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呀 你干啥呢:“放开”让农村课堂焕发出了生命活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1:05:49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简析
作者:宋宝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363    更新时间:2006-3-16
最近,位于鲁西欠发达地区的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引起了山东省内外基础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因为他们在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的背景下,放开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并实践着以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为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1],使自主、探究、合作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活力。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曾是全县有名的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厌学情绪浓重,辍学现象经常发生。1998年,一个原有60名学生的班级,到中考时仅剩下11名学生。一时间教师情绪不稳,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学校面临撤并。学校经过讨论分析发现,低水平的师资、近于空白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师独白式教学、学生被动听讲,是导致学生厌学、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于是他们痛定思痛,决定背水一战——没有能力改善教师队伍和教学设施,就从课堂教学改革找出路,把课堂放开,让学生唱主角,对教学进行彻底改革。
首先,该校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建立“10+35”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教师敢于创新,实行多形式教学。在此基础上他们又不断探索,提出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第一个“三”是三个特点——立体式,即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双基”、过程方法三大目标,采用多形式的合作互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容量,即以教材为基础,师生共同适度开发课程,实现教学的高效益;快节奏,即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演进过程,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以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学习。第二个“三”是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其中,预习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学习内容,形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目标。展示活动一般以个人组内展示、小组代表班内展示、每个人可以自主适时展示,教师则及时点拨;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和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经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成生生、师生间的思维碰撞,提升学生乃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展示模块之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测。在此模块中,突出对学习“弱势群体”的关注,注重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学生间的合作互助教学,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合作中受启发,使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合作中提升理解的层次,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表达、交往的能力,增强学生间的友情,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其中的“六”是展示模块的六个环节——在预习模块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在展示模块分组合作,展现提升;在反馈模块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活动链条是:学生自学、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师生反思、巩固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贯穿其中,其核心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一、建设民主的、富有生命意义的教室文化
自主探究,积极向上,民主平等,互助互帮,是杜郎口中学教室文化的特征。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展示自己,反思自己,发展自己。他们在自学中理解,在交流中反思,在互动中提高,从而形成了我参与我快乐、我交流我提高、我自信我成长的自主发展心理平台。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持续和谐发展,师生在有效的互动中得到生命意义上的发展。
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每一名学生的人格都会受到尊重,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都是自主的,不会受到任何的压抑和束缚。笔者在听课观摩时发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大胆地、自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事先不用举手示意,想说就说。即使有时一个同学否定了另一个同学的正确答案,也不会招来非议和嘲笑。在一堂数学展示课上,一名口吃的学生结结巴巴地讲解自己与众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时,本人毫无羞怯,其他同学听得也非常认真,没有任何不耐烦的情绪。反观在许多学校的教室里,有口吃的学生总是担心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教师也往往善解人意,照顾迁就,一般不让这样的同学回答问题。这看似是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实际上则是对这样的学生的不尊重和不平等。还有,在杜郎口中学的校园里,肢体有明显残疾的同学与其他同学一样快乐相处,一样地参与活动,毫无身残带来的郁闷和自卑。
杜郎口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良好教室文化的有效载体。每班都是60多人的大教学班,但全班学生不是传统的排排坐,而是被分为6到8个教学小组,每一个小组的同学都是相对围坐,以方便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助;讲台、讲桌撤掉了,黑板增多了——前后及北面墙壁上都是大黑板,以方便各组的代表及其他同学登台展示(在预习及反馈阶段,地板乃至走廊都成为学生书写的“黑板”);学生可以自由离开座位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尤其是当同学在黑板上展示,或教师在黑板上讲解点拨时,全班学生完全是打破了原有的座次,一齐靠拢在前面,有坐在座位上的,有坐在课桌上的,有席地而坐的,也有站立的,总之怎么方便听讲和参与怎么办。更重要的是在这所学校,传统教室的座位模式所带来的不平等已荡然无存。
民主的、开放的教学,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让学习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师生关系充满了平等与和谐。来自省教研室的专家称,在大城市也几乎没有看到过这么充满主动性、充满活力的课堂。同时,师生交往的过程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师生是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平等探讨和交流;在课下生活中,他们似乎又成为朋友。在一次全省会议间息,参加会议的杜郎口中学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头挨头、肩靠肩,“窃窃私语”,其亲和程度受到许多会议代表的羡慕。
二、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传统课程的一大弊端,就是过分追求事实性知识的传授,过分注重死记硬背式的教学,结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学生走向社会后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为此,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可是,有的课堂教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生随心所欲缺乏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无论怎样回答问题教师总是给予廉价的鼓励和表扬,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收获却了了,“双基”目标无法得到实现。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从开始就把“双基”目标放在“硬”位置,把情感目标的实现寓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之中。首先,在以自学为特征的预习模块,以学生自主地文本对话为主要内容,间或围绕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与教师、与同学进行对话,但这也是以其自我需求为基础的。第二,在展示模块,学生要在小组内部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当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所在组的学习成果时,每个同学又一边挑剔展示者的成果,一边主动地对照和检测自己的成果,接着在教师的追问和点拨中反思自己的思维和言行。
第三,在反馈模块,每个学生都是结合教师的总结、自己的反思,尽力去查缺补漏,提高自己。在民主开放的教室里,创造是光荣的,是倍受师生鼓励的。在展示模块中,如果哪位学生给出了比较奇特的数学题目解决方法,或者对一篇文章的某一片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等等,就会赢得短暂的但是热烈的掌声。我们从一张张充满阳光的脸上可以看出,这掌声发自同学们的内心深处。当初学校采取这种“放水养鱼”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并非为了追求先进的教学方式,而是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都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杀出的一条“血路”。他们“放水养鱼”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能获得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之间彼此相互启发和教育,而且教师在引导、点拨学生的同时也受到了提高和教育。例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出的方法常常让教师称奇,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境界和视野常常让教师受到感动,等等。换句话讲,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了“反哺”。
另外,不断调整学习方式,增强互动的多样性,实现学习的快节奏,始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也是杜郎口中学通过提高学生自主性来提高教学效益的一大妙招。同时,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在整体学习效益上下功夫,利用反馈模块努力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提高,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目标。自从2002年以来,杜郎口中学的中考名次以及初一年级、初二年级的统考成绩一直稳定在全县21所初级中学的前4名,其毕业生在高中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也比较突出。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还尽力把学生的自主性引入课程评价中。他们倡导学生在反馈模块中自己设计题目考同学,鼓励学生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考全班;在教师适度把关的基础上,有时在小组之间互相出题测验,有时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让班与班之间互相出题考查,他们最近又尝试让学生设计期中考试试题,教师从中选择整合制成完整试题。总之,把突出自主性作为课程实施的主线,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得到快乐,在自主交流中树立自信,在自主反思中得到提高。
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快乐和自信
“自主的课堂我崇拜,我的课堂我主宰。”在杜郎口中学,由于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所以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课堂充满了生成气息。同时,在充满快乐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自信不断得到培养。语文教师何海燕在准备《端午节》的教学时并未认识到这篇“普通”文章的真正价值,感觉该篇文章比较俗、比较土,不够高雅。于是采用了“略读”方式进行处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创意表达”。学生通过搜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认真研读文章的情节,他们畅谈自己学习的体会,提出了许多令何老师深感意外的见解,并以组为单位表演起了“赛龙舟”。桌凳为龙舟,饭盒作锣鼓,在“五月里,端阳到,汨罗江上好热闹??????”的歌声中,学生体味着节日的欢歌笑语,领悟着团结向上的民族精神,感受着学习的快乐。结果老师被学生的创造感动得热泪盈眶,受到了深深的启发,对这篇文章有了重新认识。
凡是到杜郎口中学参观的城里人,无不为该校学生的大方、自信所叹服。在校园里,碰到任何一位学生,他(她)都会亲切地向你道一声“老师好!”20个教学班全部是开放的,参观的人可以到任意一个班级听课。在上课时,学生对参观者“旁若无人”;下课后,学生则常常主动同来访者交流。他们会充分抓住机会采访市长,给教育厅领导谈自己的想法,向参观的老师了解外面的世界。一次,省教研室的外语教师刚听完课就被学生“逮住”不放,原来学生识破了他的身份,趁机向他请教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许多专家惊呼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比城里的孩子甚至还大方、自信,称这简直是农村学校发生的革命性变化。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使人更自由,让人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①因此,自主性是课程永远不变的追求。充分发挥自主性的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而且更重要的使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和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异常活跃,而且在发言时善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同时,由于教师在学生发言、“坐座”等方面的宽容,在师生交往中的民主与平等,才使学生表现出了农村学生很难见到的从容和大方。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时特别关注考生的独立性和开朗性。他们不仅强调学生生活上的独立,更强调思想上的独立;他们同时看重学生在人际交往、面对困难时的开朗情绪,认为具有独立性和开朗性的学生才能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轻松愉快,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
叶澜教授早就疾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倡导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对此人们似乎对于农村课堂教学并未给予过高的期望,但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却告诉我们,只要把课堂放开,把自主还给学生,农村学校的课堂照样可以焕发出生命活力。
注  释
①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页
[参考文献]
[1] 许爱红,刘延梅,刘吉林.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1):18-26.
注:此文即将发表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上,改刊物免费向全国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课程研究中心等单位赠送,发行5万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