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封 u型和yxd型的区别: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中西医治疗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4:33:5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     张炜
     普通感冒(简称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两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不及时治愈,往往会引起多种并发症而威胁人类健康,特别是流感具有聚集暴发和致死性较高的特点,因此医学界不得不再次审视这两种看似简单却至今仍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西医治疗
感冒和流感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反应、预后转归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但在西医治疗中二者均主要采用对症和抗病毒两种疗法。
1. 抗病毒治疗
至今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仍不确定,一般不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案。抗病毒药物一般需要在病毒感染48小时内即进行第1次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目前抗病毒药物分为:① M2离子通道阻滞剂: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主要针对甲型流感病毒,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不良反应。②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一般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不良反应。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对RNA病毒作用较强,其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利巴韦林上呼吸道雾化治疗和鼻部滴注也有一定疗效。
2. 对症治疗
根据药物组成成分的药理作用可分为以下5种:① 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布洛芬、阿司匹林。② 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③ 收缩微血管、减轻黏膜充血渗出药: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和麻黄素。④ 镇咳祛痰药: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⑤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
目前市售的抗感冒和流感药物都是在上述5类药物基础上通过不同组合而制成的复合剂。患者应根据不同症状有针对性地选择含不同成分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便在取得最佳疗效的同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特征,四季均可发病,尤以春、冬季常见。根据病情轻重之不同,中医分为伤风、重伤风和时行感冒3类:①伤风(又称冒风、冒寒):症状轻,多为感受当令之气,肺系病证(咳嗽、咯痰、鼻塞、流涕)表现较轻,表证(恶寒、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表现轻或无。②重伤风:症状重,多为感受非时之邪,肺系病证表现和表证表现均较重。③时行感冒:可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其临床表现类似于流感。
中医认为感冒之症状轻者可不药而愈,重者工作和生活将受到影响,甚至可危及年老体弱者的生命。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或加重的因素,故不可轻视,须积极防治。
1. 中医辨证论治感冒
(1)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象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3)暑湿感冒:夏月所得之感冒,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4)外寒里热感冒:本有鼻咽干燥、口舌生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体内火热偏盛症状,继而由于感受风寒而引起头痛、畏寒、无汗、鼻塞、流涕、周身酸痛,寒战等风寒症状。舌质偏红,苔白微黄,脉象数。
治法:宜先用辛温解表去除外寒,继而疏散郁热。
方药:防风通圣散。
(5)气虚感冒:感冒反复,迁延不愈,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自感倦怠,苔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祛痰止咳。
方药:参苏饮加减或人参败毒散加减。
2. 鉴别诊断
在中医感冒病证中以风寒和风热最常见,反复难愈则多见虚人感冒。具体辨证要点如下:
(1)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二者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但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2)辨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流感):普通感冒以肺卫症状为主,全身症状不重。时行感冒起病急,呈流行性发病,传染性强,肺卫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重,高热,体温可达39~40℃,全身酸痛,待热退后,肺卫症状始为明显。
(3)辨常人感冒与虚人感冒:普通人感冒症状较明显,但易康复。虚人感冒常缠绵不已,经久不愈或反复患病。
中医药是感冒防治的一个主要分支和补充,即可减轻症状,提高疗效,又可减少西药用量。此外,中医药治疗感冒还包括针刺、放血、刮痧、搽浴、熏洗、穴位注射等综合疗法。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治疗感冒不仅对病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如提高吞噬细胞功能),减少机体的组织损伤(如肺损伤)和病体产生的致热源等。
对于发热,中医药治疗具有退热平稳、不易反跳的特点。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银翘片对感冒风热证的主症——发热、头痛、咽干痛和鼻塞流涕具有显著疗效,而且退热作用明显。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和流感的展望
1. 通过规范化的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临床研究工作,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感冒和流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 开发出效高价廉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并通过符合规范的临床研究(GCP)验证其疗效,同时监测其不良反应。
3. 找出中药的切入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综合疗效。
4. 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医药防治感冒/流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