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g管25厚度规范:愁乡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2:23:12

愁乡石

编辑词条编辑摘要

摘要

目录

1简介
2正文
3赏析

目录

1简介
2正文
3赏析
收起
编辑本段简介
  《愁乡石》为张晓风的散文,收于《张晓风散文集》
编辑本段正文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碧入波心、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洛邑那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剧烈又模糊。
  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鶗鴂①。
  明孝陵的松涛在海涛中来回穿梭,那种声音、那种色泽,恍惚间竟有那么相像。记忆里那一片乱映的苍绿已经好虚幻好缥缈,但不知为什么,老忍不住用一种固执的热情去思念它。
  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柔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那些炫人的小东西像繁花一样地开在白沙滩上,给发现的人一种难言的惊喜。而我站在那里,无法让悲情的心怀去适应一地的色彩。
  蓦然间,沁凉的浪打在我的脚上,我没有料到那一下冲撞竟有那么裂人心魄。想着海水所向的方向,想着上海某个不知名的滩头,我便有一种号哭的冲动。而哪里是我们可以恸哭的秦庭?哪里是申包胥可以流七日泪的地方?此处是异国,异国寂凉的海滩。
  他们叫这一片海为中国海,世上再没有另一个海有这样美丽沉郁的名字了。小时候曾经那么神往于爱琴海,那么迷醉于想像中那么灿烂的晚霞,而现在在这个无奈的多风的下午,我只剩下一个爱情,爱我自己国家的名字,爱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
  而一个中国人站在中国海的沙滩上遥望中国,这是一个怎样咸涩的下午!
  遂想起那些在金门的日子,想起在马山看对岸的岛屿,在湖井头看对岸的何厝。望着那一带山峦,望着那曾使东方人骄傲了几千年的故土,心灵便脆薄得不堪一声海涛。那时候忍不住想到自己为什么不是一只候鸟,犹记得在每个江南草长的春天回到旧日的梁前,又恨自己不是鱼,可以绕着故国的沙滩岩岸而流泪。
  海水在远处澎湃,海水在近处澎湃。我木然地坐在许多石块之间,那些灰色的、轮流着被海水和阳光煎熬的小圆石。
  海浪冲逼而来,在阳光下亮着残忍的光芒。小圆石在不绝的洞庭湖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我拣了几个,包在手绢里,我的臂膀遂有着十分沉重的感觉。
  忽然间,就那么不可避免地忆起了雨花台,忆起那闪亮了我整个童年的璀璨景象。那时候,那些彩色的小石曾怎样地令我迷惑。有阳光的假日,满山的拣石者挑剔地品评着每一块小石子。那段日子为什么那么短呢?那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预见自己的命运?在去国离乡的岁月里,我们的箱箧里没有一撮故国的泥土,更不能想像一块雨花台石子的奢侈了。
  灰色的小圆石一共七颗。它们停留在海滩上想必已经很久了,每一次海浪的冲撞便使它们更浑圆一些。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头,是来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它们听着遥远的消息。
  那七颗小石转动着,它们便发出琅然的声音,那声音里有一种神秘的回响,呢喃着这个世纪最大的悲剧。
  “你拣的就是这个?”
  游伴们从远远近近的沙滩上走了回来,展示着他们色彩缤纷的贝壳。
  而我什么也没有,除了那七颗黯淡的灰色石子。
  “可是,我爱它们。”我独自走开去,把那七颗小石压在胸口上,直压到我疼痛得淌出眼泪来。在流浪的岁月里我们一无所有,而今,我却有了它们。我们的命运多少有些类似,我们都生活在岛上,都曾日夜凝望着一个方向。
  “愁乡石!”我说,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它绝不会再有其他的名字。
  我慢慢地走回去,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我一步一步艰难地摆脱它。而手绢里的愁乡石响着,响久违的乡音。
  无端的,无端的,又想起姜白石,想起他的那首八归。
  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鶗鴂。
  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乡音。
  后记:鹅库玛系冲绳岛极北端之海滩,多有异石悲风。西人设基督教华语电台于斯,以其面对上海及广大的内陆地域。余今秋曾往一游,去国十八年,虽望乡亦情怯矣。是日徘徊低吟,黯然久之。
  一九六八年
编辑本段赏析
  本文虽没有秋夜、月圆、雨声、蟋蟀,字里行间却渗透着十分强烈的乡思乡愁,一如秋天的大海,藐远无边。文章自始至终洋溢着充满悲剧美感的情绪。这种情绪一与大海相结合,就越发荡气回肠,令人心动。如果说大海的映衬渲染,使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更为淋漓生动,那么,大海的象征意味,则使本文的主旨在更为广阔的层面上得以升华。正是这种从“小我”到“大我”、从“个人”到“祖国民族”的升华,使得作者笔下的“乡愁”带有一种特殊的时代色彩、民族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博大深沉,一如那浩瀚无边深邃无底的大海,恢弘大气,无与伦比。
  ①《后汉书·张衡传》:“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tí jué〕鸣而不芳。”李善注:“《临海异物志》曰:鶗‘鴂,一名杜鹃,至三月鸣,昼夜不止,夏末乃止。’”
  • 开放分类:

    中国文学散文张晓风现代文
  • 相关词条:

    张晓风 长安
我来评价: 词条评价: 4分(共7人评价)
  • 5星(权威): 28.6%
  • 4星(专业): 14.3%
  • 3星(丰富): 0.0%
  • 2星(不错): 14.3%
  • 1星(一般):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