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肿瘤君观后心得:怀念包身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2:19:10

       夏衍已经远离了世人的视野,随着时间的流逝,若干年后再去问问我们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他们根本不知道夏衍是谁,或者曾经为我们创作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就如同不知道雷锋是什么人,是干什么的一样。这也许就是快速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高速更迭带来的结果。但是作为任何一个喜欢以书为伴,喜欢躲进小楼成一统以翰墨的馨香作为滋养灵魂的人来说,这个名字是永远不会在自己的记忆中消失的。闲暇的时候,沐浴在暖融融日光中,品着淡茶,在书海美文中畅游。这个时候你没有理由拒绝《包身工》给你带来的视觉冲击和灵魂的震颤。时间固然流逝,但是精神的东西,特别是能够记录一段历史,唤起人们觉醒的东西将形留青史,光照尘寰。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包身工这种特殊群体的出现是和一个国家的发展轨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的贫弱直接导致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产生。列强的永远无法满足的贪欲驱使他们驾着各式的巨轮长风破浪,形如进无人之地;轰隆隆的机车碾轧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真的是任尔东西南北中。空空而来,载誉而归;来时的迫不及待,去时的欢歌笑语。正是这样,大量的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的,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民众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沦落为各种各样的被侵略者用来当做赚取利益的机器。而正是这种内外沆瀣一气的盘剥与压榨,才在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培养出一群特殊的挣钱的工具。历史的影子在光怪陆离变迁中,在华灯初上的掩映中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中,脱去感性的外衣,用理性睿智的目光去审视这个浮华的世界的时候,你真的会发现在社会的角角落落仍然生活着一群我们似曾相识的群体,他们蜷曲在社会的一隅,衣衫褴褛,有的甚至是蓬头垢面。站在繁华的大街,真的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但是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他们应该存在,他们有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车水马龙的繁华大街,当行色匆匆的,穿着光鲜亮丽的人们走过,在所到之处留下一点纪念的时候,为了还大街一个本来的面貌,拉着破旧的板车,佝偻着身躯的人们会默默的用自己的行头把纪念物放进板车,把它们送到该去的地方;原本荒芜闲置的平旷之地,因为有一群头戴霓彩帽,身着迷你服,双手结满老茧的他们,才会有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胜景;堆积如山的各色的原材料,经过一群头戴工作帽,嘴捂口罩,随着机器的运转,娴熟的、机械式的劳作的人们为了养家糊口而加班加点的进行着生命的透资,才会变成形色各异,精妙有致的成品,然后凭借着各种运输工具,漂洋过海渗透到世界的角角落落,供人们欣赏和受用。。。。。。在日出日落的时间更替中,这样的生活,这样的风景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永不停息。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这样的去永不停息的运转,至于自己每天创造了多少,他们无法知道。他们计较的是,通过自己的加班加点的付出可以有多少除了基本工资以外的额外的收入。当偶然有一天自己服务的主子似有良心发现般施舍给他们一点阳光时,他们也会感恩戴德的加倍的给他们创造着更多的价值,以供他们出入灯红酒绿的世界,享受神仙般的生活。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可能已经根深蒂固的种下:我的付出已经物有所值,我们的老板是仁慈的善良的,我们找到这样的主子服务真是前世修得的福分。也正是在经过争取改变欲做奴隶而不得的生存状态获得成功,暂时做稳了奴隶,所以他们无怨无悔,心安理得的默默从事着生命的透资为主子工作着,创造着更多的价值。

      文明的进步在物质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有时候变得是琢磨不透的。太阳的出现可能掩盖了尘世中太多的污秽,正是这样所以人们面对每天程式化的生活觉得习以为常了,所以在神智还能支撑躯体站立的时候,他们往往都会对这个世界抱以善意的憧憬和向往,毕竟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孔夫子已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曼妙无比的大同世界的蓝图。所以,为了这幅蓝图,每一个存在的个体都应该无怨无悔的做着自己的事情。也许正是这样,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因为其光环四射灼伤了人们的眼睛,所以再也分不清红橙黄绿。温柔的一笑可能是躲藏在某一个角落的鬼闪眼,亲昵的一个举动也许是一种不经意自我搔痒的触碰,有时候真正是出于儒家的本性论的初衷的真的是寥寥无几。近百年前夏衍先生对资本家血淋淋的控诉,唤起我们对泯灭人性的资本家的憎恶,而回归到现实的生活,又有多少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已经成为包身工的能够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又有多少个包身工能够勇敢的站起来和自己服务的主子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呢?狭小的工棚,因为是免费,他们可以省去高昂的房租;稀的可以当镜子照,黄的似加玉米粒,上面漂着可怜的油滴的汤和像煮猪食一样烧出来的菜,因为是免费,所以他们吃得津津有味。正是因为这些,他们选择的死心塌地的如机器般的运转,无怨无悔。

       诚然,在夏先生笔下的包身工没有他们这样幸运,因为他们唯一拥有的还有肉体的自由和每月可以领到一笔丰厚的工资和奖金,然后用来养家糊口,以求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为自己的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活。制度的本身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是其的存在应该随着时代的更迭迅速的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仔细的审视我们的周边,在社会的拐拐角角仍然生活着许多现代版的包身工,他们虽然有自由的身体,能够灵活转动的双眼和濒临麻木的灵魂,但是对于自己的命运,他们真的没有太多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间。生存问题暂时得到解决,为了温饱他们必须进行超负荷的运转,至于争得发展的机会,对他们来说真的是遥遥无期。

      怀念夏衍,怀念那一群在社会底层挣扎着生活的包身工们!