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网络中控机:汉字规范与繁简字问题(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20:05:55
关于[汉字规范与繁简字问题(一)]的字幕:
  •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
  • “汉字规范和简繁字问题”
  • 因为在汉字规范
  • 和简繁字问题上,
  • 最近这个网上
  • 是炒得非常的热。
  • 大家可以看到报纸上、
  • 杂志上都在谈这个问题。
  • 这个问题所以这么热,
  • 一方面因为这问题很重要,
  • 待会儿我会讲,
  •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量的人
  • 都来关注这个问题。
  • 另外一方面,
  • 因为这个问题
  • 我们过去的宣传,
  • 过去的讲解和过去的研究
  • 成果的宣扬都不是很够。
  • 所以很多的观念我感觉到,
  • 还是有些比较糊涂的看法。
  • 或者说,
  • 有一些问题大家不得要领,
  • 大家不得要领。
  • 所以我觉得更有必要,
  • 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 好,我想先说一说,
  • 最近这个汉字问题
  • 为什么炒得非常热。
  • 我叫做“一石激起千层浪”
  • 很多的问题在这一年里面,
  • 汉字问题
  • 成为大家议论的一个中心问题。
  • 我想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 这汉字问题的重要
  • 和现在大家的关注。
  • 河南省原来在河南
  • 要做一个河南文字博物馆。
  • 最早的时候,
  • 这个博物馆是设在安阳。
  • 大家知道安阳是,
  • 对,殷墟,殷墟,
  • 就是甲骨文发现的地方。
  • 那么设在安阳,
  • 我们应该能理解,
  • 因为安阳是甲骨文的,
  • 等于是甲骨文发现的地点。
  • 而且安阳,
  • 殷墟已经成为
  • 现在世界文化遗产。
  • 那么它设一个博物馆,
  • 应该没有问题。
  • 但是没有一年,
  • 这安阳市级的博物馆
  • 就升到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
  • 就变成河南这一级,
  • 变成省级了。
  • 又过了一年,
  • 一直到2006年、2007年以后,
  • 这个项目就被接到文化部,
  • 变成一个国家级的
  • 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项目。
  • 就一摇而变成
  • 中国文字博物馆。
  • 一个博物馆,
  • 本来是一个市要做,
  • 变成省要做,
  • 又变成国家要做。
  • 什么样的博物馆,
  • 才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呢?
  • 就是因为它是汉字博物馆,
  • 它是一个字的博物馆。
  • 当然中国文字博物馆
  • 就不仅仅是汉字了,
  • 还有少数民族文字,
  • 也是我们中国的文字。
  • 那么这样的一件事情说明,
  • 文字问题
  • 是我们国家各个阶层的人
  • 都非常重视的。
  • 大家还应该知道一个情况。
  • 从台湾开始提出来,
  • 要把汉字申报成
  • 中国非物质遗产,
  • 就是说要把汉字
  • 变成中国非物质遗产,
  • 大家可能会有的说,
  • 汉字是不是非物质遗产呢?
  • 咱们到最后,咱们再说。
  • 然后一直延及到大陆。
  • 这个问题,
  • 我们曾经做了多次的解释。
  • 在两岸四地的会上,
  • 我专门去讲过,
  • 到底汉字是不是中国非物质,
  • 是不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 我的看法是汉字不是遗产,
  • 进了计算机的东西,
  • 还叫遗产吗?
  • 另外汉字也不是纯粹的非物质,
  • 更不是我们联合国所说的
  • 非物质遗产的范围。
  • 但是一直闹,闹得很长时间,
  • 刚刚冷却了
  • 现在又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来。
  • 大家还应该注意到,
  • 从2006年开始,
  • 公安部就提出来,
  • 它要做一个汉字,
  • 就是做一个姓名,
  • 就用汉字所记录的
  • 姓名的一个规范。
  • 这问题一传出来以后
  • 就开始,
  • 大家就开始反响很大。
  • 那这个舆论
  • 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解释。
  • 我曾经在《中国教育报》上,
  • 发表了差不多整整一个版
  • 来解释这个问题,
  • 解释这个问题。
  • 基本上平息了,
  • 现在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 又提出来。
  • 那么这样,社科院就在前不久,
  • 举办了一个
  • “以简化字和繁体字”为题的
  • 国学论坛。
  • 是我和董琨老师我们去讲的。
  • 讲完了以后就更麻烦了,
  • 一直到现在为止,
  • 我还是后头有很多很多的人
  • 追着我问问题。
  • 好,《规范汉字表》,
  • 语委做了一个《规范汉字表》
  • 想把过去的规范做一个整合,
  • 并且适应新的形势,
  • 对这个规范的汉字进行加工。
  • 好,我想讲这几个问题就是说,
  • 一个汉字问题,谁都会写字,
  • 天天我们都要写字,
  • 而且都在看字。
  • 你走在街上三步不出,
  • 你就可以看到一个广告,
  • 或者看到一个招牌是汉字写的。
  • 这么普通的一个问题,
  • 为什么会引起
  • 这么大量的人的关注呢?
  • 所以我先想讲一讲
  • 汉字问题的
  • 重要性和它的复杂性。
  • 汉字它是一种具有民族形式的,
  • 适合汉语的书写的系统。
  • 我们说汉字就是
  • 只是适用于汉语。
  • 日本人借去了,它不解决问题,
  • 他要加一点片假名,
  • 其他一些国家,
  • 像韩国,越南,
  • 他们也还会有些补救。
  • 因为不是为他们的语言做的。
  • 那么它是适合于
  • 汉语的书写系统。
  • 而且汉字自身
  • 就是一种文化事项,
  • 它是一种文化事项。
  • 它本身就含有一种文化内涵。
  • 应该讲中国历史上
  • 每一次社会发展的转折,
  • 我们可以想,
  • 每一个社会发展转折,
  • 毫无例外的。
  • 还有就是文化建设的高潮,
  • 都要引发汉字问题的
  • 非常激烈的争论。
  • 我们从头去数,我们从头去数。
  • 从分,各个朝代,
  • 从分到合,汉字问题提出来。
  • 从合到分,
  • 汉字问题还要提出来。
  • 社会的转型期,
  • 经济发达的过程中间,
  • 产生了城市农村的
  • 变化的过程中间,
  • 没有一次不涉及到汉字问题的。
  • 我们可以想一想,
  • 一个跟传统密切相关的
  • 文化事项和工具载体,
  • 汉字是一个工具载体,
  •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事项。
  • 那么它要随着
  • 社会的发展走向现代,
  • 我们看
  • 我们今天看到了甲骨文,
  • 大概有三千六百多年。
  •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
  • 从中国文化的起源
  • 和现在已经有了
  • 地下文物的东西来证明,
  • 我今天不讲这个起源问题了。
  • 大概汉字有六千年以上的历史。
  • 那么这么长的历史,
  • 经过这么大的变化,
  • 从甲(骨)文,现在我估计
  • 把甲骨文拿出来,一千多个,
  • 我说一千个
  • 稍微地说冒了一点儿,
  • 我觉得真正认识的,
  • 我们真正认识肯定的甲骨文,
  • 大概有九百多个,不到一千个。
  • 但九百多个字
  • 拿出来叫大家认一认。
  • 我估计大量的大家会,
  • 不会知道,它是什么字。
  • 因为跟今天的差距已经很大了。
  • 然后到金文,
  • 金文就更不是很容易认了。
  • 因为它比甲骨文还要复杂一些,
  • 字也会多一些。
  • 到了战国文字,
  • 各个国家,各个地域的
  • 这个文字都有不同的地方。
  • 然后到历变,
  • 现在不要说大家在,
  • 有些人在讲繁体字,
  • 要求恢复繁体字,
  • 我估计拿繁体字考他一回,
  • 也未必都能及格
  • 好,那么这种文字,
  • 它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走向现代。
  • 我们知道历史是没有间断的,
  • 中国的文字是没有间断的。
  • 它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间,
  • 要在不间断的情况下走向现代,
  • 那么,这就是汉字问题,
  • 在近现代的矛盾是分外的突出,
  • 它成为文字史、
  • 社会史的核心问题的
  • 一个十分深刻的原因。
  • 一个古代,
  • 一直走向今天的一个载体,
  • 一个工具,一个书写系统。
  • 怎么去适应
  • 今天这样一个时代,
  • 今天的时代
  • 我们生活在其中可能不觉得,
  • 但是你仔细想一想,
  • 我们已经不拿文言文写字,
  • 写文章了,
  • 我们已经用
  • 我们自己说的话在写东西。
  • 汉字已经突破了
  • 不能够进入
  • 计算机的那样一个时代,
  • 一进入到计算机里头,
  • 而且上了网络上了。
  • 这么大一个变化,
  • 我们用的是一个古老的汉字,
  • 这个中间
  • 所产生的矛盾会有多大。
  • 而这个演变是不间断,
  • 不是说咱们今天
  • 咱们歇一个礼拜,
  • 咱把汉字咱们改一改
  • 咱们再从头来写,
  • 没有这个过程,
  • 没有人给我们这个权力。
  • 那么它的矛盾会非常的突出。
  • 它涉及到传统文化怎么现代化,
  • 它涉及到在信息时代的汉字,
  • 它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 就和我们拿手写的汉字,
  • 甚至印的汉字有没有区别,
  • 它有没有新的东西给我们提供。
  • 过去汉字的属性叫形音义,
  • 现在汉字不单有形音义,
  •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
  • 就是码,
  • 它的码位是什么,在哪?
  • 这个码还有它的内码
  • 和它的交换码还不一样。
  • 这么复杂的一些问题
  • 在现代产生,
  • 那么汉字问题
  • 怎么能没有矛盾呢?
  • 因此,现代的在现代社会里头,
  • 汉字成为文化史
  • 和社会史的一个核心问题,
  • 它确实有非常深刻的原因。
  • 因此,汉字问题
  • 不是一个普及的问题。
  • 有人说,字谁不认识,
  • 凡是什么事
  • 都涉及到大众的事情。
  • 它讨论一定激烈,
  • 而里面这些观点,
  • 就一定非常的多元化。
  • 因为谁都认识字,
  • 谁都有发言权。
  • 但是,有发言权的人,
  • 未必都能够深刻地认识到,
  • 他们所议论的东西
  • 是个什么东西。
  • 好,我想我们先讲一讲历史,
  • 我们就知道
  • 汉字走向现代是多么的不容易。
  •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
  • 历史古国。
  • 我们知道
  • 周代的宫廷教育有六艺,
  • 大家应该知道六艺是什么。
  • 礼、乐、射、御、书、数
  • 好,我们把这六艺分析一下,
  • 礼和乐是最高级的,
  • 咱们说大学里才学的。
  • 在《周礼》里面
  • 十五岁入大学,
  • 他要学礼、学乐。
  • 中间两个是武科,就是射和御,
  • 射是射箭,御是赶车。
  • 大家说射箭、赶车这么落后,
  • 那不可落后,古代打仗是车战。
  • 你不会赶车、不会射箭,
  • 你可以说
  • 跟敌人不能远距离交手。
  • 好,下面就是书和数。
  • 书就是认字,
  • “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 六书我们大家记得,
  • 已经熟得已经滚瓜烂熟了。
  • 那周代就有的东西,
  • 我们今天还在那捣鼓。
  • 数是数学,数学我们想,
  • 我想我们,它不是一般的数学,
  • 它属于应用算术,应用算术。
  • 比如他要去算怎么路程,
  • 去算这个路程,
  • 怎么去切割土地,
  • 如何去分物质和钱财等等,
  • 他做这些工作。
  • 所以数学和语文,
  • 是我们中国最早的
  • 教学的基础科目。
  • 那么其中就有文字学这一科。
  • 因此汉朝人,
  • 就把文字学称作“小学”,
  • 这个“小学”咱是打引号的。
  • 这个“小学”要学六书,
  • 拿六书去分析字,
  • 到今天,在今天来讲,
  • 就算一个比较高级的学问了。
  • 在座可能,教书的时候才会,
  • 学到文字学的时候,
  • 专门的文字学的时候,
  • 集中来学文字学,它才会讲到。
  • 那么汉代有一个今古经文斗争,
  • 其中有一派就是古文经学家,
  • 他们得到了,
  • 在战国时代的一些文本,
  • 这些文本是用古文字写的。
  • 所以他们就把这个古文字
  • 拿来进行分析。
  • 通过分析字形,得到了字义,
  • 然后来解释经典。
  • 因此,小学就取得了
  • 和儒家经典几乎同等的地位。
  • 就我们现在讲训诂学,
  • 训诂学讲的训诂,
  • 本身它是跟着经学走的。
  • 一说经学,
  • 讲经的东西,就是训诂学。
  • 后来,在东汉的许慎,
  • 他在《说文解字》序里头,
  • 他给文字
  • 做了一个很至高无上的定义。
  • 他说“文字者,
  • 经艺之本,王政之始。
  • 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 文字是什么呀?
  • 大家可以看,“经艺之本”
  • 就是你要学习
  • 古代的经典的思想和典籍,
  • 你首先要认字。
  • “王政之始”
  • 你要想统治一个国家,
  • 你要发布政令,你要记载历史,
  • 你要跟各个国家
  • 去进行外交,那都离不了字。
  • 所以叫“经艺之本,王政之始”
  • “前人所以垂后”
  • 前面的人
  • 他要想把自己已经有的经验,
  • 自己已经有的法律条文
  • 各种东西传到后代,
  • 必须拿汉字,
  • 你说的话没有用。
  • 你说完了话的,
  • 语音是稍瞬即逝的,
  • 必须有字。
  • “后人所以识古”
  • 后边的人咱们要想了解历史,
  • 先得念书,书上就是字写的。
  • 好,这个论断
  • 是非常有名的一个论断。
  • 这已经把汉字抬得很高了。
  • 那么后来,历代的科举,
  • 历代的科举
  • 首先第一条要规定写字。
  • 所以唐代的科举,
  • 它就会有一些规范的书。
  • 像《干禄字书》,
  • 我们知道干禄就是你去进行,
  • 你将要到宫廷里面
  • 去做官的时候,
  • 禄,禄是你做官了的,
  • 才有人发给你俸禄。
  • 像这样的一些人,
  • 他首先要把字弄清楚,
  • 它把字规定为三种。
  • 一种字叫正字,
  • 那是你,你要是考试写卷子,
  • 你得用正字。
  • 一种是通,通字,
  • 你可以在一般的场合底下,
  • 当然也还要比较严肃。
  • 一种是俗字,
  • 俗字,你手写,
  • 你随便都可以用,
  • 它规定这么三种。
  • 我们知道古代的卷子,
  • 科举的卷子,
  • 如果字写错了,有一个错字,
  • 这个卷子是不看的,
  • 考官是不看的。
  • 有一个卷子(错字),
  • 就给你扔到脑后去了。
  • 那你字要写得
  • 像我们今天的人
  • 写的那个字那么难看的话,
  • 我估计那个考官
  • 肯定他更不看了,
  • 他一看这人字写这样
  • 还能治国吗,他就给扔了。
  • 还有,我们中国古代
  • 有大量的文告、典籍、字书,
  • 还有书法。
  • 我们那么多著名的书法家,
  • 写出了各种各样的
  • 汉字的艺术作品。
  • 因此汉字的地位,
  • 不但是地位很高,
  • 而且它的影响非常的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