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司法鉴定费用:五星级远程教育站点 小路社区材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2 23:44:23
五星级远程教育站点——北海街道西小路社区
西小路社区是一个新老结合的住宅小区,东起西小河,南连胜利西路,西贯府山西路,北止老国道(北海路),是三面环路,一面临河,环境优雅,风景秀丽。现有住户2401户,7228人,有楼群65幢,古式台门25个,有在册党员180名,在职党员236名,青少年688人,老年人735人, 失业人员629人, 共建单位8家。
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播放点坚持“打牢基础、服务中心、开拓创新、形成特色”的思路,以“围绕中心、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层实施”为原则,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居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建立了“四化四学三结合”的学用工作新模式,即以“四化”标准夯实学用基础,以“四学”法创新学用途径,以“三结合”发挥学用成效,实现“一点多用,一站多能”,不断提升远程教育工作水平。在服务党员和居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特别是2010年,社区远程教育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社区健康科普馆为载体,将远程教育与科普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远教科普实践基地,在增加学习趣味性和增强实效性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特色工作主要做法
一、把社区健康科普馆建成远程教育实践基地。社区充分整合社区现有资源优势,将远程教育与投资近15万元的市区首个社区健康科普馆融合为一体,建成现代远程教育实践基地。健康科普馆内设全民健康厅、科学营养厅、人生历程厅和科普讲座活动厅,以健康“四大基石”为教育主线,以居民科普健康教育为主的全新科普教育场馆从科学普及的角度去诠释现代人的健康理念,社区将远程教育科普课件与科普馆的科普模型操作相结合,党员群众能够把一些深奥的科技理论知识在直观感受的过程中理解吸收。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科普教育平台。
二、把实践基地建成社区居民接受远教的培训站。社区将党员群众关注健康、就业技能培训、科普知识等作为学习重点,制订远教学用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党员群众进行教育,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远程教育学习,以此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技能,营造社区内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同时建立 “科普远教网吧”,配备10台电脑,购买了30多盘有关医疗保健、生殖健康、合理饮食等内容的光盘,每天免费向党员群众开放。党员群众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到网吧学习,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像一些科学技术方面的节目,大家可以重复收看,而不用再担心没时间收看或记不住学习内容。网络营造了快乐的学习氛围,也使居民享受到了健康网上冲浪的乐趣。
三、把培训站建成培育学用典型的综合学校。社区注重培育典型,强化学用结合,以点带面,以面盖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科普实践基地”教育的作用。如社区党员王锡祥对健康科普馆的健康饮食,平衡营养模型非常感兴趣,平时也要求观看这方面的教育片,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提供的食品制作等各类信息,掌握并精通了保健菜肴的制作等方法。社区以他为典型请他在党组织生活上进行保健菜肴的制作方法的讲解,带动其他党员群众学习,培养科学饮食习惯,宣传健康的饮食文化。同时,社区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菜一故事,饮食大拼盘”活动,带动居民群众“学用结合”,烧自己拿手菜,比谁吃的既营养又美味。
培训基本成效
通过探索“远程教育科普实践基地”学用模式,不仅使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效得到体现,同时也提高了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倡导了文明社区氛围。
一、筑牢干群“连心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无偿为广大群众提供知识、技能,在群众眼里,远程教育架起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有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强化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
二、铺就科普知识“高速路”。依托远程教育丰富课件资源和社区健康科普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亲身体验活动,将一些深奥的科技理论知识化解为浅显易懂的具体现实,极大地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学习兴趣。以科学养生为重点,不断完善老年人科学服务。以“合理膳食,科学配餐——快乐午餐”、“心里平衡,科学调试——爱心对对碰”、“适量运动,科学锻炼——健康加油站”、“戒烟限酒,科学养生——多彩娱乐角”四大板块架构的“心怀阳光关爱老人,科技普及渲染魅力”老人服务项目,通过该项目的设立和不断完善,使社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逐步渗透,提高了老年人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倡导老年人科学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目前,已开展各类教学活动16次,受教育人数达1000人次。
三、搭建技能“加油站”。社区以科技培训为抓手,着力提升失业人员科学素质。如利用远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组织计算机操作、十字绣、手工编织、家政服务、缝纫裁剪等10余个项目的技能培训与实践服务。帮助他们掌握一门或几门技术专长,培养了社区就业带头人和再就业典型7人,有4名残疾人、46名“4050”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岗位,消除了“零就业”家庭,使他们亲身感受到科学技术给自己带来的实惠,扩大了科普受益群体数量。
四、提升文明“助推器”。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科学知识、创业技能;提升了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情绪,社区以科学教育为支点,积极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如开展科学幻想绘画比赛、青少年手抄报展览、绿色小天使演讲会、“善待地球、节约资源、保护树林”摄影比赛、剪纸比赛等科技、科学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注入更多的科普元素,活跃社区科普活动氛围,青少年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提高了党员群众创业创新本领,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推进建设和谐社区步伐,提高了居民科学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