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评书国语:政治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22:17:54

                  政治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刘菊红 来源:《读写算》杂志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9日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某事物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政治学科,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不“领情”。政治教学承担着两种使命,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不仅是教会学习教材理论知识,还要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学会如何做人。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另一重要的层面,没有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各种政治现象。
  
  二、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的、巧妙地寓于基础之中,是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造成一种悬念,这时,就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就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必须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不是让机械的学习书本知识。一方面固然要求教师很好的掌握教材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求我们教师去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学生课后多关心时事政治。这样,在讲清教材知识后,可以适当的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杜绝放羊式的自习方式,充分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
  
  三、构建和谐课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互动和协作,产生最佳效益和共赢。和谐不但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课堂的追求。和谐的政治课堂教学能给学生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并在课堂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满激情,充满活力,达到最佳教育学的境界,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的服从者和接受者,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畏之。如果学生想象被压制,那么创新意识也就不复存在,更谈不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而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应该以师生交流、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为特征,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不断发展和提升。创设一个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和谐高效课堂应该以师生交流、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为特征,民主、宽松的课堂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互动。课堂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满激情,充满活力,达到最佳教育学的境界,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在讲关注经济发展这一课,我采取引导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寻找突破口,并根据教材找出有关的知识点,可以自己提出问题,等待交流。同学们立刻积极的投入到对教材的研究中,他们时而讨论,时而沉思,一会儿,整个课堂都沉静下来,说明他们已经考虑的差不多了,我开始提问,由学生根据自己编的题目再找出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学生思想已经开始开小差,似乎没有提问自己就与己无关,甚至开始观赏窗外风景,这时候我又给他们来了个小小的“刺激”:轮到发言的同学,可以随意指定教师里包括我再内的任何一人回答他的问题,这下我明显的看到那几个开小差的同学懊恼的表情,整个人都抖擞了一下,将全身的热情都投入到课堂上来,在这节课上,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反应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平时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的学生,他们的问题设计巧妙的令我都感觉惭愧,而且是在课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们仍能对答如流,旁证博引。我也从中认识了一个道理,要想更好的把握课堂,只有充分的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仅仅靠传统的灌输教材知识,不仅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课堂感觉不到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没有有效的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没有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那么对于教师来讲,这一堂课就是失败的,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在后期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学生“复习”新课。
  在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再走以前的教育老路很容易遭淘汰,教师应该在同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寻找适合彼此的教学方式,我想这才是课改对我们的要求——在发展中求得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