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筒冰淇淋怎么折纸:反哺侨乡经济,做“三农”贴心保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6:27:11
太鹤之乡,在骄阳的炙烤下,热度无限。作为青田金融界的佼佼者,青田信用联社发挥夏日的热情,致力侨乡的经济发展,将贴心服务送达侨乡的每个乡村角落,为农民朋友雪中送炭,做农民朋友的“忠实靠山”。
    作为农民朋友的“靠山”,青田信用联社主打亲“农”品牌,始终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在全县建立39个营业网点,编织“支农支小”网络体系,便捷农民朋友在家门口享受“零距离”的金融服务。截至6月底,信用联社向“三农”贷款()万元,为小企业解决()万元资金短缺贷款,有力助推全县经济发展。
    站在“十二五”的制高点上,青田信用联社为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走村入户,架起联系“三农”的高架桥,用真心和诚信为“三农”谱写和谐乐章,打造青田金融界服务“三农”的典型样板。

    乐章一
    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打造农村金融“血管”

    蓝天下,绿野间,“美丽村居 和谐家园”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在这波美丽乡村的建设热潮中,青田信用联社多举措开展农村金融活动,为村庄建设送来及时雨,很大程度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瓶颈问题,促进了青田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
    心系“三农”,情暖“三农”。近年来,青田信用联社深入基层,扎根农村沃土,坚持服务“三农”,秉承“支农支小”的经营理念,进行金融产品创新,落实“三农”发展举措,缩短城乡金融服务水平,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农村住房比天大。县信用联社在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中了解到,许多农民因一时没有周转资金而使改造工作进度受到影响,于是拉响了以小额农贷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号角。为了解决农民住房资金困缺的难题,县信用联社根据实际情况,创新金融产品,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农村贷款的金融产品,解决了农民朋友无钱建房的困惑。
    ——2010年,县信用联社推出丰收小额贷款卡,为季宅乡208户村民发放了368万元贷款,有效帮助解决引坑村村民的资金困难和三农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2010年4月,东源镇周济村的19户村民在东源信用社申请到159万元贷款,开始了改善居住环境的大工程。
    ——2010年,温溪信用社为吴坑乡尚仁村的45户农户发放了330万元贷款用于旧村改造,助力“美丽家园,和谐村居”, 完成99%危旧房的拆除改工作。
不仅如此,县信用联社把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与农户信用等级评价结果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据统计,目前,县信用联社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行政村数为436个,占全县行政村数的100%。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户数达到43529户,占全县可授信农户的93.75%,农户电子建档户21789户,新创建信用村52个,信用村总数共87个,信用镇2个,覆盖率达到20%。
    在信用联社的助力下,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了新鲜的资金“血液”,加快了前行步伐。

    乐章二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血液”。 青田信用联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金融服务,闯出一条农村金融服务的新路子。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县信用联社扩大农村地区的代收代付、结算汇兑、保险代理、投资理财等业务,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满意度。县信用联社开办的外汇业务,更是赢得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由于我县是著名的华侨之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外经商的农民朋友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华侨家属办理外汇业务,县联社近年来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外汇业务办理资格,成为丽水市农村合作金融系统首家开办外汇业务的联社。“从前办理外汇业务要专程坐车到县城,有时候赶上银行业务繁忙,即使是等上好几个小时也不能办理结汇业务。”海口镇的华侨家属说,现在可方便了,只要出家门,稍微走几步路,在镇上的信用社就能办理了。
    为了让全县农民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县信用联社努力践行社会责任,在我县6个金融服务空白乡设立了网点,为这些偏远乡镇的农民提供的金融服务,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直以来,县信用联社努力改善金融服务硬件设施,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建设。目前,县信联社在全辖共布放ATM机26台,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1个,安装POS机38台,丰收电话宝208台,发展特约商户246家,布放助农取款机具117台,基本上实现了一村一机具的目标。

    乐章三
    扶持特色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我县的山间田头,经常可见农信社的工作人员,他们忙着为农民讲政策、送信息、放贷款,成为我县希望田野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一直以来,县信用联社把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创新发展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以服务求双赢、以服务树形象,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县信用联社确立了“在支农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的信贷投放思路,引导农民多渠道发展生产,支持重点农业,推动地方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综合化、发展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并且充分利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这一农信社的优势品牌,积极开发各项支农特色贷款,促使支农工作上台阶、上档次,真正做到“哪里有信贷需求,信贷服务就跟到哪里”。
    在扶持中实现一个“变”字。县信用联社领导班子把扶持农民改变传统蔬菜种植习惯作为工作的重点,他们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农家炕头现场调研,制定各项措施,并付诸实施。方山稻田养鱼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却一直受资金短缺而遇到瓶颈,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为此,作为当地唯一金融机构的方山信用分社认真践行社会责任,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养鱼专业户的资金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有发展潜力的养鱼户解决资金难题,为他们扩大经营,改进技术扫清了障碍,促进当地“田鱼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不仅如此,县信用联社还抓“龙”头,助“龙”舞,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大力支持杨梅、柑橘、田鱼、山茶油、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重点支持各类重点户、专业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各类支农特色业务的发展。
    腊口镇是传统的农业镇,有大量的特色农业产品,县信用联社每年安排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该镇特色农业的发展,据了解,2010年柑桔种植专项贷款余额达到755万元。除了扶持传统的椪柑等优势产品外,县信用联社还对山油茶、“迷你小番薯”、红豆杉(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发展给予了资金支持。
     截至6月底,县信用联社为全县农业贷款()万元,为特色产业贷款()万元,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乐章四
    落实“六项机制”   做中小企业的坚强后盾

    在我县,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难以跨越的沟壑。县信用联社主动伸出“援手”, 为他们撑起“保护伞”,不等不靠不懈怠,开展主动服务,为他们送去“及时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农信社的资金支持”,在县信用联社的职工中已深入人心。
    县信用联社将“六项机制”紧紧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立足可持续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探索出深具自身特色的中小企业贷款机制和服务模式,践行好“天然盟友”的诺言。创新小企业担保方式,积极开展小企业互保、联保业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石雕质押贷款是县信用联社结合青田“石雕之乡”这县情进行创新的金融产品。多年来,县信用联社支持青田石雕产业的发展,以每年注入1个多亿的资金以解石雕商户的燃眉之急。石雕经营者只要提供足值的石雕,包括石雕成品、半成品及石料,均可以用质押的方式从信用联社获得单笔最高达500万元的贷款。截至2011年5月,县信用联社累计向178位石雕经营户提供了支持,累放1.6588亿元。县信用联社开发的“石雕质押贷款”还荣获了江省银监局和浙江省农办联合表彰的“2009年金融支农工作创新奖”。
    山口镇是青田石雕的发源地和华侨的聚集区,石雕产业是山口镇的支柱。县信用联社在银侨联谊座谈会上,当场授信2亿元用于归国华侨创业和石雕行业发展,重点支持华侨创业、石雕行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等,为该镇社会经济发展,华侨创业注入了资金和活力。
    为了让小企业能够如鱼得水,更好更快地成长参天大树,县信用联社立足于侨乡实际,结合自身优势,全面实行支持中小企业的战略,时刻关心中小企业的成长。为解决黄垟钼矿区的资金周转问难,促进钼矿行业健康发展,县农信联社推出新产品--钼精质押贷款,在今年6月9日发放了第一笔钼精质押贷款。今后,还将为更多的钼矿主解决资金问题。
    为确保小企业信贷业务快速增长,县信用联社加强了小企贷款发放力度,在东源、高湖片打造阀门基地产业园区,2010年配套授信1.5亿元扶持阀门行业发展。木折椅加工是腊口镇的特色产业,也是腊口镇的工业龙头产业,信用社组织信贷人员对木折椅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市场调研,并根据其资金供求季节性的特点,及时做好贷款发放和资金回笼的工作。截至2010年12月末,石帆信用社共发放木折椅加工专项贷款83户,金额1880万元。县信用联社还重点支持了温溪皮革行业、原石开发等产业的发展。至年末,小企业贷款余额14250万元,比年初增长4066万元。
    截至目前,县信用联社向中小企业累计授信()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亿元。通过深入第一线,详细了解企业难处,将借贷方案做精做细,尽可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深得中小企业好评。截至今年5月末,小企业贷款户数97户,余额16417万元。

    乐章五
    做实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形象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源泉。
    多年来,县信用联社紧紧结合实际,围绕转换经营机制,推进人本管理,提高队伍素质,构建和谐企业,提升信合形象,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文化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企业文化的效能开始显现。
    今年,青田联社以打造标杆网点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专门聘请了金诺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致力把各社打造成规范化服务标杆网点。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整改,各网点从营业环境到服务质量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实现网点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服务质量全方位提升,客户满意度得到大幅提高。不少客户反应,营业大厅更整洁、更明亮了,员工服务也更细心、更周到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用社为切实改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业务操作水平,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出了一系列的学习方案着力构建“学习型组织”。让员工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了实际工作能力,从孜孜不倦的学习中,提升竞争力,赢得主动权,抢占发展制高点。
    现在“积极上进的人多了,等待观望的人少了;充电学习的人多了,无所事事的人少了;无私奉献的人多了,图求虚名的人少了。”县信用联社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每周一晚上以网点、部门为单位集中组织学习,学习经济金融方针、各项规章制度和上级文件及会议精神等。要求做到学习“有记录、有内容、有成效”,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落实”。
    “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讲解耐心,细心体贴,尤其是在不明白流程的情况下,她们总能不厌其烦地为客户讲解”。杨素娥老人是信用社的老顾客,她十分满意信用社员工的服务,她这样评价信用社的员工。
    在营造“争先创优”氛围的过程中。勤学之风蔚然成型,越“学”越烈,渗透进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心中,真正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政令畅通,清正廉洁,勤政务实,雷厉风行,作风优良”。 为进一步提高整体综合素质,促进各项业务又好又块发展、经营形势的良性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县信用联社本着“以学习促成长,以成长带学习”的原则,创建学习型信用社,培育知识型员工,为我县塑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素质全面”的符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队伍迈进。

    结语

    近年来,县信用联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倾力支持“三农”,不仅夯实了该县产业发展的根基,也使信用社实现了社农双赢。截至目前,全县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了38.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23.61亿元。
    站在新起点,期待新辉煌。县信用联社将进一步增强和完善服务功能,加快转型步伐,提高竞争力,促进各项业务发展,为金融强县战略发展增添砖瓦,真正把信用联社建设成为“三农”的专业银行,以勤勉、忠诚、奋进、卓越的企业精神,走出一条侨乡的特色发展道路,书写农村信用社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