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日历2017:是谁让冒牌“有机食品”无机可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5:27:58
是谁让冒牌“有机食品”无机可乘2011-11-01 09:56:32 来源:中国江苏网 【大字 中字 小字】 【打印预览】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深入山东、广西等地,追踪一些有机食品产业链发现,随意标注“有机”、花钱购买认证、张贴假冒认证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售价不菲的有机食品,只是披着“有机”外衣的大路货,亟待整治。(10月31日新华网)
 
    有机蜂蜜每公斤358元、有机猪肉每公斤160元、有机杂粮每盒268元……如此听来并非“天方夜谭”,而是许多超市食品的明码标价。要问玄机何在,皆因食品包装上标注“有机”二字, 所谓“高质高价”,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有人信。
 
    食品安全一直困扰着国人,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的食品也成为大家一致的愿望和追求。于是,无论是高档超市、还是中档农市,甚至是一些街头小摊,都不失时机地出现了诸如绿色环保、有机无害食品,以其花哨的标识和煽情的字眼,诱惑着人们紧张的饮食神经。有机食品多理应是件好事,只是这多的背后却是一个“乱”字。诚如记者调查所言,“有机”二字可以随意贴,质量认证可以花钱买、审核检查可以蒙混过关。。。。。。如此“有机”食品不知你敢不敢买、敢不敢吃?就是花得起那超过常规食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钱,却上不起那个让你做梦也想不到的当。
 
    那么,这些冒牌的“有机”食品又是如何轻而易举上架、叫卖的?恐怕与众多机构部门既管又不管不无关系。试想,农业部门管生产,认监委管认证,工商部门管流通,卫生部门管餐桌,哪个部门都说得上话,但哪个部门也不是完全说了算,留下监管空挡就不足为奇了。个别部门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拜倒在那些弄虚作假者的脚下,沦为“李鬼”的帮凶,为“有机”食品大开方便之门、提供可趁之机。只是此时,他们忘记了“食品安全无小事”的原则立场,忘记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职业操守,也忘记了社会良知和责任。
 
    看来,与其指责超市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或是寄望生产、经营环节的自律,不如问责相关职能部门的玩忽职守、徇私枉法,以强化监管环节的他律。只有理顺有机食品监管体制、健全完善认证制度,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环节的全覆盖监管,才能使冒牌有机食品“无机”可乘、无路可走、无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