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猫偶像歌手阿狸: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1春秋战国齐国国君(前999年/前379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8:59:22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1春秋战国齐国国君(前999年/前379年  

2009-12-19 19:39:10|  分类: 帝王将相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齐丁公    姜及  (前999年--前???)

齐丁公姜伋  

齐丁公,《说文解字》作齐玎公,姜姓,名伋(拼音jí)[1],《左传》和《史记》称他为吕伋[2]。丁公为西周初期的齐国君主,是齐国始祖齐太公的儿子和继任者。

陈直根据《说文解字》记载的齐玎公称号,指出此处“玎”字左边从“王”,是表示吕伋为齐王。与周代青铜器铭文将周文王、周武王称为玟王、珷王的道理是一样的。陈直又指出,齐丁公之子齐乙公,乙公之子齐癸公,三代齐侯以天干“丁”、“乙”、“癸”为称呼,而不是谥法。陈直认为是以逝世之日为称呼

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晋国第二代君主晋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共事周康王。周康王分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无分。春秋时代的公元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李学勤指出,齐国与周王的关系密切,以至于齐太公以下五世齐侯,去世以后是埋在周,作为周王的从葬[5]。因此齐丁公也葬在周。

根据《左传》等记载,齐国的世族崔氏,源于丁公之子。

丁公于周成王时颇受重用,又是周康王时期的顾命大臣。齐丁公嫡子季子本该受位,让位于其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为崔氏始祖。

^ 《说文解字》卷一玉部“玎”字条载,“齐太公子伋谥曰玎公。”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史记·齐太公世家》:“子丁公吕伋立”。

^ 陈直:《史记新证》,中华书局2006年,第82页。

^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第1339页。

^ 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11页。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东郭偃对崔杼说:“……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意即崔氏出自齐丁公。

齐乙公              姜得             (前???--前???)

齐乙公姜得 

 齐乙公,原名姜得,齐丁公之子。齐丁公嫡子季子本该受位,但让位于其弟姜得,自己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姜叔乙即位,是为齐乙公。

齐癸公              姜慈母            (前???--前???)

齐癸公,原名姜慈母,齐乙公之子。生平不详,大约卒于周懿王末年,传位于姜不辰(齐哀公)。

齐哀公              姜不辰            (前???--前863年)

齐哀公,原名姜不辰,齐癸公之子。周夷王时,纪侯在周王前进谗言,夷王烹杀哀公。哀公死後,他的异母弟姜静被立为齐君,就是齐胡公。

齐胡公              姜静             (前862年--前860年)          3年

是姜齐的第六任国君,齐哀公之弟,齐哀公含冤而死,胡公姜静被立为君。为防纪国暗算,前866年齐胡公从营丘(临淄)迁都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此举对齐人震动很大,有怨言,齐哀公同母弟姜山与私党率营丘人杀死胡公,将胡公之子驱逐出境,又把首都从薄姑迁到临淄,是为齐献公。

齐献公              姜山             (前859年--前851年)          9年

齐献公姜山  

原名姜山,是姜齐的第七任国君,是第六任君齐胡公之异母弟。胡公姜静被立为君,为防纪国暗算,前866年从营丘(临淄)迁都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此举对齐人震动很大,有怨言,姜山与其私党率营丘人杀死胡公,将胡公之子驱逐出境,又把首都从薄姑迁到营丘,扩建营丘城,因新城滨临淄水,故易名临淄,是为齐献公。九年齐献公卒,子武公寿立。

齐武公           姜寿     (前850年--前825年)        26年

(前849年—前825年在位),原名姜寿,齐献公之子,二十六年齐武公姜寿卒,子厉公姜无忌即位。武公十年(前841年),是为“庚申西周共和元年”,自本年起,中国历史始有准确纪年,在这之前,诸侯年代错乱,自《史记》亦不能免。

齐厉公              姜无忌      (前824年--前816年)          9年

原名姜无忌,昏愦暴虐,齐人痛恨之,联络胡公姜静之子杀死厉公。胡公之子皆战死,齐人拥立厉公之子赤即位,是为齐文公。齐文公把参与杀厉公的七十人全部处死。

齐文公              姜赤     (前815年--前804年)        12年

齐厉公之子。齐厉公昏愦暴虐,齐人痛恨之,联络胡公姜静之子杀死厉公。胡公之子皆战死,齐人拥立厉公之子赤即位,是为齐文公。齐文公把参与杀厉公的七十人全部处死,长达四十余年的宫廷内乱结束。  

  大事年表:

  前815年 丙戌 周宣王十三年 齐文公(姜赤)元年  

  前808年 癸巳 周宣王二十年 齐文公八年

  晋穆公取齐女为夫人。

  前804年 丁酉 周宣王二十四年 齐文公十二年

  齐文公姜赤卒,子姜脱(一作说)立,是为成公。(据《竹书纪年》、 《齐太公世家》)

 

齐成公              姜說     (前803年--前795年)          9年

本名姜脱(一作说),齐文公姜赤之子。《史记》对他无太多记载,周宣王三十三年(前795年),成公在位九年卒,子庄公姜购立。

齐前庄公           姜購       (前794年--前731年)        64年

齐前庄公,原名姜购,齐成公之子。齐前庄公继位时,内廷动荡不安,两度迁都(薄姑、临淄),齐国元气大伤,到了庄公姜购时期,齐国开始进入休养生息,不安的局面才得以改观。

  齐前庄公死后齐僖公继位

齐厘公              姜禄甫       (前730年--前698年)        33年

(简化汉字为“齐僖公”)(-前698年),原名姜禄甫,齐前庄公之子,前730年,齐前庄公死,齐釐公姜禄甫即位。

前720年冬,齐釐公与郑庄公结盟于石门,为诸侯间互相结盟的开始。前717年夏,又与鲁隐公结盟于艾。其后十数年间齐釐公先后主持多国会盟,平宋、卫之争,与郑鲁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伐宋、以郕不听从周天子之命令不而伐郕、平定许使许庄公出走,立其弟姜郑为许君是为许叔、平宋华督之乱、与郑败狄戎、伐鲁及伐郑,成为一个小霸之局面。

前698年,齐釐公死,其子姜诸儿立,是为襄公。

齐襄公              姜诸儿     (前697年--前686年)        12年

(?—前686年)春秋时代齐国第十四位国君.

  姓:姜

  名:诸儿。  

  父亲:齐釐公禄父

  弟弟:齐桓公小白,公子纠,公子彭生   

  姐妹:宣姜,文姜   

  妻子:周王姬

  子女:鲁庄公夫人哀姜

  情人:文姜

  齐襄公于周庄王元年(前698年)即位为国君。公元前694年襄公四年郑国大臣高渠弥叛乱,杀死了曾拒绝迎娶齐国公女文姜的郑昭公忽另立其弟子亹为君。齐襄公于是假意示好,邀请子亹和高渠弥入齐。高渠弥自以为能够得到强大齐国的支持,不料一到齐国,齐襄公就命令手下杀了子亹并且将叛臣高渠弥五马分尸,帮助平定郑国内乱。公元前693年,即襄公五年,齐师伐纪,攻取纪国三邑,齐襄公八年,齐国灭纪国,今临朐、青州、寿光、昌乐等地大部归齐。襄公九年卫国内乱,襄公姐姐宣姜的儿子卫惠公被卫国左右公子赶出国境,求救于齐襄公.襄公遂联合宋、鲁、陈、蔡四国共同伐卫诛杀卫国左右公子,卫惠公得以复辟.

为情杀人

  诸儿与其妹文姜有私情,后来文姜嫁到鲁国为夫人.诸儿即位的第三年,即文姜嫁鲁的第十五年,他决定向周庄王的妹妹周王姬求婚,并按照周礼,邀请和周天子同姓的鲁国国君桓公来代为主持。文姜闻讯,便要求和丈夫一起去齐国,鲁桓公不顾大臣反对,答应了她的请求。

  在齐国,文姜和诸儿旧情复燃,她留宿齐宫彻夜不回鲁侯居住的驿馆,鲁桓公为此大为恼火并斥责了妻子。不想文姜转而向兄长齐襄公告状,为和妹妹长相厮守诸儿起了杀心。他设宴款待鲁桓公,同时交待公子彭生在送鲁桓公回驿馆的路上将其杀死。一国国君为情谋杀另一国国君,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空前绝后的事件。后来,鲁国使者对此国君之死不依不饶,一定要齐襄公给个说法,最后,齐襄公杀死了彭生,算是对鲁国有了个交代。

  鲁桓公死后文姜便频频来往于齐鲁之间,鲁庄公二年,会齐侯于禚(zhuó);庄公四年,享齐侯于祝丘;庄公五年,如齐师;庄公七年春,会齐侯于防,冬,会齐侯于谷。即位的鲁庄公同也默认了母亲和舅舅的暧昧关系,他继续为诸儿和王姬主婚(王姬在嫁到齐国一年后死去),并为母亲在齐鲁交界的禚地建立宫舍,并且还亲自到禚地与齐襄公狩猎。

行宫惊变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十二年)大臣连称、管至父伙同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起因是685年齐襄公命连、管二人率兵守葵丘(今沂源璞丘,旧属临朐),允诺甜瓜再熟时换防,一年后到期却仍不换防.连称、管至父再三要求襄公换防,襄公就是不准。连称有妹为襄公妾,因襄公只钟情于文姜而未曾受宠,于是怀恨在心,私通公孙无知等密谋叛乱。公孙无知许诺若他能当上国君就让连妹做自己的夫人。这一年的十二月,正是隆冬之际,襄公出游姑棼,于是就到沛丘狩猎。在狩猎过程中因受到惊吓,从车上摔了下来,摔伤了。回宫后发现自己丢了一只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替他看鞋的侍从鞭打了一通。这个侍从出宫后,正碰见公孙无知与连称等人率兵前来。他们听说襄公受了伤,于是来袭击行宫。这个侍从对他们说:“你们先不要进去惊动昏君,一旦惊动了他就不容易杀进去了。”公孙无知等人不信,于是侍从让他们看了自己身上的伤,他们才相信。于是他们派这个侍从先进去,侍从进去后,把齐襄公藏了起来。公孙无知等人进去后,这个侍从带着宫内的其他侍从与叛军打了起来,结果因寡不敌众,全部被杀死。他们寻找齐襄公,怎么也找不见。突然发现门后有人行走,正是齐襄公,于是他们将齐襄公杀死。之后,公孙无知自立为齐君。

  当时,齐襄公醉酒杀死了鲁桓公,又与桓公的夫人文姜私通。之后他有对手下的大臣展开杀戮。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因害怕遭到迫害而出逃他国。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于是他与他的两个师傅管仲和召忽逃到鲁国,得到了鲁庄公的庇护;公子小白与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到了莒国。就在公孙无知弑君篡位的第二年,他出游雍林,雍林人对公孙无知的弑君行为痛恨不已,于是等他到了雍林后,雍林人袭杀了这个乱贼,并告知齐国大夫:“公孙无知弑君自立,臣等诛杀了他,请大夫从齐国诸公子中挑选当立者,我们定会惟命是听。”公子小白的母亲是卫国人,曾受到齐釐公的宠爱。小白年少时与齐国大夫高傒交往密切,所以当齐国大臣们商议要立国君时,齐国大夫高子、国子先私下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在莒国的公子小白。于是小白返回齐国,被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齐前废公           姜无知     (前686年--前686年)          2月   

是齐僖公同母弟夷仲年的遗腹子,甚得僖公的宠爱。前685年齐大夫连称、管至父杀齐襄公姜诸儿,立其堂弟姜无知即位。齐大夫鲍叔牙与姜小白奔莒国(山东莒县),另一大夫管仲则协姜纠奔鲁国。前685年齐大臣雍廪杀国君姜无知与太夫连称,姜小白回到临淄(山东淄博东)即位,为齐桓公。

姜夷仲年

又称齐仲年,季仲年。齐僖公之弟。生年不详,卒于齐僖公三十二年(前699年)。

夷仲年与齐僖公关系甚密。根据春秋记载,鲁隐公七年与鲁桓公三年,齐僖公曾两次使其聘鲁国。在他死后,其子公孙无知秩服奉养如同太子。

齐桓公              姜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        43年 

(前685—前643),姜姓,名小白。在其兄齐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管仲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在好友管仲的提示下,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通过眼线得知此情况的公子纠和小白,俱连夜回赶。鲁国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当时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桓公发兵迎击鲁国,在干时(今桓台)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一时间齐国大治。

  政事方面

  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国都为国,其他地方为野。国中设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每五家为一轨,轨设轨长。每十轨为一里,里设里司。每四里为一连,连设连长。每十连为一乡,乡设良人。再为臣设三卿,工设三族,商设三乡,泽设三虞,山设三衡,加强管理。对于野,以三十家为一邑,邑设邑司。十邑为一卒,卒设卒帅。十卒为一乡,乡设乡帅。三乡为一县,县设县帅。十县为一属,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属大夫分别治理。并划分各级官员的职权范围,属大夫管形狱,县帅管划分田界,乡帅管一般政事,要求他们兢兢业业,不许荒废政事,不然处以刑罚。每年正月,五属大夫要向桓公汇报述职,桓公根据政绩来进行奖惩。

  军事方面

  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士乡的居民必须服兵役。每家出一人为士卒,每轨为一伍,伍由轨长率领。每里五十人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领。每连二百人为卒,卒由连长率领。每乡两千人为一旅,旅由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为一军,十五乡共三军,桓公、国子、高子各率一军。农闲时训练,由战事时出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另外,为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赎罪,犯轻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属赎罪,铜用来铸兵器,铁用来铸农具。诉讼成功则要交一束箭。从此,齐国的兵器也渐渐充足起来。



  经济方面

  通过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从而提高齐国的总体人口数量。对商业特别是盐商加以重税,以补足税收的差异。并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避免富人抢夺穷人的粮食,进一步限制贫富的差距。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这种经济政策,亦为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并在齐国各处设立“女闾”,将战犯或罪犯的寡妇充于其间,并抽以税收。这样的做法导致了许多秦人、晋人慕名而来到齐国,大大地充实了齐国的国库。

齐桓公改革之后,齐国国力大为增强,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他先是与邻国修好,归还给鲁国以前侵占的棠、潜两邑,让鲁国作为南边的屏障;归还卫国以前侵占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让卫国成为西边的屏障;归还燕国以前侵占的柴夫、吠狗两邑,让燕国成为北部的屏障。桓公五年春(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另外,齐桓公还灭了郯、遂等小国。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陈历公儿子完,即田完,逃到齐国,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庄公送齐桓公到齐境。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向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姜是鲁闵公的母亲,她和鲁公子庆父淫乱。庆父弑闵公,哀姜想立庆父,而鲁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姜,将其杀死。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卫文公被狄人骚扰,向齐求救。齐打败狄人,并为卫国筑楚丘城,把卫国臣民迁到那里。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听,晃个不停。齐桓公出船,大发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国也不高兴,把蔡姬又嫁给别人。桓公发怒,兴兵讨伐。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齐桓公带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伐蔡,蔡国臣民反叛。又讨伐楚国,楚成王起兵迎战,问:“为什么来到我国?”。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对我国先君太公说:‘你要讨伐诸侯,辅助周室。’给我们先君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的土地。楚国没有进贡包茅,使周王祭祀时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周昭王南征没有回来。是因为这些来责问。”楚王说:“没有进贡,实有此事,这是寡人的过错。昭王南征没有回来,你问汉水去吧。”齐军打到陉。夏,楚王派屈完带兵抵御,齐军退回召陵。屈完对桓公说:“你讲道理就算了。如果不,那么楚用方城山作为城墙,长江汉水作为护城河,跟你们拼了.”于是齐国和屈完盟誓退兵。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派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诸侯朝服之车),不要桓公下拜受赐。桓公想不拜,管仲说:“不可。”,于是桓公还是下拜收赐。秋,又和诸侯会于葵丘,周派宰孔参加。桓公越来越骄傲,诸侯有不少背叛的。宰孔对晋侯说:“齐桓公太骄傲了。”这年,晋献公死,晋国发生内乱,秦穆公立公子夷吾为晋君,桓公也出兵平乱。这时周朝式微,只有齐、晋、楚、秦强大。晋国内乱,秦国偏远,楚王以蛮夷自居,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霸主。桓公说:“寡人向南打到召陵,望见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才返回。诸侯不要违背寡人。我三次联合诸侯出兵,六次和诸侯会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说以前三王伟大,现在我和他们有什么两样吗?我想在泰山封禅。”管仲劝说,桓公不听。管仲又说,要得到远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禅,桓公才不考虑这事。 _iEnS4$A8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 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齐,齐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

  齐桓公姜小白陵寝非常豪华、随葬品极多。他的陵寝被人掘开之后,发现里面有殉葬者的骸骨,横七竖八地躺在地宫里。姜小白死于宫廷政变,被竖刁、易牙、开方三个奸贼禁闭在寝殿里活活饿死,死后数十天,直到腐尸上的蛆爬出室外,才被人发现。死得如此悲惨,仍要杀人殉葬,可见当时以活人殉葬,是不必不可少的丧葬礼制之一。

齐中废公           姜无诡     (前643年--前643年)          3月

齐桓公之子。齐桓公病重时,易牙、竖刁、卫开方等人,禁锢桓公于室,筑高墙不准入,到了冬天桓公饿死。桓公尸体在床上六十七日,蛆出于户外,无人敢收葬。易牙、竖刁杀群吏,立公子姜无诡,不久姜无诡被杀。太子姜昭求助于宋襄公子滋甫。宋襄公率兵攻打齐国,齐人素恨易牙、竖刁,于是里外应合,大军势如破竹,齐大夫高子、国子将姜无诡处以绞刑。无诡在位仅三个月,姜昭即位,为齐孝公。

齐孝公              姜昭      (前642年--前633年)        10年

(???—前633年),名姜昭,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之子。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

  早年齐桓公和管仲立其为太子,并嘱托宋襄公予以照应。前643年,桓公卒,另外五子争夺君位,原桓公宠臣易牙与竖貂拥立公子无亏为君,姜昭逃奔宋国。前642年春,宋襄公联合曹国、卫国、邾国领兵攻齐,以助姜昭归国争位。三月,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齐众大夫在国氏、高氏两家的率领下诱杀竖貂、无亏,迎立太子昭。但其馀四公子的追随者兴兵攻打已入齐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国。五月,宋襄公再度发兵,击败齐众公子于甗(今山东济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即位。此次动乱之後,齐国国力衰落,齐桓公霸业告终。

  【有恃无恐】的典故

  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年)夏,鲁国大饥,齐孝公趁机攻鲁。鲁大夫展喜日夜兼程,在齐鲁边界上遭遇孝公,以牛羊、酒食犒劳齐国军队。《古文观止》一篇文章,描述两人的对白: $)PS#ND&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孝公无言以对,班师回家。

齐昭公              姜潘      (前632年--前613年)        20年

齐孝公死後,其子被卫开方杀死,公子潘夺位,是为齐昭公。与晋文公联师战楚于城濮,晋文公会齐,宋、鲁,蔡、郑、卫,莒八国之君盟于践土,结为同盟。齐昭公二十年,昭公卒,子姜舍立。 COw!a\Jl  

齐后废公           姜舍      (前613年--前613年)          5月

齐后废公,原名姜舍,齐昭公之子。昭公二十年(613年)在位,仅五个月,昭公之弟姜商人于十月弑姜舍自立,是为齐懿公。

齐懿公              姜商人     (前612年--前609年)          4年

齐桓公之子。母亲为密姬。桓公在世时,商人与大夫邴原争田邑之界,管仲以商人理屈,将田断归邴氏,商人衔恨于心。桓公去世,四公子姜元、姜雍、姜潘、姜商人,争立相攻,竖刁、易牙拥立姜无亏(无诡)。姜小白横尸在床,蛆出于户。齐昭公死后,其子被公子商人杀死,公子商人即位,是为齐懿公。后尽夺邴氏之田,掘邴原尸而刖之,又恨管仲,削其封邑。齐懿公好色,淫欲宫中,夺参乘(马车司机)阎职之妻。邴原之子邴戎怀恨在心,和懿公参乘阎职合谋,乘懿公出游杀之,归告齐祖庙,从容出逃。齐人恨懿公骄恣,废其子而迎公子姜元于卫。姜元即位,称齐惠公。

齐惠公              姜元    (前608年--前599年)        10年

齐桓公之子公子元、母亲为卫国女子少卫姬。因躲避齐国内乱,所以逃往卫国。齐懿公即位后,非常骄横,人心不归附。所以齐懿公被丙戎和庸职杀死后,齐国人废黜懿公之子而从卫国迎接公子元回齐,是为齐惠公。在位十年至公元前599年,齐惠公死,其子齐顷公无野继位。当初,崔杼曾得到惠公宠幸,等到惠公死后,高氏、国氏怕受他胁迫,把崔杼驱逐出国,崔杼便逃到卫国。后来崔杼扶立齐庄公即位。

齐顷公              姜无野     (前598年--前582年)        17年

齐惠公之子。前589年齐顷公率军南下攻鲁国龙邑(山东泰安东南),宠臣卢蒲被杀,顷公怒而攻至巢丘(今山东泰安境内)。前589年顷公在马鞍山(山东济南西)下一战大败,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差点被俘,幸得大臣逢丑父相救,二人互换衣服,佯命齐顷公到山脚华泉取水,得以逃走。宋代曾巩《 登华山》诗:“丑父遗忠无处问,空馀一掬野泉甘。”後来齐国国势趋衰。齐顷公变得低调内敛,周济穷人,照顾鳏寡,颇得民心。

鞍之战 (公元前 591年)

  邲之战后,晋国霸业衰落。景公继位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愤图强,想争取与楚国通好的齐国背楚从晋,但齐顷公见晋国打不过楚国,自己又是个大国,对晋使臣克极不礼貌。周定王十六年 (公元前 591年),晋、卫联合攻齐,迫齐与晋结盟。齐、鲁因边界纠纷结成世仇。十八年,齐又背叛晋国并联合楚国进攻与晋结盟的鲁国,还打败了助鲁的卫国军队。晋国见联齐不成,遂应鲁、卫要求,派邹克率兵车 800乘及戎人步兵攻齐。齐顷公闻讯东撤,晋、鲁、卫联军尾追至糜笄(机)山下。六月十七日,两军列阵于鞍(今济南西北)。齐顷公求胜心切,自恃齐军勇猛,蔑视晋军,马不披甲,领兵冲向晋军。激战中,晋军主帅邰克中箭,力不能支,欲退回营。驾车的驭者解张虽也负伤,仍坚持一手驾车一手代郁克击鼓指挥,并与车右郑丘缓协同,鼓舞晋军奋勇拼杀,终于大败齐军。齐顷公引残兵而逃,联军一直尾追至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迫齐割地求和,与晋结盟。

齐灵公              姜环         (前581年--前554年)        28年

在位期间有名相晏弱、晏婴父子相继辅政,国事清明,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喜欢看女扮男装,为晏婴所谏止。

齐后庄公           姜光      (前553年--前548年)          6年

齐灵公之子。

  公元前572年,晋国讨伐齐国,姜光以齐国太子的身份到晋国作人质。

  公元前563年,在高厚陪同下在钟离与诸侯会面。后参加了诸侯伐逼阳、伐郑的战争。次年,再次参与伐郑,围郑东门。

  公元前555年,晋国伐齐,齐国大败,齐灵公准备逃到邮棠去。姜光与郭荣拦住马,劝阻说:“诸侯的军队行动快速,这是在掠取物资、将要退走了,您还害怕什么?而且一国之君是不能逃走的,逃走就会失去民众。您一定要等待时机到来!”齐灵公仍然打算冲出去逃走,姜光抽出剑来砍断马缰,齐灵公这才停了下来。

  齐灵公原立姜光为太子,后来公子牙之母戎子有宠,灵公打算改立公子牙,于是令姜光居于东部边境,派高厚做牙的太傅,立牙为太子,让夙沙卫做少傅。

  公元前554年,齐灵公病危,崔杼迎立姜光,即齐庄公。庄公杀了戎子,将尸体摆在朝堂之上。夏五月壬辰,齐灵公卒,庄公即位,囚禁公子牙,夙沙卫出奔高唐而叛。秋八月,崔杼杀太傅高厚。

  庄公好色,前548年与崔杼妻棠姜有染,崔杼大怒,联合棠无咎杀之,另立庄公弟杵臼为君,即齐景公。

齐景公              姜杵臼        (前547年--前490年)        58年

齐灵公子,齐庄公弟。在位五十八年,谥曰景公。

  

  齐景公,原名姜杵臼,齐庄公的异母弟,在位时有名相晏婴辅政。史书记载他“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史记?齐世家》,《论语·季氏篇》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喜欢打猎,箭法却不高明,晏子劝谏他,齐景公能纳谏,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

  齐景公曾养了三名勇士,即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晏婴因为三士无礼而向齐景公谗言翦除之,于是准备两个桃子给三位壮士吃,结果三人相争,每个都认为自己功劳都很大,最后三名勇士全都惭愧自杀,这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一次,齐景公到东海游玩。突然,一名役使飞马而至,向齐景公报告说: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

  齐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车夫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车夫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齐景公嫌车夫驾的太慢,就自己驾车亲自赶起车来。  

  他驾车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前进,就自己徒步跑开了。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何也?”。  

  齐景公这人穷奢极欲,残酷盘剥贫下中农。当野有饿殍的季节,齐景公后宫的马儿却吃着香喷喷的小米,睡着文绣绫罗的台阁。国君仓库里的好东西,多得吃不了:牛马老在栏牢里,牛肉都硬得嚼不动,酒都放酸了,小米变成土块块,衣服也多得穿不完,长了虫子。

  齐国的滥刑却到了戏剧化的地步,被刖(念月,砍脚)了脚的老百姓太多了,只好买假脚装上。市场上的真鞋很少有人问津,假脚倒是非常走俏。走在临淄的穷人区里,鬼影比人影还多,鬼们衣衫破烂,面黄肌瘦。鬼孩子瘦骨嶙峋,瞪着大眼;老年的鬼佝偻着身子在地铁口乞讨,晚上就睡在建筑物的排气孔旁边(那是纽约)。

  齐景公是越老越喜欢饮酒,有时候招人聚饮,连饮七天七夜。饮一阵,乐一阵,睡一阵,房事一阵,朝廷政事全荒废了。陪酒的官员和宫女们都累坏了,齐景公醉得摇摇晃晃,还毫无收场之意。大夫弘章以死相谏,齐景公不以为然,哈哈大笑,说:“弘大夫,来,跟寡人一口闷。”  

  晏子拱手对弘大夫说:“恭贺大夫啊!你刚才进谏,有幸遇上的是我们贤明的国君。如果你遇上桀纣那样的暴君,你早就身首异地了。”

  齐景公一看晏子把桀纣都抬出来了,酒吓醒了一半儿,认识到了错误的严重性。齐景公改正,不喝酒了,改出行了。阳春三月,风和日丽,齐景公带着小老婆和宦官们前呼后拥,笙歌乐舞,到鸟语花香的世界游玩,不料遇上一堆白骨,骷髅们笑嘻嘻地咧着嘴。齐景公大喊晦气。晏子说:“大王每次出游,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得交出车马供您驱使,献出财物供您消费;而他们自己却在饥寒交困中化为白骨。如果老百姓造反闹事,诸侯乘机入侵,国家就完蛋啦。”

  齐景公赶紧谢罪,收敛白骨,赈济百姓,还给自己下禁令,三个月内不许出游。

  晏子的能耐,也不过就是叽叽歪歪地提点意见。作为相国,像管仲那样拿出一套政治经济的强有效体系来推行是正经。提点儿意见,不过是谏官的职责。国家闹到这个地步,首先是晏子的责任,这家伙不知引咎辞职或者兴利除弊发动改革,而居然只是在书中一味挖苦自己的老板。

  晏子说,齐景公为人不正经,常哄自己小儿子嬉戏。齐景公口衔着绳子,学做牛,让小儿子牵着走。儿子跌倒,齐景公的门牙全部拉折(这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出处)。这个老顽童还找人做了一双腐败的鞋,鞋带是黄金做的,上边嵌银,联缀以珠宝,鞋孔是上乘的玉石,鞋长一尺,美不胜收。他穿着这双大鞋上朝,因为太重,能抬起脚却迈不开步。齐景公的后半生,大体如此。

  齐景公虽然一塌糊涂,但这家伙为政时间极长,长达58年。这位老不死的国君越老越怕死,曾经向晏子慨叹道:“生活啊,多么美好!要是古来都没有死,该多好啊。”晏子宽慰他:“要是都没有死,一代代的老国君都健在,怎么轮到您享福啊。”

  虽然幻想着再活五百年,“老不死”齐景公还是死了,用六百匹活马做了陪殉,非常阔气和浪费。现在都挖出来了。在山东临淄附近的高速公路下边。可以去参观。

  春秋时代,齐国景公有只爱犬死了,景公便下令替狗订制棺木,并举行隆重的葬礼。大臣晏子听了,赶紧劝他停止。齐景公说:“哎!好玩嘛!”晏子说:“君王,您错了。征收人民钱财不用在人民身上,反而要用来取悦您周围的人,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指望?况且孤苦老弱的人冻死,狗却有祭祀;贫苦的人死了没有人怜悯,狗却有棺木可以厚葬。要是您这种举动被老百姓知道了,一定会怨恨您;邻国知道了,一定会轻视我国。君王应该仔细地考虑才是。”齐景公听了晏子的劝告,才打消葬狗的原意。

齐晏孺子           姜荼        (前489年--前489年)        10月

鲁哀公六年(前489年)齐景公病重,命国惠子、高昭子立少子姜荼为太子,逐群公子,迁之东莱。不久田乞(陈乞)发动宫廷政变,迁晏孺子于骀,弑杀幼君姜荼,逐晏孺子母芮子,与诸大夫另立年龄较长的姜阳生为新君。晏孺子在位仅十个月而亡。

齐悼公              姜阳生   (前488年--前485年)          4年

田乞立齐悼公,开齐国田氏贵族专齐政的先河。齐大夫鲍牧与齐悼公有矛盾,悼公听信馋言杀鲍牧于路邑,立其子鲍息以存鲍叔牙之祀。 田乞独相齐国。

齐悼公四年(前485年),吴鲁攻打齐国南方时,侵至鄎。 齐人惶恐,田成子田常(田乞之子)乘机怂恿鲍息及齐人毒杀悼公,以齐国国君病卒讣告吴王以求和,却被拒。其后吴军从海路攻齐,为齐军所败。

齐人共立悼公之子姜壬为君,是为齐简公,从此田氏成为齐国的最大专权世家。

齐简公              姜壬    (前484年--前481年)          4年

齐悼公之子。齐简公即位后,分别任用田恒(陈恒)和阚止(监止)为左、右相。阚止得宠于简公,田恒嫉之。大夫鞅见状,遂建议齐简公择用一人,借此除田恒。齐简公四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前481年)春天,阚止在上朝途中遇田氏族人田逆杀人,将其拘捕,后被田氏营救。阚止惧怕田氏势力,在简公支持下,准备驱逐田氏。阚止家仆陈豹将此事告知田恒。同年五月,田恒先发制人,率车入公宫,劫持简公。阚止率军反攻,被田氏击败,阚止出逃。田氏军穷追不舍,情急下阚止迷路,失道于弇中,误入田氏之邑丰丘,在郭门被田氏杀死。六月,齐简公与夫人在仓皇逃往俆州(今山东省东平县)的路上,被田恒的追兵杀死。宰予支持田恒,在政变中被杀。事后田恒立简公弟骜为君,即齐平公,自任太宰。此事引起孔子极大的愤怒,唯名与器不可假人,他如临大典,沐浴、更衣、整冠,入宫朝见哀公,请哀公发兵伐齐。但没有得到鲁哀公与季康子的支持。

齐平公              姜骛    (前480年--前456年)        25年

齐简公之弟。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六月,田成子(又称陈恒、田常、陈成子)杀齐简公和监止,立简公弟姜骜为齐平公,自立为太宰。孔子听到消息之后,气得浑身颤抖,他请见鲁哀公及三桓,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桓,但没有得到支持。早在这年春天,鲁哀公狩猎获麟,孔子十分恐慌,说“吾道穷矣”,于是《春秋》绝笔。从此田氏家族专权于齐国平公、宣公、康公三代。田常子为相时常告诉齐平公:“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

齐宣公              姜积     (前455年--前405年)        51年

齐平公之子。齐宣公时期,以田庄子(田白)为相,这时春秋时期已接近尾声,齐宣公三年,发生三家分晋。齐宣公十五年,田庄子卒,子太公田和立。

  宣公四十三年,出兵伐晋,毁黄城(今山东冠县以南),围阳狐(今河北大名县东北),隔年伐鲁、葛、安陵,第三年又攻取鲁国一座城池。宣公四十八年(前408年),取鲁之郕邑(山东泗水县西北五十里)。齐宣公五十一年(前405年),宣公姜积卒,子康公姜贷继位。

齐康公              姜贷      (前404年--前379年)        26年

 

在张店城区的东南部即昌国路和湖罗路交汊处东南是淄博近郊唯一的保护良好未被破坏、有天然树木组成的著名名胜风景区-炒米山名胜风景区,炒米山风景区由九座连绵起伏的山峰组成,占地万余亩,湖罗路和2009年即将修建东延的昌国路从西、北两面穿绕而过。风景区的西北部有两座山峰呈东南西北对峙,一座是牛栏山,一座是康王山(又称围子山,太平岭 ),西北边的那座山峰,濒临张店湖罗路和昌国路,据称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姜氏政权最后一位国君——齐康公的皇陵所在地,俗称“康王山”。

  齐康公祖上是西周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因其所处时期是春秋向战国转折的时代,各路诸侯相继自立为王,齐康公也不例外地自封为齐王,故俗称“齐康王”。齐康公是齐国的第31代国君,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姜氏政权体系中最后一名国君,即“姜齐”时代的最后一个齐国国君 

  按照《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推算,太公建国约在公元前11世纪,国都营丘,后迁薄姑,再迁临淄。自太公吕尚—丁公吕级—乙公吕得—癸公慈母----,世袭传位至齐康公吕贷时,齐国共传有31代吕氏君王。

  齐康公吕贷(或称姜贷),生于公元前455年,是齐宣公吕积之子,公元前404年即位齐国国君,在位18年。公元前386年,被齐国大夫田和废为庶人,“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公元前379年死亡,享年76岁。。

  有关康公与其拗拧儿斗气的故事在张店炒米一带家喻户晓,久传不衰。“康公的后代拗拧种, 让他往西他往东,叫他撵鸡他撞钟,终生听爹一句话,将爹葬在高山顶”的坊间俚语,至今依旧是家长教育不听话子女的典型话题。

  传说康公只有一个儿子,但儿子行为怪僻,生性倔犟。在康公的有生之年,他叫儿子往西走,儿子必定往东去。父子之间,总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拗拧儿子绞着劲儿与康公对着干。

  齐康公被田和废为庶民之后,居住在现炒米山风景区桃花山附近。为了重新燃起“姜齐”东山再起的希望之梦,康公生前周游列国,遍请各路风水大师为自己选择百年之后的皇陵,最终选择了“秀丽之山数扇锦屏遮阳主,幽阳淄水一条玉带束梁王”闻名的之太平岭(即现在的围子山)阳坡之下一处宝地(今齐孝陵)作为百年之后的福地。

  为了实现百年之后能够安葬在自己选择理想皇陵的愿望,康公生前挖空了心思,想方设法把拗拧儿子带到自己所选择的陵园前,煞有介事地指着北面的太平岭山巅峰对儿子说:我死后你就把我葬在那山顶上吧,让我与这高山永世共存!齐康公指山为葬的本意,是企盼儿子依然如故地反其道而行之,能把自己葬在太平岭向阳的山坡之下。  

  世事难料,人算不如天算。康公去世之后,齐康公那位拗拧儿子心想,自己一辈子没有听过老子的话,现在老子不在了,就听他一次话吧,一反常态地遵从他老子的所谓临终遗嘱,真的把康公葬在了山顶上,成为流传千年的笑谈故事,而齐康公的意愿却成了千古的缺憾。太平岭因安葬齐康公(王)改名为康王山,当地百姓因齐康公之子在康公的后事安排上听从了老子的话,认作彰显了忠孝,故将康王山改名为齐孝陵。 

  昔日齐康公抱憾终生安葬在了太平岭(康王山)之山顶,经历着世代交织、沧桑变幻,如今康公意景中的风水福地--齐孝陵经过现代人的努力,正逐渐成为全新齐文化、孝文化、园林文化的名胜景观,一个可游、可观、可赏的风景名胜景区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引起了人们的流连忘返。

  注:太平岭,康王山,围子山是同一个山峰,围子山是因明朝炒米村在康王山上修建了城墙而得名,目前此山称为围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