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鸥出租车电话:陈国权妇科验案三则 -产业知识 -中医服务 -临床学科 -妇儿科 -产业知识 -现代中医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2:09:50
时 间:2007-12-25 13:22:01  阅 读: 156 次     责任编辑: 周慧贤

 

    一个多月前突发两少腹隐痛,有时伴欲大便;自述小时候两胁下曾经疼痛,月经先后不定期,白带黄,月经8~10天方净,色黑有块,有时头昏晕,两太阳穴附近疼痛,入睡困难,大便2~3日一行,尿不黄。脉细微数略沉,舌红,苔薄白。2006年8月5日多普勒超声提示:右侧附件囊肿(4cm×4.4cm)。证属肝阳虚弱,疏泄失常,兼下焦湿热瘀血。治宜暖肝兼以清热利湿活血。方投吴茱萸汤、四妙丸合桂枝茯苓丸化裁:吴茱萸8g,党参10g,大枣10枚,生姜6片,苍术10g,黄柏10g,怀牛膝10g,苡仁20g,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10g,白芍10g,玄胡10g,乌药6g,川芎6g,黄芪20g,益母草10g,蛇床子10g。七剂,水煎服。

    9月6日复诊。患者父称,上药服尽,经B超复查,右侧附件囊肿已消失。

    体会  肝疏泄不及,则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故气滞、血瘀、津停(湿生),表现为疼痛、经行有块、带下,也可见腹中包块。然肝何以无故疏泄失常?疼痛之因不外不通与不荣。若疼痛仅仅为不通所致,何以隐隐作痛?其辨证要点在于脉沉。沉脉主里证,分虚实。虚者为阳虚,无力鼓动脉气所致,当沉而无力;实者为邪实,阻滞脉气于里,当沉而有力。该患者脉沉无力,征其(肝)阳虚。陈师以吴茱萸汤为主方,暖肝体复肝用,配合四妙清利下焦湿热,釜底抽薪,温清并举,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阴阳同调,收效甚捷。陈师这种以补为疏的方法,正是傅青主所言的“不治之治,正妙于治也”。

    乳癖

    杨某,女,50岁。2007年7月12日初诊。

    患者约6年前,即发现乳腺增生,以左侧为大、为剧,近1个多月疼痛加剧。腰酸(腰椎间盘突出),手足麻木,背胀,便秘,口干饮水少,饮食及睡眠尚可。脉微数,舌红,苔白略厚。证属肝气不舒,痰湿阻滞。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投丹栀逍遥散化裁:丹皮10g,栀子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2g,柴胡8g,薄荷8g,茯苓12g,白术12g,炙甘草6g,生姜3片,瞿麦20g,青皮10g,生牡蛎30g,大贝10g,炒二芽各15g。七剂,水煎服。

    复诊诉药后乳房疼痛有减,月经今日未潮,但自觉少气懒言,饮食及睡眠尚可,常叹气。脉舌同上。守上方,加薤白10g。七剂,水煎服。

    三诊诉药后疼痛完全消失,但自觉乏力。脉舌同上。守上方,加黄芪20g。七剂,水煎服。

    四诊诉最近6天不明原因地大便次数增多,日1~3行,伴小腹不适,左侧乳房近来轻微疼痛,近觉郁闷,自觉面部及两手轻度肿胀,但小便尚可。脉左弦右细,舌红,苔微黄。守初诊方,加广木香10g,郁金10g。七剂,水煎服。

    五诊诉药后乳房依然疼痛,大便日2~4行,质偏稀,但昨日大便尚可,胸闷,叹气则舒,有时轻微腹胀,矢气则舒,腰痛喜按,但面部及两手肿胀有所减退。脉舌同上。改投乌梅丸化裁:乌梅30g,细辛6g,党参8g,制附片6g,桂枝3g,川椒8g,干姜6g,黄连10g,黄柏10g,当归6g,广木香15g,生牡蛎30g,青皮10g,大贝10g,玄胡10g,制香附10g。七剂,水煎服。

    六诊诉药后乳房疼痛消失,大便日一行,但有时腹部轻微胀痛,腰痛。脉微数,舌红,苔白微黄。守上方,去大贝、制香附;加小茴6g,乌药6g。七剂,水煎服。后诉药后上症大部消失。

    体会  初诊时,陈师以丹栀逍遥散加味,常规处方,佐以活血、化痰、散结之品。三诊后,疼痛完全消失,但四诊时,因情志因素病情复燃。陈师以初诊方加味,却疗效不显。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相似的症状,相同的主方,彼诊有效,此诊却无效。即便是新增的两个症状,即大便次数增多及面部和两手肿胀,均可用肝疏泄失常解释。那么,以丹栀逍遥散加味疏肝何以罔效?六诊时,陈师紧扣大便质稀次多的特点,以及一系列肝郁腑气不通的表现,给予乌梅丸治疗。陈师将乌梅丸视为调肝良方,该方寒温并用,阴阳同调,扶正与祛邪并举,肝体得养,实邪得除,则肝用正常。另外,大便溏及肿胀亦可说明体内湿邪较盛,“湿盛则阳微”,故处方用药中兼顾阳虚,乌梅丸中大队辛温(热)之品正为其而设,后果见良效。相比较而言,逍遥散的功效较单纯,以疏肝健脾为主,尽管其中兼有养肝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