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大陆战记初代下载:全面破译《红楼梦》选粹(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9:57:25

白山智叟 邓加荣 著
自《红楼梦》诞生的那一天起,红学的研究就开始了。二百多年来,由于爱好者、研究者众多,红学日益成为“显学”。本报夜光杯老作者、作家邓加荣今年也出版了《全面破译红楼梦》一书,提供了不一样的红学研究解读,本版摘录其中几个重要破译点。
《红楼梦》何以叫《红楼梦》
曹雪芹对自己这部巨著取什么名字,一直是犹豫不决,迟迟定不下来。先是叫《石头记》,后来又改为《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又因某种关联,欲定名为《风月宝鉴》。但是斟来酌去,最后还是定名为《红楼梦》。这种苦心孤诣,在该书开头的行文中隐隐约约地已经透露出来。因为,不论是《石头记》也好,或者是《金陵十二钗》《情僧录》也好,虽然从某个角度来说,对于该书内容有一定的涵盖,但都不能将这部洋洋大观、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之内容完全包容进来。况且,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以什么“记”,什么“录”命名的,数不胜数,如果此书仍以什么“记”和什么“录”为名,难免落入俗套之中。至于《风月宝鉴》,虽有“戒妄动风月之情”一层意思,曹雪芹也曾在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做了点睛;但是,在此以前已经有了这样一本书,曹雪芹在这里再用这一书名,岂不炒了冷饭?所以曹雪芹一再思忖,反复度量,最后才定下《红楼梦》这个书名来,用脂砚斋的话来说,“是总其全部之名也”,也就是说,总括起来,最后还是采用了这一涵盖力最强也最富有灵气的书名。
曹雪芹是怎样想起“红楼梦”这个书名来的呢?这固因全书是以说梦说幻的形式出现,以破梦、警幻作其主题,在这里用一个梦字是最为贴切;但是除此之外细究起来,前人已有的一部戏曲《梦中楼》,对他取定《红楼梦》这一书名,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启迪和契机。
《梦中楼》(又名《巧团圆》),是明末清初大戏曲家李渔所著。除此剧外,他还有《蜃中楼》《合影楼》《夺锦楼》《拂云楼》《鹤归楼》《闻过楼》等著作,尽都收在《十种曲》和《十二楼》两个集子中。曹雪芹祖父曹寅就是个戏剧家,不仅与著名戏剧家洪升(《长生殿》作者)等人广为结交,互有诗词赠答,而且自己就写了颇为流传的戏剧《续琵琶》《北红拂记》《太平乐事》和《表忠记》(又名《虎口余生》),在清人黄文旸所辑的《曲海总目提要》中都有记载。因此,作为家学渊博的曹雪芹来说,李渔的作品《梦中楼》,他是定然看过的了。而且不仅是看过,还会反复地把玩过,在写《石头记》过程中许多地方都受到了这部作品的启迪和影响,那是毫无异议的事。补充一句题外的话,他的祖父曹寅写剧本《虎口余生》,后来又改名为《表忠记》,就是因为剧中所述的故事,在钱士升所著的《表忠记》,遣民外史所著《虎口余生》,赵吉士所著《续虎口余生》等书中皆有所载,受这些书的影响,他最后还是将剧本改名为《表忠记》。此事,对于曹雪芹不能不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仅看看《梦中楼》开篇序言中的几句话,就可见其互相影响的痕迹。李氏开篇说:“若仅依样沿袭,陈陈相因,作者乏呕心雕肾之功,读者也无惊心动魄之趣,覆瓿之外安所用之?”我们再看看《石头记》开篇的那几句话:“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试看这两书的导语,几乎是同一个旨意。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梦中楼》一剧的内容。该剧说的是汉阳有一书生名姚继,幼失双亲,只记得父亲是个布商,曾留给他一个玉尺为记。姚继少年时候,每夜都于梦中登到一个楼上玩耍,只见楼中有一空床,床后贮一木箱,内藏泥人、木马、锣鼓、刀枪、旗帜等物,姚不时拿出来把玩。一日,梦中有一老人告诉他说:“此楼是你的生身之处,玉尺是祖传之宝,也是你终身婚姻之所系,一定要妥善保管好。”及长,姚继果以玉尺作为定情之物,赠与邻家曹女。后来曹女被贼人掠去,装进麻袋之中在人市上出卖,姚继隔着麻袋摸到袖中有玉尺,认出是曹女,出重金买出,二人遂结为夫妻,定下百年之好。
这个故事,多少又与贾宝玉衔玉而生,后以“衔玉”作关目,终与薛宝钗结成金玉良缘的情节,有不少相似之处。由此不难想像,曹雪芹在为《石头记》起书名时,必然会想到《梦中楼》一词。
《梦中楼》,颠倒过来就是“楼中梦”;具体一点来说,即“红楼中之梦”,即如脂评本批示所云:“不过红楼一梦耳”。一个是“梦中的红楼”,一个是“红楼中的梦”,从这两者的颠倒关联之中,是很容易得出结论:《红楼梦》即是《梦中楼》的颠倒重塑;至少可以说,《红楼梦》是从《梦中楼》一名中衍化出来的。
依我看,《红楼梦》幸得有了这个书名,不仅使得这部巨著生色无比,增添了无限的梦游幻境的魅力;而且也给今天的“红学”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请大家仔细琢磨一下,如果没有《红楼梦》这个书名,今天“红学”这门显学,必然叫“石学”、“情学”,或者是“金学”与“风学”无疑了。但是不论哪个名字,都没有“红学”叫起来响亮、动听、有力,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想像空间。
大荒山是哪一座名山?
有趣的是,长达120回的《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篇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之水浇灌三生石畔上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来。
那么,这座大荒山在哪里呢?脂砚斋批语称,大荒山即“荒唐也”,无稽崖即“无嵇也”,这是作者与评者有意在此处打下埋伏,让人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实际上,这大荒山即我国塞北名山长白山。为什么这么说呢?
据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在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国,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长白山正在其境内。不咸,是蒙语,即神仙的意思。所以当地老辈土人,常称长白山为不咸山,也有称大荒山、老白山、白头山等等,清代著名塞外诗人吴兆骞便曾写诗曰:“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迴临沧海曙,独峙太荒秋。”在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前人描绘其状曰:“峰起双尖,中辟一线,有豁然开朗、令人不可思议之趣。”传话,中间这道山豁,是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将其劈开的,此又与女娲炼石补天神话仿似。山峰上的石头多呈赤褐色,远处望去霞光瑞气,不同凡响。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