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涨幅:十大元帅十大将五十七上将【珍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4:44:56


 
 


 



1、对朱德——“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自从井岗山会师后,朱德就成为了军队的偶像级的人物,长期任总司令,但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朱宽和忍让、纯朴谦逊,对这样一位没有野心的忠厚长者当然会赞誉有加。



2、对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老彭性格刚烈、疾恶如仇,而且有些特立独行,比较难驾驭,这从几十年和老毛磕磕拌拌的合作历程中就可看出,但打天下绝对需要这样的勇夫和猛将,就象刘备少不了张飞、李世民必须依仗尉迟敬德一样。所以在战争年代老毛会如此不吝溢美之词,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比如,朝鲜战争没人愿挂帅,只能惟我彭大将军。至于59年庐山会议后毛说老彭的合作与不合作是三七开(我们可爱而又梗直的彭总非顶着说,不对,应是七三开),那是后话了。



3、对林彪——“他一个娃娃懂什么?”这话是在林彪质疑红军四渡赤水的战法、提出究竟是走弓背还是走弓弦更好时说的,与其说是长者对晚辈的训斥,不如说是师长对后生的循循善诱。在长期的战争年代,林多次对毛发难,一句“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议论引来了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宏文,长征途中,林甚至建议由彭德怀出来接替******的军事指挥权,受到毛的严厉斥责。但爱之深才会责之切,毛始终对其钟爱有加,识才善用,使林始终是同级别军事首长中最年轻者,这种时时提携指点,是日后林彪成为纵横中国的杰出军事指挥员的重要条件。



4、对刘伯承——“四川称刘伯承是******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在后有数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险,许多人怕部队过不了江的情况下,******风趣地引用了朱德的话。对刘伯承的才干不用多说。



5、对贺龙——“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出了一个军”。******在“三湾改编”中曾举此例鼓励起义军。到陕北后又称他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总得来说毛对贺还是器重的,特别是建国前后。贺龙含冤而死后,******曾说过:“我看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



6、对陈毅——“陈毅是个好同志”。文革中,一次红卫兵批斗陈毅,陈先发制人,掏出红宝书说,请翻到毛主席语录第***页,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陈毅是个好同志。台下一片哗然都在翻宝书但没有找到,周总理做证说,确有此话。于是陈毅过关。陈在文革中的境遇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特别是死后,毛亲自参加追悼会,众所周知毛极少参加党内同志的追悼会,在其晚年更是绝无仅有。毛同陈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元帅中很好的,这有些奇怪,因为毛陈在战争时代共患难的时间并不长,瑞金一别,一个长征一个留下打游击,****时一个在延安一个在华中游击区,解放战争一个在冀中一个在华东,毛另眼看陈总,并非军事才能(这点陈无法和林彭相比),也不会是后来二人经常诗词唱和被毛引为知己。可能是毛对陈有一种歉疚心理,离开瑞金、开始长征时没能带走这位井岗山会师的老部下(当然这不是毛的原因),陈毅只能留在敌后率领一帮老弱病残浴血奋战,面对层层围剿,出生入死,艰苦备尝,而且当时陈远离****和老领导、老战友,其孤独寂寞,艰难困苦和对死亡的深刻体验,绝不亚于爬雪山过草地,经过惨淡经营,江南根据地逐步发展,队伍逐步壮大,成为日后****蒋家王朝的关键力量,从这个意义上看陈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在元帅中是数一数二的,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忽视了这一点,但毛心中有数,虽然每逢大的战役来临之前就将陈调开,也正因为如此,后来任命陈为炙手可热的大上海的党政一把手,其实就是一种补偿和平衡。和平年代毛对华中、华东游击区和新四军的干部是很关照的,多有重用



7、对罗荣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份身后哀荣,既是对罗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广大政工干部的肯定。



8、对徐向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回延安受到******的接见,******说了上述意味深长而又暖人心腹的话。徐在****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分道扬镳后,与张国焘一同率部南下,最后部队垮了。后来他说:“西路军的失败,长期使我愧悔交加,余痛在心。”深有“不堪回首”之悔。但毛记住了他在关键时刻说的“那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因此百般抚慰,这话也是安抚广大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可以说毛对四方面军的干部是宽宏的,而且也是重用的,比如对徐向前、李先念等人,表现了一个领袖人物的胸襟。



9、对聂荣臻——“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聂创建晋察根据地,逐渐把晋察冀根据地建设成为模范根据地。因五台山在根据地内,******曾有此说。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毛都在聂的地盘。聂胆大心细,而且追随毛长征时就任红一军团的政委,毛对聂绝对放心,而且长期如此,即便是后来江青欲借城南庄的旧事整聂,毛也力保聂过关。聂长寿善终。



10、对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乃北宋重臣,太宗称他“大事不糊涂”。毛借此评价叶,本意是指长征途中在巴西时,当张国焘意欲解决****红军,叶及时报信,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叶帅睿智和才干往往体现在党、军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后来在粉碎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又发挥了关键作用,就如同汉刘邦的老臣周勃平定吕后余党叛乱一样,拿下欲做当代吕后的江青,协助收拾了毛去世后的政治残局,毛的这句话真是恰如其分,看似未卜先知,实际是对部下的深刻认识。

 



 



 



 



 



 

 



 



 



 



 



 



 



 



 


王平 上将 48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第一政委,总後勤部政委

王震 上将 47 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

王宏坤 海军上将 46 海军第二政委

王建安 上将 49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王新亭 上将 47 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政委

韦国清 上将 42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乌兰夫 上将 49 副总理,国家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

邓华 上将 45 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副总参谋长,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叶飞 上将 41 福州军区司令员兼第一政委,交通部长,海军司令员兼第一政委

甘泗淇 上将 52 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吕正操 上将 50 铁道部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铁道兵政委

朱良才 上将 55 北京军区政委

刘震 空军上将 40 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刘亚楼 上将 41 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许世友 上将 49 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振华 海军上将 43 海军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

李达 上将 50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

李涛 上将 50 军委作战部部长,总参三部政委

李天佑 上将 41 广州军区代司令员,副总参谋长

李志民 上将 49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高等军事学院政委,福州军区政委

李克农 上将 56 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外家部副部长,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

李聚奎 上将 54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後勤学院院长,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後勤部政委

杨勇 上将 43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至成 上将 52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杨成武 上将 41 北京军区司令员,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得志 上将 42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肖华 上将 39 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肖克 上将 47 训练总监部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政委

宋任穷 上将 46 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兼沈阳军区政委,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宋时轮 上将 48 总高级步校校长兼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

张宗逊 上将 47 副总参谋长,总後勤部部长

张爱萍 上将 45 副总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

陈士榘 上将 46 工程兵司令员

陈再道 上将 46 武汉军区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

陈伯钧 上将 45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陈明仁 上将 52 二十一兵团司令员

陈奇涵 上将 58 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锡联 上将 40 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

周桓 上将 46 沈阳军区政委

周士第 上将 55 防空军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

周纯全 上将 50 总後勤部第一副部长兼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

赵尔陆 上将 50 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防科工委长务副主任

洪学智 上将 42 总後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钟期光 上将 46 军事学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

贺炳炎 上将 42 成都军区司令员

郭天民 上将 50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唐亮 上将 45 南京军区政委,军政大学政委,政治学院院长,政委

陶峙岳 上将 63 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22兵团司令员

阎红彦 上将 46 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董其武 上将 56 23兵团司令员

彭绍辉 上将 49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副总参谋长

韩先楚 上将 42 副总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

傅钟 上将 55 总政治部副主任

傅秋涛 上将 48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总参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

赖传珠 上将 45 北京军区政委

黄永胜 上将 45 总参谋长兼军政大学校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组长

谢富治 上将 46 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公安部部长,副总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中央政治局委员

 

注:王建安为1956年授衔;李聚奎为1958年授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