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除锈剂:马英九提出“和平协议”的后续:一得二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9/21 06:24:10
马英九抛出“和平协议”的话题,又补充说它必须有“人民支持”的程序,其实那就是“公投”的翻版。作为马的竞选对手,蔡英文先回应说,她要求先有“马蔡会”,讨论公投法的修订,接着她再提出,任何未来有涉及两岸政治议题的协商,或直接就称“两岸政冶协商”,都需要事先经过公投,要得到民众同意通过后始得进行。

马英九只抛议题 无意执行

  看起来,这像是选战中一场典型的攻防战,国民党抛出议题,民进党接招。但经过一星期的沉淀后再来看这出戏码,就会发现马英九是刻意在这个时候,开辟这个议题的争论战场,但却没有强烈的意愿去执行,使它“开花结果”。这可从他说明“和平协议”将是“黄金十年”的最后结果的一段话中看出来:

  第一、未来十年变数很多,包括民进党可能再度执政,或中共下一梯次接班的新领导人可能有不同于现在的对台措施,或国际社会发生结构性的改变,这些都有可能冲击到台海现状。马所提出的和平协议,显然不是针对在他连任后的四年。

  第二、谈“和平协议”虽然不同于与对岸谈“统一模式”,但二者都需要过程,但前者在台湾内部是较有共识,只是卡在两岸在谈判时的政治定位以及一些前提,双方特别是台北是否能够解决与接受,对一个没有把握的战役,马的建议是有风险。

  因此,马英九抛出议题的策略是否想引发台湾社会的讨论,值得思考。一种可能是“先说就可先掌握这个议题的话语权”的想法,即不让蔡英文用此一议题在后续选战中丑化蓝营,另并可巩固蓝营的支持者;另一种可能则是让此议题发酵,希望趁着有利时机,再来攻击民进党不敢也不能与北京进行政治协商的痛处。

  加上马英九提出“和平协议”时,已说明必须要有“国家需要、人民支持、国会监督”的三项前提,早就罩上保护衫,不管后续情况是如何发展,确定不会伤到自己选情,又能兼顾到绝大多数台湾民众想要台海和平的心声。

  更何况,这项议题的抛出,是在金溥聪访问美日归来之后,宣布后马上又得到美日官方的大声肯定,所以马实际上是稳赢这一仗,所谓“一得”就是这个解说

公投与签订和平协议将是大难题那么“两难”又是什么?

  对北京来说,一难是国民两党均同意在“和平协议”进行协商之前,都经过公投的程序,一旦议题没能得到多数支持而致使议案失败,北京会是持什么样的角度“解读”?另一难则是对台北来说,万一“和平协议”台湾内部有共识,并获得公投通过,在国民两党均坚持维护“主权”的前提下,怎么与北京跨出协商的第一步?

  这里必须要解释下北京的一些微妙立场:首先谈起“公投”,北京必然敏感,但“和平协议”的公投,还不会形成“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事实或重大演变”,所以北京一时不会认同,但至少可保持缄默。可是一旦“和平协议”的公投若是翻盘,显示台湾民众根本不在乎对台海和平局面的期待,这真的会是一支穿心的利箭,直捣北京最敏感的神经,甚至鼓起大陆民族主义仇台的情绪。因此,在国际社会众目睽睽的注视之下,说中共只是平静视待公投结果,恐怕是没能深深体会大陆民心与官方的反应。

  其次,“和平协议”一词出自于2007年胡锦涛的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不过,自1979年之后,所有出炉的官方文件几乎均提及的“终止两岸敌对状态”建议,实际上与“和平协议”是同义词。“和平协议”最清楚的定义,是2008年“胡六点”的说明:希望“通过平等协商,逐步解决两岸关系中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这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就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

  这说明,“和平协议”一旦签订,必然是代表内战结束的“两岸终止敌对状态”的协商有了结果。问题是台北同不同意这样的定位与程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两个主权国家的谈判空间。

因此,马英九抛出“和平协议”议题,单就选举策略而言,固可赢下一城,但后续发展,恐怕有更多艰困的挑战。

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