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h3模拟火车视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教育感言摘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3:39:57

《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教育感言摘录

  感言1
  基础教育的四大目标:一是保持欲望----学生的生存欲望与学习欲望,二是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三是增长智慧----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四是提高品德----造就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与基本做人道理。概括的说,“保持欲望、养成习惯、增长智慧、提高品德”是基础教育的四大目标。
  感言2
  学校管理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尤其是课堂教学管理为中心,狠抓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的提升,狠抓学生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要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狠抓重点、难点与训练点的落实。
  感言3
  教学改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程改革,二是课堂改革。课程改革由政府说了算,课堂改革由教师说了算。课程改革是物质保障,课堂改革是人才保障。好教育需要好课程,好课程需要好教师。
  感言4
  教师应“藏起一半爱给自己,奉献一半爱给学生”。这里所讲的“藏起一半爱”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学生与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能什么都替代、包办,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要舍得把课堂时间乃至整个课堂都科学的还给学生;二是教师要挤出一点时间充实自己,不要一味钻到“题海”里去挣扎,当教师自己得到充实提高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爱奉献给学生。
  感言5
  教师的第一角色是“骗子”。最优秀的教师就是最高明的“骗子”,其高明之处在于把学生“骗出”自信,“骗”向成功。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能够引导教师把原本普通的孩子“骗”成特别优秀的人;武钟英能够从教查四角号码字典开始逐渐救活钱梦龙;那位大度的英国校长能够把杀了自己宠物狗的麦克劳德培养成为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还有那从学生尖尖的十个小指头就能“预言”罗杰。罗尔斯将成为纽约州长的皮尔。保罗校长-------无不说明同一个教育原理-------最优秀的教师就是最高明的“骗子”。
  感言6
  课堂教学的“五种地方观”是: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是师生情感与信息交流的地方;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
  感言7
  教师的“七种课堂角色”是:教师应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与诱导者,教师应成为学生智商、情商、道德商的培育者,教师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自信成功机会的创造者,教师是课堂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教师是自由、民主、平等、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潜能、独特个性的开发者,教师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优良品德的塑造者。
  感言8
  课堂教学应实现“五化”。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有“五化”总趋势,即自主化、合作化、问题化、科学化与未来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应沿着“五化”的方向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同行。
  感言9
  教师要带着三洋宝贝----“爱心” “激情”与“微笑”走进教室。教室是爱的诞生地,教师是爱的使者。教师之所以比父母伟大,因为他们爱的是别人的孩子。缺乏爱心的教师不会创造教育奇迹,缺乏激情的教师不会诞生高效的课堂,缺乏微笑的教师不会取得良好成绩。
  感言10
  教育的价值就是把人的潜能变为能力、把可能变为现实。与每个人生来就能吃饭一样,每位学生都拥有能够学习的潜能,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的这种学习潜能化为学习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感言11
  把“一维目标”拓展为“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突破;把“三维目标”简化为“二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进步。教学应摒弃虚伪,抛弃形式,杜绝表演,讲求实效。
  感言12
  课堂指令“三要素”是指:“明确的任务”“预定的时间”与“恰当的评价”。课堂指令是教师信誉之所系,是课堂效益之保障,是学生信心之源泉。没有教师完整的指令,就没有高效的课堂。
  感言13
  把课堂还给学生有三层含义:一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二是把思维空间还给学生,三是把表现机会让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是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物质保障;把课堂还给学生,实际上就是把学习权利与学习能力还给学生。
  感言14
  课堂教学的“三大结够论”是指教师讲授、课堂互动、当堂练习。一节完整的课堂,必须有“教师讲授”“课堂互动”“当堂练习”这三大基本结构。缺一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谈不上高效的课堂。
  感言15
  课堂教学的“三分课堂论”是指在一节课40---45分钟的时间里,教师持续授课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学生当堂练习的时间保证10分钟。
  感言16
  教师的基本素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科基本专业素质,二是教师基本职业素质。前者代表“博学”,后者代表“善教”。博学也许只能诞生合格教师,既博学又善教却可以诞生优秀教师。中小学需要专业型教师,更需要职业型教师。
  感言17
  教师教学替代是中小学课堂无时无处不在发生的普遍现象。比如:长期以来,教师靠一己之力批改学生作业,这就是一种无形的教学替代。最糟糕的教学是“课堂替代”,最糟糕的替代是思维替代。努力减少替代是诞生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感言18
  课堂教学应坚持“两个凡是”: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是,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教师绝不占用。为减少替代,课堂教学应坚持“四不-”----“不以讲代教、不以教代学、不以少数代多数、不以口头代笔头”
  感言19
  课堂教学的“五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习惯、基本情感。其中基本情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石,基本方法与习惯是学好知识的保障。
  感言20
  教师“威信”应改为教师“信誉”。“威信”的提法会给学生以居高临下的感觉;“信誉”则包含诚信与信誉,会给学生以平等亲切的感受。文明授课、尊重学生、知识渊博、风趣幽默是影响教师课堂信誉树立的四大要素。
  感言21
  在课堂上,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是站在众多学生面前,却进行着“目中无人”的教学。教师的课堂目光之远近与宽窄,间接反映出教学经验之富缺与学识之深浅。可以说,从一位教师上课眼神的远近中,就可以看出这位教师职业前途的大小。
  感言22
  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成功体验,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的灵丹妙药。课堂正面表现是学生获得课堂成功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判断一节课是否是好课,可以用学生课堂表现的数量与质量来衡量。
  感言23
  学生时代如果讲究学习的实效,成年时代就会讲究工作的效率。因此,培养学生的实效意识十分必要。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让每间中小学教室里都有一只时钟,让每位中小学生心中都装着一只“时钟”。
  感言24
  好教师一定是教程简明、指令清晰的教师;好课堂一定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节课只解决一到两个主要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什么都想讲清楚,那么学生也许什么都不清楚了。
  感言25
  “课堂六量”是指:一节好课要有足够的“信息量”、较大的“思维量”、一定的“延伸量”、恰当的“媒体使用量”、足够的“课堂表现量”与“成功体验量”,以维持学生的学习欲望。
  感言26
  学好微笑、学会激励、学会宽容,是教师的三大基本职业素养。一位教师如果没有学会宽容,至少也要学会激励;如果没有学会激励,至少也要学会微笑;如果连微笑也学不会,请别急着上讲台。
  感言27
  按职业素质可将教师分为三类:三流的教师让学生获得知识,二流教师让学生拥有能力,一流教师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教师是一个需要智慧、勤于思考并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艺术性行业。
  感言28
  按专业素质也可以将教师分为三类:三流教师忙于事务,二流教师乐于积累,一流教师勤于思考。如果想成为一位好教师,就要先成为一个勤于思考的人。
  感言29
  我只相信学生的笔头,不太相信学生的口头。保证每节课学生有15分钟的课堂练习底线,是解决普遍存在的“重口头、轻笔头”教学现象的有效对策。
  感言30
  中国许多教师在相当部分教学时间里,是在“课堂欺骗”中度过的。在动听的课堂师生对答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是教师被学生欺骗。减少课堂欺骗,永远是教师的课堂追求。
  感言31
  课堂“十剂”:灵活的教法是课堂的保鲜剂,恰当的激励是课堂的兴奋剂,真诚的掌声是课堂的润滑剂,慈祥的微笑是课堂的融洽剂,风趣的语言是课堂的调节剂,欣赏的目光是课堂的激欲剂,形象的手势是课堂的直观剂,合适的媒体是课堂的增效剂,学生的互助是课堂的优质剂,师生的互动是课堂的高效剂。
  感言32
  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这是课堂教学从“以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发展的重要标志。换言之,课堂不仅是师生增长智慧的地方,更是师生共同感悟人生、享受生活的场所。
  感言33
  高效教学,首先是师生情感、学科情感的建立,其次才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搜。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首先是情感的,其次才是知识的。把知识的重难点等同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这是长期以来的一个教学误区。
  感言34
  所谓“无情教师”,就是那种忽视师生情感交流的,缺乏情商的教师。那些只重视知识传递,不重视学生情感培养的教师,是缺乏经验与智慧的教师;那种建立在缺乏师生情感基础上的教学行为,是一种纯商业的行为。
  感言35
  自然界之所以美,缘于简单;人体之所以美,在于简单;科学公式之所以美,还是由于简单。可见,追求简单就是追求美,简单的课堂就是美的课堂。因此,精炼的语言与简明的教程,应成为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感言36
  让学生在课堂上举起手来,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追求,而且是教师教学成功的标志,更是学生学习信心与求知欲望的体现。最不愿看到的课堂场景,是学生原本举起的手,在教师的折腾与忽视下悄悄地放下。
  感言37
  所谓课堂“六实”,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实景、实物、实图、实例、实用与实验”这些直观性教学手段的应用。直观性教学原则,是符合人类接受新知特点的教学真理,必与教育共存亡。
  感言38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道理要靠“自我感悟”而不是“直接告诉”。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重视培养学生感悟知识、感悟人生的能力。
  感言39
  书是学生学出来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在学习上对教师充满希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教师的课堂角色有“三导”-----教导、指导与诱导。教师的课堂责任主要是教导学生爱学、指导学生会学、诱导学生自学。
  感言40
  教师漠视学生的课堂表现,大多是从“淡望”学生到“淡忘”学生开始,最终沦为“目中无人”的教师。为此,教师要站在讲台授课,走下讲台指导、走进学生身旁、走进学生心中、关注学生表现、关注学生感受。
  感言41
  有经验的教师相信学生,缺乏经验的教师相信自己;有经验的教师学会“偷懒”,缺经验的教师学会“替代”;有经验的教师追求越教越少,缺经验的教师追求越教越多。
  感言42
  教师要把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寄托于学生。教师的教育智慧不在于自己使劲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勤奋学。
  感言43
  在课堂教学中,推广“双重标准”是实施因材施教、个性教学原则的重要对策;实施“双重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应试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感言44
  一位好教师,应当从“学会发完整指令与双重指令”开始。从“单重教学”向“多重教学”转变,是一位教师从初级教师向成熟教师转变的标志之一。
  感言45
  课堂就像战场,没有一场战斗是无关紧要的,没有一个课堂是可以掉以轻心的。一场失败的战斗,牺牲的是战士的生命;一节失败的课堂,牺牲的是学生的信心。决战课堂,就是不让任何一节课由于教师的轻视与大意而失败;决战课堂,就是不让任何一位学生由于教师的课堂失败而失去信心。
  感言46
  常见的16种课堂:最可怕的课堂是教师唱独角戏,最乏味的课堂是教学方法单一,最失败的课堂是平均用力,最低效的课堂是教师替代,最沮丧的课堂是学生睡觉,最无能的课堂是教师动怒,最忌讳的课堂是点名批评,最讨厌的课堂是教师拖课,最反感的课堂是教师“骂堂”;最生动的课堂是互动互助,最活跃的课堂是学生抢答,最和谐的课堂是人格平等。最成功的课堂是信心树立,最高效的课堂是当堂练习,最迷人的课堂是“五声”响起,最有价值的课堂是感悟人生。
  感言47
  好教师诞生于教室里,而不是成长于办公室之中。优秀教师大都有“三个时间不等式”:花在教室里的时间大于坐在办公室里的时间,研究学生的时间大于研究教材的时间,关注学生如何学的时间大于关注教师怎样教的时间。
  感言48
  把“教师要提着红笔巡视课堂”列为教学常规,这也许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一枝普通的红笔,握在优秀教师手上可能变成一枝改变学生学习命运的“课堂神笔”。教师巡视课堂有三个任务-----指导、帮助与评价,尤其是激励性评价。红笔正是帮助教师完成这三个任务的神奇之笔。
  感言49
  如果一位学生的学习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由于问题的堆积,用不了几节课就可以摧毁这位学生继续学习该学科的信心。两级分化、厌学、逃学等现象就由此悄然诞生。因此,学校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
  感言50
  学会课堂的快速指导,是新形势下教师必须掌握的职业本领,没有学会在课堂上快速指导学生的能力的教师,很可能无法实现全面提高教学成绩的理想。可以说,教师学会课堂快速指导之日,就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