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汉项目经理贴吧:中医文献石花汤治疗93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2:13:56
石花汤治疗93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 冯学中
关键词:胃脘痛 石花汤 中医药疗法
石花汤是笔者多年来治疗胃脘痛疾患的经验方,对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脘痛疗效较好。近年来对此进行了较系统的临床观察,现将所观察的93例报道于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93例,其中男72例,女21例;年龄在20~30岁者14例,31~40岁者40例,41~50岁者30例,51~60岁者9例;属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者67例,属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26例。
1.2辨证分型和病例选择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辨证分类”及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辨证分型和病例选择,93例肝郁气滞者35例,胃阴不足者32例,肝胃郁热者26例。
2治疗方法
2.1石花汤处方:石斛30g,金银花15g,陈皮10g,枳壳10g,木香6g,白蔻仁6g,檀香10g,佛手15g,厚朴6g,炙甘草6g。
2.2分型固定加减:肝郁气滞型加白芍、郁金;胃阴不足型加乌梅、生山楂;肝胃郁热型加生石膏、黄连。若见返酸、呕吐、便干等症,可随症常规加减。
2.3服法及疗程:1日1剂,水煎分2~3次服。观察时间:急性胃炎2周;浅表性胃炎与溃疡病均为4周;慢性萎缩性胃炎3个月。
3疗效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胃脘痛的疗效标准,略有改变。(1)痊愈:经治疗,在观察时间内,证候绝大部分消失,经纤维胃镜检查炎症消失或粘膜皱襞基本恢复正常;溃疡愈合或基本完全愈合,半年内未复发者。(2)显效:经治疗,胃脘痛消失,纤维胃镜检查炎症基本消失,溃疡愈合在2/3以上者。(3)有效:经治疗,胃脘痛停止或缓解,在半年内偶有发作,或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但未消失。纤维胃镜检查炎症及溃疡面虽有改善但不明显。(4)无效:经治疗,胃脘痛无明显缓解,纤维胃镜检查炎症变化不大,溃疡面愈合在1/2以下者。
3.2疗效观察
痊愈69例,占74.2%;显效16例,占17.2%;好转5例,占5.4%;无效3例,占3.2%。其中大多数病例服3~5剂即见效,8剂后胃脘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效者,一例为大面积胃溃疡患者,二例为严重胃粘膜皱襞消失患者。
4典型病案
李××,男,42岁。1993年5月13日初诊。主诉:胃脘疼痛四年之久,时轻时重,近半年疼痛加剧。患者素来饮食稍有不慎即胃脘作痛,或紧张、劳累时也发作,经自服药物或就医治疗可缓解,近半年来胃脘疼痛经常发作,且渐渐加剧,持续时间较长,伴口干咽燥,不吐酸,饮食减少,渴不多饮,四肢乏力,大便稍干,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弦细数。纤维胃镜检查为胃窦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胃阴不足型胃脘痛,治宜养阴益胃、行气止痛。方用石花汤加味。处方:石斛30g,金银花15g,陈皮10g,枳壳10g,木香6g,白蔻仁6g,檀香10g,佛手15g,厚朴6g,乌梅10g,生山楂15g,炙甘草6g。水煎服。
二诊:服药六剂后胃脘痛止,口干咽燥减轻,饮食稍加,大便正常,小便色淡黄,脉弦细。守原方去乌梅,加鸡内金8g继服。至6月15日又服药20剂,患者精神转佳,时而胃痛微作,饮食大增,稍有口干咽燥,二便正常,舌红苔白,脉弦细。纤维胃镜检查粘膜部分恢复。处方:石斛20g,金银花10g,陈皮10g,枳壳10g,木香6g,白蔻仁6g,檀香10g,佛手10g,厚朴6g,生山药15g,生薏仁15g,生山楂15g,炙甘草6g。
至7月20日服上方30剂,患者精神转佳,胃痛未作,饮食正常,纤维胃镜检查,胃粘膜基本恢复正常。此后嘱其隔1~2日服1剂,共服药30剂,以善其后。随访二年胃脘疼痛未复发,纤维胃镜检查胃粘膜正常。
5讨论
中医所谓胃脘痛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其范围较广,有胃本身病变所致者,如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也有周围脏器病变所致者,如胆囊炎、胆石症、冠心病、胰腺炎等。本组病例仅取其中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及萎缩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做为观察对象。
所用石花汤系笔者三十余年临床经验锤炼而成,于临床发现胃阴不足型和肝胃郁热型胃脘痛易被忽视,实际并不少见。经验方石花汤实遵叶天士“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之旨,故以石斛为君,养阴益胃。何以在诸多养阴益胃品中独选石斛,《本经》言其:“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经多年临床使用效果确切。金银花为臣,助君药以养阴清热,而无苦寒败胃之弊,适于久服,况胃气郁滞日久又可化热,化热后又可伤阴,非用甘寒不可;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银花抗菌力强而广,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也是其取效之因。佐以陈皮、枳壳、木香、佛手、檀香等,行气止痛,下气宽中,行而不燥,下不伤正,此乃平和止痛显效之品。而厚朴、白蔻仁理气而性燥,一是与石斛、金银花伍用,防止养阴甚而腻胃;二是阳明本为燥土,顺其本性则自健,恢复功能较好。但用量不宜重,一般为6g左右,最大量不易超过10g。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使诸药相伍,实冀得动静相合,刚柔相济之效。
通过临床观察,石花汤治疗胃脘痛,其疗效对胃阴不足型较好,对肝郁气滞型与肝胃郁热型也较满意。其适应症是胃脘隐隐作痛,甚则空痛难忍,口干咽燥,饮食减少,渴不多饮,不吐酸,神疲乏力,舌红少津,苔黄或白,脉弦细数或弦细或沉细。总之,在养阴行气法中治疗胃脘痛,添加一个石花汤,供同道在临床应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