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文堂公司前台图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员:未来10年, 中国的国际地位 综合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8:35:53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员:未来10年, 中国的国际地位 综合新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在《中国评论》月刊三月号发表专文《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作者强调:“经过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重视,已经明显地变为积极的重视,即中国的参与和支持,正在成为成功处理国际事务、相关国家争取自己利益,不可缺少的,而且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虽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已经并将继续增强,但中国决不能追求所谓的“超级大国”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原则概括为:坚持量力而行,即在中国力所能及的范围承担国际责任;坚持中国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相结合。”文章内容如下: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结束。关于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受到世界高度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毫无疑问,中国将始终坚持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即使经济总量与美国接近,中国也决不做超级大国。中国扮演的是在建设和谐世界进程中与其他国家平等的、新型大国的作用。这是符合中国国家和民众利益,也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选择。

  第二个十年中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主要因素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世界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明显、最深刻的一系列变化,而中国国际地位的突出增强是其中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之一。导致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突出增强的主要因素,在第二个十年中不仅继续发挥影响,而且影响还将更强化。

  中国国力持续、较快加强,从来都是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增强的基础。中国实力及其加强,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增强,有着决定性的直接影响。以前的不计,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正是因为实力快速加强、已经在世界名列前茅,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才有突出的增强。但是,中国实力及其加强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增强,还有不可忽视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对中国发展战略、对外政策等的影响而产生的影响。

  最典型,也最重要的例子是,尽管2009年中国GDP总量已达约4.9万亿美元,与长期居世界第二位的日本不相伯仲,但中国的人均GDP仅为约3700美元,世界排名仍在一百位之后。总量庞大而人均很低,是中国实力的结构模式,不仅在GDP,而且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是如此。所以中国仍然是一个还没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准的,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这明显限制了中国庞大总体实力的影响,并对中国外交政策等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经过应对金融危机及其后的一系列重大调整,中国的发展将出现更加协调的全新局面。这不仅将为中国更持续的强劲发展提供更坚实基础,而且将有效地促进中国实力结构优化。所以,可以很有信心地认为,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中国实力持续、较快地加强,必将更加明显、突出地促进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这也正是世界广泛的共识。但同时,中国实力结构的优化还不可能完成,例如,中国人均GDP很可能虽有明显提高,但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准。所以中国庞大的总体实力的影响,将继续受到明显限制。

  国际大环境从来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形成必需的外部条件。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于实力和战略与政策等内在因素的影响,有重大的放大或消减效应。进入21世纪以来的大环境,对于中国的实力和战略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有十分明显的放大效应,所以成为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突出增强的,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这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有明显表现,在第二个十年中还将继续表现,甚至更为明显。

  进入21世纪后,国际大环境最重大、最深刻的变化是,在国际关系中冷战遗留因素虽然还存在,但已明显地不再占主导地位;而新的因素成为主导方面。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大体上以全球性国际反恐战争开始,又以全球性国际金融危机结束,很有象征意义地表现了国际大环境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包括: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明显趋势;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强大的世界潮流;全球性问题正在成为各国高度重视的共同威胁,等等。这些重大的趋势性变化,在第二个十年中会有更明显的表现。这些变化做为国际大环境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国实力持续、较快增强和实力结构调整,以及中国坚持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内在因素,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影响,有着明显放大效应。因为这些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效应,在深层次上是协调一致的。例如,世界多极化趋势就明显放大了中国实力持续、较快的加强和对于中国国际地位、作用增强的影响。

  中国的战略和政策从来是,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得以增强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还是清醒认识、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及其变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对外政策,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国的战略和政策既具有稳定的连续性,也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性,即最基本、最核心的内涵和指导原则,是稳定的、连续的;而相关的认识则是不断深化、不断系统化的,具体的政策和策略是不断调整、完善和成熟的。

  中国战略和政策的这一基本特点,是其做为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得以突出增强的决定性因素。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面对世界在新世纪极其复杂、深刻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新问题、新关系,正是中国战略和政策的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在这十年中的突出增强。在这十年中,中国相继确定了 “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建设和谐世界”的对外战略,制定了相应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和策略,从而决定了这十年是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增强最突出的十年。进入第二个十年后,中国战略和政策的基本特点,将继续发挥其决定性的保证作用。可以肯定,在新的十年中,中国的战略和政策必将保持着稳定的连续性,同时又必将不断创新,决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必将有更加突出的增强。

  第二个十年中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主要表现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将有一些重要表现。正是这些重要表现,共同显示了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突出的增强。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与第一个十年,有极为密切的连续性,实际上就是后者的发展新阶段。此外,如前所述,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主要因素,在第二个十年中不仅继续存在,而且还更加强化。

  国际社会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视中国,是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空前增强的最主要表现。中国做为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历来为国际社会所重视。但中国真正为国际社会重视,则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实力开始持续、较快增长以来。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重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不仅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而且重视的原因和内涵也有重要的新变化。实际上,正是原因和内涵的新变化,促成了重视程度的大幅提高。

  可以认为,直到20世纪末,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重视,从根本上说,集中于中国是正在快速发展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对于国际事务和越来越多国家的利益,都有重大的影响。形象地说,这是一种偏于消极的重视,即如果中国反对或者不支持,国际社会很可能一事无成。但经过21世纪第一个十年,尤其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重视,已经明显地变为积极的重视,即中国的参与和支持,正在成为成功处理国际事务、相关国家争取自己利益,不可缺少的,而且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这一变化具有重大而且深远的影响,在第二个十年必将有更充分的表现。首先,几乎所有国家,尤其是世界和地区的重要国家,将更加重视各自与中国的双边关系,而且主要是扩大、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并且这正在成为他们与中国关系的基础;其次,各重要国际组织将更加重视中国的参与和支持,不仅因为中国已具有了足够强大的实力,而且因为中国对于参与和支持国际组织,表现出了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上述两方面表现将最集中地反映,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必将继续突出地增强,并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软实力将有重大加强和影响,将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继续空前增强的重要表现之一。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感染力。各个国家软实力的内涵,或者说软实力资源各不相同。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些软实力资源,使之充分转化为国家的吸引力、感染力。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开始重视自己的软实力,并且已经对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增强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悠久、璀璨的中华文明,是中国软实力资源特殊的重要组成。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深厚兴趣和重视,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增强,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所谓的“中国模式”再度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事态发展。尽管对“中国模式”还没有完全的共识,但关于中国和中国发展前景的研究,正在成为美国和其他很多国家的热点研究课题。这很清楚地显示了中国的发展成就,对世界的吸引力、感染力。所以,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软实力的影响在世界范围的不断扩大,既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增强,本身也是这种增强的主要表现之一。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各类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并且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突出增强的重要表现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涉及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各领域,以及环保、网路等方面的全球性问题,迅速地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这些全球性问题内涵、影响各不相同,但都涉及多个国家,甚至整个国际社会和全人类,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防控烈性传染病、防治大气和水系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全球性问题方面,中国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由于中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1/5强,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就是中国对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特殊贡献。同时,在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共同努力中,中国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寻求共识,为处理一些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做出了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赞扬。中国在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做出的贡献,尤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一方面各类全球性问题加速发生,影响更加扩大;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也必将更加明显。可以肯定,中国必将更积极地参与处理各类全球性问题,并做出更多、更有效的努力。这将更充分地表现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增强。


    清醒认识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

  现在,国际社会都关注着中国发展的前景,纷纷预测、评论未来十年和更长时期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面对如潮好评,做为中国人,我们固然感到振奋,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中国与中等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明显差距,仍然是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同时,我们更须警觉,虽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已经并将继续增强,但中国决不能追求所谓的“超级大国”的地位和作用。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在这期间,中国经济表现突出、中美关系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因而所谓的“中美国”、 “G2”、“新的超级大国”等言论十分热烈,甚至出现“中美共同管理世界”的说法。这些议论实际上就是对未来中国国际地位的判断,以及对未来中国国际作用的预期。这些判断和预期集中于一点,就是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或在更长一些的时间,中国是否会成为“新的超级大国”。

  所谓“超级大国”,是冷战时期形成的概念。一般而言,超级大国的内涵是,具有远远超过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强大实力;更重要的是,坚持奉行霸权主义政策,迫使其他国家服从其利益、接受其政策。毫无疑问,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和以后更长时间,中国的实力将继续加强,而且经过相当长时间发展,中国的总体实力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过美国。但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决定了,按人口平均的实力,首先是富裕程度,要赶上美国则必须更加长得多的时间。但最重要的是,无论中国的实力是否真正赶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中国都不会,也决不能成为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更是中国现实和长远的利益决定的。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已成为中国长久追求的目标。这是符合中国现实利益、长远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所以,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和更长的时间,中国将始终做为多样性世界中平等的一员,以及一个新型大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为世界更加和平、繁荣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对中国的肯定和赞扬中,也存在对中国的批评甚至指责。从目前看,对中国最尖锐的批评、指责,是所谓的“中国责任论”,即认为中国已经足够强大,但却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进一步指责,中国只谋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愿,甚至逃避“责任”。这些批评、指责不符合事实,因而不能成立。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做为负责任的大国所承担和完成国际责任,从国际反恐、维护地区和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到防治传染病、抗击重大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等,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但需要重视的是,“国际责任论”是对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原则的歪曲,必须予以必要澄清和回应。

  可以把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原则概括为:坚持量力而行,即在中国力所能及的范围承担国际责任;坚持中国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相结合。这两方面实际是一个有机整体。例如,不量力而行,最终将不可能善尽责任,既损害中国的利益,也损害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问题的实质在于,国际责任的内涵和承担方式,具有多样性,不能由少数国家垄断关于国际责任的内涵和承担方式的话语权。对中国的上述批评、指责,正是少数人这种垄断心态的表现。可以肯定,在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和更长的时间,中国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原则,继续善尽国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