倒是很合适,多半是讲那些生活方式有一些怪异的女子,在都会中的挣扎,在命途中的纠葛,包括与她的那个男子扯不清的牵绊。多半都是那些女孩很美丽,有着流浪和漂泊的情绪,生活经历很破碎,并且总是遇上一个不好或者是不该爱的男子,看着好简单好简单,看着就能够入迷。什么事情,万一入了迷,那就惨了,因为这就说明,它很能够影响你,至少在短暂的一段时间以内。
    对于她的这些书,一是没有任何的感受,不再如当年那般的富有激情,或者是忽忽被迷得死去活来,并且幻想着自己也能够成为书中的女主人一般,站在英国古老并且成就的一幢又一幢的古堡面前,亦或者呢,很孤绝地一脸冷傲站在香港中环的街头,虽然这两种想法,依然还存在,那仅仅是一种幻梦而已。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人都是要做梦的,白天的梦比起晚上的梦,其实更为重要呢。想一想也不错,但是,再看亦舒的那些字,多的只是去感受里面的情节和主人公的脉络,以及情绪的走向,这个时候,不是纯粹地把它当作小说来看,仅仅是去想,是去感受,亦或者说把我自己放在这个状况,我自己究竟会怎么样。不知道看书看到了这一步,或者是看小说,是进步了呢,还是退步了一些。记得好多年前,是读高中的时候吧,在地摊上或者说在旧书摊上,淘到了一本亦舒的小说,名字叫《她比烟花寂寞》,这个名字实在是太美了,也就买了回去。原来那本小说含有两篇亦舒的文章,一是《她比烟花寂寞》,另外呢,就是《朝花夕拾》。很可惜在海天出版社出版的三十本一套的《亦舒小说集》,并没有收进《朝花夕拾》。《她比烟花寂寞》那本书,其实我并不是很喜爱,总以为那是我能接触到并且了解到的亦舒的作品中,相对来说,水准比较下乘的作品,但名字实在是吸引人。烟花燃烧自己的时候,绽放出最美丽和绚烂的光华,随即被黑黑的天幕吞噬,再也不存在。烟花升上高空的时候,全部的灵魂所绽放出来的一瞬间的美丽,确实是种寂寞。当它俯瞰这个人世的时候,看到的一切,那个时候,它又能够想到很多的东西,所谓“高处不胜寒”。这也能够让人想起张艾嘉的那首我最爱的《我站在全世界的屋顶》。
    亦舒是一个有着浓厚的英国情结的人,这一点倒是和她很像呢。但是倒是没有机会去英国读书,唉,实现了那个到北大的理想之后,是不是还再有目标,去英国?(笑)
    曾经有人说过,在一个下雨的夜晚,躺在床上,第四遍翻开《喜宝》或者《圆舞》,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实这也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件事情,《喜宝》是我最爱看的一本亦舒小说,虽然它很长。《喜宝》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亦舒的东西,在刚上初中的时候,那部影片被引进,是亚姐黎艳珊所扮演的,虽然很拙劣,倒也是颇能够让人不能够淡忘。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应该是在去年初春的时分,把《喜宝》那本书几乎来来回回地又翻了个遍,不定又要翻烂了,想看只有这一本,千万不能真的翻烂,于是把它收藏起来,封到书柜的最里面,拿也不太容易。而我又是一个懒人,用这种方法,多少会有一些作用。结果走在街上,看见很多路的公车上都是贴着广告的标语,而那种产品的品牌的名字,就叫做“喜宝”。那时不禁地就哈哈大笑起来,原来真正喜欢的东西,你走到哪里都躲不掉,即便你真的愿意躲,它也会时常出现在你的眼前。是,即便公车上没有“喜宝”什么什么的标志,或者说标语,走到街上看到那些美丽的或者是身材娇好的而且有一点冷傲,并且有一些狂野的女子,也一定就会想到喜宝。
    印象中,应该是看过亦舒的照片的,好像李碧华的照片,印象中也隐隐绰绰看过,究竟怎么样,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更喜欢看别人的书,不看到别人的照片,只看这些字,从这些字中,感受到最里层的那个作者本人究竟是如何。其实,在印象中,喜欢亦舒的人不是特别多,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愿意接触到她的人不多,只是谁万一碰到了亦舒的文字,并且拿起来看了的话,那么,都会不愿意放下手。可是,这样一个有磁性的女子所创造出来的文字,却不一定有人会趋之若鹜地去看。老天也是非常公平的,就如同我常想,这个叫做亦舒的女子,一定不美丽,肯定是非常平淡的,所以她能够写出那么好的文字,就如同数十年前的那个张爱玲,还有苏青。另外的还想,亦舒也是有个哥哥,虽然很喜欢她哥哥的另外一个名字,但是也很不喜欢卫斯里,虽然知道他的书很多很多,从写字两方面来看,大约更喜欢亦舒多一些。但纯粹从名字的角度而言呢,还会喜欢她哥哥的另外一个名字,好像有着浓浓的童话的情结。常常看到她哥哥的照片,就会想妹妹是不是长的也是这个样子,最好不要。其实,在我的感受或是想象中,亦舒永远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子,如同她笔下塑造的那么多的站在中环街头,很孤绝很倔强的女性一样。想一想,亦舒也应该老了吧,看她的书,或者是接触到她,也有十多年的时间呢,她不老怎么可能?很希望能够看到她新的作品,其实,常常会冷不丁地发现,在过去很多年前,大约八零年代末和九零年代初期的很多杂志中,都藏有亦舒的作品,到那里去找,虽然是旧的,你也可以感觉那其实是新的。前两天呢,忍不住又去买书,买了两本杜拉斯的书,看着她的满脸的皱纹,想在《情人》中,那个美丽纤细和苗条的非常有着健康气息的女子,就是杜拉斯吗,在数十年前,她也就是这个样子吗,不禁有些不寒而栗。如果一个人的容颜永远都不会更改,那大概是多么美丽的一件事情,话又说回来,若是一个人容颜真的会永远不更改,那么,她永远只是在经过,而没有经历,这又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喜宝》有很著名的一句话,“我要爱,很多很多的爱,万一没有,我就要有很多很多很多的钱,万一还是没有,那么我就要健康。”初看之时,觉得她太过于实际,但是后来慢慢大了,或者看过了一些事情之后,发现其实,大概,每一个女子多多少少都逃不脱吧。
    有爱是最重要的,没有爱呢,那么只需要有些东西来填补,若是还不能够实现呢,那么还要有健康,生命还在,希望就在。
    ——节选自2000年3月22日《都市夜归人》节目录音
    亦舒那一次30本一套的作品,我都看过了,但就像现在流行速食文化一样,为了生活早就忘了书名,但它能给我的感动,却历久弥新,随时想起,都能激起心底的浪花,仿佛已被融入了我们的生命。最喜欢她的《喜宝》,能拥有无所不能的勖存姿的爱,是多少女子的梦,不能免俗,或许我是喜宝也不能够抗拒勖存姿,不是喜宝爱钱,是我爱钱(笑)。再张艺插一句话,在从烟台回来的车上,和我们的那位同志,每天下午6点钟的那位节目主持人,聊天,我们不约而同地又说到了亦舒,就说到了《喜宝》,两人又再一次惊呼:“天哪,我们都是最喜欢《喜宝》的。”其实,据我所知,身边的一些朋友们,只要看亦舒的朋友们,都是最喜欢《喜宝》的,至于是不是我们爱钱,倒不敢肯定,但至少勖存姿是很多女子梦寐以求的那一种类型。嗯,虽然,亦舒把他描摹得非常的强硬,并且非常的执拗、倔强,甚至有占有的欲望,但是至少他在外在的那一种表现,体贴、温存、宽容和大度,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所以你不去想真正的勖存姿的个性,而仅仅看到一些外在的事物,我会把他和哈里森.福特联系在一起。
    ……我佩服亦舒,一是因为她的文字写得好,第二呢,是她写了那么多的小说,还在不停地往下写,作品的数目这样的多,而且呢绝不重样,而且每一本质量绝不打折扣,而且每一本书中的故事呢,没有太多的相类似的地方,唯一类似的是,她笔下的女子一定都是那种人情练达的,并且很干练,很明白一切事情,能够提得起也能豁然放得下的孤绝的女子。不知你会不会再去拥有她市面上的这45本一套的书。其实,其实拥有不拥有的,完全只是看个人对待事情的一种方式,就如同那一句话:“不是旗动,风动,是心在动。”就是这样,这一首《流金岁月》是香港的导演杨凡所拍的影片《流金岁月》的主题曲,而《流金岁月》呢正是亦舒一本很出色的小说,这本小说呢,也是区别于她其它小说有一点点不同的地方是,这本小说,说得更多的是友情。
    ——节选自2000年8月11日《都市夜归人》节目录音
    我是在一个深夜时分,在网上下下来亦舒的这个短篇《锦袍》的,那一天非常非常的热,因为今年夏天特别不习惯空调,只有办公室里的那个电风扇,呼啦呼啦地,在那里吹,掀起来的都是热风。看完了《锦袍》,觉得这至少是我看过的亦舒短篇中,最好的一篇,短短的一万多字,几乎可以把人的一生都写尽。
    我想,我认为它很好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小我就会天生对一些灵异的东西,非常亲近,或者说好奇。那,例如那种所谓的算命,我更会趋之若骛,碰到任何一种机会都不会错过。及至现在,在茶楼里面有时候和朋友聊天,随手翻一下茶楼里面的杂志,若是碰到心理测试题之类的,我立刻会不听朋友们说什么,抓起笔就做题目,被人当作了笑谈,笑归笑,这个习惯还是要坚持下去的,因为有的习惯是后天养成的,有的就是刻在你的骨子里面,像DNA一样,它能决定很多东西,你没有办法把它清除,反而是因为它存在,所以才会有你,或者说,有你的一部分产生。
    ……曾经有几年的时间,我一想到对我特别要好的那几位好朋友,心中一直觉得他们就是签中所说的贵人,后来一直带有一点将信将疑,但总想,把事情想得好一点总是好的,把人想得好一点总是好的,直至前一段时间的夜半时分,看了这篇《锦袍》。其实就像林顺芳去算命,算出来的衣服上有三个破洞一样的,事情都是那样的简单,看你怎么看而已,仅此而已。林顺芳在最后终于知道衣服上的破洞可以弥补,在十多年的经验之后,我也知道,其实贵人也就是你自己。
    ——节选自2000年8月19日《都市夜归人》节目录音
    在八月初的时候,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和大家一起看亦舒的小说《朝花夕拾》,在最后,陆宜终于寻到方中信的墓前,看到墓碑上刻着一行小字:“宜,我永远爱你。”陆宜止不住趴倒在墓地里,大声痛哭起来,因为时间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陆宜回到五十年前,爱上了她不可能爱上的人,而五十年前的那一个男子,在痴痴等待着他生命中至爱的女子的出生并且长大,然而他是等不到的,几年之后他就离开人世,他确信即便真的世界里的陆宜,一定会恢复记忆,一定会寻到他的墓前,他临死都要跟陆宜说出这一句话,在那个时候就播了这首歌,其实那天我是哭了,后来好多朋友写信说他们也哭了。
    ……最近常说到亦舒,最近南京市面上有了一套亦舒的小说集,是我们大陆地区发行的第二套亦舒的小说集,其实两套书75本,没有重样的,但是,加起来还不能算是亦舒的全集,亦舒的书,其实每本基本上还都值得看,即便你买了她的那么多的小说看,也不显得重复,或者是罗嗦,亦或者是有雷同之感。那所以最近呢,常常和下了六点钟的《时尚百分百》的主持人王敏,说起亦舒的小说,我拥有前面30本一套,她拥有最新出版的45本一套,我们都讲,还是最喜欢亦舒的《喜宝》,而对于亦舒的《玫瑰的故事》,有一点点觉得遗憾,不知为什么大家会那么推崇倍至,这可能是因为电影的缘故吧,纯粹从文字上来看,那个时候的亦舒和现在的亦舒是不一样的,我当然是喜欢后来的亦舒,几乎这本书是亦舒写作历程中的一个分水岭,从此开始,亦舒就洛阳纸贵,而其实,有这个分水岭的划分,主要是因为杨凡导演的影片《玫瑰的故事》,主演分别是周润发以及张曼玉。
    ——节选自2000年8月28日《都市夜归人》节目录音
    看亦舒可以不看《玫瑰的故事》,一定一定一定要看《喜宝》,绝对要看《喜宝》,还有要看《人淡如菊》,实在想象不出来,这两本书都出自于亦舒,当然文字的走向、脉络以及风格特征都是她的,那般的鲜明,那般的跳脱,那般的决绝,但是书中主人公的情绪以及对于逝去感情的感慨却是那般的不同。以前非常喜欢《喜宝》,最近常会想到《人淡如菊》,因为最近西祠有几个版上常会出现大家关于亦舒的看法,或者她的作品的读后感,都会说到《人淡如菊》,想一想或许《人淡如菊》比《喜宝》要更好一点,因为那种淡是真正来自于生活的那种淡,一种淡然,还有随着时光飞逝而渐渐地淡漠,就如同钢笔所写的字,即便再深刻,年代久远,上面的字迹终归会有那么些许的模糊的。
    ——节选自2001年2月24日《都市夜归人》节目录音
    在数十年前,上个世纪前半叶,大概女子碰到感情的流逝,多半也只能这样隐忍,以及凄怨地让时间带走心中的感觉,让他们渐渐被磨平,可是,现在就不太一样了。例如看亦舒的小说,篇篇当中女子都是那样的孤绝,虽然她们的社会价值的取向以及她们的价值观,其实很普通,说白了就是相当现实,甚至有一点近于物质,但是她们绝对不是麦当娜的歌曲中的那种物质女孩,而是将感情与物质看得非常清楚,如果有感情,那么可以一切都不要,可是如果当感情消逝之时,该属于我的,我一定不会放手。有人说,其实亦舒的小说,影响了相当多的女子,也就是办公室的白领女性,大约是有道理的,不过据我所知,大部分女生在碰到感情与物质相冲突之时,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可是当感情离去之时,至少我身边,我亲眼所见,她们也不会因为感情逝去,而说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物质必须要留住,因为如果连感情都没有了,她还要那一些有什么用呢。无非仅仅只是一种观念的问题,所以对女子而言,感情倒是最重要的。
    ——节选自2001年7月9日《都市夜归人》节目录音
    在亦舒的小说《玉梨魂》中,女主人公看见了将来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当时她时值中年,她看到了少女时代的她和已近老年的她,分别是两段恋情。少女时代的她,为了感情可以放弃一切,而老年时的她居然与现在最要好的一位异性朋友非常平安地携手走下去,并且那种平安是相当的平静,一种相濡以沫、会心一笑的白头偕老。看的时候自己在读中学,看的是电视,相当相当的羡慕。一个人如果能够知道自己的未来,那该多好,那么这一生可以少多少的困惑,走弯路倒是不怕,每个人都会走弯路,可是会不踏实,不知道这一步到底是对或者是错,哪怕是错,事先知道也好。但是由于这是你生命中必走的路,若是知道是错了,也坦然地错下去,知道是对,当然更是安安心心地一走到底。凡事如果没有结论告诉你,最令人提心吊胆,当然更让人耿耿于怀。可转念一想,如果这一生都已经知道将发生什么,那岂不是太过于索然无味,自己就是一个演员,中规中矩地扮演着一个角色,没有了什么激情也没有了什么感动,只是机械而已。所以,即便我喜欢各种星座或者各种算命的东西,可是若是真正去庙里敬香,从来不抽签以及从来不请别人给我看手相,从来不象模象样地去算一次命。一切的未知其实都是未知,真正算出来的如果你信了或者不信,都与你的将来没有太多的关联。
    ——节选自2001年7月29日《都市夜归人》节目录音
    听到这样熟悉的歌曲,我会觉得那真是一种“似是故人来”的感受,每个人都有对于故人的那一份惊喜的经验,那种惊喜可能并不一定真的来源于你们两个人相识,我想最生理的原因是,突然和自己的当年又再一次重逢,穿越时空隧道,借着眼前的这个人,回到了似乎再也不能够回去的过往。当年亦舒的小说《玉梨魂》中,中年的她看到了少女时候的自己,也看到了白发斑斑的自己老年时候的模样,实际上我看着是相当相当羡慕的,如果一个人可以有机会看到不同时期的时间,那该多好,即便仅仅是十年前或者仅仅是昨天的。就像是坐在直播室中,总会有一点点的幻想,那就是,如果能够自己安安心心地不说话,听自己的直播,就像是收音机前大家一样,那该多好,这个叫做奢望。
    ——节选自2002年4月14日《都市夜归人》节目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