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好朋友出卖怎么处理:陪伴与祝福这片土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5:48:15

陪伴与祝福这片土地

2011年11月04日 01:17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中国银行(3.04,0.02,0.66%)私人银行与胡润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报告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中拥有海外资产的已经达到三分之一,其中接近三分之一海外投资是为了移民。目前,中国六成千万富豪已移民或拟移民。

  今年早些时候,招商银行(12.26,0.07,0.57%)也发布过类似报告。这份报告显示,中国有50万人投资额度超过千万,他们拥有的财富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这些数据,其实非常惊人。尽管富人移民现象,近几年来一直比较常见,似乎早已见怪不怪,但富人移民比例一再升高,且此趋势短时间内不会逆转,还是让人深感不安。

  有人认为,移民是个人的权利,能够自由移民是这个世界越来越变成一个“小村庄”、也是社会整体进步的体现。这样的说法当然不无道理,至少,在移民人群占据中坚阶层的比例微不足道的时候,人们甚至可以认为,这的确不是一件坏事情。不过,一旦移民(拟移民)人群比例迅速上升,乃至高达六成富裕人群之时,这个现象就显得颇有些棘手了。

  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是,大量的富裕人群,或精英人群为什么要放弃祖国国籍移民海外?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有些人出于对生活方式的追求,或是因为子女教育的考虑而选择移民;有些人,则是因为贫富差距拉大、对社会安全感的下降、担心政策不稳定,以及缺少对于法治的信心等社会环境的因素,选择受到了影响;另有部分人,则是财产来源不清白,故而“三十六计,走为上”,这包括一些官员家属和商业行为不够干净的商人。在这些原因之外,诸如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移民政策因素,也对吸引中国移民起到了推动作用。

  尽管结果都是移民,但由于是不同的原因促使,也使得问题不可一概而论。从个体的选择来说,对于很多富人而言,移民不排除是理性行为。而当大量富余人群的个体理性选择形成集体行动时,其后果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伤害。事实上,很多人的移民,只是身份移民,只是资产转移,而人却依旧在国内发展。财富的大量向外转移确也成了不可忽视的现象。不过,比之更值得关切的,是如何改善为移民现象推波助澜的社会环境,是如何纠正一个阶层大量移民背后多少存在的盲目行为。移民就一定比在自己的祖国更幸福吗?很可能未必。

  必须承认,促使部分人决心移民的一些因素,存在公共性和社会性。比如,一些地方环境质量的恶化、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以及法律对财产权利的保障还不够到位,等等,都在有意无意间推高了移民的热度。这些具有社会性与公共性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的幸福指数(当然不仅仅是富人的幸福感),甚至给社会造成了深沉的焦虑感。精神与心理的危机一定程度上的存在,为有条件移民者加上了最后的砝码。

  因此,今天审视似乎越来越热的移民现象,首先不该是指责一个社会群体的行为,而要从寻求改良社会的角度去找答案。为什么商业贿赂案件如此之多,却没能在法律意义上给出足够而有力的回答?为什么富裕人群财富在不断增加,不安全感也在日益上升,而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却没能给予必要的保障?保障一个社会阶层能够生活安心、能够对中国未来有信心,对祖国更有归属感,实在是摆在眼前的一大重大课题。

  从移民者的角度看,个体表面的理性是否真的为内心选择?更进一步说,在中国大地上获得大量财富的这个人群,尽管获取财富的背后或有个人多年的努力与过人的智慧,但不要忘了,财富不会凭空生长出来,财富拥有者理当对这片土地怀有感恩之心与回馈之心。富裕了,就移民了,多少缺了些感恩的意味。西哲托马斯·格林曾提出“共同善”(Common Good)的思想,很有哲理。如果这个阶层对这片土地更多地怀有一种责任,努力促进社会的“共同善”,而不是一看到有些社会问题就逃避,愿意陪伴、医治、祝福这片土地,那将更令人欣慰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