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2017最新项目:苏荣告诫领导干部不能“乐喜厌忧”引人警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0:26:49

苏荣告诫领导干部不能“乐喜厌忧”引人警醒



    10月26日,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在南昌开幕,省委书记苏荣作题为《推进科学发展 加快绿色崛起 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而不懈奋斗》的报告。在谈到党的建设时,苏荣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真话、说实话,包容不同意见,决不能乐喜厌忧,更不能"报喜得喜、报忧得忧",带坏风气!(据10月26日新华网)

   五年一次的党代会,社会各界历来十分关注。在总结工作、谋划未来的同时,加强党的建设是党代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苏荣在这次党代会提出领导干部“决不能乐喜厌忧”,可谓振聋发聩,引人警醒,对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众所周知,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贯倡导践行的优良作风,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精神。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真正坚持这一作风,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有的汇报工作文过饰非、华而不实、做表面文章;有的讲成绩夸大其辞,谈问题轻描淡写,对上说话溜须拍马,对下交往盛气凌人;有的听到成绩喜笑颜开、心花怒放,而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总是希望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形势一片大好、成绩一片喜人、前提一片光明;有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讲真话,粉饰太平,回避矛盾,遇到问题绕弯子、兜圈子、保面子、推担子,听不进不同意见,容不得不同声音,看不得各项问题等。

    之所以产生这种“乐喜厌忧”现象,从根本上来看是好大喜功的“官本位”思想在作怪。一些人认为“报喜可得喜”,多报成绩会得到上级的肯定,在领导面前留下好的“印象”,为自己晋升提拔积累“资本”。还有一些认为“报忧会得忧”,引起上级领导对自己的不满,自讨苦吃。这种“乐喜厌忧”的心态,,使得一些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阳奉阴违,说的与做的不一样,对待成绩用“放大镜”,对待问题用“烟雾弹”,企图瞒天过海、不透风声。此风不刹,必然滋长浮躁、浮夸、浮华之风,贻误工作、败坏风气。

    消除这种“乐喜厌忧”现象,从根本上来看,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成绩不能盲目乐观、得意忘形,对问题不能讳疾忌医、避而不谈。就要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事实说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闻过则喜、从善如流。为此,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勤于调研摸实情,精于思考析实况,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成绩在一线创造、问题在一线破解,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在问题面前不退缩。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对待报喜报忧的问题上,领导干部还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有海纳百川的气度,理解不同的意见,接受不同的意见,善于从七嘴八舌中吸取营养,注意听取来自不同声音,尤其对逆耳之言,更要虚心听,耐住性子听,借以补充和发展正确的意见,使之作出正确决断与决策,减少随意性、盲目性,避免工作上瞎指挥,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不仅如此,破除“乐喜厌忧”现象,还要从制度层面进行设计,鼓励基层干部敢说实话、敢讲诤言,防止和杜绝“报喜不报忧”现象发生。对报喜者要保持清醒和冷静,不听一面之词,不搞以点代面,善于分析综合,坚持实事求是,挤兑水份,防止“假大空、放卫星、唱高调”。对有意夸大其词、弄虚作假的,要开展批评教育、实行诫免谈话、进行问责处理。对实事求是上报问题者,要给予理解和关心,帮助分析根源、帮助解决问题、帮助推进工作,从而让“报喜未必得喜、报忧未必得忧”,真正营造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浓厚氛围。(胡军)
[ 本帖最后由 干越白丁 于 2011-10-27 10:5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