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起源纯黑视频攻略:论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7:58:03
论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作者:吴宏志 瞿交龙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它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现笔者就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企业建设个人浅见述后,以作引玉之砖。

一、打造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省农业经济结构和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四川农村金融需求发生了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深刻变化,量身打造信用社的企业文化,这对于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一)打造信用社企业文化,是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正在对信用社传统市场进行新的分割。信用社网点遍布全省城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经营模式,不同的民族习俗和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管理理念。尽管情况千差万别,市场经济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但因需而变、因您而变的服务理念是不变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信用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信用社的社会职责,使更多的客户在金融竞争中获得信用社的优质服务,保持信用社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打造村信用社企业文化,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这个进程中,信用社原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经营理念都受到严峻挑战。信用社与专业银行的比较优势与劣势互存,单从劣势来看,自身存在经营粗放,效益率不高,人均利润率差,资产、资本回报率低,成本收入占比高,员工费用占比高,非利息收入占比低,资产质量差,历史包袱沉重,干部员工素质还不够适应当前金融格局的大调整;不能适应当前宏观走势中的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服务手段落后,管理基础薄弱,竞争软硬实力都需不断强大。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向全体员工和社会展示经营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态和积极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信用社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和信誉,开拓业务奠定基础。

(三)打造信用社企业文化,是加强整体协调功能的需要

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整个企业一盘棋,各部门、各环节协调运行。信用社企业文化塑造,从精神角度讲,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信念、共同行为标准;从经营角度讲,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些共同的规范,正是员工沟通信息、交流感情、谋求发展的共同基础,这个共同的基础越牢固越容易和谐,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四)打造信用社企业文化,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需要

信用社的发展是靠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来实现的。而要使全体员工毫无保留地为信用社发展主动工作,必须使员工的思想有所武装,工作有所追求,行为有所遵循,牢牢地把员工凝聚在本企业之中,万众一心、共同奋斗、力图自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五)打造信用社企业文化,是有效发挥激励功能的需要

目前,信用社对员工实施激励的方法主要是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职务激励等。从总体上来看,薪酬分配还不能完全体现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对单位的贡献多少,职务提拨不够科学等正向激励机制不足,还不能发挥真正作用。这说明,很多激励方法还需不断完善,企业以认识和理解员工的内在心理动力系统的内容和特性为基础,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原则、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制订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其潜能和工作热情,使其行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指出:“围绕不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这一首要目标,逐步推进和完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信用社加强内部控制,转换经营机制,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真正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社区性地方金融企业”。说明信用社企业文化呈现自身发展、社会效益双赢的价值观、诚信合作的道德观等,建立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科学管理、依法经营、内控至上、安全第一、不断创新、稳健发展的企业文化尤为迫切。

    (一)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处于核心地位,它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省联社成立以来,领导班子一直倡导用企业文化激励员工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确定了我省信用社经营目标:创建一流金融企业,进入全国同行前列;经营宗旨: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企业精神:责任、荣誉、国家,敬业、团队、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人为本…… 其经营目标、宗旨、精神、管理理念,构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的企业精神文化体系。

  (二)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在外部受到法律的规范,在内部受精神文化的影响和各项管理制度的约束,这种规范和约束就形成了制度文化。省联社自成立之日起,针对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把建章立制作为基础工作重点之一,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再造业务流程的经营理念,制度覆盖流程、检查覆盖制度的具体要求,及时组织力量通过对原先制度的全面清理,总结有益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充分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先进制度经验,多次调研、反复修改,形成了现在具有全面性、实用性、激励性、流程性、衔接性的制度体系。制度建立健全后,关键是执行和落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对违规违章和违法乱纪的责任人,在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都必须严肃对待、处理。同时建立内控制度的评估制度,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定期进行评定,确保制度的连续有效。

  (三)行为文化

    是指信用社在经营管理、教育宣传、对待客户、内部建设等活动中表现出的文化现象。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模范员工的行为规范、员工群体的行为规范等,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的直接反映。

  (四)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由信用社及主管部门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主要包括信用社的社容社貌、建筑风格、营业环境、服务工具、营销产品的开发、包装和设计,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社名、社徽、标准字、基准色、员工服饰、办公用品、办公环境等企业标识进行统一设计和规范。

三、打造信用社企业文化的途径

目前,全省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需对建社50余年来散见于各地的企业文化,按照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进行收集、整理、归类、提炼,形成我省信用社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逐步渗透到每一位员工心中,全面提高员工精神境界和业务素质,推动全省信用社稳健发展。

(一)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文化

打造信用社核心竞争力,最根本的就是要适应形势,建立以内控制度建设为中心的管理文化。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农村信用社包括科学机制、管理理念、架构、流程、技术和方法的科学管理体系。合理设定经营管理权责,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健全风险防范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员工工作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做到业务操作有章可循,违章处罚有章可依;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将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强化制度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奖惩,用铁制度、铁规章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推动信用社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实施战略管理,建立业务品牌文化

信用社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按照“以风险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的原则,坚持立足“三农”、立足县域经济、立足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强力推进“农民银行、社区银行、零售银行”的市场战略,加快业务和服务的创新,服务地方、倾力支持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努力打造业务品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客户充分感受到农村信用社是身边的银行、自己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也只有不断的满足客户合理的金融服务要求,才能守住“红海”,开拓“蓝海”,在市场竞争中拓展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现县域经济和农村信用社的同步发展。

(三)坚持稳健经营,建立合规文化

从金融本身的规律来看,客观上要求信用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把资产安全、效益提高这个“好”放在首位,在好中求“快”的发展。创建科学的合规管理机制,体现合规管理在整个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对全体员工合规文化教育,提高员工认真执行各项内控制度的自觉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自律意识、道德意识等,严防操作风险;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有奖有惩,促进风险文化理念的逐步形成,切实做到“有制可依,有制必依,执制必严,违制必究”。

(四)不断超越自我,建立“争创一流”的竞争文化

目前,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已发展到各个层次上展开的立体、全方位、整体的竞争。面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市场化、商品化,以及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应以在县域金融市场内的市场份额最大、竞争力最强、客户最受欢迎、效益最好的“四个标准”来衡量。充分发挥全省信用社的资金、市场、人力、网点“四大优势”,打造一流素质、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形象、一流业绩“五个一流”的四川信合品牌。首先要在旧的理念基础上建立一套反映时代风貌、符合时代精神竞争文化;其次要在企业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第三,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按照经济环境、人力资源配置、相关经济指标、硬件设施,千方百计地改善服务环境、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精品化、标准化”的营业网点,增强信用社对客户的吸引力,提高农村信用社社会地位。 

(五)规范员工行为,建立文明规范服务文化

要从银行本位向客户本位转变,建立“顾客至上”的服务文化。牢记服务宗旨,继续加强金融系统“十字”行风建设,事实证明,只有竭尽全力为客户服务,才能拥有自己长期的竞争优势。坚持“快捷、准确、安全、方便”的标准,从服务细节入手,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拓展和丰富服务文化内涵,主动推出咨询服务、客户委托服务、企业跟踪代理服务等服务项目,并实行“一条龙”服务,“承诺限时”服务,“一站式”服务,不断加固、扣紧、延伸服务文化的半径。坚持“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标准,规范服务质量。要用微笑服务、文明用语服务播撒大街小巷,温暖千家万户,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同时要实行“首问负责制”、“优质服务一票否决制”,并通过设立意见簿、举报电话等形式,虚心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坚持“美观、真诚、先进、特色”的标准,规范服务形象,从员工的仪表、站立、坐姿、礼貌用语到办公桌椅、街道卫生、社区花草,给客户一个美好的感受,使客户有宾至如归之感,打造信用社优质服务品牌。 

(六)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内合外和的人脉文化

人才兴,事业兴。要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以“事业、薪酬、尊重、自由”聚才,要把员工远大理想作为打造企业文化的首要内容来抓,一方面,应体现每一位平凡的员工做出的不平凡业绩,即让每个管理者和员工经营自己、经营企业、经营市场、创造辉煌;另一方面,要尊重人的个性,不仅包括尊重员工,还包括尊重客户、合作伙伴、政府。改革用人机制,要建立 “德才兼备”、“人尽其才”“考核明而人才出”的用人机制,才能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价值创造力;为每个员工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场所;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信用社的持续发展。(吴宏志 瞿交龙)

参考资料:1.《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文件汇编》,北京,中国金融出版

2.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领导讲话等

  

 

 

责任编辑:黄智星


浅谈四川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四川省农村信用联社资阳办事处杨忠廷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992  更新时间:2007-4-12 7:30:31 农村信用社自50年代建立以来,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半个多世纪,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自身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到今天成为了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由于地域和管理体制及机制等原因,农村信用社一直没有系统的总结和研究如何建立、提升自己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自己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地位和重要作用不相适应,而且明显的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纲领或指引。各地农村信用社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企业文化特点,如广大的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勤俭办社;背包打伞、赤脚走田坎,走村串户、服务下乡、为农民兄弟送温暖等等。但这些思想、精神和作风等都没有提炼成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风尚等进入企业文化层面。多年来没有谁来总结、概括、提炼、升华为比较系统地企业文化,所以难以形成现代企业意义的企业文化。
  二是没有形成全体员工共同认定的企业价值目标。由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的价值体系也没有建立。企业和员工没有明确的价值理念,许多人停留在有个工作单位,就了业,有了一份薪水,能养家糊口这样的生存价值上。
  三是缺乏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和提高。没有自己的培训基地,没有对农村信用社的员工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全面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提高, 
  四是管理薄弱,经营粗放,技术落后,创新乏力,缺乏竞争精神。与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经营理念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经营上理念落后、手段落后、技术落后。
  五是合规文化缺失和执行力差。与流程银行的要比,还有差距。
  二、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最高管理层倡导、在长期的经营实践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得到企业员工认同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对增强企业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广大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企业的体制改革和经营发展产生着强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在此冒昧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四川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以人为本,学习进取,培育团队精神;领导倡导,全员参与,形成企业风尚。
  (二)、四川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1、确立企业文化的主体构件,它主要包括:
  企业宗旨:助农致富,助飞经济。
  企业价值:为员工谋求幸福,为社会贡献力量。
  企业精神:创新、竞争、行动、高效。
  企业理念:金融服务无界无限,员工价值无价无量。
  企业愿景:立足农村,走向市场;实现三个根本好转,建立农村商业银行。
  企业道德:诚信、敬业、奉献、清廉。
  2、研究企业纵向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家(指各级信用社的领导者)文化、决策层文化、管理层文化、操作层文化等,其中重点是总结和研究企业家文化和决策层文化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巨大辐射能量。
  3、发展企业横向亚文化:包括战略管理文化、研发文化、营销文化、产品(银行中间业务)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文化、绩效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诚信文化等。
  4、倡导企业跨文化:指企业内、外文化以及多种文化的接纳、协调、整合和交融。
  5、提升企业形象文化:企业形象包括理念形象、视觉(标识)形象和行为形象。这里的视觉(标识)形象和行为形象,不仅仅指人们可以看到的企业的标识和企业人员行为的本身,而主要是它们所体现的文化理念。如四川农村信用社用金黄色和银杏叶片图案作自己企业的形象标识,就传达了四川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银行将在广袤的大地上广种薄收,前景灿烂辉煌等深邃的文化理念。
  6、树立企业品牌文化:品牌包括商品品牌和企业品牌,这里指四川农村信用社自身这个企业品牌。它是我们农村信用社全体人员长期辛勤劳动、认真搞好金融服务、努力把信用社办成助民银行、富民银行、地方银行、农民自己的银行等对社会承诺的结晶。品牌的文化价值很大,著名品牌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品牌的打造、维护和经营过程,也是品牌文化展现和发展的过程。四川农村信用社没有创出并打响自己的品牌,要想跨出省界,成为全国性的现代金融企业是困难的。
  7、设立企业文化功能目标和企业文化队伍建设目标:优秀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有: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示范功能、育人功能、创新功能、导向功能、塑行功能等。也就是研究企业文化应该发挥的功能作用。
  同时,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人来做,所以,四川农村信用社这样的大型金融企业应该建立有关企业文化管理的机构,确定一些专职以及兼职的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者,并争取培养出一批企业文化管理师或高级企业文化管理师。
  (三)、四川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根据四川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四川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应是建立合规文化,提高执行力。其理由在前面通过案件防范工作阐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已经讲到,在此不再赘述。
  (四)、建设企业文化的保障措施。
  企业文化既是由领导者、管理者倡导和员工响应两个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形成,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是离不了领导和职工的上下互动的。其保障措施,当然是领导重视,职工参与,具体有正确的思想保障、有力的组织保障、灵活的机制保障、充分的舆论保障以及必要的资金保障等。对于四川农村信用社来讲,眼下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尽快建立自己的员工培训基地,这也是四川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应投入的硬件设施之一。
  我省农村信用社如果要开展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建议搞一个《四川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纲要》,把以上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意见和供借鉴的做法纳入《纲要》,包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等都安排在里面。
关于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现状及建设问题的探讨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改革开放30年来,知识经济成为时代经济的主流,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时代型的人才成为企业制胜于“白热化”竞争和实现快好发展的有力法宝和动力。农村信用社毫不例外,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的快速成立成长,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农村信用社要脱颖而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打造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绩效显著、具有行业特色的人力资源,形成人才优势,将是农村信用社实现业务经营管理目标、提高效率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改革成功、助推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有力有效支持“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现存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疏忽人力资源管理。由于长期的历史性因素积淀,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着重业务经营、轻人资管理的现象,有的甚至专业的“人力资源部”都没有设置,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理解认识。按静态的、以“做事”为中心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操作,不讲科学配置,不讲结构优化,不讲资源互补,不讲潜能激发。缺乏专业的高级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或流于形式,不注重人力资源的高质引进和培养,没能有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与现代化人力资源需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正规化、专业化管理极不匹配。

  (二)历史痼疾严重,人员素质偏低。由于历史遗传,农村信用社员工综合素质偏低已成为共识。一是职工年龄普遍较大。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有在岗职工4万余名,以35岁为界前后分别为16000名、24000名,分别占比38.9%、61.1%,比例失衡,职工老龄化严重。二是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全省4万多名在岗职工中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4100名,仅占10%,人员总体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三是专业人才匮乏,金融、计算机、法律等高、精、尖人才严重短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高级管理人才较少,同商业银行相比大大滞后,不能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四是用工关系复杂,农村信用社员工“近亲繁殖”、用人“唯权唯势”等现象十分严重。据了解,个别联社有亲属关系的员工占比高达60%以上,长期“闭门造车”,不“对外开放”,不“造血纳新”,高素质人才队伍难以造就。

  (三)用人机制欠缺,人才流失严重。农村信用社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才观念陈旧,不能有效挖掘人的潜能;没有容纳人才共同创造价值的企业文化和环境,不能有效激活员工的强烈归属感和工作兴趣;薪酬制度不完善,薪酬待遇不科学;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用人方式漏洞多,企业员工发展空间狭小;激励制度不到位,福利保障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制度留不住人、待遇留不住人、情感留不住人、事业留不住人,种种因素导致吸引力大大不足,留不住人才,被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或其他专业银行“挖走”。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考上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或研究生,人往高处走,选择了“跳槽”另谋良栖,加剧了高素质人才的流失。

  (四)管理水平滞后,员工凝聚力不强。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测评与管理不严,监督制衡机制不全,员工关系复杂,在人才的选用、深造、提拔上唯亲、唯钱、唯权现象十分严重,近亲繁殖,裙带成风,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才之人居才之位,有才之人居无才之下,导致彼此怨恨、妒忌、猜疑,给员工的事业心、上进心、团结心造成严重的打击。另一方面,近些年,国家党政干部、教师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普遍上涨,但农村信用社的工资却在原地踏步,甚至不降反升,加之对基层信用社的存、贷款和不良贷款压降的任务目标考核,有的基层职工工资每月仅几百元,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对,工资水平显低,职工工作激情难以激发,人心泛散,向心力、凝聚力无从谈起,对信用社的未来发展信心不足。

  (五)造才环境不佳,人资结构欠优。随着省联社的成立和不断的改革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健全,但人事制度的改革效果却不甚明显,仍是在以往的制度上进行沿袭,先进的人力资源测评管理理论、方法难以注入,人力资源管理难以跟进时代化的需要。一是人才不能科学配置使用,有的只按“量”配置而不经过科学严密的人资测评与分析配置资源,不适合内勤工作的安排在内勤岗,不适合外勤工作的设在外勤岗,能力与职务不对称,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用非所学,学非所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员工聪明才智与能力的发挥。二是整体人资结构不合理,“三多三少”和“一低一高”的“两极”失衡现象突出,即单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工作型人才多,专家型人才少;操作型人才多,研究型人才少;高、精、尖人才比例相对较低,中低水平员工比例相对较高。

  (六)利益分配脱节,激励措施乏力。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在工资、奖金、福利的分配上普遍采用了多种绩效挂钩的方式,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测评管理考核机制和激励措施,在利益分配上始终存在争议。一方面,普通职工个人收入分配“大锅饭”、终身制问题突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按照“效率优行、兼顾公平”的原则,体现差距,以效的高低来实现“多劳多得,干好多得”的动态取酬,冗员较多,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突出,薪筹激励机制明显不够,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现象突出。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与一线职工的利益分配差距悬殊,存有异议。

  二、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建设的建议

  (一)提升认识,将人才建设与改革发展并重。人才是兴社之源、创社之本。金融人才所具有的金融知识将是金融企业有力资本。农村信用社必须牢固树立“发展企业为人,发展好企业在于人”的人才理念,立足本行人力资源状况和事业发展需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把对人才的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建设,把人才的发展作为最长远的发展,把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作为最具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投入。将人才建设与提高竞争力相结合,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思路,谋划人才建设战略,不断整合人力资源,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行业特色的核心人才队伍,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二)精兵简政,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整合。立足于大发展、大跨越,就得敢于“动大手笔,做大文章”,以惊人的胆量、超常规的步伐、科学的策略进行冗员,精兵简政。一是内退一批,对不想干事、不能干事、拖沓累赘、事倍功半的,符合内退条件的坚决让其办理内退手续。一是买断一批。树立“花钱买机制,花钱买人才,花钱买发展”的新理念,对素质低下、不适合工作岗位、无所作为、可有可无的冗员坚决买断,裁清裁尽,忍一时之痛,成就终身美丽。三是清退一批。对涉嫌“六害”,手脚“不干净”,沾染黄赌毒的“九种人”以及对单位或社会造成危害的,不留情面地坚决予以清退,使现有人力资源“瘦身健体”。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引进使用平台。在人才的引进上,根据行业及农村信用社特有人才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引进一批以当代大学生为主的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人才,做到公开招聘、公正考核、公平录用,加强对其的诚、责、能的考核,杜绝用人唯亲、唯权、唯势的滥竽充数现象发生,唯才是用,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纳入到信合事业范畴,从源头上保证农村信用社的优良人力资源。在人才的使用上,事先充分调查、了解、考核个人的知识、能力、品格和性格,尽量使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相吻合,所具特长与业务拓展相结合,个人意愿与组织安排相吻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避免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

  (四)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领导干部是企业发展的领头羊。一是扩大民主,加强监督,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制度,把群众意见作为考核评价高管人员的重要尺度,推进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避免简单地以印象取人、以票取人。二是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干部职务任期制,建立和完善干部正常退出、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等用人标准和考察考核指标体系,公开选拔,公平竞争,能者任,庸者退,能上能下。三是建立后备干部人储备制度,采取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下派锻炼等措施,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熟悉金融、善于管理、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中青年人才,作为农村信用社事业继往开来的后备干部和高管人才。四是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理事会,监事会,主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动作高效的领导体系。多策并举,打造一支符合现代经济金融需求的具有高级管理才能的高水平的领导团队。

  (五)实施薪筹制度的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薪酬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薪酬分配制度,因地制宜,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金融企业薪酬分配制度;结合组织架构调整优化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员工薪酬与个人贡献挂钩,彻底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格局,建立薪酬能升能降、收入能高能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薪酬正向激励作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归属感,促进农村信用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加强员工的在职培训,注重可持续性发展。没有永恒的前进动力,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本领,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愈来愈短,学习力成为最可贵的生命力、发展力。在职人员由于工作时间、范围的局限,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工作在乡村基层,条件艰苦,学习条件不足,学习氛围欠缺,学习力显得尤为不足。为此,除对员工进行警示教育、落后危机教育,督促员工进行自学外,还要有组织地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进行培训投资。建立科学的金融人才培训与开发体系,制定员工发展规划,依据业务绩效考评和结合员工自身要求以及农村信用社发展需要,以金融知识、业务为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类培训项目、教师、教材、方法对员工进行不断的培训提高,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使员工不断的适应当前和未来岗位的要求。

  (七)注重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金融行业是高水平、高尖端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特殊行业,电子化、信息化等高科技将是始终贯穿于金融业务的各个领域和过程,且农村信用社当前正值改革发展的关键重要期,门类齐全、吃苦耐劳的高技术、精业务、懂管理的拔尖型人才亟需。为此,农村信用社必须注重引进或培养一批高、精、尖的综合型人才。一方面,花巨资高薪引进一批作风过硬,技术优良,精通核心技术,准确把握国内外金融发展趋势,务实创新的学术、技术复合型人才或学科带头人,填补农村信用社的高、精、尖人才空白。另一方面,要制造机会和可能,注重对已引进高端人才的再培养、再深造,如提供足够的科研资金和研发平台,进行金融科技技术、安全技术、业务品种的研发;到同行业具有领先水平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进行交流考察,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式和优良的业务品种;到专业的培养机构或海外进行深造,全方位、宽领域、多途径、深层次地不断得到发展。同时,完善机构设置,加快对人力资源高级管理者的培养,使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化、科学化、规范化。

  (八)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见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对企业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农村信用社亦要以人为本,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将职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锤炼出卓越、优秀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将职工与企业紧紧相抱,生死相依,最终使员工热爱企业,努力工作,创造财富。

  人力资源是集人的知识、智慧、性格、体能、技能等为一体的社会资源,对企业而言,它更体现出一种经济价值。农村信用社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其人力资源是其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用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方法,将人力资源的培养、配置、使用最优化,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和效能,实现由传统人力资源模式向现代的人力资源模式的转型,特别是要抓住当前改革发展的机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将是实现农村信用社新跨越、新发展的重要保证。(作者:岳池县农信联社 何景泽 秦代均)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农合行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以文化为核心的时代。就农村合作银行来说,在硬件和产品趋于同化的今天,同业的竞争已不只是效益规模的竞争、资产质量的竞争,更是战略思维、经营理念、管理文化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核心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如果一个金融企业没有自己的强势企业文化,必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农村合作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实质是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是企业不断创造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想获得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我认为其结果的实现关健离不开一个“软环境”——企业文化。就像植物离不开土壤一样,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而使命目标、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我们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迈进中,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与活力的新型企业文化,重塑价值理念,实现共同愿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企业文化的再认识,是实现农村合作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事业成效,关键在人。企业文化作用的对象是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人。要达到一种境界,实现一个目标,需领导的重视,员工的努力,上下的配合,企业文化也不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纵观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摩托罗拉、海尔等,除子他们的产品认人耳目一新外,这些企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经营模式无不体现出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作为农村合作银行,在其经营机制和生产组织形式上已经成为一个经营货币的金融服务企业,这样一个既要经营又要服务的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组织过程中,企业文化的理念,在企业、在员工中始终按照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员工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一概念,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在这些企业文化的推动和促进下,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使企业的三个文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如我们诸城农村合作银行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选择合作银行,实现美好理想,成为全国农信系统唯一保持被中央文明办、国务院纠风办授予“全国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的殊荣,让大家认识到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对员工队伍,对业务发展的巨大作用和激励,也以此促进了全行上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可见,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这些并不是现代金融企业文化的全部。面对入世的激烈竞争,现代金融企业不仅需要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重新认识,而且还需要统一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有核动力。成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并以此成为激励员工团结一致,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

  (一)充分认识现代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在深化改革中的作用

  处于深化改革阶段的现代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对原有企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农村合作银行为谋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要重塑现代金融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其作用,消除某些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模糊认识,要从管理者对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认识企业文化的作用。在改革阶段,管理者要善于从企业的最终目标出发,回答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企业文化这些基本问题,真正提高一般管理者和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必须强化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信誉观念、服务观念、使之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相适应。善于吸纳合理的营养,优势互补,为我所用,相互融合,不断创新,建设“合金”型的企业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建设与股份合作制改革相适应的农村合作银行企业文化。

  (二)重新提练农村合作银行的核心价值观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必须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包括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原动力和最高准则。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培育发展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灵魂,需要社会经济政治各阶层的相互配合与支持,更需要农村合作银行所有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

  因此,在深化改革中,必须重新审视过去企业文化建设中对核心价值观的表述,重新认识农村合作银行的企业使命,重新提练农村合作银行的核心理念,以适应末来国际竞争和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进行整合,从全面理解把握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精心提练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精心设计企业文化内容,并迅速转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贯彻到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不断提升农村合作银行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最终推动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完成。

  (三)促使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制度管理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合一”,企业的“形”包括一切外在的东西,包括企业制度、流程、策略、组织结构、责权体系、领导风格、产品等,而“神”则是指愿景、价值观、使命、精神、经营理念等这些指导企业发展的思想。

  农村合作银行所有的管理人员,既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也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管理。应当懂得如何影响企业文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最终目标相一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思维能力,建立起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情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推动股份合作制改革顺利进行,以达到使农村合作银行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目标。一是以政策舆论、理论、价值、生活方式等全方位导向来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引导员工认同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和企业风尚。二是灵活运用、灌输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行为规范约束相结合、情与理相结合、社会塑造与自我塑造相结合等激励方式,把企业信念、企业精神传递给员工,升华员工情操、提高员工素质,从而实现农村合作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四)注重实践,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一种动态的经济文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没有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建设,它总是潜移默化、不断充实发展的。构建企业的理念体系并不是难事,困难的是如何把这样的思想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的日常行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企业文化建设就永远处于形式状态。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实践,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把理念转化为企业的制度、流程、策略等各项行为。

  在深化改革阶段建设企业文化,要调整好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形成文化建设所要求的组织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变革、完善。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农村合作银行情况的方式,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深化改革与业务发展工作。

  二、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设计者,更是实现农村合作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企业文化,从一定意义来说,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经营者的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企业家是一个群体,是一个班子,在企业这个群体如果缺少企业文化的理性,没有经营之魂,没有科学的发展战略,没有凝聚人心的企业精神,没有令客户和社会公众可以信赖的道德形象和信誉,是经不住市场风浪冲击的。转变经营理念,营造“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管理文化氛围,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员工素质,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决策层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塑造企业文化,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体合力增强,风险有效控制,经营效益提高,从而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第一,要有自觉的文化理性意识。

  高度的文化自觉是优秀企业家敏感的文化意识的体现,是企业文化战略自觉地融于企业整体的基石,是营造企业文化内涵的核心,只有具备企业家群体这一理性意识,才能使企业文化随时的变革而与时俱进。就农村合作银行而言,这种理性意识,就是要体现在怎样把上级行社的各项工作要求切切实实地落到每项具体工作中,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有效地创新,并取得成效。

  第二,要有沉稳的文化定力。

  企业家群体的文化定力,包括企业家从业的抱负和信仰,坚韧不拔,执着如一的文化追求,清晰理智的文化思路,总揽全局的主线、鲜明不为任何外力所惑的文化战略。有了这样的文化定力,企业家群体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服务与经营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科学地把握企业的一切。因此,农村合作银行要创造条件培育和发展自觉学习、善于学习;时刻关注世界知识前沿及其发展趋势,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企业家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农村合作银行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是员工的一种隐性收入,是给员工的最大福利。

   第三,要有科学的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理论主要是能否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科学管理相结合,使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地发展,这样才是科学的,反之是不科学的。企业文化就其根本而言就是一个大管理的概念,它的作用方式是增大产品的文化含量,提高服务于客户的文化品味,探索经营方式中的文化特征,培养员工的整体素质,更新管理干部的工作方式,最终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就企业家经营目的而言,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发展打好扎实的意识基础、经济基础、竞争基础。通过客户细分,实施目标客户战略和个性化服务等作典型,提高营销能力;通过增加服务过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和综合化、精细化程度的效应分析,提升服务竞争力;通过技术、产品、服务组合创新的深度效益分析,增长市场拓展力等等。此外,还可按行动——反思——论证——实践的程式,以行动学习法提升工作能力。

  第四,要有积极的文化措施。

  企业家群体优秀的的企业文化理论,如果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措施,就很难达到预定的目的。一个企业家群体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措施时,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抓住机会向广大员工灌输企业文化价值观念,进行优秀团队精神教育,认真组织员工以“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为主要内容,以体观“以人为本,崇尚信誉,追求卓越,服务社会”为风范,融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使企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

  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作用,虽然企业的兴衰、企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企业文化是企业兴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万事皆以人为本。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明确、鲜明、能凝聚员工为之奋斗的发展战略,就等于没有前进的方向。如果一家合作银行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那么它就拥有了最难以模仿和最强的竞争力,因此,先进成熟、富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是农村合作银行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

  第一,以弘扬企业精神为中心。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集中表现,是企业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有一个奋进的目标,并且还要有一个达到这个目标的驱动力,这个驱动力就是企业精神。诸城合作银行弘扬山东省联社提出的“改革创新、团结实干、廉洁高效、争创一流”的农村合作金融企业精神,把改革和创新作为推动合作银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有驱动作用。作为一种整体意识从潜在的自然状态发掘升华到显在的自觉状态,作为一面旗帜鲜明地树立起来,成为员工共同行动的原动力。二是对促进企业经营竞争活动有凝聚作用。企业精神能够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凝聚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合力。把合力变动力,把大多数不同觉悟、不同素质的人团结起来,用切实的行动去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三是对形成企业良好的道德风貌有塑造作用。企业精神依存于员工的意识之中,同时又通过员工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企业的各种经营生产活动,企业精神是这种经营活动的思想和精神力量,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目标追求、经营理念、管理原则,以及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总之,企业精神作为一种企业特有的意识形态,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群体意识。一个企业要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培育企业精神的多种因素,才能使企业精神的培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产生更大凝聚力。

  第二,以提高员工素质为根本。

  现代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素质的竞争。企业的一切经营生产活动都需要通过员工来实现,企业的基础是员工,所以,必须把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和龙头。并以企业价值精神和技术文化力、制度文化力的深度培育,提升队伍素质和经营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农村合作银行的生产力水平步入新高。一是提高员工素质是培育企业精神形成群体意识的客观要求。企业精神的作用在于凝聚和激励员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而这些作用效力的实现,关键取决于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只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进取心、科学态度和劳动技能;只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对企业精神的形成并作用于生产技术、管理等产生巨大效力;只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促进企业发展。二是提高管理者素质是培育企业精神的关键所在。面对市场经济,对企业经营者的重要性来讲,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总之,“人的资源是唯一能够扩大的资源。”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的成功是企业整体素质的存在,而整体素质是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要始终坚持人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中心,人是唯一起着主导作用的能动因素,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基础。以人为本才能使人的创造性、能动性、驱动力更大的发挥出来,从而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因此,创造学习型企业,以提高全员的学习力,建立共同的愿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特别强调在过程管理中培养员工的创造力,坚定不移的坚持岗位创业和展业兴社,力求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自我超越。

  第三,以体现员工价值为保障。

  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人化”。企业文化应该是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育人直至发展人。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与企业的管理、企业发展、员工的价值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企业文化才富有生命力,才使员工感受企业文化建设不空洞、不脱节、实实在在。为了用价值理念规范员工行为,使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我们要坚持抓住农村合作银行的特点,在把提高资金营运效率和效益作为企业文化价值观念来体现的同时,也把尊重员工当家作主的权利作为体现员工价值的有效途径。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全员的执行力。企业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激励功能。一种是建立考核体系。就是实行全员工资与绩效挂钩考核,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气氛,并根据逐年的经营发展,不断完善分配考核办法;另一种是建立评价体系。积极营造重知识、重人才、重业绩的用人环境。为员工的进退、干部的上下打开通道。另外,坚持岗位竞聘制和开展争先创优、星级服务标兵、优秀客户经理等评比活动,以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局。二是加强思想沟通,以提高全员的竞争力。企业文化是联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联结三个文明建设的纽带。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不仅取决于它当前的位子,而且取决于其发展的潜力。它的根本特点不只是高层领导的思考,而是全员都“动”起来,企业才有活力,也只有大家向同一个目标努力,创业才有合力。三是丰富文化生活,以提高全员的向心力。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其中也包括对员工生活的关心和人格、权益的尊重。为此,既要积极发挥党政工团等组织职能作用,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及全员健身活动,也努力围绕社会关注的大事、热点,策划一些有影响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在献爱心送温暖的同时,也大力宣传我们农村合作银行“统一形象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网点设施,统一广告用语”的优越感,同时也在社会上塑造了农村合作银行的社会认同感。

  第四,以服务企业经营为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实现其经营服务目标。所以,农村合作银行文化建设必须围绕经营服务这个中心开展,将企业理念融进全行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一是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风险文化,富有凝聚力的风险文化是农村合作银行宝贵的精神财富。二是以人为本,严格管理的管理文化,管理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是无止境的追求,三是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创新文化。现代金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必须通过创新获取新的竞争力,但同时必须意识到,金融创新只是一种手段,其效果的实现离不开深厚的文化根基,离不开高效完善的管理平台和运作体系。四是团队精神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社兴我荣、社衰我耻。使广大员工在一种精神愉悦中,保持蓬勃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的学习中,进而推动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高效、稳健运行。

  总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建设的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农村合作银行在打造企业文化时,要同企业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围绕打造“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效益”这个主题,定期对企业文化进行审视、分析、再造和提高,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新的目标,以指导企业文化的创建,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而保证企业具备持久的竞争力,真正提高农村合作银行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农信社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 自农村信用社改革启动以来,其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业务发展的同时,由于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此项工作抓得不紧,淡化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在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业务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重业务经营轻思想政治工作倾向。多数基层信用社的领导认为信用社是经营金融业务的企业,拓展业务是信用社的大事,只要业务发展了就行,思想政治工作抓不抓没关系。甚至有些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团组织的事情与企业的业务领导无关。由于一些信用社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模糊认识,因而在农村信用社出现了重发展业务、轻思想政治工作,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

  二、存在感情投资代替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在农村信用社,有一些领导利用感情投资力量来管理职工,在职工生日、操办婚丧事以及有病、有困难时送些礼品,解决一些困难。由于感情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人的凝聚力、向心力,因而在一些信用社领导的心中产生了感情投资能代替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

  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单一,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基层农信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沿用着“读、讲、听”的传统灌输方式进行,会议一开,文件一读,领导一讲,大家听完了事。全然不顾员工的领会程度和感受,更没注意了解、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和行为活动规律,缺乏针对性。加上,形式枯燥无味,对教育对象缺乏吸引力,影响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农信社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程度,更谈不上预见性。

  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无时不在发生新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随之变化,这就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在思想上要贯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针对信用社在不同情况、干部职工的不同思想和问题,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既改造自己,同时又改造别人的工作。信用社领导班子成员的一言一行对员工具有无形的启示和感召力,对员工的影响非常大。“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从领导班子入手。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自身的党性和道德修养。领导班子成员理应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模范执行者。这就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有较高的党性和道德修养,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要不做。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与员工同甘共苦,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感情投资结合起来,并把握感情投资的度。思想政治工作与感情投资都有凝聚人的共性,但两者在阶级性、目的、效果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单纯的感情投资是建立在钱物和江湖义气之上的,容易出现拉帮结派、朋党政治现象。思想政治工作与感情投资相结合,就是在利用感情投资这个特有的神奇功能时,用思想政治工作来把握原则,把握感情投资的度,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职工的行为,在充分理解和形成人格的前提下,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同志关系,达到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目的。

  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解决干部、职工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农村信用社的工作实践中,要重视存在干部、职工思想中的问题,并通过做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找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也只有这样,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组织形式上,要把政工干部“唱独角戏”改为党政干部“大合唱”;在教育内容上,要把贪多求全改为精而管用、切实可行;在教育方法上,要改变脱离业务工作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去,促进农信社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把信用社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一并安排、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实行一体化,使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业务发展,业务的发展又对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根据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机构分散的特点,将单调、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教育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使其形式多样化。一是以教育为主线疏导人。要聘请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党校、司法、人行等部门的同志为教师,对全体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知识、党的纪律、金融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定期集中学习政治、业务知识。广大员工也要积极开展自学,通过教育,使广大员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人。为使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有效,应多举行诸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体会交流、先进人物报告会、业务工作竞赛、先进帮后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热爱信合、为信合事业贡献一切的工作热情。当然,组织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要有针对性,切忌搞形式主义、走过场。三是以解决实际问题凝聚人。要以解决职工关心的问题凝聚人心,比如在干部任免、人事调动上要坚持原则,量才录用;帮助职工解决家庭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取得职工的信任,使职工们感到组织的温暖,并同他们建立平等的同志式人际关系,保证信用社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信合事业的健康发展。 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现状
近些年来,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较快,贷款高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盈利能力,提高了农信社的社会知名度。但是,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不良信贷资产额和不良资产比率也直线上升。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效防范风险,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现状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发放未严格执行信贷发放操作程序,贷款发放把关不严。一般借款自上而下,先取得上级贷款意向,再向下逐级办理,致使基层信用社信贷人员错误认为既然上级已经有贷款意向,我们遵照办理。这种与商业银行自下而上实行贷款营销的逆程序操作使相当一部分信贷管理人员淡薄了风险意识,甚至会出现第一手调查材料就存在虚假、谎报、瞒报等不真实反映的瑕疵行为。

  欧元区拟千亿欧元驰援爱尔兰   欧债危机或已卷土重来爱尔兰尚未松口求救  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16日将爱尔兰危机描述成事关生死存... [全文] [评论] ·银监会严查房地产信托风险 [09:10] ·岁末将至银行重点突围“存款之困” [08:31] ·北京新增房贷跌出行业前五 [09:10] ·快讯:上海静安住宅大火53人遇难 评 [10:54] ·一客机在苏丹降落时坠毁起火 评 [14:51] ·亚运会今晚开幕 中国旗手尘埃落定 [09:43] · [15:51]   二、担保抵押流于形式。当前农村信用社除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外,一般为防范信贷风险,采用担抵押保形式贷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偏高或对有权部门评估的权利价值认可比例过高。在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不够处置抵押物时,其变现价值不足抵偿贷款本息,有的甚至还要付出昂贵的资产保全和执行费用;二是对有抵押、担保人的能力调查不实,出现一人多保、交叉互保等情况,平时对担保抵押物监管不严,潜在风险大;三是签订抵押担保合同范本不一、要素不全、主体不符,诉讼时致使担保抵押合同无效,形成无效抵押。

  三、信贷资产质量反映不够真实。一是未及时调整贷款占用形态,即使已经形成不良贷款却仍旧在正常贷款科目反映,如个别农村信用社按贷款五级分类反映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例高达70%以上,按照建设银行损失贷款对利润影响的公式测算:增加1000万元的信贷资金损失相当于发放12.9亿元贷款或增加14.96亿元存款或相当于1058万元中间业务所创造的效益,依此看来,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隐患较为突出;二是贷款到期转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三是放贷收息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信用社为片面完成收息任务、盈余指标,一味追求虚假利润,不惜成本放贷收息,用新的违规行为掩盖了已经暴露的信贷风险。

  四、贷款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乏力。一是贷前调查不够深入,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分析不准,重视不够,只片面注重第二还款来源(即借款抵押物的变现处理)二是贷时审查与贷款审批有待加强,部分信用社、县联社信贷岗位人员既是贷款审查岗,又是贷而参与贷审会人员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所知甚少,难免会造成决策失误,存在未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的现象。三是疏于贷后管理,重放轻收轻管理思想严重。农村信用社由于贷款笔数多,金额少,信贷员未实行客户经理制,有些大额贷款发放后根本无人问津,对借款人的经营、资金使用情况不了解,一旦贷款形成风险,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预防。四是信用社各岗位之间,县联社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会计、稽核人员在行使监督职权上缺乏独立性、权威性。

  五、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一户多借贷、交叉借款、跨区域借款等违规借款的调查信息不能通过信贷咨询系统及时了解,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信息得不到及时发现,致使多头借款、一户多社交叉借款现象普遍。

  六、企业改制破产影响严重。由于企业认识和动机的偏离,加之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企业改制和破产给信用社信贷资金造成了巨大风险,逃债,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大量信贷资金被吞食、流失。

  七、不良资产的处置滞后,贷款责任追究不力。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由于平时预警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待处理时比较棘手,收贷费用成本过高,尽管资产保全部门通过多渠道努力盘活清收,结果多是本息难以清偿。由于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未进行责任划分和认定,致使对违规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未严格执行处罚处理,有的只是简单的经济处罚,未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治理,有的根本没有实行责任追究,致使责任不清,加之信贷管理人员调动频繁,接任者不理旧帐,责任追究形同虚设。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一、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理念。信贷风险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信贷人员在贷款业务操作过程中必须坚持贷款“三性”的安全第一、防范风险、执行政策的原则,像商业银行一样每个季度定期组织各种信贷培训提高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自上而下全员树立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在整个信用社系统营造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二、坚持市场定位、立足服务“三农”。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投向上要始终坚持以“三农”为主,以小额贷款为主,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支农服务水平,占领和巩固农村阵地。基层信用社、分社除发放小额农户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外,严格控制大额贷款的投放,防止垒大户形成贷款风险;城镇信用社在贷款投放上可适当放宽条件,采取实行贷款营销足额担保抵押的形式进行资金运用。

  三、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一是除小额农户贷款外全面实行信贷项目责任制办法,分信贷经营主责任人和信贷经营岗位责任人对每笔贷款的发放及收回整个环节进行责任划分,该责任不受本人调离岗位的影响,为终身责任制,如果形成信贷风险按此责任划分后实行责任追究。二是全省农村信用社统一规范借款合同文本。从信贷业务的受理、调查评价、审查、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档案管理整个操作流程制订统一的标准样本,依法做好贷款风险的防范工作,确保全省信用社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规范信贷发放用纸。三是强化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工作,真正建立审贷分离的约束机构,实行“审、贷、查”三岗分设,定岗定责、权责统一、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有条件的县联社还可成立风险管理部严格实行审贷分离,把信贷风险从事后认定改为预警式管理。四是严格担保抵押手续,担保抵押的意义在于当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风险时,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而建立的一种补偿机制,使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得到化解和转移。因此,在办理保证担保贷款时,必须加强对保证人担保资格和能力的审查,在办理抵押担保贷款时,不仅要看抵押物的原值,更要看抵押物的可变现净值,一般不得超过变现值的70%,在办理质押担保贷款时,除与出质人签订相关质押合同外,一般借款期限在一年内不得超过质押现值的90%。

  四、真实反映贷款占用形态、建立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在贷款按四级分类管理下,大多数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九十年代的管理模式一样,对贷款占用形态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来执行。管理层在管理中难免有点缺乏章法和条理,经常顾此失彼,导致信贷资产低效率,随着业务发展需要信贷风险管理越来越讲究动态化、系统化和数量化。原先那种简单、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竞争需要,农村信用社应尽快建立以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系统、信贷风险预警系统、贷后监测系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等共同组成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一是要认真做好信贷数据的基础管理工作,及时录入客户数据确保准确、及时、完整、按信贷风险五级分类真实反映。二是加强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的信息反馈,农村信用社要及时加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咨询系统,通过查询,能够及时掌握客户的基本信息资料和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或在其他行、社借款情况。三是及时搞好贷后检查,主要包括客户检查,信贷风险检查和担保检查。由贷款经营主责任人或岗位责任人负责实施。并对检查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负责。对未按合同使用资金和还款结息的等违约客户进行重点检查,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呈报风险管理部门存档。四是对出现以下预警信号的客户进行风险调查评价。由经营主责任人或岗位责任人跟踪了解情况,及时提出纠正或处置方案,报有权人审批实施,预防和减少信贷风险。(1)按贷款风险分类结果,贷款形态由正常转为不良贷款;(2)贷款连续两个结息日欠息;(3)不合规贷款,存在风险隐患的贷款及到期不能履行还款约定的贷款;(4)借款人从事有风险很大的行业,虽然暂时未出现风险,但容易因市场波动出现负面大幅度变动;(5)借款人采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而取得贷款;(6)借款人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失踪、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其继承人、监护人、财产代保管人拒绝继续履行借款合同;(7)借款人卷入或即将卷入重大的诉讼及其他法律纠纷,足以影响其偿债能力;(8)内、外部审计及上级相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客户。

  五、加大对不良信贷资产的处置和责任追究力度。对已经出现预警信号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风险管理部门或信贷部门将不良资产基本情况移交资产保全部门,由资产保全部门牵头,稽核、纪检监督部门,人力资源部门派员配合成立小组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调查,按责任进行认定。资产保全部门按借款合同要及时进行资产保全或法律诉讼程序依法收贷,小组其他成员要按照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中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分清责任,对属于市场风险或违规操作进行定性,确定信贷主经营责任人与信贷岗位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划分,再按照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责任赔偿和行政处理,直至该笔不良资产执行终结完毕。同时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进行新老划断,采取责任清收和行政、法律手段出台相关清收措施进行考核,逐步化解和盘活不良信贷资产,提高资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