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后宫秘史下载: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快乐的栖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4:22:02
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快乐的栖居 

孩子、书,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我渴望能让书感染孩子,让他们与书同行,在书的缤纷世界诗意地成长。然而——

镜头1

曼妙的音乐声响起,我走进了教室,现在是孩子们阅读的时间。看,他们每人手中一本课外书,他们都低着头在认真地读书呢!看到此情景,我穿梭于孩子们中间,想和他们一起去感受书中的乐趣。

瞧,那边有几个孩子在断断续续地读,“读的多认真呀!”不对,他们的书中好像另有一番天地,原来,在他们课外书的中间放着一些漫画书,孩子们在认真地看着那些漫画呀。抬眼望去那边有几个孩子好像在议论着什么。是在议论书中的不解吧?可当我悄悄走过去才发现他们竟然在小声地比着谁收集的卡片多,似乎他们手中那五颜六色的卡片永远比手中的那些书更有吸引力,卡片中的世界永远那么诱人。

我陷入思索:在这些孩子的眼中课外阅读为何如此索然无味?竟不如几张卡片,几副漫画?然而——

镜头2

听,这已经是美欣第n次大笑出声了——在短短的三分钟里。

她本不是那种秀气文静的女孩子,此刻更是眉飞色舞,不但自己小牙尖尖地龇出,还尽力伸出两条细长的腿,前后摇晃着椅子,周围的空气也跟着她翻动。
   “哈哈哈——瞧这段——”“美欣式”的笑声又“n+1”次响起,不过这会儿,她顺手把同桌也拽了过去,让他分享她此时读书的欢乐!
                                       

——同样的书,同样年龄的孩子,为什么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效果?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去读好书,去沉下心来好好读书,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思考着,用心地探索——

l         “听我读”——打开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之门。

生动的儿歌、精彩的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听的,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门户。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儿歌入手,从听儿歌、读儿歌、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如开始上课外阅读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读书愿望,我在每节阅读课前都会精心地从《小学语文课外读本》上挑选一首好听的诗歌,然后在阅读课开始的三四分钟读给孩子们听,看,孩子们被诗歌中那精彩的文字所吸引住了,他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读完后我问孩子们,还想再听吗?“想!”响亮的回答告诉了我他们此时那强烈的读书愿望。这时我再告诉他们,老师这首好听的儿歌就是从这里看来的,这时,孩子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认真地读着。

l          “听我讲”——让孩子们步入故事的天堂

故事是人人爱听的,不管你是刚刚出生的婴儿(对于他们,故事是你夸张的面部表情和滑稽的肢体动作),还是已经鼍鼉之年的老人,所以,在培养一个人读书习惯的时候,抓住他的耳朵更先于抓住他的眼睛。这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经验。对我来说,这是法宝,屡试不爽。       

记得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时,当我讲到阿里巴巴躲在树上窥探,不敢下树,他怕强盗突然从洞中出来,自己落到他们手中,会遭到杀害。最后,他决心偷一匹马并赶着自己的毛驴溜回城去。就在他刚要下树的时候,山洞的门突然开了……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后面的故事时,我嘎然收声,告诉孩子,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孩子们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我觉得如果老师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孩子们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我要让孩子们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时,我是这样将孩子们引入书中的:

“窗——边——的——小——豆——豆”我慢慢读出标题,长久以来为学生大声读故事,我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了。

   “听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呢?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参与永远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小豆豆是什么?是一个小朋友还是一只可爱的小动物?”   “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小孩的名字。是讲他的历险过程吧!”

“不对,我想应该是讲一只调皮的小动物吧。”杨晓东抢着说。

“那到底是讲什么的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小朋友赶快去借读《窗边的小豆豆》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这样孩子们就被强烈的兴趣推动吸引,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在读中去感受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l         “听我问”——培养孩子们阅读科普书目的良好习惯

孩子们面对着《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童话故事书时,能够很有兴趣地去读,但面对枯燥的科普类书目时,又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呢?

我想八、九岁的孩子头脑中总会有太多的为什么。他们热爱生活总想了解生活,他们热爱自然,总想了解自然,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究心理,我便用孩子最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作为激发兴趣的切入口,如: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白兔的耳朵为什么那么长?小猴子的屁股为什么那么红?小松鼠的尾巴为什么那么大?为什么吃鸡蛋的时候,鸡蛋壳很难剥下来?……如此云云,这样通过我的提问便引发了孩子们已有的事物表象,从而激发他们想寻求原因的强烈愿望,然后我便告诉孩子这些答案全都藏在〈〈十万个为什么〉〉中,那上面的小故事会生动地告诉你们原因的,这样孩子们便初步感受到了书的魅力,从而诱发出想翻书,想了解书,想读书的萌动。果然当孩子们读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便高兴地说:“原来书有这么多的用处,读书原来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呢。”

 

我的感言:

生命是一次性的,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次性的,就让我们用多种有趣的课外阅读形式来吸引孩子们吧,引导孩子们走进阅读的蓝天碧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与文明触摸,当孩子们的心灵感受到了真善美,感受到了高尚文明后,他们的见识会广阔起来,心灵会纯洁起来,思想会成熟起来,精神会高贵起来,他们的生命原野也会因为绽放阅读的花香而精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