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不要摇号的车:日本人控制溥仪到最后时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0:17:11
1945年8月9日,前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传来,溥仪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当他的日本主子面临灭顶之灾时,会不会杀他灭口?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庆祥详解溥仪出逃通化的那段历史—— 日本人控制溥仪到最后时刻   溥仪走在日本军官身后。资料图片

  记者 张贤达

  “溥仪退走通化早就策划好了,当然是不可更改的。溥仪对此完全没有办法。这样,溥仪所能做的只有尽量为自己争取一些利益,然后不得不演好最后一幕傀儡戏。”王庆祥说。

  最后三天

  伪满皇宫一片混乱

  溥仪向代表日本管理他的“御用挂”吉冈请求,让亲信溥杰、润麒和万嘉熙跟自己到通化去。吉冈见溥仪同意了退走通化的计划,也就答应了这个请求,通知伪满军事部,把溥杰、润麒和万嘉熙调任伪宫内府侍从武官。

  吉冈打电话把溥杰叫到办公室,说:“苏联已参战,关东军要拥戴皇帝退守南满。国都明天要迁往通化。你们夫妇要和皇帝同行。”又说:“万一通化决战不利,你我都要做好自尽准备!”

  溥杰的夫人嵯峨浩怕发生意外,跟他一起去见吉冈。在乘车回家的路上,溥杰一度掏出手枪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被嵯峨浩劝阻。

  第二天上午,伪宫内府大臣熙洽召集伪满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伪满参议府议长臧式毅、伪满尚书府大臣吉兴和伪满侍从武官长张文铸等五人入宫,传达溥仪将赴通化的决定。五个人都认为此事很有斟酌的必要,于是一起晋见溥仪。当他们知道溥仪无法改变局面后,又一起到关东军司令部,得到的回答是:“事情已经落到这步田地,不能不离开新京了。”

  于是,在一片混乱中,伪满政府人员开始大逃亡。在缉熙楼和同德殿,溥仪指挥众人收拾细软,烧毁文件。溥仪亲自部署人手清点重要文物。许多珍贵文物、字画、珠宝首饰、金壳手表、钻石、翡翠等和鹿茸、羚羊角、犀角等珍贵药材分别打包装箱。

  溥仪命李国雄等人把他在天津和伪满时期的部分日记及访问日本、巡狩等所拍摄的新闻电影胶片烧毁。

  8月11日清晨,人们注意到,悬挂在关东军司令部门前的菊形纹章消失了,长春“儿玉公园”门口骑在马上耀武扬威的儿玉大将的铜像不知被谁砍去了脑袋。这便是历史性大溃逃开始的标志。

  当天上午,伪宫内府给留守人员发疏散费,那些人一拿到钱便各奔东西了。而溥仪的随侍们在最后的时日里都没有离开。溥仪给每名随侍发了4万元伪币的“安慰费”,而李国雄得了5万元。李是跟随溥仪多年的老仆,溥仪将一些特别重要的物品交给他装箱,皇帝龙袍及最珍贵的手卷等都是李国雄经手的。

  溥仪很想像平时那样传膳,可是御厨们都跑了,他只好胡乱吃些饼干了事。

  黄昏,婉容在太监、侍妇的服侍下来到长春东站,登上溃逃的列车——“展望号”。宫中只有溥仪、毓嵣、溥俭、李国雄、毓崇、李玉琴及两个侍妇。

  逃亡路上

  溥仪吃了碗啤酒瓶擀的面片汤

  午夜时分,下起了雨,毓崇进入缉熙楼向溥仪报告说:“汽车已经准备好了。”果然,外面停着四辆汽车。第一辆车中坐着三个日本人,一个是“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另一个是伪祭祀府总裁桥本虎之助,此人曾在日本关东军中担任要职,如今捧着象征天照大神的三件“神器”。还有一个日本人是宪兵曹长浪花,他自然是负保卫之责的。李玉琴和两个老妈子上了第二辆车,溥仪上了最后一辆车,这是一辆红色车身、黑色顶盖,还有两个特殊装置的大型轿车。

  一行人刚离开,就见身后火光一片。原来日本关东军为消除罪证而将作为伪满精神象征的“建国神庙”付之一炬,“天照大神”在浓烟中被送上天,光苗映红了天空。

  溥仪离开的当天,护军及附近居民就进入伪满皇宫,把溥仪留下的珍宝等物品洗劫一空,建筑也遭到破坏。

  这四辆汽车直驶向长春东站,路上,日本人还特意鸣响空袭警报,用这种办法净街,这显然都是吉冈精心策划的安全措施。溥仪等人从东站登上专车,这辆车是仿照日本天皇的御用车而制的“展望号”,是溥仪“巡幸”时的专用车厢。车厢的一半地方摆着沙发和办公桌椅,另一半仍是座位。溥仪坐在沙发上,他的侄子毓嵣和毓嶦等人守护在车厢门口,因此,这节车厢一直秩序井然,但其他车厢十分混乱。

  “展望号”上除了溥仪的家族人员外,还有伪满的头面人物,如伪满总理大臣张景惠,伪满参谋府议长臧式毅,大臣卢元善、阮振铎、于静远等。

  列车走走停停,速度极慢,第二天午夜才驶抵通化。在一天的时间里不能不进膳啊,可是这列溃逃专车已经没有条件设立舒适的餐车了,只能搭一个临时的小厨房。御厨找不到了,好在溥仪身边还有个会做饭的随侍赵荫茂。他用啤酒瓶当擀面杖,给溥仪做了一碗面片汤,从溥仪满意的态度中可以知道,这一餐显然比前一天那干巴的饼干强得多。而列车上的其他人只好啃几口又凉又粘的日式饭团子。

  穷途末路

  日本仍不放松对溥仪的控制

  列车驶进通化站,溥仪发现这里正在戒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驻伪满全权大使山田乙三大将向溥仪报告:“关东军正与入侵的苏联军队激烈战斗,已取得赫赫战果,为了皇帝的安全,列车要开往临江县大栗子沟。”

  列车在崎岖不平的山岭间盘旋,终于在8月13日清晨到达大栗子沟。

  为什么要到这里来而不留在通化呢?据说是因为通化市里没有完备的防空设施,而大栗子沟有一家日本人兴办的铁矿公司,它早就预备了严密而坚固的钢筋水泥的防空地下室和地道。这里一矿业所所长的房子成了溥仪的临时“行宫”。这是一栋日式建筑,50米长,有七八个间房。溥仪和婉容、李玉琴等都住在这里。

  溥仪来时将伪满皇宫禁卫队中的一个连带在身边,到大栗子沟后就由这个连负责警卫。第二天一早,吉冈来向溥仪报告了一个消息,现在长春的伪满禁卫队步兵团已经“倒戈”,在这种情况下,大栗子沟禁卫队会不会“哗变”呢?溥仪一听很紧张,和吉冈一起看地图、查路线,希望万一“变生肘腋”时能逃命。不一会儿,吉冈又来报告:随行而来的那一连禁卫队已被解除武装遣返长春了,从此,溥仪的“行宫”由日本兵护卫。很明显,这是吉冈为了在末日里继续有力地控制溥仪而设下的圈套,以消灭溥仪的亲信武装。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面前是失败者,而在溥仪面前一直是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