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与安置:【美国】阿灵顿公墓,路遇美国大兵的葬礼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4:33:07

 


没有人愿意无缘无故去墓地。小时候没心没肺,老师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往往被同学们当成一次兴高采烈的春

游。后来家人、朋友、同事的离世,让我不得不一次次走进各种墓地陵园。墓地总给人带来悲哀的情绪,有时甚至阴森恐怖。北京的八宝山是每年要去的地方,在这里寄托哀思的同时,也会感叹人活着有高低贵贱,到死后也不得不分成三六九等。

 


生与死是个巨大的哲学命题,东西方人由于宗教、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同,对死亡的认识也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自然也就反映到人最终的归宿上。



 

参观完华盛顿那些气势恢弘的博物馆、纪念碑,朋友强烈建议第二天去阿灵顿国家公墓看看。我虽然对参观墓地没什么兴趣,但听说肯尼迪总统夫妇安葬在那里,还是决定前去瞻仰瞻仰。

一大早,跨过波托马克河,就来到了阿灵顿国家公墓,虽然只有一河之隔,这里就已经属于弗吉尼亚而不是华盛顿了,其实离河对岸的林肯纪念堂近在咫尺。


 

走进墓园,我立刻被一望无边的白色墓碑震撼了。庄严肃穆的陵园里绿草依依,更像是一座巨大的公园。这里埋葬了20多万为美国牺牲的普通军人、在工作岗位殉职的政治家公务人员以及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能被安葬在阿灵顿公墓对美国人来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意味着死者曾经为这个国家做出了贡献并得到这个国家的承认。除了一些非常著名的人物,所有军人人无论当初军阶高低出身如何,都只有一块小小的墓碑,据说墓地和葬礼都是国家免费提供。联想起近日媒体爆出的哄抢高价墓地新闻和国内各种金碧辉煌的奢华墓地,无言以对。



在墓园中时不时能看到身穿苏格兰短裙的退伍老兵,他们用悠扬的风笛寄托对曾经战友的哀思,这个场景仿佛一下把我们带到了某些电影的场景中,让心情一下子凝固起来

 


肯尼迪总统的墓地是阿灵顿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其实,仅仅是安放在地面的一块普通黑色石碑而已,没有任何装饰、雕塑,如果不是墓碑前有一团长明火和熙熙攘攘的参观者,甚至不敢相信这就是美国总统的墓地。这位遇刺身亡的总统也许是由于牺牲于工作岗位才有此殊荣能长眠于此,一般的美国总统是没有资格被安葬在这座专门为军人设立的国家公墓的。

 


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安葬在他旁边,同样的黑色石碑,简单而高贵。墓碑上还刻着杰奎琳后来再嫁给希腊船王后的夫姓“奥纳西斯”。

 

从肯尼迪墓抬头望去,就是阿灵顿公墓的最高点,阿灵顿别墅

这座庄园以前的主人罗伯特.李将军是华盛顿的后人,后来庄园被国家改建为墓地,保留了当年的一些陈设供游人参观。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宇航员被当作国家英雄安葬在这里




顺着路标,我们来到了无名战士墓



白色的大理石上镌刻着“这里长眠着一位美国战士,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士兵持枪巡逻,守卫着这代表千千万为美国国家献出生命的战士的陵墓

 

 

每隔一小时会举行一次换岗仪式,吸引了大批参观的人们



酷酷的美国大兵神情肃穆,一丝不苟

 

我们还赶上了不知是什么人在敬献花圈。无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对英雄的崇拜敬仰都是相同的

 


无名烈士墓附近气势恢弘的纪念堂




陵园面积非常大,继续向远处游走,忽然远处一队军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走在最前面的一排军人举着美国国旗,很有些仪仗队的风范




后面几匹高头大马上的军人也都器宇不凡,马车上覆盖着美国国旗,朋友说这是给军人送葬的队伍


 

每天都会有几拨这样的队伍出现在公墓中,为那些给美国做出牺牲和贡献的军人送葬,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普通士兵,虽然可能不同军衔不同级别的军人在葬礼规格上会有不同,但即使是为国家牺牲的普通士兵,也能享有仪仗、乐队、礼炮这些高规格的仪式,体现出美国对于为国捐躯的战士的最高礼遇。

 


这一排排建筑看起来冰冷而有些神秘,好奇的我们忍不住过去看看



老老少少在灰墙间不知谈论着什么,貌似是来吊唁的家属




原来,这些墙上一个个小隔断里存放的都是军人的骨灰,不晓得是临时还是永久存放。类似的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也看到过,但一定要是处级局级干部才有资格

 

 



这是一队海军战士正在为死者送葬,估计安葬的是一位曾经在海军服役的美国大兵



肃穆的棺椁即将被下葬,消失在这千千万万的碑林之中

 

为尊重起见,不便发布更多相关照片,更多旅行故事请关注长腿叔叔的围脖


送别总是让人悲伤和痛苦,但这个国家对普通士兵的纪念和缅怀却让我们感动




伴随着凄美的号角,感叹逝者如斯

 

 

 

据说每年的重要纪念日,这里还会给每个墓碑前摆放红色的花环以示缅怀,20多万一个都不少

 



在阿灵顿国家公墓,我们感受到了传说中的美国精神-自由、平等、博爱


 

感受到了这个国家对战死疆场的普通士兵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