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申请北京的公租房:古代的医生 / 罗大伦 / 第45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9:45:41
古代的医生共126页 
 作者:有女同車 回复日期:2008-7-21 16:04:53 
       這種理解看似有理,缺欠就在於不求甚解。因為它假定了火可以克金,金可以克木……,確省掉了對火何以克金、金何以克木的論證,以及到底何者爲火,何者爲金。火是fire嘛?金是gold抑或metal?這些東西你解釋不清楚,理論就不能成立。
  ===============
  感谢这位网友,其实我觉得我和网友似乎已经有某种默契了,以前当我要写秘方的时候,就有网友提前讨论这个问题。
  实际上,我马上就要写到中医遇到西医了,因为在王孟英故事的开始我交代了时代背景,老外那个时候已经来到中国了,王孟英同志也马上会遇到这个困惑了,我会在后面写到的。希望这个星期就会写给大家。
  有女同车朋友也可以更多地抒发己见!多谢!
    
  -
作者:罗大伦 提交日期:2008-07-22 12:36 
  在治疗了一些患者以后,王孟英开始获得了自己的一个无上的荣誉:外号。说起这个外号,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原来,王孟英诊病的时候,心里只是想着患者,于是不管多重的病,他都给看,尤其是那些被前面各位医生给治疗得基本上已经病危的,他都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给人家治疗,朋友们都说:你真是傻啊。
  有的患者,开始找他,治疗好点,然后又换了医生,治疗坏了,再找他,他还去,有的是这样折腾了无数次,他都无怨无悔地,跟什么都没发生似的,这事儿要是搁一般医生,一定会说:怎么着?我治了一半,你找别人了,现在坏了又找我来了?你早干什么了?估计一般是不大愿意去了,如果去,也要教训患者一顿,像王孟英这样的的确少,您说呢?
  还有就是在收钱的方面,最后接手的这些病危的患者,累死累活的,熬了多少了昼夜,把人从死亡线上抢回来了,怎么着也多收点钱吧?哪怕多收一点儿也行啊,人家王孟英不干,还是那点诊费,结果弄的王孟英治了一辈子的病,还是一贫如洗,最后带着老婆孩子搬回老家海宁的时候,什么家当都没有,只有一块当年从家里带出来的砚台,所以那时他写的一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归砚录》,一个医生,整天给人看病(忙得不得了),却什么家产都没有,这基本上跟做官最后离任的时候家里只有几件破衣服是一样的,无论从什么年代来看,这都是个另类。
  在总结了上面的这些条以后,朋友们一致认为王孟英做人比较傻,所以光荣地送给他一个外号:半痴。意思是,这个人基本上属于半个痴呆。
  王孟英一听,没生气,却认为朋友们敏锐地发现了他的优点,于是从此干脆给自己起了个号,叫半痴山人。
  朋友们也不客气,把这个名号到处乱叫,于是在王孟英的医案书里,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句子:某某病重,急迓半痴至……
  这个名号很不雅,我觉得,但有医生对患者如此痴心,想必是患者的福分。
  当然,与现在每个月收红包可以达到几万元的医生相比,王孟英显得确实有些低能。
  
  王孟英比较喜欢喻嘉言,所以看病时对患者的那种古道热肠的态度,简直和喻嘉言如出一辙,而且,他也学习了喻嘉言的长处,比如开方之前要先议病,把病情的来龙去脉给患者讲清楚了,然后再开方子。
  王孟英认识了一个朋友,叫张养之,他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母,然后自己又患了病(不知道是什么病),结果历时七年都没有治好,一共请过一百一十三个医生(估计把杭州城的都请遍了),也把家里的财产都耗光了,病也没有起色,于是这位张养之同志就自己买来医书,自己看着治疗,最后病居然好了,但是留下了后遗症,就是鼻子已经坏了,在清代,五官不齐的人是不能考科举的,于是他只好自己闷在家里,学习书法,专门练习楷书,王孟英自从认识了他以后,心中很是同情他,于是就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好朋友。
  做中医的人一般都有个毛病,就是喜欢观察周围的人的气色啊、步态啊等等的,这是个职业病,因为中医四诊中望诊是排第一位的,我们的王孟英同志也不例外,他就观察这个张养之,见这位怎么总是面色发青,然后感觉很怕冷的样子,夏天也穿着厚衣服,嘴里还经常吐出白沫,于是就很好奇地询问他是怎么回事,张养之也就告诉了王孟英,说自己怕冷,已经患阳痿这个病多年了,现在自己还经常服用点温热的药补补。
  王孟英听了,心里很是狐疑,但也就是劝劝他别自己乱吃温热药,也没好多问。
  过了许多日子,这位张养之就病了,他的症状是恶寒怕冷,头痛,自己服用了一些温散的药物没有效果,于是就找来了王孟英给看看。
  王孟英来了以后,先诊了张养之的脉,发现脉象极沉,按至骨却感觉到了弦滑,再看此时张养之的房间里,九月份的天气,挂了一层层的帐子,点着炉火,披着棉衣,而张养之却仍然觉得还不够御寒的。
  各位,这种情况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在临床中是经常会遇到的。
  现在张养之还是嘴里有很多涎沫,一点也不口渴,胸腹也不感觉胀闷,只是不停地咳嗽,而且告诉王孟英,说自己大便干燥,小便不多,嘴里的气味很大。
  以上就是全部症状,乍一看,的确很像一个寒证(都怕冷到那个地步了),需要用温阳的药物来治疗。
  但是,王孟英做出了与此不同的判断,他说:“此积热深锢,气机郁而不达,非大苦寒以泻之不可也!”意思是说这是热邪藏在里面了,需要用苦寒的药物来泻热。
  啊?都冷成这样了,披着棉衣呢,还要邪热?张养之听后很怀疑自己的耳朵,别不是听错了吧。
  没错,王孟英见张养之很疑惑,就像喻嘉言那样,开始写治疗方案,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其中文辞“辩论滔滔”。
  张养之看了治疗方案以后,也感觉很在理,就一咬牙,相信王孟英吧,于是就大声说:“弟弟我的生死,关系到我们一家人的性命啊,希望孟英你一定要救我啊!”
  王孟英安慰他说:“我不被这个疾病外表的假象所迷惑,而直断这是实热内蕴,并不是自己在那里凭空想象的,而是你的脉象已经显露真相了,你不要担心,只需要服药静养而已。”
  于是就开了苦寒的方子。但是,在服用了两三剂以后,张养之的病情却并没有什么变化。
  这下张养之的这帮亲友们就开始议论开了,早说这药开得不对吧,哪有冷成这样还开苦寒泻热的药的?看见了吧,哈哈,没有效果!
  这里面有位姓于的亲戚,更是在张养之的亲属中扬言,说:养之之命,必送于孟英之手矣!
  此时的张养之家里可就热闹了,真是“众楚交咻,举家惶惑”。
  张养之也没了主意,于是就听从亲戚的安排,请了陈某和俞某两位医生来一齐给看病。
  这个消息,也传到了王孟英的耳朵里,不知道各位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一般的医生一定会说:好啊,居然还请别的医生,等治疗坏了可别再来找我啊!
  那王孟英又是怎么处理的呢?此时王孟英的半痴劲头又上来了,只见他披上衣服,二话不说,直奔张养之家。
  进了张家的门,一言不发,连看都不看正在客厅坐着的两位医生,直奔内室张养之的床前。
  张养之看到王孟英来了,很不好意思,刚要打招呼,只见王孟英却先说话了:“养之,如果你不是我的知己,那么你随意服用谁的药,我权当没听见!如果兄弟你特富裕,那么任你请多少位医生,我不敢阻拦你!现在兄弟你是一芥贫士啊,又是我的好朋友,我怎能不管!现在你请来的这两位医生,如果真的能够洞悉病情,投药必效,那我也应该极力支持你,只是估计即使能够洞悉病情,开方下药也未必有我这么力大效专啊。可是如果他们不能洞悉病情,只是认为这是虚寒,开口就补,兄弟你一定会相信他们,那你的病就危险了,我怎么能坐视不救呢?!现在这两个人的方子都是如此,请你速速将他们辞去,把这个钱留着,做为买药的钱,也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况且,你连服三剂苦寒的药物,病情没有变化,说明药是对证的,否则病情早就恶化了,今天我再给你加大药力,使得热毒下行,那么你周身的气机自然就流动开了!”
  张养之趴在枕头上,半张着嘴,听着王孟英的肺腑之言,也被感动了,并且也似乎听懂了王孟英说的道理,于是就辞去了两位医生,按照王孟英的吩咐来服药。
  王孟英在药里又重用芒硝、大黄、犀角(估计亲属们被吓得再次晕倒),煎药服下。
  两天后,张养之泻下了黑漆色的大便,“秽恶之气,达于户外”。
  但是怕冷的感觉却轻多了,并且可以喝些稀粥。
  十天后,大便的颜色就正常了。(各位注意,这是王孟英判断一个患者是否康复的标准,显示消化系统的功能开始恢复,还有其它的诊断标准我会在后面陆续介绍给大家)
  百日以后,这位张养之同志的身体彻底恢复了正常(康健胜常),从此以后,虽然在寒冷的冬天也不再怕冷了,而且阳痿这个病也好了,没多久,还生下了个小宝宝。
  后来在王孟英的朋友编书的时候,张养之把这个医案介绍了出来,还在医案的后面加上了句话,原文如下:“孟英之手眼,或可得而学也;孟英之心地,不可得而及也!我之病,奇病也,孟英虽具明眼,而无此种热情,势必筑室道旁,乱尝药饵,不能有今日矣。况不但有今日,而十余年深藏久伏之疴,一旦扫除,自觉精神胜昔,可为日后之根基。再生之德,不亦大哉!”
  有王孟英这样的妙手侠心的医生在身边,还真是很幸福啊。
  
  其实,王孟英的一些医书我已经看过不是十几遍了,但我每次在看的时候,还是会经常想像王孟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他的爱好。
  王孟英基本没有什么爱好,别的人下了班可以喝茶吹牛,上上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找朋友喝点小酒甚至唱唱歌什么的,王孟英同志却一个爱好都没有,如果和别人在一起,就是探讨学术问题,其它的时间全部用来在家里看书,他还动手批注了很多以前的医家写的医书,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徐灵胎的《洄溪医案》就是王孟英给收集,并在批注以后给刊行的。
  在王孟英交的朋友中,也都是些爱好医药的人,有很多是他的患者,王孟英曾认识了一位叫杨照藜的朋友,两个人探讨医理,十分投机,后来杨照藜回家奔丧,路过杭州,王孟英听说了,就把他请到家里,两个人握手言欢,“历叙契阔”,在离别的时候,王孟英送杨照藜到船边,还让挑夫担了一个大筐放到舟中,搁一般人想,这应该是些什么家乡特产或者金华火腿桔子香蕉留着路上吃的?
  船开了以后,杨照藜打开了大筐,里面全是王孟英所赠送的书,这些书里,还有王孟英新写的《温热经纬》,从此这千里路程,有了这些书的陪伴,杨照藜感到不再寂寞了,他说:“匡坐篷窗间,回环雒诵,奇情妙绪,层见叠出,满纸灵光,与严陵山色竞秀争奇。”
  其与朋友知心若此,实在可叹。
  同时,我也算知道了王孟英为什么一生清贫了,估计他收的诊费,除了吃饭,就是买书了,连送朋友都是成筐的送。
  
  王孟英从鹜州回到杭州以后没有多久,原来的老领导周光远就又追到杭州来了,干什么呢?看病呗!
  原来,这位周领导很不幸,被传染上了疟疾,这种病俗称“打摆子”,忽冷忽热的,有节奏地发作,很是痛苦,经常会死人的,曹雪芹的祖上就是患了这个病,连皇上从北京给送金鸡纳霜药都没来得及等到就死了。现在这个病在全球还肆虐呢,非洲的一些地方还是重灾区,古代一般的中医治疗这个病的疗效也不是很好,但王孟英的治疗效果却特别的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给总结一下。
  我们回头再看这位周领导,他在鹜州先找了医生看了,开始的医生说是需要解表,就用了些解表的药,结果没有效果,接下来的医生说要滋补,又没有效果,用周领导自己的话说,是“大为医人所误”。
  这病在鹜州被拖延了一个多月,再看这位周领导,本来白胖的一个人,现在身材改麻杆状了,整天一会儿冷得浑身发抖,一会儿又狂热,而且总是呕吐,吃不下东西。
  最后,周领导终于忍无可忍,干脆,我谁也不用你们治疗了,我谁都不相信,我只相信王孟英!于是立刻买了船票,来到了杭州,找王孟英来了。
  王孟英一看见周领导,也吃了一惊,几年没见,怎么瘦成这样了?
  于是周领导叙述原委,王孟英这才明白,于是为周领导诊脉。
  诊完了脉,王孟英告诉他:“这是足太阴湿疟啊,应该用不换金正气散来治疗。(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方子,功能是行气化湿,和胃止呕)”
  于是开了不换金正气散,只开了三剂,喝完三剂以后,在鹜州被折腾了一年多的疟疾就这样好了。
  周领导这个感慨啊,这张船票钱,花得太值了!
  王孟英继续又给他开了些调补身体的方子,服用以后,身体就恢复健康。
  于是周领导就带着欣慰的笑容,又重新返回到鹜州的盐业战线去了。
  但是,这个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在第二年的秋天,周领导居然疟疾再次发作,这可有些令人奇怪,难道这个东西还会选时间?
  反正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各位属下立刻又为周领导找来了许多医生。
  “停!”周领导告诉大家:“都把医生领回去,我现在谁都不相信,只信王孟英的!”于是,只见周领导找出了自己上次去杭州时带的公文包,在里面一点一点地翻。
  各位属下都瞪大了眼睛,心想领导的船票都报效完了啊?还翻什么?
  过了一会儿,只见周领导眼睛一亮,高兴地拿出了一张旧纸张,上面居然是王孟英去年给他开的方子。(即于箧中检得孟英原方)
  周领导很高兴,告诉属下:“就按这个方子,去给我抓三剂!”
  原来,这位周领导是个聪明人,他感觉自己这次的症状和上次的没有区别,就放心地服用了王孟英以前开的方子。
  结果,三剂药喝完后,病又好了。
  下属们都惊叹不已。
  
  后来,周光远又找了个机会,来到杭州,把这个事情向王孟英讲了,王孟英沉思了一会儿,说:“这个病看来发作是有规律的啊,恐怕明年的秋天它还会发作,这样吧,我开个方子,明天夏天的时候你就服用上,提前来堵截它。”
  于是,就开了个培土胜湿的方子。在第二年的夏天,周光远就按时服用了这个方子,结果秋天就没有犯病,而且,从此以后,这个病也再没有犯过。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77492/45.html

医生的职责(打古代人名) 谁知道古代医生张宗景的照片啊? 我国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 为什么古代医生叫杏林高手 古代有女医生吗? 谁能告诉我古代医生的称谓,还有各自的级别! 古代外国的医生是用什么药给病人治病的? 古代医生(郎中?)是一个受尊敬的职业吗? 为什么管医生叫大夫?和古代的大夫(官职)有关系吗? 言情小说:关于一位女医生在一影视城被一古笛带回古代,知道书名的告诉我~~ 古代医生手术如何消毒,防止感染? 古代第一面镜子是谁做出来的,玻璃又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登基后的年号第一年都叫元年? 热血江湖 医生第2个气功 包不包括 加血啊(第2个是减少使用武功的内功) 急找一本穿越时空的言情小说讲的是一个女医生在一次房子中穿越时空到了古代... ... 请问医生为何又被称为"大夫",此大夫与以前古代的大夫一职有何关联? 悬赏!求超级医生3的第1章过关流程! 注射乙肝疫苗第三针的时间应距离第二针几个月?有医生说一个月,有医生说六个月,哪个方案更好一些? 急!!!!!柯南漫画第7集讲月光的,最后中尉医生留下的暗号是什么意思啊????? 《豪斯医生》第19集KIDS里那个小女孩患的叫做TTP的是什么病啊 古代有晕月吗,古代的一年是多少天? 我过古代第一部数学是什么?有那些内容? 六年级寒假作业第74页的第4题 初一寒假园地第24页的第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