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手机版:【盘口解析】(10) - 花似雪 - 中国经济网 经济博客 国家经济门户-经济博客 - 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8:21:48
识别盘口量能的技巧

 

  不要一看到放大量就跟进,有时候放量是很危险的,此时间要注意放大量时,均价线如果向下,不能买入,这说明是假买进真抛出的量。当股价跌到一定的时候,你若发现抛盘加大,而价格却不随着抛盘而下跌,此时你就可以买入了。这同样也是大量。要仔细对比,才能做到操作自然。盘中要注意量的问题还有一个,那就是一般散户无论买卖都很少,有三位数四位数的买卖单的,只有主力才有,主力有时也不用整数买入,比如168手、519手、188手等,这些看起来酷似散户的买卖单,谁知道现在的主力他已摸透了散户的心理,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高点主力在对敲盘。
  无论是做中长线还是做短线如发现突发巨量,尤其是在高位,此时你就得警惕了,判断识别是否到顶了;若在底部放大量,大可不必担心,看好自己关心的股票瞄准好买点就行了。
  做短线的技巧:
  此技巧也许人人都会,但要把握好买卖点却不容易,此话当然不是对高手而言的。做短线先看60分钟的短线指标,KDJ是否在20附近已开始交金叉,如果已交金叉再去看5分钟线里的20日、30日均线是否在半年线以下走平或略微上翘,此时股价如突然放量下跌而20日、30日均线向上的形态不改变的话,可以大胆买进。只要是20日、30日均线在半年线附近由下降到走平略带上翘的都可买入,更精确点可参考KDJ指标和一分钟线。
  在以上的条件下,此时的短线买入同样也要结合量能的变化。如已放量,你还不买进,再等就赚的少了,所以只要出现以上这种形态的包括年线、季线30日线、20日线10日线、5日线全交在一起趋势向上的,那就别犹豫了,买进等获利。一般第二天不少于3%以上的获利(保守说法)。买进之后就要考虑到卖出,看好自己手里所持股票的短线指标,短线指标KDJ到80、90以上时,J线触顶时,此时5分钟若突发大量,股价突然上升,此时就是短线卖出的机会。最慢也不能慢于第三个5分钟抛出,有时第二个5分钟的股价高点比第一个突发大量的高点还高呢。看5分钟线,一般情况它也不突发大量,就是温和的放量向上,若遇这种情况,看看分时均价线,是否还是朝向上的一个方向,如果形态变缓变平,力马抛出。
  做短线关键还是多看少动,不到我的买入点,坚决不买,到了计划好的卖点果断的抛出,养成习惯不贪准会赢。做短线要选择当时的热点股、超跌低价小盘股。当然资金量大,我还是主张选择大盘股。关键是到抛时出手利落,因为小盘股成交太缓慢,甚至错了时间不得成交,大盘股则不然。做短线也要结合看大盘,当但盘上冲时,80%-90%的个股都在顺势上冲。当发现大盘回落时,你的5分钟指标又到顶,甚至5分钟已放大量,正是你抢先一步抛出获利的好时期。
  讲一个实例:哪天见了600361第一天收中阳,第二天看盘又低开到它第一天开盘时的价,甚至还低一点,此时不必惊慌,有资金,可以果断大胆的买入,此叫“双龙出海”。“双龙出海”往往是在股价突破前期高点之上的途中出现的。“双龙出海”形态出现后,此股还有一段涨升的空间。
  做短线要选择在大盘在低部区域震荡,个股震荡上行的上升通道的票最为合适。


                 


看盘细节

 

看盘细节之一 开盘放量上冲的背后: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某股在开盘后突然出现急速的放量上攻态势,往往半个小时甚至十五分钟的成交量就要超过平常一天的成交量。

 

  对此有一种明确的说法:放量跟进。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任何一个股票来说,抛盘每天都会有,而且上涨后抛盘会更大。所以股价上涨的话,成交量自然是会放大的。但这里所说的放大并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概念,比如大势走好的中期背景,或者个股基本面的长期利好等等。而如果在个股的基本面上没有任何消息,大盘的走势也比较平稳甚至下跌的情况下开盘后就放量上攻,那就不能轻言“放量跟进”了。
  如果完全放弃类似“放量跟进”之类的个人主观意愿而进行客观分析的话我们就会对这种情况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假设基本面和大盘都比较平静,那么开盘后的一小段时间里成交量仍然应该是非常小的,现在突然出现放的很大的成交量,明显是不正常的,一般来说这其中大部分的成交只能是主力之类的投资人在运作。
  可能性有两种:主力想往上做,或者是想出货。
  既然想往上做,那么为什么还要自买自抛呢?就是冲着“放量跟进”这句话来的,想吸引市场的注意力,吸引市场参与。道理很简单:主力已经不愿意再增加筹码了。
  在大盘盘整甚至下跌的途中要想不增加筹码而拉高股价是职业操盘手的最高境界,因此尽管有如此招数但主力最后的结果仍以失败居多。实际上在短暂的放量上冲以后股价马上就被打回原地的例子并不少见。
  因此想短线跟庄的话绝对不是这种时候。
  对于主力来说,这一招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抛盘起到一种威慑的作用。
  股价的上升有三种原因:市场买盘推进,主力买进推高和市场抛盘减少。
  主力在大部分情况下面对的就是抛盘。对于手拿抛单的投资人来说,一旦股价涨上去以后就会把心里预期的卖出价提高,从而相对减少市场的抛压。
  因此主力要把股价打高。
  为了达到尽可能的少增加筹码,主力只有在一天中交易最清淡的时候往上打。闭着眼睛想一下就知道,开盘以后就是最好的时段。
  尽管盘中经常会看到主力运用这种招数,但其实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一定要放很大的量。关键是股价上去以后不能很快就掉下来,这才是解决之道。

看盘细节之二 蛛丝马迹:



说到从散股(即没有主力的股票)中寻找主力的痕迹,确实还是需要用一些办法的。
  其实主力只是一个名称而已,因为进行实际操作的还是具体的人。而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反映到操作上面来说就是方法多种多样,建仓的过程也是五花八门,因此单靠某一种办法是很难识别主力的建仓行为的。
  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主力做项目这个最终的目的来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用一些针对性的办法进行跟踪。
  建仓的目的只是为了买进尽可能多的筹码,因此在这一个阶段该股票的市场买盘绝对会多于抛盘,也就是说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方法,只要某一个股票在市场上的表现出现了求大于供的状况,主力的身影就出现了。
  当然这里还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该股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第二,整个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现在我们只需要将精力放到市场的供求关系上来就可以了。
  供求关系只能通过市场交易来得到体现,因此成交价以及成交量是关注的唯一方向。但仅仅靠盘后的一些分析意义是不大的,有些观点认为放量就是信号,此言差矣。举例如下:
  某股在低位徘徊,某几日出现放量,价跌,疑是主力建仓,实是某一大帐户因某种原因出货,大手笔砸出而已。后几日又出现放量,价再跌,实是前两天市场接进的筹码原想抢超跌反弹,因迟迟不见反弹而杀出。
  实际上成交量到底多少才算多或者少是很难把握的,有时候随大盘的上涨或下跌也会放量,这是非常正常的。因此依靠日线图并非良策,只有在即时行情中才能寻找到蛛丝马迹。  睁大两眼盯着行情走势图,注意每一笔成交的情况以及随时变化的接抛盘价位和数量,这才是寻找主力建仓痕迹的根本大法。
  只要有非常规的成交或者接抛单,就是主力的身影。
  这里并不是说每一次,因为市场的偶然性很大。但如果这种非常规的交易连续不断的出现,就不能认为是市场所为了。
 比如在交投清淡的时候,每到上挡出现稍大一些的挂单总会有主动性的买单将之打掉,有时候还留下一点点装门面。根据市场规律,这类买单完全可以挂在下面,除了极个别心急的以外。这种现象表明有主力在要货。
  又比如在大盘走弱时出现恐慌性的杀跌盘。根据市场规律,这类散股不存在集中性的打压盘。所以是主力在压价,一方面希望在更低的价位建仓,另一方面也希望吸引更多的杀跌盘出来。
  类似的现象是非常多的,只要我们牢牢记住这是一家散股就可以了。具体的做法就是假设自己是一个散户,正在买卖该股,仔细观察整个交易过程是否按照散户的原则在进行。
  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辛苦。但一旦抓住了黑马,以后就不用这么费力了.

 

看盘细节之三 注意:买盘变了



几天前,一直关注的某股跳高9分钱以8.09元开盘并伴以5万余股的成交量,等于10天均量线的十分之一。
  通过报纸找到了理由:一传媒公司成为ST金帝新的大股东。上海证券报上有一篇关于看好传媒类股票的文章,该股恰好也具有传媒概念。
  随着ST金帝封上涨停,该股开始回落。我特别注意到:随着价位的回落,原先接在下面的单子开始出现频繁的变化。
  比如股价从8.05元回落,下档的接盘价位分别为8.04元、8.03元和8.02元。由于今天放量,所以接盘都在三位数,也就是万股以上。关键是接盘的数量在不断变化。
  假设8.02元有135手(即13500股)接盘,瞬间变成了87手,减少了48手,随后又变为120手,增加33手,接着又减少,又增加等等。但在经过了若干次的变动以后这一价位上的接盘数量与原来的差不多!
  在几十秒钟的时间里几乎有相同的单子既出又进,这决非市场所为,一定是有人故意所为。那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个价位上的接单数量一般是有几张单子组成的,而成交的原则是时间优先,因此排在最前面的单子将先成交。将前面的单子撤下来,后面的单子就往前移,成交的将是后面的单子。所以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后面的单子成交。 l%x
  显然,这个人希望排在后面的市场单子成交。那为什么又重新将单子挂上去呢?
  这个人肯定希望市场能在此价位接掉一些,但又不愿意股价回落过多,因此增加一些接盘以壮声势,万一成交也愿意。
  看来这个人已经有了不少底仓。
  那么如何知道市场的接单排在第几位呢?实际上不需要知道。
  假如有200手的接盘挂在电脑上,自己的若干张单子加起来共有130手,那么市场上就是70手,只要把自己的两张单子全部撤下来就肯定能够保证市场的单子排到前面了。然后再重新填一张买单进去,而且是撤一张填一张。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这个人的背景。
  第一种可能性是老庄。三年前该股有庄介入,冲高18元多,如今只送过一股,等于跌去一半以上,即使庄家还在也已经半死。但不排除寻机上攻出货的可能。
  第二种可能性是新庄的介入。从盘面看,新庄在目前的历史低位还希望市场接,因此所需筹码大部分已经到位,这样换庄应该已经在场外交易完成。
  第三种可能性是基金介入。该股市盈率20倍略多,去年每股0.30元红利即将分配,完全具备投资价值,符合基金的投资理念。
  不论哪一种情况,只要大盘走势合适,该股都会有一段上涨空间。
  不断变化的买盘可以告诉我们这些信息,而同样的情况如果出现在卖盘时也会告诉我们不少的信息。

 

看盘细节之四庄的痕迹:



用于判断庄股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观察其走势是否独立于大盘,观察盘中是否有大手笔的接抛盘等等。这些观察当然很重要,但如果盘中的主力爬下了,那么这些方法就无法用上。其实有很多不太引人注意的小细节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比如本文要谈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市场已经从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获得了很多,比如有几家基金入驻,有哪家券商重仓,是否有QFII感兴趣等等,但似乎还没有注意到通过十大流通股东我们还可以找到主力的株丝蚂迹。如果十大股东中全部都是筹码不太多的个人帐户,一般情况下这种股票被认为是散股,也就是无主力的个股。但如果满足某种条件,那么这些散股中仍然很有可能是有主力隐藏其中的。
假如我们孤立的分析当期十大股东,如果都是持股不足30万股的个人帐户,确实无法判定其中是否有主力。但如果我们进行动态地分析就不一样了。现在上市公司必须每一个季度都要公布十大流通股东,这样一来我们的手头上就有壹份每三个月变化一次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将连续几个季度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进行对照,如果有三个或以上的帐户持股数量频繁变动,哪怕每次变动的数量小到1股,我们就可以基本断定,这家股票有主力。其理论依据在于只要是主力就不可能在一个季度的交易中一点也不动。一旦大盘拉出阳线,即使是半死的主力也很难抵挡拉升的强烈冲动欲望。在这种小规模拉升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筹码较多的帐号,这样更便于操作,所以这些排在前十位的帐号就被动过,持股数量就会改变。
这种方法唯一的反对意见就是认为这些变动的帐号依然是散户。一个散户如果在一个帐号中持有二十几万股筹码并且数量上有变化的话就表明在三个月内进行过买卖,根据经验这种概率非常小,即使出现也不会超过一个帐户,而我们分析的条件是三个或以上的帐户。
通过十大股东的名单我们可以找出一些隐藏着的主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力都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的,所以这是一个在数学上来说属于充分但不是必要的条件。

 

看盘细节之五间断性交易:



对于一个职业操盘手来说疏忽了某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细节可能会带来前功尽弃的后果。2005年6月8日大盘暴涨,上证指数录得8.2%的升幅,盘中涨停个股无数,金宇集团(600201)尽管没有涨停,但317万股的成交量似乎也很火爆,只是其中一个细节出了问题。
该股流通盘为1亿股稍多,在目前的市场中属于中等水平,当天成交317万股,对于这样一家股票来说是绝对属于比较大的量,给人的感觉似乎是随着大盘的上涨也带来了大量的追涨盘,但我们要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当天的间断性交易。
所谓当天交易的间断性也就是交易的非连续性是指在当天交易时段内某些时间段的交易出现了停顿。现在一般的行情显示软件最小的单位时间间隔是1分钟,因此连续的交易实际上就是指每一分钟都有成交。
将时间单位定为1分种,那么一天的交易时段就有4个小时共240分钟,以金宇集团(600201)一天317万股的成交量计算平均到每分钟就是13000多股,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因此有交投活跃的感觉。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当天的走势图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全天交易时段内居然有14次每次连续3分钟没有成交量,加起来总计42分钟没有成交,占到全天240分钟的17.50%!这里还仅仅只是统计了连续3分钟没有成交的时段,还有许多2分钟和1分钟没有成交的时段并未统计在内,如果再加上1分钟内成交不足1000股的零星散单,那么这个比例还将大幅度提高!
有那么多的时段成交为零但全天的成交量仍然巨大,唯一的解释就是在成交的时候手笔都比较大。分析当天走势可以发现,数万股一笔的成交单子随处可见。通俗地说,该股当天的成交是以大单子为主。在该股一个长期的历史低位区,且不说哪来这么多的大买单,就是这么多的大抛单也是难以理解的。唯一的解释就是盘中有主力在运动,成交量是故意做给市场看的!
也许投资朋友会有疑问,难道主力就不能再做得仔细一点把每一笔交易再分成几笔?
确实,主力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但本栏以前就提到过,真正的职业操盘手是非常辛苦的,尽管有时侯庞大的单笔交易会吸引市场的买单但更多的时候还必须完全模仿市场的自然交易将每笔的成交量压到甚至不足千股。如果当天要做出成交量大增的假象,那么交易的连续性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否则是会市场看出主力做盘的意图的。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似乎能做到这一点的职业操盘手还真的不多。当然,对于我们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好的消息。
这个小小的细节说明盘中是被套主力在运作,否则的话绝对没有必要通过堆量来吸引买盘。其实让市场认识到这一点绝对不是主力所愿意的,但没有办法,因为主力疏忽了这一个小小的细节

 

看盘细节之六“下空”走势分析:



所谓“下空”是指股价的交易过程中下档的接盘明显比上档的压盘小,至于“下空”走势是指股价在一路上升过程中一直处于“下空”状态。这里的“下空”只是我用于分析的简称而已。
比如2005年6月15日,堪称股改第一股的三一重工(600031)出现“下空”走势。当天跳高开盘之后股价在15分钟内直接冲到涨停价23.82元,随后回落震荡并最后仍然报收涨停价。在这前15分钟里,上档5档价位的压盘全部都是黑黑的一片,每一个价位上的压盘都在5万股以上,但反观下档的接盘,5个价位没有1个是超过1万股的,典型的“下空”。然而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股价却是一路上冲,是标准的“下空”走势。
以当时三一重工(600031)6000万股的流通盘,如此大的成交量是值得探讨的。果然,通过K线图发现,股价已经创出了一年来的新高,在基本面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出现大量换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会有上档大量的压盘。
但这里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为什么始终不见10万股以上的压盘而8万股甚至9万股的压盘却屡屡出现?这是人为操控的一个疑点。
另外,既然是大量换手,那么市场上的单子为什么都直接对准卖盘打进而就是不愿意在下面接?其实这里所谓的“下空”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空”,由于现在行情刷新的速度可高达1分钟10次,也就是每6秒钟一次,因此我们可以更细致地进行行情的实时分析。在三一重工(600031)这15分钟的“下空”走势中,下档是出现过万股以上的接盘的,甚至有几次还有过2万多股的接单。但最多在1分钟之内,有时甚至快到下一笔单子传过来这笔相对大一些的接单就没有了。是撤单了?绝对没有这么快的速度,而且每一次出现的大单子都被撤也不符合常理。
结论是很明显的,那就是说这只股票是有主力深度介入的,上档的压盘一定会有很大一部分是主力自己的盘子,“下空”走势的目的就是告诉市场该股的题材不错,现在正在放量上冲。至于上档的压盘,有人买更好,没有人买就自己买。因为股价已经明显高于主力的持仓成本,所以在下面挂大接单是不可能的,万一市场有大单砸出就会无故增加仓位。但为了营造热烈的氛围在下面挂万股以下的接单还是会的。由于因为在一路往上扫货的过程中尽管有自己的压盘也会有市场的主动性买单但总体来说买进的一般要多于卖出的,所以一旦下档出现大接单则立马砸掉也是必然的.
既然确认了三一重工(600031)的庄股性质,有些结果也是水到渠成的。
从其大股东在第一时间声称要增持流通股这一点来看,其主力或者至少是主力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具有大股东的背景,因此最后所谓的增持无非是把流通筹码从A字帐号换到大股东帐号而已,只不过多了一次对倒而已。从这个角度考虑股改方案的高票通过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大量的流通盘在主力的手中,当然是能够决定成功还是失败的。
由此联想,同批的清华同方(600100)股改流产,很有可能是因为盘中主力与大股东无关,股改方案其实是被主力否定掉的。
顺着这个思路,股改对于参与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运作的大股东来说是一块真正的大肥肉,就算多送一些,比如10送5,而实际上掌握着七成的流通筹码,那么真正送到市场上的只有15%,而一年后陆续进入流通领域的非流通股又是一大块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箱底筹码。
如果把思路再反过来,现在尚未进行股改的大股东是否应该在各种条件符合的情况下考虑介入二级市场做主力呢?

 

看盘细节之七阻截式大单:


 


盘中出现大单是常有的事,但如果某一类大单频频露脸就值得细细品味了,比如阻截式的大单。
所谓阻截式的大单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当上档抛盘较大时在第一接盘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大单。比如某股现在的价位是6.94元对6.95元,从6.95元到6.99元的五挡压盘以万股左右,第一压盘6.95元更是有4万余股,接盘方面,下档四个价位全部为数千股接单,唯有第一接盘6.94元出现了5万余股的接单。显然,一般情况下至少短时间内6.94元以下的接单是不可能成交的,因此本栏把6.94元的大接单称为“阻截式大单”。
由于下档除了第一接盘以外其它的接盘都比较小,所以如果市场上要抛出来的筹码绝不会因为第一接盘大而不敢出来,反而会更会愿意对着第一接单砸下去。但我们没有看到大单砸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市场上想抛的大单不多,或者干脆说市场的大单已经不多了。再分析买盘。既然第一接盘比较大,而且短时间也没有变化,那么要想挂在下面的话比较难以快速成交,如果希望在短时间内成交的话就应该对准第一卖单去打,因为第一卖单本身的抛盘量也不小。由于再上面的抛盘不大,如果这个价位不买进的话说不定被别人买掉以后股价就上去了。这种心态在大盘盘中回升的时候会经常出现。从这里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市场上真正想买的单子会对准上档的第一大抛单打。
说市场上想抛的大单子不多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结论,其实不论股价在什么位置,哪怕是在多少年来的最低价,市场上永远会有想出来的大单子。确实没有大单子抛出来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真正的所谓市场上的大单子已经很少了,或者说大量的单子已经被主力封存,所以结论就是主力已经进驻这家股票。至于“阻截式大单”只是主力的一种操作手法而已,其真正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市场能够将第一卖单打掉。至于上面的抛盘到底是市场上的还是主力自己的则仅从“阻截式大单”这一点还很难看出来,但有一点很明显,目前不是主力的建仓阶段,否则主力不会愿意让市场买。另外这与主力的成本区也没有关系,主力的成本也许更高也许更低,反正主力希望市场买盘跟进就是不愿意增加过多仓位的信号。但由于“阻截式接单”还是有可能成交的,至少会有一部分成交,因此目前的价位主力还是觉得比较低,即使迫不得已增加一部分筹码也是可以接受的。
总而言之,“阻截式大单”的出现表明盘中有主力在运作,目前的价位主力认为不高,但主力希望通过适当的换手将股价推高。
如果“阻截式大单”只是偶尔出现一次,或者出现以后股价并没有出现向上的推升,那么这里所说的“阻截式大单”的有关结论并不一定成立。


交易细节之八大抛单的背后:



不日前正在无聊的看盘,忽接待小姐来找,说一朋友死活要打电话给我。本来在交易时间内是不接电话的,但现在闲来无事,便告知让电话转进来。
前期听从我的推荐后重仓持有某股,不料现盘中有变,跌幅明显超过大盘,朋友心理的承受能力正在经受考验。
该股已有四成以上升幅,存在见顶的可能,但也有中途换手的可能。几乎所有的股票在上涨的过程中都会有回落的行情,这在市场中往往被称为“洗盘”。
判断“洗盘”并没有一定的方法,关键就是“交易的自然性”这一个特征。
该股前一天收在9.07元,现在已经接近交易的尾段,指数在回落之后开始回升,而它已经杀跌到8.82元。这时的接盘状况是8.82元2万余股,8.81元4万余股,8.80元10万余股,以下两档只有几千股。而上档五个卖出价位只有8.88元有1万余股,其余皆小于1万股。该股流通盘1.3亿股,压盘正常,但接盘并不正常。? ?
按惯例,在最后的几分钟里股价应该有所回升,甚至有可能被主力打到8.88元。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笔7万股的单子将8.82元的接盘砸掉,8.82元变成4万余股的压盘。注意,在8.81元上有4万余股的接盘,所以只要降低1分钱这张单子就可以全部成交。
立刻又是几笔单子将8.81元的接盘砸掉并使得8.81元成为近2万股的压盘。与此同时压在8.82元的单子却没有动,并没有撤下来。最后股价收在8.80元的当天最低价。
整个过程中一笔8.82元的抛单最为关键。目前该股处于两年半以来的高位,肯定是获利单,而这张单子价值60万元,因此降低1分钱只是少赚400元,很难想象抛单的主人会在乎这400元。而接着的几笔万股抛单几乎同时出现,更是蹊跷。收盘时在8.80元仍有11.43万股接盘,而在此价位之下接单其小无比,显然市场真正的接盘并不大。因此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在故意交易。
市场往往讨论如何把股价往上做,但有时侯也是需要往下做的,就象本例。
由于在8.80元以下的接盘很少,所以可以认为是真实的,这样前面在8.80元、8.81元和8.82元上面的接盘就值得怀疑了。一般说来8.80元的整数位会有一些接盘但最多也不会超过2万股,现在超过10万股就是明显的失真。无疑,这些接盘都是被故意放在那儿接纳市场抛盘的,而7万股的抛单只是为了将股价压在8.82元以下。
做手的意图很明显,压制股价,使得持筹者产生恐慌,最后将筹码倒出来。
这属于“洗盘”的一种,但并一定是庄家所为。有时侯某人或机构为了买进较多的筹码也会采用这种方法。
朋友尽管半信半疑,但第二天晚上即邀我出去小聚,因为当天该股已经重回9元上方。

 

看盘细节之九放量涨停个案分析:



经常会有个股走出涨停行情,其中有各种类型的涨停,比如大量涨停就是一种。所谓大量涨停就是在股价涨停的现象下成交放出了大量。
比如2005年7月12日襄阳轴承(000678)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当天该股报收于2.84元的涨停价,日成交达到793万股。当时100天的平均成交量是75万股,50天的平均成交量是85万股,因此当天的成交量已经达到平均值的10倍,而它的流通盘仅仅只有不到8000万股!这可以说是明显的放巨量涨停案例。
基本面上该股当天公告今年中报的业绩达到去年同期的10倍。仔细分析,去年中报0.006元,因此今年中报应该是0.06元。根据公司有关公告,早在数月前公司就称今年的业绩将翻倍,而去年的业绩是0.078元。因此今年的中报业绩应该早就被市场所知晓,这一则公告绝不会引来那么大的买盘,更何况该股刚刚在前一天创出了2.45元的历史性低价,因此在目前的价位绝对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抛盘。显然这一成交量并非真正的市场所为。
分析该股近期走势,股价处于从3元破位后的连续下跌势头中,其中并没有明显的停顿,而且日成交量一直维持在50万股左右。直到前两个交易日才开始出现异动,盘中出现两笔大单子,一笔为20万股另一笔则为30万股,当天成交175万股。前一个交易日成交则放大到356万股,盘中出现较大的接抛单。
以上的分析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该股一定有主力在其中运作,该主力对上市公司本身比较了解,对于公司何时推出预盈公告非常清楚。第二,该主力愿意让市场在目前价位跟进。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股票,尽管其中也有主力但是在一些很低的价位还是愿意让市场跟进。第一个结论提示我们可以关注这家股票,第二个结论则可以进一步具体分析。
主力为什么愿意而且很明显是故意做出成交量来吸引市场跟进?这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主力的仓位已经达到预期的要求,无法再增加仓位,但持有的仓位并没有达到控盘的程度。另一种是主力已经被高高地套在上面,即使再增加部分仓位也无法把成本有效地降下来。但具体到本案,由于股价的涨停并非属于尾市的偷袭,因此主力在此历史低价区企图拉高出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主力最终是否会继续推升股价的关键其实还是取决于基本面。根据公司公告业绩翻倍的预期,前两天2.45元的价位显然是过低了,但现在已经接近3元,似乎上升空间不大。但仔细分析,该公司的轴承在全国的重卡市场上占有率相当高,更重要的是钢材的成本占到了极大的比例,因此目前大幅度下跌的钢材价格绝对不是可以忽略的因素。由于该股总盘子仅1.4亿股,属于迷你型小盘股,一旦钢材价格下跌的因素体现出来,业绩再次出现增长是可能的。
再结合这一次大量涨停的走势分析,该股在3元以下的价位是具有吸引力的。

 

看盘细节之十强势股尾市弱化的分析:



大盘大跌,但我们总能找到一些强悍的个股顶住不跌甚至逆势上涨,而这些个股并没有消息面方面的变化,因此一定是有主力在其中运作,但有时候这种股票却会在临近收盘时出现走弱的态势。
有一点是明确的:主力在当天增加了不少仓位。
从运作的角度考虑,主力无非有三个目的:
目的①:出货。目的②:维护股价。目的③:未来继续拉升股价。
现在我们先考虑收盘价的情况。如果是目的①或者目的②,那么在增加了大量仓位以后主力一定会尽力将收盘价做高,除非上档有巨大的抛压盘。但如果是目的③,那么尽管当天增持了不少仓位,最后主力也许会拉高收盘价但也有可能不会拉高收盘价。
一波上升行情的运作绝不是几天就可以完成的,所以中途一定会出现无数个收盘价,一般来说主力不会刻意地去做每一天的收盘价,特别是在主力还没有到大量出货的阶段。
根据以上分析,只有目的③才有可能出现主力放弃做收盘价的情况,这样我们可以先判断收盘价的情况。如果收盘价非常容易往上做但却没有收高,那么主力的目的就是目的③:未来继续拉升股价。
要判断收盘价是否容易被操纵,只要看看上面的压盘。如果上面的压盘很小,那么主力应该能够轻而易举地将收盘价做的高一些。
前面所提到的尾市弱化的态势并不一定是指收盘价的回落,同时也会表现在收盘前的一段时间。因此我们还要仔细观察收盘前的几分钟,关键是股价回落时候的抛盘和压盘的情况。如果抛盘和压盘都不大,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主力认可股价的波动范围,主力还没有到大量出货的时候,因此也就不会急吼吼地将收盘价做高。
某日大盘大跌,但盘中某股的走势就属于典型的强势股尾市弱化这种状态。
该股当天随大盘下跌,但午后风云突变,股价在当天最低价9.18元的位置上被连续上拉,并在离收盘不到十分钟的时候上冲到9.73元,整整上涨了6个百分点,与前一个交易日9.50元的收盘价相比也有不小的升幅。但接下来股价却突然失去了关照,一路下跌到9.58元报收,而在此下跌过程中却并没有任何大笔抛单,也没有大笔卖压盘。收盘后显示在上方五档压盘中只有9.60元有167手,其它都是小单子,最高可以看到第五卖出价9.63元,五档压盘全部加起来是234手。由于当天成交量达到34519手,因此五档共234手的卖压盘属于零星散单,主力完全可以将收盘价做的更高。根据当时的观察,甚至在9.70元以下都应该没有什么卖压盘,主力要做高收盘价易如反掌。
这从表面上来看有些不可思议,主力化了那么大的力气将股价拉上来,却在最后十分钟放弃股价的维护。其实这正是主力意图的体现,表明主力还是在以自己的节奏运作股价。当天大盘的大跌也许稍稍打乱了主力的步伐,使得主力不得不在下午通过增仓的方式将股价拉回主力认为应该达到的价位。
每一天的收盘价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只有让市场接受的股价才是有效的股价,一味的强势拉高股价未必是合理的运作方式。
挂单分析之挂单突增
挂单就是在市场交易时段从交易所传出来的上下各五个买卖价位后面的等待买卖的数量。与上下各五个买卖价位一起,这十个数据组成了整个交易系统中最原始的公开数据。
在交易过程中这十个数据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尤其是在成交量比较大的情况下甚至每刷新一次都会改变。就看盘而言,挂单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经常出现但也许并不为市场所重视的细节:挂单在极短的时间里突然增加。
比如原来的接抛盘基本上都是二位数,也就是几千股,但突然间二位数全部或者是几乎全部都变成了三位数,这就是典型的挂单突增。
多空双方是绝对不可能在几乎同一个时刻进入操作状态的,所以挂单突增是一种典型的非自然交易状态,它值得我们关注。
从概念上说,接抛盘多是说明交易比较活跃,买卖双方参与意愿很强。但现在这些接抛盘是突然出现的,所以这只能是主力的单方面所为。主力将大量的筹码突然挂出来又是为了什么?
市场显然不可能因为挂单突然增加也突然冲进来很多买单或者卖单,所以主力一直将挂单放在那里是毫无意义的。单子是用来进行交易的,因此主力的后续动作就一定是自己交易这些单子,起码是其中的相当一部分。
主力自己交易就是对倒,对倒的目的往往是拉升股价。如果我们继续观察就会发现随后交易开始活跃,成交量比前面明显放大,股价出现上涨。
当然这只是一次盘中的预备上涨时段,是一个很小的环节,对判断股价未来的走势所起的作用有限,但如果正在考虑买入这家股票的话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买点。
挂单突增一般出现在指数盘中下跌以后的回稳阶段。如果指数接着出现一波更猛烈的下跌,那么主力即使不逆势拉升起码也会维护原来的价位,等到指数回稳后再拉升。
由于接抛盘一起挂有明显的造市假象,而且主力会进行对倒交易,所以主力应该不在建仓期。

 


庄家出货的盘口语言

 

  以下方法只适合能到股市看盘的投资者对照。
  1、小单出货法。有的有耐心的庄家每次只卖2000股-8000股,根不不超过1万股,几乎所有的软件都不会把这种小成交统计成主力出货。。操盘手抛出19900股,同时买进100股,在显示的时候,就是成交了2万股,而且是按照买入价格成交,一般软件会统计成主动买入的量。
  2、大幅度砸低股价后出货。目前价格是11元,有的操盘手会突然用10万股的量砸到10元,然后股价再回复原状,买进的人以为拣了便宜,没有买进的人以为也可以拣个便宜,所以积极在10元附近挂买盘,然后操盘手可以再次卖出20万股。由于股价是突然下跌的,所以,买进的人多,操盘手可以出的货比较多,而且实际上10元不是他心理的出货价格。
  3、先吃后吐。有的操盘手会先把价位拉高5-10%,而且在高位放巨量,显示的就是买实盘,多数人会认为主力在买进,风险不大,所以也积极买进,然后,主力再逐渐出货,股价逐渐下跌,如果做得好,可以出很多货。在这里,庄家在高位买进的可能确实是实盘,比如买进50万股,但随后他可以在低价抛出100万或者200万股,对出货来说还是划算的。
  4、跌停板开盘出货。开盘直接跌停板,许多人一看股价如此便宜,常常会有抢反弹的冲动,如果不是出货,股价常会立刻复原,你根本就不可能买进来,如果你居然在跌停板附近从容买进许多,以后可能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5、涨停板出货。如果主力操作得当,是可以把股价拉到涨停板附近,然后故意在涨停板上放几十万或者上百万自己的买单,等待追涨的人买进,有的时候还自己吃掉一些。最后股价封住涨停板,并在涨停板上放几百万的买盘,让其他人急忙挂买单。然后主力把自己的买单逐渐撤掉,放在最下面(按照时间优先的原则,先挂上去的先成交),随后再自己卖出。所以,如果一只股票在涨停板上的成交量比较大,就是出货的迹象。
  6、飘带式出货。股价飘带式拉高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出货方法。操盘手在每一个买盘上都挂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买盘,促使股价逐渐飘带式上移,总会有沉不住气的人勇敢买进,其实上面的卖盘都是主力自己的,因为持仓者都想卖最高价格,一般不会挂出卖,所以,你如果买进来,那就离下跌差不多了。要注意:多数人认为飘带式是主力拉高的方式,其实这是一种出货的方式。
  其它出货的手法还有许多,关键是自己总结,并形成体系,才会不被虚假手法欺骗。
而知做为主力如果还想要货,怎么抢得过散户,只有散户抢进的理由没有主力不出的道理,尤其在弱势里,这种巨量下的涨停板出货的可靠性会更高,投资者一定要留心这种一个愿卖一个愿买的出货手段。


穿杨《盘口内经》

 

  穿杨(李兴迪),哈尔滨某金融院校首届证券投资专业毕业,先后从事过证券咨询及机构操盘工作。《盘口内经》是穿杨经多年职业实战经验总结出的盘面操作技巧,着重捕捉股价在分时线上瞬间起涨点的盘口特征,并透晰出分时线在高位即将勾头时的语言迹象,从而培养实时看盘的投资者敏锐把握两个盘中的下单要点,形成职业的盘面感觉。

  《盘口内经》(卖在分时线勾头的瞬间)
  在分时线即将起涨那一刻,往往是市场内敏感炒手心理间的共振沟通。因此,只要你把自己融入这个市场,去寻求与股价起伏的一种共鸣,时间久了,就会在股价即将起涨的那一刻捕捉到这个心理共振点。
  而在分时线上卖的问题,往往是持有该只股票筹码人随机应变的结果。最大的难处是不易配合成交来判断,我们知道无量上涨不牢靠,可以不买;无量下跌则未必无忧。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形态和量能是逐渐演变的!
  关于卖的问题尽管很头痛,但在盘口仍然有迹象可以寻找。下面我们以本周四盘面中长城电工(600192)为例,分两种情况介绍一下该股在当日分时线上卖的盘口特征:
  第一,在分时线的一波拉升途中,如果你决定要卖,并且你持有的仓位不重,则基本上能够卖在最高价。
  比如长城电工,当日开盘后该股量比数值随分时线价位急速上升,至9 时36 分股价上摸9.35 元时,出现开盘后最密集的连续成交。反映在成交量柱状图上是9 时37 分1642 手的分钟成交,盖过早开盘9 时32 分最大的分钟成交1464 手,而股价却在如此密集成交下减缓上升劲头,也即出现了滞涨现象。在此时快速挂单9.35 元左右(实战中建议填单9.34 元)应为第一卖点。
  但我们在实战操作中,这种分时量价出现快速急剧变化后,一般应该等待分时线稍作调整及量比曲线有所修正后再做决定。长城电工自9 时36 分出现开盘后最密集连续成交后,量比曲线随分时线同步回调,这属于正常现象,可以继续观察。9 时44 分,该股经短暂小幅调整后重新勾头,在到达前高点9.35 元附近出现直接突破。但我们看到,在突破前后的最大单笔成交仅为205 手左右,远低于开盘最大单笔上千手的成交。这种量能上的萎缩,显然为突破后的上涨埋下了隐患。反映在分时图上是,分时线在9 时44 分突破前高点处于连续上升时,而量比曲线仍然继续处于单边下跌趋势,这种量价背离现象是此波卖出该股的最大理由。既然我们确定此波应该卖出,就让我们在此波最高点附近寻找分时线勾头的特征,然后在勾头的瞬间卖在分时线上涨的尽头。
  笔者认为,在分时线上涨途中,卖出股票可遵循以下两个规则:
1.分时走势中,白线和黄线距离突然垂直向上拉大很多,一般是短线出货的绝好机会,因为你一定有机会再回补回来;2.分时线在突破重要价位后的拉升中,一旦再次出现放量滞涨现象,就是分时线即将勾头的重要特征。
  长城电工在9 时44 分突破前高点的上涨途中,明显出现成交大幅萎缩(量比曲线大幅下跌)现象。但在9 时50 分左右, 又一次出现了连续密集成交,并且从成交明细上可以看到,价位上升的劲头出现迟缓。具体特征是在此之前的价格是呈9.30,9.31,9.33,9.36 元等向上累进变化,而此时则出现9.47,9.48,9.45,9.47,9.45 元等震荡型价格变化。另外,白线和黄线垂直距离拉大也符合第1 个条件。因此,分时线勾头即在眼前,可快速下单卖出(实战中建议填单9.44 元低价打出,以保证成交)。

  第二,在分时线上,当你确定当日不能再创新高时卖,盘口特征就比较明显了。但此时你肯定已经不能买在当日最高价了,至于次日是涨是跌则要通过K 线预测了。
  对于长城电工,假如你错过了9 时50 分左右的卖点,要等确认后再卖,则在9 时58 分该股分时线回调后出现的轻微勾头,仅仅使价格在此停滞了一两分钟,并再无向上迹象,相反在10 时02 分又出现向下的轻微变动,则分时线继续下跌趋势明了,此时可卖在9.38 元左右。然后该股分时线瞬间击破黄色均线后出现向上勾头,10 时20 分,到达早市第一波高点9.35 元平行位置又出现向下勾头迹象。此时,该股早市分时线头肩顶雏形已基本形成,完全可以预测性的全部出局(当然,这里是指你短线确定当日要卖的情况)。至10 时31 分,分时线已经轻微跌破头肩顶颈线位置,10 时40 分可视作对颈线位置的反抽,之后的下跌则基本上奠定了该股当日再无大举动的格局。
  该股早市分时图中的头肩顶颈线位置大致可认为在9.33 元附近,我们可以看到,该股分时线形态跌破颈线后,即使在大盘午后强劲上升时,长城电工每次反弹也仅仅不到9.33 元即出现遇阻回调。可见,9.33 元在该股当日分时线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盘口内经》-买在分时线上涨前的那一刻
  对于大多数股票,在当日的分时线起涨那刻都有比较明显的语言迹象。在实际操作中把握住这一点,就不需要在分时线上因惯性思维冲动去追涨,从而大大降低买进某只股票后当日被套的概率。现在以周四盘面中比较活跃的三九医药为例,分析一下股票分时线起涨一刻的特征及实际操作方法:
  三九医药(000999):该股当日早开盘后于9 时38 分小幅上摸10.54 元出现回落,之后几分钟依附分时均线10.50 元附近开始窄幅整理,盘口小单成交连续不断,量比数值从最低0.25 开始爬升至0.8 左右(从量比曲线上看形成一个窄幅上升通道)。而此段时间大盘处于几近直线横盘却又有摇摇欲坠之势,在10 时17 分,随着该股盘口量比的不断攀升,分时价位也试图冲击分时线前高点10.54 元,此时需要观察的就是能否向上成功突破了。

  对于突破的有效性,我们可以这样笼统测算——本次冲击过高点的成交手数大于前次高点囤积的成交手数。三九医药在9 时37 分左右,于最高点10.54 元连续成交了个4 单子,分别是:3 手,14 手,13 手和20 手,共计50 手。因此,此后只要有一个单笔成交50 手以上的单子突破10.54 元,就可以在当时的量能条件下确认突破。果然,在10 时20 分,出现一笔56 手的单子一口吃掉上方10.54 元的卖单。此时,从实战角度讲,应挂单10.55 元左右快速介入。
  随后,该股分时线基本呈现“大涨小回”,向上“细波碎步”的爬升,量比数值(看量比曲线更直观)也出现台阶式爬升。至11 时02 分,股价在10.78 元附近出现前市最密集成交(粗略统计在此高点成交手数约400 手左右)。该股早盘的缓慢上升也由此高一段落,分时线及量比曲线经小幅回档,出现横盘整理之趋势。
  在当日的盘面中,该股分时走势明显强于大盘,至下午13 时45 分左右,该股量比曲线及分时线又有明显的勾头迹象,而分时线价位也又逼近早市高点10.78 元左右。当时依据量能扩张的一般原理,最好能有一个单笔超过400 手的单子吃掉上方卖单。终于在13 时47 分,一笔518 手的单子直接以10.79 元向上扫单吃进。爆发性上涨的导火线被点燃,实战中以最快速度在10.80 元附近抢进,正好赶上该股分时线当日最大力度的一波上涨(盘中此波最高上摸11.2 元)。
  尽管当日该股尾市有所回落,并且大盘分时线也出现过一波较大力度的“阴跌”。但在爆炸点10.79 元附近介入的价位,明显在当日分时线上是安全的,至于早市在10.55 元附近的吸纳性价位更是“枕畔无忧”(注:周五该股借助大势利好,以12.08 元放量高开,对于短线操作提供了非常丰厚的获利机会)。

  <<盘口内经>>---分时线上的最佳买点
  2001 年12 月9 日12:32
  上周我们首先引出了分时线上卖点的问题,其实在实战操作中,卖的怎么样关键还要看买的怎么样。因为买点的价位直
接决定了持仓成本的高低,如果你能在确定股价分时线即将起涨的瞬间快速介入,起码要比等拉起后的追涨占据成本上的优势。现在我们就有周五盘面中的运盛实业(600767)为例,分析一下股价在分时线即将起涨那一刻的盘口特征。
  运盛实业在周五早以较小单量平价开盘,随大盘分时线小幅上冲至9.46 元开始调整。此后的分时线调整形态可近似看作一直角三角形,在9 时50 分出现了一些小单成交,从价位上突破该三角形9.46 元一线。但由于量能未能积极配合,难以引起职业炒手心理间的沟通与共鸣,又在9.46 元一线上方出现了极度窄幅整理。在此期间,新的窄幅调整形态上沿价位已移至9.48 元,并且最大单笔成交为此前的203 手。从量能扩张及价格形态突破两个角度讲,如果能够出现203手以上单笔成交,向上突破9.48 元的形态高点,则股价再上台阶可成定局。终于在10 时03 分,连续两笔186 手,210 手的买单,直接将分时价位推高至9.50 元。该股早盘最明显的第一起涨点就此引爆,实战中可高于当时现价挂单快速进场。
  上周笔者的文章也曾提到:“在分时线即将起涨那一刻,往往是市场内敏感炒手心理间的共振沟通”,这从以上提到运盛实业的第一起涨点处可以进行思索。我们前面分析过,要符合量能扩张及形态突破这两个条件,该股在9.48 元附近最好能有大于之前的203 手单笔成交出现。可以想象,市场中的敏感炒手可能都持有与此相同的心理预期。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出现符合这样条件的买单,他们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抢进。正是这种心理上的共振预期,在10 时03 分后,运盛实业的分时线出现了爆发性的上涨。
  运盛实业在10 时03 分大单突破9.48 元价格后,分时线出现了预期中的爆发性上涨;至10 时12 分上摸9.70 元开始上升途中调整,形成一分时线小圆底之后,于10 时24 分再次向上突破,9.70 元附近为第二买点;然后在10 时44 分又出现第三买点。在这三个买点中,我们把10 时03 分9.50 元左右的买点称为第一时间点。第一时间点的特征是:处于当日分时线第一波明显上涨前的那一刻;在第一时间点买进的价位可以说是比较安全的,尤其对于一些强势个股,即便在你买入后大盘出现走弱甚至大跌,当日该只股票的收盘价一般也都能收在第一时间点之上,这有利于我们次日发现大势不妙出货时,在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
  本周我们在实例操作中,先提出盘面中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心理共振”和“第一时间点”。这在笔者以后的《盘口内经》系列文章中会经常提到,也是在分时线上把握最佳买点的关键因素。我们将通过实例不断介绍,以加深大家的更进一步体会。

  最基本的实战技巧——《盘口内经》买卖点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长线是金〉,〈短线是银〉,〈战胜庄家〉等讲解股市实战技巧的书籍。我想,即便是作者自己也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书籍中的实战技巧,仍然是建立在分析研究思维基础之上的,而并不能在你执行你的具体行为动作(盘口的买与卖)时给予帮助,并且既然股价的变化如此之快,这些所谓的实战技巧也就不可避免的带有极大的预测性,或者说是不确定性。
  比如说,我们一般认为趋势开始于价格的突破,有些书籍也就会据此演绎出什么“芙蓉出水”,“多方炮”等之类的实战买入技巧,尽管我们并不否认这些一般技巧的参考作用,但我们在实战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发现,诸如“多方炮”之类的次日上涨效应,在市场的实际运行中变得那么苍白无力。
  “多方炮”之类只是我们研判K 线组合方向的一般常识,事实上任何一种分析方法,无论是基本分析还是技术分析,仅仅是我们把股票作为一项事业去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常识罢了。
  因为在股票市场,任何一种研判方法(包括已有的或正在创新的)在未实施你具体行为(买与卖这两个动作)之前,都无疑是一种思维上的方式或方向,而股票价格的变化并不会因你的思维方式或方向变化而变化。股票价格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场内行为人实施“买”与“卖”这两个具体动作而引起的。
  很显然,假如你是行为人,当你的某一个“买”或“卖”动作发生的瞬间,股票价格是不用预测的,因为当时的股票价格就是你买或卖的价格。但在你的动作发生之后的,所有因其他行为人引起的价格都是需要预测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
移,对未来价格的预测的准确性就越来越低。
  换一种方式说,当你捕获了那个在某一时间点发生的动作行为(买或卖)时,你最能确定的就是发生这个行为时的股票价格(因为它就是当时的现价),随后离这个时间点越近的股票价格就越容易预测,或者说越具有比较强的确定性——这是我们本书提出许多重要观点的基础依据之一,请仔细体会!
  基于以上的基础依据,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对股票价格变化确定性强弱的时间可以这样排序(由强到弱):T+0,T+1,T+2.......,当然这是从比较小的趋势周期认定的,并没有考虑大的周期及市场总况的变化。
  本书所要探讨的股票价格时间对象即为T+0 日,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股票价格当日分时图,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目前的国内股票市场是T+1 操作,研究T+0 没有多大意义。
  那,我们就从下面这样一个初衷是做短线的角度反思一下这个问题:
  主帖:《发现盘口内经》(卖的怎么样关键看买的怎么样) 作者:穿杨
  当你在盘口短线买入一只股票后,大盘出现急跌,你买的股票也不能幸免,此时你想只要能够打出手续费,次日就先出局。
  次日,股价在弱势中分时线出现第一波幅度不大的拉升,当分时线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徘徊(有特征),你会怎样想?
  1.卖吧,反正手续费已出来了;2.稍等一下,还差几分钱才够手续费呢!
  结果怎么样呢?
  第一种情况,会毫不犹豫的执行;
  第二种情况,你就会为了那几分钱的手续费先“稍等一下”。
  大盘继续下跌,原来手续费从差5 分到逐渐差0.1 元,0.2 元,0.5 元,1.0 元,2.0 元.......
  想一想,你当初是否就为了那五分钱而最终深套20%以上。
  以东方电子0682 为例,9 月4 日的反弹现在看来是极弱(但这是马后炮),但在当时你认为它有个5%以上的反弹,可惜第二日大盘并不强,趋势不明确,你想卖,这样你同样会遇到以上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卖了,第二种情况你就为了那几分钱的心理作用被套至今,也许幅度达30%以上。
  再比如,今日深发展最敏感的第一买如时间点在9 时42 分的13.08 元左右(有实实在在特征,不象预测那么不确定),第二个买点在10 时07 分的13.26 元附近。
  结果大盘跌了,你预期的反弹并没有出现,你考虑明天先卖吧!
  但是明天深发展反弹到今日高点13.38 元你卖不卖?
  在13.08 元买的你会毫不迟疑的卖,在13.26 元买的你可能想:“只差7 分钱就够手续费了”。对后期大盘及个股的走势,从预测的角度讲谁能说的清楚?从K 线上看深发展是近期的强势股,但形态和量能是逐渐演变的,何况目前大盘单边下跌,风险实在很大,那么你明天到底怎么办?
  你说你确定要卖,但那7 分钱的手续费心理会不会影响你的出货决定,你能不能完全战胜一些人性的弱点?
  ——“卖的怎么样就看你买的怎么样”!
  从以上我发表在闽发论坛的贴子中不妨反思一下,你曾经是不是也因为那几分钱的手续费情结而被深度套牢过。既然我们很难克服这些人性的弱点,我们为什么在当初买这个股票时,在分时图上不低买几分钱呢?也许低买一分钱都可以让你日后发觉手中股票走势不妙时,在出货心理上占有主动地位,问题是这低买几分钱是想当然呢还是有技术参考呢?这正是本书试图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盘口内经》所要说明的问题是:大多数股票在分时图上的价格曲线是有规律的,并且这种规律依据前文的分析是比K线规律更容易把握的。对于中长线投资者来说,我们可以依据这种规律在当日买入你看好的某只股票时,买在相应的低位。

  1.量比是分时线上的即时量相对近段时期平均量的变化。在一般的分析软件中都默认为当日场内每分钟平均成交量,与过去5 日每分钟平均成交量之比,其公式是:
  量比=当日即时为止的每分钟平均成交量/(过去5 日的每分钟平均成交量*当日即时为止的交易时间)
    2.显然,量比大于1 表明目前场内交投活跃,成交较过去几日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主力庄家也可以利用“对敲”来实现量比的增加,制造场内活跃的虚假气氛。这时就需要结合量比变化时,分时线形态的短暂走向来加以区别了。
  3.把当日每分钟不同的量比数值不断用点描绘在一个坐标中,就形成了量比曲线。关于量比曲线,目前其它证券类实际操作书籍很少提到。而在我个人的看盘体会中,量比曲线是很有妙用的。有很多人不知道量比曲线在那里看到,实际上在最普通的钱龙个股分时界面下,通过数字键盘上方的键“/”或“*”转换,即可看到该曲线。
  4.当日的量比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在看盘过程中不可能记住每一个量比数值变化的细节,而通过量比曲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看量比曲线首先得知当日量比如何变化,同时也能得知当日盘口成交量的变化,进而知道当日的量能相对近段时期量能的变化。
  5.人们时常说股价分时线如何如何流畅,流畅其实是一种人们放弃股价细微变化,而最终归纳为股价运行轨迹所形成的形态上的感觉。如果说完美的投资是一种感觉,并且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价格形态上流畅的感觉,那么我们不妨试着去寻找一种量能流畅的感觉。通过长期对量比曲线的观察,我发现通过该曲线也能找到一种盘口量能变化是否流畅的感觉。比如关于量比曲线的修正,也就是基于这种流畅而设想的。
  6.一般地说,通过一夜市场信息及人们心理上的变化,新的一个交易日开盘的时候,股价及开盘成交量的变化反差极大。反映在量比数值上,就是很多股票开盘时的量比数值高达数十倍甚至上百倍,随后量比数值又急速下跌。从量比曲线上看,就象我们提到的股价变化有时显得唐突和怪异一样。大多数股票在新一交易日开盘时都显得很不稳定,因此在通常行情背景下,我们应该静待量比曲线有所稳定后再采取行动。
  7.当量比曲线在分时图上沿着一种大趋势单边运行时,突然出现量价急速翘头的迹象,此时不必要采取快速行动,因为这仅仅是改变原来单一趋势的一种可能,我们可以等待量比曲线明显反向运行后的再一次走平,然后再依据量价的更进一步变化采取行动。也就是当量比曲线在原来趋势下出现突兀变化时,一般需要得到更进一步休整。
  8.对量比曲线观察时间长了,你就会感觉到量比曲线也符合形态学的论点,也即感觉到能量似乎也是具有形态的,从而在量价关系配合上找到一种比较完美的流畅感觉。
  穿杨观点:“分时线上的形态要比K 线上的形态标准”
  我们在解读传统形态理论分析时,经常会与一些什么头肩型,三角形,旗形等等的形态字眼不期而遇,并且形形色色的各种不同经典技术分析著作,都想竭力揭破这些五花八门的形态暗藏的密码。然而,令我们为难的是,市场运动的轨迹并不是始终如一的,一个活跃的市场运动也许正象一个“朝三暮四”的花花公子。在K 线的形态组合上,我们有谁见过一个“用情专一”,“决无二异”,符合标准形态模型的头肩顶,头肩底来? 即使有,我们也可以看到,市场在形成标准形态的过程中时不时的在拈花惹草。对“爱情”一向“忠贞不二”的投资者们,也许因此经受不住市场的这种随意挥洒的举动,而最终被淘汰。
  用时髦的话来说,市场是很“潇洒”的,如果你把某一只你看好的股票当成倾国倾城的绝色美人,在你还没有完全得到她取得胜利的这个漫长过程中,美人免不了会“红杏出墙”几番。最终能否完全胜利,就完全看你的镇定与大度了。
  把以上的比喻置于我们的K 线形态上,则形态的不标准就显得很正常了。这是因为大多数K 线形态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K 线形态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比如政策,及突发信息,或者股票换手导致的市场参与人变化,当突发利好出现时,某些常参与人就会象“花花公子”一样出奇不意的有个拈花惹草的动作;当突发利空出现时,参与人又会无情地抛弃它,而找他的“朝三暮四”去了。同样,市场参与人的变化就象美丽的新娘改嫁一样,她要重新面对一个“新丈夫”,也要重新审视一个“新家庭”,此时她也许早忘记了过去的一切,认为一切都是新起点。
  股票参与人未换手之前,原持有者大多能记住自己持有其间(假设相对较长)股价波段的高低点。当未来股价运行到这些高低点时,他就会依据支撑或压力等一般常识执行相应的买卖行为。当这种人占了市场中的绝大部分时,股票价格就会在一些支撑或压力位前,循着形态理论分析的轨迹那样运行,最终股价形态就会很符合标准模型。但我们知道,市场参与人是在不断并且频繁变化着,新的参与人可能并不理会(与原有持有人相比较而言)前期股价的波段高低点。当这种人在市场中存在的力量不小时,股价并不会在一些重要的支撑或压力位前嘎然止步。也就是说,理论上的标准模型,会在此时因这类新参与人的“相对不理会”而出现偏差,这种偏差最终导致了K 线形态的不标准。
  对于突发信息引起的股价在某日打破标准形态,从量能的爆发到量能的消耗,转而到量能的修复稳定都需要一个过程,K 线形态因此而显得不标准是很容易理解的。
  分时图上的形态要远比K 线组合中的形态标准的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仍然从市场信息及市场参与人两个角度简单分析一下:
  1、从市场信息来看,隔日的信息是难以预测并可能突发性的。但当某一日开盘至收盘其间,当日的市场信息公众认知量基本上是相对确定的,这样人们在分时图上的买卖行为基本上是依据价格变化而执行的。也就是说,市场在此期间大致处于一种无摩擦状态,人们的买卖行为可以认为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而传统经典形态理论通过上百年国外市场的实践检验,人们已经认定它属于一种自然法则。
  由于当日市场交易行为相对处于一种无摩擦状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自然法则,所以这种交易行为产生的价格轨迹,进而表现出来的分时相对来说是比较标准的。
  2、从市场参与人来看,单日参与人的变化相对于一段时日内参与人的变化就小的多了。并且当日参与人的变化导致价格轨迹的变化,都非常清楚的记录在股价分时线上,人们也不至于因时日过长而忘记了前期股价的重要的高低点,或者说是重要的压力支撑位。
  如果把趋势分成大中小三种类型,则股价分时线的趋势应该属于小趋势的范畴。既然股价分时线处于趋势这样一个框架中,那么分时线上所形成的高低点同样在当日具有压力或支撑作用。前面说过,人们并不至于因时间过长而忘记这些支撑压力位,因此当分时股价达到这些价位时,人们会不期然地循着自然法则执行相应的买卖行为。显然,在此基础上,分时线所形成的轨迹是符合传统理论经典形态模型的,并且要K 比线图上一段时期内形成的形态更标准。

  《盘口内经》实战应用中的基本点
  《盘口内经》观察即时行情的焦点比较集中,主要是对分时线,量比曲线及突破点成交单量的分析。相对而言,《盘口内经》比较淡视委比,内外盘变化等数据。
  (一)分时线
  分时线应该是任何一种看盘方式中最注重的要素了,因为分时线就是由最原始的价格交易数据绘制而成的。《盘口内经》
对分时线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1.分时线的形态。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分时线上一些常见的形态,个股在盘中起涨之前,一般都会走出这些传统理论中的看涨形态。反之,起跌亦然。因此,当分时线在盘中形成某一形态雏形时,就应引起看盘人的关注,尤其在形态临界点更应如此。
  2.分使线的流畅。分时线的流畅实际上牵扯到了一种美的感觉,虽然笔者经常用棍子或狼牙来形容分时线不流畅的感觉,但还是觉着难以对分时线的流畅作一些更满意的文字描述。这种分时线的流畅需要在长期看盘中去自行体会。
  3.分时线上的价格要素。分时线上的价格要素是相对其它一些重要价格而言,比如昨收盘,今开盘,今前市高低点,即时均价,形态临界点,及重要整数位价格等,分时线在运行到这些重要价格时,往往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4.分时线的涨幅比例。对于盘口强势股而言,分时线的涨幅比例本身就代表了它在当日行情中所处的地位。而且,我们可由已有的涨幅比例,来判断该只股票下一波涨幅力度的大小。当然,这要配合同一时间量能的扩张力度来分析。
  (二)量比曲线
  量比曲线是《盘口内经》不同于大多数看盘方式而重点关注的特色指标,看量比曲线应重点把握如下几点:
  1.量比曲线的方向。量比数值的缺陷是只表示出了某一时点上的量比数据,只能据此判断该点成交量相对过去几日平均成交的变化,而不能依此确定当日盘口量能的相对变化。要解决这一缺陷,就必须查阅当日盘中过去时点上的量比。很明显,盘口任意时点的量比数值,只能从量比曲线上直观的看到。而量比数值变化表示当日量能变化的意义,从量比曲线的方向变化上看,更能一目了然。量比曲线的方向对应的是分时形态(或极短时间内分时线方向)的变化。
  2.量比曲线对应的量比数值。这实际上也就是目前人们在盘口已经开始普遍关注的量比,量比数值的大小关键反映了当日某只股票盘口即时成交相对过去几日成交均量的变化。量比数值的大小对于有效界定短线强势股,正如其他书籍所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盘口内经》的看盘方法中,量比数值的大小远不如量比曲线的方向及流畅来的重要,因为量比曲线的变化可以说包容了一切。量比数值的大小对应的是分时线的涨幅比例。
  3.量比曲线的流畅。量比曲线也可以有形态,实际上可以看作是量比曲线方向的进一步扩展。但这里我们想提出的是量比曲线形态的流畅问题,量比曲线的修正正是基于这种流畅而设想的。
  (三).突破点的成交单量
  当分时线与量比曲线处于最佳配合状态,并行将突破形态临界点那一刻,可开始关注突破前的成交单量变化。观察突破点是“一口吃”还是“多口吃”,抑或在恰如其分把握这种临界点的心理状态下,对突破点的成交单量实行自我应验。
  (四).其它
  其它看盘的重点,依重要性依次为:成交量柱线,内外盘,成交明细,委比.......等。
  成交量柱线。是最原始的量的变化资料,从其高低变化可看出当日每时每刻成交量的相对变化,但我们利用量比曲线的方向本身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在盘中快速翻阅股票的时候,焦点倒不必集中于此。
  内外盘。内盘及外盘,仅仅是注意到某只股票后的盘口参考数据。
  成交明细。当某一股票在形态临界点蓄势向上突破前几分钟,可翻阅一下该只股票在前面高点处的成交单量明细,名关注此刻突破时的成交明细变化。
  委比。委比在《盘口内经》的看盘方式中参考作用不大,甚至可以不看。
  
  大盘分时线的涨跌先机
  个股分时线上的明显起涨起跌点,大多与同一时间大盘分时线的涨跌力度有关:对于强势股而言,往往是大盘分时线经一波下跌即将向上勾头时,这类股票已率先回升至形态起涨点附近蓄势突破;对于弱势股,则是在大盘分时线经一波上涨即将向下勾头时,这类股票已率先回跌至形态起涨点附近蓄势突破。
  实战中,我们在盘口应该选择大盘分时线最有力度涨跌前一刻进行下单买进或卖出。因此,提前把握大盘分时线未来一波涨升力度,对实战操作掌握买卖先机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现以今日的大盘分时图为例,分析一下大盘分时线在较强一波涨跌前一刻的盘口特征。
  当日,上证指数继前一交易日小幅反弹后以1476 点低开,出现了两波小幅杀跌和小幅反弹。在10 时15 分,大盘分时绿柱开始缩小前的最大绿柱,明显低于上波最大分时绿柱,并且分时线已提前走平,不再创新低,这是大盘分时线将有一波力度相对较强上涨前的盘口特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举实例仅仅是为叙述方便,实际上象今日盘面中是不适合进行看涨操作的),当对当日整个行情(包括反弹)看好时,此时可加快盘面即时选股的速度,强势股的特征是已经率先大盘分时线回升至某类形态起涨点附近。
  之后,大盘分时线果然出现力度相对较大的反弹。但至10 时59 分,大盘分时线出现滞涨现象,红柱开始缩小前的最大值远低于上一波分时红柱最大值,由此可判断大盘即将迎来一波较大力度的杀跌。此时弱势个股的特征是:在上波大盘分时线向上反弹时,该类股票分时价基本没有向上反弹;或者与大盘同步反弹,但已率先回落至反弹起涨点处(一般都是某一形态临界点)。此时,当该类股票分时形态具备传统理论的看跌意义时,即可提前下单卖出。
  此后,大盘分时线同样出现最强力度下跌。按前述方法,在14 时33 分,大盘分时线虽未创新低,但最大绿柱与上波最大绿相比不算缩小很多(我的体会是一般应该缩小1/2 以上),何况此时大盘当日跌幅已大,并且临近收盘,出现盘口大幅逆转的机率不大,因此不应冒然介入抢反弹。

  〈盘口内经〉(穿杨买点之普通起涨点)
  穿杨买点分为第一时间点及普通起涨点,当大势背景向好时,如果错过了分时线上第一时间介入点,可在普通起涨点附近介入。
  普通起涨点是针对分时线形态自第一时间点起涨后,呈短暂中继上升、振荡式上升,或台阶式上升时其它一些起涨点而言的。其实战意义在于,虽不象第一时间点那样可以基本上保证当日买进不跌破买价,但该点几乎都具有传统理论中的支撑或压力作用,也即遵循笔者前期介绍过的分时线上的顶底互换规律。

  本周四,沪股鞍山信托(600816)继前一交易日以涨停幅度展开反弹,当日早以5.80 元开盘,在小幅下探(相对大盘分时线开盘的下探力度)5.63 元后,即领先于大盘上行至开盘价处并直接向上突破,此突破点为该股当日分时线上第一介入时间点。
  之后该股迅即上冲至5.98 元出现短暂中继调整,同样在小幅下调完成后,于9 时49 分再次向上突破5.98 元,此价位即为该股当日分时线上的第一个普通起涨点。而在经此普通起涨点后,该股分时价线再上台阶并冲至6.10 元开始调整。此时该股盘中涨幅已达6%左右,如果调整完成后能够再次向上突破,则从已有涨幅比例来看,应该具备上摸涨停的趋势。10 时28 分,该股分时线在经一比较规则的上升中继头肩底形态调整完成后向上突破,此6.10 元附近即为该股当日分时线上第二个普通起涨点。
  可惜的是,该股此波上摸涨停附近后,并没有封在停板价,而是逐波回落,从分时形态及量能配合来看,当日再无比较理想的盘口买点。
  我们在此关注的是该股9 时49 分及10 时28 分两个普通起涨点的特征:前一个普通起涨点自起涨后,于10 时09 分受大盘盘口下跌出现回调,但回调价位恰好至普通起涨点处即嘎然而止;后一个普通起涨点在此后该股盘口走弱情况下,于11 时09 分也恰好回落至6.10 元处即向上勾头,并且尾市前的回落也正好于该普通起涨点之上的6.12 元收盘。可见普通起涨点也具有比较重要的实战操作意义,因为普通起涨点的价格将会对当日个股盘口起涨后某一段时间内分时线的回调起很明显的支撑作用,即使大盘出现极弱下跌,个股分时线回调到普通起涨点价位处也会有所反复,而不象在分时线拉起后追涨那样,很容易在几分钟内就跌破买价。

  《盘口内经》起涨点的共振与领先
  个股分时线起涨点(穿杨买点)的共振包括两部分含义:其一是指个股与同板块热点效应的共振;其二是指个股与大盘分时线涨跌的共振。而穿杨买点的领先特征是指,个股与大盘分时线共振时个股分时线往往领先于大盘分时线向上勾头,当能够明显看出大盘在盘口向上迹象时,该类股票早已回到形态临界点处,或已向上突破开始涨升了。
  本周四,大盘借助消息面变化以较大点数跳空高开。当日集合竞价开盘涨停的股票,很明显是多以海虹控股,山西三维等网络股为主,因此该板块应引起我们在盘口的关注。
  9 时39 分,大盘在经高开冲高回落后,分时线开始向上勾头,但此时我们仍需防范大盘更进一步的回落,应继续观察。9 时52 分,大盘经前一波小幅反弹回落后,分时线再次露出向上勾头迹象,而此波大盘分时线低点又高于前波9 时39分前的低点。因此,可判断大盘将迎来一波较为可靠的上涨,此时应加快盘面选股速度及关注热点效应变化。在9 时52 分,大盘分时线刚刚露出向上勾头迹象时,沪股歌华有线(600037)早已领先大盘分时线,上升至盘中前高点25.70 元处并直接向上突破。以买龙头股或买较早涨停为思路的操作,此时当可及时抢进。
  考虑到歌华有线此后的大幅上涨,以及当日网络股的开盘特征,自然而然信联股份(600899)就成了我们盘口那一刻关
注的对象。
  9 时54 分,歌华有线已接近涨停,大盘分时线刚刚露出第一根红柱,信联股份已经领先于大盘突破前波高点,并直指开盘上冲的高点12.01 元处。
  实际上,在9 时46 分到9 时51 分,大盘分时线的回落已接近前波低点,而同一时间段信联股份的分时线回落高点远高于前波低点,个股与大盘在盘口的共振与领先,孰强与孰弱一目了然。因此,无论从个股与热点的共振,还是个股与大盘的共振与领先来看,9 时54 分于12.01 元附近介入信联股份,在那一刻的盘面中是有足够理由的。
  穿杨买点的共振与领先规律,是个股分时线起涨点的重要特征,这需要看盘人及时敏锐把握大盘分时线的涨跌先机,同时要对市场各热点板块之间的关联性有广泛认知。所谓“眼观六路,以点知面”,是提高看盘水平的基本要求。


  《盘口内经》量比曲线的形态
  量比曲线作为《盘口内经》的核心特色指标,在前期笔者已结合实战案例做过一些说明。其实笔者应用量比曲线的初衷是,希望能通过该曲线找到一种量能变化时的形态感觉。但在实时行情中,量比曲线因相对稳定,形态不能放大,表现出的形态从视觉上看并不明显。而本周四,股票渝汰白(000515)的量比曲线走势,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出现在量比曲线上直观而醒目的一种形态美。
  当日,该股以7.84 元,量比以2.60 倍左右开盘。在之后的分时线快速上涨时,因量比数值开盘过高,导致量比曲线出现快速下跌,但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量价背离现象——笔者多次提及过,量比曲线刚开盘几分钟一般变化较为剧烈,实战中我们应该静待量比曲线有所稳定后再作判断。而一般来说,量比曲线在开盘两三分钟后,即进入相对稳定期,渝钛白的量比曲线即是在9 时33 分探至1.76 倍开始向上反弹。之后,该股量比曲线在随分时价上摸此波高点8.13 元后开始同步回调,量与价的曲线运行方向也自此从视觉上看基本开始同步运行。
  9 时44 分,该股量比曲线经a-b-c 三波探至1.54 开始勾头,同时分时线也经调整构筑一小圆底(笔者认为,传统理论中的底部反转形态在即时行情中也可以以上升中继形式出现)后,开始逼近颈线价位8.13 元处,此时即应引起我们对该股的密切关注。
  9 时48 分,该股恰好于前高点8.13 元处出现一344 手单笔成交,远远大于9 时34 分的最大单笔成交225 手,并且是典型的“一口吃”现象,此时在实战中可以最快速度高于当时价数分进场。渝钛白分时线在此处向上突破后,出现一波携量(量比曲线快速上升)快速上涨,并于9 时52 分,量价同步达到相对高点开始进入调整。
  10 时19 分,渝钛白分时线在经上升三角形整理后,再次逼近该形态临界点(也是前波高点)8.30 元处,量比曲线同样在经a-b-c 向下调整后出现勾头,此时该股量比曲线终于有形成头肩底形态雏形之势。当10 时19 分出现一511 手单笔一口吃(大于前市所有最大单笔成交)时,该股分时线爆发性上涨再次确立,此时实战中也可积极进场。
  此波随着分时线上摸涨停,该股量比曲线也完全完成了此前预期的一比较规则的头肩底形态。遗憾的是,该股此波并未在停板价封住,并且尾市分时价收盘虽不低,但量比曲线单边大幅下跌。量能的衰竭,预示着该股次日日早开盘直接冲高的可能性不大。


  龙头与跟风的热点共振
  热点是指一段时期市场交易最活跃,资金流量最大,能够引起市场普遍关注的某一类股票。比如近期以深深房为主的深圳本地股,以银广夏为主的所谓“问题股”。它是股市某段时期生命活力最集中的体现,是一段时期内市场热钱的主要流入方向。
  对于同一热点板块,往往有一个人们称之谓“龙头股”的充当领涨作用。热点共振的心理因素在于:盘中某一板块龙头出现大幅度拉升,市场经常对该板块其它尚还未起涨的股票给予了赢利的想象空间,因此板块龙头一旦大幅度起涨,总能带动同板块中其它一连串相应股票的价格出现上涨,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板块跟风。
  热点共振具有突发性,共振性。热点共振的能量,也就是引起同板块热点股票向上涨升的力度,在最大时可以带动这些股票的价格上升变化,进入到基本分析难以说明,技术指标不曾提示出的地步。
  但热点共振引起同一板块其它股票的上涨,除了给予我们一定的赢利机会外,也潜藏着相应的风险。具体表现在:龙头大涨,跟风股小涨;龙头小跌,跟风股大跌。因此,对于板块热点的跟进,一般要谨慎参与,这即是人们常说的“跟风不如追龙头”。
  《盘口内经》中形态临界点突破单量的确定方法,就笔者体会虽然有效,但并不绝对。这里笔者从热点共振时,龙头股与跟风股的分时成交特征予一说明。
  当某一板块龙头盘中大幅度上升,与之相关的同板块股票往往会闻风而动。但与龙头相比,跟风股票并不是主流资金参与,因此分时图的量价关系变化上,二者有所不同:
  (1)龙头股一般在起涨点即有连续性大量放出,突破后分时图上表现的是先缩量,然后再放量,然后再开始进入调整。调整完成之后,一般还继续上升,当日收盘在较高位置;
  (2)跟风股一般在起涨点成交很少,往往是被几笔间断性大单大幅度拉高,到一定价位后才出现密集放量。这类股票在放量调整之后一般不再继续上升(当然热点疯狂时常常例外),当日收盘一般有较长上影线。
  本周四的新大洲(000571),当日早市在大盘尚处于振荡调整时,该股即经一波大幅拉升到相对高位进行横盘。至午盘13 时55 分在5.50 元处,出现一大于前市一切最大单笔成交的一口吃买单,该股自此形成放量突破形态临界点后的强劲上涨势头。
  与新大洲同属摩托车板块的济南轻骑(600698),该股早市盘面成交稀少,并无引人瞩目之处,在新大洲13 时55 分起动时,该股仍然成交萎靡。直至13 时58 分,前者已上摸涨停,该股终于出现几笔间断性大单直接将股价瞬间拉升至4.65 元之上,之后上行到4.70—4.80 元附近出现密集性连续成交。而实际上单就形态而言,济南轻骑当时的形态临界点在4.54 元处,但在这一形态临界点并没有出现如新大洲般先放量后突破的成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