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隐形眼镜好还是美瞳:海外精英自杀,死亡本能和宗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9:34:17
回胡启随想有关国外华人精英自杀问题。 哈哈哈,好吧,免得再被您说是书生只懂概念, 这一次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到您别生气丫。 科学意义上的交流建立在共同的基本概念上。因此,无论对大自然还是对人体都需要基本概念和定义,这样交流起来才不产生误会。比如,您的‘心灵病和心灵变态’,就不是行话。所以,很容易看出来您不是在纽约行医的精神心理医生。有哪怕像老勃这样一点点心理知识的,就会称为之心理变态,心理崩溃,精神失常,精神病,甚至用更专业的术语。再比如歇斯底里性格,并不是指的我们通常说的那种:大喊大叫的发疯一样的所谓歇斯底里大发作。 一种正常精神(心理)状态或者异常精神状态(精神病)是外界环境通过感觉和认知,再作用于内在的人格和情绪的结果。比如,您这个胡妻睡响和地平线,这就是一个人双重人格的体现,用胡妻的笔名东抄西拷贝‘写’一些自认为正经的文章,以赢得人们的尊重。而用地平线和其他N个笔名,骂人砸砖以资宣泄潜意识里的低贱人格。 对自杀现象的心理基础解释有很多,被人广泛接受的是弗洛伊德的学说。要理解自杀的心理机制首先要知道三个心理理论:弗洛伊德的意识冰山,快乐原则,和死亡本能。意识冰山:意识的结构就像一个冰山,露出水面的一个小角叫意识(conscious)和自我(ego),紧靠水面下面的那一小部分叫前意识(preconscious)和超自我(superego),冰山的主体部分叫无意识(unconcious)或者it, id. 这个id是人类心理的主体部分,它的存在是生物本能(organism)作用的部位。生物本能主要包括: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前者主要有摄食和逃避伤害而后者主要指‘性’。当一个个体没有衣食之忧之后,主导者就是‘性’,这就是为什么称弗洛伊德为泛性论者。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生物个体都有个快乐原则(happy principle). 凡是符合生物本能要求的都表现为快乐。所有的刺激通过神经系统的id转化为目的性的力量(motivationalforces)称为本能(instinct)或者驱动(drive),有时候也称为希望(wishes),这种把需要转化为希望的过程称之为初始加工(primary process). 痛苦因此有了两种: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生物有快乐本能,就是说逃避或者 解除这些痛苦就是快乐。对痛苦的心理反应称恐惧(fear)面对恐惧反应有两种:逃跑或者战斗。 对于人整个个体的终极认识来讲,对人生痛苦的逃避就死亡,宗教依托,或者隐居。但最彻底的方法就是死亡,这就是所谓的死亡本能。 对于正常个体来讲,求生是对死亡的恐惧,活着本身不是本能,但对死亡的恐惧是本能,活着还是死亡?取决于这两种原始冲动:死亡以解除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可以明显看出:痛苦的多少能否克服死亡的恐惧就成了关键因素。在这个世界上殉情的最多,这是因为性本能造成的痛苦最大。其次,是因为外在其他环境的打击(stress)。对正常人格心理来讲,强大的外界打击也可以造成自杀,比如股市暴跌引发的自杀。但对于特殊性格特征或者有精神疾患的人,即使外界环境的打击没有那么强大也会造成自杀,或者,再强大的外界打击也不会造成自杀。这些自杀的海外精英就属于后一种情况。很明显,他们的自杀主要由于性格的内部原因,但作为不太明白心理学的大众总是热衷于外部原因,比如蒋国兵的老婆被骂,就是典型的愚昧行为,对正常心理的男人,老婆是逼不死的。 歇斯底里性格的人具有高度接受暗示的特征,表现为轻信。比如,相信法*轮*功, 相信中医能治癌症和关节炎。轻信和信仰有本质的区别。因为,所有信仰都是建立在死亡本能上的终极真理。比如,基督教是玩死亡的恐惧-----通过对原罪忏悔求得主的宽恕,以便进入天堂,所以基督徒都可以做到安详的死去。佛教强调转世轮回,积德行善,超然尘世的烦恼,也是针对死亡本能的宗教,减少自我毁灭的力量。他们植根于终极真理,因此,即便很有理智和学识的,心理非常健康的人也会去相信,因此称为信仰。 地平线相信的法*功,由于创教者文化水平只有初中左右,不明白这里面的深层心理原因,采用了佛教中修炼现世作为主体,最多是强身壮体,去病向善,根本不涉及终极真理,宣传的圆满只会导致自杀,对圆满以后干嘛根本不太清楚,因为,他们的最高信仰主体李老师还没圆满。因此,缺乏终极真理支持,起哄圆满,世界末日的宗教团体称为邪教,相信的人除了骨干人物(假装)大部分都具有人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