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姚店幼儿园:说文解字讽世态 思想之花绚丽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0:28:45

说文解字讽世态 思想之花绚丽开

(2007-08-27 22:20:35)转载 标签:

文学/原创

美国美中晚报

书评

 

——评姜宗福的《现代汉语随笔辞典》

美国美中晚报副主编 陶 武 成

 

  字典、词(辞)典都是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更是收集词汇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基础工具书,是对汉字注音、释义及对其组词、用法给予说明的独特文字载体。随笔则是一种文章的体裁,没有固定格式和主题,也不必依据论点引用论据进行论证,不讲求严密的逻辑性,只是就某一事件或话语有感而发的谈观点、见解。二者不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至少也很难将两者“拉郞配”到一块。笔者虽才疏学浅,也还自以为是个“书虫”,从庖牺作卦、神农结绳、仓颉造字的传说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与唐朝李冰阳的窜改本、宋代徐铉的校定本,及至康殷的《文字源流浅释》、段石羽《汉字中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李国恩的《汉字文化漫谈》及高继平的相关专著,还有训诂学诸多专著都曾涉猎,“三言”“二拍”乃至“三拍”之类也读过不少,可《现代汉语随笔辞典》之类的工具书或文体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当友人向笔者说起湘北才子姜宗福先生著有《现代汉语随笔辞典》一书时颇觉新奇,便欣然前往索取,以便一睹为快。姜先生说:“忙里偷闲,随笔而已,尚未脱稿付梓,不便面世……”“怕人抢你著作权,还是不敢见天日?何不奇文共欣赏呢?”在笔者与友人串通的激将与强索之下,姜宗福先生将部分文稿发我邮箱。初一浏览便拍案惊奇,继之细品不禁击节叫好——真乃奇书也!

  一奇者,体例独特。该书正是将最基础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用随笔的手法来“说文解字”,将常用的现代汉字之起源、构造及其含义,用生动形象的事理娓娓道来,易懂好记。此可谓独辟蹊径,自创一体。

  笔者初中毕业时因社会关系问题未能被“推荐”读高中,一落寞少年,白天和成人们集体劳作,听人谈天说地;晚上同邻里乡亲聚集村头,听有文化、见多识广的长者讲些奇闻异事,少年们听得津津有味,笔者更是打心眼里佩服、羡慕人家知识渊博,于是想找些书籍来补充知识的营养。可是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通过破“四旧”革了文化的命,本就文化匮乏的乡村,想找一本书比找粮吃更困难,农村真成了文化的沙漠。记得大队团支书为了鼓励笔者学习,将一本自己保存多年的《人民文学》杂志送给了我,说是一本杂志却没有封面,总共才剩10几页,还破烂了几页,我也如获至宝,阅读数遍。尽管是无头无尾的一篇纪实文学,但我从中知道了琼崖游击大队是如何将一批著名文化人从香港巧妙地护送回国的,一些惊险的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由此,我读书上了“瘾”,可家里除了我哥用过的没了书皮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成语小辞典》外别无书籍可寻,更别说藏书。闲来无事就啃字典、辞典,一本《汉语成语小辞典》261条成语啃了几个月竟能倒背如流,而那本《新华字典》花的功夫更多,下的力气更足,可就是难入心入脑,每到用时还得查字典方能咬准读音、字义。其原因是成语词典多有典故,生动形象,易懂好记,而《新华字典》方块汉字的读音释义味同嚼蜡,有的字查过用过多少遍还是记不住。

  今读姜宗福先生的《现代汉语随笔辞典》真是如饮琼浆。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所以博大精深,外国人搞不懂,中国人精通的也不多。无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翻译家,很难准确地翻译出同一读音的汉字在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语气所表达的确切含义。而《现代汉语随笔辞典》的作者将每个汉字的字音、字义通过随笔故事深深印在读者脑海里。如“啊”字,作者这样写道:“在现代汉语里,看到‘啊’字,最让我想起的是我的母亲。每天早上她拉开窗帘时总会轻轻地发出一阵赞叹:‘多好的天儿啊(ɑ)!’然后问我:‘给你下碗面条你吃不吃啊(ɑ)?’问完之后,她便立马进了厨房。我吃早餐的时候,往往是她最忙的时候。我不爱收拾,她通常会一边帮我收书包一边唠唠叨叨列举我的坏毛病:‘书啊(ɑ)笔啊(ɑ)到处乱丢,毛病不改怎么行啊?’直到上学出门,她还在唠叨,反复催促、嘱咐我:‘快上学去啊,路上车多,可要小心啊(ɑ)!’…… 小时候,我家里穷,买不起课外读物,而我偏偏又嗜书如命,情急之下,偷了邻居家小孩的一本小人书。邻居在母亲那里告了我一状。母亲很惊异,简直不相信:‘啊(ā),还有这样的事?’赶紧把我找来,满脸惊疑的神情:‘啊(ǎ),这是怎么回事呀?’面对确凿的事实,我不得不承认,很肯定地回答她:‘啊(a),是我做的。’母亲很是伤心,仿佛一下子明白过来,泪水刷地涌了出来:‘啊(à),原来真的是你!’她不明白我怎么会做出这样不体面的事情,一再地追问:‘啊(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呀?啊(á),你怎么不说话呀……?’我本来想辩解:‘我爱读书,可是我买不起啊(a)。’我知道,此时任何的辩解都徒劳无益,便保持沉默。母亲一顿数落:‘平常我是怎么教育你们的,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你爱读书和我说呀,你怎么可以去偷呢?’我无地自容,转身奔向屋后的大水沟,一头扎进水中,想一死了之。母亲不会游泳,但她不顾一切,扑通一声跳进沟里,借助一棵杨柳的枝条,将我奋力从沟里拉到了岸边。她又气又急,并不急于将我拉上岸来,而是一把扯住我的头发狠狠地将我的头摁在水里,反复摁了几次,让我着实呛了几口脏水。尔后,她瘫软在地上,紧紧地抱住我的头,嚎啕大哭:‘儿啊,你死了我可怎么办呀…’” 这同一个“啊”字,在不同的语境下的读音和意义难道读者还不明白?这些情节细节难道读者不刻骨铭心吗?

  再奇者,考证出新。作者通过对许多汉字构造起源的考证,破解了“六书”未曾解释的音义之谜。我们往往根据“六书”造字法对很多汉字演变的来龙去脉弄不清楚,而姜宗福先生在书中则以其研究的成果形象讲述,使你豁然开朗,不得不信服。如姜先生指出:“矮”字,有人认为它和“射”字搞混了。“射”字从字面上解释为身体寸长,应该读“矮”。将“矮”字拆开,是“委”和“矢”。古语中,“委”有用之意,矢就是箭了。委以矢,即射(箭)。左矢右委,委之以矢,矢将射女,女藏身于禾下,是为矮。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怪不得越来越多的学究们认为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宗文字冤案。对此,我却有不同的立场。我认为,对待历史望文生义是非常危险的,本来不是冤案,却硬要做成冤案,岂不可悲?古人造字,源自于生活,高于生活。古人崇尚生殖崇拜,故我认为“射”字,应该作“身体的寸长部位”解,即生殖器,生殖器的功能是射精,所以读“射”。箭(矢)不射而抛(“委”作抛弃解)能抛多高?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矮”!看来古人造字的时候对“矮”生来就有一种偏见。也难怪到了今天还有如此之多的矮子(身材短小的人)为身材矮小(又矮又小)而苦恼不已:身材矮,就业难,找对象难,最难以忍受的还是无处不在的歧视的目光…… 再如:“暗”字。人们不解:日光下说话怎么是“暗”呢?椐考证古时“音”通“荫”,太阳被树荫遮挡的地方,相比之下光线自然显得不足了,故为“暗”。当然,站在生殖崇拜的角度,我们还可以给出另外一种解释,即,发出交配声音的地方为“暗”。“日”除作太阳解之外,它的本意是交配(见rì‘日’。如狗日的),交配一般选择在光线不足、隐蔽和见不得光的地方……

  三奇者,艺术串文解字。汉字的最大特点是一字多音,一字多义,无论字典还是词典,对其多音、多义的解释都是用甲乙丙丁或1.2.3.4罗列排序,很难记忆。而姜宗福先生该书的一大特色,是象相声艺术大师一样,将人名、地名、菜名、产品名、影片名等连缀成幽默的相声段子,以艺术的手法串起一个汉字多音多义的组词、造句,让你不得不一气读下去,读完后会心一笑,在笑声中获取知识的同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与“阿”有关的并非全是如阿飞(流氓)、阿片(大麻)一般消极的文化。它的伟大之处在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创造了国际通用的数码阿拉伯数字1、2、3、4、5……;上帝“阿訇”创造了伟大的伊斯兰教;自从一种名叫阿的平的西药问世以后,疟疾便变得不再可怕;人类发明了炸药阿芒拿,才有了今天的现代化……如果有一天军队不再使用阿芒拿,人类是否就能够和睦相处了呢?基督徒祈祷的时候总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阿门!”翻译成中文,意思是说:“但愿如此!”

  又如“安”字,作者如是串连,“……一个人有了房子才能安身(指在某地居住和生活,多用在窘困的环境下),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才可以安家(安置家庭:安家落户/组成家庭;结婚),安了家,生活才能安顿(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排妥当/安稳),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生活才能够安乐(安宁和快乐),社会才能安澜(指河流平静,没有泛滥现象/比喻太平)。不过,至今我也没有想明白的是,为什么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反倒越来越没有安全(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感了,安全系数越来越低。中东地区硝烟弥漫,安理会(联合国的重要机构安全理事会的简称)形同虚设;私家车越来越多,交通秩序却越来越乱,乱停乱靠乱闯红灯,安全岛上(马路中间供行人穿过时躲避车辆的地方)安不得身;居家的房子面积越来越大,装修越来越豪华,却家家都要安安全玻璃(夹层玻璃和钢化玻璃等的统称,不易破碎)防盗网,生怕小偷摸进家。人与人之间也变得越来越不信任,谁也不知道谁是老板在自己身边安插(人员、故事情节、文章的词句等放在一定的位置上)的亲信;生产药品的搀假药,身体安康(平安健康)没着落;生产食品的黑良心,让人吃得不安心(心情安定)……”其词语之间的串连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最奇者,讥世骇俗。可谓说文解字讽世态,思想之花绚丽开。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文人墨客以各种文体和手法来发表自己对世事的见解、看法,不乏闪烁思想光辉之作,而以现代汉语词典为载体用说文解字的手法来讥讽世态万象,并由此生发开来阐发真知灼见者,姜先生则是前无古人的创新者。如“……看见‘跑’字,就令人想起人的命运。……不知道别人从‘跑’字中悟出了什么,从学会走到学会跑,我跑了一辈子,也没在官场上跑出个什么名堂。有一位身居要职的朋友,开着他的跑车(高级赛车)有几分炫耀地前来拜访我,喝得滥醉之后点醒我:原来跑官也是有诀窍的。其诀窍在哪里呢,他神神叨叨地告诉我,其全部的要领就在一个‘跑’字上。足,乃脚也,即脚步要勤。光脚步勤还不行,必须带‘包’,即红包。足,还有一层意思,即‘足够’。也就是说,要带着足够的红包勤跑夜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历史上各府各州各县绞尽脑汁在京城设立了各式各样的会馆是为了啥?除了跑生意,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跑官。现如今各省各市各县花血本千方百计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其目的还不是为了跑‘部’前进?听起来,这位朋友的‘跑’字经的确有他的道理,然而,他忽视了‘跑’字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如跑电(由于绝缘部分损坏,电流逸出电线或电器的外部,也说漏电)、跑油(漏油)、跑气(漏气)、跑肚(泻肚)、跑马(遗精)、跑墒(耕种的土地所含的水分受到风吹日晒而蒸发散失。也叫走墒)、跑辙(离开车辙,多比喻说话离题)、跑题(说话或作文偏离主题)……看来,民间形象地将跑官称之为跑夜路,是有道理的,如此勾当毕竟见不得光,谁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给当权者送烟送就酒送古董?可俗话说:‘夜路跑多了终究会碰到鬼’,该有多少跑官要官者被检查机关追得四路里跑(方言,到处逃跑),跑来跑去,跑进了监狱,再想快快活活地跑跑跳跳(形容连跑带跳,很活泼的样子),想跑也没地方跑了,岂不悲哀?我于是顿悟:珍惜生活,追着快乐竞跑,才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

  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讥讽世态,鞑靼丑恶的同时,更多的是阐发哲理,处处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启迪人们乐观向上、追求光明。如作者指出:“与“腌”字搭配的“臜”字,望文生义,即月光下的赞美。按照审美情趣,月光下的女人,往往是最美的。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我就有过这样的亲身体会。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遇上了一位美人,让我夜不成眠。第二天午餐时,借打饭的机会,我费尽心机地见了那位“美人”一面,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她的脸上长满了令人生厌的雀斑,毫无美感可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呢?原来,女人所有的缺点被月亮的光华所蒙蔽,让人们看不到她残缺的一面,这种美带有欺骗性,是一种不干净的美丽。由此,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将“腌”和“臜”组合在一起,是对“肮脏”最最恰如其分的注解:表面的肮脏还可以用心去打扫干净,而心灵的肮脏往往比肮脏本身更加可怕…… 又如“肌体得了癌症其实并不可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这个顽症终有一天可被攻克。因为它毕竟只是一种疾病。然而,一个人如果精神上得了癌症,就无药可救了。试想,一个精神绝望的人,有谁能够拯救得来?一个人精神夸了,死亡的充其量只是一个人,如果社会上所有的人精神都夸了,意味着社会患上了癌症,到那个时候就的确无药可救了。比如腐败,用简单的化疗,充其量只能解决局部的病痛,表面的缓解掩盖了身体内部的病变,很容易让人产生麻痹的心态,给顽固的癌细胞留下了可乘之机,到处肆意疯长,很快就会遍布全身……看来,关注社会的癌症比关注身体的癌症本身,更应该引人关注!”

  作者没有无病呻吟,穿凿附会,而是有感而发,画龙点晴,甚至在说文解字中迸发出的许多语言,堪称锦句、经典。如“出生之痛,痛在混沌时期,所以不觉得痛,真正疼痛难忍的是有了思想和痛觉之后。痛苦和思想是一对难兄难弟,有思想的人才会有痛苦,痛苦挨得越多,说明思想厚度越深。人有了思想才能进化,社会有了思想才会进步。为了思想的深度和厚度,为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忍受一点痛苦又算的了什么呢?”

  “不要轻信视觉,用心去品,方知美的真味。”

  “在物质上和地位上,你或许一无所有,但你至少还有尊严。为尊严活着,不也是一种伟大的人生吗?”

  此外,《现代汉语随笔辞典》是部宏篇巨制,除体例独具匠心外,其知识含量,正如人们评论《红楼梦》是部百科全书一样。姜先生这部巨著,除了《现代汉语辞典》里的知识之外,增添了许多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现代医学、农业、旅游等众多的自然、社会科学领域的新知识、新信息。可见姜先生是博览群书,古往今来的各种例子信手拈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的文词之犀利,真如匕首和投枪;有的幽默诙谐,让人忍俊不禁;有的细腻深刻,犹似一篇篇美文。总之,读《现代汉语随笔辞典》绝对没有读工具书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而是让你如饮琼浆,爱不释手。经征得姜先生同意,本报首刊此奇书,自今日起将连载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