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华侨医院简介:元明清代火石红的成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6:34:27

火石红几年前一直被认为是鉴定真伪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往往一种瓷器因为有了火石红而被专家认定为明早期以前的产品,近几年由于制伪者在火石红伪造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大多数人已经不再以这项标准来鉴定。
火石红是指瓷器没有施釉露出胎体的部位呈深浅不一、自然分布的橘红色,多出现在足部,现代瓷器生产中称其为“黄坝”,是一种质量缺陷。其化学成因是足部附近有铁分子在烧制过程中吸附到没有施釉的露胎处而形成。道理很简单但真器是自然形成的,仿品是人为的其色斑边缘生硬,基本无深浅过度。
火石红这项鉴定标准见于何时不详,清中期的古籍中有简单介绍,但从现在看有些古籍中记载也是书的作者道听途说,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明早期瓷器的研究还处在萌芽阶段,到1987年才确定元代中国已经开始生产青花瓷,在此之前许多专家认为国内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是来自外国,对明早期青花瓷统称为“老大明”大多数古籍载“青花以成化最好”。随着近年考古的发现和国外对明青花研究成果的传入人们对明早期青花瓷有了新的认识。
我第一次了解火石红始于1989年,我看到有人用炼铁厂渣铁末沾附在底足上,我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告诉我是在制作铁石红,瓷器烧成后虽然有铁石红但那些黑色的铁渣也粘在足上,其实在煤窑中烧成的瓷器有时也会出现火石红现象,我多次发现过但没有注意,为什么在同一窑中烧成有的瓷器会出现这种现象,那时明代瓷器在市场上还比较冷背,制作仿品的人还较少有的人甚至从福建运土回来制作底足,也有人直接从山上挖土涂刷在底足上,还有在成瓷上染色、刷漆等拙劣的制伪方法。

我当时对这火石红并不感兴趣,我多次看到过现代煤窑烧制的瓷器有火石红现象,说明各个时期的瓷器都可能出现火石红,此外在明代生产的一种瓷盘上的装饰就是利用火石红现象,他把纹饰部位不施釉露出胎体火石红自然使胎体的纹饰变成橘红色,这种装饰说明在明代火石红现象是可以人为控制的,虽然当时我不知道是使用了何种技术,我知道火石红不能作为断代的依据。
一次我和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所长闲聊时,我问起火石红现象的成因,所长一句话就解决了困惑我几年的疑问,他告诉我如果在匣钵里放谷糠作为垫料,就会产生火石红因为谷糠中含有铁元素。瓷器施釉后放入匣钵,坯足下要撒一层糠灰,糠灰就是用稻糠烧成的灰烬,主要目的防止在烧制过程中底足与匣钵底板粘连。
明早期以前谷糠应该是直接撒在足下当温度升到400摄氏度以上时,自然碳化成糠灰,在谷糠变成灰之前铁分子和酸性水蒸气结合在匣钵内游走会吸附在无釉的胎体上,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后来窑工发现如果预先把谷糠烧成灰再撒到足下就可以避免出现火石红,因此明中期以后火石红现象便较为少见,但许多生产中低档产品的厂家为节约成本仍然使用谷糠,一直到1989年仍然有人使用谷糠所以我会遇到新烧瓷器上有火石红现象,当然也有因匣钵含水量过高,坯泥、垫饼含铁量过高等原因,但主要的是谷糠造成的,后来我也做过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一说法。
制伪者多年来一直在用各种方法制造火石红但总是不尽人意,随着人们看到的明早期瓷器越来越多,古人道听途说的鉴定标准已经被很多人认识,现在火石红已经不再是一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